谈_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_的修订_1
- 格式:pdf
- 大小:353.42 KB
- 文档页数:10
浅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理论基础纪念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开展65周年宋欣桥摘 要㊀文章通过追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历史事实,探究有关普通话审音的理论基础㊂文章阐述了以下基本观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是现代汉语语音规范进程中的历史任务,审定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在现代汉语语音规范上功不可没;北京话中的异读词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主要对象,由 异读 审定为 统读 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的主要方向;要维护‘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权威性,‘现代汉语词典“则是落实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成果的领航者;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存续相承,推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任重道远㊂关键词㊀普通话异读词审音㊀现代汉语语音规范㊀‘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㊀㊀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在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㊂纵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音规范的历程,我们需要认清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的历史意义㊂遗憾的是,当谈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我们会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却常常忽略深究其初始审音的由来,从而影响我们对普通话审音工作的正确认识㊂回顾现代汉语语音规范的历程,研读国语运动的有关文献,重温前辈学者有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论述,笔者试图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理论基础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㊂一、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是现代汉语语音规范进程中的历史任务㊀㊀笔者(宋欣桥2014)在拙文‘略论现代汉语语音规范的确立与发展“阐述过:从1913年至今,中国人用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逐步形成并确立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音规范的国家标准㊂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音标准形成与确立历史进程中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以1913年的 读音统一会 及之后的国语运动为代表,它的历史贡献是明确提出核定音素,初步确定现代汉语标准语的语音系统,设计了注音字母一套符号来表示这个语音系统,并初步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㊂㊀㊀1919年9月‘国音字典“初印本出版,所注字音是经过 每省为一表决权 形成 不南不北 的 联合音系 ,因而引发 京音派 与 国音派 所谓 京国问题的大纷争 ,所争论的就是读音的标准㊂而在1919年4月国语统一筹备会已经正式成立,并着手组织审音委员会, 1920年推定钱玄同㊁汪怡㊁黎锦晖为国音字典校订专员㊂当时由教育部公布的‘校改国音字典“于1921年6月第二次出版㊂这个版本还是 无标准 的标准 国音 , 对于北京本地人的标准京音,可就愈离愈远了 (黎锦熙1949)㊂之后称其为 老国音 ㊂因此这个‘国音字典“刊行之后,十年之间 全国就没有一个能完全照着国音字典说话的人 (黎锦熙1949)㊂㊀㊀1924年国语统一会专门讨论‘国音字典“增修问题, 决定以漂亮的北京语音为标准 ㊂1925年12月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正式开会,推定起草委员会六人:王璞㊁赵元任㊁钱玄同㊁黎锦熙㊁汪怡㊁白涤洲㊂这是第三次成稿的 增修国音字典 ㊂1928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改组后,成立中国大辞典编纂处,重修‘国音字典“㊂另一方面, 选定普通常用诸字 ,先改编为‘国音常用字汇“,以应急需㊂而两者重修改编遵循的第一原则是 指定北平地方为国音之标准 ㊂因此,‘国音常用字汇“所标注的语音系统是以 现代的北平音为国音标准 的语音系统,之后称其为 新国音 ㊂1932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国音常用字汇“(第三零五一号)布告, 复经本部审查,认为适当,合亟公布,以资应用 ,这是国音标准的 官书 ㊂公布‘国音常用字汇“,当然标志着原‘校改国音字典“作废, 奠定了全国一致的标准国音之局 (黎锦熙1949)㊂我们研究这个时段的史料,对确立普通话语音系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㊂㊀㊀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早在1928年官方已经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即 指定北平地方为国音之标准 ,1932年公布的由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编的‘国音常用字汇“,已经认识到, 所谓标准,乃取其现代之音,而非字字必遵其土音 ,的确难能可贵㊂不过,‘国音常用字汇“存在 一字异读 的居然有1244音之多㊂此后,由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商务印书馆1949年8月出版的‘增订注解㊀国音常用字汇“,又增补读音(文)㊁语音(白)㊁又读等529音㊂例如: 波 有pō音,如 波浪 波兰 的 波 ㊂ 白 有文读音bó㊂ 和 做连词,有hàn 音㊂ 阿 有去声的à音,如 阿姨 阿哥 阿司匹林 阿拉伯数字 的 阿 ,等等㊂以上所述 一字异读 的现象,可以参考1949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音字典“,也可参考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的‘国语辞典“,该辞典在对1947版删节后定名为‘汉语词典“,1957年由商务印书馆重印㊂㊀㊀当确立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之后,尽管采用北京语音系统的决定已经明确,但尚需解决北京话内部 异读词 问题㊂‘国音常用字汇“及‘增订注解㊀国音常用字汇“收录了大量的 一字异读 现象,虽与我们现在所说的 普通话异读词 并非完全一回事,却给我们推行现代汉语语音规范标准提出了繁重的历史任务㊂二、审定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在现代汉语语音规范上功不可没㊀㊀以北京这个地点的语音系统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是历史的抉择㊂1955年10月,我国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195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进一步明确普通话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㊂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罗常培㊁吕叔湘发表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一文,影响深远㊂文章在谈及语音方面的规范时指出: 现在政府已经确定拿北京音做标准,这是很正确的决定,既符合历史的发展,也不违背规范化的原理㊂但是北京话本身也还是有好些字音上的分歧㊂例如 供给 酝酿 危险 侵略 (注:原文有注音,从略),这些例子是很多的㊂有的,字典92浅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理论基础㊀03㊀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里注音只有一个,可是很多人不是那么说;有的,字典里也是兼收并蓄,更是叫人无所适从㊂ 普通话词汇的语音有不确定的必须把它确定下来㊂ 共同的语言和规范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㊂ 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议“强调: 确定普通话的语音规范是目前首要的工作,必须迅速进行研究,使普通话的使用和教学有更正确的依据㊂ 会议‘决议“第一条具体建议就是: 建议中国科学院聘请专家若干人,组成普通话审音委员会㊂ 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 我们认为普通话字音的审订是汉语语音规范化的一个重要环节㊂㊀㊀普通话审音委员会自1955年10月开始筹建,自1956年4月起开始审订普通话异读词㊂审音委员会于1957年10月发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全名‘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㊁本国地名审音表(初稿)“(简称‘正编“);1959年7月发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续)“(简称‘续编“);1962年12月发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第三编)“(简称‘第三编“);并于1963年10月将三次发表的‘审音表初稿“辑录为‘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出版(简称‘审音总表初稿“)㊂审音委员会先后对1887条异读词(包括第三编再次审核修改的条目在内)进行审订㊂1963年以后‘审音总表初稿“作为汉语语音规范化的标准,在二十年间一直以 初稿 行世,亟需定稿㊂1982年6月,普通话审音委员会重新组建㊂1985年12月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 1985‘审音表“ )(1986年由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㊂这些审音成果集中体现在‘新华字典“㊁‘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等权威工具书当中,应用广泛,深入人心,在汉语规范化㊁普通话推广和普及上影响了几代人㊂㊀㊀我们可以从张拱贵先生1963年发表的‘读 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⓪“一文中全面了解1956年至1962年这个阶段的审音情况㊂研读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在1965年发表的‘论审音原则“一文,可以使我们从语言理论的层面深入分析思考普通话审音工作㊂曹先擢先生曾发表多篇有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文章,他在‘谈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曹先擢2008)一文中做了全面地阐释㊂由于他曾奉调参与1971年版‘新华字典“的修订,也曾担任‘现汉“第5版的审订主任及‘现汉“第6版顾问,对辞书注音和读音规范有着丰富的经验,对贯彻‘审音总表初稿“的规定和后来贯彻1985‘审音表“有全面深入的思考㊂㊀㊀徐世荣先生在1995年发表的‘四十年来的普通话语音规范“一文中详细回顾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㊂徐世荣先生1956年和1982年两度担任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在1982年担任审音委员会副主任,负责联系㊁征询㊁集纳㊁整理等具体事项,承担了大量的工作㊂课题组史定国等同人协助做具体搜集整理的工作,后史定国(1987)发表‘谈普通话异读词的修订“一文㊂由于普通话审音工作公开发表的文献大多是最终的审定结果,因此后人无法了解1956年与1982年两度审音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对每个字(语素)和每个词语审定的取舍情况㊂徐世荣先生在1997年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释例“一书,为我们阐述了几乎全部 异读词 标准读音的确立过程,成为为数不多的研究普通话审音可供参考的资料㊂由于徐先生早在1935年以后就担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纂员,参与‘国语辞典“‘增订注解㊀国音常用字汇“‘国音字典“等国语权威辞书的编纂工作,因此,‘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释例“也为我们研究现代汉语标准音形成历史提供了资料㊂三㊁北京话中的异读词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主要对象㊀㊀汉语方言复杂,不同地区的人之间说话,特别是南方方言区,语音的不同十分明显,几乎字字有 异读 ㊂ 普通话异读词 当然不是指这种汉语方言之间,包括北方话地区在内的所谓 异读 ㊂道理很简单,当我们明确了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音后,这些所谓 异读 的语音标准就十分清晰了㊂不言而喻,普通话语音系统一定要包括 翘舌音声母 轻声 和 儿化 ;一定要分清 边鼻音声母 前后鼻尾音韵母 ;普通话语音系统里面没有 浊塞音声母 齿间音声母 舌面中音声母 ,没有 双唇鼻音韵尾 ,没有 入声调 ;不分 尖团音 ㊂当然,普通话异读词里也包含少数北京话以外汉语方言中出现的词语,这是由于普通话吸收了方言词语产生的,例如:源自吴方言的 揩油 瘪三 ( 瘪三 收入初稿‘续编“,1985‘审音表“未收)等㊂㊀㊀毋庸置疑,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主要对象是北京话当中的异读词,审音委员会在1956年4月开始审订普通话异读词之初,这个问题就很明确㊂初期工作就是由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归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词典编辑室根据 现代北京话 的实际读音,搜集有关异读词语的㊂此后,审音委员会在‘中国语文“1957年10月号上发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即‘正编“)的时候,明确 本表一共收集了现代北京话的异读词666条(包括一小部分词组) ㊂㊀㊀另外,在‘正编“当中,有些词条注明 不取 的读音,大多也是北京话里出现的读音㊂徐世荣先生赞同这种注明 不取 的附注方式好,认为应该 让人知道 取 得适当, 舍 得应该 ㊂例如:㊀㊀发酵㊀ 酵 不取xiào 音㊂㊀㊀飞跃㊀ 跃 不取yào 音㊂㊀㊀大尽㊀ 尽 不取阴平调㊂㊀㊀堆㊀不取zuī音㊂㊀㊀老巢㊀ 巢 不取chāo 音㊂㊀㊀乖谬㊀ 谬 不取niù音㊂㊀㊀可惜㊀ 惜 不取阳平调㊂㊀㊀教室㊀ 室 不取上声调㊂㊀㊀歼灭㊀ 歼 不取qiān 音㊂㊀㊀陷㊀不取xuàn 音㊂㊀㊀雪白㊀不取xuèbái ㊂㊀㊀脂肪㊀ 肪 不取阴平调㊂㊀㊀俊㊀不取zùn 音㊂㊀㊀虽然㊀ 虽 不取阳平调㊂㊀㊀椰子㊀ 椰 不取阳平调㊂㊀㊀五更㊀ 更 不取jīng 音㊂㊀㊀尾巴㊀不取yǐbɑ㊂(‘审音总表初稿“加注:不取yǐbɑ,但 马尾儿 念mǎyǐr ㊂)㊀㊀避(雨)㊀ 避 不取bèi 音㊂13浅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理论基础㊀23㊀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当然,‘正编“一些词条直接注明的是 北京话 中 不取 的读音㊂例如:㊀㊀搭救㊀北京又读dájiù,不取㊂㊀㊀刻字㊀北京又说kēzì,不取㊂㊀㊀黑豆㊀北京又说hěidòu,不取㊂㊀㊀小尽㊀北京说xiǎojīn,不取㊂㊀㊀痴心㊀ 痴 北京念chí,不取㊂㊀㊀粽子㊀北京也说zhòngzi,不取㊂㊀㊀索性㊀北京又说suóxìng,不取㊂又如,‘续编“收入的:㊀㊀布衫儿㊀北京说bùshǎnr,不取㊂㊀㊀过磅㊀北京也说guòbèng,不取㊂㊀㊀过道儿㊀北京也说guòdǎor,不取㊂㊀㊀蝴蝶㊀北京也说hùtiěr,不取㊂㊀㊀珊瑚㊀北京也说shānhǔ,不取㊂㊀㊀杌凳儿㊀北京也说wǔdèngr,不取㊂㊀㊀只当㊀北京也说zídàng,不取㊂㊀㊀有必要重复强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音㊂我们应该明确,北京话内部的读音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大量异读,而且普通话审音也并非每个字音都是按照北京人的读音确定的㊂再说得真切一些,‘普通语异读词审音表“里面异读词的读音规范大多是针对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人制定的㊂即使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老北京人,对那些早在六十多年前已经审定过的有异读的常用词语,还会有人按照自己的习惯去读音㊂就像 质量 的 质 能念出四种声调,不仅能念出阳平和上声,个别人还能念出阴平调来㊂又如 教室 办公室 只当 塑料 复杂 比较 虽然 符合 着急 血液 潜伏 乘客 亚洲 结束 等,一张嘴说话,就错音连篇㊂的确,词语越常用,一些老北京人越不会关注它的读音,而且除小学语文教师外大概很少有人会为了这些常用词查字典的㊂笔者从小生活在北京,从事推广普通话工作之后才发觉,日常使用的很多的字音是不合规范的㊂毕竟北京话也是一种方言,北京人也要下功夫学习普通话的读音㊂㊀㊀当然,北京人学习普通话语音,不仅要学习北京话里有异读的词语,也存在学习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问题㊂例如,部分北京女性容易在齐齿呼撮口呼韵母前出现与舌尖前音声母拼合的 尖音 问题,部分北京男性把舌尖前音声母发成齿间音的现象,以及部分北京地区出现两个去声相连的时候前一个音节变调为阳平的现象㊂不仅如此,老北京人还会出现偶然的㊁狭隘的㊁讹变的㊁混乱的北京土音㊂徐世荣先生(1979)在‘普通话语音和北京土音的界限“一文详细描述了这些北京土音的情况㊂例如:我们会听到老北京人说 在 ,除去声外,还有阳平和上声的读音(普通话zɑi这个音节没有阳平声调);把 连着 的 连 念成阴平(普通话liɑn这个音节没有阴平声调);把 甭 说成bíng(普通话bing这个音节没有阳平声调);把 忒 说成tēi(普通话没有这个音节,也没有这种声韵的拼合关系);把 陷 说成xuàn;把 淋雨 的 淋 说成lún;把 把嘴闭上 的 闭 说成bìn;把 告诉 的 诉 说成sòng等,对这些北京土音我们要在普通话审音上勇于割舍㊂让我们欣慰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通过语文教育的熏陶净化,北京新生代口语中北京土语大量消亡,北京土音也大量地减少了㊂王福堂先生(1998)发表‘普通话应该有一个严格的语音标准“一文,认为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实际上还有宽严之分,要按宽的标准汰除港台腔,如把 谢谢 说成sie sie 之类,然后按严的标准汰除北京土音成分,使北京音系归于纯粹㊂作为普通话语音的系统,不仅仅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还包括声韵调的配合规律,字音在语流中音变 儿化㊁轻声㊁变调的规律以及语句的语调等众多方面,这是普通话语音标准在 质 上的规范㊂㊀㊀当然,我们应该特别强调 普通话异读词 所审定的范围, 主要是普通话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 语素 的字 (见1985‘审音表“说明),并非审定所有汉字中 一字多音 的 异读 问题㊂因此,‘审音总表初稿“的审音原则首先是 审音以词为对象,不以字为对象 ,对此举例也很明确,例如 率 这个字有lǜ和shuài 两个音,在 效率 这个词里,只念lǜ,在 率领 这个词里,只念shuài ,所以 效率 的 率 和 率领 的 率 的不同读法不在审音范围之内㊂又如,单音节词 长 有cháng 和zhǎng 两个辨义异读, 这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严格说,这不是 一字异读 ,而是字形相同的两个字 (吕叔湘1961),这也不是审音的范围,而北京话 脓 有nóng 和néng 两种说法,就需要审音了㊂ 脓 一律念nóng ,不取néng 音 ㊂因此,审音之初确定为 异读词 审音,而不称作 异读字 审音㊂我们应该明确, 汉字异读 与 普通话异读词 讨论的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㊂ 汉字异读 的研究范围要宽广得多,包括 一字多音 的所有现象,还包括文言㊁方言㊁旧读等诸多方面,而 普通话异读词 的研究虽然也会涉及以上诸方面,但研究的重点是确定 异读词 普通话的读音标准㊂厉兵先生(1993)‘汉字异读问题纵横谈“一文做了详细分析㊂另外,我们称作 普通话异读词 ,其中一个层面的意思是凡认定是 方言 的词语就不是我们审定的范围㊂因此,北京话中一个有异读的词语‘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确定下来的读音,当然就是普通话的读音,而 不取 的读音就是北京方言的读法了㊂辞书如果要收北京话的读法,应标注为 方⓪㊂四㊁由 异读 审定为 统读 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的主要方向㊀㊀以上回顾,让我们认清一个简单的事实, 普通话审音 是指普通话 异读词 的审音,而 普通话审音委员会 主要是审定 普通话异读词 的审音委员会㊂因此,由 异读 审定为 统读 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的主要方向㊂㊀㊀笔者曾在2015年谈及当时正在进行的普通话审音工作: 目前正在进行的普通话审音工作是确定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工作㊂普通话审音工作审音的对象是异读词,审音工作的全称是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 工作㊂因此,审音的工作也是 求同 的工作㊂尽管有个别词语的读音可能要调整一下,由原来的 统读 改成不同的 异读 音,这一定是极其个别的现象㊂委员们都很清楚,由 统读 改为 异读 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㊂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把 异读词 确定为 统读词 ,这是历届审音委员会各位专家学者的使命㊂异读是客观存在的㊂我们专家学者有着 专家 教授 博导 的头衔,他们有这样的专业水平可以引导全国人民的普通话由 异读 变为 统读 ㊂这个委员会的委员提出由 统读 改为 异读 的现象会极其慎重,因为委员们都十分清楚,造成读音上的混乱局面不是审音工作的目的㊂ 33浅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理论基础㊀43㊀辞书研究2021年第1期(宋欣桥2017b)㊀㊀笔者十分赞成苏培成先生对普通话审音的准确理解: 异读词的存在使词语的读音缺乏明确的标准,给交际带来许多困扰㊂消除异读词的办法是进行异读词的审音㊂所谓审音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异读词语的几个读音做出取舍,从中确定一个读音为标准加以推广,其余的读音作为异读淘汰不用㊂这是语音规范化里的主要工作㊂ (苏培成2019)我们特别强调,既然是在普通话语音规范上制定国家标准, 统读 才是方向,而不是增加 弹性 和 柔性 ㊂ 统读 是1985‘审音表“新创的正音术语㊂尽管1956年至1962年的审音工作,没有使用这个说法,但其实在正式公布的‘正编“的词条中已经出现许多 一律念某音 的注释,可以视作 统读 这个说法的前身㊂例如:㊀㊀波浪㊀ 波 字一律念bō㊂㊀㊀比较㊀ 较 字一律念jiào㊂㊀㊀蓬勃㊀ 勃 字一律念bó㊂㊀㊀伐(树)㊀ 伐 字一律念阳平㊂㊀㊀法儿㊀ 法 字一律念上声㊂㊀㊀蜂拥㊀ 拥 字一律念阴平㊂㊀㊀复辟㊀ 复 字一律念去声㊂㊀㊀括号儿㊀ 括 字一律念kuò㊂㊀㊀混凝土㊀ 混 字一律念去声㊂㊀㊀窘迫㊀ 窘 字一律念jiǒng㊂㊀㊀相识㊀ 识 字一律念shí㊂㊀㊀收缩㊀ 缩 字一律念阴平㊂㊀㊀疏通㊀ 疏 字一律念shū㊂㊀㊀憎恨㊀ 憎 字一律念阴平㊂㊀㊀组织㊀ 组 字一律念上声㊂㊀㊀速度㊀ 速 字一律念sù㊂㊀㊀亚麻㊀ 亚 字一律念去声㊂㊀㊀诬赖㊀ 诬 字一律念阴平㊂又如,‘续编“收入的:㊀㊀鄙人㊀ 鄙 一律读bǐ㊂㊀㊀浸㊀ 浸 一律念jìn㊂㊀㊀聘㊀ 聘 一律读pìn㊂㊀㊀探㊀ 探 一律念tàn㊂㊀㊀挖㊀ 挖 一律念wā㊂㊀㊀学㊀一律念xué㊂㊀㊀烛㊀ 烛 一律读zhú㊂㊀㊀涎皮赖脸㊀ 涎 一律读xián,不取yán㊂㊀㊀披㊀ 披 一律念pī,不取pēi的音㊂㊀㊀浮㊀ 浮 一律读fú,不取fóu的音㊂㊀㊀包乘制㊀ 乘 作动词,一律念chéng㊂㊀㊀估㊀ 估 用作 揣测 之义一律念阴平㊂再如,‘第三编“收入的:㊀㊀赴汤蹈火㊀ 蹈 一律念dǎo ㊂㊀㊀供销㊀属于 供给 一类意义的 供 一律念gōng ㊂㊀㊀疾病㊀ 疾 一律念阳平㊂㊀㊀蕾㊀ 蕾 一律念lěi ,不取léi ㊂㊀㊀穴㊀ 穴 一律念xué㊂㊀㊀由于‘正编“的审音是 以词为对象,不以字为对象 ,除少数单音节词外,所收异读词大多是双音节词语㊂一个异读的字㊁语素会在不同的词语中出现㊂例如:‘正编“收了 法儿 法子 法律 法国 四个词语, 法 在这四个词语中,老北京人以前分别读作阴平㊁阳平㊁上声㊁去声四个声调㊂‘正编“审定 法 字一律念上声,1985‘审音表“ 法 统读为上声㊂几十年过去了,北京人显然已经接受了这个 统读 的审音,尽管不同年龄的北京人接受的程度还存在着差别㊂㊀㊀从‘正编“中的 一律念某音 ,到1985‘审音表“ 统读 音,这种表述的变化有利于异读词在一般民众中的推行和教学㊂王力先生(1965)说,这些很受群众欢迎, 似乎还可以多搞一些 一律 和 不取 ,少迁就一些文白异读 ㊂当然,1985‘审音表“标注 统读 音,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徐世荣先生(1995)说的 透明度 不够㊂由于‘正编“审音 以词为对象 ,呈现出来的异读的字㊁语素大多是有双音节词语作依托的,容易理解和把握㊂而1985‘审音表“586条标明 统读 ,但未列出所审定的字㊁语素所代表的词语㊂有些不大常用的 统读 ,为什么收入这个字音,异读反映在哪些词语里面,人们就不明所以然了㊂例如:埯ǎn (断埯)㊁韂chàn (鞍韂)㊁髀bǐ(髀肉复生)㊁醭bú(醭儿㊁白醭)㊁螬cáo (蛴螬)㊁羝dī(羝羊)㊁噶gá(噶厦)㊁庋guǐ(庋藏)㊁鞯jiān (鞍鞯)㊁衾qīn (衾单)㊁挼ruó(挼搓)㊁靸sǎ(靸鞋)㊁噻sāi (噻唑)㊁杌wù(杌凳儿)牾wǔ(抵牾)㊂㊀㊀我们应该坚持 统读 的方向,像王力先生(1965)说的 少迁就文白异读 ;像徐世荣先生(1995)说的,不要 过于曲从北京口语 某些语音现象;像曹先擢先生(1999)说的 照顾北京土音多了点儿,只能给学习普通话增加困难 ㊂当然,在审音工作的进程中,也有个别特例,例如 谁 的审音过程(将另文详细探讨)㊂‘正编“收入 谁 注音为shuí,明确注明: 不取shéi ㊂而在‘第三编“改为 谁 shuí又念shéi ,并收入‘审音总表初稿“㊂1978年第一版‘现汉“ 谁 shuí字头下列有释义和词条,而在 谁 shéi 字头下,只注明 谁 shuí的又音 ㊂到1985‘审音表“表述为 谁 shéi 又念shuí ㊂1996年第三版‘现汉“,也随之改为 谁 shéi 字头下列有释义和词条,在 谁 shuí字头下,只注明 谁 shéi 的又音 ㊂尽管 谁 shéi 这个音的确 已经通行 ,张拱贵先生(1963)的文章中也主张两个音并存,但笔者坚持认为把 谁 作为特例对待似乎没有必要,也应该逐步引导为 统读 ㊂从广韵反切上看,从普通话语音系统声韵结合的音节结构上看,笔者认为把 谁 引导为 统读 shuí的方向更为妥帖㊂为了妥善地处理已经审定过的读音,笔者建议可以按照‘正编“‘第三编“改回 谁 shuí又念shéi ;‘现汉“则可以按照1978年第1版‘现汉“ 谁 字头的处理,这是一种倾向性的引导,减少无所适从的尴尬㊂53浅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理论基础㊀。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说明一、本表所审,主要是普通话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
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与字典、词典形式不同,例如:“和”字有多种义项和读音,而本表仅列出原有异读的八条词语,分列于hè和huo两种读音之下(有多种读音,较常见的在前。
下同);其余无异读的音、义均不涉及。
二、在字后注明“统读”的,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轻声变读不受此限),本表不再举出词例。
例如:“阀”字注明“fá(统读)”,原表“军阀”、“学阀”、“财阀”条和原表所无的“阀门”等词均不再举。
三、在字后不注“统读”的,表示此字有几种读音,本表只审订其中有异读的词语的读音。
例如“艾”字本有ài和yì两音,本表只举“自怨自艾”一词,注明此处读yì音;至于ài 音及其义项,并无异读,不再赘列。
四、有些字有文白二读,本表以“文”和“语”作注。
前者一般用于书面语言,用于复音词和文言成语中;后者多用于口语中的单音词及少数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中。
这种情况在必要时各举词语为例。
例如:“杉”字下注“(一)shān(文):紫~、红~、水~;(二)shā(语):~篙、~木”。
五、有些字除附举词例之外,酌加简单说明,以便读者分辨。
说明或按具体字义,或按“动作义”、“名物义”等区分,例如:“畜”字下注“(一)chù(名物义):~力、家~、牲~、幼~;(二)xù(动作义):~产、~牧、~养”。
六、有些字的几种读音中某音用处较窄,另音用处甚宽,则注“除××(较少的词)念乙音外,其他都念甲音”,以避免列举词条繁而未尽、挂一漏万的缺点。
例如:“结”字下注“除‘~了个果子’、‘开花~果’、‘~巴’、‘~实’念jiē之外,其他都念jié”。
七、由于轻声问题比较复杂,除《初稿》涉及的部分轻声词之外,本表一般不予审订,并删去部分原审的轻声词,例如“麻刀(dao)”“容易(yi)”等。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该表是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电部于1985年12月发布的。
该表着眼于普通话词语的一些异读现象来审定读音,它继承了1963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的成果,重新审订了某些读音。
到目前为止,它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的法定标准,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及其说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A阿(一)ā~訇~罗汉~木林~姨(二)ē~谀~附~胶~弥陀佛挨(一)āi~个~近(二)ái~打~说癌ái (统读)霭ǎi (统读)蔼ǎi (统读)隘ài (统读)谙ān (统读)埯ǎn (统读)昂áng (统读)凹āo (统读)拗(一)ào~口(二)niù执~脾气很~坳ào (统读)-------------------------------------------------------------------------------------------------------------------------B把bà印~子白bái (统读)膀bǎng翅~蚌(一)bàng蛤~(二)bèng~埠傍bàng(统读)磅bàng过~龅bāo (统读)胞bāo (统读)薄(一)báo(语)常单用,如“纸很~”。
(二)bó(文)多用于复音词。
~弱稀~淡~尖嘴~舌单~厚~堡(一)bǎo碉~~垒(二)bǔ~子吴~瓦窑柴沟~(三)pù十里~暴(一)bào~露(二)pù一~(曝)十寒爆bào (统读)焙bèi (统读)惫bèi (统读)背bèi~脊~静鄙bǐ(统读)俾bǐ(统读)笔bǐ(统读)臂(一)bì手~~膀(二)bei胳~庇bì(统读)髀bì(统读)避bì(统读)辟bì复~裨bì~补~益婢bì(统读)痹bì(统读)壁bì(统读)蝙biān (统读)遍biàn (统读)骠(一)biāo黄~马(二)piào~骑~勇傧bīn (统读)缤bīn (统读)濒bīn (统读)髌bìn (统读)屏(一)bǐng~除~弃~气~息(二)píng~藩~风柄bǐng (统读)波bō(统读)播bō(统读)菠bō(统读)剥(一)bō(文)~削(二)bāo(语)泊(一)bó淡~飘~停~(二)pō湖~血~帛bó(统读)钹bó(统读)伯(一)bó~~(bo)老~(二)bǎi大~子(丈夫的哥哥)箔bó(统读)簸(一)bǒ颠~(二)bò~箕膊bo胳~卜bo萝~醭bú(统读)哺bǔ(统读)捕bǔ(统读)鵏bǔ(统读)埠bù(统读)-------------------------------------------------------------------------------------------------------------------------C残cán(统读)惭cán(统读)灿càn(统读)藏(一)cáng矿~(二)zàng宝~糙cāo(统读)嘈cáo(统读)螬cáo(统读)厕cè(统读)岑cén(统读)差(一)chā(文)不~累黍不~什么偏~色~~别视~误~电势~一念之~~池~错言~语错一~二错阴错阳~~等~额~价~强人意~数~异(二)chà(语)~不多~不离~点儿(三)cī参~猹chá(统读)搽chá(统读)阐chǎn(统读)羼chàn(统读)颤(一)chàn~动发~(二)zhàn~栗(战栗)打~(打战)韂chàn (统读)伥chāng (统读)场(一)chǎng~合~所冷~捧~(二)cháng外~圩~~院一~雨(三)chang排~钞chāo (统读)巢cháo (统读)嘲cháo~讽~骂~笑耖chào (统读)车(一)chē安步当~杯水~薪闭门造~螳臂当~(二)jū(象棋棋子名称)晨chén (统读)称chèn~心~意~职对~相~撑chēng (统读)乘(动作义,念chéng)包~制~便~风破浪~客~势~兴橙chéng (统读)惩chéng (统读)澄(一)chéng(文)~清(如“~清混乱”、“~清问题”)(二)dèng(语)单用,如“把水~清了”。
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谈起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根据《普通话音调字形实验研究》的研究结果,由首都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制订的普通话音调字形实验研究。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由几十位普通话专家参与编写完成,被国家语委批准后公开发布,为普通话学习者提供了关于普通话异读音调字形的审音服务。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共分为11个部分,各部分字母表示:A.声母B.韵母C.声调D.单音节词E.多音节词F.并字G.双音字H.重读词I.复音字J.拼音变形字K.常用外来词。
中,声母的把握是普通话发音的基础,单音节词可以提高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双音字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准确地掌握普通话语音,复音字及韵母等可以提高学习者对普通话音调的熟练掌握,并字和拼音变形字能够增加学习者的语法熟练度,外来词的学习可以扩大学习者的普通话词汇量。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应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它是语言学家研究普通话与方言差异的基础,也是审音考试的重要参考词汇,进一步促进了普通话的标准化过程,为普通话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普通话,把握普通话正确发音与正确语言技巧。
学习者可以利用词表,通过每一个单音节的发音来把握发音的规律,扩大普通话词汇量,更好地掌握普通话语法,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话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促进普通话的
发展,提高普通话的标准,提升民族自豪感,就成了每一位热爱母语的人所努力追求的目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可以作为一把“调节器”,去更好地帮助大家学习并掌握普通话,普及普通话,提升普通话影响力,让普通话在世界语言中更加显著。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开放分类:文字、语音、普通话目录•• AB•• CD•• EFG•• HJK•• LMN•• OPQ•• RST•• WX•• YZ••说明•• YZ••说明•该表就是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与广电部于1985年12月发布的。
该表着眼于普通话词语的一些异读现象来审定读音,它继承了1963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的成果,重新审订了某些读音。
到目前为止,它就是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最新的法定标准,就是我们规范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及其说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AB[编辑本段]A阿(一)ā~訇~罗汉~木林~姨(二)ē~谀~附~胶~弥陀佛挨(一)āi~个~近(二)ái~打~说癌ái (统读)霭ǎi (统读)蔼ǎi (统读)隘ài (统读)谙ān (统读)埯ǎn (统读)昂áng (统读)凹āo (统读)拗(一)ào~口(二)niù执~脾气很~坳ào (统读)B拔bá(统读)把bà印~子白bái (统读)膀bǎng翅~蚌(一)bàng蛤~(二)bèng~埠傍bàng(统读)磅bàng 过~龅bāo (统读)胞bāo (统读)薄(一)báo(语)常单用,如“纸很~”。
(二)bó(文)多用于复音词。
~弱稀~淡~尖嘴~舌单~厚~堡(一)bǎo碉~~垒(二)bǔ~子吴~瓦窑~柴沟~(三)pù十里~暴(一)bào~露(二)pù一~(曝)十寒爆bào (统读)焙bèi (统读)惫bèi (统读)背bèi~脊~静鄙bǐ(统读)俾bǐ(统读)笔bǐ(统读)比bǐ(统读)臂(一)bì手~~膀(二)bei胳~庇bì(统读)髀bì(统读)避bì(统读)辟bì复~裨bì~补~益婢bì(统读)痹bì(统读)壁bì(统读)蝙biān (统读)遍biàn (统读)骠(一)biāo黄~马(二)piào~骑~勇傧bīn (统读)缤bīn (统读)濒bīn (统读)髌bìn (统读)屏(一) bǐng~除~弃~气~息(二)píng~藩~风柄bǐng (统读)波bō(统读)播bō(统读)菠bō(统读)剥(一)bō(文)~削(二)bāo(语)泊(一)bó淡~飘~停~(二)pō湖~血~帛bó(统读)勃bó(统读)钹bó(统读)伯(一)bó~~(bo) 老~(二)bǎi大~子(丈夫的哥哥)箔bó(统读)簸(一)bǒ颠~(二)bò~箕膊bo胳~卜bo萝~醭bú(统读)哺bǔ(统读)捕bǔ(统读)鵏bǔ(统读)埠bù(统读)CD[编辑本段]C残cán (统读)惭cán (统读)灿càn (统读)藏(一)cáng矿~(二)zàng宝~糙cāo (统读)嘈cáo (统读)螬cáo (统读)厕cè(统读)岑cén (统读)差(一)chā(文)不~累黍不~什么偏~色~~别视~误~电势~一念之~~池~错言~语错一~二错阴错阳~~等~额~价~强人意~数~异(二) chà(语)~不多~不离~点儿(三) cī参~猹chá(统读)搽chá(统读)阐chǎn (统读)羼chàn (统读)颤(一)chàn~动发~(二)zhàn~栗(战栗)打~(打战)韂chàn (统读)伥chāng (统读)场(一)chǎng~合~所冷~捧~(二)cháng外~圩~~院一~雨(三)chang排~钞chāo (统读)巢cháo (统读)嘲cháo~讽~骂~笑耖chào (统读)车(一) chē安步当~杯水~薪闭门造~螳臂当~(二)jū(象棋棋子名称)晨chén (统读)称chèn~心~意~职对~相~撑chēng (统读)乘(动作义,念chéng)包~制~便~风破浪~客~势~兴橙chéng (统读)惩chéng (统读)澄(一)chéng(文)~清(如“~清混乱”、“~清问题”)(二)dèng(语)单用,如“把水~清了”。
2012年5月第2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May ,2012No.2[收稿日期]2011-08-25[作者简介]刘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博士生,副编审,研究方向为战国楚简语法、词典学。
*本文写作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出土古文献语料库建设研究”(编号:110ZD&118)、华东师范大学2011优势重点学科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X2011007)资助。
本文受到上海辞书出版社杨蓉蓉编审悉心指导,《语言文字应用》匿名审稿专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并致谢忱。
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修订*刘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200062)[摘要]本文从应用角度看《审音表》的修订,从思路原则、具体内容和操作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修订看法和建议。
在具体内容上的建议是:完善《审音表》自身的系统;根据新形势下的审音需要,调整已有内容,增加新内容,制定专题和行业语音规范;加强说明和使用细则的内容,强化应用指导;处理好与其他语文规范的关系。
[关键词]《审音表》;修订;原则;内容;方式[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397(2012)02-0095-10On the Revision of the Table of Authorized Pronunciationfor Variant in PutonghuaLIU LingAbstract :Examining the revision of the Table of Authorized Pronunciation forVariant in Putonghu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cation ,this essa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principles ,contents and modes of operation.As to the content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able should be further revised and perfected ;besides ,it should be adjusted and updated according to current requirements ,adding phonetic standard for special subjects and professions ;still ,it should make a more detailed instruction guide ,making it more user-friendly ;finally ,the revision should handle proper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ble and other language standards.Keywords :Table of Authorized Pronunciation for Variant in Putonghua ;revision ;principles ;contents ;modes of operation·96·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2期《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颁布至今,在规范汉语语音、方便普通话的学习推广、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2月修订)说明一、本表所审,主要是普通话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
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与字典、词典形式不同,例如:“和”字有多种义项和读音,而本表仅列出原有异读的八条词语,分列于hâ和huo两种读音之下(有多种读音,较常见的在前。
下同);其余无异读的音、义均不涉及。
二、在字后注明“统读”的,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轻声变读不受此限),本表不再举出词例。
例如:“阀”字注明“fá(统读)”,原表“军阀”、“学阀”、“财阀”条和原表所无的“阀门”等词均不再举。
三、在字后不注“统读"的,表示此字有几种读音,本表只审订其中有异读的词语的读音。
例如“艾”字本有ài和yì两音,本表只举“自怨自艾”一词,注明此处读yì音;至于ài音及其义项,并无异读,不再赘列。
四、有些字有文白二读,本表以“文”和“语”作注。
前者一般用于书面语言,用于复音词和文言成语中;后者多用于口语中的单音词及少数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中。
这种情况在必要时各举词语为例。
例如:“杉”字下注“(一)shün(文):紫~、红~、水~;(二)shü(语):~篙、~木”。
五、有些字除附举词例之外,酌加简单说明,以便读者分辨。
说明或按具体字义,或按“动作义”、“名物义”等区分,例如:“畜”字下注“(一)chù(名物义):~力、家~、牲~、幼~;(二)xù(动作义):~产、~牧、~养”。
六、有些字的几种读音中某音用处较窄,另音用处甚宽,则注“除××(较少的词)念乙音外,其他都念甲音”,以避免列举词条繁而未尽、挂一漏万的缺点。
例如:“结”字下注“除‘~了个果子’、‘开花~果’、‘~巴’、‘~实’念jiý之外,其他都念jiã”。
七、由于轻声问题比较复杂,除《初稿》涉及的部分轻声词之外,本表一般不予审订,并删去部分原审的轻声词,例如“麻刀(dao)”“容易(yi)”等。
2012年5月第2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May ,2012No.2[收稿日期]2011-08-25[作者简介]刘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博士生,副编审,研究方向为战国楚简语法、词典学。
*本文写作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出土古文献语料库建设研究”(编号:110ZD&118)、华东师范大学2011优势重点学科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X2011007)资助。
本文受到上海辞书出版社杨蓉蓉编审悉心指导,《语言文字应用》匿名审稿专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并致谢忱。
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修订*刘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200062)[摘要]本文从应用角度看《审音表》的修订,从思路原则、具体内容和操作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修订看法和建议。
在具体内容上的建议是:完善《审音表》自身的系统;根据新形势下的审音需要,调整已有内容,增加新内容,制定专题和行业语音规范;加强说明和使用细则的内容,强化应用指导;处理好与其他语文规范的关系。
[关键词]《审音表》;修订;原则;内容;方式[中图分类号]H1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397(2012)02-0095-10On the Revision of the Table of Authorized Pronunciationfor Variant in PutonghuaLIU LingAbstract :Examining the revision of the Table of Authorized Pronunciation forVariant in Putonghu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cation ,this essa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principles ,contents and modes of operation.As to the content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able should be further revised and perfected ;besides ,it should be adjusted and updated according to current requirements ,adding phonetic standard for special subjects and professions ;still ,it should make a more detailed instruction guide ,making it more user-friendly ;finally ,the revision should handle proper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ble and other language standards.Keywords :Table of Authorized Pronunciation for Variant in Putonghua ;revision ;principles ;contents ;modes of operation·96·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2期《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颁布至今,在规范汉语语音、方便普通话的学习推广、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发表至今,已有40余年,1985年颁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以下简称《审音表》)至今也已有20余年。
这期间,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已经审定的内容,存在着当时条件所决定的一些不足,在新形势下有的需要调整;许多新出现的语音现象、语音分歧需要进一步审订、规范;以往基本未审的行业专名和轻声儿化词、译音词、文言词等,在应用领域的矛盾分歧日益突出,规范化呼声很高;尤其是在普通话审音历经40余年检验之后,已有的思路原则需要重新思考调整,在审音的范围、数量、内容、层次、体系性等方面,都需要深入调查,通盘考虑。
所以,及时修订完善《审音表》,并反映新的语言变化,满足目前各领域各层次规范语音的需要,是语言文字领域当前的迫切任务。
普通话审音工作宣传与意见征集研究课题组《关于开展新世纪普通话审音工作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对《审音表》修订和新世纪审音工作做了多方调查讨论,本文根据辞书贯彻《审音表》遇到的繁难分歧,结合《调查报告》,谈一谈对《审音表》修订和新世纪审音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对普通话语音规范工作思路原则的初步认识《调查报告》将审音工作改为“普通话语音规范工作”,这个提法十分正确。
可以看出,新世纪普通话语音规范工作与以往的异读词审订相比,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对具体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加系统的要求。
根据《调查报告》和辞书注音实际经验,对新世纪普通话语音规范工作的思路原则,我们的初步认识如下:(一)《审音表》与其他专题语音规范一起,构成完整的普通话语音规范体系,基本能覆盖各层次各领域的语音规范需要《调查报告》中说:“《审音表》的修订是普通话语音规范工作的核心,具有国家通用语语音基本规范的地位,建议尽快启动。
围绕《审音表》修订,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需求,规划研制《通用词语读音表》、姓氏、人名、地名、专业术语、古诗文特殊读音、轻声儿化词语等相关语音规范,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覆盖能力的普通话语音规范体系。
”即新世纪普通话审音工作既包括《审音表》这样的基本规范,也包括上述专题语音规范,它们是以《审音表》为核心的,针对不同层级、面向不同领域的各种语音规范的有机系统。
这个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在具体处理中还有一些难点。
比如,文言词能够进入现代汉民族通用语的只是少数,在确定收录标准时有较多困难。
文言词的语音规范应遵从理据,与尊重现实定音的现代汉语词会存在矛盾。
再如,通用词语和特殊词语在审音的思路、标准、方法上都会存在某些差异,各专题表有功能的分工,有历时和共时的不同,还存在通语和方言的差异,审音各有侧重,彼此要照应周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们认为:一方面,《审音表》修订应立足尽可能充分全面的语言调查,应具有通盘考虑和前瞻性思考,为其他规范的制订提供一些原则性指导和预留合理空间。
另一方面,《审音表》自身的效力范围应限定在现代汉语通用词范围内,而不是兼顾各方面的审音需求,专门领域的审音,应由各专题和行业语音规范逐步完成。
2012年第2期刘凌: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修订·97·(二)普通话语音规范是一个过程,新的语音规范研制当按照实际情况分领域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规范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普通话审音中,遵从理据和尊重现实的矛盾,是一个永远的难题;汉语语音情况的复杂,研究所能达到的阶段,决定了有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完满解决,所以,普通话审音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应根据社会需求的轻重缓急,分领域、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审音。
首先,要满足通用领域的基本正音需要,修订《审音表》,再以此为基础,研制专题语音规范、行业语音规范,并逐步满足专题内、行业内不同层次的需要。
其次,研制专题语音规范、行业语音规范,也要根据需要有步骤地进行,如《调查报告》反映,有64.5%的被调查者认为“人名、地名、行业专有名词的统一读音标准”是当前所急需,而对轻声儿化词的正音需求相对不那么迫切。
新的语音规范体系,应留有余地,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这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1)对分歧严重、暂时不能达成共识者,不纳入规范,为辞书编纂、行业规范等留有余地,在实际应用中再作考察,等待其发展沉淀;(2)对已形成倾向性意见但还有一定分歧者,可采用推荐指导性规范的形式,提倡辞书等予以执行,发挥辞书柔性引导规范和检验规范的作用。
这样,才能保证《审音表》及专题表中的刚性部分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三)规范研制中应着力强化学术支撑,并要重视与应用领域的沟通,重视吸收其成果过去《审音表》的制定,存在着经验不足、条件限制等问题,这与当时的学术支撑力有很大关系。
在语言研究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先进的今天,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调查,立足在尽可能丰厚的学术基础之上,能使新的语言规范更具有科学性,体系上也会更加完整、严密、自足。
与应用领域的沟通不可忽视,如辞书界,人名、地名、专业术语的研究应用部门,应当是审音工作关注的重点领域,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成果,对于审音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至为关键,而规范的最终完善,也需要在应用领域进行检验调整。
(四)普通话语音规范的过程是长期的,应当稳定、稳妥地进行如《调查报告》所言,新的语音规范研制,仍当坚持尊重语言实际、兼顾语言规律的原则来进行。
要坚持“稳定第一”的原则,在尊重群众的语言实际、尊重普通话审音40余年的成果、保持社会语音生活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
二对一些具体内容的修订建议1985年《审音表》颁布后,陆续有文章指出它在某些具体词语审音上的不足,这是修订中的参考。
本文主要根据辞书贯彻《审音表》的体会,谈几点修订建议。
(一)完善《审音表》自身的系统1985年,语言信息技术还未起步,对异读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文白异读、古语词、轻声词等缺少大规模数据统计,这样,审订的异读音占全部异读的比例,究竟该审订哪些词语的哪些读音,如何整体安排取舍等等,就显得通盘考虑不足,所以,整个《审音表》呈现的面貌有些零散,带有举例性质,在系统性上是有欠缺的。
其中有4类问题比较突出,值得这次修订借鉴。
1.在具体异读词的处理上,要注意相关性,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安排。
文白异读词方面。
《审音表》标明的文白异读词中如“厦、泌、翘、螫、苔”是否属于文白异读存在疑问;而另一些属于文白异读的词却没有标明,如颈(jǐng、gěng)、雀(què、qiǎo、qiāo)、·98·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2期择(zé、zhái)、柏(bǎi、bó)等。
这样,相关词的处理就不一致。
古语词方面。
进入《审音表》的古语词,一般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一定的使用频率。
这些通用于古今的词,其古音古义或统读或不统读,标准不够明确。
如“筑”统读zhù,用于水名和乐器名的zhú音舍去;“嵌”统读qiàn,用于地名“赤嵌”的kàn音舍去;“期”统读“qī”,“期年”“期月”之jī音舍去。
另外一些词,如“嘲(只审定cháo音)”“乘(只审定chéng音)”“尺(只审定chǐ音)”等,按照说明———“在字后不注‘统读’的,表示此字有几种读音,本表只审订其中有异读的词语的读音”,可知它们的古音是被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