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8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课程编号:MACH3436学时:56(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4课外学时:16(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三、四年级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模拟电子技术、C 语言使用教材及参考书:[1] 任玉田. 新编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 黄玉美,王润孝,梅雪松.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李斌、李曦等. 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10.[4] 毕承恩,丁乃健. 现代数控机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5] 王爱玲. 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6] FANUC系统、Siemens系统等各式各类技术手册.、、课程性质和目的性质:专业知识类专业主干课程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构成,数控机床的基本使用,培养数控系统的开发和初步设计能力,以及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维护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学习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2.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与数控机床的基本使用;3.培养数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讲述了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数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知识,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现代CAD/CAM的自动编程技术;机床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其组成;数控插补原理、刀补原理,及其计算机实现方法;数控伺服系统基本组成,检测装置基本原理及其选用,位置控制的实现原理及方法;伺服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数控系统速度及加减速控制的实现方法。
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设计、维护并开发实际的数控系统。
本课程还包括以下实验内容: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基本操作,了解数控机床驱动及检测元器件,了解位置反馈测量信号分析;编制数控车床、铣床加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在机床上进行实际操作;插补程序编制。
数控车教学大纲数控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数控车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现代制造技术,本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数控车的操作、维护、编程和设计方法,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熟练掌握数控车的操作方法、工艺要求和维护技巧;2、理解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编程指令;3、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设计,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和寿命;4、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介绍数控车床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2、数控车床的操作:讲解数控车床的安全操作规范、基本操作流程、刀具安装等;3、数控编程基础:介绍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常用编程指令、编程方法等;4、数控车床的编程实践:通过实例演示,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技巧和方法;5、数控车床的维护:介绍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故障诊断和排除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数控车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方法;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在线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2、实验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表现评定成绩;3、期末考试:通过书面或口头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安排为32个学时,具体安排如下:1、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4学时);2、数控车床的操作(6学时);3、数控编程基础(8学时);4、数控车床的编程实践(8学时);5、数控车床的维护(6学时)。
七、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关于数控车的教材,内容应涵盖课程的各个方面;2、实验设备:提供数辆数控车床供学生实践操作;3、网络资源:提供有关数控车的网站、文献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数控机床》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传授数控数控机械系统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专业课。
主要内容包括:零件与部件、机构与夹具、液压、气压传动控制、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相关知识,数控机床主传动及进给传动系统、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及其他装置的结构介绍以及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验收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及其维护与维修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结构,了解相关部件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各机械部件的知识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一下几个方面要求:(1)掌握各零件与部件的种类、布局、机械结构特点与组成,了解机构与夹具。
(2)掌握数控机床主传动与进给传动的结构、特点与组成。
(3)掌握数控机床自动换刀装置的种类与结构、特点与组成。
(4)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及验收。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因而适宜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要充分采用实物示教、演示实验等直观的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3)合理调节教和学中的比例,做到精讲多练,重在应用。
教学中,注意将“讲练结合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用好思考练习题。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真、独立地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应针对行业动态,时刻注意数控机床及其系统的变化与发展,生产实际现状,使教学不落后于数控技术的发展。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学时分配表(五年制)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第一章零件与部件教学要求1.了解轴的种类,应用特点、结构材料;熟悉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掌握轴径的确定。
2.熟悉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传动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
数控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控相关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为其今后从事数控加工、编程、维护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熟悉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层面:a. 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b. 掌握数控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原理;c. 熟悉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编写规范;d. 了解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刀具选择和切削参数;e. 掌握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中常见问题的排除方法。
2.实践操作层面:a. 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b. 能够根据工程图纸进行数控编程;c.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零件的数控加工;d. 具备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e. 能够根据实际工件需求进行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
三、教学内容1. 数控技术基础a. 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介绍;b. 数控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原理;c. 数控机床的分类和特点;d. 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和编写规范。
2. 数控编程a. 数控编程语言的介绍和使用方法;b. G代码和M代码的功能和作用;c. 工程图纸的解读和编程实践;d. 数控编程的常见错误和调试方法。
3. 数控加工工艺a. 刀具选择和切削参数的确定;b. 加工工艺的分析和优化;c. 数控加工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4. 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a. 数控机床的开机和关机操作;b.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c. 数控机床的刀具装夹和换刀操作;d. 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方法,确保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教学:利用实验室设备,指导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实践。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工艺分析和优化设计。
4. 学习辅助材料:提供相关教材、课件以及参考书目,供学生阅读和查阅。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设备。
为培养具备数控机床操作、维护和编程能力的专业人才,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编程技巧以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组成;2. 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和编程技巧;3. 具备数控机床的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1. 课程概述1.1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1.2 数控机床的应用领域1.3 数控机床的分类2. 数控机床基本原理2.1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2.2 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2.3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2.4 数控机床的驱动系统3. 数控机床的组成与结构3.1 数控机床的主机部分3.2 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3.3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3.4 数控机床的辅助系统4. 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4.1 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4.2 数控机床的操作步骤4.3 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4.4 数控机床的编程实例5. 数控机床的维护与故障排除5.1 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5.2 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5.3 数控机床的故障排除5.4 数控机床的维修保养6. 数控机床的编程软件与应用6.1 数控机床编程软件的功能6.2 数控机床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6.3 数控机床编程软件的实例分析7. 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与质量保证 7.1 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7.2 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7.3 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7.4 数控机床的加工成本控制8.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与展望8.1 数控机床的技术发展趋势8.2 数控机床的应用前景8.3 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法1.1 讲授法: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1.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数控机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1.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控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数控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现场的实用型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数控特别是计算机数控的基本原理及数控机床的体系结构,数控加工编程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解数控程序的编制及数控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让学生充分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有关操作,并具备加工中心机床操作、编程的一般知识,学习结束后需通过相关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证书的考核。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1、了解CNC的基本原理、机床的体系结构、加工零件的一般过程;2、掌握数控程序的基本格式及数控机床的有关概念;3、熟悉数控车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4、熟悉数控铣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5、具备加工中心机床的有关知识6、熟悉相关的CAM软件并用于加工的实际。
(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1、能熟练地用于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的操作调整;2、对于车、铣床,能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及装夹,直至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其操作时间在等级工考核所允许的范围内;3、能熟练地加工中心机床进行编程和操作;4、能实现CAM程序与数控系统的顺利连接。
(三)素质结构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3、初步掌握普通机床的结构设计和加工操作能力;4、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5、具有吸收新技术和知识的能力;6、具有创新意识。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学习时要求学生已进行或正在进行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实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与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有:《数控加工实训》和《数控自动编程》,《数控加工实训》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高级层次,以本课程为基础,通过实训教学强化本课程的教学;《数控自动编程》与本课程联系紧密,本课程重在数控技术基础和手工编程,而《数控自动编程》单纯于计算机自动编程。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64学分:4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全日制编制:数控教研室审定: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日期:2020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大纲依据《数控加工岗位职业标准》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教学目标1.熟悉数控机床的性能,功用,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数控机床的控制方式和分类方法;2.熟悉数控机床的运动与坐标系的确定方法,掌握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的意义;3. 掌握常用准备功能指令、辅助功能指令,能编写较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4.熟悉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加工特点、编程特点,掌握数控车削编程的基本指令,会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回转体零件的加工程序;5. 熟悉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结构、加工特点、编程特点,掌握数控铣削编程的基本指令,会根据要求编制铣面、铣轮廓等简单的加工程序;6.能阅读和理解零件数控加工程序,并能利用一定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编辑、调试零件数控加工程序;7. 能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及工序内容,按指定的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与格式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形成程序清单;8. 能熟练操控常用的典型数控设备,并能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和程序清单实现零件的数控加工,完成零件的几何量检测与质量分析,填写检测报告。
三、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设计1.整体教学设计知识基础: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集结知识内容、设计了3个学习情境,完成《数控技术应用》课程的学习。
以数控车削加工设备,数控镗铣加工设备,数控电火花加工设备及典型零件为载体,完成设备功能,结构,控制及应用等知识的传授,每个学情境就是一个工作任务,教、学、做有机融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始终。
2.单元教学设计学习情境1: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基础10学时1、数控设备概述 2学时数控设备的基本概念,数控设备基本组成,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数控设备的分类,数控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数控设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数控设备的现状和发展。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理论(数控铣削加工技术)总学时:48学时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大纲说明(一)课程说明数控技术在现代企业的大量应用,使制造技术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迈进,出现了以信息驱动的现代制造技术,其核心就是数控加工设备替代了传统的加工设备。
同时,数控技术正在朝着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高可靠性以及复合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在人才需求方面,除需要具有数控技术基本知识和能力的高技术人才,还急需大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及数控编程、数控设备操作及其维修人员。
而职业技术院校高职层次的数控专业,就是培养这样一类的人才。
在高职数控专业教学计划中,《数控技工技术》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总之,它的任务就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性质和任务:《数控加工技术》是我院机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零件数控加工的编程方法,提高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和数控加工的工艺处理能力。
在教学和自学中都应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意运用知识和机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基本理论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一门既学基本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数控加工技能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数控铣床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知识、数字处理能力、数控车床设备应用的能力。
(二)技能实训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工艺与编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数控铣加工基本技能实训训练、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国家职业标准、顶岗实习等,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与生产岗位的无缝对接,完成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奠定基础。
三、大纲内容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
掌握数控机床的概念,掌握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掌握按伺服系统特点分类的方法,了解其它分类方法,了解数控机床的使用、加工特点。
数控技术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数控技术2.课程英文名称: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3.课程编号:1700364.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5.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开课学期:第三学年下学期。
7.学时:总学时60(理论课学时48,实验课学时12)。
8.学分:3.5二、教学目的数控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专业技术课,是机械加工自动化的基础,是数控机床控制的核心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优良,实践能力突出,能在数控技术领域面向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 技术等多个方向发展,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了解数控机床的分类;了解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数控机床坐标系和运动方向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时安排:8学时1.1 数控加工技术基础1.2 数控机床的组成与分类 1.3 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 1.4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适当布置若干复习思考题,使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数控机床的分类方法;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统。
第2章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主要内容、数控机床的合理使用;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设计方法和常用的数学计算方法;掌握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主要内容、数控机床的合理使用;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设计方法和常用数学计算;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时安排:6学时2.1 数控加工工艺特点 2.2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设计2.3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设计 2.4.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写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适当布置若干复习思考题,使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主要内容、数控机床的合理使用;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设计方法和常用的数学计算方法;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制方法。
第3章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手工编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的特点、工具系统、工艺参数的选择;掌握数控铣削编程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的特点、工具系统、工艺参数的选择;数控铣削编程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可使用投影、模型、CAI软件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适当安排实验教学。
课时安排:12学时3.1数控铣床编程基本指令3.1.1绝对坐标与增量坐标编程(G90、G91 3.1.2快速运动(G00)3.1.3直线插补指令(G01) 3.1.4插补平面选择指令(G17、G18、G19)3.1.5圆弧插补指令(G02、G03) 3.1.6坐标系统 3.1.7暂停指令G043.1.8刀具半径补偿(G40、G41、G42)3.1.9刀具长度补偿3.1.10返回参考点指令(G27~G29)3.1.11孔加工固定循环(G73,G74,G76,G80~G89) 3.1.12主程序与子程序3.2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编程实例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适当布置若干复习思考题,使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的特点、工具系统、工艺参数的选择;掌握数控铣削编程方法;辅助教学活动:上网查询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第4章数控车床的手工编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特点、工具系统、工艺参数的选择;掌握数控车削编程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特点、工具系统、工艺参数的选择;数控车削编程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可使用投影、模型、CAI软件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适当安排实验教学课时安排:12学时4.1数控车床编程的方法和特点4.1.1数控车床的编程特点 4.1.2常用准备功能指令4.1.3切削循环指令4.1.4补偿功能4.2数控车床的对刀 4.3数控车床编程实例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适当布置若干复习思考题,使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掌握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特点、工具系统、工艺参数的选择;掌握数控车削编程方法;辅助教学活动:上网查询典型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第5章数控加工自动编程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常用自动编程软件的功能特点、掌握自动编程的步骤、熟悉Mastercam 的功能特点和基本操作教学重点和难点:自动编程的步骤、基本加工参数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可使用投影、模型、CAI软件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适当安排实验教学课时安排:6学时5.1 数控自动编程概述5.1.1自动编程的内容与步骤5.1.2自动编程的主要特点5.2 常用自动编程软件介绍5.3 CAM系统实践-Mastercam X6概述5.4 CAM系统实践-Mastercam X6二维加工5.5 CAM系统实践-Mastercam X6三轴加工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适当布置若干复习思考题,使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自动编程的步骤、常用自动编程软件的功能特点、自动编程的步骤、基本加工参数设置。
第6章数控机床的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数控机床对主传动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变速方式;熟悉常见数控机床的主轴结构;了解数控机床对进给传动系统的基本要求;掌握滚珠丝杠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使用方法;掌握进给传动系统齿轮传动间隙消除方法;了解典型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教学难点和重点:主轴端部结构、主轴轴承选用、滚珠丝杠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使用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课时安排:4学时6.1 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 6.2 数控机床的主传动系统6.3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 6.3.1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的特点6.3.2 滚珠丝杠副 6.4其它装置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适当布置若干复习思考题,使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了解数控机床对主传动系统的基本要求;主轴轴承的分类和特点;主轴轴承的配置形式及特点。
了解进给传动系统的基本要求;掌握滚珠丝杠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使用方法;掌握进给传动系统齿轮传动间隙消除方法;了解典型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
第7章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会进行典型数控系统的数控车、铣削机床的操作,能制定正确的各类数控机床的安全操作规程。
教学难点和重点:各操作按钮的作用,机床手动或自动操作方法,程序的编辑、加工参数的设置、刀具的半径补偿及长度补偿。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课时安排:4学时7.1 数控机床操作装置7.1.1显示装置7.1.2 MDI键盘7.1.3机床控制面版7.1.4操作界面7.1.5 系统菜单结构7.2 数控机床的操作步骤7.3 MDI运行7.4 工作参数设置7.5 程序输入与文件管理7.6 程序运行与控制7.7数控机床的安全使用复习与作业要求: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适当布置若干复习思考题,使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掌握本章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各操作按钮的作用,机床手动或自动操作方法,程序的编辑、加工参数的设置、刀具的半径补偿及长度补偿。
2.实验课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的重难点四、学时分配五、作业、练习的安排与要求第一章绪论1.课内练习的教学安排、内容与学时安排。
2.学生课外作业的内容、目的、形式(论文、设计、调查、课后习题、阅读书目)、要求等。
六、相关联的课程1.先修课程开设本课程前学生需要学习: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与配合,具有较高的读图能力和一定的加工工艺知识。
2.后续课程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还会进一步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制造设备设计、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控加工知识、对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学生后续学习创造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建议教材:[1] 关耀奇.数控加工实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2] 杜国臣。
机床数控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建议参考书目:[1] 《数控技术》朱晓春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2] 《数控技术》董玉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 《机床数控技术》第二版,李郝林、方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4] 《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罗学科谢福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5] 《数控技术》何雪明,吴晓光,常兴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09月.八、考试考核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总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作业与实验课成绩3部分组成,按百分制计。
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占:70%(理论考试成绩通过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评定),平时作业成绩占:20%(按每次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实验课成绩占:10% (依实验课表现与实验报告评定)。
理论考试为闭卷笔试,120分钟,满分100分,统考,流水作业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