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电+磁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常用物理公式总结归纳初中常用物理公式汇总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w有/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ˆ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ˆ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ˆ2Rt=Uˆ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ˆ2R=Uˆ2/R (纯电阻公式)10、电磁波:c=λf初中电学相关物理公式一、电流强度I=Q电量/t二、电阻R=ρL/S三、欧姆定律I=U/R四、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五、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W=UIt=Pt=UQ (普适公式)(5)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6)U1/U2=R1/R2 (分压公式)(7)P1/P2=R1/R2六、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七、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八、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九、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初中物理力的公式重力G(N)G=mgm:质量g:9.8N/kg或者10N/kg密度ρ(kg/m3)ρ=m/v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G物+G轮)/2S=2h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G物+G轮)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G物h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力的分类及其特点分析力的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力划分为几种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对力的分类及其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力。
重力是一种始终存在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无关。
重力的特点是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二、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当物体被外力压缩或拉伸时,会发生形变,物体会产生弹力来恢复原状。
弹力的特点是大小与形变的程度成正比,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动摩擦力是当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的特点是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同时受到物体之间压力的影响。
四、拉力和推力拉力和推力是物体之间的拉或推产生的力。
拉力是物体相互拉伸时的力,方向与拉伸方向相同;推力是物体相互推压时的力,方向与推压方向相同。
拉力和推力的特点是大小与拉伸或推压的力度成正比。
五、电磁力电磁力是由于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根据电荷之间的性质,电磁力可以分为吸引力和斥力。
同性电荷之间会发生斥力,异性电荷之间会发生吸引力。
电磁力的特点是与带电粒子之间的电荷量和距离有关。
六、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浮力的特点是方向向上,大小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有关。
七、强核力和弱核力强核力和弱核力是原子核内部粒子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
强核力是保持原子核稳定的力,它是一种非常强的力,具有短程作用。
弱核力是一种相对较弱的力,它主要参与了一些基本粒子的衰变过程。
以上是力的常见分类及其特点的分析。
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速交通工具,其工作原理基于磁力和悬浮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包括磁悬浮原理、浮力控制原理、稳定性原理、推进原理以及制动原理。
一、磁悬浮原理1.1 磁悬浮系统磁悬浮列车的磁悬浮系统由车体和轨道上的磁场系统组成。
车体上搭载有磁体,轨道上铺设有电磁铁。
通过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与车体上的磁体相互作用,产生磁力,使车体悬浮在轨道上。
1.2 磁场调节为了确保磁悬浮列车能够平稳悬浮在轨道上,磁场需要进行调节。
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流,可以调节轨道上的磁场强度,从而控制车体的悬浮高度。
当车体与轨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自动调整磁场强度,以维持车体在合适的悬浮高度上运行。
1.3 磁力平衡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力是由磁场产生的磁力提供的。
当磁力与重力相等时,车体将保持在静止状态。
为了确保磁悬浮列车的平稳运行,系统需要保持磁力与重力的平衡,以避免车体的不稳定或过度悬浮。
二、浮力控制原理2.1 传感器系统磁悬浮列车的浮力控制需要依靠传感器系统来实现。
传感器系统可以感知车体与轨道之间的距离,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以便对磁场进行调节。
2.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磁悬浮列车的关键部分,它负责接收传感器系统传来的信息,并根据车体的位置和速度来控制磁场的强度。
通过实时调整磁场,控制系统可以保持车体在合适的悬浮高度上运行。
2.3 浮力调节浮力调节是磁悬浮列车浮力控制的核心。
通过控制磁场的强度,系统可以调节车体的悬浮高度,以适应不同的运行条件。
当车体需要加速或减速时,浮力调节系统会相应地调整磁场的强度,以保持车体的平稳运行。
三、稳定性原理3.1 车体稳定性为了确保磁悬浮列车的稳定性,车体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车体的重心位置、车体的结构强度以及车体的阻尼系统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使车体在高速运行时保持平稳。
3.2 风阻对稳定性的影响高速运行时,磁悬浮列车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发现的科学现象及原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及其原理:1. 引力:物体间的吸引力,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置于液体中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这是物体在浮力作用下能够浮起来的原理。
3. 折射: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由于介质的不同而改变方向,这种现象被称为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4.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ma 。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电磁感应:当磁场的强度改变时,会在导线附近产生感应电动势,这就是电磁感应的现象。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6. 蒸发: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分子由液相转变为气相的过程被称为蒸发。
蒸发过程中,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液体表面的吸引力。
蒸发速度受到温度、湿度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7. 摩擦力: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相互之间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被称为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间的粗糙程度和压力。
8. 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产生干涉条纹。
干涉现象可以用光波的波动性解释,符合叠加原理。
9. 燃烧:燃烧是一种氧气与可燃物质反应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
根据化学反应燃烧定律,燃烧过程中,燃料和氧气的摩尔比例对于稳定的燃烧是重要的。
10. 电导:在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在电场作用下移动,形成电流。
电导性取决于导体材料的电子密度和电子的迁移率。
物理五力学与热学在物理领域中,力学和热学是两个重要的学科。
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而热学则研究物体的热现象和能量转换。
在力学中,五种基本力被广泛应用,它们分别是重力、电磁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
这些力为我们理解物体运动和力学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同时,在热学中,温度、热能和热传导等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物理五力学和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力学中的五种力1.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的引力,它是物体质量和地球质量之间的吸引力。
重力可以解释为物体朝向重力场中心下落的趋势,该趋势被称为自由落体。
我们常见的重力现象包括物体下落、掉落物体的速度和飞行物体的轨迹。
2. 电磁力:电磁力是由带电粒子或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力。
静电力是一种常见的电磁力,它是由带正电和带负电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而产生的。
磁力是另一种电磁力,由磁体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产生。
电磁力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电动机、电磁铁和发电机等。
3. 弹力:当一个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力。
弹簧是一个常见的弹性体,它的形变会导致弹力的产生。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弹簧常常应用于测力计和减震器等装置。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
它可以阻碍物体运动,使其失去能量。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之前所受到的阻力,而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
5.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与其排挤的液体重量相等的浮力。
浮力的概念解释了为何物体能浮在水面上以及气球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原理。
二、热学的基本原理1. 温度:温度是物体热能的度量,它指示物体的热度高低。
温度通常以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
在物理学中,绝对零度(0K)被认为是温度的最低限度,对应于物体的最低能量状态。
2. 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总和,它表示物体的热量。
磁悬浮汽车原理
答:是利用磁场的变化来产生电流,最终实现汽车的浮力和推动力。
磁悬浮汽车就是在车轮中间安装旋转发动机,在车轮外侧安装两个磁铁,车轮旋转会对路面的铝板上的磁场发生变化,产生感生电流,路面磁场与磁铁相互作用,产生浮力和推动力。
磁悬浮汽车的问世将引发一场汽车革命。
它运用的是点磁悬浮技术,就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漩涡实现对金属物体支撑。
磁悬浮方式有两种,是德国的常导型和日本的超导型。
这两种是不同的,常导型是一直悬浮,没有车轮结构。
超导型是可以起飞和着陆的,依靠类似车轮的结构。
大众磁悬浮求形车市依靠地底下丰富的磁矿脉提供悬浮动力,但是地磁矿脉的磁极分布是没有规则的,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实现悬浮。
采用固定磁极的永磁铁,必须采用超导电磁体。
超导体要产生强力的抗磁性外界磁场也要足够强大,仅靠地磁矿的磁场是不够的,要实现无轨磁悬浮载具,还得靠其他动力方式来进行辅助。
磁悬浮的力学原理及应用引言磁悬浮是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新型浮力技术,其通过电磁力使物体在气体或液体中悬浮起来。
磁悬浮技术具有很多应用领域,如交通工具、震动消除、实验室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磁悬浮的力学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磁悬浮的力学原理磁悬浮依靠电磁力与重力的平衡来实现物体的悬浮。
磁悬浮主要有两种方式:电磁悬浮和永磁悬浮。
1. 电磁悬浮电磁悬浮是通过电磁力来产生悬浮效果。
它通常由磁铁和线圈组成,线圈通过通电产生磁场,而磁铁则受到这个磁场的作用力。
通过调节通电线圈的电流,可以控制悬浮体的位置。
2. 永磁悬浮永磁悬浮是利用永磁体的吸引力和斥力来实现悬浮。
永磁体通常由多个磁铁组成,它们中的一些磁铁是相同极性,相互排斥;另一些磁铁是相反极性,相互吸引。
通过调整磁铁的位置和极性,可以控制悬浮体的位置。
磁悬浮的应用领域1. 交通工具磁悬浮技术在交通工具上有广泛的应用。
磁悬浮列车利用磁悬浮原理,通过悬浮在轨道上的磁力来推动列车。
相比传统的轮轨系统,磁悬浮列车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摩擦,因此可以实现更高的运行效率。
2. 震动消除磁悬浮技术可以用来消除机械设备的震动。
在某些实验室设备和精密仪器中,震动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
通过将设备悬浮在磁场中,可以有效地降低震动对设备的影响,提高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3. 实验室设备磁悬浮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实验室设备。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物体进行定位和控制。
磁悬浮技术可以实现对物体的精确定位和控制,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电梯磁悬浮技术也被应用于电梯系统。
传统的电梯系统使用钢丝绳和轮组来支持电梯的运行,而磁悬浮电梯则使用磁力悬浮来支持电梯的运行。
相比传统的电梯系统,磁悬浮电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噪音和更大的运载能力。
结论磁悬浮是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浮力技术,通过电磁力与重力的平衡来实现物体的悬浮。
磁悬浮技术在交通工具、震动消除、实验室设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磁悬浮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并为人们带来更多方便和便利。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物体在液体或者气体里,它是浮着、沉着还是悬浮着,这就叫物体的浮沉状态。
而浮沉是由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重力大家都知道,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浮力呢,简单说就是物体在液体或者气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
②重要程度:这在物理学里很重要的,就像大楼的地基一样重要。
它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像船为啥能在水上漂,潜水艇怎么下潜上浮之类的。
③前置知识:首先得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知道力的平衡概念,对阿基米德原理也要掌握,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一原理。
④应用价值:在船舶制造、潜水装备设计还有鱼鳔原理的利用这些实际的场景里都有用。
比如说咱要造一艘船,得保证它能浮在水面上,得根据浮沉条件去设计船的结构和重量分布。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物理学的力学这个大分支里,它属于力的平衡和浮力知识这个小单元里的内容。
②关联知识:和浮力、重力、密度等知识点联系紧密。
比如说物体的密度如果比液体的密度小,它往往就容易浮起来,这里面就把浮沉条件和密度搭上关系了。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中等偏上吧。
难就难在得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怎么决定物体的浮沉,而且还要考虑多种实际情况。
- 关键点:重点就是理解重力和浮力这两个力的大小比较如何影响物体的浮沉状态,再一个就是要和实际联系起来理解,不能光空想那些公式。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还挺重要的。
- 考查方式:既可能会出选择题让你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也可能在计算题里给你物体的一些条件比如质量、体积、液体密度,让你计算它是浮是沉或者算浮力大小之类的。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的时候,物体就会上浮,就像一个充满氢气的气球,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很多,受到的浮力就大于自身重力,所以会飘到空中。
- 如果浮力等于重力呢,物体就会悬浮在液体或者气体里。
三年级
第四章磁铁
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不能吸引金属铜、铝。
2、磁铁(不一定是铁)做的;磁铁有(各种形状),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用途。
3、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4、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确切的证据;辨认铁制品,(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看更可靠。
6、一般情况下,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固定)的。
7、把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强),把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弱)。
8、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一般的磁铁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9、做指南针可以用钢针、铁钉等物。
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或铁钉)上(沿一个方向)摩
五年级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一、填空
1、我们判断某一物体是浮,标准是(只要一部分露出水面)。
2、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改变。
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沉浮状况(不变)。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排开的水量)。
5、原来沉的物体,想办法增大它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这个物体就可能变成浮的。
6、一个量杯原有200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3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30)毫升。
7、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她为水的(浮力)。
8、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9、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0、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11、用弹簧测力计将泡沫塑料块往水中拉,这时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泡沫的(重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拉力)。
12、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雨物体自身的重量时,物体(上浮)。
13、用手将木快压进水里,放手后木快上浮,这是因为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14、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
15、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沉)的。
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的。
16、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沉)的;比同体积的液体轻,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浮)的。
17、塑料块在清水中是(浮的),塑料块在浓盐水中是(浮的),塑料块在食用油中是(沉的)。
18、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二、判断题
1、把船造得尽量大,船排开的水量才能更大,装载的货物才能更多。
(√)
2、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可以减少玻璃球滚动,让船保持平稳。
(√)
3、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一定是盐水。
(×)
4、水里溶解了一些食盐后就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
5、液体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就能让马铃薯起来。
(×)
6、酒精灯烧干液滴后留下许多白色的物质,同学们猜测是食盐。
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可以尝一尝来判断是否食盐。
(×)
7、浓糖水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
8、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
9、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重量、大小有关。
(×)
三、原理分析
钢铁在水中是沉的,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造成船形后,体积增大,它在水中排开的水量也增大,所以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