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再通患者血清IMA水平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83.71 KB
- 文档页数:4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米玉霞【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将30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P浓度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更显著(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抑制病情发展有巨大作用,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这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CRP水平有关.%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alvianolate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study its infiuenre on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and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patients. Methods 3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5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alvianolat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drugs.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CRP, hemorheological changes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 01 ). Serum CRP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oth decreased, but the declinein treatment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in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each group, but the difference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 < 0. 01 ). Conclusion Salvianolate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serum CRP level and improve abnormal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which has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22【总页数】3页(P3903-3905)【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作者】米玉霞【作者单位】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北,沧州,0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在脑梗死的病因中,以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最为常见。
环、减少神经元损伤、修复神经缺损的作用,但单药治疗效果有限。
祖国医学认为,CI属“中风”范畴,患者因气虚血瘀、脉络痹阻,致脑窍失养、神机失调而发病,中医治疗遵循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等原则[2]。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为中药粉针剂,具有活血通络功效,利于改善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病症[3]。
鉴于此,本研究将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用于治疗CI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72h,经头CT/MRI证实;(3)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脑肿瘤;(2)合并神经退行性疾病;(3)合并颅脑损伤;(4)合并其他炎症疾病;(5)存在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
按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58~76岁,平均(67.12±1.64)岁。
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56~78岁,平均(67.24±1.68)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行抗血小板、抗动脉硬化以及抗神经损伤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10011,每支装0.13g,其中含丹参多酚酸100mg)0.13g/次,1次/d,连续治疗两周。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检测)方法(1)神经功能: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该量表涵盖11个条目,总分为42分,得分越高意味着神经损伤越严重。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郝绍江;安慧娟【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情况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60例发病在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措施加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RP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 0.05),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可能与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0)009【总页数】2页(P1076-1077)【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脑梗死;C反应蛋白【作者】郝绍江;安慧娟【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718000;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7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R255.2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并有向年青方向发展的趋势,其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
丹参多酚酸盐作为一种新药,在完成的长达3年的Ⅳ期冠心病大样本临床研究中疗效显著,但对于脑梗死的研究相当少。
本课题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从中探讨其疗效,并对其做出合理评价。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6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临床体征符合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1],发病后均行头颅CT或者核磁共振证实,发病在6h~72 h。
排除标准:明确诊断为心源性脑栓塞;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近期手术及全身出血史;血小板数<80×109/L;经头颅CT或者头颅磁共振证实有脑出血或者其他器质性疾病的。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米玉霞;苏海涛;张广玉;王艳玲;尚万余【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均接受常规脑梗死治疗14 d,治疗组还辅以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14 d,观察两组间CRP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65.0±5.7岁VS 64.2±6.1岁,P>0.05;男性:52% VS 49%,P>0.05),两组间基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14±3分VS 15±3分,P>0.05)及CRP水平(7.9±2.3 VS 7.6±3.1,P>0.05)无差异.随访观察14 d后,治疗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1±2.1 VS 6.1±1.8,P<0.05),但两组间NIHSS评分无差异(12±2分VS 14±3分,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水平,提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减轻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09【总页数】2页(P9-10)【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丹参多酚酸盐;C反应蛋白【作者】米玉霞;苏海涛;张广玉;王艳玲;尚万余【作者单位】061000,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061000,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061000,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061000,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061000,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正文语种】中文脑动脉粥样硬化为慢性炎症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伴随多种炎性因子的增高。
CRP作为炎性指标在脑梗死急性期明显增高,早期给予减轻血管炎性反应药物能够降低CRP水平。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目的评价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选择从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130例脑梗死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静点舒血宁注射液,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丹参多酚酸盐静点。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4%,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14,P=0.0327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可以显著改善血流变情况,降低了脑梗死病情进展的风险,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标签:丹参多酚酸盐;脑梗死;血液流变学脑梗死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类脑血管疾病[1],主要包括急性脑梗死及慢性脑梗死。
CT和MRI可以很好的诊断该病。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些中药提取物[2],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常见的有丹参川芎嗪,丹红注射液,疏血通及舒血宁等。
而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研究了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同时研究了该药物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从于该院就诊的130例脑梗死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底 4 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以明确诊断。
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55~80岁,平均为(60.6±6.4)岁,合并高血压51例,合并糖尿病21例;对照组65例,其中男32例,女33例,年龄55~80岁,平均为(59.8±6.2)岁,合并高血压47例,合并糖尿病20例。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治疗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黏度、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黄铭娜;任丽;吴锡骅【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治疗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黏度、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比容)、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88%(4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比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CRP水平分别为(3.19±0.72)、(8.44±1.28)mg/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7/49)、12.24%(6/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治疗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8(018)011【总页数】3页(P1503-1505)【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急性脑梗死;血液黏度;炎症反应【作者】黄铭娜;任丽;吴锡骅【作者单位】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广东佛山 528000;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广东佛山 528000;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广东佛山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