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___
- 格式:doc
- 大小:465.00 KB
- 文档页数:6
生物初一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分布B. 生活环境C. 形态结构D. 数量2.下列关于生物的共同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能进行呼吸C. 生物不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4.在进行校园生物种类调查时,对所看到的生物的记录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A. 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记录B. 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生物进行记录C. 对自己不熟悉的生物进行记录D. 对所看到的生物都要如实记录5.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注:此题需根据具体选项判断,以下为示例选项)A. 老虎B. 熊猫C. 猪D. 羊(正确答案可能因选项而异)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A.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B. 水、温度、土壤C. 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D. 以上都是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绝对稳定的状态D. 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8.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A. 上网搜索资料B. 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C. 进行人口普查D. 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能适应环境B. 生物能影响环境C. 环境对生物没有影响D.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不断进化10.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A. 生长B. 繁殖C. 遗传D. 发光(注:发光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11.在进行生物分类时,我们通常会根据生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分类?()A. 大小B. 颜色C. 形态结构D. 价格(正确答案应为C,但此题旨在考察对生物分类依据的理解)1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A. 需要营养B. 能进行呼吸C. 能排出废物D. 能使用工具2.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共同点不包括哪一项?A. 细胞膜B. 细胞核C. 叶绿体D. 线粒体3.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A. 细胞数目减少B. 细胞体积增大C. 细胞数目不变D. 细胞数目增多4. 下列哪个器官不属于人体的消化系统?A. 胃B. 小肠C. 肝脏D. 肺5.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哪两个部分?A. 动脉和静脉B. 心脏和血管C. 动脉和毛细血管D. 静脉和毛细血管6. 下列哪种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A. 维生素B. 碳水化合物C. 蛋白质D. 所有以上选项7. 植物通过什么方式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A. 通过根系B. 通过叶面C. 通过茎部D. 通过花朵8. 人体的哪个器官负责产生胆汁?A. 胃B. 胰腺C. 肝脏D. 肾脏9. 下列哪种生物不属于脊椎动物?A. 鱼B. 鸟C. 昆虫D. 哺乳动物10. 人体的哪个系统负责调节体温?A. 循环系统B. 消化系统C. 呼吸系统D. 神经系统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______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的______中,通过这一过程,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 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______两个阶段。
4. 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______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5.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物质,它主要由______、硫和氮等元素组成。
6.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攻击外来的病原体,如细菌和______。
7.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______和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8. 人体的遗传信息存储在细胞的______中。
9. 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______和臼齿。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章认识细胞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劳动人民总结了一些有关天气的谚语,如“蚂蚁搬家,大雨来到”“蜘蛛结网,久雨必晴”,他们主要运用了()A.观察法B.实验法C.比较法D.调查法2.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提出问题B.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C.观察必须借助设备D.观察时不能损害生物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钟乳石C.小麦D.汽车4.通过观察,科学家发现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的这一特征的是()A.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B.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C.小麦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D.人通过出汗排出废物5.在用单目显微镜对光的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A.目镜B.转换器C.反光镜D.物镜6.下图所示的结构是显微镜的()A.通光孔B.镜筒C.目镜D.物镜7.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他先转动目镜再移动玻片标本,结果污点都没有动,由此可以判断这个污点最可能在() A.玻片上 B.目镜上C.物镜上D.反光镜上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根尖细胞临时装片,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A.①B.②C.③D.④9.医院化验员将患者血液制成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观察,这种玻片标本属于()A.切片B.磨片C.装片D.涂片10.生物绘图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图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B.可以用铅笔将细胞核涂成阴影C.画细胞核的时候,用铅笔细点表示D.一般在图右侧用尺子引出指示线,标注文字1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经碘液染色后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以下结构最不容易看清楚的是()A.细胞壁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质12.下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细胞壁,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B.②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C.③内含有遗传物质D.④与能量转化有关13.细胞生活需要的有机物是()①水②糖类③脂质④蛋白质⑤无机盐⑥核酸A.①②③④B.①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14.医生常给危重病人吸氧和滴注葡萄糖溶液。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体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器官系统- 正确答案:A.细胞2. 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组成物质的是:-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核酸- D.植物细胞壁- 正确答案:D.植物细胞壁3. 植物细胞的主要特点是:- A.有紧密的细胞膜- B.有显著的细胞刚毛- C.有大中央空腔- D.有细胞壁- 正确答案:D.有细胞壁4. 下列器官对人体的排毒作用不正确的是:- A.肺- B.心脏- C.肝脏- D.肾脏- 正确答案:B.心脏5. 可以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A.鱼类- B.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正确答案:D.哺乳动物二、判断题1. 动物和植物的细胞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功能不同。
- 正确答案:是2. 人体细胞内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
- 正确答案:是3. 植物与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膜和细胞核。
- 正确答案:是三、填空题1. 我们的身体由 __细胞__ 组成。
2. __细胞膜__ 是细胞的保护层。
3.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多了一个 __细胞壁__。
4. 植物通过 __光合作用__ 吸收和利用阳光能量。
5. 我们的身体内有 __多个器官系统__,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四、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人体的排泄器官。
- 答:人体的排泄器官主要包括肺、肝脏和肾脏。
肺通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肝脏通过分解和转化有毒物质,将其排出体外。
而肾脏则通过尿液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过剩的水分。
2. 人类与植物的排泄方式有何不同?- 答:人类的主要排泄方式是通过呼吸系统、肾脏和皮肤来进行排泄。
而植物则通过气孔呼吸、根系排泄和叶片排泄来进行代谢废物的排出。
3. 请简要介绍胎盘在哺乳动物中起到的作用。
- 答:胎盘是哺乳动物独有的特殊器官,它通过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联系,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传递、排泄物的排出等功能。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A.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 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C. 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D.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2.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A. 细胞壁B. 液泡C. 细胞核D. 叶绿体3.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的功能?A.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B. 进行物质交换C. 遗传信息传递D. 细胞分裂4.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A. 染色体数量不变B. 染色体数量减半C. 染色体数量加倍D. 染色体消失5.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A. 组织B. 器官C. 系统D. 个体6.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C. 组织→细胞→器官→植物体D. 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7. 人体的基本组织不包括:A. 上皮组织B. 肌肉组织C. 神经组织D. 叶绿组织8. 人体的哪个系统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A. 循环系统B. 呼吸系统C. 消化系统D. 神经系统9. 植物的根、茎、叶属于:A. 组织B. 器官C. 系统D. 细胞10. 以下哪个不是人体的主要器官?A. 心脏B. 肺C. 胃D. 皮肤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________的作用。
13.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________。
1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__。
15. 植物通过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7. 细胞分裂是细胞数量增加的唯一方式。
()18. 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19. 植物的根、茎、叶都是器官。
()20.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21. 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这篇关于七年级⽣物上册第⼀单元测试题(有答案),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命特征的表现( )A.蜻蜓点⽔B.种⼦萌发C.森林着⽕D.⼈的呼吸 2.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物圈的范围( )A.⼤⽓圈的上部B.⼤⽓圈的底部C.整个⽔圈D.岩⽯圈的上层 3.地球上的⽣态系统是( )A.海洋⽣态系统B.⽣物圈C.陆地⽣态系统D.湿地⽣态系统 4.在下列影响兔⼦⽣存的环境因素中,哪种不属于⾮⽣物因素( )A.阳光B.温度C.狼D.⽔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句描述的是⽣物与⽣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A.捕⾷B.竞争C.合作D.追逐 6.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A.达尔⽂B.哈维C.林奈D.沃森和克⾥克 7.现代⽣物学研究的重要⽅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较法D.观察法 8.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妇⽣活的影响”实验中的⼀组对照实验条件( )A.阴暗、明亮B.潮湿、⼲燥C.温暖、寒冷D.⾷物多、⾷物少 9.苹果、梨等果树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主要受下列哪项因素的限制( )A.温度B.湿度C.阳光D.⽔分 10.骆驼刺的地下根⽐地上部分长很多,因此适于⽣活在( )A.极地B.⽔中C.荒漠中D.⾼⼭上 11.下列⽣态因素中,属于⽣物因素的是( )A.适宜的温度B.⼟壤中的微⽣物C.⽔分D.阳光 12.在下列⽣态系统中,⾃动调节能⼒的是( )A.温带草原B.热带⾬林C.北⽅针叶林D.南⽅阔叶林 13.⽟⽶和⽔稻不能间作套种,起限制作⽤的⽣态因素是( )A.阳光B.空⽓C.⽔分D.温度 14.影响⼩麦产量的⽣态因素不包括( ) A.阳光和温度 B.植物⾼度和开花时间 C.⽔分和⼟壤肥⼒ D.害⾍和⽥间杂草 15.骆驼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个重要标志,其驼峰的形成说明( ) A.环境对⽣物的适应 B.环境对⽣物的改造 C.⽣物对环境的适应 D.⽣物的结构与环境没有关系 ⼆、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6.⽣物的共同特征是多⽅⾯的,如绝⼤多数⽣物的⽣活需要吸⼈氧⽓,呼出_________;⽣物能对来⾃环境中的各种_________作出反应;除病毒外,⽣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2分×25=50分)1.以下是某同学列出的家中的几种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扫地机器人B.笔记本电脑C.食用油D.仙人掌2.小明在课外调查小区里的生物,发现有麻雀、蚂蚁、蜜蜂以及各种景观植物。
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概述,请帮他指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都有一定的结构B.都能由小长大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都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诗词描写了鸟儿受到惊吓而飞起,说明生物能够( )A.进行生长和繁殖B.发生遗传和变异C.对刺激作出反应D.排出体内的废物4.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兔子发现狼后迅速逃跑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D.鸟产卵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A.①②B.③①C.③④D.③②6.一生物科学工作者为了解某一动物的行为,在森林中生活了多年,开始模仿它们的动作,后来与它们交上了朋友,此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B.实验法C.模拟法D.调查法7.(2020·滨州)我市某湿地公园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
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生物能繁殖后代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8.“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惊蛰节气前后气温转暖,雨水增多,杏花开放,惊雷惊醒了蛰伏于泥土中冬眠的昆虫。
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B.环境适应生物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9.下表为小林同学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设计方案,其中存在不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黑暗的条件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潮湿的土壤10.“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 机器人B. 钟乳石C. 珊瑚虫D. 珊瑚礁。
2.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A. 生长B. 繁殖C. 新陈代谢D. 应激性。
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A.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B. 北极熊的体色与冰雪相似。
C.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相似D. 蚯蚓疏松土壤。
4. 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 小红发现好几株她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 小军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军把它记录下来。
D.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海洋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生物圈。
6.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农田生态系统B. 池塘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7.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部分。
8.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 草→食草昆虫→青蛙B. 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
C. 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D. 草←食草昆虫←青蛙。
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步消耗。
B.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的。
C. 生产者的能量不能流向分解者。
D.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10. 下列各项中,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校园中全部的生物B. 校园中的全部植物。
C. 校园中全部的植物和动物D. 校园及校园中的所有生物。
11.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A. 阳光B. 害虫C. 温度D. 水。
1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A. 生态平衡B. 生物平衡C. 自然平衡D. 种内平衡。
七年级上册生物试题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 机器人。
B. 钟乳石。
C. 珊瑚虫。
D. 珊瑚礁。
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钟乳石是碳酸钙沉淀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特征;珊瑚虫是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礁是珊瑚虫的分泌物和遗体堆积形成的,不是生物。
所以答案是C。
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A. 阳光。
B. 害虫。
C. 温度。
D. 水。
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害虫是生物,属于生物因素,而阳光、温度、水都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所以答案是B。
3.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A. 温度。
B. 湿度。
C. 光照。
D. 土壤。
解析: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是要探究光照这个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土壤等都要保持相同,所以实验变量是光照。
答案是C。
4.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都只是生物圈的一部分。
所以答案是D。
5.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农田生态系统。
B. 城市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所以它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自动调节能力也不如森林生态系统强。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初一是中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是中学学习的正式起步阶段,那么关于七年级的生物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B.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不利的C.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D.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2.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A.可生殖范围B.可生存范围C.可生长范围D.一样大3.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A.生物不能改变环境B.生物能改变环境C.生物与环境间没有关系D.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4.一般情况下沙漠的植物叶片比陆地植物叶片小,这主要与栖息地哪种因素有关?()A.水B.温度C.土壤D.阳光5.蝗虫体色在春季变为绿色,秋季变为褐色,这说明了生物具有()A.适应性B.影响环境的能力C.变异性D.多样性6.下列各项中,属于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A.秋天植物落叶B.骆驼刺深扎的根C.蛾类夜间活动D.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7.仙人掌叶退化成刺的原因是()A.抵御动物的侵袭B.生活的环境缺水C.生长环境太寒冷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8.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9.到了寒冷的冬天,梧桐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葱葱,这说明()A.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C.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D.它们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10.极地狐比沙漠狐的耳朵要小,这样可以()A.使听觉更灵敏B.适应北极的寒冷气候C.迅速奔跑以找到食物D.不容易被食狐动物发现11.科学家曾对世界最深的海洋马利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洋深处仍有各种蟹、虾,但没有藻类植物。
下面哪种解释是不正确的()A.环境影响生物的分布B.环境对动物的影响比植物小C.生物能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12.俗语说的“鱼儿离不开水”,对些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13.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朵朵葵花向太阳B.候鸟迁徙C.树林能保持水土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14.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可有效地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5.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会死亡16.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验例()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1.对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A.田野中各种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C.A与B总和D.A与B的总和加上田野里其它蝗虫2.一块农田里,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A.水分B.土壤C.温度D.杂草3.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
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4.古人云“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
请你想一想,造成产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阳光B.土壤C.空气D.温度5.森林中寻找药用人参、三七,只有密林的下层才能找到。
你认为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土壤C.空气D.温度6.我国西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多,而西北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少,你认为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B.水分C.光照D.土壤7.阳光作为生态因素,是通过多方面对生物起作用,小麦初夏扬花,而菊花秋末开放,这是受到()A.光能多少的影响B.光照强度的影响C.日照持续时间的影响D.光谱成分的影响8.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使其在夏季开花,应采取的措施是()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B.适当提高温度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D.适当多浇水9.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什么关系?()A.竞争B.合作C.捕食D.寄生10.农民种庄稼时,地里长了许多杂草,这时庄稼与杂草之间形成的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11.豆科植物的根上长有根瘤菌,那么根瘤菌与根之间的关系属于()A.竞争关系B.互助关系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1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里设计()A.分组实验B.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13.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选项是()A.25℃和0℃B.有光和无光C.温度和水分D.有空气和无空气14.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D.所有变量都相同15.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各5条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1.下列哪一项都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A.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B.营养物质、阳光、温度和水C.阳光、土壤、空气和水D.空气、阳光、土壤和水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物生存的圈层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C.生物圈是指陆地以上和海洋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D.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的特征B.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C.自然灾害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D.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的生物类群是不同的4.从19世纪开始,地球上几乎每年都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灭绝。
造成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天敌增多C.动物疾病D.人类活动的破坏5.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厚的范围内。
A..10千米B.1000米C.100米D.10米6.不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各个圈层的生物是()A.细菌类B.鱼类C.鸟类D.人类7.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和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还要把花放在层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分别是()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的温度⑤一定的生存空间⑥水A.①③②⑤⑥④B.⑥①②③④⑤C.④⑤③⑥①②D.③⑥④⑤②①8.将来的,如果和宇航员一起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旅行,那时,你已经脱离了生物圈这个圈层,但你必须从生物圈中带上足够维持你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包括()A.氧气袋、矿泉水、各种食物B.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C.宠物猫、电脑、光盘D.驱蚊器、盆花、照相机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
在地球的、、才有生物生存。
通常认为,生物圈的范围为而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包括、、、等。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的大气圈B.生物圈是指有生物生活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2.生物圈的范围为()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3.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是()①阳光②空气③水分④营养物质⑤适宜的温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间⑦土壤A.②③④⑤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1.什么是栖息地?2.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在不同的,生活着不同的。
3.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的关键素是。
而导致生物各种栖息地丧失的主要因素是。
1.各种栖息地的不同特征是由什么决定的()1.我们吃的胡萝卜、白菜、甘蔗、金针(黄花菜)、西瓜、绿豆等,食用的主要部分分别属于什么器官?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找出此诗句中描述的生物,写出它们的结构层次。
3.花生仁很好吃,然而它却长在地下,花生仁属于()。
A.营养组织B.保护组织C.营养器官D.生殖器官4.下列植物的器官中,属于生殖器官的是()A.月季的叶B.柳树的茎C.玉米的根D.小麦的种子5.人体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
下列不属于人体器官的是()A.脑B.胃C.心脏D.一个口腔上皮细胞6.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B.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C.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7.动物和人体的个体发育起点是( )A.婴儿B.胎儿C.受精卵D.卵细胞8.从结构水平看,皮肤是( )A.组织B.器官C.系统D.无法确定9.毛细血管属于(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神经组织D.肌肉组织10.下列属于组织的是 ( )A.皮肤B.肝脏C.胃D.血液11.一个成熟的西瓜是一个( )A.胚B.体细胞C.器官D.生殖细胞12.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功能是( )A.观赏B.食用C.食用和观赏D.繁殖后代1.根据课本P28图1.2—19,分析讨论(1)细胞是如何构成植物体的?(2)试说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主要功能?2.由不同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叫做器官。
3.绿色开花植物是的植物类群,其植物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六种器官组成,其中属于营养器官,属于生殖器官。
1.根据课本P29图1.2—20,分析讨论人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2.构成人体和植物体的最小结构层次是什么?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什么?3.由多个,按一定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构成系统。
4.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和等组成,完成功能。
5.哺乳动物(包括人)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组成、、、、、、和等八种系统。
6.人体与绿色开花植物在结构层次上的主要不同是人体具有( )A.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7.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A.番茄果肉 B. 洋葱表皮C.血液 D. 蚕豆的叶8.下列器官中,不属于消化系统的是( )1.植物体的各种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与其相关的是()A.细胞的分裂B.细胞的分化C.细胞的生长D.细胞的增多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A.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B.细胞数目的增多C.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D.营养状况的好坏3.下列组织中,不属于植物主要组织的是()A.保护组织B.基本组织C.上皮组织D.分生组织4. 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顺序正确的是()①细胞质平分为二,各含一个细胞核②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③细胞核平分为二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②①D. ①③②5.细胞分裂受细胞中( )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