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悟》的学术特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30.59 KB
- 文档页数:2
医学论文-《医学心悟》学术思想探讨《医学心悟》学术思想探讨【摘要】本文对程国彭《医学心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医学心悟》是清代名医、著名新安医家程钟龄的代表作,集中体现其首先明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首创“汗、和、下、吐、温、清、消、补” 八法、“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病因、仲景伤寒学说及理法方药等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及中医方剂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程国彭《医学心悟》学术思想程国彭,字钟龄,原字山岭,号恒阳子,晚年到当地普明寺修行,法号普明子,天都(今安徽歙县)人,生卒年月不祥,附贡生。
少年多病,酷爱医学,经多年刻苦钻研,临证卓有效验,四方求诊者众。
对危重病人,只要有一线生机,均极力抢救,每能起死回生。
著有《医学心悟》,1,与《外科十法》二书。
《医学心悟》系程氏积30年业医心得,融会《内经》、《难经》及历代名医精华编写而成。
全书5卷,卷一载“医中百误歌”、“经腑论”、“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医门八法”等文40余则;卷二论伤寒,分述《伤寒论》六经证治;卷三、卷四为内科杂症及五官诸疾;卷五为妇产科病症。
是书所列各科病证先述病源、症状,次述诊断治疗,并附程氏自拟经验方。
可谓分类清楚,论述简要,所选方药简便易行,内容丰富,切于实用,是一部理论联系临床的中医启蒙著作,流传甚广,被后世认为是中医入门的重要参考书。
程氏归宗普陀后,逢皇上拨款大修庙宇,前后寺僧及工作人等不下数千人,其中病患不一,有患背疽者,有患臁疮、疥癣者,投以膏散,不半月而收功。
因思《医学心悟》未及外科,乃复会聚精神,参悟外科旨要,约为《外科十法》1卷,其书言简而赅,方约而效,与《医学心悟》合刊而成6卷。
余偶读是书,若有所悟,现管窥其学术思想如下。
明确八纲,概括病证总要程氏将病证首次明确概括为八纲,指出“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
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
这本《医学心悟》越看越不错,虽然里面的内容我都掌握了,
但是作为中
这本《医学心悟》越看越不错,虽然里面的内容我都掌握了,但是作为中医晋级书绝对值得一看。
理论不偏不倚,中正平和,不是经验丰富之人写不出啊!怪不得列为中医必读系列。
强烈推荐!比名老中医之路强好几倍!可惜没有丰富临床经验看不出其高明之处。
就像文中所说,补气而不补火:错了。
这些年看虚劳病人比较多,很多中医的经验是推荐用大剂量黄芪,60克或90克起,最多可用至300克。
我也试过几次,实际上对虚劳病人长期效果并不是特别好。
我转换思路,改用补肾气的方法,根本就不用黄芪,人参,党参等补气药,反而效果很好。
这就更加促使我跳出时方派的束缚,深入研究经方。
不要动不动就四君子,六君子汤,四物汤这么简单粗暴的补气补血方法,其实对大多数虚劳病根本就没有用。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新安医学文化宣教传承场所建设研究;2018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孙宇洁(1999-),女,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级中医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医学、新安医学;通讯作者*:黄辉,教授,研究方向:新安医学。
·中医中药·浅析《医学心悟》程国彭辨治虚劳特色孙宇洁,李慧,付书璠,黄辉*(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摘要:程国彭于其著作《医学心悟》中对于虚劳的认识独到,提出了“虚劳为病,重在滋阴”的治则,并分论虚劳多见十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现对其治疗虚劳的理法方药的特色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虚劳;医学心悟;新安医学;程国彭中图分类号:R255.5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61.133本文引用格式:孙宇洁,李慧,付书璠,等. 浅析《医学心悟》程国彭辨治虚劳特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23,225.0 引言《医学心悟》为清代新安名家程国彭所撰综合性临床医籍,书中融会了其三十余年治医经验及《内经》、《难经》与前人思想精华。
程氏重在辨明病因病机、表里寒热虚实,因证立法,随法遣方,半夏白术天麻汤、止嗽散等程氏自拟方至今仍为临床延用。
本文着重探究书中治虚劳中运用理法方药的独到之处。
1 虚劳为病,重在滋阴虚劳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总称[1]。
“虚”“劳”“损”等相关理论的论述最早可见于《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中首次创立虚劳之病名,并阐述了该病的脉、证、治法、方药[2],对后世影响颇深。
《素问·调经论篇》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从气虚的角度解释了虚劳为病之机理。
医学心悟解读-回复“医学心悟解读”在医学领域中,心悟是指医生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经验和领悟。
这些心悟经常是从分析和观察中得出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患者的需求,进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一步一步解读医学心悟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医学心悟的意义在于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经验和领悟,医生可以更加敏感地观察和分析疾病病程,以及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
对于患者的治疗,这种心悟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选择治疗手段,避免不必要的误诊和治疗错误。
此外,医学心悟还能够提高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当医生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痛苦和需求时,会使患者对医生产生更高的信赖感,从而更有可能积极配合治疗。
其次,在日常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医学心悟可以帮助医生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通过总结和分析心悟的内容,医生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
这种反思和改进的过程,有助于医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技能。
此外,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医学心悟的交流与分享,能够促进医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共同进步。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探讨医学心悟的应用。
首先,医学心悟在诊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医生能够通过经验和观察,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这种准确的判断,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误诊。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医学心悟也可以引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医生在通过心悟分析后,可以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的观察和理解,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沟通方式和关怀方式,增强患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除此之外,医学心悟还有助于医生对疾病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交织影响。
医生通过不断总结和分析心悟,可以启发医学的新思路和新理论,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略论《医学心悟》的妇科学术思想《医学心悟》是清代名医程国彭的代表作,本文对程国彭《医学心悟》的妇科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述了其重視后天之本,妇科病多从脾论治;临证辨证精审,不囿前人之说;用药慎思利害、注重宜忌、轻重有度以及重视产期将护的临证思想。
标签:医学心悟;程国彭;妇科;学术思想程国彭,清代医家,字钟龄,原字山龄,号恒阳子,晚年到当地普明寺修行,法号普明子,天都(今安徽歙县)人。
著有《医学心悟》五卷与《外科十法》二书。
《医学心悟》系程氏将个人临证心得编写而成,后人将《外科十法》附于《医学心悟》书末,而成六卷。
其中,第5卷“妇人门”共有47节,论述了39种妇科病证,体现了程氏的全部妇科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兹将其略述一二。
1 重视后天之本,妇科病多从脾论治程氏重视从脾治疗妇科疾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主统血。
而妇人以血为本,妇人经、带、胎、产、乳无不与气血相关,故治疗上必重后天之本。
如“室女经闭受损”一节:“若其人脾气虚弱,不能消化饮食,血无从生,更佐以五味异功散”,“若见其人精神倦怠,晡热、内热,此气血两亏,无经可行,更佐以八珍汤。
”(五味异功散由四君子汤加入陈皮所得,有健脾补气、芳香醒脾之功);“暴崩下血”一节:“若因脾气虚,不能统血者四君子汤加归、芍主之。
若因思虑伤脾,不能摄血归经者,归脾汤。
若气血两亏,血崩不止,更用十全大补汤”,“暴崩下血……无不由脾气先损,故脉息虚浮而大,须令脾胃健旺,后天根本坚固,乃为可治。
设或过用寒凉,复伤胃气,反不能摄血归经,是速其危也。
”“带下”一节:“带下之症……不外脾虚有湿。
脾气壮旺,则饮食之精华生气血而不生带;脾气虚弱则五味之实秀,生带而不生气血”,治疗以“五味异功散加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类,投之辄效”;“恶阻”一节:“法当理脾化痰、升清降浊”治疗则用二陈汤加枳壳或六君子汤。
“胎漏”一节:“凡脾虚下陷,不能摄血归经者,皆宜补中益气”;“胎水肿满”一节:其病因“胞胎壅遏,水饮不得通流,或脾虚不能制水,以致停蓄”,其治法“胎水雍遏,用五皮饮加白术、茯苓主之;脾虚不能制水用六君子汤主之”。
读书人虽多,但有心撰写的人少之又少。
这是因为有思考的人本就不多。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平凡,才可能创造出不凡的作品。
这是我读程国彭的医学心得《医学心悟》后所感慨。
(一)看完这书,我对作者只感慨良多。
他的经历与今日《三体》刘慈欣很相似。
在小范围内名声在外,医术不俗,但真正赫赫有名,仍需依靠一本书造就。
著书之初,无论他是否料到会引起波澜声势。
三十载心血写就,也许决不期望会如此轰动。
程国彭那时,生活境遇与我们今日相近。
在乡里虽为名医,小有名气,但在三教九流中,医者地位却不崇高。
也曾因此遭人欺凌。
有时困难就是生机,正是逆境中他找到治病之道,只因遭受欺凌而得以著书立说。
这些著作大都是写于身处艰难时期。
人之常情,刘慈欣言及往事,难道不是在单位边缘时投入写作?带着被忽视的身份,他才能倾注精力于文字之中。
唯有自觉为小人物,方能心无旁骛,少有顾忌,方能创作出高质量之作。
以三十载写就一纸薄书,与今日三年三月成就一卷,不同真巨。
现下书海渊源,读而即忘。
但程国彭此书一读,必有再读之念,愿效其方法而行之。
一直以来,我们都倾向于强调自己的遗憾和不足,认为自身难免吃亏受委屈。
但我们不应忽视,很多人都在艰难的环境下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事业。
就像程国彭这样,他由于年幼多病,靠自己研习中医,不仅治好了自己,还为别人看病。
经年累月下来,他总结出许多常用的中药方子,后来都被收入教科书中。
他一生就是这样默默地钻研医术,终于在老年用书写下了心得。
同样是一个人,环境和条件不同,可能成就的也不同。
但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无法完成的。
程国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靠毅力和体会,造就了中医的贡献。
这样的人,医术必然精深。
我们应该欣赏他这种奋斗精神,且不要忽视自己也可能创造的潜力。
(二)他没有强调自己,也不喧嚣炫耀,但方子丰直到现在我们仍在理所当然的运用,这不正表明它最有说服力吗。
正如程国彭在《方丈轩读方言》中说的,“历今三十余年,渐觉此道真妙,精神专注,不容浅尝辄问,学问需深入,不容肤浅傲慢。
《医学心悟·内、妇科》相关方剂用药特点与配伍研究清代名医程国彭,字钟龄,原字山龄,号恒阳子,法号普明子。
天都人(今安徽省歙县),生活于康熙、雍正年间(1662———1735年)。
为了教学门人,程氏根据三十年行医心得体会著成《医学心悟》一书,全书共六卷,涉及医学论文、《伤寒论》的研究、内科杂病、五官、外科和妇科常见病的证治。
此书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论述全面中肯,语言朴实,治法方药切于实用。
本课题以《医学心悟》书中卷三、卷四、卷五所涉及的内科、妇科205首方剂为研究对象,借助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对所研究方剂中的高频次药物,常用性味、归经、药对、药组、药物类型及主治病证等进行挖掘性研究。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中医药学理论分析,探讨《医学心悟》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
205首方剂分属清热剂、理气剂、安神剂、解表剂等18大类,使用443次。
290种药物分属清热药、理气药、安神药、解表药等21大类,使用1663次,平均每方使用药物8.1味。
补虚药使用次数最多,为454次,占药物使用总次数的27.30%;补益剂用了169次,占方剂总次数的38.15%;对频次≥4次(使用频次前109位,总频次1371次,占总数的82.39%)的药物进行统计,入脾经的药最多,共48味使用773次,占56.38%;涉及的90个主治病证条目中,有73个病证使用了补益剂,占总病证数的81.11%。
使用频次4次以上的药对199对,三味药组242组,四味药组163组,五味药组41组。
对白术和陈皮、浙贝母和桔梗、陈皮和半夏、人参和当归等29个有代表性配伍进行理论分析,以探求《医学心悟》的组方配伍规律。
①补气剂配伍行气药。
气虚之人大多伴有脾胃虚弱,补气容易壅滞气机,所以在补气时配伍行气之药,通畅气机,使补而不滞。
②补气剂配伍利湿药。
原因有二:一方面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脾失健运则不能运化水湿,易致湿邪内生,湿困脾气。
另一方面,补气药中配伍渗利湿浊之药,可以防补气而壅滞中焦气机,使方药补中寓泻,补而不壅。
医学心悟和内科纲要
医学心悟和内科纲要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习资料,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和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学心悟是指在医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是医生们在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它包括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疾病案例、治疗方法和护理技巧的总结,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医学心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
内科纲要则是医学专业中内科学科的基础教材,它系统地介绍了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疾病。
内科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和内科学的治疗方法。
内科纲要包括了内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它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学习资料,可以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内科学的知识。
医学心悟和内科纲要是医学专业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和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心悟简介
《医学心悟》综合性医书。
五卷。
清·程国彭撰于1732年。
卷一总术四诊八纲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理论、法则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卷二阐述《伤寒论》的理论和证治;卷三-五分述内、外、妇产、五官等科主要病证的辨证论治,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
全书语言精练,分类清楚,论述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有人自拟经验效方,在临床医学门径书中很有影响。
程国彭,字钟龄,天都(今安徽歙县)人。
自幼学医,博采众长,后积三十年临床经验著成此书。
本书共分五卷,末附“外科十法”一卷。
书中明确提出辩证八纲、施治八法理论,并对伤害及内、外、妇、五管疾病做了全面论述。
其论全面中肯,语言简明平易、治法切于实用,故自清代以来,成为中医入门者的必读之书。
本书初刊于清雍正十年(1732),此后代有刊刻,版本甚多。
《医学心悟》不仅以首创“八法”而著称于世,所载诸多验方,三百多年来也屡试不爽。
著名的验方有启膈散、治痢散、止嗽散、消瘰丸等。
陆以湉的《冷庐医话》、聂云台的《温热标准捷效》以及唐容川等医家医著,或记载运用《医学心悟》效方的验案,或高度评价了程氏所拟方剂的高效。
即使在今天,研究、运用程氏方剂的临床报道亦每每见诸各家医学杂志。
程钟龄苦心孤诣撰著的《医学心悟》,用以入门,不失法度,用于临床,多有实效,诚为医界津梁,患者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