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成果数据要求主体指标讨论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成果数据要求主体指标讨论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成果数据要求主体指标讨论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成果数据要求主体指标讨论

五、实验探究题

1.(2011重庆,第16题第(4)题下图是量筒的测量情形,图l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图14

【答案】2.6

2.(2011江苏南京,第29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 ,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 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 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答案】(1D (21∶2∶3 1∶4∶9 形状相同的纸锥,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2011江西,第23题)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26 64 90 路程S/cm

1S 4 6 时间t/s

平均速度v/26 16 15 (cm/s)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答案】(1)见表中

(2不是,因为小车在全程内的运动速度是不断变化的

4.(2011江苏无锡,第32题)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

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表二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选壤“大" 或“小” 。

(2如图所示的A 、B 两弹簧测力汁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选填“A ”或“B ”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通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答案】(1正比大

(2)B A

(3)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比较弹簧的伸长长度

5.(2011年广东省第16题)(2)①如图1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②如图14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答案】337.5 2.50

6.(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第25题)(3分请你读出图13中各测量工具的示数:

(1图13(a中汽车速度仪的示数是;

【答案】80km/h

7.(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第25题)(3图13(c手的拉力是N 。

【答案】1.4

8.(2011北京,第24题)如图0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 cm

【答案】3.38

六、计算题

1.(2011浙江绍兴,第37题)汽车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4)如图,双黄线右侧的两个机动车道,每车道宽3.6米,一辆长为4.5米、宽为1.8米德轿车A ,以54千米/时的速度,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在左侧机动车道正中间,某时刻,在距距离轿车前方S=22.5米德岔路口的C 点,一辆长为1.8米德自行车,突然从非机动车道横穿机动车道,不考虑轿车和自行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自行车车速只有在和

范围内才能避免与轿车相撞。所以行车时随时注意观察周围车辆,按照红绿灯信号要求,保障安全通行。

【答案】小于2.5米/秒,大于5.4米/秒。

2.“五·一”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外出旅游,途中看到如图7所示的限速牌。小明用了10min 的时间通过了这段10km 长的限速路段,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近期,我国又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请你写一句相关的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一定要按交通法规驾车。

【答案】⑷解:s = 10km t = 10min =

小明开车的速度为: 1h 6v = s 10km = =60km/h>40km/h ∴超速 t h 6

警示语:参考答案: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3.(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27题)(8分)甲图是大型超市内常见的自动人行道,它能方便快捷地运输顾客和货物上下楼,乙图是其构造示意图,丙表是其部分参数(表中“运输能力”是指每小时运输的顾客和货物所受的总重力)。

80% 效率

2

>0

M

单位:平方米,

见表注2

6

符号代码

FHDM

Text

8

M

注1:M-必选,O-可选,C-条件选择.

注2:面积指图斑毛面积,此次规划均使用图斑毛面积进行。

表2.2-11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区属性结构表

序号

字段

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

值域

备注1

要素

代码

YSDM Text 10 M

2

农村

宅基

地整

治潜

力区

代码

NCZJDZZQLQDM Text 2

见表

A.6

M

3

农村

宅基

地整

治潜

力区

NCZJDZZQLQMC Text 20 M

名称

4 编号NCZJDZZQLQBH Text 4 非空M

5 面积MJ Double 19 2 >0 M 单位:平方米,

见表注2

6 符号

代码

FHDM Text 8 M

注1:M-必选,O-可选,C-条件

选择.

注2:面积指图斑毛面积,此次

规划均使用图斑毛面积进行。

表2.2-12农村设施与生态环境用地整治潜力区属性结构表

序号

字段

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

值域

备注1

要素

代码

YSDM Text 10 M

2

农村

设施

与生

态环

境用

地整

治潜

力区

代码

NCSSYSTHJYDZZQLQDM Text 2

见表

A.6

M

3 农村

设施

与生

态环

境用

地整

治潜

力区

名称

NCSSYSTHJYDZZQLQMC Text 20 M

4 编号NCSSYSTHJYDZZQLQBH Text 4 非空M

5 面积MJ Double 19 2 >0 M 单位:平方米,

见表注2

6 符号

代码

FHDM Text 8 M

注1:M-必选,O-可选,C-条

件选择.

注2:面积指图斑毛面积,此

次规划均使用图斑毛面积进

行。

表2.2-13农村补充耕地整治潜力区属性结果表

序号

字段

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

值域

备注1

要素

代码

YSDM Text 10 M

2 农村

补充

耕地

整治

潜力

区代

NCBCGDZZQLQDM Text 2

见表

A.6

M

3 农村

补充

耕地

整治

潜力

区名

NCBCGDZZQLQMC Text 20 M

4 编号NCBCGDZZQLQBH Text 4 非空M

5 面积MJ Double 19 2 >0 M 单位:平方米,

见表注2

6 符号

代码

FHDM Text 8 M

注1:M-必选,O-可选,C-条件

选择.

注2:面积指图斑毛面积,此次

规划均使用图斑毛面积进行。

表2.2-14中国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区属性结果表

序号字段

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

值域

备注

度数填

1 要素

代码

YSDM Text 10 M

2 中国

未利

用地

开发

潜力

区代

ZGWLYDKFQLQDM Text 2

见表

A.6

M

3 中国

未利

用地

开发

潜力

区名

ZGWLYDKFQLQMC Text 20 M

4 编号ZGWLYDKFQLQBH Text 4 非空M

5 面积MJ Double 19 2 >0 M 单位:平方米,

见表注2

6 符号

代码

FHDM Text 8 M

注1:M-必选,O-可选,C-条件

选择.

注2:面积指图斑毛面积,此次

规划均使用图斑毛面积进行。

表2.2-15中国未利用地开发重点区属性结果表

序号

字段

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

值域

备注

1

要素

代码

YSDM Text 10 M

2

中国

未利

用地

开发

重点

区代

ZGWLYDKFZDQDM Text 2

见表

A.6

M

3

中国

未利

用地

开发

重点

区名

ZGWLYDKFZDQMC Text 20 M

4 编号ZGWLYDKFZDQBH Text 4 非空M

5 面积MJ Double 19 2 >0 M

单位:

平方

米,

见表注

2

6

符号

代码

FHDM Text 8 M

注1:M-必选,O-可选,C-条件选择.

注2:面积指图斑毛面积,此次

表2.2-16土地复垦潜力区属性结果表

序号

字段

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

值域

备注

1

要素

代码

YSDM Text 10 M

2

土地

复垦

潜力

区代

TDFKQLQDM Text 2

见表

A.6

M

3

土地

复垦

潜力

区名

TDFKQLQMC Text 20 M

4 编号TDFKQLQBH Text 4 非空M

5 面积MJ Double 19 2 >0 M

单位:

平方

米,

见表注2 6

符号

代码

FHDM Text 8 M

注1:M-必选,O-可选,C-条件选择.

注2:面积指图斑毛面积,此次规

表2.2-17土地复垦重点区属性结果表

序号

段名

字段

代码

段类型

1

素代

YSDM

Te

xt

1

M

2

地复

垦重

点区

代码

TDFK

ZDQDM

Te

xt

2

表A.6

M

3

地复

垦重

点区

名称

TDFK

ZDQMC

Te

xt

2

M

4

TDFK

ZDQBH

Te

xt

4

M

5

MJ

Do

uble

1

9

2

>

M

位:平

方米,

表注2 6

号代

FHDM

Te

xt

8 M

注1:M-必选,O-可选,C-条

件选择.

注2:面积指图斑毛面积,此

次规划均使用图斑毛面积进行。

表2.2-18 重点建设项目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

序号

段名

段代码

段类型

1

素代

YS

DM

Tex

t

1

M

2

目所

在地

XM

SZD

Tex

t

1

00

M

项目

涉及乡

(镇、街坊

名称

3

目编

XM

BH

Tex

t

3

表注

M

4

型代

LX

DM

Sho

rt

Integer

1 [1,4] M

“1

”:能

源;

“2”:交

通;

“3”:水

利;

“4”:环

5 项

目名

XM

MC

Tex

t

4

M

6

设性

JS

XZ

Sho

rt

Integer

1

[1

,3]

M

“1

”:新

建;

“2”:改

建;

“3”:扩

7

地规

YD

GM

Dou

ble

1

9

2>0 O

位:平方

8

用耕

地面

ZY

GDMJ

Dou

ble

2

2

>=

O

位:平方

9

用基

本农

田面

ZJ

N

Dou

ble

1

9

2

>=

O

位:平方

10

用机

动指

标面

JD

ZB

Dou

ble

1

9

2

>=

O

位:平方

11

号代

FH

DM

Tex

t

8 M

注1:M-必选,O-可选,C-条件选择.

注2:项目编号规则为3位顺序号,从001开始顺序编号。

表2.2-19 重大工程项目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

序号

段名

段代码

段类型

备注1

素代

Y

SDM

Tex

t

1

M

2

目所

在地

X

MSZD

Tex

t

1

00

M

项目

涉及乡

(镇、街坊

名称

3

型代

L

XDM

Sho

rt

Integer

1

[1

,4]

M

“1”

新农村建

设;“2”

都市型现代

农业;“3”

城乡建设用

地增减挂钩

实施方

案;“4”

土地综合整

治项目

4

目名

X

MMC

Tex

t

4

M

5

目编

X

MBH

Tex

t

2

表注

M

6

B

Z

Tex

t

4

O

7

号代

F

HDM

Tex

t

8 M

注1:M-必选,O-可选,C-

条件选择.

注2:编号规则为2位顺序

号,每类重大工程项目单独从01

开始顺序编号。

2.3 非空间要素属性结构

非空间要素属性结构提交结果时,要求统一提交EXCEL 2007版本的统计表格。通过分析其他各专题研究小组的大纲中各自的预期成果,总结出需提交的主要统计表的内容如下:

1、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专题:

各省(区、市)、各土地利用分区、各县农用地整理数量和质量潜力统计表。

2、宜农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专题:

(1)中国不同类型区、省、市(县)未利用地开发增加农用地、耕地面积系数;

(2)中国不同类型区、各省、市(县)宜农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规模与数量统计表;

(3)中国未利用地开发重点区域的水土资源平衡态势。

3、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专题:

(1)已复垦土地情况调查表;

(2)待复垦土地调查表;

(3)生产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调查表;

(4)全国各省(区、市)、各利用分区(九个大区)复垦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潜力和数量统计表。

4、《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布局》专题:

将土地整治进行分类,建立矩阵模表。

5、全国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专题:

土地整治投资需求分析典型案例调查表及土地整治后的收益和成本统计表。

以下是还需要各专题小组明确的内容:

1、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土地整治工作评价研究专题:在完成全国及各省规划目标实现程度、重大工程实施情况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规划任务完成情况的有关评价工作时,是否需要提交相关的统计表格。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专题:

通过分析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规划目标,还无法确定其需要提交的统计表格。

3、《全国土地整治战略研究》专题:需要提交的非空间要素属性无法明确。

3 成果图件

制图规范中涉及到的各种专题图件,能否确定下来,其中的专题要素内容包括什么?各专题图件分幅是否可以确定:挂图按全国、省级行政辖区和专题要素的分区类型?比例尺不固定;地图册按省、市行政辖区和标准分幅?比例不固定;

①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

图层包括:

基础地理图层

农用地整治潜力区、注记

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注记

②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图层包括: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区、注记

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区、注记

农村设施与生态环境用地整治潜力区、注记

农村补充耕地整治潜力区、注记

③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布图

图层包括:

中国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区、注记中国未利用地开发重点区、注记④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

图层包括:

土地复垦潜力区、注记

土地复垦重点区、注记

⑤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

图层包括:

重大工程区、项目注记

⑥土地整治规划图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 5数据库结构定义4 6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4 7数据交换格式16 8元数据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分类代码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23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信息元数据示例27 表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代码表2 表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信息要素分层、定义与属性关联表4 表3表格信息要素属性关联表5 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Q)5 表5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JX)6 表6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GX)6 表7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GCZJD)6 表8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LTB)6

表9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ZDW)7 表10零星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LXDL)7 表11开发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QL)8 表12开发整理规划区域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HQY)9 表13面状工程、线状工程、点状工程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C)9表14面状项目、线状项目、点状项目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XM)10表15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11 表1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属性表代码BG_BCGDPHB)11 表1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属性表代码BG_GHJGTZ)11 表1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表代码BG_GHZBFJ)12 表1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表(属性表代码WB_WBXX)12 表20界线类型代码表12 表21界线性质代码表13 表22等高线类型代码表13 表23权属性质代码表13 表24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代码表13 表25比例尺代码表14 表26规划图类型代码表15 表2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编码16 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代码表18 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代码表20 前言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属性数据结构、图形数据结构、影像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元数据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级(含和乡镇级同比例尺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同时也适用于仅包含土地利用规划文本、指标、影像等要素的市级、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国土资源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2007 3.4要素] 3.2 要素性质feature arribute 要素的性质。[GB/T 17798-2007 3.5要素性质] 3.3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要素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2007 3.6对象] 3.5 实体entity

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

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创新土地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逐步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新格局。 二、工作原则 1、保护优先,严守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数量红线,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规划引领,集约利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多规衔接要求,立足现有土地资源,综合运用“农田提升、低效盘活、社区集聚、下山脱贫、村庄整治、生态修复”六大政策工具,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按照“控制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用活流量”和项目资金平衡的要求,科学合理重构用地布局,稳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在摸清土地资源家底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资源的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潜力,积极探索符合各村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整治模式。根据区位结构、自然条件、

区域性发展方向、后续土地利用诉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分区域、分类型有序推进,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 4、政府主导,尊重民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全面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村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且有增加,实现成果多方共享、多方共赢。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0m,北方宽< 2.0m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水浇地旱地农用地园地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林地牧草地设施农用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0米的地坎。 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表 A.1(续1)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城市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三级类含义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指城镇、农村区域已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等。 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地。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特色,

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与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她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变更原因入手,提出减少和控制项目规划变更一些对策,为今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开发规划设计变更对策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条件改变、工程使用意图变化,以及勘察设计资料不详尽等原因,导致规划设计与实际自然条件不符,对原规划设计局部工程进行修改,或增加或减少某些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规划设计变更既影响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也会加大实施阶段的管理难度和工作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分析项目规划变更原因入手,提出减少和控制项目规划变更一些对策。 1导致项目规划变更原因 1.1 前期调查勘测资料不详尽 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而言,前期调查勘测资料非常重要,其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规划方案的优劣程度。但很多项目申报单位重申报、轻实施,忽略了项目的前期调查工作,或者说前期调查工作不实、不细、不具体,导致了项目规划设计粗而不精,工程布局的错位、偏差,单体工程的规格尺寸不符合项目区实际要求等等,给项目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普遍被忽视的一项工作就是项目区现状调查和地籍测量工作,大多数项目申报单位都是依据原始地籍图进行规划设计,其实是非常不准确、也是不合理的。有的项目规划设计单位虽然也进行调查勘测,但由于项目区涉及范围比较大,很难面面具到。有的干脆就按照项目申报所在地的水利、交通以及村组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规划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都导致项目规划方案与项目区实际要求有偏差,最终导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项目规划变更。 1.2区内情况发生变化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区内情况发生变化,导致项目规划变更,如:有的因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打乱了原项目规划,需要进行变更;有的因地方经济发展,占用项目区部分土地,需要对项目建设规模、位置、工程数量等进行变更;有的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原规划不适应现在发展需要,需要进行变更;有的因农业、水利等部门在项目区内新建小型配套工程,为了避免项目的重复投资,需要对该部分工程进行变更等等。 1.3少数工程无法实施 在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阶段,其项目申报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未深入当地群众中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没有认真听取项目区群众意见,不了解当地农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 字段代码字段名称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编码表利用地 ,新增, 1550 田坎 2000 建设用地字段代码字段名称城乡建设用1000 农用地 2100 地城镇用1100 耕地 2110 地 1110 水田 农村居1120 水浇地 2120 民点用地 1130 旱地采矿用 2130 地 1200 园地 其他独可 2140 立建设用地 1201 调整园地 交通水利用1300 林地 2200 地 1310 有林地铁路用 可2210 地 1311 调整有林地公路用 灌木林2220 地 1320 地民用机 其他林2230 场用地 1330 地港口码 可2240 头用地 1331 调整其他林地管道运1400 牧草地 2250 输用地天然牧水库水1410 草地 2260 面 人工牧水工建1420 草地 2270 筑用地 可其他建设用1421 调整人工牧草地 2300 地 风景名1500 其他农用地 2310 胜设施用地设施农 特殊用1510 用地 2320 地农村道 1520 路 2330 盐田

坑塘水3000 其他土地 1530 面 3100 水域可河流水1531 调整坑塘水面3110 面 1540 农田水 字段代码字段名称 湖泊水 3120 面 1、若只是喜欢,何必夸张成爱。——林 3130 滩涂 2、擦光所有火柴难令气氛像从前闪耀,至3200 自然保留地 少感激当日陪着我开甜蜜癿玩笑。——《失恋 太少》 3、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怕日出一到彼此 瓦解。——《邮差》 4、谁能告诉我,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 忘。——《当时癿月亮》王菲 5、我愿意做你癿老师,示范着执子之手如 何解释,不愿为深奥癿感情变白痴。——《诗 人癿情人》方大同 6、有一梦便造多一梦,直到死别都不觉任 何阵痛,趁冲动能换到感动,这愉快黑洞苏醒下面是经典歌词100句,以后谁亦会扑空。——《梦死醉生》张国荣 7、谁能改变人生癿长度,谁知道永恒有多朋友们可以享受下,不需要 么恐怖,但现实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人愿意认输。——《无间道》 8、似等了一百年忽已明白,即使再见面,除!!谢谢!! 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见。——《不如不见》

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的设计探究

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的设计探究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增长,对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就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探究,并提出若干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此保证土地高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关键词】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有了进一步提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生态问题。这主要由于我国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工作仍在成长阶段,较为重视增加耕地面积,优化生产条件,但忽略了生态效益的维护。另一方面,我国丘陵山区分布面积属南方最广,加上南方多雨,不但影响了其土地地质结构,一定程度下还会引发地区自然灾害。鉴于此,如何有效提高我国丘陵山区的土地利用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以下就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的设计内容及优化策略进行全面探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1. 优化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丘陵山区因其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而存在巨大的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潜能。但在城市经济及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大一方面增加了农业用地需求量,如此一来便使得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增加,严重损害了其地质结构。再加上我国丘陵山区属于分散布局,促使生态环境被破坏、自然灾害增加等问题日益突出,继而对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当前,生态环境损害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河坝防护等作业,会直接破坏水下生物的生存环境;第二,丘陵山区坡梯一旦发生改变,除了会影响被整改地区的地形地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会损害各类生物的栖息场所;第三,整合田间道各项工作时,如增加水泥路,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便会造成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恶化等不良状况。鉴于此,优化我国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

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2016年12月26日,《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由国务院下发并实施,各地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是十三五期间土地整治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本文以沈阳市为例,结合生态环境现状,总结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及存在问题,探讨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更好地进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生态环境整治措施1积极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力求推行生态友好型土地整治,将生态安全理念贯穿土地整治全过程,实施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 土地整治活动要保护现有生态要素和景观要素,降低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干扰。 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景观风貌提升工程,提高土地覆盖的镶嵌性及生态景观服务功能。 加强了生态景观型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 提出土地整治工程应将规划设计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推广生态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做到点、线、面协调统一,构筑物的造型及色彩与自然协调统一。 2着力构建基础性生态网络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重视构建

基础性生态网络。 在土地整治活动中首先加强了生态建设的宏观控制。 注重区域生态功能协调,切实按照生态功能区划进行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 其次加强了生态核心区保护与建设。 优先保护湿地、沼泽、滩涂等自然湿地、重点保护半自然生境,本地植物多样性较高、特有物种群落和生境、自然遗留地、文化遗产保护等区域,增加自然区域面积,可持续地保存、维护和发展具有国家及国际意义的生态系统,形成生态核心区。 最后合理布设了景观生态廊道。 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构建耕地、林草、水系、绿带等生态廊道,连接残存自然、半自然生境,加强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景观连通性。 3大力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沈阳市十二五土地整治规划对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坚持规模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积极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有效遏制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风蚀沙化土地防治方面。 深入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防止流沙蔓延和扩展。 扩大人工种草面积,通过采取改良草地、围栏封育等生物和工程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有效保护和恢复。

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相关技术方案

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项目区内的家家户户,关系到每一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乡级以上政府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认真宣传川国土资发〔2011〕35 号文件精神。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重点宣传“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精神的贯彻与解读,使村民了解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在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切实保护村民的切身利益。 一、部门协作,共同编制 方案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的编制,其内容丰富、涉及部门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在编制方案过程中,县级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涉及行业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在符合川国土资发〔2011〕35 号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承担编制方案的单位应认真吸收各部门的方案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纳入方案的编制成果之中,完善方案编制的成果。  二、收集资料 A 基础资料。 1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 2 资源状况。包括乡镇、村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 3 人口资源。包括乡镇、村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 .4 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乡镇、村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 .5 集镇、村庄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 .6 乡镇、村主要产业发展状况; 7 农业普查资料; .8 乡镇、村域生态环境状况; .9 乡镇、村庄历史资料。 B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1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 2 历年土地统计资料;

土地整理工程

土地整理工程 第一章绪论 1 土地整理的概念 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破坏、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2 土地整理的内容 ●农用地整理 ●建设用地整理 ●土地复垦 ●宜农未利用地开发 ●区域性综合整治 A.农用地整理 在以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代表工程有:河南省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工程、浙江省“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B.建设用地整理 建设用地整治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对农村地区散乱、废弃、闲臵和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活动。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对旧城镇、“城中村”和旧工矿等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加强节地建设,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升土地价值,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活动。 C.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D.宜农未利用地开发 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对宜农未利用地采取整治措施,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E.区域性综合整理 区域性综合整治: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以村、镇为基本整治区域,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对区域内的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其目标更加多元化,呈现出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 3.土地整理的概念发展 第一阶段(1998年以前):以“土地整理”概念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07年):以“土地开发整理”概念为标志。 国土资源部构建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基本政策制度体系: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成果数据要求主体指标讨论

五、实验探究题 1.(2011重庆,第16题第(4)题下图是量筒的测量情形,图l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图14 【答案】2.6 2.(2011江苏南京,第29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纸锥和小金属球来研究“空气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取三个相同的纸锥,每个纸锥的质量为m ,并编号为甲、乙、丙,其中在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3m 的小金属球,在丙纸锥内固定质量为8m 的小金属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 (1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2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是;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答案】(1D (21∶2∶3 1∶4∶9 形状相同的纸锥,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2011江西,第23题)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26 64 90 路程S/cm 1S 4 6 时间t/s 平均速度v/26 16 15 (cm/s)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答案】(1)见表中 (2不是,因为小车在全程内的运动速度是不断变化的 4.(2011江苏无锡,第32题)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 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表二 、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选壤“大" 或“小” 。

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求

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要求提纲 (广西国土资源规划院阳柳凤) 一、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二)意义 1、有利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落实 2、有利于解决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 3、有利于实现土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有利于推进农村制度改革 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程序要求 (一)规划编制模式

(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与审批流程

三、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一)准备工作 1、成立领导协调机构 2、成立工作机构 3、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4、开展工作动员和技术培训 (二)开展专项调查 1、调研对象:与专项规划相关的政府部门、乡(镇)和重点村屯。 2、调查内容:政府部门调查内容;乡(镇)调查内容;村(屯)调查内容。 3、调查方法:召开座谈会、资料收集、填报情况、问卷调查、实地踏勘、走访农户等。 4、调查重点:耕地利用情况调查;村镇用地调查;土地整治潜力调查。 (三)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 1、农用地整理潜力 (1)理论生产潜力 (2)增加耕地潜力 (3)改善农业条件,提高耕地生产水平的潜力 2、建设用地复垦潜力 (1)农村建设用地拆并理论潜力测算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宅基地标准法;农村建设用地闲置率法(2)独立建设用地拆并潜力测算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可拆迁复垦的独立建设用地规模。 (3)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 根据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水源条件、水利设施、交通等因素,分区片测算可复垦增加耕地系数,确定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理论潜力。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农村建设用地拆并潜力级别。 (4)现实潜力测算 现实潜力是指在目前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制度供给等约束条件下,在规划期内可以实现的新增有效土地面积。可采取构建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指标体系。 制约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经济、社会、成本和效益等因素。 3、未利用地开发潜力 (1)评价的对象: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荒草地,包括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田坎。 (2)评价的重点:可开发为耕地的荒草地及其它农用地。根据未利用土地的特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开发条件,评价未利用土地对农业、林业或牧业等方面用途的适宜性与限制性,阐明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方向、数量和潜力。 (3)评价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生态环境优化原则;技术可行性原则。 (4)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安全性、自然适宜性和经济可行性三大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未利用土地资源特点,主要有地貌条件、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和土壤条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河南省遂平县阳丰-沈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 规划设计单位: 编制日期: 2005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规划 (1) 1.前言 (2) 1.1项目建设背景 (2) 1.2项目建设目的 (3) 1.3项目规划任务 (4) 1.4项目规划依据 (5) 2.项目区概况 (9) 2.1自然条件 (9) 2.2社会经济条件 (13) 2.3土地利用现状 (14) 2.4土地权属状况 (15) 2.5基础设施现状 (16) 2.6土地适宜性分析 (17) 2.7水资源平衡分析 (21) 2.8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28) 3.规划目标与原则 (29) 3.1规划目标 (29) 3.2规划原则 (29)

4.规划方案 (31) 4.1规划标准 (31) 4.2土地利用布局 (33) 4.3土地整理工程布局 (34) 4.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 (37) 4.5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8) 4.6投资规模预算和资金筹集 (40) 5.规划方案评价 (42) 5.1社会效益评价 (42) 5.2生态效益评价 (43) 5.3经济效益评价 (44) 6.规划实施措施 (46) 6.1建立项目组织机构 (46) 6.2项目实施管理 (46) 6.3项目资金管理 (48) 6.4公众参与制度 (48) 6.4加强土地管理与合理利用 (49) 第二部分项目规划说明 (50) 1.项目规划过程 (51) 2.项目调整情况 (53) 3.资料来源和引用 (53) 4.规划标准及有关技术问题 (54) 5.与有关部门规划的协调处理 (56) 6.规划方案的择优 (57) 7.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60)

全国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专题研究方案

全国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专题研究方案 根据全国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的目标和任务,为保证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对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专题一现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 一、研究目的 全面总结《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实施的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本轮规划编制提供经验和思路。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一)现行规划目标实现情况 1、全国及各省土地整理增加耕地的数量、分布,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2、全国及各省开发宜农未利用地土地资源增加耕地数量、分布,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3、全国及各省复垦增加耕地数量、分布,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二)现行规划实施的总体效益 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任务,结合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分别评价规划实施的总体效益。 1、土地整理重点区域,任务完成情况、分布; 2、土地复垦重点区域,任务完成情况、分布; 3、土地开发重点区域,任务完成情况、分布。 (三)现行规划重大工程实施情况 1、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实施情况; 2、西部生态建设地区农田整治工程实施情况; 3、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实施情况; 4、重点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情况; 5、五纵七横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沿线土地复垦整理工程实施情况; 6、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沿线土地整理工程实施情况;

7、新疆伊犁河谷地土地开发工程实施情况。 (四)现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1、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2、组织措施落实情况; 3、资金投入保障情况。 三、时间安排 专题二全国土地整治战略研究 一、研究目的 提出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目标、土地整治方向、国家层面重大工程和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二、主要研究内容 1、总结土地综合整治经验、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趋势; 2、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防疫、农田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等在整治内容、整治规模、整治期限等进行相衔接,如有可能,提出相衔接的重大工程。 3、提出规划战略目标,包括: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试行)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 5 数据库结构定义 (6) 6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5) 7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28) 8 元数据 (28)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空间要素分层、要素属性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TD/T 1014 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 feature 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ISO 19101] 3.2 要素属性feature attribute 要素的性质。[ ISO 19109] 3.3 类 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装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 3.5 实体 entity 具有共同性质的对象类。[GB/T 17798]

土地规划分类表

土地规划分类表土地规划分类表

规划分类表中部分分类指标的解释 1、耕地还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路渠和田埂 2、设施农用地——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

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3、坑塘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4、田坎——主要指用耕地中南方宽度≥1.0m,北方宽度≥2.0m地坎 5、城市——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 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6、建制镇——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地; 7、集镇——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 8、村庄——指农村居民点 9、采矿用地——指独立于居民点之外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 矿堆放地(不含盐田) 10、独立建设用地——指采矿地以外,对气候、环境、建设有特殊要求及其他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 的各类建筑用地。 11、管道运输用地——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12、水库水面——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 面; 13、水工建筑用地——指除农田水利用地以外的人工修建的沟渠(包括渠槽、渠堤、护堤林)、闸、 坝、堤路林、水电站、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水工建筑用地; 14、风景名胜用地——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 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 15、特殊用地——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16、盐田——指以经营盐田为目的,包括盐场及附属设施用地; 17、河流水面——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 水库水面;

土地整治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姓名:彭应永学号:1400870151 年级:2014级任课教师:芮延龙 2017年6月12 日

设计一:道路系统设计 一、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课程课堂教学完成后,对学习效果及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的检验与考察。本设计选取土地整治项目区道路系统设计为任务,以高坡乡土地整治项目区1:1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设计基础材料,在现状评价道路的服务面积及比例的基础上进行田间生产道路的合理布局与设计。 二、资料 以高坡乡土地整治项目区1:1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设计基础材料。 三、运用的软件 主要用到的是CAD和MapGis及ArcGis等 四、设计步骤 1、分别提取农村道路和小路的.dxf文件 在CAD中打开高坡乡土地整治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关闭其他不必要的图层,然后在现状图中只打开项目区界、DLSS、着色―农村道路三个图层,将项目区内着色农村道路与小路分别移到的不同的图层,关闭项目区图层,分别提取农村道路.dxf和小路.dxf并保存。 2、文件转换、获取线文件 打开mapgis,将之前提取出来的农村道路.dxf和小路.dxf文件分别进行格式转换,保存为线文件(.wl)。 3、获取区文件及缓冲区分析。 打开 mapgis,在空间分析中装入线文件。将农村路线文件装入并进行缓冲区分析,即在空间分析的菜点栏下点击缓冲区分析,先输入缓冲区半径(80m),再次点击空间分析的全部缓冲区分析(将固定半径旁的数值改为80m),得到区文件,即为农村道路服务范围,保存区文间。同上述步骤装入小路(生产道路)线文件,将缓冲区半径和固定半径调整为均50m,即得到小路(生产道路)服务范围。 将得到的两个已缓冲分析的区文件进行区对区合并分析(即对农村道路和小路的重复缓冲覆盖部分进行合并,对项目区道路服务面积比例进行修正),在区对区合并分析是模糊半径应为0,即得到合并后的综合道路服务范围。 4、裁剪综合道路服务范围区文件。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讨论稿)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3.5.5农村居民点建设状况 说明待整理农村居民点的人口规模、户数、用地面积和建筑质量;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报告

XXXX市XXX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 XXX(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03年8月

项目承担单位: XX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负责人:XXX 联系方式: 规划设计单位: XXX(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规划设计人员: 联系方式: 010—62006702 批准: 审定: 审查: 校核: 编写: 工作人员:

目录 1综合说明 (1) 1.1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 (1) 1.2项目基本情况 (1) 2项目概况 (1) 2.1XX市简况 (1) 2.2项目区基本情况 (2) 3规划设计原则、依据、任务 (9) 3.1 规划原则 (9) 3.2规划设计依据 (9) 3.3规划设计任务 (11) 4项目规划 (12) 4.1可研报告的主要结论 (12) 4.2规划设计标准 (14) 4.3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5) 4.4项目规划方案 (25) 4.3项目工程总体布局 (25) 4.3.1土地平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道路工程 (25) 4.3.3灌排水工程 (25) 4.3.4农田防护林和生态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规划后土地利用结构 (27) 4.5土地权属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投资预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6施工组织设计 . (30) 6.1施工条件 (30) 6.2施工布置和方法 (30) 6.3质量管理 (31) 6.4施工进度 (31) 8效益分析 (32) 8.1社会效益 (32) 8.2生态效益 (33) 8.3经济效益评价 (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