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医院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医院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医院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1、护理人员按医嘱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2、做药物过敏试验前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了防止发生过敏反应,治疗盘内常规准备过敏试验药液外,还应准备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

3、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均应按要求规范操作,过敏试验结果阳性者禁用,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及床头卡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和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4、药物过敏试验阴性者,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 ~30分钟,注意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

5、凡经药物过敏试验后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天以上、更换药物或批号者,均需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用药。

1

输液管理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输液管理制度 1、经医师诊治后需要输液者,应带病历、输液卡及取配的药品,核对无误后,方可给予输液。 2、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操作规程,严密消毒,坚守工作岗位,定时巡视病员,注意输液反应,做好输液登记。 3 4 5 6 7 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 临床药师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着重在静脉输液相关基础知识;静脉治疗前的八项评估;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及对血管的刺激;各种药

物溶媒的选择;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输液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 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3药物的安全使用 3.1 3.2 3.2.1 3.2.2 一拧:用母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二摇:轻轻地摇动瓶身;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3.2.3准确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才能张贴。

3.3配药补液摆后,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3.4更换补液更换补液时必须先检查将要接瓶的补液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药液输入后, 4.1 4.2 输液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及输入液体的总量,输液的目的和药物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成人以每分钟40~60滴为宜。有些药物的滴速不宜太快,如氯化钾一般稀释成0.3%浓度,每分钟应控制在20~40滴。尤其在给重症心脏病患者输液时,其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15~30滴为宜。给老年人及婴幼儿输液亦必须减慢速度。然而有些药物则需快速输入才能发挥作用,如甘露醇为达到

药物过敏实验方法及主意事项

第一六九医院药物过敏性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过敏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5、三类患者禁做皮试:(1)过去几年曾发生过强烈的过敏反应者,建议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2)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因这些药物可促发该患者发生非预期的过敏性休克反应。(3)患有广泛皮疹疾病的患者,因可混淆皮试结果。 二、国家药典规定需要皮试的药品 1

品名备注 1细胞色素C注射液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85) 2降纤酶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513) 3青霉素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4) 4青霉素钾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5青霉素v钾片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6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9) 7苄星青霉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8苯唑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9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1) 10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2) 11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4) 12哌拉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5) 13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7) 14胸腺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37) 2

《规范临床皮试操作》试卷答案

《规范临床皮试操作》试卷(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52分): 1.青霉素类药在静脉或肌肉注射等给药途径时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口服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X) 2.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关系成正比。(X) 3.临床在应用各种剂型,各种给药途径的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应做青霉素皮试试验,阴性者才可使用。(V) 4.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均须问清患者曾否用过青霉素类药物,有无过敏反应史。(V) 5.患者曾有青霉素过敏或皮试强阳性史者,10年内不宜再做皮试,10年后无需谨慎。(X) [ 6.青霉素皮试结果局部反应呈阴性反应时,在用药后一定不会出现过敏反应。(X) 7.观察皮试结果时虽然局部呈阴性反应,但患者若有胸闷、头昏、哮喘、皮肤发痒等症状,也不应给予 青霉素类药物。(V) 8.因皮试时也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皮试前应备好必要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急救药品。(V) 9.对属于过敏体质的患者用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时,无论皮试和用药均须十分谨慎。(V) 10.青霉素类不同品种间存在着交叉过敏关系。(V) 11.使用氨苄青霉素时,可用青霉素G盐配制皮试液替代氨苄青霉素皮试液。(X) 12.通知要求在使用青霉素皮试液时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不得只换针头不换针管。(V) 】 13.做皮试前禁用碘剂消毒皮肤。(V) 14.青霉素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乳汁,可能在母婴间引起交叉过敏反应。(V) 15.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患者应用头孢类时需谨慎,应根据患者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应用。(V) 16.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前需用所选品种进行皮试,皮试阴性方可使用。(V) 17.对青霉素类有过敏性休克史者,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V) 18.通知要求:对一种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所有头孢类药物。(V) 19.头孢菌素用前是否要做皮试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规定,若规定要求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 必须作皮试。(V) 20.、 21.头孢菌素用前是否要做皮试,如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若患者为过敏体质,既往有对青霉素类药物 过敏史应行皮肤过敏试验。(V) 21.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的皮试液进行皮试,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 替。(V) 22.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可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 试验。(X)

药物过敏试验

项目十五药物过敏试验 班级姓名成绩 选择题 1.为病人做药物过敏试验时,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 D )A.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B.备好70%乙醇及无菌棉签 C.抽药剂量要准确 D.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 2、青霉素引起血清病反应的临床表现是( D ) A、胸闷、气促、发绀 B、血压下降、四肢凉 C、头晕眼花、四肢麻木 D、发热、关节肿痛、淋巴肿大 3、过敏性休克时呼吸道阻塞症状呈( B ) A、头昏眼花 B、气促濒死感 C、四肢麻木 D、血压下降 4、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使用肾上腺素的目的下列哪项不妥( D ) A、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B、收缩血管、减小外周阻力 C、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 D、升高血压

5、王某,青霉素皮试呈阳性反应,下列措施哪项错误( B ) A、报告医生,修改治疗方案 B、告知病人、家属,以后要再用青霉素一定重做试敏 C、在体温单、床头卡或门诊卡醒目注明青霉素阳性标记 D、做好急救准备 6、禁做青霉素皮试的病人是( C ) A、对磺类药物过敏者 B、过敏体质者 C、8年前口服青霉素片出现皮疹者 D、父母有过敏史者 7、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 A )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8、接受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的病员出现气急、紫绀、头晕等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D ) A、立即停止注射 B、立即通知医生 C、继续按计划注射 D、立即停止注射并从速处理 9、过敏性休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原因是( C ) A、肺水肿 B、脑组织充血 C、脑组织缺氧 D、毛细血管扩张 10、哪项除外,属于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C )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药物过敏试验法 (1)

授课班级: 2010级临床本科2班 授课时间:第12周星期四 1、2节2学时 授课章节:第四章注射法 第五章药物过敏试验法 重点: 1、常用注射法的注意事项 2、各种药物皮试浓度及皮试结果判断 3、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难点: 1、各种药物皮试浓度及皮试结果判断 2、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 学时分配: 第四章注射法 (1) 第一节注射原则 (1) 第二节药液抽吸法 (2) 第三节常用注射法 (2) 第五章药物过敏试验法 (7) 第一节青霉素过敏试验 (7) 第二节链霉素过敏实验法 (8) 第三节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法 (8) 第四节普鲁卡因与碘过敏实验法 (8) 教学内容: 第四章注射法 第一节注射原则 注射原则是注射给药的总则,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工作人员自身准备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齐,注射后洗手。 2.注射部位常规皮肤消毒,保持无菌。 3.注射器空筒的内壁、活塞、乳头和针头的针梗、针尖、针栓内壁必须保持无菌。(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六)注射药物要现配现用 (七)排空气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排气时,防止药液浪费。 (八)检查回血 (九)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1.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 2.取合适的体位,使肌肉放松,易于进针 3.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和拔针快而推药慢而且均匀 4.同时注射物的配伍禁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同时注意药忌 5.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针头宜粗长且进针要深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word版本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 度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详细询问以往用药史,应用后有无过敏症状,个人及家属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明示记载于病历(包括电子病历)或医嘱处方上。 2、根据药物说明书,对于使用前要求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试验结果记入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并于处方医嘱上显示;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或慎用该试验药物。 3、不同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按“药品说明书”或“临床用药须知”具体制定。 4、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发现皮疹、瘙痒、胸闷等过敏症状,应严密观察或及时停药,同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药学部。 5、凡证实病人对某药物过敏,应及时告知病人和家属,并在病历上明显标记该药物过敏。 二、适用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必须做皮试的药物:细胞色素C注射液注射剂、降纤酶注射剂、青霉素钠注射剂、青霉素钾注射剂、青霉素v钾片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苯唑西林钠注射剂、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羧苄西林钠注射剂、哌拉西林钠注射剂、磺苄西林钠注射剂、胸腺素注射剂、白喉抗毒素注射剂、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抗蛇毒血清注射剂、抗炭疽血清注射

剂、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肉毒抗毒素注射剂、青霉胺片片剂、玻璃酸酶注射剂、α-靡蛋白酶注射剂、鱼肝油酸钠注射剂 2、药品说明书有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的。 三、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四、医院内注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 (一)凡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病人均须作青霉素皮试: (1)皮试阴性者:可以应用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 (2)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 (二)凡使用除青霉素类外的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询问有无以下两种情况: (1)青霉素类及以外药物过敏史; (2)高敏体质。

[YBX-14]1.14关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规定

为加强我院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和操作规范性,减少医疗纠纷,依据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特制定我院“关于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的管理规定”,全院各部门应严格参照执行。 1.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青霉素类抗生素成人停药7天、儿童停用3天后再用,必须重新做皮肤过敏试验。 2.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前也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 3.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用青霉素钠皮肤过敏试验液(浓度500单位/ml)做皮肤过敏试验。

3.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已知有青霉素过敏史的病人,严禁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4.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如曾发生过过敏性休克等)应禁用头孢类抗生素。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生素物。 5.根据国、内外情况,我院规定头孢类抗生素的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表述使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或以做皮肤过敏试验为宜或最好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有上述描述的头孢类药品必须用头孢类原药做皮

肤过敏试验,皮肤过敏试验液浓度300-500μg/ml,方法同青霉素类皮肤过敏试验。 6.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7.临床使用各种抗菌药物,必须仔细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不管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或皮肤过敏试验阴性,在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中和首次使用后的0.5小时内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 8.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品目录见附件。 9.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头孢类药品的皮试液或药品由生产企业提供。 附件: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的药品目录

药物皮试管理制度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皮内药物试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详细询问以往用药史,应用后有无过敏症状,个人及家属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明示记载于病历(电子病历)或医嘱处方上。 2、根据药物说明书,对于使用前要求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试验结果记入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并于处方医嘱上显示;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或慎用该试验药物。 3、不同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按“药品说明书”或“临床用药须知”具体制定。 4、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发现皮疹、瘙痒、胸闷等过敏症状,应严密观察或及时停药,同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药学部。 5、凡证实病人对某药物过敏,应及时告知病人和家属,并在病历上明显标记该药物过敏。 二、适用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必须做皮试的药物:青霉素钠注射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哌拉西林钠注射剂、磺苄西林钠注射剂、胸腺素注射剂、破伤风抗毒注射剂、抗蝮蛇毒血清注射剂、玻璃酸酶注射剂、α-靡蛋白酶注射剂。 2、药品说明书有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的。 3、皮试药物分类: (1)一种是常规皮试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注射剂和口服剂型)、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盐酸普鲁卡因、有机碘造影剂等。无论药品说明书中是否说明要做皮试,这些药物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 (2)一种是容易过敏的药品,而药品说明书中又要求做皮试的药品(非常规皮试药物):某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唑琳钠等)、胸腺肽注射液(过敏体质者需做皮试)、鲑降钙素注射液(可疑对本品过敏患者应做皮试)、等。 (3)其它需要做皮试的药物还有:注射用玻璃酸酶、抗蝮蛇毒血清。 三、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小儿酌减),必要时

药物过敏试验

药物过敏试验 主要内容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 ?三、碘过敏试验法 ?四、先锋霉素过敏试验 ?五、链霉素过敏试验 ?六、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青霉素过敏的预防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又称变态反应 ?有易感性的个体,在用药过程中,被某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致敏,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应用该药时,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学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反应不具普遍性,只发生于少数人 ?过敏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 ?很少剂量可发生过敏反应,致敏剂量往往少于常规治疗量,而剂量又往往和反应程度无关?其临床表现与正常药理反应或毒性无关 ?一般均在再次用药后发病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预防>>抢救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过敏试验的步骤 ?试验前:问、配、备 ●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 ●首次用青霉素治疗者(婴幼儿注意) ●停药3天以上 ●在用药过程中药物批号更换时 ●皮试液应现配现用 ?浓度:每ml含200-500U的青霉素生理盐水溶液“抽三推二” 过敏试验的步骤 ●备急救药盒(0.1%盐酸肾上腺素1支、砂轮、注射器) 皮内试验方法的实施 在病人前臂掌侧下1/3处皮内注入青霉素 皮试液0.1 ml(20u-50u青霉素),20分钟后看结果。 药物皮试的步骤 ?试验后 ●注射后交待

●勿按压、搔抓 ●不可外出,不要随意走动 ●20min后观察结果 ●有不适感觉立即反映 ●床旁观察5min ●按时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的注意事项 ?可疑阳性: ●生理盐水对照试验 ●请他人查看阳性结果 ?阳性结果做好十项标记 标记1:病历夹首页 标记2:在体温单与皮试日期相对应的空格栏内加盖“青霉素(+)”红印章(自诉青霉素阳性患者,在体温单入院当日对应处加盖红印章); 标记3:床头牌插入阳性红色标志牌 标记4: 办公室工作日志黑板相应栏内标明床号 标记5: 各种执行单上,该患者治疗内容的最后一行加盖“青霉素(+)”红印章; 标记6: 门诊病历上加盖“青霉素(+)”红印章 标记7:三天九交班 标记8:医嘱本上该条医嘱后用红钢笔注明阳性; 标记9: 计算机临时医嘱记录单内录入“青霉素(+)” 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应录入“自诉青霉素素(+)” 标记10:由执行护士告知主管医生、病人及家属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 态度―沉着、冷静 处理―及时、准确 观察―严密、细致 【急救措施】 ?-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病儿剂量酌减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改善缺氧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吸氧,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急救措施】 -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根据医嘱给药①抗过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②改善微循环,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并立即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③纠正酸中毒;④应用抗组胺类药物,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针刺人中、十宣、内关穴,行强刺激。 ?-加强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 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

第十一讲药物过敏试验法

第十一章药物过敏试验法 临床上使用某些药物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为了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某些药物前,除须详细询问过敏史外,还须做过敏试验,护士应正确掌握试验液配制和试验方法,认真观察,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同时要熟练掌握过敏反应的急救处理。 第一节青霉素过敏试验 青霉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但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而且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 一、过敏反应的机理 过敏反应系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后引起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青霉素属于药物的半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稀酸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全抗原――青霉噻唑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由于IgE与组织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故形成的抗体固定在某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呈致敏状态,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再次接受类似抗原刺激后,即与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由于血管活性物质作用的部位不同及个体差异,故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 一般在作青霉素皮内试验或注射药物后数秒或数分钟内闪电式发生,也有的于半小时后出现,极少数病人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缺氧和窒息,病人主观感觉胸闷,喉头堵塞伴濒危感,客观表现气急、紫绀、口吐白沫。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病人表现烦躁不安、头晕、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药物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

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的配制、皮内注入剂量及试验,结果判断都按要求正确操作,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3、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在床头挂过敏试验阳性标志,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4、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24以上,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5、抗生素类药物应现用现配,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试验前要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地塞米松1支,一次性小空针1具。 7、药物过敏试验阴性,第一次注射后观察20~30min,注意观察巡视患者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过敏反应。 【程序】 询问过敏史→做过敏试验→阳性患者禁用此药→该药标记、告知家 属→阴性患者接受该药治疗→现用现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首次注射后 观20~30min 二、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2、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3、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5、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6、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7、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程序】 立即停用此药→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 量→解除支气管痊孪→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 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药物过敏试验法

1.基本知识 1 2.技术14-1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1 3.技术14-2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技术14-3破伤风过敏试验法 1 4.技术14-4细胞色素C 过敏试验法 技术14-5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技术14-5碘过敏试验法 1 5.本章小结 基本知识 一、常见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allergic shock) 对机体威胁最大的反应 发生率约为5-10/万 发生于用药数秒或数分钟内,或半小时后,但大多发生在注射后30min内 主要表现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甚至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 (二)血清病型反应 一般于用药后7~14天发生, 临床表现和血清病型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瘙痒、荨麻疹、全身淋巴肿大、腹痛等。 (三)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反应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2.呼吸道反应哮喘或促使原有的哮喘发作。 3.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三、过敏性休克的急救 (一)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保暖。 (二)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三)吸氧及对症处理立即氧气吸入2~4L/min。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致窒息时,应尽快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立即根据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如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五)扩充血容量,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静脉滴注。 (六)若发生心脏停搏,立即行心肺(气管内插管)复苏抢救。 (七)密切观察病情包括呼吸、脉博、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病人未脱离危险以前,不能搬运就诊。

医院抗菌药物过敏试验管理规定

医院抗菌药物过敏试验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皮试管理,促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相关文献并借鉴其他医院的管理规定,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凡抗菌药物说明书中要求进行过敏试验的,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试验方法参照说明书中要求进行。过敏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使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 二、鉴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过敏现象时常发生,对其过敏皮试特做如下规定: (一)青霉素类 1.用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对青霉素G或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过敏者禁用本品。 2.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结果为阴性者方可使用。 (二)头孢菌素类 1.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有否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的过敏史。 2.头孢菌素类禁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及对任何一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过敏史者。 3.对无头孢类过敏史、无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若说明书无皮试要求,用头孢菌素及其复方制剂前不需先行皮肤试验。 4.对于有青霉素类及其他多种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有明确应用指

征时应谨慎使用本类药物,且用前需做皮肤试验。皮试液以所选用抗菌药物配制,不可以其它药物替代。 (三)非典型β–内酰胺类 单环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由于与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交叉过敏发生率较低,可以不做皮试,但应用时要密切观察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对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有过敏休克史的患者要慎用。 三、无论哪种抗菌药物,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须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如发生过敏性休克,须立即就地抢救并予以肾上腺素等相关治疗。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详细询问以往用药史,应用后有无过敏症状,个人及家属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明示记载于病历(包括电子病历)或医嘱处方上。 2、根据药物说明书,对于使用前要求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试验结果记入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并于处方医嘱上显示;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或慎用该试验药物。 3、不同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按“药品说明书”或“临床用药须知”具体制定。 4、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发现皮疹、瘙痒、胸闷等过敏症状,应严密观察或及时停药,同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药学部。 5、凡证实病人对某药物过敏,应及时告知病人和家属,并在病历上明显标记该药物过敏。 二、适用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必须做皮试的药物:细胞色素C注射液注射剂、降纤酶注射剂、青霉素钠注射剂、青霉素钾注射剂、青霉素v钾片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苯唑西林钠注射剂、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羧苄西林钠注射剂、哌拉西林钠注射剂、磺苄西林钠注射剂、胸腺素注射剂、白喉抗毒素注射剂、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抗蛇毒血清注射剂、抗炭疽血清注射剂、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肉毒抗毒素注射剂、青霉胺片片剂、玻璃酸酶注射剂、α-靡蛋白酶注射剂、鱼肝油酸钠注射剂 2、药品说明书有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的。 三、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

医院给药管理制度

医院给药管理制度 1.目的: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正确及时给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范围:全院医护人员。 3.定义:无。 4.权责 4.1医师:在下达医嘱时,明确给药方法;须由医师给药的,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师执行。 4.2护士:严格按照医嘱,准确给药。 5.制度内容 5.1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方可给药 5.1.1镇静药物的给药资质参照《诊疗过程中的中深度镇静管理制度》执行。 5.1.2化疗药品的给药资质参照《化疗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5.1.3因专科治疗、辅助检查需进行的特殊给药(如封闭注射、造影剂、放射性药物给药等)由相应科室的专业人员执行。 5.2所有的给药需在有医嘱的情况下方可执行,紧急情况参照《医嘱制度》中的口头医嘱流程执行。 5.3给药流程 5.3.1给药前 5.3.1.1应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根据处方或医嘱核对患者身份、药品名称、给药时间和次数、给药的剂量、给药浓度、给药途径、给

药速度等; 5.3.1.2对于有皮试要求的,应评估患者过敏史,并参照《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执行,明确皮试阴性或续注的情况方可给药; 5.3.1.3高浓度电解质、静脉泵入用胰岛素、静脉泵入用肝素、化疗药物、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执行独立双核对。 5.3.2给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患者病历中及时记录给药情况。 5.3.3给药结束,对于残余药品参照《残余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5.4对于自理药物按照《住院患者自理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5.5给药中、给药后应注意监测,参照《临床用药监测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用药差错和临界差错管理制度》执行。 6.注意事项 6.1不得拼用药品。 6.2未给患者使用的药品应放置在处置室或药车内。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⑴青霉素G钠(钾)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 a.用山1注射器取每毫升含20万u得青霉素溶液0. 1ml,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至山1,摇匀即成(含青霉素2万U)。 b.取上液0. 1ml &上法稀释至1ml (含青霉素2000u)。 c.取每毫升含青霉素2000U得溶液0. 5ml按上法稀释至2ml,摇匀即成(含青霉素500u) o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皮内试验) a.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6. 6cm处皮肤。 b.抽取皮试液0. 1ml (合青霉素50u),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小儿注射 0. 02—0. 03ml) o c.等20min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丁? 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③注意事项 a.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m in 内开始。先就是皮肤蜃痒、四肢麻木,气急、胸闷、发给、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应做好抢救准备,如盐酸签上腺素肌注;氢化可得松静滴;及10%葡萄糖酸钙液与高渗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以及使用中枢兴奋药与抗过敏药。 b.试验用药含量要准,配制后在冰箱中保存不应超过24h,注射器应用lml

刻度者。 C.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3天以上,最好重新作皮内试验。(2)头胞菌素(先锋霉 素)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 取头抱菌素0. 5g加生理盐水5ml溶解,然后抽取0. lml稀释至5ml 后,再抽取0. 15ml稀释至5ml即成(每毫升含头抱菌素60ug)。 ②应试方法及结果观察 每次取应试液0.1ml做皮内试验,具体操作及结果观察均同青霉素 试验。 注:也有得医疗单位采用每毫升含0、25、0、3、0、5mg 浓度得头泡菌素为皮试液。每次抽取0. 05-0. lml作皮试。 (3)链霉素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 a.取链霉素lg(100万u)加生理盐水3. sml溶液后即成4ml (每毫升含25万u)。 b.取a液0. l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lml (每毫升含2. 5万U)。 c.取b液0. l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lml (每毫升含2500U)。 d.取c液0. Z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lml (每毫升含500u)即得。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 取度试液0.1ml做皮内试验,观察15-20min.具体皮试方法及结果 观察均同青霉素试验。 ③注意事项

医院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医院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1.目的:规范药物过敏试验,保证临床安全使用药物,防止药物过敏的发生。 2.范围:适用于所有需进行过敏试验的药物。 3.定义 3.1药物过敏试验的药品:药品说明书规定及特定情况下必须做过敏试验的药品。 3.2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Allergy),是由于免疫学介导的反应,具有特异性,有抗体或淋巴细胞参与,两次接触抗原时复发。Coombs分类法将药物过敏分为四种类型。I型:为lgE介导的速度超敏反应,在临床上最常见。例如过敏性休克、荨麻疹、血管水肿、支气管痉挛。Ⅱ型:由IgM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例如溶血性贫血、血细胞减少、血管炎。Ⅲ型:由IgG、IgM介导的免疫复合物反应。例如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炎、药物热。Ⅳ型:淋巴细胞介导反应,没有抗体参与,又称迟发型变态反应。例如接触性皮炎。 3.3药物交叉过敏:是指患者已经对某一种药物发生了过敏反应,以后使用另一种药物,虽然这种药物与首次发生过敏的药物不同,但是在化学结构上与首次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相似,同样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4.权责 4.1医生:处方开具前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患者曾发生过敏和存

在交叉过敏的药物不得开具;对需要过敏试验的药物开具过敏试验医嘱。 4.2护士:给药前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负责医嘱的复核,正确配置皮试液,实施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试验结果录入。 4.3药师:审核处方,对于未行过敏判定或判定结果为“过敏试验阳性”的处方,不得发药;负责制定皮试液的配置方法;将需做药物过敏试验的药物信息维护在药品字典内,并及时更新。 5.制度内容 5.1药物过敏实验的原则: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过敏试验则必须进行过敏试验;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过敏试验。对于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依据CTCAE4.0中分级3~5级)的患者,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依据CTCAE4.0中分级1~2级)的患者,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药物过敏试验的药品详见我院药品字典和药品说明书。 5.2药物过敏实验医嘱的开具 5.2.1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详细询问既往用药史、过敏史,个人及家属有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并记载于病历中。 5.2.2对于使用前明确要求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应在使用前开具过敏试验医嘱。过敏试验结果应记入病历(包括门诊电子病历),并于处方或医嘱上显示。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开具治疗医嘱;过敏试验阳性者,不得使用。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1)青霉素G钠(钾) ①皮试溶液的配制 a.用 lml注射器取每毫升含 20万 u的青霉素溶液0.lml,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至 lml,摇匀即成(含青霉素2万U)。 b.取上液0.lml&上法稀释至 lml(含青霉素2000u)。 c.取每毫升含青霉素2000u的溶液0.5ml按上法稀释至2ml,摇匀即成(含青霉素500u)。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皮内试验) a.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6.6cm处皮肤。 b.抽取皮试液 0.lml(合青霉素 50u),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小儿注射0.02—0.03ml)。 c.等20min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③注意事项 a.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min内开始。先是皮肤蜃痒、四肢麻木,气急、胸闷、发给、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应做好抢救准备,如盐酸签上腺素肌注;氢化可的松静滴;及1 0%葡萄糖酸钙液与高渗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以及使用中枢兴奋

药和抗过敏药。 b.试验用药含量要准,配制后在冰箱中保存不应超过24h,注射器应用 lml刻度者。 C.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3天以上,最好重新作皮内试验。(2)头胞菌素(先锋霉 素) ①皮试溶液的配制 取头抱菌素0.5g加生理盐水5ml溶解,然后抽取0.lml稀释至 5 ml后,再抽取 0.15ml稀释至 5ml即成(每毫升含头抱菌素60ug)。 ②应试方法及结果观察 每次取应试液 0.lml 做皮内试验,具体操作及结果观察均同青霉素试验。 注:也有的医疗单位采用每毫升含0.25、0.3、0.5mg 浓度的头泡菌素为皮试液。每次抽取0.05—0.lml作皮试。 (3)链霉素 ①皮试溶液的配制 a.取链霉素 1g(100万u)加生理盐水3.sml溶液后即成4ml(每毫升含25万u)。 b.取a液0.l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lml(每毫升含2.5万U)。c.取b液0.l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 lml(每毫升含2500U)。d.取c液 0.Z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 lml(每毫升含500u)即得。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

过敏源管理制度

过敏源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次: A/0 2020年 10月1日颁布2020 年10月1日实施 ****公司发布

1 目的 为了控制人员、原辅料来源、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的各个环节避免产品受过敏源引入,降低或减少消费者食用后过敏反应,为消费者提供不受过敏源引入的安全产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人员管理、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环节过敏源的控制。 3 常见过敏源种类 a)含谷脘的谷类(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尔特小麦、卡玛特麦或这些麦种的杂交品种)及其制品; b)带壳作物及其制品; c)鸡蛋及其制品; d)鱼类及其制品; e)花生及其制品; f)大豆及其制品; g)奶类及其制品(其中包括奶糖); h)坚果,如杏仁、榛子、胡桃、槚如树坚果; i)美洲山核桃、巴西坚果、阿月浑子、马卡达米娅坚果、昆士兰坚果及其制品; j)芹菜及其制品; k)白羽扇豆及其制品; l)软体动物及其制品; m)芥末及其制品; n)芝麻及其制品; o)浓度为10mg/kg或10mg/l的二氧化硫和硫化物,其表达式为:SO2。 本公司生产所使用原辅料,经逐一分析,无过敏物质。 4 职责 4.1 供销部 负责对供应商过敏源控制体系的评估和监督,选择过敏源控制体系健全的供应商。负责对进厂所有原料的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确保运输车辆内无与采购原料无关的其他食品过敏源。 负责对客户过敏源事宜的告知,客户投诉处理,信息沟通和产品召回。 4.2 质量部 4.2.1 负责对进厂所有原料进行验收,含有其他过敏源成份或疑似含有其他过敏源成份的原辅料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原料不能入库。 4.2.2 负责生产现场人员管理的监督抽查,确保过敏物质不被代入车间。

各种药物过敏试验

各种药物过敏试验配制方法及结果判断标准(花街中心卫生院) 1、青霉素 ①皮试液的配制:皮试液以每1ml含青霉素200—500U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注入剂量为20—50 U(0.1ml) ②配制方法:青霉素1瓶为80万U,注入4 ml生理盐水,则每1ml含青霉素20万U 取0.1 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1 ml含青霉素2万U; 取0.1 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1 ml含青霉素2000U; 取0.1 ml(或0.25 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1 ml含青霉素200U(或500U),即配成皮试溶液。 2、头孢菌素(先锋霉素) ①皮试液的配制:头孢菌素皮试必须使用拟投药品为原液进行配制,不能用相关药物取代,皮试液以每1ml含0.5 mg(或500ūg)的头孢菌素药液为标准,注入剂量为50ūg/0.05 mg /0.1ml. ②配制方法:取药物0.5 g,加生理盐水2ml,(如药物规格为1g,加生理盐水4ml;如药物规格为0.75g,加生理盐水3ml) 取0.2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1 ml含50mg; 取0.1 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1 ml含5 mg; 取0.1 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1 ml含0.5 mg。 3、破伤风抗毒素 ①皮试液的配制:皮试液以每1ml含1500IU的破伤风抗毒素药液为标准,注入剂量为150IU (0.1ml) ②配制方法:取每1ml含1500IU的破伤风抗毒素药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 ml,每1ml 含TAT150IU,即配成皮试溶液。 4、普鲁卡因 ①皮试液的配制:皮试液以普鲁卡因浓度为0.25﹪的溶液为准,注入浓度0.025﹪(0.1 ml) ②配制方法:每支2 ml浓度2﹪,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0.8 ml,即配成皮试溶液。 5、细胞色素C ①皮试液的配制:皮试液以每1ml含0.75 mg的细胞色素C药液为标准,注入剂量为0.075mg (0.1 ml) ②配制方法:每支2ml,内含15 mg 取0.1 ml,加生理盐水至1 ml,每1 ml含细胞色素C0.75 mg,即配成皮试溶液。 6、链霉素 ①皮试液的配制:皮试液以每1ml含链霉素2500U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注入剂量为250U (0.1 ml) ②配制方法:链霉素1瓶为1g(100万U),用生理盐水3.5 ml溶解后为4 ml,则每1ml含链霉素0.25 g(25万U) 取0.1 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1 ml含链霉素2.5万U; 取0.1 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1 ml含链霉素2500U,即配成皮试溶液。 7、低分子右旋糖酐 取原液0.1 ml做皮内注射 8、碘过敏试验 取碘造影剂(30﹪泛影葡胺)0.1 ml作皮内试验,阴性后用余药0.9ml再做静脉注射试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