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药物过敏试验法
- 格式:doc
- 大小:516.50 KB
- 文档页数:26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康复保健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对病人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各种注射术、病情观察、抢救技术等,使学生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要求,实施整体护理,以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具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构成。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130~14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在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知道得更加清楚。
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主要包括患者信息收集、临床评估、皮肤试验、血清学试验、治疗及监测等步骤。
下面详细介绍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
1. 患者信息收集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前,首先需要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病史、现症状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使用过的药物种类及反应情况,对于存在过敏症状的药物需要注意记录。
2. 临床评估在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过敏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试验。
3. 皮肤试验皮肤试验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药物过敏试验方法,包括皮肤划痕试验、皮肤注射试验和皮内试验等。
在进行皮肤试验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过敏原和相应的控制物,遵循规范操作步骤进行试验。
通过观察皮肤的反应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对该药物的过敏反应。
4. 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包括皮下注射试验和血清特异IgE测定等。
在血清学试验中,可以检测出患者体内药物特异的IgE抗体水平,从而判断患者对该药物的过敏程度和敏感性。
血清学试验方法简单、准确,通常用于排除或确认药物过敏反应。
5. 治疗及监测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之后,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密切监测。
对于有过敏反应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血液生化指标。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总之,药物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包括患者信息收集、临床评估、皮肤试验、血清学试验、治疗及监测等步骤。
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相应的试验检测,可以有效地判断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护士资格考试辅导《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一节讲义2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一节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四、注射给药法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的方法。
(一)注射原则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操作环境整洁,符合无菌技术要求。
(2)注射前护士应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注射后再次洗手。
(3)无菌注射器的空筒内面、活塞、乳头及针头的针梗、针尖,均应保持无菌。
(4)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并保持无菌。
常规消毒法或用棉签蘸安尔碘,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在注射前、中、后均应仔细查对。
(2)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有混浊、沉淀、变色、变质,药物已过有效期,以及安瓿有裂痕等现象,则不可应用。
(3)如同时注射几种药物,应注意查对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1)注射用物应做到一人一套,包括注射器、针头、棉垫、止血带。
(2)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的剂量、黏稠度、刺激性的强弱、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一次性注射器应型号合适,在有效期内,包装密封好。
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痕,不漏气;针头应锐利、无钩、无弯曲;注射器和针头必须衔接紧密。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选择注射部位应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
局部皮肤应无损伤、炎症、硬结、瘢痕、皮肤病。
长期注射的病人,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6.注射药液应现用现配注射药液应在规定注射时间前临时抽取,以防药液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7.排尽空气进针前应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以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栓塞;排气时应注意防止浪费药液。
8.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根据注射法的不同,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注意不可把针梗全部刺入注射部位。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护士资格考试辅导《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一节讲义1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一节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一、给药的基本知识(一)药物的领取和保管1.药物的领取(1)病区设有药柜,应备有一定数目的常用药物,由专人负责保管,根据消耗,定期到药房领取补充。
(2)剧毒药和麻醉药,病区也备有固定数目,应凭医生处方和空安瓿领取补充。
(3)病人日常口服药,一般根据医嘱由中心药房负责核对、配药,病区护士负责领取,经再次核对后发药。
2.药物的保管(1)药柜应放在通风、干燥、光线充足但避免阳光直射处;药柜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并保持整洁。
(2)各种药品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等分类放置,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排列,先领先用,以免失效。
剧毒药和麻醉药,应加锁保管,专人负责,专本登记,班班交接。
(3)药瓶应有明显标签,标签颜色应根据药物种类进行选择,一般内服药用蓝色边,外用药用红色边,剧毒药用黑色边的标签。
标签应注明中英文药名、剂量或浓度。
要求字迹清晰,标签完好。
(4)药品质量应定期检查,如发现药品有混浊、沉淀、变色、潮解、变性、异味等现象,或超过有效期,均不能使用。
(5)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妥善保存。
1)容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药物:应装密封瓶并盖紧。
如乙醇、糖衣片、酵母片等。
2)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深色密盖瓶中,或放在有黑纸遮盖的纸盒中,并置于阴凉处。
如盐酸肾上腺素、维生素C、氨茶碱等。
3)易燃、易爆的药物:应单独存放,并密闭置于阴凉处,同时远离明火,以防意外。
如乙醚、乙醇、环氧乙烷等。
4)易被热破坏的药物:应按要求冷藏在2~10℃的冰箱内,或置于阴凉干燥处(约20℃)。
如各种疫苗、抗毒血清、白蛋白、青霉素皮试液等。
5)病人个人专用的特种药物,应注明床号、姓名,并单独存放。
(二)药物治疗原则1.应根据医嘱给药护士必须严格遵医嘱给药,但也不可盲目执行;对有疑问的医嘱,应确认无误方可给药;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护士资格考试辅导《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一节讲义3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一节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五、药物过敏试验法(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青霉素易引起过敏反应,人群中约有5%~6%对青霉素过敏,而且任何年龄、任何给药途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时间,均可发生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制剂前都应先作过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
1.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过敏反应系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青霉素属于半抗原物质,本身不具有抗原性,进入机体后,其降解产物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IgE 固定在某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呈致敏状态。
当机体再次接受类似的抗原刺激后,即与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组胺、缓激肽、慢反应物质、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分别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出现一系列过敏反应。
2.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1)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病人如有青霉素过敏史,应禁止做过敏试验;病人已进行青霉素治疗,如停药3天后再用,或用药中更换药物批号,均应重新作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2)青霉素皮试液应现用现配,因青霉素皮试液极不稳定,特别是在常温下易产生降解产物,导致过敏反应。
(3)青霉素过敏试验和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4)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以免发生迟缓性过敏反应。
同时,注意倾听病人主诉。
(6)皮试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及时报告医生,在体温单、医嘱单、病历、床头卡、门诊病历上醒目地注明,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1.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是A.地高辛B.乙醇C.干酵母D.盐酸肾上腺素E.地西泮【答案】:D【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药物的保管,容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如盐酸肾上腺素、维生素C、氨茶碱等,应装在深色密盖瓶中,或放在有黑纸遮盖的纸盒中,并置于阴凉处。
2.服药方法不正确的是A.助消化药饭前服B.止咳糖浆服后不立即饮水C.强心苷类药服前测心率D.磺胺类药服后多饮水E.铁剂服用时由吸水管吸入【答案】:A【解析】:考察口服药使用注意事项。
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或助消化药:宜在饭后服用,使药物与食物充分混合,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利于食物的消化。
3.患者,精神分裂症,服用盐酸氯丙嗪0.2g tid,护士在发药时应注意A.要患者服后多饮水B.发药前测量脉搏C.避免药物和牙齿接触D.应饭前给药E.待患者服下后再离开【答案】:E【解析】:考察口服给药法的注意事项。
发药时,按照规定时间准备好用物,按床号顺序发药,核对床号、姓名,得到应答后再发药。
同一病人的药物一次取出,并注意发药到口,收回药杯再离开。
病人不在时,先由护士保存。
如病人对药物有疑问,应重新核对无误后再发放。
发药时根据该药物的特性,掌握注意事项。
发药后,要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服药后将药杯消毒备用。
4.下列英文缩写错误的是A.饭前acB.饭后HsC.停止DCD.需要时(长期)prnE.必要时sos【答案】:B【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不同给药的英文缩写,需掌握。
ac饭前;pc饭后;Hs临睡前;prn需要时(长期);sos必要时(限用一次,12h内有效)5.患者,男性,67岁,患喘息性支气管炎,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操作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严禁接触烟火B.嘱患者吸入时作深呼吸C.氧流量8L/minD.湿化瓶内盛水1/2满E.吸入完毕雾化器离口腔后关闭氧气开关【答案】:D【解析】:考察氧气雾化吸入操作。
用氧时注意远离明火和易燃易爆物品;取下湿化瓶,直接接流量表,氧气流量至6~10L/min;病人手持雾化器,把口含管放入口中,紧闭双唇,用力吸气的同时以手指堵住出气管,呼气时放开出气管;结束后取下雾化器,关闭氧气。
1.患者,男性,40岁,肛周脓肿,医嘱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后,肌内注射160万U青霉素。
护士在给患者做青霉素皮试时应注意A.用2%碘酊消毒皮肤,70%乙醇脱碘B.进针角度为20º~30ºC.通常注药量为0.1mlD.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处E.若为药物过敏试验,同时需作对照试验,则用同一注射器及针头,在另一侧前臂相应部位注入0.1ml0.9%氯化钠溶液【答案】:C【解析】:考察皮内注射操作方法。
皮内注射法是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可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如用于药物过敏试验,其部位应取前臂掌侧下段,注射前用70%乙醇消毒皮肤,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进针后不需抽回血,拔针后不按压。
2.患者,女性,52岁,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医嘱给予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护士在给患者肌内注射时,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应采取的姿势为A.俯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B.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C.仰卧位,双腿稍弯曲D.坐位时,躯干与大腿成90°角E.立位时,身体需笔直【答案】:B【解析】:考察肌肉注射时采用的体位。
侧卧位:要求上腿伸直并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要求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并将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时采用,常用于危重和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
坐位:坐椅应稍高,以便于操作,常用于门诊、急诊病人。
3.禁忌静脉推注的药物是A.10%氯化钾B.10%葡萄糖酸钙C.50%葡萄糖D.30%泛影葡胺E.氨茶碱【答案】:A【解析】:考察静脉推注药物的选择。
氯化钾溶液不能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4.患者女性,29岁。
静脉注射时发现推注药液受阻,抽无回血,无明显疼痛。
可能的原因是A.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B.针头堵塞C.针头刺入过深,药物注入组织间隙D.针头脱出血管E.针头穿透血管壁【答案】:B【解析】:考察静脉注射失败的原因。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编著
中公教育医药卫生考试研究院·审定
北京·广州·上海·西安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本通
编著: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丁有如夏
丹刘文静装帧设计:中公教育图书设计中心出
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人:张跃明发
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37号邮编:100010电话:64077922)销
售:各地新华书店印
刷:三河市祥达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开
本:850mm ×1168mm 1/16印
张:40字
数:960千版次:2014年12月第1版2014年12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100-8793-6
定
价:80.00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本通/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编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10ISBN 978-7-5100-8793-6
Ⅰ.①全…Ⅱ.①全…Ⅲ.①护士-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Ⅳ.①R192.6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4)第241317号
本书编委会
主编院相国庆
主编(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小龙王婧王玢王呵艳
韦婵娟田二艳宁凨燕白凤茗
李丽鑫李保华张駭吴秧
陈晶陈芮华陈煕余巍
杨丽荣杨宝晴杨琳琤苟敏
段艳玫高丽荣薛晓艳。
基础护理学课程大纲健康学院二〇二〇年十一月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2.课程代码: 0801ZB153.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4.课程学时:160学时5.课程学分:10学分6.开课学期:第2、3学期7.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8.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9.适用专业:护理10.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
是护理学历教育与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初级、中级)融合、对应实施的重点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护理在国家健康战略中的地位,明确全生命周期和全疾病阶段护理的功能定位。
使学生了解护理与人、环境、健康的基本关系。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评估患者并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
通过实训大纲的实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和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初级、中级的基本技术操作;掌握临床急救技术和老年人噎食、外伤止血、骨折固定与转运等紧急救护技术。
能正确记录和书写各种护理文书与表格。
11.选用教材:《基础护理学》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06月第6版12.参考资料:《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基础视频教材》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技术》(临床案例版)王静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理论方面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最新的护理进展;教学目标2:树立整体护理观,能熟练、灵活运用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病人提供较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技术技能方面教学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目标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教学目标3:根据照护计划,完成生活照料、常见救护等作业。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重难点及设计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2.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3.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教学要求】1.能正确陈述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基础护理学(Basic Nursing)课程代码:26410042学分:7学时:108(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4实验学时:54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等适用专业:护理学教材:《基础护理学》,李小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1月第5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基础护理学》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患者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学习各门临床护理课程及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课程目标2:理解常用基础护理技术的操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课程目标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课程目标4: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并能综合运用。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1•毕业要求3-1:具备扎实的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毕业要求3-2:具备熟练的临床护理技能;3•毕业要求4-1: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的能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三)重点与难点L重点:常见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2.难点:准确记录医疗护理文件。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注:1 ,“类型,,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2.“要求”填必做、选做。
实验1:各种铺床法、运送患者法1.掌握各种铺床术的方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有患者床;2,能将人体力学原理与护理相结合,做到护理操作中节力省力;3.明确搬运患者的目的与要求;4.掌握搬运患者的方法与技巧;5.能正确搬运不同疾病的患者,使患者安全舒适;6.能正确指导患者在搬动过程如何配合,提高患者主动参与搬动的积极性。
实验2:洗手、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1.掌握各项无菌技术操作法(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容器的使用、无菌包的使用、无菌盘铺法、倒无菌溶液、戴无菌手套);2.理解无菌技术在预防控制感染中的作用;3,了解常用物品的消毒方法、化学消毒剂的配制方法;4,了解常用检测灭菌效果的方法;5,掌握穿脱隔离衣技术;6.了解洗手、刷手、手的消毒和避污纸的使用。
药物过敏护理实践指导课件1. 药物过敏的定义药物过敏是指个体在接触某种药物后产生的免疫反应,表现为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等。
2. 药物过敏的分类药物过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即时型过敏:接触药物后立即发生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药物热等。
- 延迟型过敏:接触药物后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的过敏反应,如药物性皮炎、药物性肝损伤等。
3. 药物过敏的护理实践3.1 了解患者过敏史在给患者使用药物之前,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包括对哪些药物过敏以及过敏的症状和程度。
这样可以避免给患者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3.2 药物皮试对于患者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情况,可以进行药物皮试来判断患者对某种药物是否过敏。
皮试可以帮助护士和医生了解患者的过敏情况,从而决定是否使用该药物。
3.3 严密观察患者症状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症状,应及时停用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抗过敏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等。
3.4 教育患者及家属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关于药物过敏的相关知识,教育他们如何预防药物过敏的发生。
同时也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或护士报告。
4. 药物过敏的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已知引起过敏的药物。
- 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尽可能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 在使用新药物时,先进行皮试判断患者是否过敏。
-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停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 给予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教育,提高他们对药物过敏的认识。
以上是药物过敏护理实践的一些指导措施,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护理实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第十一章药物过敏试验法临床上使用某些药物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为了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某些药物前,除须详细询问过敏史外,还须做过敏试验,护士应正确掌握试验液配制和试验方法,认真观察,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同时要熟练掌握过敏反应的急救处理。
第一节青霉素过敏试验青霉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
但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而且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
一、过敏反应的机理过敏反应系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后引起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
青霉素属于药物的半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稀酸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全抗原――青霉噻唑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由于IgE与组织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故形成的抗体固定在某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呈致敏状态,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再次接受类似抗原刺激后,即与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
由于血管活性物质作用的部位不同及个体差异,故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一)过敏性休克一般在作青霉素皮内试验或注射药物后数秒或数分钟内闪电式发生,也有的于半小时后出现,极少数病人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缺氧和窒息,病人主观感觉胸闷,喉头堵塞伴濒危感,客观表现气急、紫绀、口吐白沫。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病人表现烦躁不安、头晕、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4.皮肤过敏症状,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
(二)血清病型反应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内发生,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
(三)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1.皮肤过敏反应主要有皮疹(荨麻疹),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
2.呼吸道过敏反应可引起哮喘或促使原有的哮喘发作。
3.消化系统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紫癜,以腹痛和便血为主要症状。
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存在,常以呼吸道症状或皮肤瘙痒最早出现,故必须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
图11-1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机理三、皮内试验方法(一)皮内试验液的配制皮内试验液以每毫升含100-500u的青霉素G等渗盐水溶液为标准(即皮试液浓度为100-500u/ml)具体配制如下:以青霉素一瓶(80万u)为例,注入等渗盐水2ml则每ml含40万u.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4万u.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4000万u.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400万u.取0.25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100u.每次配制时,均需将溶液混匀。
(二)试验方法取青霉素皮试液0.1ml(含10u)作皮内注射,观察20分钟后,判断试验结果。
(三)结果判断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四)注意事项1.试验前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2.凡首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者,以及更换药物批号,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3.皮肤试验注入必须新鲜配制,皮试液浓度与注射剂量要准确;溶媒、注射器及针头应固定使用。
4.青霉素过敏试验或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以防迟缓反应的发生。
注意局部和全身反应,倾听病人主诉。
6.试验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同时报告医生,在医嘱单、病历、床头卡上醒目地注明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反应,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四、快速过敏试验法(一)原理人体的体液含有许多电解质,这些电解质在体液中可以解离成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这些离子的存在,体液就具有导电性,体液遍布全身,所以整个人体是可以导电的。
青霉素结构具有酸,带负电荷,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青霉素负离子可在负极上产生定向移动,通过汗腺孔透入皮肤,可在局部起作用,也可通过血流到深部组织或全身器官,与体内蛋白质合成全抗原。
同时电流流过人体活组织,促进体神经传导,并加快人体体液的化学变化,促进皮肤组织的快速反应,从而使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能在电极的皮肤上看到阳性反应现象。
此法不用注射,具有无痛、快速、安全、设备无需灭菌处理、自动计时、交流电与直流电两用、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
(二)用物青霉素过敏反应快速试验器(图11-2),青霉素试验液(每毫升含1万单位的青霉素G注射用水溶液),注射用水,0.25%普鲁卡因溶液,纱布。
图11-2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快速试验器(三)操作方法离子导入部的3个头子上分别用两层纱布包扎,以便吸咐试验液。
1.在前臂内侧,用注射用水或蒸馏水浸湿的纱布或小毛巾揩净皮肤(忌用酒精),在电极板负极的方形头子上滴上配好的试液1滴,中间圆形正极上,滴注射用水1滴,另一圆形正极头子上滴0.25%普鲁卡因试液1滴(在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时用),然后将电极板束于前臂内侧面,松紧应适度。
2.开启电源开关,指示灯亮,电流表指示电流需在50-80μA之间。
如电流过高或过低,可调节电流表旋钮。
电压维持在9-12V之间,待电流表指针稳定后,开动计时开关5分钟,当试验终了时,快速试验器自动报警,电流随即中断,取下电极。
观察反应5分钟。
(四)皮肤试验的结果判断阴性:试验处皮肤的充血和压迹的程度,在青霉素及注射用水的电极板下均相同,1-2分钟后即消失,全身也无反应者为阴性。
阳性:试验处皮肤出现明显突起的风团或大丘疹,周围充血或不充血。
部分病员伴有臂部痒、刺、灼、压等感觉或全身反应,为强阳性:如局部皮肤出现小丘疹,荨麻疹则为阳性。
少数病员皮肤上出现白斑,也为阳性表现。
为防止迟缓反应,须继续观察5分钟,并在注射前再观察一次。
(五)注意事项1.试液每次1滴,不宜过多。
若试液流到电极板上,将影响试液结果的正确性。
2.经常调换离子导入器铜头上的纱布,及时除去表面褐色氧化物,以保证其良好的导电性能。
五、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1.就地抢救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针刺人中。
2.首选肾上腺素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病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险期,此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输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3.纠正缺氧改善呼吸给予氧气吸入,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
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配合施行气管切开术。
4.抗过敏抗休克根据医嘱立即给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或用氢化可的松200mg 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根据病情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
病人心跳骤停,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5.纠正酸中毒和抗组织胺类药物,按医嘱应用。
6.密切观察,详细记录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
对病情动态做好护理记录。
病人未脱离危险期,不宜搬动。
第二节链霉素过敏试验链霉素的不良反应除过敏反应外还有中毒反应,也容易引起过敏性休克,其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但病死率较青霉素高,其原因除过敏因素外,还与高敏休质及中毒因素有关。
因此,应引起重视。
一、皮试液的配制皮内试验液2500u/ml的链霉素等渗盐水,皮内试验的剂量0.1ml(250u )。
具体配制如下:链霉素1瓶为lg(100万u),用等渗盐水3.5ml溶解4ml,每ml含0.25g(25万u)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2.5万u。
取0.1ml加等渗盐水至1ml,每ml含2500u 。
二、试验方法取链霉素试验0.1ml(含250u)作皮内注射,观察20分钟后判断结果。
三、试验结果判断同青霉素过敏试验。
四、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1.同青霉素过敏反应,但较少见。
2.伴有全身麻木、肌肉无力、抽搐、眩晕、耳鸣、耳聋等毒性反应。
链毒素过敏反应的机理系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与所含杂质链霉素胍和二链梅胺)具有释放组织胺的作用,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休克;链霉素与Ca2+结合,致使血钙降低,病人表现麻木、头晕、抽搐,最初仅口周麻木,严重者四肢、面部、头皮等全身麻木,甚至四肢抽动;阻滞神经、肌肉接头作用,可发生呼吸抑制和四肢软弱;对第八对脑神经的影响引起眩晕、耳鸣、耳聋等,多呈进行性或永久性。
五、过敏反应的急救措施1.同青霉素。
2.抽搐时予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缓慢推注,小儿酌情减量。
3.肌肉无力、呼吸困难者按医嘱给予新斯的明0.5~1mg皮下注射,必要时予0.25mg 静脉注射※相关文章快速导航男性疾病男性不育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生殖整形包皮过长生殖感染包皮龟头炎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不射精阴茎异常勃起前列腺疾病急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男科:霉素类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血压药助消化药泻药止泻药脱水药男用避孕药外用避孕药抗早孕药长效避孕药减肥药中草药眼科用药西药:根茎类根类果实类花类茎藤类木类皮类全草类叶类棕榈子紫草止血药祛风湿药清热药理气药消食药中药:隆胸隆鼻文献减肥美容育儿食疗保健养生急救名医疾病自诊图库健美女性心理百问专题其它:求医网盟生男生女与体位…6中情况下性生活…性生活太频繁难…天天做爱为何不…老公不硬老婆不…性爱粗鲁前列腺…·激光洗纹身会留疤吗?·电波拉皮能否去眼袋呢?·大S热荐美白方法:黑脸娃…·祛斑哪种方法最好?·处男初夜技巧:怎样让她…·插入时机取决于她湿了吗·月经,女性健康的阴晴表·无痛人流后吃什么好?·常见的紧急避孕药有哪些…·女性经期不能吃哪些药·治疗遗精的15个小偏方·产检必知的20个小秘密·B超单看生男生女·ISA疗法轻松搞定前列腺“…·护好前列腺“黄金法则”·关于前列腺炎的7大误区第三节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因此,在用药前须作过敏试验,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超过一周者,如再使用,还须重作皮内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