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及其临床应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解建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53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甲状腺腺滤泡旁细胞合成及分泌的糖蛋白,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为13 KD。
正常条件下,人血清PCT含量极低,约0.0025ug/ml,成熟PCT含量约为0.0063ug/mL,一般的方法检测不出,其半衰期大约为20-24 h。
PCT的清除途径尚不完全清楚。
临床数据表明在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中,PCT并不大量升高,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别。
尿液中PCT浓度与血浆中的PCT浓度比例相对恒定,约为1:4。
血浆PCT的肾脏清除率远低于1ml/min。
因此血浆PCT检测也适用于肾衰或人工肾治疗的患者。
也有研究指出,脂肪肝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PCT值均为0.06±0.01ng/ml。
但肝功能异常患者PCT值与正常人相比,是否有不同,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
PCT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多数微生物感染时均可升高。
此时,全身广泛的CALC1基因表达,故所有的组织及细胞均可生成及释放PCT[2],在炎症发生后3-4小时即可由多种方法检测到,6小时后急剧上升,并在6-24 小时内维持该水平。
由于其半衰期大约为1天,故每日PCT监测可为临床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重要指导。
具体表现在:1.感染的诊断多个研究表明,当机体感染,特别是严重、全身感染时,血浆PCT浓度异常升高,而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
一项关于急性胰腺炎的研究中指出,第l天严脓毒血症组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4±0.4 vs 0.8±0.2ng/ml,P<0.05);第3天感染组、轻中度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5.0±0.1、3.2±0.9、8.7±2.6 vs0.8±0.3ng/ml,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明显高于轻中度脓毒血症组(P<0.05);第7天严重脓毒血症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各组感染控制后血清PCT水平趋于下降[3]。
降钙素原检测和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价纪承寅王崇才审校:辛国华季晓波(济南军区总医院第二门诊部,济南250022)[摘要]作为人体一种炎症介质的降钙素原,其能准确地实施实验室PCT检测将有助于临床中对于严重细菌感染者的分组和鉴别,现结合PCT研究进展资料和我院实际的临床应用进行以下简要综述。
[关键词]降钙素原;临床应用;细菌感染;价值;评价[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8)18-105-02近来,针对作为人体一种炎症介质的降钙素原(PCT)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重新认识,准确地实施实验室PCT检测将有助于临床中对于严重细菌感染者的分组和鉴别。
本文旨在结合PCT研究进展资料和我院实际的临床应用进行以下简要综述。
1PCT检测的基本概念近十年来PCT被逐渐证明就是人类降钙素的前体物质,由1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量13KD,它作为一种糖蛋白但无激素活性。
在正常生理状况下,PCT通常由降钙蛋白、降钙素和N端残片组成。
PTC主要来源是甲状腺C细胞;在人体发生病理情况时,多种组织器官都可能成为PCT的生成场所,诸如肝、肺、腺上腺组织等。
PCT的生成非常之快,整个生成过程将受细菌毒素和多种炎症因子的调节,细菌毒素是诱导生成PCT的最主要刺激因子。
Dandona曾经研究证实[1],于健康人静注小剂量内毒素2h后,即可在血浆内检测到PCT,6~8h后继续迅速上升,12~48h可达最高峰值,恢复至正常时需要2~3d。
另据一份报道,在慢性非细菌感染性炎症和过敏反应的病例,通常不会造成血浆PCT测定的升高[2],正常情况的器官移植患者也不会升高。
目前对PCT的生物学作用和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只有部分研究资料证明在全身严重感染并不始动及促发1L-6和TNF的表达,相反PCT水平持续地明显升高,可以受到相关细胞因子的诱导。
2PCT检测的方法与途径2.1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检验[3]使用双单克隆抗体,致降钙素抗体和抗钙素抗体分别结合到PCT分子的相应区域,并注意排除交叉反应后,观察两个抗体与PCT分子结合所形成的三明治复合体,发光部位位于反应管表面,读数正常检测的低限值为0.1ng/mL。
降钙素原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运用摘要】降钙素原(PCT)是近年研究较多的感染相关性生物标志物,被认为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等疾病的预警指标,其与全身细菌性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均有密切关系.PCT可以作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工具,在理论与实践上对治疗肺部感染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降钙素原;呼吸道感染;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79-01自1993年[1]首次发现脓毒血症患者血中降钙素原浓度明显升高以来,降钙素原已成为一个诊断细菌感染重要的标志物.PCT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用于指导抗菌药物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关于PCT 的产生、代谢、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尤其是临界值的确定等方面作一综述. 1PCT 概述PCT 来源广泛,首先,在细胞内特异性蛋白酶作用下,生成具有某些特定生物活性的CT ,并由甲状腺C 细胞分泌产生.PCT 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抗炎、保护机体及趋化因子等作用.PCT 可通过半定量和定量方法检测,半定量方法有胶体金标志检验,定量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等.PCT的半衰期为25~30h,在细菌感染早期可检测到PCT水平的升高. 2PCT 在AECOPD 诊治中的应用价值2.1判断细菌感染传统的血培养、痰培养等方法,通常3d以上才得出结果,且阳性培养率较低,PCT 检测仅需30min.AECOPD 患者的血清PCT 检测值,细菌感染组明显高于无细菌感染组及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且后两组PCT 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PCT 水平可鉴别细菌感染与细菌定植.根据ROC 曲线,选取0.155ng/ml为最佳截断值,判断AECOPD 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60%,血清PCT 值小于0.155ng/ml时,对细菌感染的阴性预测值达94.7%. 2.2指导抗生素使用国外学者[2]对PCT 指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进行大量研究, 指导抗生素治疗策略为:PCT 值小于0.1ng/ml,细菌感染可能性非常小,避免使用抗生素;PCT 值(0.1~0.25)ng/ml,细菌感染可能性小,不建议使用抗生素;PCT值(0.25~0.5)ng/ml,细菌感染可能,建议使用抗生素;PCT 值大于0.5ng/ml,细菌感染非常可能,强烈建议使用抗生素.2.3评估是否需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PazarliAC 等对118名慢阻肺患者(其中68名为AECOPD 患者)分析后认为,PCT水平和动脉血气PaCO2值正相关,和PH 值、PaO2负相关,和AEGCOPD 患者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评估AECOPD 患者有必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PCT 截断值为0.10ng/ml. 3PCT在细菌性肺炎诊治中的运用价值PCT水平在肺炎患者中呈现多样性,主要与病原体的类型、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细菌性肺炎患者的PCT 水平高于病毒、不典型病原体和结核菌导致的肺炎.但不是所有的细菌性肺炎患者PCT水平都增高,约50%的细菌性肺炎患者PCT<0.5ng/ml.PCT水平与肺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0.1ng/ml低水平PCT(<0.1ng/m1)提示可能是肺炎较轻、预后较好,或是病毒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导致的肺炎,是不使用或停用抗生素的参考指标.监测PCT 的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抗生素治疗效果的评估手段,PCT 持续升高或者不降是治疗无效的表现[3].PCT在鉴别细菌类型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标志,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的主要成分,但革兰阳性菌缺乏脂多糖. 脂多糖及炎症因子刺激PCT的产生.当革兰阴性菌侵入机体时,脂多糖可迅速诱导PCTmRNA 翻译产生PCT[4].4PCT在结核病诊断的价值伊正君[5]通过收集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采用ELISA 法定量检测血清中的降钙素原浓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确定降钙素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临界值为0.15ng/mI.以此为诊断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6.9%和81.2%.孙克让、李健[6]等对154例结核病患者与30名健康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LISA 方法分析两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发现,采用降钙素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临界数值为0.15ng/ml,其用于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1.2%、76.9%.根据PCT 值鉴别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但仍建议临床上诊断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7.8]. 5PCT的局限性PCT作为诊断感染的生物学标记有局限性.研究表明当机体受到巨大创伤时即使无细菌感染仍会出现血PCT浓度非特异性升高.一些非细菌感染性全身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副癌综合征也会伴随血PCT 浓度非特异性升高, 而在局部感染病灶和某些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2h内)也会出现假阴性, 因此,对不同基础疾病的感染患者,需进一步明确PCT的参考值范围[9.10]. 6小结综上所诉,PCT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但应看到它的局限性,临床上仍需和其他炎性标志物比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以及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参考文献[1]Reinhartk,BauerM,RiedemannNC,etal.Newapproachestosepsis:moGleculardiagnosticsandbiomarkers[J].Clin MicrobiolRev,2012,25:609[ -634.2]SniderRHJr,NylenES ,BeckerKL .Procalcitoninanditscomponentp]eptidesinsystemicinflammati on:immunochemicalcharacterization[J [ .JInvestigMed,1997,45(9):552‐560.3]SniderRHJr,NylenES ,BeckerKL .Procalcitoninanditscomponentp]eptidesinsystemicinflammati on:immunochemicalcharacterization[J [ .JInvestigMed,1997,45(9):552‐560.4]HatzistilianouM .DiagnosticandprognosticroleofprocalcitoninininfecG[ tions[J].SciWorldJ,2010,10:1941‐1946.5]BeckerKL,NylénES,WhiteJC,MüllerB,SniderRHJr.Procalcitoninandthecalcitoningenefa milyofpeptidesininflammation ,infection ,andsepsis:ajourneyfromcalcitoninbacktoitspr ecursors[J].JClin[ EndocrinolMetab,2004,89(4):1512‐1525.6]常春,姚婉贞,陈亚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7):444[ -447.7]史家欣.李家树.降钙素原在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0). [8]黄彩芝,莫丽亚,李先斌,等.不同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0). [9]伊正君.裴景亮.李瑞芳.付玉荣.YIZheng-jun.PEIJing-liang.LIRuifang.FUYu-rong降钙素原在结核病诊断的价值[期刊论文]-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8). [10]孙克让,李健,SUNKe-rang.LIJian降钙素原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4).。
降钙素原(PCT)的5大临床应用1、PCT的生物学特征降钙素原(PCT)是一种分子量为13 KDa的糖蛋白,正常生理条件下由甲状腺旁C细胞生产,故又被称为甲状腺降钙素。
但在细菌感染时,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也可以合成并分泌PCT,导致PCT 水平显著升高。
与其他感染标志物相比,PCT对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更好,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区分细菌和非细菌性感染。
正常情况下,PCT产生后仅有少量进入外周血,因此其在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的含量很低<0.05μg/L,以常用的检测手段无法有效地检出。
但人感染后外周血中的PCT水平会快速升高,3 h后即可在外周血中检出,6~12 h后达到峰值(可高达1 000μg/L),且几乎不受肾功能状态的影响。
此外,PCT水平升高的发生早于其他感染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用于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2、PCT的检测方法及特点PCT无激素活性,其检测过程几乎不受外界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广泛地用于感染的诊断。
PCT检测手段多种多样,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比色法、免疫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层析法等(见于表1)。
表1降钙素原检测方法比较3、PCT的临床应用1、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见于表2。
表2导致PCT异常的常见疾病2、感染性疾病2.1细菌感染2.1.1呼吸系统感染: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不典型病原体。
因此PCT水平在肺炎患者中呈现多样性,主要与病原体的类型、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细菌性肺炎患者的PCT水平高于病毒、不典型病原体(军团菌除外)和结核菌导致的肺炎,但PCT正常或轻度增高不能排除细菌性肺炎。
初始PCT水平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升高或不降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降钙素原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分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1)》推荐:依据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LRTI)不同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应采用不同PCT阈值进行感染分级管理。
降钙素原在不同临床科室中的应用感染一直是临床各科医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尽管监测手段多,但仍缺乏敏感而特异的动态监测指标。虽然血细胞分析可反应患者细菌感染的情况,但在创伤、应激时也会升高; 血菌培养只在大量细菌入血时才能获阳性结果; 急性期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 在严重细菌感染时表现为血浆浓度明显升高,但手术、病毒感染、局部细菌感染及非感染因素下CRP 也升高,升高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不一致,受激素影响; TNF-α、IL-1、IL-6 等细胞因子在细菌感染患者血浆浓度会升高,但维持时间短,无法每日进行动态监测。而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 克服了上述监测手段的缺点,近年在临床感染诊断、预后判断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其生物学特点、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一、PCT 生物学PCT 是1992 年发现的人类降钙素的前体物质,细菌和内毒素可引起所有实体组织和器官合成PCT,脂肪细胞也可分泌。4 h内可在血清中发现,12 ~ 48 h 达峰,PCT与CRP 等其他反应分子不同的是单纯病毒感染引起升高是非常罕见的。PCT 对病毒性疾病缺乏反应的原因推测与病毒刺激巨噬细胞合成α干扰素有关,干扰素可抑制TNF合成,而TNF 是组织合成PCT 所必要的成分。在人类组织中,PCT-Ⅰ和PCT-Ⅱ mRNA 主要存在于肝脏,其次为肺、肾或睾丸等器官。在肺、肝、胰腺、结肠和其他器官中的浓度较高,而在白细胞和小肠组织浓度较低。肝、肾、肺、脂肪和肌肉等实质组织细胞是感染时血循环中PCT的主要来源。PCT 是由116 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分子量为13kDa,由降钙素Ⅰ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第1 ~ 57 为N-末端,第60 ~ 91 为降钙素,96 ~ 116 为降钙蛋白。通常情况下都被降解,不释放到血液中,故正常人血浆中PCT 浓度非常低( < 0. 1 ng /ml) 。血浆中其半衰期为25 ~ 30 h。细菌内毒素可能是刺激PCT 产生的主要来源。也有研究认为细菌内毒素、TNF-α、IL-6、IL-2 等因素作用下使肝、肺、脾、肾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或特殊细胞( 如巨噬细胞) 产生PCT,其中TNF-α、IL-6 对刺激PCT 的产生具有调控作用。PCT 不受糖皮质激素影响。微生物感染时体内降钙素-Ⅰ基因表达升高,使肝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各实体组织细胞释放。二、血浆PCT 检测PCT 正常水平为0. 033 ± 0. 003 ng /ml。第一代LUMI检验法的敏感度低限值为0.5 ng /ml。第2代TRACE 免疫检测法敏感度低限值为0. 05 ng /ml,可定量至1, 000 ng /ml,1 h 内获结果。近来发现PCT 在体内合成后数分钟内酶解为两个氨基酸片段,可对第1 至116 个氨基酸定量检测,或第3- 116 个氨基酸分解产物定量。三、血浆PCT 检测的临床应用最早于90 年代在脓毒血症病人血清中检测到PCT。健康个体血清浓度很低,感染时升高。最早进行血清PCT检测的是来自法国的一项关于儿童感染的前瞻性研究,对从79 名新生儿到12 岁儿童研究发现,严重细菌感染的19 名患儿中PCT 水平非常高( 6 ~ 53 ng/ml) ,无感染的21 名患儿中却非常低( 0. 1 ng /ml) ,病毒感染患儿水平也较低。2009年一项德国对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327 名1 ~ 17 岁孩子的回顾性研究也获相似结论。目前PCT 主要有四个常见临床应用。第一,严重脓毒性感染患者死亡率与PCT 浓度有关,血浆PCT 浓度1 ~ 5 ng /ml, 90 天死亡率达11%; 51 ~ 100 ng /ml 死亡率达42%。第二,在欧洲已利用PCT 来指导慢些支气管炎急性发作、CAP和脓毒症患者的经验性抗菌治疗,首次入院4 ~ 6 h 内PCT 水平低的患者,较少需经验性抗菌治疗,对入院4 h 的住院患者,低水平PCT 对细菌感染有较好阴性预测值。第三,联合其他检测指标能更好地判定患者是否需要经验性抗菌治疗。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应用,监测PCT 水平变化可决定和何时终止抗菌治疗。目前,报道了多种中截值。内科ICU内,使用≤0. 1 ng /ml 作为细菌入侵终止信号,此时停用抗生素是安全的。1. 细菌感染的判断血浆中PCT 浓度低于0. 1 ~ 0. 5 μg /L 为正常,0. 5 ~ 2μg /为轻度升高,3μg /L 以上为明显升高, 30 μg /L 以上甚至1000 μg /L 为极度升高。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或尚无明显临床表现的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患者血浆浓度也明显升高,而手术创伤、病毒感染、局部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患者血浆中浓度仅轻度升高或不升高。国内外研究表明PCT 诊断CAP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RP、WBC、ESR 等,PCT 与CAP严重度有相关性,对CAP 病情判断有实用价值。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PCT 明显较高,而在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PCT 大多正常,PCT 可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2. 感染程度的判断感染组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与血浆PCT 浓度呈正相关。研究发现细菌性肺炎患者血中PCT 仅轻度升高,平均为2. 4μg /L;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PCT 浓度显著升高,平均为72 ~ 135μg /L。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佳,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提示治疗有效,病情好转。3. 指导抗生素选择及调整肺部浸润性病灶患者PCT 升与降常提示细菌性感染和感染好转或恢复。低水平( < 0.25 ng /ml) 且无明显症状不支持抗菌治疗, 0. 25 ng /ml ~ 0. 5 ng /ml 可能为细菌感染,可予抗菌治疗; > 大于0. 5 ng /ml 说明存在细菌感染,强烈建议予抗生素治疗。如开始时非常高( 如超过1 ng /ml) ,而再次测定值下降到低于初始值80% ~ 90%,则可考虑停用原有抗生素或者改换其他窄谱抗生素。持续处于高水平则提示肺部感染出现胸腔积液或者脓胸等并发症。4. 治疗效果的评定血PCT 浓度是评定疗效的灵敏指标,严重细菌感染病人在抗菌治疗后,血PCT 浓度迅速降低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四、PCT 与临床微生物学在CAP 诊治的联合应用拟诊肺部感染的患者,临床医生常据症状、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继而选择抗生素只能是经验性的,等治疗后随访观察胸片上的浸润影有无吸收才能确定此浸润影是否为感染性的,故肺部感染的诊断多属于回顾性的。但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对于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缺乏特异性。诊断CAP 的标准方法是痰培养和痰菌革兰氏染色。诊断CAP 的传统感染标准是基于症状、体征、临床评分系统和白细胞、发热、CRP 和血培养等全身性炎症指标,但这些指标对于病原学诊断、最佳治疗和预后判断不可靠,PCT 优于其他标记物,可预示疾病严重性、死亡危险度、指导抗生素治疗,因此PCT 可作为诊断、预后和诊断性治疗试验指标。PCT 与CAP 的严重度相关,PCT 对于军团菌肺炎和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军团菌肺炎的PCT 均显著低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多中心的CAP 定群研究表明,在较低PCT浓度下( ≤0. 1 ng /ml) 具有较低的死亡风险,不论其临床危险度( PSI 或CURB-65 评分) 多寡。基于PCT 具有区别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的概念,PCT 具有取代CRP 进行CAP 和AECOPD 的抗感染治疗的作用。肺结核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类似,抗酸染色敏感性低,故对CAP 和肺结核进行鉴别诊断较困难。肺结核患者PCT 并没有显著升高,这就使PCT 成为一个很有希望的快速鉴别肺结核和细菌性CAP 的分子( 细菌培养至少24 ~ 48 h) 。研究表明血清PCT 在肺结核和细菌性CAP 患者的早期阶段具有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对57 名CAP 和30名肺结核患者研究发现,细菌性肺炎的平均PCT 水平为0. 514 ng /ml( 0. 01 ~ 27. 75) ,而肺结核的平均PCT 水平为0. 029 ng /ml( 0. 01 ~ 0. 87) ( P < 0. 001) 。一般说尿中PCT 约为血浆的25%; 如果没有系统表现的局限性感染,无脓毒血症胸液PCT 浓度可能出现低的升高( 0. 3 ~ 1. 5ng /ml) ,细菌性胸液PCT( 0. 24 ng /mL) 高于非细菌性胸液( 0. 09 ng /ml) ,但血浆中PCT 无明显差别,胸液PCT 浓度>0. 174 ng/ml 可作为诊断细菌性胸液的阳性值( 敏感度80%,特异度76%,AUC 0. 84。五、PCT 与CRP、细胞因子的比较1、PCT 与CRP 比较血浆CRP 水平的变化与感染严重度不一致,不能反映感染严重度。全身细菌感染患者血浆PCT 浓度的升高比CRP 早,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比CRP短。炎性反应发生后8 ~ 12 h CRP 水平方超过正常值,而PCT 在4 h 即可检测到,6h 时急剧上升并在8 ~ 24 h 内维持该水平。因此作为全身细菌感染的指标,PCT 比CRP 能更早反映病情,而且由于其半衰期短,在血浆中存在时间短,动态监测血浆中PCT 浓度的变化能更好判定预后和治疗效果。2. PCT 与细胞因子的比较尽管细菌感染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与PCT一样会升高,而且出现更早,但在血浆中维持时间远短于PCT,无法每日检测进行动态观察。给健康志愿者注射内毒素,血浆PCT 浓度4 h 后开始上升,8 ~ 24 h维持在4 μg /L 水平,而TNF 和IL-6 水平在2 ~ 3 h 达峰, 24 h后已测不出。此外当感染继续存在或发生脓毒血症时,血浆TNF、IL-6 水平仍会下降,而血浆PCT 水平则不会降低或继续升高,故血浆TNF 和IL-6 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无关。IL-6不能区别是否由细菌感染所致。六、PCT 的其他利用PCT 水平有助于寻找不明原因发热原因,如still 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炎症性肠病并非引起PCT 升高。PCT水平不受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影响,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可影响患者的体温曲线、WBC 总数及分类。七、无法解释的PCT 升高的可能原因也有报道在未发生脓毒血症、呼吸道感染、其他传统感染性疾病时PCT 也升高。据报道在硬化、胰腺炎、肠系膜梗死( 缺血性肠病) 、心源性休克和术中低血压和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PCT 升高。有一些证据表明,PCT 升高,预示肠道屏障的破坏,细菌移位至胰腺、肠壁、或局部淋巴结。在烧伤、肺水肿和肺吸入患者PCT 也升高,可能提示细菌入侵的早期阶段。总之,尽管生物标志物与其他诊断方法一样同样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缺憾,但是将血清生物标记物用于肺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至少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之外的辅助性手段,有助于在病因诊断尚未完全明确前尽早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避免延迟治疗开始的时间,而在指导抗生素治疗减少用量、缩短疗程方面,也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PCT作为全身反应的细菌感染指标,其特异性、敏感性高,还可以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而且因其出现早,维持时间长而适用于临床。由于PCT 的精确性及它的中截值完全取决于使用何种敏感测量方法,故PCT 不能替代详细的病史和临床检查,细菌感染的诊断仍然需要认真的临床观察、详细的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及其他影像和细菌学等辅助检查检验进行综合判断。。
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摘要:近年来,临床诊疗水平逐年提高。
降钙素原是诊断和监测细菌炎性疾病感染的主要参数,被人们视为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就目前情况来看,常见的测定,降钙素原的检测方式多种多样,能够充分满足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的需求。
本文主要对于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开展分析,旨在为提高降钙素原的检测水平,促进临床诊疗质量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降钙素原;测定方法;临床意义一、引言降钙素原(PCT)是临床诊疗中公认的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一般来说,人体中的PCT原含量较小,但对于危重病人而言,PCT却能够加速期身体系统感染的速率,甚至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
根据临床诊疗的经验,PCT浓度和炎症的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当患者的病症较为严重时,PCT的浓度较高,当患者的病症得到控制时,PCT的浓度会有所下降,逐步达到正常水平。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临床诊断以及预后中可以以PCT作为有效的参考指标。
在下文中,我们具体对于PCT的测定及临床意义开展研究。
二、降钙素原的测定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和实验室中用于检测PCT的方式多种多样,能够同时满足定性与定量的需求。
具体来说,常见的PCT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一)透射免疫浊度法自患者出所取得血清或血浆中含有的PCT能够与试剂中的PCT单克隆抗体之间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随着反应的发生,反应液的浊度明显增加,通过借助生化分析仪以及其他辅助的检测设备,能够对于反应液的吸光度值进行测定,通常情况下,反应液的吸光度值越高,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PCT含量越高。
透射免疫浊度法的优势在于测定的过程较为简单,测定的效率较高,且能够满足自动化测定的需求,可以满足大批量检测样本的需求,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透射免疫浊度法具备着临床应用的潜力。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此种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进行验证。
(二)半定量快速实验法半定量快速实验法主要借助胶体金技术,标记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将自检测者处得来的血清和血浆与PCT结合,获得金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时东彦,E m a i l :s h i d o n g ya n 73@126.c o m 降钙素原检测及临床应用评价时东彦,赵建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省临床检验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降钙素原(P C T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及其感染程度的判断;同时还可以指导抗生素选择调整及治疗效果的评定㊂由于其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P C T 与其他炎症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对细菌感染性疾病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㊂关键词:降钙素原;细菌感染;抗菌药中图分类号:R 34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7)04-0284-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7.04.003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a n d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S h i D o n g y a n ,Z h a o J i a n h o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L a b o r a t o r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S h iD o n g y a n ,E m a i l :s h i d o n g ya n 73@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P C T )i su s e f u l i nt h e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a n d m o n i t o r i n g ofb a c t e r 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e r i a l e v a l u a t i o n s o f t h i s p r o t e i ns e e mt ob e m o r ea c c u r a t e i nt h ed i a g n o s t i c p h a s e .P C Tc a n p r o v i d e i n f o r m a t i o nn o to n l y a b o u t t h e c o u r s e o f b a c t e r i a l i n f e c t i o n b u t a l s o u s e f u l t o p r e d i c t o u t c o m e a n d r e s p o n s e t o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s o m e i s s u e sh a v e y e t t ob e s o l v e da n dP C Ti s p r e f e r a b l y i n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o t h e r c l i n i c a l o r l a b o r a t o r yt e s t s ,a n d t h i sm i g h t b e o f h e l p i n f i n d i n g e a r l y ba c t e r i a l i n f e c t i o n s .K E Y W O R D S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b ac t e r i a l i n f e c t i o n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g e n ts 时东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细菌耐药性检测及其耐药机制的分子研究㊂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专家委员及秘书,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青年委员㊂感染性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十分常见,其早期症状不够典型,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或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而且进展迅速㊁危害严重,因此临床上一直亟需寻找一种合适的早期诊断方法,而结果却不尽人意㊂虽然用于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手段已日趋完善,但是仍然缺少一项敏感度高㊁特异度好的动态监测指标㊂目前临床常通过血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反映患者感染的一般情况,但在创伤㊁应激时白细胞也会升高㊂急性期C 反应蛋白(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C R P )曾经作为感染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但是其特异度不强,非感染因素也会引起C R P 水平升高,且升高幅度与感染严重程度不一致㊂近几年,高敏C 反应蛋白(h s -C R P )的检测在许多单位已经取代了普通的C R P 的检测,两者之间临床意义各有千秋,不可同等对待㊂另外,当机体遭受细菌感染时,一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 L )6㊁肿瘤坏死因子(T N F )α㊁C D 64㊁I L -1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由于浓度下降快㊁检测困难等原因,尚不能达到动态监测的目的㊂降钙素原(P C T )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是13000,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是血清降钙素(C T )的前体物质㊂正常情况下,血循环中P C T 浓度极低,小于0.05n g /m l ㊂但是,在细菌感染情况下,内毒素可诱导甲状腺外器官和组织(如肝㊁肾㊁肺㊁肌肉和脂肪等)分泌大量P C T ,使得血液中P C T 含量显著增加㊂P C T 因其敏感度高㊁特异度好等特点克服了其他感染监测手段的缺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感染类型的判断;②感染程度的判断;③指导抗生素选择及调整;④治疗效果的评定㊂但是任何一个感染性指标的应用都有其局限性,因此综合考评各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更好地反应患者的感染状态,现对P C T 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㊂㊃482㊃‘临床荟萃“ 2017年4月5日第32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pr i l 5,2017,V o l 32,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区分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指标目前,临床上往往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作为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指标,但是这些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够理想㊂而当机体遭遇细菌感染时,内毒素可直接诱导组织细胞产生大量P C T,所以P C T的诊断特异度很高㊂在细菌感染后4小时即可检测P C T水平,6小时迅速升高,在6~24小时内可维持较高水平[1]㊂一项研究表明123例急诊发热患者中,细菌感染组的P C 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㊂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血清P C T水平,以0.5n g/m l作为阳性界值,研究发现在非细菌性感染组中阳性率为10%,而细菌感染组阳性率高达58.6%,后者较前者P C T水平明显升高(P<0.01)[3]㊂另外,在细菌性感染患者中,重度感染者血清P C T水平升高尤为明显,这与P C T的刺激因素有关㊂P C T的生成受到许多因素的调节,其中细菌内毒素对P C T产生的刺激作用最大㊂有研究认为,T N F是P C T合成所必须的成分,而病毒会诱导巨噬细胞合成α干扰素,干扰素通过抑制T N F合成而影响P C T分泌,这可能是P C T 对病毒性疾病反应弱的原因之一[4]㊂儿童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㊁危害严重,但是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度,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判断更加艰难㊂由于不能及时准确的作出判断,造成抗生素使用过量,在形成细菌耐药性的同时,也延误了病情㊂因此早期诊断和准确治疗对患儿来说有重要意义㊂某研究选择了90例住院患儿进行P C T检测,发现细菌感染组P C T检测阳性率高达90%,而非细菌(病毒)感染组阳性率仅为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P C T水平与患者住院时间呈正相关[5]㊂王明霞等[6]研究发现,虽然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I R S)患者血清中P C T和C R 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是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两者P C 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 R 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所以认为P C T在诊断新生儿感染㊁判断感染性质方面有很大优势,是一项理想的鉴别诊断及动态监测指标㊂但是,体内P C T水平会在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生理性升高,故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仍需综合考虑患儿症状,调整诊断阈值㊂2区分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判断细菌感染的类型感染迁延不愈会造成严重后果,若细菌一旦入血,而临床又未及时作出诊断治疗,极有可能导致脓毒血症㊂因此菌血症的及早检测成为目前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㊂丁爽等[7]选择129例疑为菌血症患者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P C T诊断菌血症的敏感度㊁特异度㊁R O 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04%㊁67.86%和0.846,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㊂慕月晶等[8]研究结果显示,全身感染和局部感染患者血清P C T水平均有升高,且全身感染者P C T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局部感染者(P<0.05)㊂有研究发现,感染性S I R S患者体内P C T水平会增高,而感染严重并伴有全身症状者P C T含量会显著增高㊂因此,P C T可以用于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分级诊断㊂另外有研究表明,不同感染部位和细菌类型其P C T检测结果会有所不同,尤其是菌血症患者P C T升高程度相对较高㊂刘远程等[9]对522例已经确诊的全身性炎症患者进行感染部位和细菌类型分析发现,P C 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血液(革兰阴性菌95.24%,革兰阳性菌57.14%)﹑穿刺引流液(革兰阴性菌89.66%,革兰阳性菌40.0%)﹑尿液(革兰阴性菌52.84%,革兰阳性菌50%)﹑呼吸道分泌物(革兰阴性菌41.67%,革兰阳性菌58.33%)㊂这一结果表明,P C T不仅可以区分局部和全身感染,而且有助于判断不同感染类型,因此有利于对感染病灶部位不明的患者进行细菌感染类型和感染部位的初步预测㊂另一研究纳入540例血流感染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组的P C T水平及阳性率均较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P C T 水平ȡ2.04n g/m l时,发生革兰阴性菌菌感染概率较大,P C T水平对革兰阳性菌的鉴别准确度较差[10]㊂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可以激活巨噬细胞释放I L-1㊁I L-6及T N F-α等细胞因子,进一步诱导产生大量P C T㊂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肠毒素,而非内毒素,P C T升高不明显㊂根据P C T 值高低,可以判断细菌感染的类型,区分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㊂根据S I R S和脓毒症的定义,若P C T水平在2~10n g/m l范围内则基本可以确定为脓毒症,并有发展为严重脓毒症的风险;若P C T超过10n g/m l则判断为严重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患者,P C T水平可达到1000n g/ m l㊂因此P C T对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诊断㊁疗效及预后评估有很大帮助㊂3联合其他检测指标能更好地判定患者病情及治疗和转归P C T因其较高特异度和敏感度成为诊断全身炎症的重要指标,但是P C T浓度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它不能单独用于鉴别脓毒症和严重脓毒血症,联合其他炎症指标检测可以增加特异度和敏感㊃582㊃‘临床荟萃“2017年4月5日第32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5,2017,V o l32,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度㊂一项研究表明单用P C T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用白细胞计数或C R 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但是P C T检测的敏感度低于C R P,因此联合检测P C T和C R P两项指标,能提高对发热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率[11]㊂一项对108例脓毒症患者分析结果表明,死亡者血清P C T㊁C R P 和I L-6水平均较存活者高,提示3项指标均有助于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其中以P C T诊断效果最好㊂研究结果显示,在脓毒症患者病情预测方面,血清I L-6㊁P C T和C R P联合检测的敏感度㊁特异度均高于3项单独检测结果[12]㊂另一项预后分析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血液中P C T㊁N末端B型钠尿肽原(N T p r o B N P)和肌钙蛋白(c T N T)水平均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并对患者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若3项指标联合检测,则预后判断能力会显著提升[13]㊂另有研究认为,血培养也可以作为诊断脓毒症的一项评估指标㊂P C T与血培养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效降低了血培养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14]㊂高海锋等[15]研究发现,P C T㊁C R P和I L-6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94.52%㊁准确度为88.42%㊁阴性预测值为90.15%㊁约登指数为0.70,均较单项检测结果高,但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较低,表明3项指标在疾病诊断㊁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各有优劣㊂脓毒血症的诊断非常重要,而抗生素的选择也是一个难题,以往临床医生大多依靠经验进行选择,尽管血培养可以作为选择抗生素的依据,但是抗生素应用的疗程也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故动态监测血液细菌情况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P C T由于受炎症因子的影响而升高,因此可以作为动态监测指标㊂L i u等[16]研究发现,P C T下降高于90%或P C T<0.25n g/m l可作为抗生素停用指征,有效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且并未增加住院时间㊁I C U滞留时间㊁入院28天内病死率等㊂刘晓伟等[17]研究认为动态监测P C T水平,可以有效控制I C U脓毒症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防止抗生素滥用,同样未增加患者的病死率㊂故血清P C T<0.25 n g/m l可作为抗生素停用的参考指征,在保证治疗的基础上,有效减少抗生素的暴露,避免细菌耐药性出现,减轻患者医疗成本㊂4P C T检测的影响因素虽然P C T检测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仍然有诸多因素会影响P C T的检测结果,进而影响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㊂王忠勇等[18]将收集的静脉血标本进行不同放置和孵育时间的处理,结果发现不同放置时间的P C T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孵育时间段内P C T变化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有研究者认为,P C T水平在不同介质中也是有差异的,应该根据样本类型来建立合适的参考区间[19];另有研究发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 D T A)抗凝血浆因其检测结果稳定,降解速度慢且更适合急诊检验而成为P C T的最适标本类型[20]㊂P C T的检测方法有许多种,如液相色谱法㊁蛋白芯片技术和化学发光分析等,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电化学发光法[21],而且这种免疫检测系统不会受到溶血㊁脂血和黄疸标本的影响㊂除标本类型及处理方法对P C T检测的影响之外,患者自身疾病情况,如病毒感染㊁肿瘤㊁慢性炎症㊁自身免疫性疾病㊁甲状腺疾病㊁肝脏疾病等,都可能影响P C T的检测结果㊂所以,医院内部应该建立统一的标本收集㊁保存及检测程序,同时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作出准确的结果判断㊂P C T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指标,具有敏感度高㊁特异度好㊁操作简单㊁结果准确快速等优点,已经逐渐被临床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在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㊁治疗效果监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㊂但是,由于一些影响因素的存在,P C T检测尚不能作为细菌感染的单一判断标准,仍然需要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并结合患者翔实的病史情况,才可对细菌感染性疾病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㊂参考文献:[1] H uR,G o n g Y,W a n g Y.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s e mm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l e v e l s t o s e v e r i t y a n d p r o g i l o s i s i n p e d i a t r i cb a c t e r i a lm e n i n g i t i s[J].C l i nP e d i a t r,2015,54(12):1141-1144.[2]I n g r a m P R,I n g l i s T,M o x o n D,e ta l.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a n d C-r e a c-t i v e p r o t e i n i n s e v e r e H1N1i n f l u e n z a i n f e c t i o n[J].I n t e n s i v eC a r eM e d,2010,36:528-532.[3]侯昕珩,江莲,谢伟国,等.血清降钙素原P C T检测在发热待查病因初筛的临床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47-1850.[4] L e eYM,M i y a h a r aN,T a k e d aK,e ta l.I F N-g a mm a p r o d u c t i o nd u r i n g i n i t i a l i n fe c t i o n d e t e r m i n e st h eo u t c o m eo fr e i nf e c t i o nw i t h r e s p i r a t o r y s y n c y t i a l v i r u s[J].A mJR e s p i r C r i t C a r eM e d, 2008,117(2):208-218.[5]高军,李自越,白重阳,等.血清降钙素原(P C T)测定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5):885-888.[6]王明霞,徐洪安,刘建平.血清P C T和h s-C R P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应用价值[J].四川医学,2015,36(7):1017-1019.(下转第290页)㊃682㊃‘临床荟萃“2017年4月5日第32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5,2017,V o l32,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H e a r t,2004,147(6):1078-1084.[8] J o h n s t o n[J]N,J e r n b e r g T,L i n d a h lB,e ta l.B i o c h e m i c a li n d i c a t o r so fc a r d i a ca n dr e n a lf u n c t i o ni nah e a l t h y e l d e r l yp o p u l a t i o n[J].C l i nB i o c h e m,2004,37(3):210-216. [9] W a n g T J,L a r s o n MG,L e v y d D,e ta l.I m p a c to fo b e s i t y o np l a s m a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l e v e l s[J].C i r c u l a t i o n,2004,109(5):594-600.[10]孟颖辉,郭雪微,徐义先,等.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利钠肽浓度变化[J].临床荟萃,2015,20(11):604-606.[11] R u s s oC,J i n Z,H o mm a S,e ta l.E f f e c to fd i a b e t e sa n dh y p e r t e n s i o no n l e f t v e n t r i c u l a r d i a s t o l i c f u n c t i o n i n a h i g h-r i s kp o p u l a t i o nw i t h o u t e v i d e n c eo fh e a r t d i s e a s e[J].E u r JH e a r tF a l l,2010,12(5):454-461.[12]赵爱国,郭小云,夏天,等.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J/C 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3):726-730.[13]黄红宇,魏云玉,沈洪远,等.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㊁脑利钠肽和醛固酮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3,39(8):953-954.[14]I s o t a n i H,K a m e o k a K,S a s a k i I,e t a l.P l a s m a b r a i n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l e v e l s i n n o r m o t e n s i v e t y p e2d i a b e t i c p a t i e n t sw i t h o u t c a r d i a c d i s e a s e[J].D i a b e t e sC a r e,2000,23(6):859-860.[15]S e k i N,M a t s u m o t o T,F u k a z a w a M,e t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t h e b r a i n n a t r i u r e t ic p e p t id e(B N P)le v e l a n dr e m i s s i o no f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w i t hm i c r o a l b u m i n u r i a:a3-y e a r f o l l o w-u p s t u d y[J].H o r m M e t a bR e s,2015,47(2):138-144.[16]王紫晨;魏占云;何婧瑜,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㊁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J].临床荟萃,2016,31(6):644-648.[17]S a m b a n i s C,T z i o m a l o s K,K o u n t a n a E,e ta l.E f f e c to fp i o g l i t a z o n e o n h e a r t f u n c t i o n a n d N-t e r m i n a l p r o-b r a i n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l e v e l s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y p e2d i a b e t e s[J].A c t aD i a b e t o l,2008,45(1):23-30.收稿日期:2017-02-20编辑:﹏﹏﹏﹏﹏﹏﹏﹏﹏﹏﹏﹏﹏﹏﹏﹏﹏﹏﹏﹏﹏﹏﹏﹏﹏﹏﹏﹏﹏﹏﹏﹏﹏﹏﹏﹏﹏﹏﹏﹏﹏﹏﹏﹏﹏﹏﹏﹏﹏﹏王秋红(上接第286页)[7]丁爽,闫玲,李若倩,等.P C T和C R P对菌血症的诊断价值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7):892-895. [8]慕月晶,王伟佳,严海忠,等.P C T检测在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2015,30(1):17-20. [9]刘远程,刘欣.血清降钙素原对522例不同细菌类型和感染部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患者的早期诊断差异分析[J].四川医学, 2015,36(5):711-713.[10]王建,庄国华,牛野,等.血清降钙素原对I C U血流感染患者菌种鉴别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9):1369.[11]丁亚利,薛新娜,梁晶晶.W B C㊁C R P和P C T在急诊发热患者诊治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9):1263-1265.[12]郜琨,张斌,陈明迪,等.血清I L-6㊁P C T㊁C R P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J].山东医药,2016,56(24): 89-91.[13]戢文利,周青山,胡浪,等.脓毒症患者血浆P C T㊁N T p r o B N P与c T N T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 15(6):412-414.[14]保勇,史梦,张欣,等.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联合检测以改善脓毒症诊断的敏感性及协助鉴别污染菌[J].四川医学,2013,34(12):1944-1947.[15]高海锋,陈葳,葛珺琍.C R P㊁I L-6和P C T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2014,24(10):1428-1431.[16] L i uB H,L iH F,L e iY,e ta l.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d y n a m i cm o n i t o r i n g o f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i n g u i d i n g t h eu s eo f a n t i b i o t i c s 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 s e p s i s i n I C U[J].Z h o n h u aW e i Z h o n g B i n g J i J i uY i X u e,2013,25(11):690-693.[17]刘晓伟,陈兵,刘毅.I C U脓毒症患者中指导抗生素停用的血清P C T最佳水平范围探讨[J].山东医药,2016,56(1):87-91.[18]王忠勇,赵宏胜,张彬.降钙素原测定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4):309-310. [19]荀新菊,赵勇,荀春华.样本收集和保存对降钙素原检测结果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2):1774-1776. [20]王伟佳,张秀明,阚丽娟,等.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干扰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3048-3053.[21] U u s i t a l o-S e p päläR,K o s k i n e nP,L e i n oA,e t a l.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o f s e v e r es e p s i si nt h ee m e r g e r c y r o o m:d i a g n o s t i cv a l u eo f p l a s m a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a n d i n t e r l e u k i n-6[J].S c a n d J I n f e c tD i s,2011,43(11/12):883-890.收稿日期:2017-02-07编辑:张卫国㊃092㊃‘临床荟萃“2017年4月5日第32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5,2017,V o l32,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降钙素原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是分析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感染性疾病是医学领域的常见疾病,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在治疗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因此,感染的早期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降钙素原的检测可以早期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预警全身严重感染,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以及疾病的预后提供依据。
关键词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临床应用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常见疾病,广泛存于医学领域的各个专业,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各个系统都有感染存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一种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感染性休克的诊断,血清PCT水平随着细菌感染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感染越严重,血清PCT水平越高;可以早期鉴别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预警全身严重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判断疾病预后【1】.现就PCT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1、降钙素原的生物学特性1、1降钙素原分子生物学结构PCT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11P15,4)单拷贝基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同一基因)。
该基因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基因全长约7.6Kb。
转录后经特定剪辑产生PCTmRNA,再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PCT),在高尔基复合体及分泌囊中,经一系列水解酶作用最终形成PCT氨基酸多肽(aminoPCT),降钙素(CT)及羧基端21个氨基多肽(CT:CCP-1)。
1、2降钙素原的来源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一个前肽糖蛋白,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相对分子量为13000。
生理情况下,甲状腺C细胞可产生极少量的PCT,健康人的血清PCT 水平通常测不到(<0.1ng/ml),正常人出生后两天内PCT会有生理性增高,第3天开始降至正常水平。
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普外科疾病术后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是一种对判断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也是一种鉴别炎症类别及程度的敏感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达成共识:它是判断细菌感染严重程度,治疗效果评判的有力指标。
本文将对PCT在普外科常见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对2012年10月~2014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71例手术患者进行CRP、PCT检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3岁~78岁。
疾病种类及数量分布如下:阑尾炎21例,腹股沟疝11例,甲状腺4例,胆囊结石及胆囊炎6例,乳腺癌11例,结肠癌3例,上消化道穿孔6例,脾破裂3例,其它(脂肪瘤3例,腹壁肿物1例,肛瘘1例,腹壁刺伤1例)。
按切口类型诊断将分为四组:Ⅰ类切口,Ⅱ类切口组(伴感染),Ⅱ类切口组(无感染),Ⅲ类切口组。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诊疗,给予病人常规手术,术后3天采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CRP、PCT。
其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由北京艾迪康医学检验所公司提供)。
PCT结果判定分为:0~0.046ug/L正常;0.046~0.50ug/L[1]局部感染;≥2.00ug/l脓毒症三个等级。
CRP结果判定:0.068~8.200mg/L为正常≥8.200 mg/L为阳性。
2.结果2.1 各类切口PCT检测结果:Ⅰ类切口(腹股沟疝、乳腺、甲状腺、脂肪瘤、腹壁肿物)PCT检测结果阳性7例,阳性率为23.33%;Ⅱ类切口(腹腔有细菌感染:阑尾炎、胆囊结石、上消化道穿孔)PCT阳性15例,阳性率为 45.45%;Ⅱ类切口(腹腔无细菌感染:结肠癌、脾破裂、腹壁刺伤)PCT阳性4例,阳性率为 57.14%;Ⅲ类切口(肛瘘)阳性1例,阳性率为100%,四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表1 Ⅰ类切口组、Ⅱ类切口有感染组、Ⅱ类切口无感染组、Ⅲ类切口组PCT检测结果2.2 各类切口组CRP检测结果Ⅰ类切口(腹股沟疝、乳腺、甲状腺、脂肪瘤、腹壁肿物)CRP检测结果阳性23例,阳性率为76.67%;Ⅱ类切口(腹腔有细菌感染:阑尾炎、胆囊结石、上消化道穿孔)CRP阳性27例,阳性率为81.82%;Ⅱ类切口(腹腔无细菌感染:结肠癌、脾破裂、腹壁刺伤)CRP阳性6例,阳性率为85.71%;Ⅲ类切口(肛瘘)阳性1例,阳性率为100%,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