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搜集
- 格式:pdf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2
国畜禽种业中2019.12作者简介:张海鹏(1992.10-),男,西藏那曲市人,大学本科,初级畜牧师,研究方向:农牧业技术推广等。
藏北野生优势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张海鹏旦久罗布严俊谢文栋次旦何世丞高科朵辉成(西藏那曲市草原站852000)摘要:本文通过对藏北野生优势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进行论述,分析野生牧草资源在合理开发利用时间接起到的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作用,提出藏北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在开发利用、永续利用等研究和管理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野生;优势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属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乡镇府双重管理,管理体制尚未完善,政事不分,职能混杂,以政代事。
管理层次过多,管理职责不能明确,现所运行的管理机制难以确保防疫质量,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落实;业务部门缺少保证防疫质量的有效手段,缺乏约束机制。
兽医管理体制综合性的改革与体系建设工作亟待加强。
7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必须将职业道德学习和考试成绩列入考核,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府要重视动物防疫机构的建设,投入巨大的财政建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层工作人员努力把握和珍惜当前政策,通过职业道德学习,要求个个都能娴熟于心,将每年的职业道德考试成绩列入考核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基层动物防疫事业贡献各自的力量。
8结束语现有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胜任非洲猪瘟防控确实存在很大漏洞,进行基层乡镇动物防疫机构改革,通过这次非洲猪瘟疫情将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构筑起新的动物防疫体系,适应新时代动物防疫工作。
藏北草地资源丰富,适应不同生境生长的可食野生牧草较多,多年来的自然选择使其对当地气候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生长良好,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可用于人工草地种植或退化草地的补播和改良,对改善藏北草原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1野生牧草的优缺点野生优势牧草是经过多年来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草种,具有适应性好、抗热、抗旱、抗寒、耐瘠、耐盐碱、耐风沙等多种优点,能在土壤养分较差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繁殖,是牧区、半农半牧区等所需要的草种[1]。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1. 引言1.1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牧草是畜牧生产的重要资源,对于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收集工作不够系统和全面,导致部分珍稀牧草资源遗失;保存条件和设施有待改善,存在保存资源品质下降的风险;相关管理机构和人员力量不足,难以确保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导致收集工作的片段化和重复性;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支持,限制了保存设施和技术的更新和改进。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健全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二是加强技术研究和人员培训,提高保存设施和技术水平;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的顺利进行。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提高资源的保存利用效益,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现状分析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分析如下:1.资源丰富度不足:我国牧草种质资源虽然数量较多,但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遗传变异。
这导致了牧草在适应气候变化、抗病虫害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2.缺乏有效管理和利用:许多牧草种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存,导致遗传资源的丢失和浪费。
对牧草的利用率也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在作用。
3.保护意识不强:由于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不足,常常出现资源挥霍浪费的情况。
很多地区缺乏合理的资源保护措施,导致了一些珍稀牧草种质资源的丧失。
4.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各地区的工作重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5.技术手段落后:在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方面,我国的技术手段相对较落后,没有实现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数据库建设,这也导致了资源管理工作的困难和低效。
滇西地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考察与搜集摘要:完成了滇西地区海拔700~4000m范围内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考察和搜集。
共搜集到20科、72属、438份栽培牧草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稀有野生种以及有发掘利用前途的牧草种质资源。
为深入研究及合理利用云南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提供了物质基础,为野生牧草的驯化与育种提供了原始材料。
关键词:滇西,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搜集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在地域上属于世界最重要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地势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1]。
云南一直是我国植物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2]。
已初步查明云南的野生饲用植物种数达3200余种,占全国已知饲用植物总数的75%,其中优良牧草500~800种[3]。
为了发掘、保护和利用云南省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中国草种资源搜集、整理、评价与入库保存”项目组于2003年9月~10月间,以滇西(包括云南西北部、西部及西南部)为重点地区,历时20天,行程6000多km,途径5个州、7个市、18个县,涵盖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完成了海拔700~4000m范围内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考察和搜集,共搜集到野生牧草种质438份。
其中禾本科35属,267份;豆科22属,123份,其它科42份。
1 考察地地理位置、环境概况及牧草种质资源分布1.1 考察地地理位置、环境概况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
西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m,部分边境地区海拔800~1000m,个别地区下降至500m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西北地区地形复杂,水系众多,属于横断山脉纵谷区的核心地带[4],地区内最低点的怒江河谷海拔为760m,最高点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海拔高差近6000m[5],山体垂直高差均在3000~4000m 以上,包括了谷地、高山、峡谷、高原等多种地貌[6]。
1.2 考察地牧草种质资源分布1.2.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分布在云南省曲靖、玉溪、新平、景东、凤庆、保山至泸水等地。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牧草作为牧业的基础饲料,其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对于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就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收集不足:我国地广人多,气候多样,地形复杂,有着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但是目前尚未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收集,大部分牧草种质资源还处于原始状态。
2. 保存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方面进行了些许努力,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导致保存效果参差不齐,有些种质资源保存后不能长期保存或者保存后丧失了原有的优良特性。
3. 缺乏统一的保存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由各个地区或者单位自行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对策建议1. 建立统一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机构:建立由国家或相关部门管理的统一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机构,制定相关的收集保存标准和流程,集中进行资源收集和保存,以提高管理和利用效率。
2. 加大资金投入: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国家和地方应该加大对于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以保障牧草种质资源的全面收集和长期保存。
3. 强化技术支持: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该加强科研力量,提升保存技术水平,引进并发展最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手段,以确保保存效果和使用价值。
4. 加强资源信息共享:建立牧草种质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将已经收集保存的牧草种质资源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开放共享,为相关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便利,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交流。
5. 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我国应该利用国际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获取国外优良的种质资源,并为世界牧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出自己的贡献。
畜牧业中的草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草地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于维护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中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草地资源的重要性草地资源作为畜牧业的重要基础,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 提供优质饲料:草地是畜牧业最主要的饲料来源,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能量,对畜牧业的生产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保护土壤和水源:草地覆盖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洪水灾害的发生,同时也促进水源的补给和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地是生态环境中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境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二、草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1. 合理的放牧管理:合理的放牧管理是保护草地资源的关键措施。
可以通过控制放牧的数量、时间和区域,避免过度损伤和过度利用,让草地得到有效的恢复。
2. 种植草地:对于贫瘠的土地或者退化的草地,可以进行草籽的撒播和播种,通过人工方式种植草地,提高草地的覆盖率和质量。
3. 草地改良:对于退化的草地,可以采取种植优良牧草、施肥和改善排水条件等方式进行草地的改良,提高草地的品质和产量。
三、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草地生态旅游:将草地资源作为生态旅游的优质资源,可以实现草地的多元化利用。
通过开发草原旅游,不仅可以增加草地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2. 草地畜牧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草地资源既可以用于畜牧业,也可以用于农业。
通过合理规划,将畜牧业和农业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互补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草地碳汇和气候调节:草地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通过草地碳汇的建设,可以实现对气候变化的调节和减缓作用。
四、建立草地资源管理体系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草地资源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可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测与评估:建立草地资源的长期监测体系,及时获取草地资源的数据,评估草地资源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我国草种质资源的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我国草种质资源保护状况虽然在近年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造成草种质资源减少的无节制开发是目前最严重的问题。
近年来,
政府对农牧业的投资增多,强调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但覆盖范围有限,常
常无法预料,甚至有时会引发破坏环境的反作用,破坏草种质资源的生存
环境。
其次,我国草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能力也存在较大漏洞。
有些国
家在草种质资源保护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法规,对资源保护不到位,
出现资源浪费、滥用等现象。
为了保护草种质资源,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提高草种质资源保
护的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草种质资源保护机制。
其次,开展全国草种资源调查,科学统计草种资源现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此外,建立健全草种资源共享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农牧业生态
保护,提高草种质资源利用率。
盐源县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庞宗美【摘要】本文论述了盐源县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概况及其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一些问题和解决途径。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overview of the wild forage germplasm,its purpose and meaning of collection,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proposed some problems and relevant solutions.【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1(038)010【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作者】庞宗美【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畜牧局,四川盐源615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0.0241 收集1.1 收集准备工作收集前做好准备工作是成功收集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收集前要做好如下工作:1.1.1 确定收集路线通过查看地图和牧草资源分布状况(见《四川植物志》)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收集路线上的草地分类,主要牧草科,了解其分布地区,生长环境以及生育期等。
必要时请上植物分类学专家,对沿途看到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现场鉴定。
要提前制作好野外记录表格并安排好出行的路线。
1.1.2 器具准备 GPS定位仪,照相机,标本夹、吸水纸、绳子、小锹、镰刀、剪刀、手秤、布口袋、标签、簸箕、筛子,记录本等。
1.2 收集的基本要求收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永续利用。
所以在收集时应做到:第一,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科名、种名、来源、产地、海拔、生态环境、收种或采集时间等;第二,牧草种子必须是成熟的,有生命力的,如牧草种子不成熟或无生命力,则无需收集;第三,采集优良、珍稀野生牧草种子时,尽可能做到在不同植被类型和生活环境条件下取样采集,在采集同一种牧草种子时,尽量选取不同株丛取样,同时保存好野外采集记录。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摘要】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在收集保存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制定对策建议来加以解决。
本文通过对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和推进措施。
也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牧草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对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问题、对策、建议、推进措施、资源利用、我国、结论1. 引言1.1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中国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基础,对于养牛、养羊、养马等畜牧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资源的破坏和流失,给牧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困难。
当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主要依靠基因库和种质园等实体设施,但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存在诸多不足。
一方面,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不够系统和全面,导致资源的遗漏和缺失;现有设施的运营和维护存在管理不善、人力物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资源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
应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源调查和采集机制,确保各地资源的全面汇集和保存。
应加强对种质资源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设施的防灾防害能力,加强设施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确保资源的安全保存。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级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好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工作,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种质资源的收集范围较窄,许多珍稀的牧草种质资源并未得到有效收集和保存。
现有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机构设施简陋,设备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种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牧草种质资源是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畜牧业的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收集保存牧草种质资源是保护牧草资源多样性、提高牧草品种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数量不足。
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但对于一些珍稀或地方性牧草的收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这些牧草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种质资源的保存手段和技术滞后。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主要依靠传统的冷冻保存和田间保留,这种方式存在成本高、保存效果差等问题。
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缺乏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情况。
各地的收集工作往往是零散和重复的,存在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的问题。
缺乏关于牧草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牧草种质资源收集的工作。
建立健全牧草种质资源的信息数据库,重点收集珍稀和地方性牧草的种质资源,及时完善相关信息。
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掌握各地的牧草种质资源分布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推广和应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积极引进和采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如冷冻干燥、离心冻干和体外保存等,提高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效果和利用效率。
加强对保存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机构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种质资源的全程管理和跟踪。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
建立牧草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
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和鉴定方法,对收集到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提高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通过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推广和应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加强组织、协调和管理、建立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等措施,可有效推动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草地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广西地区草地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过程,包括工作准备、样品采集及营养成份测定、图片信息采集、标本采集、标本制作及管理、种质资源的入库保存和信息数据库建立的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的草地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435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GB/T 6432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GB/T 6433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GB/T 6434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GB/T 6438 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GB/T 2930.2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净度GB/T 2930.6 草种子检验规程健康测定健康检验GB/T 2930.4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率GB/T 2930.8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水分测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及品种。
草地 Grassland本文件所称的草地,是指由饲用植物和食草动物为主的生物群落及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生物土地资源,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收集 Collection利用现场采集、引进等方法收集的牧草种质资源。
保存 Preservation对收集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保存,以维持其原有种质资源的稳定性。
生境 Habitat是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居群 Population在野生植物群落中某一个物种的一组个体植株,具有共同的基本特点。
入库 Put in storage指草种、标本等放进仓库或库房贮存。
中期库 Long-term gene banks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长期贮存作物种质的仓库,贮藏温度控制在-10℃,相对湿度(RH)控制在30-40%。
草业种质资源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草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发挥其在动物饲养、土壤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价值,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搜集和储存草业种质资源,建立完善的种质库管理体系;2. 保护和利用草业种质资源,促进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3. 加强对草业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和经济效益;4. 强化草业种质资源的保护,防止资源的丢失和退化。
三、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草业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工作。
四、种质资源的搜集1. 草业种质资源的搜集应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和需求,以不同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下的草种为主要对象;2. 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搜集,包括田间调查、实地考察、采集标本等方式,确保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3. 在收集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和标识工作,确保资源的来源和特性不会丢失。
五、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类1. 对采集的草业种质资源,应进行鉴定和分类工作,确定资源的分类和特性;2. 鉴定和分类应以国家标准为基础,根据资源的形态、生态学特性、遗传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 完成鉴定和分类后,应对资源进行编号和标识,建立资源档案,方便管理和利用。
六、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储存1. 对鉴定和分类后的种质资源,应根据其特性和需求进行合理的保存和储存;2. 草业种质资源应采取多种保存方法,包括冷冻保存、干燥保存、酒精保存等方式,确保资源的完整性和可利用性;3. 储存环境应符合资源的保存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防止资源的退化和损失。
七、资源的共享和利用1. 建立资源共享和利用制度,鼓励各地区和单位之间的资源交流和合作;2. 对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应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确保资源的安全和利益的公平分配;3. 鼓励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培训等方式,促进资源的利用和推广。
八、资源的研究和开发1. 对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应建立研究机制和项目评估制度,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 鼓励对资源进行良种选育、抗逆性改良等工作,提高资源的经济性和利用价值;3. 建立资源开发成果的评价和推广机制,促进资源的应用和经济效益。
重要草地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对于草地生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草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牧草种质资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牧草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围绕着重要草地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开展论述。
一、重要草地草地是指长期被草覆盖的地面,包括细育草地、荒漠草地、草原、沼泽草地等不同类型。
草地环境独特,其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和促进环境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覆盖范围广泛,遍布全球各大洲和地区,适应性强,产量丰富,具有丰富的草、根、茎、叶、籽等资源,因此在养殖和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草地牧草种质资源牧草种质资源是指森林、草地、荒漠、干旱区等地域内生产实益、草地经济、草地环境改善和物种保护等方面具有潜在和现实利用价值的 Grass 种质资源。
这些种质资源可以提供饲料、生产食品、纺织等用途。
因此对草地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可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有益的资源,以及保护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三、研究进展1、牧草种质资源保护。
进行草地保护、草地财产权的保护,加强生态旅游休闲开发,促进草地再生,增加草地产品种类。
2、配套措施。
推广土壤改良剂、科学的草地管理,增强草地生产能力,同时增加草地与其他生态系统的互补性。
3、品种培育。
结合基因工程和人工控制实验室培养草种,研发各种新型草地品种;对已有龄寿草类进行突变体育种,打造出产量更高,适应范围更广的高产优质、高草量、抗灾高效优良草品系的研究4、生物技术应用。
目前生物技术在牧草种质资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可以通过基因的筛选和转移,将有利基因引入到新的草品种中去,开发出更能适应复杂环境生长的新品种。
四、总结草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而草地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的深入,不仅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更多的贡献,还能保护和改善草地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