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342.06 KB
- 文档页数:4
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与评价研究进展
郭荣明;苗彦军;赵芯;程方方;夏茂林;杨君辉
【期刊名称】《草学》
【年(卷),期】2024()2
【摘要】野生牧草资源的调查搜集与评价是野生牧草研究的基础,也是野生牧草保护和利用的前提。
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对畜牧业、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意义进行浅析,调查搜集,对其种子特性、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生态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下一步野生牧草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总页数】8页(P1-7)
【作者】郭荣明;苗彦军;赵芯;程方方;夏茂林;杨君辉
【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4.024
【相关文献】
1.西藏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搜集与保护的研究
2.新疆豆科野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搜集及筛选
3.新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搜集
4.川、藏地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考察与搜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异牧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利用的潜力及对策赵来喜【期刊名称】《中国草地学报》【年(卷),期】2009(031)004【摘要】阐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特点与优势,论述了收集、评价利用的现状、技术需求及其发展潜力,分析了牧草种质资源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uperiority of forage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 were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technical need as well as development potentiality in collection, evaluation and utili- zation of forage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elaborated,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 in this study area were analyzed,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总页数】7页(P13-19)【作者】赵来喜【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02【相关文献】1.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研究进展 [J], 黄春琼;刘国道;白昌军2.盐源县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 [J], 庞宗美3.内蒙古高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 [J],4.内蒙古高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 [J],5.国家多年生牧草种质圃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 [J], 师文贵;李志勇;李鸿雁;刘磊;李兴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牧草种质资源识别与鉴定1. 任务背景牧草是畜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饲料来源,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
为了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牧草种质资源识别与鉴定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牧草种质资源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鉴定,可以为选育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以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目标与意义本次任务旨在通过识别和鉴定牧草种质资源,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性强的品种,并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具体目标包括:•对不同地区的牧草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详细描述和记录;•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样本进行遗传分析,确定其亲缘关系;•针对特定性状进行筛选,并对优良品种进行评价。
通过完成这些目标,可以实现以下意义:•优化牧草资源配置,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推动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选育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丰富牧草遗传资源库,满足不同地区养殖需求。
3. 工作流程本次任务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野外调查与采样根据任务需求,在不同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牧草生长地点,对不同品种的牧草进行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和纯度,并对每个样本进行详细的记录。
3.2 样本描述与记录采集到样本后,需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记录。
包括但不限于: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等方面的信息。
还应对样本进行编号和标记,方便后续处理和管理。
3.3 遗传分析与亲缘关系确定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样本进行遗传分析是识别和鉴定牧草种质资源的重要步骤。
通过分析样本的DNA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遗传信息,可以确定不同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其遗传背景。
3.4 筛选与评价优良品种根据任务要求筛选特定性状的优良品种,可以借助统计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和评价,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性强的牧草品种,并进行进一步评价。
高寒地区15份早熟禾属野生牧草种质材料评价田浩琦,汪辉,陈有军,周青平(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为有效挖掘高原地区野生早熟禾属资源,更好地应用于畜牧生产和退化草地的补播建植,对采自青藏高原地区的15份早熟禾野生种质材料的生育期、形态特征指标、生物产量和种子发芽相关指标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在所有野生材料中,早熟禾P1和P2、波密早熟禾P13和草地早熟禾P15的生育期较长,可保持较长绿期。
P2和2种冷地早熟禾资源P6、P7的鲜草产量、发芽势在所有材料中较高,华灰早熟禾P11的茎叶比最小,有较好的生产性能,适合刈割饲用,可作为饲草型草的选育材料;P1、P2和冷地早熟禾P9等的发芽率均在70%以上,有利于退化草地的补播修复。
关键词:早熟禾;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中图分类号:S68&4文献标志码:ADOI:10.13817/ki.cyycp.2021.02.013文章编号;1009-5500(2021)02-0092-08早熟禾属(Poa)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禾草,多为种子繁殖。
早熟禾属是根茎疏丛型下繁草,具圆锥花序,花药3个,倒生胚珠,叶尖船形,抗逆性强,耐践踏,该属植物大多是优良的牧草[1\早熟禾属植物的生境分布范围广,多分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
全球范围已记录的早熟禾属含500余种⑵,中国约有231种。
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及南方冷凉湿润的环境旧,其中,在青藏高原地区分布有90余种,这为高寒地区早熟禾资源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草地早熟禾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冷季性草坪草,需求量较多,多数种源依赖进口,但是引进的品种因适应性差而多发病害⑷,因此,筛选具有较好种子活力的早熟禾属植物种质资源非常重要。
近年来,受人类活动、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高寒草甸、草原的稳态遭到破坏,青藏高原地区草地生态恶收稿日期:2020-04-29;修回日期:2020-06-11基金项目:青海省青藏高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2017-ZJ-Y12);研究生创新型项目CX2019SZ94);四川省抗逆牧草种质创新及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作者简介:田浩琦(1995-),青海人,硕士研究生。
牧草栽培管理及品质评估
在纽西兰及澳洲的牧草地,大多数为禾草与豆草混植的牧草地,尤其以黑麦草与白三叶草混播者为最多。
禾草与豆草混植的牧草地,其产量及品质均会比单植的禾草区为高,然而在生长条件较差者,禾豆草的比例不容易维持。
在多年生的禾本科牧草地,于夏季时,可加播一年生的禾草,如马唐草,可增加牧草产量及品质。
一般而言,匍匐性的牧草品种,比直立性的品种在逆境下较能适应,且较具持久性,此乃由于直立性品种较缺少适应逆境条件的能力所致。
在牧草及畜牧生产方面,各国也均强调生态及环境保育之重要性,使草原农业之生产,能达到永续性农业经营之目标。
木质素是影响牧草品质很重要的一项因素,减少牧草中木质素的含量,对提高牧草品质及改进动物的饲养效果有莫大的助益。
若选用叶片拉力较小的品质,通常含有较少的角质细胞及维管束组织,则具有较高的消化率,然而若选育木质素含量低的品种,则较不耐旱。
植体内若含有酚酸化合物、木质素及单宁等成分有助于抵抗真菌、线虫及昆虫的为害。
在牧草品质快速评估的研究方面,各国仍以近红外线分析仪( NIRS ) 作为快速评估牧草品质的工具,在法国有人将热带及温带牧草、禾本科及豆科牧草等混合建立一检量线,可用来评估所有牧草之品质,其精确度也是蛮高的。
在美国已开发一种新型的NIRS,材料不须经过烘干及磨粉,即可取来直接测定其品质,其准确度当然比不上经过烘干及磨粉后所测定者,但测定的手续简便了很多。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鉴定工作成效显著
佚名
【期刊名称】《畜禽业》
【年(卷),期】2016(0)8
【摘要】多年来.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开展牧草种质资源评价工作,取得以下成效。
(1)筛选农艺性状优异种质。
制定了《牧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评价指标规范》,建立了牧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开展了牧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鉴定评价.不断完善基础信息.为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累计鉴定评价18794份。
【总页数】1页(P50-50)
【关键词】牧草种质资源;鉴定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农艺性状;性状鉴定;鉴定评价;评
价工作;优异种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4
【相关文献】
1.豆科牧草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制定 [J], 师文贵;李志勇;钱永忠;李鸿雁;李兴
酉
2.吉林省野生牧草资源的研究:(一)牧草种质资源 [J], 倪红伟;郭健民
3.牧草种质资源保护的重点——谷继承同志在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座谈会上的讲话[J],
4.海南野生禾本科牧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鉴定 [J], 虞道耿;刘国道;白昌军;钟
声;陈志权
5.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苜蓿品质和饲料价值的测定与评估方法苜蓿是一种宝贵的牧草资源,广泛应用于畜牧业中。
为了评估苜蓿的品质和饲料价值,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测定和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苜蓿品质和饲料价值的测定与评估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苜蓿资源。
一、苜蓿品质测定方法1. 外观品质测定苜蓿的外观品质是衡量其饲料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苜蓿的形态特征和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其外观品质的优劣。
一般而言,优质的苜蓿应具有鲜绿色的叶片,无明显的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2. 营养成分分析苜蓿的营养成分对其饲料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测定苜蓿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等。
可以通过化验室的方法对苜蓿样品进行分析,也可以使用便携式光谱仪等快速检测设备进行初步的营养成分测定。
3.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测定苜蓿中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在饲料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能量供应作用。
测定苜蓿中的NSC含量有助于评估其能量价值。
可以使用气相色谱法等方法对苜蓿样品中的NSC进行测定。
4. 粗纤维分析粗纤维是衡量苜蓿纤维素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使用Weende或Van Soest方法对粗纤维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提取、洗涤、过滤和干燥等步骤,最后通过称量质量差异来计算粗纤维含量。
二、苜蓿饲料价值评估方法1. 干物质消化率测定干物质消化率是评估苜蓿饲料价值的指标之一。
可以通过体外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消化率测定法来评估苜蓿的饲料价值。
这种方法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包括采集反切液和采样分析,通过对样品分析结果的比较,得出苜蓿饲料价值的评估。
2. 氮利用率测定氮利用率是评估苜蓿饲料价值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苜蓿中的蛋白质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通过测定苜蓿中的氮含量和产奶动物的氮排泄量,可以计算出氮利用率。
3. 饲料消耗和体重增长观察通过对动物饲料消耗和体重增长的观察,可以初步评估苜蓿的饲料价值。
在一定时间内,对动物进行饲养试验,记录饲料消耗量和体重增长情况,并计算出饲料转化率和平均日增重等指标,以评估苜蓿的营养价值。
苜蓿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及抗旱育种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重要的草本植物,广泛应用于牧草种植、土壤改良和生物质能生产等领域中。
苜蓿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生态经济效益,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苜蓿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抗旱性和产量稳定性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为此,评价苜蓿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抗旱育种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苜蓿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苜蓿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评价,是指对苜蓿相关基因型的遗传或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和分类,以达到有效利用、保护和管理苜蓿遗传资源的目的。
多样性评价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定、分子标记、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
其中,形态学鉴定因其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被广泛用于种质资源鉴定和分类。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评价逐渐向着分子标记技术转移。
在利用形态学鉴定进行多样性评价时,需要针对苜蓿不同部位进行形态学描述与鉴定,主要包括根系、茎秆、叶片、花和果实等。
此外,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可用于对苜蓿抗旱性能进行评价,并可以为分子标记打下基础。
相比之下,分子标记技术在苜蓿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评价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鉴定效率。
其主要通过PCR技术、RFLP技术、AFLP技术等,对苜蓿基因组中的特定片段进行检测和鉴定。
通过不同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研究者们可以将苜蓿的种质资源进行有效地鉴定、分类和保护。
二、抗旱育种研究尽管苜蓿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有助于发现优良种质和开展遗传改良,但苜蓿在干旱环境中的适应性和耐旱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苜蓿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适应能力较强,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
目前,抗旱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旱性相关基因筛选与鉴定在苜蓿的基因组中,一些与抗旱性相关的基因已被分离和鉴定。
例如:LEA基因家族、HSP基因、P5CS基因等。
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这些基因可调控苜蓿在干旱环境中的生长和发育。
2. 筛选抗旱性状的基因型和种质苜蓿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评价可为选择优良基因型和种质提供依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牧草种质资源是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畜牧业的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收集保存牧草种质资源是保护牧草资源多样性、提高牧草品种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数量不足。
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但对于一些珍稀或地方性牧草的收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这些牧草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种质资源的保存手段和技术滞后。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主要依靠传统的冷冻保存和田间保留,这种方式存在成本高、保存效果差等问题。
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缺乏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情况。
各地的收集工作往往是零散和重复的,存在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的问题。
缺乏关于牧草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牧草种质资源收集的工作。
建立健全牧草种质资源的信息数据库,重点收集珍稀和地方性牧草的种质资源,及时完善相关信息。
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掌握各地的牧草种质资源分布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推广和应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积极引进和采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如冷冻干燥、离心冻干和体外保存等,提高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效果和利用效率。
加强对保存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机构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种质资源的全程管理和跟踪。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
建立牧草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
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和鉴定方法,对收集到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提高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通过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推广和应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加强组织、协调和管理、建立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等措施,可有效推动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20)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概况方媛(银川市金凤区综合执法局,宁夏银川750021)摘要:该文介绍了牧草种质资源、育种现状及育种技术,分析了牧草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解决途径,旨在健全牧草育种体系,提升牧草产量与质量,满足高质量肉蛋奶生产的需求。
关键词:牧草;种质资源;育种;质量中图分类号S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20-0026-0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放牧所生产的肉奶食品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这就导致需要优质饲料的供应来满足和提高肉奶的供应需求及品质。
基于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苜蓿等饲料牧草的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发展草牧业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开展牧草育种,而优良的牧草品种是我国农业发展重要的生产资料。
优良的牧草不仅可以保障稳定的产量输出,也是生产出优质的肉蛋奶等高质量食品的重要保障。
但我国牧草育种工作起步较晚,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只有通过种植牧草饲料来改变精饲料短缺的现状,才有利于符合我国国情的养殖业的快速发展[1]。
1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现状草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牧草育种工作的基础之上,优良的牧草品种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保障,也为草地的改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当前,牧草的研究主要有种质资源和育种2个方面。
在现有牧草的基础上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它主要包含野生牧草资源与栽培牧草资源,为牧草的品种改良、筛选以及培育提供了一个强大的遗传资源后备力量。
再者,从生物多样性方面来讲,它的分类、演化、起源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材料[2]。
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是牧草育种的基础,我国目前收集的牧草种质资源已保存2.8万份,数量虽然可观,但是鉴于我国草地类型多样性,主要及珍贵的种质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当代草牧业的快速发展。
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技术规程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为牧草育种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牧草种质资源田间评价工作,包括草地调查、草丛性状测定、草坪质量评价等。
三、评价指标及方法1.草地调查(1)草地地形特征:采用实地观察和测量的方法,记录草地地形特征,包括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
(2)草地土壤性质:采用土壤样品分析法,分析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3)草地植被特征:采用样方法,记录植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
2.草丛性状测定(1)草丛高度:采用直尺或卷尺测量草丛高度。
(2)草丛密度:采用样方法,记录单位面积内草丛数量。
(3)草丛覆盖度:采用目视估算法,记录草丛覆盖面积所占比例。
(4)草丛颜色:采用目视比较法,将草丛颜色与参照颜色进行比较。
3.草坪质量评价(1)草坪外观:采用目视比较法,记录草坪整体外观、色泽、密度等。
(2)草坪质地:采用手感法,记录草坪质地的柔软度、弹性、厚度等。
(3)草坪病虫害情况:采用目视观察法,记录草坪上的病虫害情况。
四、评价结果处理与分析1.草地调查(1)综合分析草地地形、土壤和植被特征,确定适宜物种和草地改良方案。
(2)草地土壤性质、养分含量等指标分析,为草地施肥提供依据。
(3)草地植被特征分析,为草地调整提供依据。
2.草丛性状测定(1)草丛高度、密度和覆盖度综合评价,确定草丛的生长情况。
(2)草丛颜色分析,为草坪管理提供依据。
3.草坪质量评价(1)草坪外观和质地综合评价,确定草坪的整体质量。
(2)草坪病虫害情况分析,为草坪防治提供依据。
五、质量控制1.保证评价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确保评价工作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进行。
3.抽样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4.保证评价工作的记录准确可靠。
六、实施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评价指标、评价工具和人员。
2.评价前的调查:对草地地形、土壤和植被特征进行调查。
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存在的问题作者:鱼范信来源:《吉林蔬菜》2008年第02期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复杂,是世界上牧草物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我国草地饲用植物达6 704种,这既是天然草地的重要遗传基因资源,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我国草地面积约4亿公顷,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52.17%,牧草分布广,种类多,组成复杂,高于世界水平5个百分点。
牧草种质资源,蕴藏在牧草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种和近缘植物中,是改良牧草的基因来源。
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不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的基础,对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世界各国对牧草种质资源保护都很重视。
我国从70年代以来,开展牧草种质资源的广泛搜集工作,搜集范围几乎遍及我国草原和草山草坡。
1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1.1 牧草种质资源的搜集:牧草种质资源搜集包括搜集具有遗传功能的所有遗传材料,如牧草种子、胚、枝条等材料。
通常搜集的主要是牧草种子,有时也采集枝条。
牧草种质资源的搜集方式主要有采集、考察和引种。
采集是牧草种质资源搜集最主要的途径与方式。
通过野外或田间直接采集获取遗传材料。
考察、引进与交换是搜集栽培牧草种质资源材料的主要途径与方式。
我国已通过对我国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15个重点省(区)牧草资源详细布点采样调查和征集,搜集到国产的野生牧草资源有127科、879属和4215种。
为保存和利用牧草种质资源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1.2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妥善保存是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环节。
如果没有好的保护措施,收集到的资源就可能得而复失。
我国牧草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和丧失也异常严重,在20世纪50年代征集到的品种,到70年代就只剩下大约2/3。
目前还有许多遗传基础日趋狭窄的珍惜牧草品种,其自然群落数量相当稀少,存在着遗传上的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
牧草种质资源保存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品种驯化过程中基因多样性的流失,了解植物的形同进化与起源,为将来形成新的优良抗性品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