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特色体育项目
- 格式:ppt
- 大小:358.00 KB
- 文档页数:11
傣族的生活习惯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云南、广西和缅甸等地。
傣族有着独特
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首先,傣族人民喜欢在清晨起床后进行晨练。
他们会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进
行各种体育锻炼,比如跑步、跳绳、打太极拳等。
这种习惯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增强人们的体力和耐力。
其次,傣族人民非常重视家庭生活。
他们有着严格的家规和家训,尊重长辈、
孝顺父母是他们的传统美德。
在家庭生活中,傣族人民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比如每年的泼水节和傣历新年等传统节日,都是家庭团聚和亲情交流的时刻。
此外,傣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也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习惯中。
他们崇尚自然,尊
重自然,不会随意破坏环境。
在饮食方面,傣族人民喜欢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尽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总的来说,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这些习惯不仅使他们保持了健康的体魄,更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希望傣族的生活习惯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尊重,让这种独特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傣族——丢包)傣族人民生活在风景秀丽的平坝、河谷和江边,这些地方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们居住在竹楼,掩映在丛丛凤尾竹中。
傣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其婚恋风俗别具一格,趣味盎然。
傣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是比较自由的,可以隐蔽、也可以是公开的。
一般来说,他们的交往主要是串姑娘(是找姑娘玩的意思,是傣族小伙子寻找爱情的一种流行方式。
每当小伙子在一宿公开场合,如节庆舞场、赶集路上、丢包游戏、赶摆等场合或者生产劳动中发现了自己中意的姑娘,便私下打听清楚姑娘的姓名和家庭住址,等到了晚上就去找她,约他出来聊天说笑。
)丢包是傣族的一项民间文化活动,在每年的正月春节、泼水节期间以及其他重大的节庆场合,傣族青年男女喜欢举行互掷花包的活动,成为“丢包”。
这是傣族青年寻找意中人的一种方式。
首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于2009年10月3日上午在江城举行,丢包是整个节庆的主打。
丢包,傣族称之为:“堕骂管”、“端管”、“端麻管”。
早在明代便已盛行,现在成为傣族庆祝新年来临的庆典活动之一。
每当傣历新年(泼水节)来临之际,各村寨的未婚女子,便买来花布、丝线、花边,缝制花包。
花包,成四角菱形,大小如橘,外皮用多色花布拼缝,内填棉籽,角上缀有约五寸长短的丝线束或五彩的花穗,有一条一尺多长的提绳发,供丢包时握绳甩掷。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
“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
丢包之日,未婚男女青年在寨旁的草坪上或椿树下集中,分别列阵各站一边,含情脉脉地相互对视片刻,女青年便手握花包提绳轻甩几圈,再“嗖”地向男青年甩去。
见花包飞来,男青年争相抢接,接住的自然欢呼雀跃,接不住的便得给丢包的姑娘送些礼物或礼钱。
男青年得到花包以后,也仿效女青年的模样,轻甩几圈花包,再“唆”地掷出,让女青年抢接。
未接住包的姑娘,得将一朵鲜花献给掷包的伙子。
经过几番试探性的抛掷之后,心有灵犀的男女便结对对丢。
这时的花包已成为传递感情的使者,带着情与爱飞向对方。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一个国家,中国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运动项目。
在这些运动项目中,有许多是我们常常听说却不太了解的。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它们的独特之处。
1. 蒙古族摔跤蒙古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他们是中国境内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也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和传统的民族。
其中,蒙古族摔跤就是他们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这项运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规则而闻名,它是蒙古族的一部分文化和精神体现。
蒙古族摔跤的特点在于韧性和耐力。
这项运动要求选手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和耐力,在比赛中迎接对手的挑战。
常常让观众为之惊叹不已。
同时,蒙古族摔跤本身也有着严格的规则和礼仪,包括跪地问讯、行礼敬意等,这些规则将蒙古族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意义。
2. 傣族泼水节傣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也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和传统的民族。
傣族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节日通常是在每年的四月底五月初举办。
在节日里,人们大规模地聚集在一起,互相泼水庆祝,共同庆祝春天的到来。
傣族泼水节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它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水战,同时还包括各种庆祝活动,如放烟火、唱歌舞、祭祀等。
这些传统活动让傣族泼水节更具意义和价值,也让人们更加喜爱和传承这个节日。
3. 哈尼族板凳舞哈尼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也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文化和传统的民族。
哈尼族板凳舞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的一个代表,是一种集舞蹈和器乐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哈尼族板凳舞要求选手的步伐准确而有力,同时还要配合器乐演奏。
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展示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使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个民族的独特风格。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彩,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这些运动项目展现出各个民族的特色和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了解这些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傣族屈伸动律要点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傣族的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屈伸动律是傣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伸动律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形式的体育运动,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被誉为“傣族国粹”。
下面将从屈伸动律的起源、基本概念、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屈伸动律起源屈伸动律起源于古代傣族人民在农作物生长季节中进行祭祀仪式时所表演的舞蹈。
由于这些舞蹈都需要对身体进行某些特定姿势和活动,因此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育运动系统。
这套运动系统后来被称为“屈伸动律”。
二、基本概念1. 屈:指身体向前弯曲或向下弯曲。
2. 伸:指身体向后或向上弯曲。
3. 动:指身体在运动中完成各种姿势和活动。
4. 律:指屈伸动律所遵循的规律和节奏。
三、技术要点1. 姿势:屈伸动律需要注意姿势的正确性,包括身体的站立、手臂的摆放、脚步的位置等。
特别是在进行某些高难度动作时,姿势更加重要。
2. 灵活性:屈伸动律需要身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因此,在进行屈伸动律训练时,需要注重身体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的锻炼。
3. 节奏感:屈伸动律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形式的运动,因此需要注意节奏感。
在进行训练时,需要按照既定节奏完成各种姿势和活动。
4. 呼吸:呼吸是人体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屈伸动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在进行训练时,需要注意呼吸方式和节奏。
5. 持久力:屈伸动律需要身体具有一定的持久力才能完成整个运动过程。
因此,在训练中需要注重耐力和体能的提高。
四、屈伸动律的意义1. 增强体质:屈伸动律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肌肉、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2. 改善身体柔韧性:屈伸动律可以帮助身体变得更加柔软,提高关节活动度,减少运动损伤。
3. 增强心理素质:屈伸动律需要注意节奏感和呼吸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4. 传承文化:屈伸动律是傣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练习屈伸动律可以更好地了解傣族文化。
少数民族的运动项目少数民族的运动项目导语:近年来,少数民族的运动项目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和发展。
不同于主流的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少数民族的运动项目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反映了他们对自身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运动项目,并探讨其文化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蒙古族的马球运动马球是一项充满野性和激情的运动,而在中国,蒙古族是马球运动的重要传承者和发展者。
马球起源于草原民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一直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传承流传。
蒙古族的马球运动不仅是体育竞赛,更是展示蒙古族民族特色和文化魅力的舞台。
比赛时,蒙古族选手身着传统服饰,驾驭着奔腾的战马,在球场上呈现出狂野、奔放的气质和风貌。
这项运动不仅让人领略到蒙古族的英勇和豪情,更使人对这个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藏族的射箭运动射箭是西藏地区最著名的传统运动项目之一。
藏族的射箭运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术而闻名,体现了这个民族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和热爱。
藏族射箭运动的规则和方式也非常特殊,选手在射箭过程中要面对复杂的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干扰,这要求选手既有出色的射箭技术,又需要具备对自然环境的深入理解。
射箭作为传统的民族运动项目,不仅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人民历史和生活的见证。
通过参与和学习射箭,人们更好地了解藏族文化和生活方式,进而传承和弘扬这个民族的独特风貌。
三、傣族的泼水节泼水节是中国傣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项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运动项目。
每年泼水节期间,傣族人民会随着悠扬的乐曲载歌载舞,手持水桶、水枪等水具,热情洒水,表达节日的喜庆和祝福。
这项独特的水上运动不仅体现了傣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崇敬和感恩,更传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心态。
通过泼水节,人们可以感受到傣族文化的活力和包容性,也可以体会到民族团结和友谊的力量。
总结:少数民族的运动项目是他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窗口。
无论是蒙古族的马球运动、藏族的射箭运动,还是傣族的泼水节,它们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这些民族的历史、风俗和文化精髓。
少数民族运动会项目少数民族运动会是中国国家级别的体育大赛,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同时也为少数民族的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平台。
这次的少数民族运动会共有多个项目,其中包括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项目。
首先是蒙古族的摔跤项目。
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及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界甚为出名。
蒙古族的摔跤项目因为其动作简单,技巧独特,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在蒙古族传统的摔跤项目中,选手并不需要使用传统的摔跤外衣,而是直接上身、穿着裤子进行比赛。
同时,蒙古族的摔跤也注重精神方面的表现,如拜堂动作等,充分展现了蒙古族文化的美丽。
另一个有趣的项目是傣族竹竿舞。
傣族是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综合起来算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少数民族,其传统音乐和舞蹈也备受人们的青睐。
傣族竹竿舞跳起来相当华丽,需要选手们相互配合,上下起伏,还要拿着院子里的竹竿围着自己跳。
整个过程相当激动人心,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傣族的文化魅力和独特性。
此外,彝族的赛马项目也堪称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一大亮点。
彝族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依靠耕地养马。
在彝族的传统文化中,赛马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彝族赛马以速度快、力量强、耐力好著称,而且赛马比赛不同于一般赛马,选拔出来的优秀马匹还要通过跳火圈等活动来体现实力。
性别平等也是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一大亮点。
由于传统社会的影响,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女性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还是存在很大的歧视和限制。
但在本次比赛中,女性选手也有了很好的表现和机会,展现了各个民族对平等的追求和尊重。
总之,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举办不只是传承和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也是促进少数民族的体育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契机。
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在这样的比赛中得到了展示和传承,这样的运动会值得我们全力支持和参与。
泼水节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节赛龙舟》每年农历三月的泼水节是中国傣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傣族人民会进行各种精彩的活动,其中赛龙舟是最为热闹和激动人心的一项。
傣族人民会在泼水节期间举行龙舟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赛,亲身感受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赛龙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起源于古代的赛龙舟习俗。
傣族人民将这项活动与泼水节相结合,使得赛龙舟成为了泼水节上一项最为引人注目的活动。
赛龙舟的活动通常在当地的水面上进行,选手们分成若干队伍,每队都会乘坐精美的龙舟,竞相划桨,争取第一名的荣誉。
龙舟上的队员们顶着烈日,在激烈的比赛中不断用力划桨,奋力向前。
他们的配合默契、力量和意志的坚定,让赛龙舟成为了一项既是体育竞技,又是一项传统习俗的盛大活动。
赛龙舟不仅是一场体力与智力的比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比赛过程中,观众们会为选手们加油喝彩,给比赛增添了无限的热闹气氛。
作为泼水节的一部分,赛龙舟也传承了傣族人民的团结互助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参与者在赛龙舟中能感受到团结与合作的力量,也体验了胜利后的欢欣喜悦。
这种活动已经成为了傣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泼水节赛龙舟的举办不仅象征着傣族人民丰收和欢乐,更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浓郁的民俗文化盛宴。
在泼水节赛龙舟的激烈比拼中,游客们也会被傣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拼搏精神所感染。
这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化盛宴。
泼水节赛龙舟,让人们感受到了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增添了绚丽多彩的一笔。
希望在今后的泼水节中,赛龙舟的优秀传统能够得到更为深入的发扬和传承。
傣族后踢步动作要领
傣族后踢舞是云南傣族民间传统舞蹈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跳傣族后踢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1. 身体放松:跳舞前要先做一些热身运动,放松身体。
同时要保持舒适的状态,避免肌肉绷紧。
2. 步伐简单:傣族后踢舞的步伐相对简单,以单脚后踢为主,另一脚要保持稳定的支撑。
3. 腰部摆动:跳傣族后踢舞要注重腰部的摆动,通过腰部的转动使动作更加优美。
4. 手部动作:手部动作要配合舞蹈节奏,动作幅度适中,不要过于夸张。
5. 面部表情:跳傣族后踢舞要注意面部表情,要尽可能地放松,笑容灿烂,让整个舞蹈更加生动有趣。
以上是傣族后踢舞的一些要领,跳傣族后踢舞需要常常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中国民族特色体育项目1.彝族跳火绳跳火绳是彝族独特的一项竞技活动,多在节日之夜举行。
先用藤条拧一根长约三米左右的火绳,也可视人的高度而定绳的长度,再捆上布条、棉纱等,把菜油、桐油或煤油浸在绳上。
在赛场内划好起点线和终点线。
比赛时,先将火绳点燃,一声令下,参赛者双手握住火绳的两头象跳绳一样跳跃前进。
燃烧的火绳如火龙一样上下舞动,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为优胜。
比赛距离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在三十至五十公尺之间。
参赛者带着火绳跑步或走路都视为犯规,不计比赛成绩。
爬油杆爬油杆是云南姚安彝乡的一项民间竞技活动,每逢男婚女嫁的日子,就由男家事先载好一棵高而滑的松树杆,剥下树皮,在杆上扎几道浸过油的油纸。
由女方的兄弟或表兄弟中推选一个能爬上杆顶,则男方主婚人要饮清酒一杯表示祝贺。
如女方代表未达到目的,则由男方兄弟或表兄弟中选派一人来爬,其方法相同。
爬油杆后来被纳为民间体育项目,以爬上杆顶点燃鞭炮为胜。
抢花炮2.苗族上刀梯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每当赶年场或重大节日如“四月八”、“赶秋节”等,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
刀梯器材是一根高10m以上的木杆,杆上凿开36节孔眼,安插上36把钢刀,钢刀长45cm,刀背厚0.5~1cm,刀刃锋利。
刀口向上,装成刀梯,安装时加间固紧,以防摇动。
33cm一梯,共36梯。
桩杆四周拉线固紧,刀梯上端缠系多种颜色的彩布小旗,象征着希望和胜利。
上刀梯者,必有胆识、技巧和武功,从第一级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锋利,爬至梯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
登梯者还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古树盘根等节目,施展全身本领。
上刀梯是惊心动魄的表演,是英雄所为,是一种奋争,一种自我牺牲,是苗族人民过去生活的显现。
刀梯上有血、有汗,也有美和甜。
爬竿苗族爬竿相传是纪念苗族英雄石孟子。
石孟子率领苗族同胞起义不幸牺牲。
后人在其墓前竖一木杆,以示长燃香烛,并置酒肉其上,让他在阴间吃喝。
人们以这种方法悼念英雄,久而久之,成为传统的运动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样丰富,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下仅列举部分项目:
1. 蒙古族摔跤:蒙古族传统的摔跤术,又称“束”(büke),是蒙古族最为流行的传统格斗运动之一。
主要分为持续作战和投技作战两种方式。
2. 土家族板凳舞:土家族传统的板凳舞,是一种结合民间音乐、诗歌、舞蹈的综合性传统文化活动。
3. 彝族牛皮打鼓:彝族传统的牛皮打鼓,是一种非常轻盈、飞快、节奏鲜明的打击乐,并常常配合着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歌声。
4. 傣族赛鸽:傣族赛鸽是傣族的一项传统体育节目。
两只鸽子在指定的赛道上比赛,按照先后到达终点的顺序决定获胜者。
5. 阿昌族射箭:阿昌族传统的射箭运动,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
此项目以精准、技巧高超而著称。
6. 哈尼族抛绸球:哈尼族传统的抛绸球,是一种将自己在空中的空间感觉、平衡感和手眼协调能力结合起来的传统文化娱乐运动。
7. 藏族高山射箭:藏族传统的高山射箭,是一个兼具文化与体育特色的传统项目。
该项目首要考验的是选手的身体素质、反应力和驾驭能力。
8. 布依族踩竹竿:布依族传统的踩竹竿,是一种集体和协作性极强的传统竞技活动。
选手需要通过多人合作,踏踩竹竿完成各种高难度技巧。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1. 嘿,你知道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分为武术类呀!就像太极拳,那可是慢悠悠却又充满力量的存在呢。
公园里的大爷大妈们耍起太极拳来,那叫一个有范儿!
2. 咱再说说球类,这也是一大类别呢!像蹴鞠,那可是古代的足球呀。
想象一下,古人在球场上追逐蹴鞠的场景,多有意思呀!
3. 还有竞渡类,赛龙舟就是典型代表呀!每年端午节那热闹的龙舟比赛,选手们喊着号子奋力划桨,观众们在岸边加油助威,多带劲啊!
4. 射箭类也不能少哇!古时候的人射箭可厉害啦,一箭射中靶心,那得多威风呀!
5. 舞蹈类呢,像傣族的孔雀舞,那优美的身姿,可不就像美丽的孔雀在跳舞嘛!
6. 马上项目也很精彩哟!骑马射箭、叼羊什么的,那可真是考验人的胆量和技巧呀!
7. 最后说说角力类,摔跤就是很好的例子呀!两个大汉在那角力,谁也不服谁,多有激情啊!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真是丰富多彩呀,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咱可得好好传承和发扬呢!。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一个维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活动,其中最为精彩的环节就是传统体育运动表演项目。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表演项目:
1. 马球:藏族传统运动,比较具有观赏性,场面热烈,马儿飞快地奔跑着,球随之呼啸而过,现场观众欢呼声不绝于耳。
2. 水上散打:壮族传统运动,表演者穿着水上散打服,跳入水中,相互搏斗,身手矫健,极具观赏性。
3. 藤球:傣族传统运动,类似于排球,但使用的球为藤球,比较难控制,阵容要求严格,队员之间配合默契。
4. 蹴鞠:中国古代传统足球运动,系列动作繁琐复杂,踢球的力度和方向也要求相当高,是一项非常考验技巧和敏捷性的运动。
5. 龙舟竞渡:民间传统赛龙舟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选手的力量、技巧和耐力,人们在水边热情高涨,选手呐喊助威,香火花烟缭绕,使得整个运动会充满了活力和文化气息。
傣族体育运动斗鸡活动规则一、斗鸡比赛参赛规则1.参加斗鸡比赛由斗鸡拥有者提出书面申请,经比赛承办方批准后,持比赛证入场。
2.经批准参加斗鸡比赛者必须按规定时间提前15分钟入场,办理参赛的相关手续。
3.参赛斗鸡的品种、鸡龄、体重由参赛者双方提前协商一致后方可进行比赛。
4.比赛30分钟后,参赛双方有要求一次暂停的权力,每次暂停为1分钟。
可给鸡喷水、喂水(由裁判发给等量的水),但不得给鸡喂食、喂药。
5.参加比赛的斗鸡应喷涂红色或黑色明显标识,以便裁判区分。
二、斗鸡比赛胜败判定规则1.比赛天始后,一方斗鸡认输,另一方斗鸡为胜。
2.一方鸡被打出声,败走三次者为输。
3.一方鸡被明打或其它原因死在鸡场内,死鸡为输。
4.一方鸡卧地,另一方鸡站立,壹分钟卧鸡不起,站鸡为胜。
5.比斗中,一方鸡因起热、找凉连续出圈三次,回头不打腿、不递嘴、不起斗者为输。
6.残盘时,二鸡停斗,三分钟照斗一次,连照三次,仍不起斗为和(打斗一次,前三分钟停斗一次不算,不累计三次)。
7.残盘时,一方鸡卧地,另一方鸡连续出圈三次为和,一方鸡站立,另一方鸡连续出圈三次,出圈鸡为输。
8.只准擢毛、擦血,不准吸血,违者为输。
9.打斗前,可以包扎伤鸡、喂药、喂食。
10.中间起斗双线距离为50公分,二道起斗圈线直径为3米,败走鸡连续出二道起斗圈三次不回头、不打腿、不递嘴为输(败走鸡出圈后出声一次为输)。
11.双主鸡在残盘时,一方鸡主不能向另一方鸡主提出和鸡、认折、自然输、自然和,不通过裁判同意,违反斗鸡规则,谁先抱鸡谁为输。
12.放鸡比斗前,双方鸡主不准给裁判提出不合理条件,放鸡比斗时,一方鸡主不准以任何理由抱鸡停斗,违反者无论任何理由都为输。
傣族特色自编操舞作者:彭效华曾华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7年第2期傣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其中以孔雀舞最为著名。
孔雀在傣族人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孔雀舞具有维系傣族人民团结的意义,因此孔雀舞成为傣族最具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本文以孔雀舞为基础,加上广播体操动作,自创自编了傣族特色操舞,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并传承民族文化。
1 第1 节伸展运动(8×8 拍)(1)第1 个8 拍。
(图1)1~2 拍:左脚经后屈成直立,同时两臂自然弯曲于体侧腰部,并掌于胯前,腕关节由外向内旋,拇指朝向体外。
3~4 拍:右脚经后屈成左前交叉,双膝微屈,两膝关节紧贴相扣,同时左臂向左侧伸至侧上举,向后倒手腕,4 指并拢,拇指内扣,与其余4 指分开至90°,掌心向上,右臂内屈成3 道弯于胸前,与左臂平行,掌心向外,眼看左手。
5 拍:左脚经后屈向左侧跨一步,与肩同宽,直立,同时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
6 拍:脚下动作不变,双臂经侧至头上击掌,腕关节相靠,掌心相对,肘、腕关节微屈。
7 拍:动作同5 拍。
8 拍:收左脚成直立,手臂经侧还原于体侧。
(2)第2 个8 拍。
(图2)1~2 拍:两脚直立,同时两臂侧平举,并掌,掌心向下。
3~4 拍:两臂由侧经前绕至体前交叉,同时两腿膝盖屈伸1 次。
5~6 拍:左脚向前跨一步,移动重心至左脚,右脚脚尖点地,同时两臂绕至侧上举,并掌,掌心相对,抬头。
7~8 拍:收回左脚,同时两臂经前还原于体侧。
(3)第3、4 个8 拍:动作同第1、2 个8 拍,但方向相反。
(4)第5~8 个8 拍:动作同第1~4 个8 拍。
2 第2 节扩胸运动(8×8 拍)(1)第1 个8 拍。
(图3)1~2 拍:左脚经后屈向右前跨一步成交叉,两腿屈膝,同时两臂提肘与腰部,由外向内绕手腕,4指并拢,拇指内扣,与其余4 指分开至90°,掌心向上,向右偏头,眼看左上方,身体向右倾斜45°。
傣族体育活动
傣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主要民族之一,也是一个拥有独特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的民族。
傣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包括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项目,例如蹴球、篮球、竹架舞等等。
其中,蹴球是傣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一项。
傣族人喜欢在广场上、村庄里或田野上踢球,经常组织比赛来展示自己的技巧和竞技精神。
傣族的蹴球规则和普通足球有所不同,赤脚踢球、不能用手触球和比赛场地较小是其特点。
除了蹴球,傣族还有一项独特的体育活动叫做竹架舞。
竹架舞是一种高难度的体育项目,需要参与者在一组竹架之间跳跃和穿越,展示自己的协调性和体能。
在傣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上,竹架舞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此外,傣族人还喜欢打篮球、踢毽子等活动。
这些传统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傣族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体现傣族独特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