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新定义(精)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3
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疾病诊疗精要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临床分反流性食管炎和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我国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
一、概述一般来说,胃内储存着胃酸,十二指肠腔内有胆汁液,这些都是消化液,可消化进食的肉类或其他食物。
胃内天生有层像瓷器层样的黏膜屏障保护,因此胃酸待在胃内很安全。
当进食时,大量胃酸分泌消化胃腔内的食物,将胃酸中和后排入十二指肠,再进一步被该处胆汁的作用继续消化,直到经小肠吸收后残渣变成粪便排出。
若胃液反流入食管腔,食管无瓷器样的黏膜保护层,胃酸就会腐蚀破坏食管黏膜,引起糜烂、溃疡。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疾病,全球不同地区患病率亦不相同,西欧和北美GERD的患病率为10%~20%。
国内外资料显示GER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BMI)增加、过度饮酒、阿司匹林、非类固醇消炎药、抗胆碱能药物、体力劳动、社会因素、心身疾病、家族史等。
(一)病因胃食管反流病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食管抗反流屏障问题①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和LES压:LES是食管末端3~4cm长的环形括约肌,正常人静息时此括约肌压力(LES压)为10~30mmHg,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进入食管。
药物如钙通道阻滞药、地西泮等,腹内压增高,胃内压增高均可引起LES压相应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②一过性LES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③裂孔疝:可因加重反流并降低食管对酸的清除致病。
2.食管酸清除正常的情况下,容量清除是廓清的主要方式,如反流物反流则刺激食管引起继发蠕动,减少食管内酸性物质容量。
3.食管黏膜防御食管黏膜对反流物有防御作用,称为食管黏膜组织抵抗力。
消化内科科普系列之-胃食管反流病生活中您是否有过这种感觉?胃部或胸口有火辣辣的灼热感,吃完饭感觉顶住了,反酸水…或者反酸水的情况每周都会出现几次,一些事情都被耽误了,更郁闷的是有时候晚上刚躺下就感觉胸口灼热或反酸,根本睡不着…甚至有时候睡着了,半夜又反酸、醒了,早晨嘴里还有酸味?如果您有上面这些症状,那可能您可能得了一种病—胃食管反流病(GERD)。
1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呢?是指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不适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进食后,胃酸存在于胃内,是不能反流到食管的;而当胃酸和胃内容物因为一些原因反流到食管,口咽,呼吸道,就会导致各种症状,比如:烧心,反酸,胸部不适,也就是我们说的胃食管反流病了。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西方较常见,但亚洲的流行率也在逐年上升。
2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表现2.1典型症状包括“烧心”、“反胃”“反食”“暖气”等。
“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
空腹时“反胃”为酸性胃液反流,称反酸,但也可为胆汁、胰液溢出。
“烧心”、“反胃”等症状多在餐后明显或加重,平卧、躯体前屈或腹压增高时易发生。
2.2非典型症状肺典型症状有胸痛、上腹部疼痛和吞咽困难等。
胸痛系反流物刺激食管痉挛所致,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时剧烈刺痛可放射至后背、颈及而后。
吞咽困难由食管狭窄引起,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吞咽困难,少部分呈持续性并进行性加重,有严重食道炎或并发食管溃疡者还可伴吞咽疼痛。
2.3消化道外症状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发生咳嗽、哮喘及咽喉炎等消化道外症状,少部分患者甚至以咳嗽、哮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
这些消化道外症状与反流物刺激食管粘膜至炎症和痉挛有关。
反流物刺激咽部可引起咽喉炎,表现为声音嘶哑。
受反流物刺激,部分患者还可有咽部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但无吞咽困难,这种症状被称为癔球症。
个别患者会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发生间质纤维化。
【知识科普】认识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到口腔、咽喉、气道的情况,某些患者可能会使食物反流到肺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程度可分成生理性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和巴瑞特食管。
今天就让我们来仔细谈一谈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概率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发病概率相对较高,某项研究显示,在北欧地区,烧心症状的发生概率为38%,在意大利该数值为9%,在美国有超过44%的成年人每月会出现一次烧心症状。
在我国,这种疾病的发病概率达到了10%,因此有超过1.6亿的国人存在胃食管反流症状。
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逐渐西化,这些也容易加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概率。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贲门关闭不全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因,有许多原因会造成这种现象:1.食管贲门疾病食管贲门疾病主要是由于食管裂孔疝、贲门切除术后、贲门失迟缓手术后,患者的食管下端解剖结构产生异常,因而贲门无法正常关闭,胃内容物就借助贲门反流到食管部位。
2.胃食管动力障碍存在食管动力障碍的患者会出现一过性食管括约肌松弛或者无效食管运动的情况。
具体表现为患者的胃排空延迟,胃部的内容物积贮,这种现象也可称作为胃潴留。
胃食管动力障碍也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的重要治病原因。
3.腹腔内压力增高某些患者会由于怀孕、高度肥胖、大量腹水、慢性便秘等情况使得身体内的腹腔压力增高,最终导致胃内压力增高,出现了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4.饮食因素某些患者产生胃食管反流是因为食用了高脂肪、巧克力等物质后无法消化,因而导致身体内的胃酸分泌物增加,食管下段部分的括约肌张力出现变化,因而抗反流的能力下降。
5.精神因素部分患者会由于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而导致身体内的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随之减慢,此时身体内的食管下段括约肌呈现松弛的状态,继而导致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发生。
胃食管反流病症状1.典型的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包含烧心、反酸、胸痛等,通常患者会在饭后1-2小时的时间段出现烧心症状。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发布时间:2021-04-15T03:15:06.971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张颖慧[导读]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类由于胃食管腔过度的接触胃液导致的临床的胃部疾病。
胃食管反流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多样。
其中主要包括食管本身的抗反流机制缺陷,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障碍、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异常、食管外机械因素影响等。
本病的发作具有反复行,患者易往往存在有严重不适感。
而对于本病,患者们往往知之甚少,那么胃食管反流病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带领读者认识和了解本病,方便读者们了解本病相关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张颖慧汉源县富林镇卫生院四川雅安 625300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类由于胃食管腔过度的接触胃液导致的临床的胃部疾病。
胃食管反流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多样。
其中主要包括食管本身的抗反流机制缺陷,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障碍、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异常、食管外机械因素影响等。
本病的发作具有反复行,患者易往往存在有严重不适感。
而对于本病,患者们往往知之甚少,那么胃食管反流病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带领读者认识和了解本病,方便读者们了解本病相关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一)胃灼热与反酸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胃灼热与反酸症状。
其中,胃灼热主要指病人的胸骨后、剑突下等部位发生烧灼感,此类症状多在患者餐后的1小时后出现,当保持平卧状态、弯腰或其腹压出现突然增高时易导致此类症状的发生。
临床上通常将反流入口腔处酸性胃内容物称之为反酸,反酸症状往往伴胃部灼热,是作为本病患者临床最常见症状之一。
(二)吞咽疼痛与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病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吞咽疼痛与吞咽困难症状。
此类症状的发生通常是由酸性反流物对食管上皮下感觉神经末梢的刺激所引发。
此类反流物可刺激患者的机械感受器进而导致食管发生痉挛性疼痛,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感受到剧烈的刺痛,疼痛症状通常向背、腰、肩以及颈部处放射,此类疼痛症状似心绞痛。
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科普胃食管反流病就是胃中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中。
食管下端与胃相连接处是食管下括约肌,它相当于闸门作用。
食物进入食管内,打开閘门,让食物进入胃中;然后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关闭闸门,避免胃中内容物反流入进食管中。
但有很多人,因疾病因素,胃中内容物常会通过这个闸门反流到食管中,进而引起很多不适症状。
一、认识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指的是胃或十二指肠中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中致使食管黏膜出现消化性炎症。
该病是在各种因素下使食管与胃连接区高压带抗反流动功能失调,造成胃、十二指肠中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食道黏膜受胃酸、胆盐与胃蛋白酶影响受到破坏,进而出现炎症、糜烂与溃疡等。
胃食管反流病多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或食道孔癌等病同时存在。
也会单独存在。
表现病症:最典型症状有烧心反流,患者常常嗳气、恶心,还会出现吞咽困难与胸痛表现。
烧心是来自胸骨后的灼烧感,可能会伴有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
除了这些典型症状外,也可能会出现其他症状,比如呼吸系统反应、并发症等,这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到口腔中、喉部与肺部等引起的症状。
有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没有典型症状,却出现了呼吸系统综合征。
经过大量实验证实,咳嗽、哮喘、夜晚睡眠打鼾或者呼吸暂停都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
二、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检查1.根据患者表现症状做出诊断:①常出现典型症状烧心和反流,而且证实患者无消化道梗阻或幽门梗阻等问题,临床上可考虑是胃食管反流病。
②有食管反流症状也有食管外症状,要考虑可能是食管反流问题,也可能是其他问题,比如是咳嗽或哮喘等病。
③只是出现食管外表现病症,没有烧心或反流等典型表现,还不能诊断是胃食管反流病。
要更深入了解食管外症状是在何时发生,与饮食或体位的关系,是否存在其他诱因等。
2.胃镜检查:若在胃镜检查下明显发现糜烂性食管炎症状,表明患者存在反流相关的不适表现,且食管远端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可做出明确诊断,患者还出现相关并发症。
3.对食管进行24小时pH监测:能够准确发现并证实患者是否有酸反流情况。
胃食管反流病医学名词解释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逆流到食管内引起的病症,主要表
现为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狭窄等。
其病因涉
及多种因素,如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过度进食、过度饮酒、肥胖、咳嗽等。
其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反酸、
嗳气、食管痉挛等,严重者会出现呕吐、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情况。
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
治疗措施
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何谓胃食管反流病?怎么护理?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胃酸和消化液从胃部倒流到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损害和炎症。
尽管它涉及到胃和食管两个器官,但根据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归类为食管病。
因为正常情况下,食管和胃之间有一条称为下食管括约肌的阀门,可以阻止胃内容物倒流到食管。
而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往往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的异常有关。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措施。
1、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回流进入食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其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灼热感或胃灼热感,常伴随咳嗽、咽部灼热感、咽喉痛、喉咙痒、气喘等。
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胃痛、胃胀、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出现牙齿腐蚀、声音嘶哑、失眠等其他非消化系统症状。
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认诊断。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胃镜检查:通过胃镜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等的情况,可以直接看到黏膜损害、炎症、溃疡等病变。
(2)24小时食管pH监测:通过在食管内放置酸碱测定仪,记录食管内酸碱度的变化,以确定胃酸反流的频率和程度。
(3)食管蠕动检查:通过放置食管内的压力探头,监测食管蠕动的正常与否,判断是否存在运动功能障碍。
除了上述常见的检查方法,如有需要,医生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如放射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来评估病情,明确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
如果怀疑存在并发症,如食管炎、溃疡、食管狭窄等,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因此,建议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后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2、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1)饮食调控:患者应避免摄入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和食管括约肌松弛的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因、巧克力等。
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胃酸过多产生,并且松弛食管括约肌,导致胃酸反流进入食管,引起疼痛和不适。
消化内科科普系列之-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状况,其中胃的酸性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通常导致心痛、烧心和其他不适的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转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显著上升。
本文将为大家科普胃食管反流病的各个方面,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并为健康的未来采取有效行动。
一、胃食管反流病概念胃食管反流病,通常简称为GERD(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是指胃内容物(主要是胃酸和胃酸中的食物)反流进食管的一种长期条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反流是偶尔发生的,可能在饮食过多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产生的不适感,但当这种反流变得频繁或长时间存在时,就可能发展成为GERD。
二、什么是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返回食管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位于食管和胃之间的一个名为下食管括约肌的肌肉环放松或功能不佳所引起的。
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肌肉环在食物进入胃后应紧闭,防止胃内容物回流。
但是,如果这个肌肉环的功能减弱或松弛,胃酸就可能进入食管,引发烧心、胸痛和其他症状。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3.1常见的症状:1.烧心感:这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常感觉到胸部中部有一种烧灼感,尤其是饭后。
2.反酸:部分或所有胃内容物进入口腔或喉咙。
3.胸痛:尤其是饮食后,可能会与心脏疾病的症状相混淆。
4.喉咙症状:包括喉咙痛、声音嘶哑以及感觉喉咙有异物。
5.咳嗽或哮喘症状:尤其是在晚上或饮食后。
3.2较少见但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症状:1.牙齿腐蚀:胃酸进入口腔可能对牙齿的珐琅质造成伤害。
2.坏胃口:持续的烧心和不适可能导致食欲减退。
3.呼吸困难:胃酸刺激气道,可能导致呼吸问题。
4.嗳气:常常打嗝或者放屁。
5.吞咽困难:长期的胃酸刺激可能导致食管炎症或瘢痕,进一步导致吞咽困难。
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精要一、概述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恶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
胃食管反流在北京、上海两地的患病率为5.77%,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吞咽障碍的认识不断深入,胃食管反流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及康复医师的重视。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其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一)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抗反流机制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清除作用及食管黏膜屏障作用。
1.抗反流屏障抗反流屏障是指在食管和胃交接的解剖结构,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owesophagealsphincter,LES)、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等,上述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其中最主要的是LES的功能状态。
LES是食管末端3~4cm长的环形肌束高压带,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LES部位的结构受到破坏时可使LES 压下降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2.食管清除作用正常情况下,一旦发生胃食管反流,大部分反流物通过1~2次食管自发性或继发性蠕动性收缩将食管内容物排人胃内,即容量清除,这是食管廓清的主要方式,剩余的则由唾液缓慢地中和。
故食管蠕动和唾液产生异常也参与胃食管反流的致病作用。
食管裂孔疝可引起胃食管反流并降低食管对酸的清除,进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3.食管黏膜屏障作用反流物进入食管后,食管可以凭借上皮屏障发挥其抗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损伤的作用。
因此任何导致食管黏膜屏障作用下降的因素(长期吸烟、饮酒及抑郁等)将使食管黏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
(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在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的基础上,反流物刺激和损害食管黏膜,其受损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量有关,也与反流物与黏膜的接触时间、部位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的新定义
时间:2010-02-21 11:14:23 来源: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消化疾病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在我国GERD的发病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同样引起了我国消化疾病专家的关注。
目前还没有一个全球范围内广泛接受的GERD及其各种症状和并发症的定义,GERD的症状和并发症经常被混淆,许多食管外症状与GERD的关系尚待证实,Barrett食管的定义尚未明确,致使目前对GERD诊断不足和过渡诊断的现象并存,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该病的研究也缺乏统一标准,难以综合比较。
为此,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44位消化疾病专家组成了全球GERD定义共识研究组,共同探讨制定全球统一的GERD新定义。
2006年8月《美国胃肠病学杂志》发表了这项GERD全球共识定义,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GERD全球新定义的基本内容
新的GERD定义为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将其分为食管内和食管外两类综合征。
新定义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不依赖于内镜检查结果,并将GERD分为若干独立的综合征(图1)。
同时认识到咽炎、咳嗽、哮喘和侵蚀性牙等也可能是GERD症状,并在Barrett食管定义中引入了“内镜下可疑的食管化生(ESEM)”这一概念。
GERD全球定义
●GERD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
食管内综合征:特征性症状
●烧心和反流是GERD的主要症状。
●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显示,轻度症状每周出现2天或2天以上,中重度症状每周出现1天以上就会使患者感到不适。
●当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时就认为是不适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由患者决定反流症状是否为不适症状。
●反流症状不会引起不适的不足以诊断GERD。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定义为存在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但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黏膜损伤,为一种有症状的反流综合征。
●上腹痛可以是GERD的主要症状。
●GERD可以引起胸痛,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疼痛症状相似,需要与心脏病进行鉴别。
食管内综合征:伴食管损伤
●GERD的食管并发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出血、狭窄、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
●对Barrett食管的概念目前还缺乏统一认识,新的GERD共识中,ESEM表述为内镜检查结果与Barrett食管的病变一致,还有待组织学检查证实。
如果对ESEM进行内镜活检显示有柱状上皮化生,即可诊断为Barrett食管。
●有肠上皮化生的长段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食管外综合征
●慢性咳嗽、慢性喉炎和哮喘均与GERD明显相关,目前已有明确证据证实。
●胃食管反流是否会引起咽炎、鼻窦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复发性中耳炎,目前虽有证据提示,但尚未证实。
当前抑酸治疗GERD最有效
胃酸在GER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因此抑制胃酸分泌,延长胃内pH值>4的时间是GERD治疗的目标。
在GERD治疗相关研究中,质子泵抑制剂(PPI)显示出了明显疗效。
埃索美拉唑(耐信)也以其良好的生物代谢优势和抑酸能力成为了GERD治疗中首选的PPI。
维持胃内pH>4的时间最长
2006年Miner等对其2003年发表的著名五交叉试验结果进行了校正,表明GERD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40mg连续治疗5天后,患者胃内pH>4的时间达到15.3小时,比其他PPI至少延长2小时以上(图2)。
而且用埃索美拉唑40mg治疗4周,GERD症状的持续缓解率(连续7天没有烧心症状)可达74%以上。
缓解烧心症状和睡眠障碍
酸抑制对缓解烧心症状是非常有效的。
Van Pinxteren 等对31项(纳入9457例成年患者)有关GERD治疗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
结果显示,在缓解GERD患者的烧心症状方面,PPI较H2受体拮抗剂(H2RA)更有效。
PPI治疗可缓解GERD患者的夜间烧心和睡眠障碍。
在Johnson等的研究中,GERD成年患者接受埃索美拉唑40mg、20mg或安慰剂治疗4周后,夜间烧心症状分别缓解53.1%、50.5%和12.7%。
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患者睡眠障碍明显改善(P<0.0001),睡眠质量和工作效率也显著提高。
减轻吞咽困难促进食管黏膜愈合
美国的研究显示,糜烂性食管炎患者分别接受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治疗4周后,83%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得到缓解,在治疗期间,食管黏膜的愈合率达90%。
在另一项多中心研究中,内镜下痊愈的食管炎患者分别接受埃索美拉唑或安慰剂治疗。
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组维持痊愈的患者明显多于安慰剂组。
即使食管炎复发,也迟于安慰剂组。
而且接受埃索美拉唑40mg/d和20mg/d治疗的患者烧心症状持续缓解。
改善食管外并发症
PPI可有效改善慢性咳嗽症状。
芬兰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有慢性咳嗽的GERD患者随机接受奥美拉唑或安慰剂治疗8周,间隔2周后,两组患者交叉换用对方的治疗药物继续治疗8周。
结果显示,最初使用安慰剂治疗随后改用奥美拉唑的患者,咳嗽和反流症状均明显改善。
最初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咳嗽症状持续改善。
近期芬兰的另一项大型随机、双盲研究显示,埃索美拉唑可显著改善有中重度哮喘GERD患者的呼气流量峰值(PEF)。
研究纳入了770名受试者,随机接受埃索美拉唑或安慰剂治疗16周。
结果显示,在治疗期间,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有夜间呼吸症状的GERD患者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后,早晨PEF和晚间PEF分别改善8.7 L/min(P=0.03)和10.2 L/min(P=0.012)。
而且,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2次治疗未出现安全问题,患者能够很好耐受。
匈牙利的一项非对照治疗试验显示,PPI治疗3个月可显著改善GERD患者的咳嗽、肺功能、哮喘和反流症状。
在16例有慢性干咳的哮喘患者中,存在GERD的患者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3个月后,不仅GERD症状明显缓解,哮喘转归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PEF 值]也显著改善,症状积分降低,表明埃索美拉唑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
虽然在不同国家使用的语言和术语不同,GERD的流行情况和严重程度也不同,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全球GERD共识定义是可行的。
该全球共识定义可以简化疾病治疗,促进全球合作与交流,使研究普遍化,并将为患者、医生和医疗机构提供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