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成语填空专项练习(新题型,共100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9.09 KB
- 文档页数:7
全套240道| 成语填空专项训练(2023高考新题型)高考新题型:成语填空题专项训练(一)1—301.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2.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热闹非常。
3.宇文强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了!”4.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5.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结果落选。
6.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
7.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8.“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使观众深受教育。
9.二恶英成了当今词汇以后,各种媒体对它的“包装”可谓()。
有的写成“二恶英”,有的写成“二恶因”,有的写作“二巫英”。
10.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盛气凌人。
11.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了。
12.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1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吧。
14.面对()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15.《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16.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17.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
18.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的辛劳。
19.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2023高三长沙市一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独角戏,意味着一个演员独力演出,直面观众,没有配角,没有对手。
一个演员需要塑造整部剧中所有的人物形象。
他们有时赋予单个人物生命,有时化作数个角色。
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就是由这样一种①的表演方式决定的。
对于演员而言,演独角戏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又是压力陡增的挑战;但对处于疫情期间的剧团来说,这是一种经济的演出选择。
演尽人性的贪嗔痴,没有帮衬,全凭②吸引观众,做到了,便能兜揽全场的目光与掌声。
在独角戏中,演员更多的是跟观众进行直接交流,即便台词相同、空间相同,演员们也感觉每场演出都是独特的,因为表演时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观众,观众的反应不会重复,演员们的感受也就不会重复,每一次表演也就不会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二、【2023长郡月考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所谓A“民以食为天”,如今的中国是美食大国,无数菜式令人眼花缭乱。
但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只有烧、煮、蒸等几种很有限的烹饪方式。
鼎最早就是炊煮食材用的,有点像现在的火锅。
在先民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后,鼎就逐渐变成了礼器。
传说禹曾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为九鼎,并在上面铸刻名山大川、奇异之物,于是"九鼎"就有了王权①一言九鼎和国家繁荣统一的意味。
虽然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后来的周礼确实对鼎等青铜器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
B《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而百姓自然就不能用鼎了。
当然,随着周王室日渐衰微,这些规定慢慢成了②镜花水月。
(1)曾国在战国初期是一个小国,(2)在其国君曾侯乙的墓葬中,考古工作者(3)也发掘出了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八簋guǐ。
类似情况在“礼崩乐坏”的东周(4)不少见。
我们知道,时代越久远,史料就佚失得越厉害。
在传世典籍较少的情况下,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等便能起到证经补史的作用。
高考成语先背后填新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背诵】1.摩肩接踵:也说肩摩踵接,指肩碰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2.饶有兴味:很有兴味。
“饶”即丰富。
3.相映成趣:互相衬托而显得很有意趣。
4.匪夷所思: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5.物尽其用:让各种东西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
6.粉墨登场:双义两可成语,本义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句中取用其本义。
7.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名”即说出。
8.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9.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10.未可厚非:即“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填空】1.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一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案画,心中顿生一种()的快感。
2.回到住所后,我()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3.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4.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
5.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6.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的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7.西昌是攀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这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8.10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量达到11.48万人次,是最大接待量的2.3倍;游人(),难以感受紫禁城的庄严气氛。
9.鸽子能利用地球磁场来导向,()的是,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一种细菌也能感应地球磁场,这种细菌在磁场中的行动方向就像是一个罗盘针。
10.专家指出,只要采取“绿色生活方式”,使家里的每件物品都(),就可将家庭产生的垃圾量降低25%,化学洗涤用品的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二。
高考语文成语填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提升练习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1.泰州与一个人的名字______:孔尚任,清康熙二十五年,这位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以水利官员的身份抵达泰州。
2.不同于李培生的“惊心动魄”,胡晓春的工作更多的是“”,一年365天,胡晓春有300多天吃住在山上,守护在迎客松旁,并且每隔两小时就要在迎客松前打卡:除了观察树皮、梢头、枝丫、冠顶之外,每天的巡检细到连松针都不放过,积累下了将近150万字的守松日记。
3.孔尚任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水城修改了他的身份——当他离开这里时,他的官职已经____,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他为这出戏起了一个动人魂魄的名字——《桃花扇》。
4.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
5.炎炎夏日,雪糕成了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
最近网络流行的“雪糕刺客”就特指那些隐藏在冰柜里面,看着____但付钱时会用价格“刺”你一下的天价雪糕。
6.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____,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7.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____,却又各具情致。
8.对于最重要的写作阶段——在江苏泰州的写作,孔尚任______,即使在《湖海集》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了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惮——浑浊的官场,从来都不需要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需要审时度势的经营者。
9.我看着眼前的河岸,思绪纷飞。
我对曾经的绿水深潭_______,印象深刻。
10.这是一条不大的河,我叫它西溪,河水非常淡定,_________地流向下一个山峡。
11.由于没有文字,独龙语是独龙族内部交流的唯一载体。
它通过______记录了独龙族的文化和历史。
12.1955年1月15日,党中央做出重要决策——发展中国核工业。
高考语文成语考点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请在数字处填入成语)1.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基在乡村。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越打越牢、效果越来越好,老百姓对乡村文化的期待也【1】。
村里人梦想着也能在乡村的小路上感受到那些盼望在田园中找寻更美的“诗和远方”的城里人所习以为常的阳春白雪的芬芳。
文旅部近年来也着力引导“村晚”由春节期间的集中开展向节日期间常态化开展延伸,由“年年演”向“季季演”延伸,由“舞台演”向“云上演”升级,由“现场看”向“网络看”扩展,使其成为老百姓【2】的文艺形式。
2.“不日新者必日退”。
中华文明如万古长河,奔流不息,是因为中华文化不是【3】的文化,而是成长中的文化、与时俱进的文化。
传统文化要在不断更迭的时代变幻中站稳脚跟,必须依靠创新。
我们既要挖掘好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也要挖掘好中华风物的独有特色和消费动力,从中华文明中采矿,号准时代脉搏,让更多美好的中华风物,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共同守护祖宗留下的宝贝。
3.回顾中国文学发展脉络,自《诗经》《楚辞》以来,侧重个人经验、感性表达的抒情一直是与“载道”并立的文学传统。
抒情传统弦歌不绝,更延续至当代影视创作领域。
如《中国》第二季在解说词中融入当代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共情,在讲到李白的个性时总结道:“归于山野未尝不是件幸事,但即便是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依然会有‘东风吹梦到长安’的眷恋。
”清新古雅的语言让解说词充满了【4】。
《惟有香如故》运用抒情性文本营构出【5】的艺术效果,带领观众在哀而不伤的基调中,通过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作品,达至晶莹剔透的诗的世界。
4.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古书的入围应当不存在什么异议,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儒家学派最为重要的典籍“五经”,更是因为它们出现的时间极早,几乎算得上是华夏世界第一批经过系统整理的书籍,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根脉。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在文中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轻触手机,跨越时空,________观赏一线城市剧场上演的经典剧目;高清镜头下,轻盈灵动的舞姿尽收眼底;直播间里,不但可以欣赏戏曲艺术家_________的表演,还能实时互动……可以说,“云端”舞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文艺演出被更多人看到,推动更多观众与艺术“双向奔赴”。
不同的艺术门类、个性化的展现形式,共同培厚了“云演出”的成长土壤,丰富了艺术的时代表达。
有人说,舞台的生命力在现场,但如今,线上还是线下早已不是一道单选题。
一些剧目会选择在线上首演,根据观众反馈打磨内容后再反哺线下;不少剧场的观众成了线上演出的“铁粉”,而线上的“铁粉”也可转化为线下观演的增量。
同时,借助_________的高科技,网友的在线体验不断刷新。
线上的“智慧剧场”里,观众能通过拖动屏幕,从任意角度观看表演、欣赏细节;5G 和超高清视频技术的运用,让交响乐团的悠扬旋律近在耳畔;虚拟现实和全息技术,营造出_________的沉浸感……线上线下的加速融合,为舞台艺术创作和传播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说起“千里江山图”这个辉煌壮阔的名字,你会想到什么?是宋代画家王希孟创作的传世名画,还是惊艳的春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作家孙甘露新推出的小说《千里江山图》里,它是一次秘密转移行动的代号,是一段鲜为人知而又____的中共地下党斗争的真实故事。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是《千里江山图》的编辑。
谈到主题性创作,李伟长说,作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孙甘露擅长驾驭充满诗性、实验性的叙事语言,在文坛____。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的叙事____,常常多线并进,人物关系也是盘根错节。
三、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觉醒年代》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再现,既有愚昧的晚清遗老、残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________的诸多人物。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根据意思填成语)(一)1.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
照着本子念条文。
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2.隔着河看人家着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3.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4.付:交给;诸:之于。
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
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5.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6.几何:若干、多少。
才有多少时候。
指没过多久。
()7.来之:使之来。
得到它不容易。
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8.颠:跌;扑:敲。
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
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9.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10.不足:不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讲。
表示不值得一提。
()11.混淆:混杂。
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12.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13.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14.一下子到处都是。
形容来势很猛。
()15.糊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
()16.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17.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
指文章公式化。
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18.问心:问问自己。
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19.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
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
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20.耸:直立,高起。
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
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二)1.辙:车轮碾轧的痕迹。
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
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2.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3.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4.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5.速:邀请。
2023高考语文冲刺——成语填空题240道!高考新题型:成语填空题专项训练(二)1—0001.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踊跃报名。
02.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0.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
03.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
04.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
05.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
06.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
07.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世的消息,总令我无比伤感,尤其是这回()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
08.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
09.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
10.早在0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11.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12.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的。
10.老张今年65 岁,(),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14.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
15.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16.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17.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最新精编高中语文成语的正确使用100题专项训练(含解析)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
”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狂妄自大,这遮挡了他们的视线;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吹嘘,他们坐井观天,这妨碍了他们的拓展;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喜欢盲动,他们浅尝辄止,这影响了他们的深度。
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
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A.急功近利不可一世闭关自守B.不可一世急功近利闭关自守C.闭关自守不可一世急功近利D.不可一世闭关自守急功近利【答案】试题分析:不可一世:不认可同时代的人,自认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
形容自命不凡,狂妄到极点。
与下文的“狂妄自大”“虚怀若谷”相照应。
闭关自守:比喻与外界隔绝,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与下文的“吹嘘”“坐井观天”“视野宽广”相照应。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与下文的“盲动”“高瞻远瞩”相照应。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她没读多少书,但她单凭______,也认得了一些字,而且能够背出一些简单的古诗。
②主题曲《爸爸去哪儿》成了小朋友________的歌曲,几乎每个小朋友都能哼上两句。
③我从乡下跑到京城,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其间______的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A.耳闻目睹耳熟能详耳濡目染B.耳濡目染耳闻目睹耳熟能详C.耳濡目染耳熟能详耳闻目睹D.耳熟能详耳闻目睹耳濡目染【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耳闻目睹”指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三个词语虽然看似同义,但意义相差很远。
①处写“她”“没读多少书”“也认得了一些字”,可知是不知不觉中认得的,用“耳濡目染”。
新高考语文填写成语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百姓①________________,少年时他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②________________,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他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
报考大学时,他就对父母说,他要学农。
他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
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③________________,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代初年,南戏一方面从以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中汲取宝贵艺术经验,一方面吸引部分知识精英加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高明编写的南戏剧本《琵琶记》后(),专门叫人在宫廷中排演。
可见,明初的南戏已经开始向更高雅的艺术境界迈进,由此得到上层社会的积极肯定。
南戏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进展的原因,是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集中出现在它演唱曲调的繁衍变化之中。
从南宋到明代,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的地方曲调。
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语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
必须注意的是,这时的昆山腔只是一种清唱的音乐形式,还没有用来表演完整的戏剧情节。
明代中叶以前,昆山腔仅在苏州一带流行。
当时的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俨然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的领头雁。
高考语文成语填空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根据意思写成语)1、():《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到达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二6、():《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弹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二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
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
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里,里头;辟,透彻。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
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
”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
鲁肃说:“土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
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训,准那么。
不能当作典范或法那么。
如:“他这种做法实在缺乏为训。
”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20、():众多的学子。
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沉着不迫。
不能误用作贬义。
22、():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
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
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J 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那么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那么就不能“达成共识。
”23、()):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
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24、():粮,狼尾草。
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长进。
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25、():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不能误用作褒义。
26、():咀,咀嚼;英、华,花朵。
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
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
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7、():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多用作贬义。
28、():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多用作贬义。
29、():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到达了很高的境地。
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30、():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
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
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31、():休,欢乐;戚,忧伤。
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当,指同甘共苦。
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32、()犹,如同。
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33、():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
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34、():大方,有见识的内行。
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
“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35、():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
数典忘祖比喻忘本。
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
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7、():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建筑物的华丽。
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38、():纯,纯粹。
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
比喻功夫到达纯熟、完美的境界。
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39、():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
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
40、():天马,神马。
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
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垫豪放,不受拘束。
41、():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
形容惊慌疑惧。
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2、():罄,尽,空;竹,指竹简。
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
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
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43、():秋水,比喻眼睛。
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本词只用于自谦。
45、():炙,烧,烤。
热得烫手。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多含贬义。
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46、():爽,过失。
经过屡次试验都没有过失。
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47、():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屡次断绝。
形容读书勤奋。
48、():见,同"现二 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
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9、():妆扮好了,登场演戏。
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50、():鸩,一种毒酒。
用毒酒解渴。
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
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51、():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贬义词)52、():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
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局部。
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局部,可以推测全貌。
53、():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 上一点,表删去。
)54、(),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事物正在开展,一时不会终止。
):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多用):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
(注意使用的对象) ):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抽去锅底下的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多用作贬义。
):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褒义词) ):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注意形容的对象) ):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多用作贬):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 ):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
(褒义词) ):形容恳切地教导。
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
(褒义词) ):濡:沾湿;染:沾染。
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忍不住笑了出来。
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 74、():指行医救助生灵。
(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 75、()快走;鹫:野鸭。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 不好的事物。
(贬义词)76、():越:跨过;俎:占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
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
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 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
77、():绝:断;缕:细线。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55、(56、(57、( 作贬义词。
58、(59、(60、(61、(62、(63、(64、(65、( 义。
66、(67、(68、(69、(70、(71、(72、(73、( 与“笑”字重复。
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78、( ):匪:不是;夷:平常。
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79、( 不专一。
):迁:变动。
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80、(81、( ):垂:接近,快要。
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 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82、(83、(84、(85、(86、(或欣赏的人很少。
):因:依靠。
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指情况愈来愈坏。
):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贬义词) ):态度温和,没有原那么。
(多用作贬义) ):曲调高深,通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 87、(88、(89、( ):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贬义词)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90、(91、( 误。
(贬义词)):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
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92、(93、( 急。
94、( 到一个地方。
95、(96、(97、():不能使大家信服。
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间: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伊:文言助词;始:开始。
旧指官吏初到任所。
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
):比喻受到教育。
(不要望文生义)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
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自已改正。
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
(艾:治理,惩治)98、( ):滥:失实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