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微笑着面对一切 1教案 鄂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微笑着面对一切》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敬佩”等词语。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兰兰是怎样遭遇不幸的。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自主体验,初步感知。
(1)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认识本课出现的新词,并能正确的读出来。
荣誉脊梁骨折询问试跳康复治疗瘫痪毅力马箱
屈服国际体操选手固定套第四届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2.把生词带入课文,再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兰兰写了些什么?能不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兰兰是什么人,她又遭遇了什么不幸?
(1)兰兰如此优秀,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看到这些成绩,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么短的时间取得了这么多的成绩,让我们一起夸夸桑兰,把第一段读一遍吧。
4.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兰兰是什么人,她又遭遇了什么不幸?
(1)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改变了她的人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感受人物的不幸遭遇。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微笑着面对一切教学内容: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微笑着面对一切》教学目标:1. 识记生词:慷慨、微笑、面对、指引、压抑、挣脱、同情、处理、迅速等。
2. 能够理解文章主旨,懂得微笑面对问题的重要性。
3.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培养学生微笑面对困难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5.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1. 掌握本课的生词及词组。
2. 理解文章的主旨,明确学生如何更好地面对困难。
教学过程:Ⅰ. 导入(5分钟)1. 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微笑的场景,引导学生探究微笑的作用及影响。
2. 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回答:你在伤心、焦虑或生气的时候,你会选择微笑吗?为什么?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即微笑着面对一切。
Ⅱ. 学习新课(30分钟)1.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让学生听读课文,初步了解微笑着面对一切的故事情节。
2. 告诉学生本节课生词及词组的意思,并提示生词在课文中的出现位置,让学生跟读、理解。
3. 让学生口头描述土匪刘二的情感变化及他是如何通过微笑渡过难关的。
4. 提问:在生活中,你是否曾经遇到过与刘二相似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5. 小组合作,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描述他们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及处理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文章中运用所学的生词和词组。
Ⅲ. 巩固练习(15分钟)1. 通过老师的提问和卡片游戏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生词和词组的掌握情况。
2. 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所写的文章,互相学习鼓励。
Ⅳ. 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默读一遍,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课文主旨。
2. 要求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完成下一部分的预习作业。
Ⅴ.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微笑的作用及重要性、生词及词组的掌握和运用、情感和心理变化的描述、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并掌握课文《微笑着面对一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掌握《微笑着面对一切》的词语、短语及句型的用法。
–学习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仿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文章中表达的真情实感。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勇敢面对困难的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阳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微笑着面对一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掌握《微笑着面对一切》中的词语、短语及句型的用法。
–学习仿写课文中的语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仿写课文语句,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新课呈现(15分钟)•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微笑着面对一切》,并找出自己觉得重要或有感触的句子或段落。
•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找到的句子或段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3. 听说训练(20分钟)•播放有关微笑的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小组讨论:为什么微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方式?请举例说明。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取自己觉得有趣或有感触的情境,扮演角色进行情感表达,并展示给全班。
4. 语言运用(30分钟)•分析课文中的词语、短语及句型,引导学生理解其用法和意义。
•接龙游戏:老师给出一个词语或短语,学生依次进行句子构建,以此巩固并运用所学内容。
5. 仿写训练(25分钟)•老师给出指导词,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个性化加工。
•学生进行自主写作,然后与同桌互相评阅,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修改。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微笑着面对一切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二类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能用“康复“、“意外“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到桑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找一找哪些段落是描写桑兰面对苦难的,仔细读一读,体会桑兰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桑兰如何面对困难。
教学准备:电子备课。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微笑着面对一切》。
2、老师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4、谁微笑着承担着一切?为什么能微笑着来承受呢?我们将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
二、初读指导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⑴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
⑴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出示:省体操队训练人选技术摔下来固定套询问治疗脊椎配合毅力瘫痪气喘吁吁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指导学生从平翘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⑶去掉拼音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⑴读正确、流利。
⑵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⑶不能解决的作出标记。
4、检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
⑴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失声痛哭剧痛气喘吁吁大汗淋漓⑵提出不理解的词,同学们当场解答,答不出的共同查字典解决,或教师解答。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谁微笑着承受着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第二个问题可以用文中第4、5、6、7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回答。
7、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并提示下节课的目标我们通过初读,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也知道了桑兰以微笑承受着她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事实。
那么,她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微笑着面对一切》教案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微笑着面对一切》教案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在知识上的交流过程,还是情感、意志交流的过程。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以下仅供参考!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理解“气吁吁、大汉淋漓、敬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
鼓励学生向桑兰学习,培养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桑兰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在自己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却遭到最沉重的打击,如娇嫩的鲜花遇到暴风雨,如展翅的小鹰折断翅膀,面对命运的挑战,她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姑娘——桑兰。
1.出示桑兰的照片,告诉学生桑兰的近况。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4.师用各种方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1.把生字放入课文中,读准音,把句子读流利。
2.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或词旁打勾,不懂的地方打“?”。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4.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
1.课文讲了哪些内容?2.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1.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感人的句子划下来读几遍。
2.默读3—6自然段,看桑兰战胜了哪些困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认读“优、秀、际、第、试、部”。
2.观察生字,想想怎样记、怎样写。
3.全班交流。
4.师范写“第”,注意笔顺和构造。
5.学生练习写生字。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微笑着面对一切 1教案鄂教版【教材分析】课文写的是16岁女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遇到了一个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但她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面对一切,坚强地与伤痛作斗争的事。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表现出了一位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顽强的毅力和无比的勇气。
【学情分析】关于桑兰的受伤、治疗及生活情况,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中曾作过专题报道。
学生可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搜集音像资料、书信专访等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文,有助于学生感受桑兰的顽强精神,最后用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要求】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情感目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第三至六自然段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
1.(示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她是谁吗?2.介绍桑兰(同学们根据预习说)。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桑兰,板书课题――微笑这面对一切。
4.质疑。
谁?“一切”?怎样面对一切?为什么会微笑着面对一切?二、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标自然段号。
2.默读时勾划不理解的词句。
3.思考问题。
自读。
三、交流预习。
1.指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2.指读生词,齐读。
3.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
四、将课文读流利。
五、试着解决默读时不理解的词句。
六、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
二、检查朗读,思考:桑兰是怎样的一个运动员?1.指名读,记分。
2.指名答:优秀、坚强。
三、为什么说她优秀?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优秀”。
四、“可是在98年的一天,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1.指名读,“……骨折。
”2.出示小黑板:“这真是天大的不幸!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微笑着面对一切》教案三篇篇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坚忍、顽强”话题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桑兰在赛前意外受伤,从接受治疗到出院迎接新的生活的过程,表现了桑兰勇敢地面对困难,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超人的勇气。
文本语言类似新闻报道,没有详细的细节描写,但有许多典型的句子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足以刻画桑兰坚强的形象。
这为学生通过品味重点词句,主要段落感受人物形象提供了凭借。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不认识桑兰,对其遭受的“不幸”更是不甚了解。
课文篇幅较长,生字表和查字表中共有27个需要学生认识的字,加之学生不能预习课文,因此在课上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准、读通、读顺,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明了文章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夯实这一训练过程极为重要。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剧痛、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等词语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及课外补充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感悟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感悟桑兰面对“一切”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乐观。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桑兰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ppt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初识桑兰。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桑兰1、提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和句子的朗读。
3、再读课文,思考,桑兰除了是名“优秀的运动员”,她还给你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三、学习交流,感受不幸1、学生交流桑兰是怎样受伤的?2、脊梁骨骨折,对桑兰姐姐来说,这意味着什么?3、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所表现出来的坚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自然段,桑兰姐姐哪些坚强的表现让你感动呢?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20.微笑着面对一切教学内容: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微笑着面对一切》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理解“失声痛哭”,“剧痛”,“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兰兰是如何面对一切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
激励学生向兰兰学习,培养学生的坚强品格。
教学重难点:体会兰兰受伤后的表现,在队友面前,在医生面前,在恢复自理生活的过程中,在出院时的表现。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微笑着面对一切》。
请看老师一笔一画写课题。
(板书课题)请你微笑着读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一.初读课文(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认读生字词。
1.指名读2.集体读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问:读了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知道了那些?先指名分别说,再连起来说一说。
师小结。
四.品读感悟。
(学习课文的1,2,3自然段)过渡:兰兰究竟发生了什么意外呢?让我们先走进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
2.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3.体会“不幸”,让学生指出脊梁骨并了解脊梁骨的作用。
4.体会“天大的不幸”。
为什么说是“天大的不幸呢”?请读第一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1)认真读,感受兰兰的优秀。
(2)对比“优秀”和“不幸”。
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个意外,此次参加比赛的兰兰会怎样,今后又会怎样?(3)小结:我们看到赛场上英姿飒爽、生龙活虎的兰兰,她有美好的未来,她才17岁呀,这还是试跳,还没进入比赛,现在却要坐在轮椅上,她再也不能参加比赛了。
想一想,当我们在操场上欢呼雀跃时,当我们在教室里跳舞时,当我们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时,兰兰只能坐在轮椅上,这真是天大的不幸呀,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一起读2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过渡:一名前途无量的运动员,可能一辈子要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真是天大的不幸,面对这天大的不幸,兰兰会怎样面对呢,请读第三自然段。
《微笑着面对一切》教学设计(鄂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桑兰是如何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
激励学生向桑兰学习。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桑兰那种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2、从第一、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桑兰是我国优秀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却在美国友好运动会上发生了意外,让她刚刚开始的美好人生也许永远就要在轮椅上度过了。
但当桑兰面对这一切时,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的3——7自然段,看看当面对不幸,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她是怎样说的?(“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能站起来!”)2. 再读读这句话,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指导读。
3. 桑兰是这样说的,她又是怎样去做的呢?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但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的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问:伤痛中的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而她的队友们是怎样的呢?(“前来探的队友们看到桑兰脖子上套着固定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都忍不住失声痛哭。
”)理解“不能动弹”,看到这样躺在床上的桑兰,如果你就是她的队友,你会样?指导读。
4. 队友们失声痛哭,桑兰却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的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此时,桑兰想的是什么?你从这句中读出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读。
5.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队友的表现,女生读桑兰的表现,体会桑兰的坚强。
6. 不能动弹的桑兰,面对队友的失声痛苦,却没有掉一滴眼泪,她在心中对自己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能站起来!”7. 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看当桑兰面对医生时又是怎样做的?(“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着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问: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指导读。
8. 桑兰的坚强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为她治疗的医生,他这样说到:指名读医生的话。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微笑着面对一切 1教案鄂教
版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16岁女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遇到了一个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但她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面对一切,坚强地与伤痛作斗争的事。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表现出了一位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顽强的毅力和无比的勇气。
【学情分析】
关于桑兰的受伤、治疗及生活情况,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中曾作过专题报道。
学生可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搜集音像资料、书信专访等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文,有助于学生感受桑兰的顽强精神,最后用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要求】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情感目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第三至六自然段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示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2.介绍桑兰(同学们根据预习说)。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桑兰,板书课题――微笑这面对一切。
4.质疑。
谁?“一切”?怎样面对一切?为什么会微笑着面对一切?
二、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标自然段号。
2.默读时勾划不理解的词句。
3.思考问题。
自读。
三、交流预习。
1.指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2.指读生词,齐读。
3.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
四、将课文读流利。
五、试着解决默读时不理解的词句。
六、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检查朗读,思考:桑兰是怎样的一个运动员?1.指名读,记分。
2.指名答:优秀、坚强。
三、为什么说她优秀?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优秀”。
四、“可是在98年的一天,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1.指名读,“……骨折。
”
2.出示小黑板:
“这真是天大的不幸!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
自己读,读懂了什么或不懂什么?
提问:天大的不幸?美好?也许?永远?
讨论交流。
3.桑兰得知自己伤势后表现如何?(坚强)让你最感动、印象最深的地方?
4.讨论、朗读、相机交流。
5.“忍不住失声痛哭”。
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把伤势、队友心情、桑兰心情进行比较。
6.“忍着剧痛”与“哼着乐曲”的强烈对比,体会桑兰的惊人毅力。
7.“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她出院时带着“动人的微笑”以及所说的话包含的感情读出来。
五、通过刚才大家共同的研究学习,我们都深深体会到了桑兰是一个坚强的小姑娘,
令人敬佩。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桑兰的事迹,准备开展“桑兰故事报告会”。
板书:
微笑着面对一切
美好→不幸忍不住急切
剧痛哼歌
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微笑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悉尼歌剧院教案沪教版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
结合课文理解“巧夺天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文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悉尼歌剧院的,积累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的句子,并仿照课文的写法,尝试完成课后的练习。
3、感受悉尼歌剧院造型的巧夺天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理解“巧夺天工”的意思,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悉尼歌剧院巧夺天工。
2、仿照课文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的写法,进行语言实践训练。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师:最近,我们乘着“国际号”游览了世界的许多地方,(播放
媒体)有意大利的水上名城——威尼斯,国际和平之都——瑞士的日内瓦,今天我们的“国际号”又从上海的浦东国际机场起飞了,看!东方明珠电视塔,它是上海的标志,长城——北京的标志,自由女神像——美国纽约的标志,埃菲尔铁塔——法国的标志,前方就是我们此次游览的目的地: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举办地——澳大利亚的悉尼。
悉尼,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它的标志既不是大袋鼠,也不是鸭嘴兽,而是?
2、出示图片和板书课题:悉尼歌剧院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座歌剧院的呢?(出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思考:为什么悉尼歌剧院会成为悉尼这座城市的标志?找出文中的概括悉尼歌剧院两方面特点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检查预习:
(1)读词语:
出示:歌剧院滨海标志独特洁白晶莹雄伟巧夺天工结构监控咖啡馆
(2)交流句子并出示:悉尼歌剧院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三、研读课文重点,练习说话。
(一)研读课文3、4节,重点体会外形的写法。
1、师:这句话不仅概括了第三节的内容,又引出第四节的内容,把两小节紧紧联系在一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就是过渡句。
2、读一读。
3、文中是怎样描写悉尼歌剧院独特、美丽的外形?曲线划出有关句子。
(1)交流外形描写。
出示:“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一瓣一瓣盛开的白莲,又像几页张开的扇贝,再仔细一看,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而扬起的白帆。
”
①看不同角度的图片,与白莲、扇贝、白帆的图片做对比出现,引读。
体会三处比喻:像白莲、扇贝、白帆。
②指导朗读。
多种形式读。
③完成词句活动室中练习2。
出示: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有独特、漂亮的外形: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又像(),再仔细一看,更像()。
④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形象地描写了悉尼歌剧院,向我们展现了悉尼歌剧院独特、漂亮的外形,你能看着图当一次小导游,用“像……又像……更像……”介绍一下吗?
4、师:难怪作者说它的外形独特、漂亮。
(板书:独特、漂亮)此外作者还怎样称赞悉尼歌剧院?
出示:这座造型别致的歌剧院,三面临海,与远处的雄伟的悉尼大桥互相衬托,简直就是巧夺天工。
①指名读。
②“巧夺天工”是什么意思?
③师:为什么说悉尼歌剧院是“巧夺天工”?
⑤师结合图片小结:
造型独特漂亮的悉尼歌剧静静地坐落于美丽的港湾,三面靠海,与远处的大桥遥相呼应,倒影在湛蓝的海水中荡漾着,使这个港湾平添了几分魅力,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这样精巧的设计胜于天然之作,简直“巧夺天工”。
5师:悉尼歌剧院不仅美丽、独特的外形,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1)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节。
(2)(出示:填空式第四节)师生合作读,体会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师:这两小节就是从外形和内部结构两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的。
其实在我国也有许多标志性建筑,像大家很熟悉的南浦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等,今天老师请大家去参观金茂大厦。
(二)仿照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1、出示金茂大厦图片
2、指导学生用“像……又像……更像……”练习说话。
3、(机动)用同样的句式介绍自己收集的图片。
4、交流自主收集的图片
四、总结课文,感情朗读
师:悉尼歌剧院,悉尼港的一颗明珠,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设计者是(38岁的丹麦建筑师——乌特松)新建于(1959年)历时(14年)终于在(1973年10月20日落成),悉尼歌剧院,你是悉尼的标志,你让多少人叹为观止,你让多少人留连忘返,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你的风采。
(配乐师生读第3、4节的有关内容)此时你能找一个词语来形容悉尼歌剧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