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S 码型研究及信道编码FPGA实现
- 格式:doc
- 大小:505.00 KB
- 文档页数:37
基于FPGA的DVB-S2中IRA码编码器设计实现摘要:介绍了一种用FPGA实现DVB-S2中IRA码编码器的设计方法。
设计采用RAM组和FIFO组配合使用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校验矩阵储存和校验位生成等难点问题。
用Verilog语言实现了DVB-S2的编码器,得到的FPGA综合报告表明,在占用硬件资源不大的条件下,编码器符合DVB-S2标准的要求,能够被标准所运用。
关键字:DVB-S2;IRA码;FPGA;编码器1、引言DVB-S2[1]是欧洲数字视频广播(DVB)组织在2004年制定的第二代卫星广播标准。
DVB-S2标准采用BCH码与LDPC码级联的前向纠错(FEC)系统,其性能接近理论极限。
DVB-S2提供了11种纠错编码比率,以适应不同的调制方式和系统需求,并引入了64800和16200两种LDPC码长,码长极长是其性能优异(距香农限仅0.7dB,比DVB-S标准提高了3dB)的原因之一。
LDPC 码的编码通常非常复杂,其复杂度与码长的平方成正比。
DVB-S2的编码实现对于整个标准的开发运用和推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这一原因,对DVB-S2标准中的LDPC码的编码规则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其特点用FPGA实现其编码系统,在占用较少硬件资源的条件下,核心的编码处理频率为63.725MHz,可以满足DVB-S2标准应用的需要。
2、DVB-S2中的LDPC码编码方法根据DVB-S2标准,其LDPC码的编码任务是由个信息位得到个奇偶校验位,最后得到码字。
具体过程概括为:①初始化校验位:。
②计算信息位对奇偶校验位的贡献,计算公式为,(1)其中,是第个校验位,是第个信息位,是奇偶校验位的个数。
表示奇偶校验位的地址取DVB-S2标准附录B和C 提供的相应地址列表的第行的数据。
是由码率R决定的常量,计算公式为:DVB-S2标准中给出了长码和短码对应的不同码率的值。
从这一步可以看出,DVB-S2中的码有周期为360的循环结构,极大程度降低了编译码复杂度,且有利于硬件实现。
DVB-S2标准下前向纠错码的编译码研究及FPGA实现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码又称为Gallager码,它是由Gallager于1962年提出的一类具有稀疏奇偶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由于当时硬件条件的限制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1995年MacKay和Neal重新发现并证明了迭代译码的LDPC码具有渐进香农限的性能,LDPC码是近年来研究比较热、发展比较快的信道编码技术,主要面向4G、光缆和航空通信等一些未来的应用领域。
LDPC码可被并行译码,硬件实现复杂度低,具有非常成熟的设计方法,不仅克服了长码不可译的难题,而且性能接近最大似然译码。
DVB-S2标准下的前向纠错编码方案采用了BCH码作外码、LDPC码作内码的纠错方式,该方案解决了码长较长时编译码复杂度高的问题,且该方案下的纠错性能在低信噪比下也能表现很好。
研究前向纠错码的高效编译码算法和高效率低成本的硬件设计方案是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在深入分析DVB-S2标准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适合实际应用的低复杂度编译码算法及硬件结构。
首先,本文介绍了LDPC码及其构造方法,然后介绍了BCH 码,重点介绍了DVB-S2LDPC码。
其次,本文详细介绍了BCH的串行编码算法,然后用低复杂度的循环结构的码字构造方法对LDPC码进行了编码,从编码速度和存储量等方面对编码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再次,分析了几种硬判决和软判决译码,为了改善硬件复杂度,在译码时引入了定点和量化思想、优化译码参数等方法,并借助Matlab工具进行了仿真分析。
最后,给出了BCH编码和LDPC编译码器的硬件实现结构,借助于QuartusⅡ9.1开发平台和Modelsim仿真工具实现了编码器和译码器的FPGA设计,给出了仿真结果和资源使用情况,本文所设计的编码器最大频率可达到100M以上,译码器的最大工作频率可达到200M以上,且资源使用率都较低。
DVB-SS2调制器的设计及其FPGA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卫星通信是当前世界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广泛的传输范围、频率多样性、传输数据的大容量、高质量的传输和稳定可靠性等优点,使其在通信、电视信号传输、军事信息传输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而在卫星通信领域中,数字视频广播卫星二代(DVB-S2)是目前最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之一。
DVB-S2技术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优异的传输性能,以适应现代卫星通讯市场的需求。
DVB-S2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前端信号接收部分、通道编码与调制部分、以及射频传输及解调部分。
其中通道编码与调制单元是整个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DVB-S2的通道编码与调制技术,并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DVB-S2调制器,通过FPGA实现。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DVB-S2的通道编码与调制技术,设计一个通道编码与调制一体的DVB-S2调制器,并基于FPGA实现。
具体目的包括:1.研究DVB-S2的调制技术,包括基础调制方法、时钟回收等技术;2.设计一个通道编码与调制一体的DVB-S2调制器,实现对多个码率的支持;3.通过FPGA实现DVB-S2调制器的功能,并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三、论文结构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该篇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等内容。
第二部分是DVB-S2技术原理及其通道编码与调制技术的概述,详细介绍DVB-S2的组成、原理、以及通道编码与调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是DVB-S2调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包括通道编码与调制一体的DVB-S2调制器的整体架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以及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第四部分是FPGA实现与性能分析,该部分主要介绍如何将DVB-S2调制器基于FPGA进行实现,以及对调制器的性能进行优化和分析,包括资源占用、功耗等方面的分析。
DVB系统信道编解码的研究实现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DVB系统信道编解码的研究实现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数字电视广播(DVB)是一种数字多媒体传输标准,它主要应用在有线电视网络和卫星广播网络中,它具有高质量、高效性、高可靠性、高传输速率等特点,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DVB系统的信道编解码是DVB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成数据的加密、纠错等功能,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效率性,同时也带来一定的传输延迟。
因此研究DVB系统的信道编解码技术,将有助于优化DVB系统的性能,提高碎片化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传输质量,改善用户观感和体验,推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更广泛应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是:DVB系统的信道编解码的研究和实现。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DVB系统的信道编解码概述2、信道编码算法的研究3、信道解码算法的研究4、DVB系统的信道编解码实现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方法,通过分析、实验、仿真研究DVB 系统的信道编解码算法,结合计算机编程技术,编写信道编解码程序,实现信道编解码。
三、预期研究成果1、对DVB系统的信道编解码算法进行系统研究,深入理解DVB系统的原理、架构和实现方式。
2、针对信道编码算法、信道解码算法进行分析和实验,分析算法优缺点、适用范围,并编程实现算法。
3、完成DVB系统信道编解码的实现程序,并进行性能测试,验证算法实现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引言、DVB系统信道编解码的概述、信道编码算法的研究、信道解码算法的研究、DVB系统信道编解码的实现、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
五、进度安排1、第一周:阅读相关文献,确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向。
2、第二周-第三周:研究DVB系统的信道编解码概述,进行系统分析。
3、第四周-第五周:研究信道编码算法和信道解码算法,进行算法分析。
4、第六周-第七周:完成信道编码算法和信道解码算法的编程实现。
DVB-S射频调制的FPGA设计方案DVB-S标准只是规定了信道编码及调制方式,没有提供具体的射频调制方案,DVB-S标准要求载波的频率范围为950 MHz-2150 MHz,由于受到FPGA内部资源运算速度的限制,一般只能实现中频调制[1]。
传统的射频调制是在中频调制后加模拟上变频,如中频调制之后采用AD8346[2]进行射频调制,但这样就增加了设计的复杂度及成本。
本文采用ADI公司最新推出的AD9789与FPGA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全数字DVB-S标准射频调制。
1 系统构架AD9789[3] 14 bit TxDAC芯片内部集成了QAM编码器、内插器和数字上变频器,可为有线基础设施实现2.4 GHz的采样率。
AD9789 TxDAC支持DOCSIS-III、DVB_C 2个标准,并不支持DVB-S标准。
配置选项可以设置数据路径来为QAM编码器和SRRC滤波器设置旁路,从而使DAC能够用于诸如无线基础设施等多种应用中。
本文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了DVB_S的射频调制,在FPGA内部实现DVB-S信道编码[3](随机化、RS编码、卷积交织、卷积压缩编码)、星图映射、SRRC 滤波器(滚降系数为0.35),经ODDR模块给AD9789提供复数数据。
其射频调制方案如图1所示。
2 可变符号率的设计DVB-S调制器符号率一般支持1 MS/s~45 MS/s可调,这就需要对TS流进行速率调整。
整个DVB_S信道编码有2次速率的变化:(1)RS编码,它将188的包结构变成204的包结构,数据输出的速率为输入的204/188倍。
(2)卷积压缩编码,由于卷积压缩编码采用不同的编码比率,如1/2、2/3、3/4、5/6、7/8,对应的输出数据速率就变成输入数据速率的1、3/4、2/3、3/5、4/7倍,针对符号率的设计,本文提出了符号率的设计公式:FBAND=A×204 /188×8×1/2×(N/N-1),其中A为TS流的输入数据速率,N的取值为2、3、4、6、7,之所以乘以8是因为在卷积编码时要进行数据的并串转换。
Equipment Manufactring Technology No.11,2009随着广播业务数字化的发展,数字电视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欧洲ETSI 协会制定了数字电视广播DVB 系列标准。
该标准不仅定义了数字电视传输标准,还制定了数据广播传输标准。
这使得广播信道不仅可以传送数字电视业务,还可以提供数据广播业务,使得数字广播系统的应用得到了普及。
人们在收看数字电视的同时,可以通过数据广播方式获得更多的服务,例如:随时随地获取天气预报、股市信息、家庭的水电煤气费用等;在专业领域,如石油、铁路及安全部门,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VB 数据广播标准,定义了7种数据广播方式,但是此协议只规定了数据广播的下三层协议,并没有规定应用层数据业务是如何封装的。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数据业务,包括流媒体业务、文件业务、互动信息等。
对于这些应用,各公司和各厂商都定义了自己的业务传输协议。
本文依据DVB-S 标准,对数字广播系统的发射机进行了设计实现。
1DVB-S(卫星数字视频广播)系统概述DVB 是欧洲数字视频广播标准,其传输系统涉及卫星、有线电视、地面等所有传输媒体,对应的DVB 标准为:DVB-S(卫星数字视频广播系统)标准、DVB-C(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标准和DVB-T(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标准。
其中DVB-S(卫星数字视频广播标准)系统几乎被所用的卫星广播数字电视系统所采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发展数字卫星电视系统,原因在于其独特的优点:首先,数字电视通过卫星传输后,因为它采用了数字传输和误码保护技术,接收的信号质量抗噪声及其他干扰的能力较强;第二,数字卫星电视系统由于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及数字调制技术,大大节省了空间的频率资源;第三,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设备功耗降低、体积减小,可靠性提高并易于与计算机联网。
典型的数字卫星广播传输系统,是由M PEG-2信源编码和复用、信道编码、地球站发射设备、卫星转发器、接收站前端、解调、信道译码、M PEG-2解复用和译码等组成(如图1所示)。
新型数字化DVB-S系统发射端的FPGA实现
佚名
【期刊名称】《电视技术》
【年(卷),期】2007(031)0z1
【摘要】介绍了基于FPGA实现全数字化DVB-S系统发射端的实现原理和具体方法,其中主要包括信道编码、基带成形和数字QPSK调制,系统采用的数字QPSK调制技术,改变了以往因采用模拟技术进行QPSK调制而导致系统一致性和稳定性差的缺点,还给出了FPGA实验系统组成以及利用矢量分析仪测得的结果.
【总页数】3页(P108-1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49.197
【相关文献】
1.DVB-S中的发射机硬件设计及其FPGA实现 [J], 郜中华;李鹏;刘翼;白冰
2.新型数字化DVB—S系统发射端的FPGA实现 [J], 王海滨;宿绍莹;马琦;陈曾平
3.基于FPGA平台的DVB-T发射端的实现 [J], 张拥军;赵雪峰;朱维乐
4.基于FPGA的SOPC系统DAB发射端硬件实现 [J], 陈梦妮;王国裕
5.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发射端的FPGA设计与实现 [J], 陈涛;许林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向DVB-S2标准的信道编译码器高速设计与FPGA实现面向DVB-S2标准的信道编译码器高速设计与FPGA实现摘要:随着数字视频广播(DVB)系统的快速发展,高效的信道编解码技术成为实现高质量视频传输的关键。
本文针对DVB-S2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信道编译码器高速设计方案。
该方案采用了多种优化技术,包括并行计算、资源共享和快速算法实现等。
通过对FPGA的合理配置和算法优化,编码器和解码器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高速设计方案可以满足DVB-S2标准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低的资源消耗。
1. 引言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视频广播(DVB)系统已成为现代卫星通信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视频传输,信道编解码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在DVB系统中,DVB-S2标准被广泛采用,其通过增加有效载荷和提高编码效率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传输质量。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高速且高效的信道编译码器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2. DVB-S2标准概述DVB-S2标准定义了一套用于数字广播传输的编解码规范。
它采用了最新的调制和编码算法,能够提供比传统的DVB-S系统更高的编码效率和更好的传输性能。
DVB-S2标准通过使用先进的编码技术,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和连续相位调制(CPM),来提高编码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3. FPGA在信道编译码器中的应用由于其高度灵活性和可重构性,FPGA广泛应用于信道编译码器的设计和实现。
在前端信号处理中,FPGA可以用于信号解调和滤波等任务;而在后端的信道编译码过程中,FPGA则用于实现编码和解码算法。
4. 高速设计与FPGA实现4.1 并行计算为了提高编译码器的运算速度,我们采用了并行计算技术。
具体而言,我们将编码和解码算法中的一些独立操作分割成多个子任务,并通过并行处理器同时执行这些子任务,从而实现了编译码器的并行计算。
4.2 资源共享为了减少FPGA资源的消耗,我们采用了资源共享技术。
DVB-S 码型研究及信道编码FPGA实现摘要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与以往的模拟电业务相比,在节省频谱资源、提高节目质量方面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DVB(DigitalvidcoBroadcasting)标准的建立更是加速了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大规模应用。
DVB标准选定MPEG一2标准作为音频及视频的编码压缩方式,随后对MPEG一2码流进行打包形成TS流(transPortstream),进行多路传输流复用,通过不同媒介进行传输。
本文主要工作:1、对DVB码型、TS流复用做了深入研究。
2、对信道编码进行了基于VHDL的FPGA实现,并通过QUARTUSii编译实现。
3、对电视视频系统相关编码知识进行扩展与展望。
关键词:DVB-S TS FPGA VHDL QUARTUSIIThe Research Of DVB-S Code And The FPGAImplementation of Channel CodeAbstract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and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analog business, saving spectrum resourc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grams to bring about a new revolution,DVB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standard is to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DVB standard MPEG-2 standard as the selected audio and video compression encoding, and then on the MPEG-2 TS stream to form a stream package (transPortstream), for multi-transport stream multiplexing, is transmitted through different media.This paper workFirstly:on the DVB pattern, TS stream multiplexing done in-depth study,Second: the channel coding based on the realization of VHDL, and compiled by QUARTUSii achieved.Finally: to extend knowledge of the relevant codes and Prospects on the television video systems.Key Words: DVB-S TS FPGA VHDL QUARTUSII目录第一章:DVB简介 (1)1.1、DVB定义 (1)1.2、DVB核心技术 (1)1.3、DVB-S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标准 (2)第二章:信源编码简介 (3)2.1、信源编码介绍 (3)2.2、图像:预测编码 (3)2.3、Ipb帧:帧内编码 (5)2.4、变换编码 (6)2.5、其他信源编码标准 (6)第三章:TS流 (8)第四章:信道编码 (12)4.1、扰码(M序列) (13)4.2、(204,188)RS码 (16)4.3、卷积交织 (20)4.4、(2,1,7)卷积码 (27)第五章:拓展与展望 (31)第六章:参考文献 (33)第七章:谢辞 (34)正文:第一章 DVB简介1.1、DVB定义DVB, 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的缩写, 是由DVB项目维护的一系列国际承认的数字电视公开标准。
1993年,欧洲成立了国际数字视频广播组织(DVB组织)。
建立在MPEG-2压缩算法上的数字技术,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数字技术。
DVB的宗旨是要设计一个通用的数字电视系统。
DVB数字广播传输系统利用了包括卫星、有线、地面、SMATV、MNDSD在内的所有通用电视广播传输媒体。
它们分别对应的DVB标准:DVB-S、DVB-C、DVB-T、 DVB-SMATV、DVB-MS和DVB-MC。
(1)从清晰角度来说: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和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前者清晰度是现行模拟电视图像的2倍,色域宽,图像宽高比从4:3变为16:9,更加符合人眼视觉特性,高保真多声道环绕立体声。
后者图像分辨力为720*576(PAL 制式)和720*480(NTSC制),是一种普及型数字电视,成本低。
(2)从输入数字电视信号的途径和方式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
1.2、DVB核心技术:(1)系统采用MPEG-2压缩的音频、视频及资料格式作为资源;(2)系统采用公共MPEG-2传输(TS)复用方式;(3)系统采用公共的用于描述广播节目的系统服务信息(SI);(4)系统的第1级信道编码采用R-S前向纠错编码保护;(5)调制与其他附属的信道编码方式,由不同的传输媒介来确定;使用通用的加扰方法及条件接收接口。
1.3、DVB-S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标准QPSK 工作频率11/12GHZ 调制效率高 MPEG-2的MP@ML格式,用户端达到CCIR601演播室质量的码率为9Mbit/s 可多套节目复用。
DVB-S2:使用纠错能力更强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sity parity cheek,LDPC)和BCH码级联实现的纠错编码和速率更高的8PSK、16PSK、32APSK调制,她离理论上的香农极限只差0.7DB比DVB-S标准提高了近50/100。
第二章信源编解码2.1、信源编码介绍无论HDTV还是SDTV未压缩的数字电视信号都具有很高的数据速率,不能在1个6MHZ或8MHZ的电视频道射频带宽内传输。
(1)视频压缩编码:各国基本采用MPEG-2标准。
更先进的MPEG-4以及MPEG-4AVC/H.264标准能使一个HDTV带宽由15MBIT/S 降低到6-7MBIT/S。
(2)音频压缩编码:美国:5.1声道环绕声压缩DOLBY AC-3;日本:MPEG-2 AAC;欧洲MPEG-1 LAYER1和LAYER2算法。
2.2、图像:预测编码图像的近邻像素相似性很强,可以通过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像素的观测,预测他们相邻像素的估计值。
根据预测像素选取位置的不同,分为帧间预测和帧内预测。
(1)帧内预设编码DPCM: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差分脉码调制。
这一系统是对实际像素值与其估计值进行量化和编码。
○-○(2)帧间预测由于视频相邻两帧时间间隔很短,通常变化很少,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利用帧间预测可获得更大的压缩比。
(图2.2)<1>、运动补偿预测:对于视频序列的图像,采用帧间预测编码可以减少时间域上的冗余度,提高压缩比。
1、对于静止不动的场景,当前帧的图像内容完全相同时。
2、对于运动物体,只要知道运动规律就可以从前一帧图像推算出他的当前位置3、摄像头对场景的横向移动、焦距的变化会引起整个图像的平移、放大或缩小。
只要摄像机的运动规律和镜头改变参数已知,图像产生的变化也是可以推算出来的。
<2>运动估值:就是对运动物体的位移作出估计。
1.像素递归法:根据像素亮度的变化和梯度,通过递归修正来轨迹每个像素的运动矢量。
2.块匹配算法(BMA):目前最常用的运动估值算法,先将前帧图像分割成M*M 的图像子块,并假设子块内所有的像素都作同样的运动。
块大时,可能包括不同图像;块小时,估计精度容易受噪音干扰,不够可靠,且比特率过大。
(如MPEG-1 MPEG-2一般采用16*16的块作为匹配单元,这是实践证明较好的折中结果)A、单向运动补偿预测B、双向运动补偿预测C、插值运动补偿预测:由前后参照预测值的平均值。
2.3、I/P/B帧:帧内编码帧I帧特点:它是一个全帧压缩编码帧。
它将全帧图像信息进行JPEG压缩编码及传输; P帧(前向预测编码帧)预测与重构:P帧是以I帧为参考帧,在I帧中找出P帧“某点”的预测值和运动矢量,取预测差值和运动矢量一起传送。
在接收端根据运动矢量从I帧中找出P帧“某点”的预测值并与差值相加以得到P帧“某点”样值,从而可得到完整的P帧。
B帧(双向预测内插编码帧)预测与重构B帧以前面的I或P帧和后面的P帧为参考帧,“找出”B帧“某点”的预测值和两个运动矢量,并取预测差值和运动矢量传送。
接收端根据运动矢量在两个参考帧中“找出(算出)”预测值并与差值求和,得到B帧“某点”样值,从而可得到完整的B帧。
以下是他们的结构图I P B B B P B B B P B B B...、(图2.3)2.4、变换编码变换编码:不直接对空间域数据进行编码,而是首先将空间域图像数据映射变换到另一个正交空间(变换域)得到一组变换系数,然后量化和编码。
图像是缓慢变化的,相邻像素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绝大多数图像子块中的相邻像素灰度级相等或很接近。
(图2.4)2.5、其他信源编码标准音频:MUSICAM AC-3 AVS音频立体声视频:MPEG-1 MPEG-2 MPEG-4 H.261 H.262 H.263 H.263+ H.263++ H.264中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AVS)帧内预测、帧间预测、环路滤波、变换编码、量化、熵编码等技术模块。
性能高,编码效率师MPEG-2的2倍以上,复杂度低,算法比H.264明显低。
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
顾名思义,“信源”是信息的“源头”,信源编码技术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数字音视频海量数据(即初始数据、信源)的编码压缩问题,故也称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显而易见,它是其后数字信息传输、存储、播放等环节的前提,因此是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共性基础标准。
经过十年多演变,音视频编码技术本身和产业应用背景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后起之秀辈出。
目前音视频产业可以选择的信源编码标准有四个:MPEG-2、 MPEG-4、MPEG-4 AVC(简称AVC,也称JVT、H.264)、AVS。
从制订者分,前三个标准是由MPEG专家组完成的,第四个是我国自主制定的。
从发展阶段分,MPEG-2是第一代信源标准,其余三个为第二代标准。
从主要技术指标——编码效率比较:MPEG-4是MPEG-2的1.4倍,AVS和AVC相当,都是MPEG-2两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