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设备防雷技术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501.40 KB
- 文档页数:14
摘要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纽带,担负着电压变换和电能分配的重要任务。
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所以变电所的防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电能这一清洁能源在人民生产、生活中得到了普遍使用。
但当高压输电网在为人们提供动力和照明时,不能忽视自然界产生的雷电对高压输变电设备产生的大量危害。
因此,必须加强变电所雷电防护问题的认识与研究。
关键词:变电所;防雷保护;雷击原因;防雷原则;具体措施目录摘要 (2)1,变电所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 (4)1.1微机设备屡遭雷害的原因 (4)1.2远动载波系统受雷害特别严重原因 (4)2、变电所防雷的原则 (4)2.1、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 (5)2.2、防雷等电位连接 (5)3、变电所防雷的具体措施 (5)3.1、变电所装设避雷针对直击雷进行防护 (5)3.2、变电所的进线防 (6)3.3、变电站对侵入波的防护 (6)3.4、变压器的防护 (6)3.5、变电所的防雷接地 (7)3.6、变电所防雷感应 (7)4教训与收获 (7)5结束语 (7)6参考文献 (8)1变电所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雷电放电是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放电现象,在某种大气和大地条件下,潮湿的热气流进入大气层冷凝而形成雷云,大气层中雷云底部大多数带负电,它在地面上感应出大量的正电荷,这样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当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时,就会发生雷云之间或是雷云对地的放电,从而形成雷电。
按其发展方向可分为下行雷和上行雷。
下行雷是在雷云产生并向大地发展的,上行雷是接地物体顶部激发起,并向雷云方向发起的。
供电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的绝缘处于电网的额定电压作用之下,但是由于雷击的原因,供配电系统中部分电压会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的数值.雷电波通常是通过变电所临近的10kV线路侵入10kV母线,再经过10kV所用变压器高、低压绕组间的静电和电磁耦合,闯入低压出线。
110kv线路避雷器技术规范标准. . . . 110kV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技术协议需方:供方:1 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供方向需方提供的110kV线路用氧化锌避雷器(以下简称避雷器)。
2 产品符合标准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DL/T 815 -2002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11032 -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311.1 -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7354《局部放电测量》GB5582《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GB/T16434《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775《绝缘子试验方法》JB5892《高压线路用复合绝缘子技术条件》JB/T8177《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通用技术条件》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方法》GB/T16927.2-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测试系统》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标准。
以上标准如有新版本,按最新版本执行。
3. 技术要求3.1 环境条件3.1.1 周围空气温度:最高温度:+45℃最低温度:-10℃最大日温差:25℃日照强度: 0.1W/cm2(风速0.5m/s)3.1.2 海拔高度:≤1000m3.1.3 最大风速:35m/s3.1.4 环境相对湿度(在25℃时):日平均:95%月平均:90%3.1.5 地震烈度:8度3.1.6 污秽等级:II级/Ⅲ级/Ⅳ级3.2 工程条件3.2.1 系统概况:a. 系统额定电压:110kVb. 系统最高电压:126kVc. 系统额定频率:50Hz3.2.2 安装地点:户外110kV输电线路终端杆塔或中间杆塔3.3 基本设计要求3.3.1 耐震能力水平分量0.25g垂直分量0.125g本设备能承受用三周正弦波的0.25g水平加速度和0.125g垂直加速度同时施加于支持结构最低部分时, 在共振条件下所发生的动态地震应力, 并且安全系数大于1.75。
带电安装220KV输电线路避雷器技术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带电安装220KV输电线路避雷器技术的研究,旨在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信息,研究目的和意义,为后续内容铺垫。
在分析了220KV输电线路的特点和带电安装技术现状,提出了带电安装220KV输电线路避雷器技术方案和技术实施方案,并进行了风险评估。
结论部分对带电安装220KV输电线路避雷器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建议和展望,总结了整个研究。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提升220KV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是将发电站产生的电能传送到各地供电的重要设施。
而在输电线路中,由于自然环境和外部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雷击等现象,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
220KV输电线路作为重要的输电通道,其特点是输电距离较长、输电容量较大,对输电线路的安全性要求也较高。
为了防止雷击等灾害对220KV输电线路的影响,避雷器被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中,用以消除雷电干扰,保证输电线路的可靠运行。
传统的避雷器的安装需要断电作业,给输电线路带来一定的停电时间和影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带电安装技术应运而生。
带电安装220KV输电线路避雷器技术研究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的,旨在提供一种在线路带电状态下安装避雷器的技术方案,以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带电安装220KV输电线路避雷器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深入研究220KV输电线路的特点和目前的带电安装技术现状,寻找适合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线路避雷问题。
通过技术实施方案和风险评估的分析,评估带电安装220KV输电线路避雷器的可行性,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减少故障率和提高工作效率做出贡献,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变压器防雷接地标准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用于改变电压的大小,以便在输电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传输电能。
然而,由于电力系统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复杂性,变压器往往会受到雷击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防雷措施,其中接地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变压器的防雷接地标准需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比如《变压器防雷接地技术规范》(GB 50150-2006)等文件。
这些标准规定了变压器防雷接地的具体要求,包括接地电阻的要求、接地装置的选用、接地导体的敷设等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变压器在雷电天气下的安全运行。
其次,变压器防雷接地标准需要考虑到实际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不同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率和强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防雷接地系统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雷电活动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变压器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电阻率、接地极的数量和布局等因素,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此外,变压器防雷接地标准还需要注重接地系统的维护和检测。
接地系统一旦建成投运,就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良好的接地状态。
定期测量接地电阻,及时清除接地装置周围的杂草和杂物,保证接地导体的通畅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保证变压器在雷电天气下的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变压器防雷接地标准是保证变压器在雷电天气下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才能有效地保护变压器免受雷击的影响,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在变压器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防雷接地标准的执行,确保其符合国家规定并能够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国家电力公司武汉高压研究所武汉 430074 0 前言我国在500 kV输变电工程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有不足。
本文着重就500 kV输变电工程设计中的雷电过电压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1 500 kV变电所雷电侵入波保护 1.1 雷击点我国规程规定只计算离变电所2 km以外的远区雷击[1],不考虑2 km以内的近区雷击。
而实际上对变电所内设备造成威胁的主要是近区雷击。
2 km以外的雷击,雷电波在较长距离传送过程中的衰减和波头变缓,在站内设备上形成的侵入波过电压较低,以它为考察的主要对象不合适。
这可能是沿袭中压系统和高压系统作法,认为进线段有避雷线或加强绝缘,不会因反击或绕击而进波。
实际上,进线段和非进线段并无本质差异,完全可能受雷击而形成入侵波。
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以及CIGRE工作组,均以近区雷击作入变电所侵入波的重点考察对象。
我们所进行大量500 kV变电所侵入波的研究,也均是以近区雷击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考虑远区雷击。
大量研究表明,近区雷击的侵入波过电压一般均高于远区雷击的侵入波过电压。
有人认为雷击#1塔会在变电所形成最严重的侵入波过电压,以此为近区雷击。
这种想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正确的,但在我国,大多数情况下不合适。
大量研究表明,#1塔和变电所的终端门型构架(也称#0塔)距离一般较近,雷击#1塔塔顶时,经地线由#0塔返回的负反射波很快返回#1塔,降低了#1塔顶电位,使侵入波过电压减小。
而#2、#3塔离#0塔较远,受负反射波的影响较小,过电压较高。
所以仅计算雷击#1塔侵入波过电压不全面。
进线段各塔的塔型、高度、绝缘子串放电电压、杆塔接地电阻不同,也造成雷击进线段各塔时的侵入波过电压的差异。
根据经验,一般为雷击#2或#3塔时的过电压较高。
建议我国现有规程对原以考虑2 km 以外的雷击改为主要考虑2 km 以内雷击,或者兼顾近区和远区雷击,以近区雷击为主。
1.2 雷电侵入波计算方法过去受条件限制,主要依靠防雷分析仪来确定侵入波过电压。
电气设备防雷保护规范要求在现代社会中,电气设备的使用已经无处不在。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是雷击事故频发的问题。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电气设备防雷保护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一、防雷保护目标为了有效地避免雷电对电气设备造成的危害,在制定防雷保护规范时,需要明确以下防护目标:1. 保护人身安全: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雷击事故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2. 保护设备:减少雷击对电气设备的破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防止业务中断:降低雷击导致供电中断所带来的生产和运营风险。
二、雷电环境评估在制定防雷保护规范之前,需要对该地区的雷电环境进行评估。
雷电环境评估包括测量地区的雷电频率、雷电流密度和雷电地形。
1. 雷电频率:根据历史雷电活动数据和附近地区的雷电频率,确定雷电频率的等级,从而确定适当的防雷保护措施。
2. 雷电流密度:了解雷电击中设备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雷电流密度,以确定设备的耐雷能力和详细的防雷设计要求。
3. 雷电地形:评估雷电地形对雷电活动的影响,例如雷电引雷装置的设置和地形调整。
三、防雷保护设施的设计基于雷电环境评估结果,可以设计合理的防雷保护设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雷保护措施:1. 外部防雷保护:包括设置金属避雷针、重要设备和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引雷装置以及对周边地形进行调整等。
2. 内部防雷保护:包括为设备提供合适的防雷保护间隔、安装防雷保护设备和接地导体等。
3. 设备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雷保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防雷保护规范的执行为了确保防雷保护规范的执行,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雷意识和技能。
2. 检测和评估:定期对防雷保护设施进行检测和评估。
3. 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防雷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五、案例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的防雷保护规范要求:1. 外部防雷保护:在建筑物顶部设置合适数量和高度的避雷针,并确保避雷针与建筑物的接地系统连接良好。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272《华东科技》10kV 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黄思海(韶关市擎能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韶关 512000)摘要:城乡电网主要为10kV 架空配电线路,该线路途径存在着复杂的地理环境,且处于较低的绝缘水平,因雷击造成事故而跳闸的概率较高,在配置架空配电线路时,需实施良好的防雷措施。
基于此,以下对10kV 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10k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措施在过去的2年里,为了加强10kV 配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安全、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准的网络,和提高效率的投入产出综合分销网络资产,供电公司实施全过程精益管理分销网络在龙岩供电公司的整个系统。
专注于重建发病率高的断层线10kV,通过统计分析10kV 线路的故障原因,10kV 线路操作时被发现的弱点,和正在采取方法方式,最终找到降低10kV 线路故障方法方式,降低10kV 线路故障,提升10kV 配电线路的管理水准。
1 自然界雷电概述 雷电是自然界常见的集声、光、电为一体的现象,往往伴有闪电和雷鸣而出现,对人类的活动有重大影响,能够产生有机物质孕育农作物,还可以补充大气中电离层的电荷,防止太阳和宇宙中的射线进入地球表面,但是雷电也是导致高压输配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因素。
当输配电线路被雷电击中时,会产生泄入大地的雷电流,引起巨大的电磁效应、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从而影响输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雷电作为一种特殊电脉冲波,产生时会伴随着强大的脉冲磁场,其中直击雷和感应雷这两种雷电形式对输配电线路的危害尤为严重。
直击雷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电荷,会对设施和设备造成直接破坏,破坏能力十分巨大,中国每年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超10亿美元。
而感应雷分为电磁感应雷和静电感应雷,雷电放电时,雷电流在附近空间中剧烈变化而产生强磁场可以引起电磁感应雷,若不能及时引入地下,极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架空线路的导线被积云所感应上大量电荷生成静电感应雷,使电压倍增,影响输配电线路。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和防治2019-06-12摘要:近年来,电⽹由于雷电引起的故障仍占很⼤⽐例,包括雷击闪络后的⼯频续流损坏绝缘⼦及其⾦具,导致线路事故。
雷击架空输电线路引起的线路停电是我国输电线路的主要事故之⼀。
⽂章根据江苏省及徐州公司输电线路被雷击跳闸的情况归纳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特征;原因;防治1 江苏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江苏位于我国⼤陆东部沿海中⼼,境内地势平坦,⽆崇⼭峻岭,⽽多湖泊河流,⽔⽹密布,海陆相邻。
除北部边缘、西南边缘为丘陵⼭地,地势较⾼外,其余⾃北向南为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和长江三⾓洲所共同组成的坦荡⼤平原。
由于地势平坦,且纬度较⾼,雷电活动程度⼀般,年均雷电⽇为25天左右。
江苏电⽹2001~2006年11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见表1,其中2004年500kV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稍⾼。
表1江苏电⽹2001~2006年11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统计注:①雷击跳闸率单位:次/百公⾥•年(40雷电⽇);②2006年雷电⽇数据还未统计到,本表中2006年雷电⽇以2001~2005年平均雷电⽇;③11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次数、线路长度和雷击跳闸率未包含⽆锡、泰州、宿迁、淮安、徐州的数据。
2 雷击故障分析以徐州的雷击跳闸线路为例进⾏详细的故障分析。
2.12003~2007年徐州公司雷击线路跳闸故障分析截⾄2007年7⽉徐州供电公司所辖的线路共发⽣了起雷击故障。
2起雷击故障未找到故障点。
详细情况详见表2。
最近发⽣的2起事故未发现准确的故障点。
表2 徐州电⽹2007年22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情况⼀览表注:近年来我公司所辖的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有上升趋势。
每年都有雷击线路故障发⽣。
详细情况见图1。
图1徐州电⽹2003~2007年220kV~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次数⽰意图2.2 雷击跳闸特征归纳从发⽣雷击的故障点杆塔的情况、天⽓、雷电电位系统的数据综合分析可以总归纳出徐州地区发⽣输电线路雷击故障⼀些特征。
附件: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防雷工作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的防雷工作管理,使防雷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输变电设备的耐雷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是保护输电线路、变电站设备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电网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条防雷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应在设计审查、设备选型、监造、验收、安装、调试和试生产的电力建设全过程及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电网生产全过程开展防雷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及所属供电企业、发电企业和施工企业.第二章防雷工作管理范围及主要内容第五条防雷工作设备管理的范围分为输电线路、变电站的防雷及雷电定位系统。
(一)输电线路包括:避雷线、接地装置、避雷器、耦合地线、塔顶避雷针和其它非常规避雷装置等.(二)变电站包括:避雷器、避雷针、避雷线、接地装置、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等。
(三)雷电定位系统主站及各地分布的探测站等配套设施.第六条防雷工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专业技术标准的有关防雷技术规定,开展输变电设备的防雷保护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检修和技术改造等工作.第七条防雷工作应定期对防雷保护设备及其构成的保护系统的合理性进行监测、检查及评价,以确保保护功能正常发挥作用。
第八条防雷工作实施动态化管理,对运行中的防雷保护设施要根据电网各个时期的运行特点、所处地位及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防护技术要求的调整.第九条防雷工作应定期开展防雷保护设施的运行评价,应及时进行雷害事故分析并制定防雷反事故措施。
第十条防雷工作应加大科技投入,积极运用新思路和新观念,广泛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和方法,依托技术进步来实现防雷工作手段的现代化、规范化。
第三章防雷工作管理第十一条输电线路防雷(一)设计、选型、审查管理1、设计单位应贯彻国家电力行业有关防雷的设计技术规程、标准要求,并必须满足国家电网公司或主管网省公司有关防雷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反事故技术措施实施细则。
制造部岗位职责
岗位名称,制造部部门经理。
岗位职责:
1. 负责制定制造部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的达成。
2. 管理制造部的日常运营,包括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生产流程的优化、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工作。
3. 负责制定制造部的预算并进行成本控制,确保生产成本的合理控制和利润的最大化。
4. 确保制造部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5. 协调制造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
6. 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提出生产方案并进行实施,确保
新产品的生产顺利进行。
7. 定期进行生产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确保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8. 持续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提出相关建议并进行
实施,确保制造部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防雷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输变电设备雷击故障的发生,减少雷击故障造成的影响,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并结合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雷击故障分析及运行经验制定。
第三条本规定针对输变电设备所发生的雷击故障,从设计选型、基建和验收、运行维护、技改和报废设备全寿命周期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安徽省电力公司系统所属交流输变电设备,直流系统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技术文件以下为本技术规定所引用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及规范,但不仅限于此: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T 311.2 绝缘配合第2部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T 17949.1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一部分:常规测量DL/T 475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815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DL/T 804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DL / T 474.5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避雷器试验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重大反事故措施安徽电网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安徽电力通信站过电压保护标准第三章输电线路第五条在线路初设阶段,应收集线路路径区域内的雷电活动历史资料,并结合所途经单位提供的运行经验,优化路径,尽可能避开雷电活动强烈地区,必要时开展专题分析,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第六条根据土壤电阻率,优化地网设计,尽可能降低杆塔接地阻抗。
第七条线路避雷器的选用应满足DL/T 815-2002的要求,并选择通过产品鉴定、具有良好运行业绩的制造厂的产品。
第八条架空地线的接地方式应综合考虑感应损耗和防雷效果等因素,雷害严重地区应采用直接接地方式。
1第九条为防止雷电波入侵变电站,35KV级以下线路的进线段保护一般采用双避雷线,应尽可能减小保护角、降低接地阻抗;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宜采用双避雷线全线保护方式。
第十条为了减少输电线路雷电绕击故障的发生,220kV及以上双回线路采用0°或负保护角,500kV单回路及110kV双回路铁塔不大于10度,220kV及以下单回路按规程设计并尽可能减小,一般不大于10度。
对于经过高山区及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地线保护角应进一步减小。
第十一条为了提高输电线路的耐反击雷水平,杆塔接地装置不连架空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在雷季干燥时不宜超过表1的数值:表1 线路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第十二条杆塔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采取1)扩大接地网;2)延长接地体;3)引外接地;4)换土;5)接地模块、导电水泥等其他物理降阻措施。
第十三条接地体埋深不小于0.6m;在耕地中的接地体,还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
第十四条为提高防腐降阻效果,应适当考虑加大接地体截面,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220kV2,圆钢直径不小,杆塔接地体引出线扁钢的截面不应小于50mm及以上电压等级其直径不小于于12mm于12mm,引出线应热镀锌。
第十五条在山区多雷区及雷电活动特别强烈地区的线路设计应采用措施提高线路耐雷水平:1)采用较小的杆塔接地电阻;2)适当降低杆塔高度;3)合理配置外绝缘子:在满足风偏和空气间隙的条件下可增加1-2片同型号绝缘子,合成绝缘子应适当将干弧距离提高10%;4)采取三相安装线路避雷、塔顶拉线进行分流来降低塔顶电位或充分利用已有的杆塔拉线,将其与接地装置并在一起等其他防雷措施;5)采用耦合地线;6)必要时装设可控避雷针、半导体消雷器。
第十六条档距较大、半山坡等绕击易击区段应考虑边坡等地形对边导线保护角的影响,因地制宜调整避雷线装设位置、安装耦合地线和线路避雷器,线路避雷器应安装在易发生绕击档距两侧杆塔的同一相。
第十七条杆塔接地装置应采取有效防腐措施,尤其是接地引下线和所有连接部位。
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第十八条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第十九条地网等隐蔽工程敷设完成后,杆塔接地装置参照GBJ 233-1990 中的有关规定验收,并符合设计要求,重点是逐基测试接地电阻和抽样开挖检查。
测试接地电阻时应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应考虑季节性的影响(将现场测得的接地电阻值用测试月的季节换算系数进行修正,得出被测杆塔实2际接地电阻值,见表2)。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接地抽样开挖比例应不低于15%,重点是检查接地装置的埋深、防腐和连接质量,并拍照留档。
表2 接地电阻季节换算系数线路避雷器环形间隙不能装反,上下间隙的开口方向要一致,禁止踩踏避雷器伞裙和第二十条环形间隙。
第四章变电站(一)变电站的直击雷过电压保护第二十一条变电站的直击雷过电压保护可采用避雷针或避雷线,屋外配电装置包括组合导线和母线廊道应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
第二十二条变电站的主控制室和配电装置室一般不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为保护其他设备而装设的避雷针不宜装在独立的主控制室和35kV 及以下变电站的屋顶上。
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的主控制室和配电装置室宜设直击雷保护装置。
主控制室配电装置室和35kV 及以下变电站的屋顶上如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时,若为金属屋顶或屋顶上有金属结构则将金属部分接地,若屋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将其焊接成网接地,若结构为非导电的屋顶时则采用避雷带保护该避雷带的网格为8m~10m,每隔10m~20m 设引下线接地。
上述接地引下线应与主接地网连接并在连接处加装集中接地装置。
峡谷地区的变电站宜用避雷线保护。
已在相邻高建筑物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或设备可不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
屋顶上的设备金属外壳电缆金属外皮和建筑物金属构件均应接地。
第二十三条露天布置的GIS 的外壳不需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但应接地。
第二十四条独立避雷针(线)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
在非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欧。
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主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 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出入口等的距离不宜小于3m ,否则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砾石或沥青地面,也可铺设混凝土地面。
第二十五条110kV 及以上的配电装置一般将避雷针装在配电装置的架构或房顶上,但在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 的地区,宜装设独立避雷针。
否则,应通过验算,采取降低接地电阻或加强绝缘等措施。
35kV 及以下高压配电装置架构或房顶不宜装避雷针。
装在架构上的避雷针应与接地网连接,并应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装有避雷针的架构上,接地部分与带电部分间的空气中距离不得小于绝缘子串的长度;但在空气污秽地区,如有困难,空气中距离可按非污秽区标准绝缘子串的长度确定。
装设在架构(不包括变压器门型架构)上的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变压器接地线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3第二十六条110kV 及以上配电装置可将线路的避雷线引接到出线门型架构上,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Ω?m 的地区,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35kV配电装置在土壤电阻率不大于500Ω?m 的地区,允许将线路的避雷线引接到出线门型架构上,但应装设集中接地装置。
在土壤电阻率大于500Ω?m 的地区,避雷线应架设到线路终端杆塔为止,从线路终端杆塔到配电装置的一档线路的保护,可采用独立避雷针,也可在线路终端杆塔上装设避雷针。
第二十七条严禁在装有避雷针避雷线的构筑物上架设未采取保护措施的通信线广播线和低压线。
第二十八条变电站内35kV及以上避雷器应装设简单可靠的计数器,110kV及以上避雷器应装设全电流监测装置。
(二)500kV变电站高压配电装置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11断路器主接线时,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敞开式变电站采用)宜装设在每回线第二十九条2路的入口和每一主变压器回路上,母线较长时是否需装设避雷器可通过校验确定。
11断路器的变电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宜安装于每回线路的入GIS 、主接线为第三十条采用2口,每组母线上是否安装需经校验确定。
第三十一条 500kV变电站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经接地电抗器接地时,中性点上应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保护。
(三)10~220kV变电站高压配电装置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第三十二条 10~220kV变电站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近区雷击闪络,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35kV110kV 架空送电线路应在变电站1km~2km 的进线段架设避雷线。
进线保护段上的避雷线保护角宜不超过10o。
第三十三条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35~110kV 线路,其变电站的进线段应采用图1 所示的保护接线。
在雷季,如变电站35~110kV 进线的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可能经常断路运行,同时线路侧又带电,必须在靠近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处装设一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全线架设避雷线的35~220kV 变电站,其进线的隔离开关或断路器与上述情况相同时,应在靠近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处装设一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如变电站35~110kV 进线的断路器或流变采用SF6绝缘方式的,为防止雷击损坏,应在线路侧装设一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考虑检修试验的方便,此组避雷器应尽量安装在变电站内,有困难时,可安装在线路终端塔上。
4及以上电缆进线段,在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处应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35kV 第三十四条变电站的。
对单芯电2(a) 器,其接地端应与电缆金属外皮连接。
对三芯电缆,末端的金属外皮应直接接地,见图。
缆,应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接地,见图2(b),但经校验,装一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即能符合保护要求,50m 50m 或虽超过如电缆长度不超过。
MOA22 中可只装MOA1 或图50m ,应在电缆末端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如电缆长度超过1km 架空线路应架设避雷线连接电缆段的全线电缆变压器组接线的变电站内是否需装设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视电缆另一端有无雷电过电压波侵入的可能经校验确定。
变压110kV对可能出现孤立不接地系统工况的不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应采用棒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