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_09s
- 格式:doc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4
电磁学——电磁波电磁学——电磁波【电磁波】在高频电磁振荡的情况下,部分能量以辐射方式从空间传播出去所形成的电波与磁波的总称叫做“电磁波”。
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反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
然而,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反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
电磁波为横波。
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
如图3-83所示。
电磁波的传播有沿地面传播的地面波,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
波长越长的地面波,其衰减也越少。
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中波或短波等空中波则是靠围绕地球的电离层与地面的反复反射而传播(电离层在离地面50~400公里之间)。
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变,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动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其速度等于光速(每秒3×1010厘米)。
光波就是电磁波,无线电波也有和光波同样的特性,如当它通过不同介质时,也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等。
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方向相同和量值最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
电磁波的频率γ即电振荡电流的频率,无线电广播中用用的波长在10~3000米之间,分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等几种。
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雷达用的波长更短,3米到几厘米。
电磁波有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各种光线和射线,也都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
其中以无线电的波长最长,宇宙射线的波长最短。
无线电波 3000米~0.3毫米。
红外线 0.3毫米~0.75微米。
可见光 0.7微米~0.4微米。
紫外线 0.4微米~10毫微米X射线 10毫微米~0.1毫微米γ射线 0.1毫微米~0.001毫微米宇宙射线小于0.001毫微米麦克斯韦于1865年从理论上证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应等于光速。
电磁信号知识点总结一、电磁波的特性1.波长和频率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形成的,它们的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波长是波在媒质中传播一个周期的长度,通常用λ表示,单位是米。
频率是波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通常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
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由下式给出:c = λf,其中c是光速,约为3×10^8米/秒。
2.极化状态电磁波可以沿着不同方向传播,它们的振动方向被称为极化状态。
有线性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等不同类型。
3.传播特性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存在传播直线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它们的传播速度由媒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决定,媒质的不同会影响其传播速度。
4.频谱特性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广,可分为射频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频段。
二、电磁信号的传播1.自由空间传播电磁信号在自由空间中,即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会以直线传播。
其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距离、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等因素的影响。
2.地面传播在地面传播条件下,电磁信号会受到地形、建筑物和植被等障碍物的影响,会产生衰减和多径效应。
3.大气传播天线传播条件下,大气中的湿度、温度和气压等因素也会对电磁信号的传播产生影响。
4.散射传播电磁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发生散射现象,散射会导致信号的衰减和时延,影响通信质量。
三、调制技术1.调幅调制(AM)调幅调制是一种将模拟信号与载波进行调制的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来传输信号。
调幅调制技术简单,但抗干扰能力较差。
2.调频调制(FM)调频调制是一种将模拟信号与载波进行调制的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号。
调频调制技术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3.调相调制(PM)调相调制是一种将模拟信号与载波进行调制的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号。
4.数字调制(ASK、FSK、PSK)数字调制是一种将数字信号与载波进行调制的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来传输信号。
电磁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无损检测:电磁检测技术可以对材料、构件进行无损检测,如金属、混凝土、塑料等材料的缺陷、裂纹、腐蚀等缺陷的检测。
医学影像:电磁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医学影像,如MRI技术。
矿产勘探:电磁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矿产勘探,如电磁法勘探。
环境监测:电磁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如电磁辐射、电磁波等的检测。
安全检测:电磁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安全检测,如金属探测器、X光机等。
通信:电磁检测技术可以用于通信领域,如无线电通信、雷达等。
航空航天:电磁检测技术可以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如飞机、火箭等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探索电磁的奥秘电磁的产生和应用电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物理现象,它的产生和应用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索电磁的奥秘,介绍电磁的产生原理,并探讨电磁波的应用。
第一部分:电磁的产生原理电磁的产生是基于电荷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电磁理论,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而当发生电荷分布或电流的变化时,则会产生电场。
这两种场相互作用,形成了电磁场。
在电磁场中,电磁波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
当电场和磁场垂直于彼此,并以光速传播时,就会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具有特定的频率和波长,包括了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X射线等。
第二部分: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通信技术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无线电波作为电磁波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电视传输、卫星通信等领域。
通过调节电磁波的频率和强度,我们可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接收。
2. 医学成像电磁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
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可以穿透人体组织,用于医学成像。
通过X射线的吸收和透射,医生可以观察和诊断患者的骨骼、内脏等情况,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3. 材料检测与测量电磁波在材料检测和测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使用红外光谱仪,人们可以检测和分析物质的红外光谱特性,从而判断其组成和性质。
此外,利用电磁波进行雷达测距和雷达成像,也可以对目标物体进行非接触式的测量和观察。
4. 能源生产与利用电磁波的应用还涉及到能源的生产和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广泛利用电磁波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辐射包含了各种频率的电磁波,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的吸收和转换,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用于供电和采暖。
总结:本文探索了电磁的奥秘,介绍了电磁的产生原理,并讨论了电磁波的应用。
电磁波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通信技术、医学成像、材料检测与测量以及能源生产与利用等领域。
电磁识图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电磁波是以光速传播的电磁辐射,它同时具有电场和磁场的振荡。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波段。
电磁波既具有波粒二象性,又具有频率和波长的波动特性,因此可以在空间中远距离传播,适用于无线通信和远距离探测。
二、电磁识图的原理电磁识图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与目标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探测和识别。
当电磁波遇到目标时,会发生反射、散射、透射等现象,不同目标对电磁波的响应特性有所差异,通过分析目标的电磁特性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识别和辨别。
电磁识图的原理包括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目标特征的提取和分析、目标识别和分类等步骤。
三、电磁识图的应用领域1. 军事领域电磁识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情报获取、目标识别和监视监测等方面。
通过雷达、红外线和激光等电磁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探测和识别,对于提高军事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2. 安防领域电磁识图技术可以用于安防监控系统的建设,通过红外线探测器、电磁感应器、微波探测器等设备实现对周边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报警,以保障公共安全和个人财产不受侵害。
3. 地质勘探电磁识图技术可以通过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对地下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进行探测和勘探,帮助指导地质勘探工作,并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 水文地质电磁识图技术可以用于水文地质勘探,通过探测地下水位、土层结构、地下水文环境等信息,为水文地质工程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5. 环境监测电磁识图技术可以用于对环境污染、气象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进行监测和预警,为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范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四、电磁识图的发展趋势1. 多模态融合电磁识图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模态融合,即利用多种不同波段的电磁传感器对目标进行综合探测和识别,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人工智能应用电磁识图技术将逐渐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目标特征的自动提取和分析,进一步提高电磁识别的效率和精度。
《大学物理》作业 No. 9 导体与电介质中的静电场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把A、B两块不带电的导体放在一带正电导体的电场中,如图所示,设无限远处为电
势零点,A的电势为UA,B的电势为UB,则
[ ] (A) UB > UA0 ; (B) UB > UA = 0;
(C) UB = UA; (D) UB < UA 。
2. 如图所示,一封闭的导体壳A内有两个导体B和C。A、C不带电,B带正电,则A、
B、C三导体的电势UA、UB、UC的大小关系是
[ ] (A) UB= UA = UC; (B) UB > UA = UC;
(C) UB > UC > UA; (D) UB > UA > UC。
3. 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d处 (d < R) 固定一
电量为+q的点电荷,用导线把球壳接地后,再把地线撤去,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
球心O处的电势为
[ ] (A) 0 (B) dq04
(C) Rq04 (D) )11(40Rdq
4. C1和C2两空气电容器并联以后接电源充电,在电源保持联接的情况下,在C1中插入
一电介质板,则
[ ] (A) C1极板上电量增加,C2极板上电量减少;
(B) C1极板上电量减少,C2极板上电量增加;
(C) C1极板上电量增加,C2极板上电量不变;
(D) C1极板上电量减少,C2极板上电量不变。
d
q
R
O
1
C
2
C
A
B
A
B
C
金 属 板
5. 将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接到电源上充电到一定电压后,断开电源。再将一块与极板面
积相同的金属板平行地插入两极板之间,则由于金属板的插入及其所放位置的不同,对
电容器储能的影响为:
[ ] (A) 储能减少,但与金属板位置无关;
(B) 储能减少,但与金属板位置有关;
(C) 储能增加,但与金属板位置无关;
(D) 储能增加,但与金属板位置有关。
二、填空题
1. 地球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约为100NC-1,方向垂直地面向下。假设地球上的电荷都均
匀分布在地表面上,则地面的电荷面密度 = Cm-2,是 号电
荷。(212120mNC1085.8)
2. 一半径r1 = 5cm 的金属球A ,带电量为q1 = 2.0×10-8C; 另
一内半径为 r2 = 10cm、 外半径为 r3 = 15cm 的金属球壳B ,
带电量为 q2 = 4.0×10-8C , 两球同心放置,如图所示。若以无
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A球电势UA= , B球
电势UB= 。
3. 两块“无限大”平行导体板,相距为2d,且都与地连接,如图所示。两板间充满正离
子气体(与导体板绝缘),离子数密度为n,每一离子的带电
量为q。如果气体中的极化现象不计,可以认为电场分布
相对中心平面OO 是对称的,则在两极板间的场强分布为
E
= ,电势分布
U= 。(选地的电势为零)
4. 在电容为C 0的平行板空气电容器中,平行地插入一厚度为两极板距离一半的金属板,
则电容器的电容C= 。
5. 如图所示,电容C1、C2、C3已知,电容C可调。当调节到A、
B两点电势相等时,电容C= 。
d2
O
X
1
C
A
2
C
C
3
C
B
A
B
1
r
2
r
3
r
O
1
q
2
q
三、计算题
1. 如图所示,一内半径为a、外半径为b的金属球壳,带有电量Q,在球壳空腔内距离
球心r处有一点电荷q,设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试求:
(1) 球壳内外表面上的电荷;
(2) 球心O点处,由球壳内表面上电荷产生的电势;
(3) 球心O点处的总电势。
2. 一电容器由两个很长的同轴薄圆筒组成,内、外圆筒半径分别为R1=2cm、R2= 5cm, 其
间充满相对介质常数为r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电容器接在电压U=32V的电源上,
如图所示。试求距离轴线 R=3.5cm处的A点的电场强度和A点与外筒间的电势差。
a
b
r
q
Q
O
r
2
R
1
R
R
A
U
O
3. 一球形电容器,内球壳半径为R1,外球壳半径为R2,两球壳间充满了相对介电常数为
r
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设两球壳间电势差为U12,求:
(1) 电容器的电容;
(2)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
4. 一电容为C的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接端电压为U的电源充电后随即断开,试求把两
个极板间距离增大至n倍时外力所作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