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609.24 KB
- 文档页数:32
移动基站防雷解决方案1.0雷电入侵途径第一个入侵渠道——由供电线路引入对于处在郊区的移动基站,当其电力线路为架空引入时,雷电入侵电力系统主要有两种方式:1)整个输电线路就象在地面上的一张金属电荷网,是非常好的电荷释放和吸收点,类似于一个巨大的电容器,雷云直接向电力线路放电,即电力线路受到直接雷击。
2)由于电力线路架空,电力线与大地间就近似于一个封闭的矩形,当电力线路上空的雷云间进行放电时,会产生雷电电磁场,可以在电力线路中感应出雷电波,形成破坏力极大的雷电电压波,这种电压波(1.2/50)的幅度可以在几十千伏以上,将沿着雷击点向两端传播,从而入侵用电设备。
第二个入侵渠道——由传输线路引入现在移动基站的传输基本上是采用光缆,光缆的布放基本上以架空为主,这种方式也就造成光缆容易被雷电入侵。
光缆外部有绝缘塑胶包裹,且光缆本身为绝缘导体,故光缆本身不易受到直接雷击,但光缆内部有金属构件,如金属加强芯,因此架空敷设的光缆其内部金属构件容易受到雷电侵袭,入侵方式是雷电电磁场在金属构件中感应出雷电流。
第三个入侵渠道——由铁塔天馈线引入该通信基站带铁塔,塔高约在40~50米,且铁塔在当地为最高建筑,有非常好的接地,其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一旦在该区域内有雷云,地面上的电荷将通过铁塔与雷云中的电荷发生中和,铁塔将成为云中雷电对地泄放的一个主要通道。
与铁塔相连的一些线路、桥架、设备就成为雷电入侵的对象,比如天馈线、走线架、与地网相连的设备等。
特别是天馈线,它通常沿着铁塔与防雷引下线并行布放,因此在其内部的金属导体上易产生感应雷电流。
由于移动通信同轴馈线的外导体与铁塔是相互连接的,铁塔上的雷电流直接会分流一部分到同轴馈线的外导体上,并沿同轴馈线的外导体和机房内的走线架直接流入到移动设备上,对移动设备造成雷击危害。
第四个入侵渠道——雷电通过接地系统引入目前移动基站都采用联合接地,当入侵基站的雷电流沿着基站的接地系统释放时,如雷电流铁塔引下线通过基站接地系统释放,由于存在接地电阻,造成接地系统的地电位升高,从而使雷电电流通过接地系统反击入侵基站内部设备。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及维护解决方案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x年xx月目录一、前言 (3)二、方案设计依据: (3)三、方案设计 (3)3.1、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3)3.2、铁塔的防雷与接地 (5)3.3、抱杆天线的防雷 (5)3.4、天线端位于铁塔上馈线接地 (6)3.5、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6)一、前言1.1移动通信基站的雷电过电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生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确保通信线路及设备运行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也是通信网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制定本方案的目的在于阐述移动系统移动基站的防雷措施,及运行和维护管理。
1.3本方案中的过电压保护器采用符合国际IEC 、德国VDE标准的德国OBO BETTERMANN 公司生产的OBO品牌之过电压保护器。
二、方案设计依据:2.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 61632-1,2,3)2.3 、过电压放电保护器(VDE0675-6)2.4、过电压保护器的安装(VDE0100-534)2.5、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设计规范(YD5068-98)三、方案设计3.1、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3.1.1 对于新建的移动通信基站的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TN-S)制供电方式(如图,附录1,TN-S传输方式)3.1.2 对于采用租赁商品房的三相四线制的供电,宜采用TT供电方式,(见附录1之TT供电方式)3.1.3 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线宜采用具有金属护套或绝缘套电缆穿钢管埋地移入基站机房,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钢接地。
3.1.4 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内时,接地。
3.1.5 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内时,其高压电力线采用就近接地。
一、项目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基站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通信基站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到雷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设备损坏、通信中断等问题。
为保障通信基站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雷击风险,特制定本防雷工程施工方案。
二、施工原则1. 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工程质量;2. 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降低雷击风险;3. 因地制宜,根据基站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雷措施;4. 确保施工安全,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
三、施工内容1. 避雷针安装(1)选择合适的避雷针类型,如滚球法、保护角法等;(2)根据基站周围环境,确定避雷针安装位置,确保其能够有效保护基站;(3)按照设计要求,安装避雷针,并进行接地处理。
2. 引下线安装(1)选择合适的引下线材料,如镀锌扁钢、圆钢等;(2)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引下线安装路径,确保其与避雷针、接地体连接;(3)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引下线安装,并进行接地处理。
3. 接地体施工(1)根据基站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体材料,如接地棒、接地网等;(2)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接地体安装位置,确保其与引下线连接;(3)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接地体施工,并进行接地电阻测试。
4. 接地网施工(1)根据基站实际情况,设计接地网布局,确保其能够覆盖基站周边区域;(2)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接地网材料,如接地网线、接地网棒等;(3)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接地网施工,并进行接地电阻测试。
5. 防雷设备安装(1)根据基站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雷设备,如浪涌保护器、电源防雷器等;(2)按照设计要求,确定防雷设备安装位置,确保其能够有效保护基站设备;(3)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雷设备安装,并进行功能测试。
四、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前期准备:1周;2. 避雷针、引下线安装:2周;3. 接地体、接地网施工:3周;4. 防雷设备安装:1周;5. 系统调试及验收:1周。
五、施工质量控制1.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2. 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合格;3. 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 施工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移动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方案深圳市鑫鹏展实业有限公司2004年10月5日目录一、概述 (3)二、防雷措施 (3)三、设计依据 (4)四、防雷方案 (5)1、直击雷防护 (5)2、电源线的防护 (5)3、信号线的防护 (5)4、天馈线的防护 (6)5、等电位连接 (7)五、接地系统 (7)六、质量保证体系 (8)七、售后服务承诺 (8)八、说明 (8)移动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方案一、概述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作为现代移动通信必不可少的通信基站,承受着恶劣的气候条件。
特别是城市以外的基站,大多都位于当地海拔最高的山顶,电源采用架空线上山,基站的接地系统在设计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极易遭受直击雷、感应雷及电源操作等多种过电压的侵袭。
再者其基站重要设备都是微电子设备,由于微电子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这就使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
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随时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近年来,由于遭受雷击造成设备损坏通信中断的问题始终困扰着移动通信运营商。
因此,移动通信基站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必须综合考虑,应从整体防雷的角度来进行防雷方案的设计。
二、防雷措施概括的说,当今微电子设备的防雷手段,主要采用分流、屏蔽、等电位连接、过电压保护和接地五种方法。
A、分流利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将雷电流沿引下线安全地流入大地,防止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和设备上。
B、屏蔽计算机系统所有的金属导线,包括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信号线均采用屏蔽线和穿金属管屏蔽,在机房建设中,利用建筑物钢筋网和其他金属材料,使机房形成一个法拉第笼,用以防止外来电磁波(含雷电的电磁波和静电感应)干扰机房内设备。
C、等电位连接将机房内所有金属物体,包括电缆屏蔽层、金属管道、金属门窗、设备外壳以及所有进出大楼的金属管道等金属构件进行电气连接,以均衡电位。
D、过电压保护在电子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以及天馈线上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利用其非线性效应,将线路上过高的脉冲电压滤除,保护设备不被过电压破坏。
通信基站防雷措施
随着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通信基站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但是,一旦遭遇雷击,通信基站很可能受到损害,从而导致通信信号不稳定或中断。
因此,必要的防雷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是几种通信基站防雷措施:
1. 避雷针
避雷针是防止建筑物被雷击的一种常见防雷设施。
在通信基站上安装避雷针可以分散雷击的能量并将其导向地面,保护通信设施不受雷击的破坏。
2. 接地系统
对于通信基站来说,接地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防雷设施。
它能够帮助通信设备与地面建立稳定的电气接触,分散大量电流,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
3. 避雷盒
避雷盒是集中存放与分布防雷器的通信设备。
在雷击的情况下,避雷盒能够起到隔离作用,避免雷击电流通过通信设备交换机等进
入其他线路,保护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
4. 防雷地线
防雷地线是通信基站实现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设施
的各种金属构件通过防雷地线连接在一起,帮助雷电电流在设备或
建筑物之间流动,分散雷击的电流,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总结来说,对于通信基站而言,避雷针、接地系统、避雷盒和
防雷地线等多种防雷措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措施的有效
实施,能够保证通信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整治项目防雷击整改方案整改方案(一)变压器部分1、变压器地网整改用40×4的热镀锌扁钢在变压器处增加一个10m×10m的环形地网,并在地网四个角的边上再用扁钢引出10~20m,再埋设华炜品牌HWG-M-I型接地模块。
扩大泄放面积,让变压器的避雷器有效地泻放雷电流。
变压器地网整改后接地电阻值要求比机房电阻小,最好能达到4欧。
具体施工见下图:2、变压器避雷器安装在变压器高压进线端安装一组(3个)HY5WZ-17/45避雷器,把变压器的N线或者外壳接地的;HY5WZ-17/45避雷器最大残压低于45KV,也就是低于变压器的绝缘的,所以它能保护变压器。
HY5WZ-17/45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1、避雷器额定电压:17KV2、避雷器持续运行电压:3、标称放电电流:≥10KA4、4/10μS冲击电流(kV) ≤65 KA5、雷电冲击电流下残压:≤45KV图片说明:高压侧增加高压避雷器3、当变压器离机房的距离大于300米时应在变压器低压端安装一组(4个)MYN2-1KV/50KA低压高能避雷器。
MYN2-1KV/50KA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1、标称电压:1000V±10%2、标称放电电流:≥50KA3、漏电流:≤20µA4、能量耐量(2ms):≥100KJ5、限制电压:≤2500V低压侧增加低压高能阀式避雷器(二)终端杆到机房部分在终端杆或者机房进线配电柜前安装一组MYN2-1KV/50KA 低压高能避雷器,主要作用在于吸收线路的长波过电压的能量,起到第一道闸门的作用。
MYN2-1KV/50KA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1、标称电压:1000V±10%2、标称放电电流:≥50KA3、漏电流:≤20µA4、能量耐量(2ms):≥100KJ5、限制电压:≤2500V终端杆增加管式避雷器(三)机房地网部分在机房地网接地电阻达不到10欧以下要求的情况下,首先要改造机房地网,由于高山基站开挖条件有限,无法大面积开挖,具体的做法是在原地网的基础上在四个角处各用40×4的热镀锌扁钢外引10m,各再埋设华炜牌HWG-M-I型接地模块一套。
移动基站防雷整治工程实施方案与运营实践一早起来,头脑清醒,正好来谈谈这个移动基站防雷整治工程实施方案与运营实践。
咱们就从项目的初衷开始说起吧。
移动基站是现代通讯的重要基础设施,而雷击则是基站运行的最大威胁之一。
所以,咱们这个项目就是要在基站防雷上下功夫,确保通信信号的稳定和安全。
1.项目背景及目标项目背景嘛,很简单,就是基站被雷击次数太多,导致通信中断,损失惨重。
目标呢,就是降低基站被雷击的风险,提高通信信号的稳定性。
2.防雷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咱们就详细聊聊实施方案。
(1)基站选址优化基站选址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避免雷击高风险区域。
这就需要我们对基站周边地形、土壤、气候等进行详细调查,选择最佳的基站位置。
(2)防雷设施升级基站内的防雷设施要进行全面升级。
包括更换老化、损坏的防雷设备,提高防雷设施的可靠性。
同时,增加防雷设施的监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接地系统改造接地系统是防雷的关键。
我们要对基站接地系统进行改造,提高接地电阻,降低雷击电流的冲击。
这包括更换接地网、接地棒等。
(4)防雷技术培训加强对基站运维人员的防雷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防雷意识和技能。
这可是关键,基站运维人员要时刻关注防雷设施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运营实践实施方案定了,就是运营实践了。
(1)建立健全防雷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防雷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对基站防雷工作的管理。
这包括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查、维护,以及雷雨季节的应急措施。
(2)加强防雷设施监测通过安装防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基站防雷设施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防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针对雷雨季节,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基站安全度夏。
应急预案包括基站断电、设备转移等紧急措施,以及雷雨后的设备检查和修复。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加强与气象、电力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应对雷击风险。
这包括雷暴预警信息的共享,以及雷击事故的应急处理。
随着国家对5G产业的不断推进,5G建设正在不断展开。
因为电源防雷是属于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考虑。
一般包括以下4个方面:交流动力电缆的防雷、基站地网与站内设备的地线连接、站内组合电源系统防雷,电源线及电源端口防雷等。
只有在这4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护,才能达到理想的防雷效果。
本文从5G基站电源防雷的4个方面进行探讨,提供一个完整的5G移动基站电源防雷解决方案。
移动基站电源防雷方案交流动力电缆的防雷1.进站的交流动力电缆的防护,对有条件的基站,变压器的高压侧电缆和低压侧电缆均应埋地安装。
根据邮标《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邮标’)要求“使用专用变压器时高压电力电缆的埋设长度不宜小于200m,低压电缆进机房时,其埋地长度不宜小于15m(当高压电力电缆已采取埋地敷设时,低压侧电缆一般不做此要求),低压埋地电缆,应采用有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或穿钢管埋地引入机房,电缆金属铠装层应该在两端就近与变压器地网和机房地网连通”。
但对于高压侧电缆,埋地安装投资及施工难度比较大,一般的基站都难以做到,根据以上同样标准要求,此时应沿架空线架设避雷线,并在变压器高压侧加装高压防雷器。
2.在交流低压电力电缆进入机房的入口处安装B级防雷箱。
特别注意B级防雷箱在安装时应采用“凯文”接线方式,以降低引线上的残压,充分发挥B级防雷箱的作用。
对于交流低压电力电缆埋地进入的基站,由于交流低压电力电缆埋地后对雷击电流的衰减作用非常明显,B级防雷箱采用8/20μs波形的普通压敏电阻式防雷模块即可,但对于非埋地进入的低压电力电缆,其雷击电流可能会比较大,应推荐使用10/350μS波形的高通流容量的主动点火型间隙式防雷模块。
2N基站地网与站内设备的底线连接基站地网应按照’邮标’的第七章《小型无线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进行地网设计,接地电阻也应满足小于10Ω的标准。
良好的地网设计和较低的接地电阻,对基站的防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是远远不足够的。
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名称:移动基站综合防雷工程建设单位:湖南移动常分公司设计单位:湖南普天科比特防雷技术有限公司设计负责人:编号:日期:一、概述移动通信基站的主要设备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系统:传输系统,包括SDH设备,光缆,电缆等等;动力系统,蓄电池,市电等等;动环监控系统;天馈系统;基站收发信台BTS(包括收发信机无线接口TRI、收发信机子系统TRS等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如空调,防盗门等等。
基地站的配电电压为26.4v。
通常是由主干电力线路经AC/DC变换器得到的。
当主干线路发生故障时,备用电池将能在一定时间内向基地站供电。
移动通讯基站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多雷雨地带,气候条件恶劣,夏季通讯机房设备及发射铁塔遭遇雷击的概率较高。
基站建设的基础部分多为岩石结构,基本无土层,接地电阻很难保证在1 Ω以下,在此条件下给雷电的泄放带来很大困难。
电源采用架空线上山,基站交流供电线路较长,同线路上用电负载比较复杂,大型用电设备启动或停止瞬间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压干扰,严重影响通讯组合电源的使用安全。
基站的接地系统在设计时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极易遭受直击雷、感应雷及电源操作等多种过电压的侵袭。
再者基站重要设备都是微电子设备,由于微电子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这就使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
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随时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二、雷电引入途径分析移动基站防雷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在机房中的通信设备,保障这些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雷电损坏设备通常是它在通过带电或非带电的导体对地泄放的过程中,由于电荷运动产生的一些物理效应,比如热效应、磁效应等,改变了在雷电泄放通道中所涉及设备的基本性能,从而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被损坏。
因此我们需要对雷电的入侵途径进行仔细分析,发掘出雷电可能的入侵途径,并在雷电流到达设备前改变其对地泄放途径,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移动通信基站整体的防雷设计方案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迅猛发展,遍及全国每一个角落,而移动通信基站能否正常运行是移动通信的关键。
基站的设备大部分是微电子设备,它的电磁兼容能力低,抗雷电、抗电磁干扰能力弱。
基站在建设时虽然已安装了一些避雷装置,但往往还是因雷击而造成通讯中断,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如何做好基站的综合防雷,保障通信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移动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移动通信系统的类型也越来越多。
基站防雷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其防雷措施是一个讲究整体防御性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基站主要由通信和供电设施组成,其中,通信设施包括天线、馈线和通信设备,供电设施包括电力传输线、变压器和电源设备,各个设备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基站系统。
从防雷的角度讲,这些设备引入雷电的危害形式并不单一,主要包括了直接雷击、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侵入和反击,一旦某一设施遭受雷电袭击,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与它相连的其它设施,造成破坏。
针对基站遭受雷害的情况,本文简单地将基站的组成概括为基站铁塔、基站电力传输和基站机房三个部分来讨论基站的整体防护,着重阐述了每一组成部分各设施的具体防雷措施。
并应用这些方法,对基站进行了防雷方案设计,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现有的防雷理论还不够完善,还需大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争取将雷击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目录1、雷电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危害、1雷电成因2 雷电对基站的危害形式⒉1 直接雷击⒉2感应雷击⒉3电磁脉冲辐射⒉4雷电过电压侵入⒉5 反击2、移动通信基站整体防雷探讨1 基站铁塔部分⒈1 天线⒈2馈线⒈3 其它设施2 基站电力传输部分⒉1 高压架空线⒉2 变压器⒉3 低压输电线3 基站机房部分⒊1机房⒊2 电源系统⒊3 信号系统⒊4其它设施⒊5 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⒋基站地网部分⒋1 铁塔地网和机房地网⒋2 联合地网3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设计1外部防雷设计⒈⒈接闪器设计⒈2 引下线设计⒈3地网设计2 内部防雷设计⒉⒈过电压保护⒉2等电位连接4 设计依据5 总结ﻬ1、雷电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危害1雷电成因当天空中有雷云的时候,因雷云带有大量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作用,雷云下方的地面和地面上的物体都带上与雷云相反的电荷。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电的防护方案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电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雷电的威力巨大,一旦基站受到雷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设备损坏和通信中断,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确保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电措施。
针对基站防雷电的需求,我们提出以下防护方案:
1. 安装避雷针
避雷针是基站防雷电的最基本手段,通过将避雷针安装在基站的高处,将雷电引向地面,避免直接击中基站设备。
在安装避雷针时,要注意与设备的距离,保证避雷针的有效性。
2. 接地保护
基站设备需要接地保护,以避免因雷电冲击而产生高电压,导致设备损坏。
在接地保护方面,需要采用符合标准的接地网,将设备接地。
3. 安装防雷器
防雷器是一种能够在雷电影响下自动切断电路的保护设备。
它的作用是在雷电来袭时,将电路与设备隔离,防止高电压对设备产生损害。
在基站中,需要安装符合标准的防雷器,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安装UPS
UPS是不间断电源的缩写,通过将UPS安装在基站中,可以避免因电力系统故障而导致的停电,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5. 定期检查维护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防雷电措施,都需要定期检查维护。
定期检查可以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设备受损。
综上所述,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电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转。
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防护方案。
2024年挪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标准挪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要求(大全4篇)挪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标准挪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要求篇一1.1.1 室外走线架材料宜采用40mm×40mm×4mm 的热浸锌角铁和扁铁。
室外走线架宽度宜为 400mm,横挡间距宜为400mm,支架间距宜2000mm 左右均匀排列,支架在楼顶设置时应垫黑胶板。
1.1.2 从增高架或桅杆到馈线孔应有连续地走线架。
1.1.3 室外走线架安装应结实、顺直程度偏向应不大于2%;垂直偏向不大于1.5%。
连接件应为镀锌件。
如需焊接必须作防腐防蚀处理。
1.1.4 室外爬墙走线架支撑应结实。
宜采用角铁制作直角担为支撑架,用膨胀螺栓固定。
1.1.5 所有支撑加固用的膨胀螺栓余留长度应一致。
〔紧固后,螺帽余留5mm左右〕1.1.6 严禁在楼顶防水层上打眼加固走线架。
1.1.7 室外走线架在楼顶平面水泥墩和墙面上固定应稳固,与楼顶平面或墙面平行。
砖垫的部分应用水泥墩固定。
1.1.8 基站外接交流电引入,检查缆线的规格,敷设方式及路由,和电配电箱空开负荷,安装接入操作必须由专职电工进展。
1.1.9 多雷暴地区应采用铠装电缆,地埋进机房,低压电缆入机房时,埋地长度应大于15米,且电缆两端铠装层接地。
1.1.10 缆线严禁系挂在避雷网或避雷带上。
1.1.11 穿墙入室时要使用专用开孔工具开孔,并注意留回水弯和做好防水处理。
入室动力电缆制止走馈线窗。
1.1.12 线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线径应符合要求,至少应大于16平方毫米。
挪动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标准挪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要求篇二观看基站心得体会今天通过实地观看基站,懂得了新建一个基站的根本流程和建立的标准,根本流程为先土建、安装高危杆、引入市电安装变压器、做地网防雷、埋光缆到位、安装设备、跳纤、开通设备做基站端的数据。
做到这样一个基站就差不多可以投入使用了。
土建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隐蔽工程的旁站,比方地网、水泥平台钢筋的使用。
移动通信基站综合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河南雷诚防雷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设计说明,,,,,,,,,,,,,,,,11、综合防雷工程目的 (1)2、依据 (1)3、设计思想 (1)4、设计方案 (1)二、雷诚公司简介,,,,,,,,,,,,,,21、般简介22、产品的选型,,,,,,,,,,,,,,,,23、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产品介绍,,,,,,,,,3(1) ZGU-皿型优化避雷针,,,,,,,,,,,,,,,3(2)天馈线避雷器4(3)电源避雷器,,,,,,,,,,,,,,,,,,,4(4)非金属接地模块,,,,,,,,,,,,,,,,,6(5)接地模块的埋设,,,,,,,,,,,,,,,,,6(6)用模块做地网,,,,,,,,,,,,,,,,,,7二、移动通信基站的联合接地系统,,,,,,81 术语■、/ I *^|—82、接地的目的,,,,,,,,,,,,,,,,,,,,83、地网的组成84、接地体115、接地线和接地引入线116、接地汇集线,,,,,,,,,,,,,,,,,,,,127、接地电阻128、移动基站接地地网接地电阻值的测量129、移动基站防雷接地存在的问题及可能造成的影响,,, 1310、充分理解规范、因地制宜实施防雷接地工程,,,,,1611、困难地网的改造,,,,,,,,,,,,,,,,,2412、接地体的布置25四、移动通信基站电源防雷系统,,,,,,,28、设计说明1、综合防雷工程的目的为了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害,确保移动通信基站内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确保构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应对每个基站实施综合防雷工程。
凡实施了综合防雷工程的基站,其防雷效果都较好,保证在雷雨季节正常通信起了重要作用。
2、依据GB5005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YD/T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Y 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 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技术要求》YD/T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点电系统电涌保护器的测试方法》IEC131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3、设计思想移动通信基站综合防雷工程的设计思想是应对每一个基站,树立整体防护的概念,在联合接地基础上,进行综合、多级雷电过电压保护。
4、设计方案每个基站的铁塔顶部安装一台ZGU-皿-5A2优化避雷器,保护通信天线;每根天馈线在机房入口处,安装一个相应的天馈避雷器,保护收/发机的天馈线接口。
220/380V供电线路应从地下敷设进入基站,进站后应安装2-3级电源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电源避雷器,保护供电线路的雷电安全:直流电源安装一级低压电源避雷器。
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
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地网上分别引入。
中光公司的非金属接地模块,在地电阻率较高难以达到接地电阻要求的基站,用来改造地网效果较好。
二、公司简介1、公司简介(略)2、用于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产品介绍(1)中光优化避雷针ZGU-皿富兰克林避雷针称为传统避雷针,它在接闪后,其引下线的雷电流大,雷电脉冲的前沿陡度高,它的二次雷击效应严重,地电位高,会对现代信息系统电子设备产生较为严重的破坏和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实践的不断深化,它的局限性也越显露了出来。
中光优化避雷针采用气隙箝位、阻抗限流等综合技术,明显地改变了雷电流的放电过程。
雷电波形展宽、波头平缓、幅值降低,其衰减倍率K > 33,从而有效地抑制、削弱地电位反击和二次雷击效应造成的危害,克服了传统避雷针的局限性和主要弊病。
该产品的特点:具有传统避雷针的承接雷电和疏导入地的特长,又能使入地雷电流的幅度和波头陡度同时降低,使雷击危害减到最小。
产品的雷电通流大,衰减倍率高,造型美观,具有装饰性。
移动基站用它来保护通信天线,作为直击雷防护的接闪器是较为理想的产品。
移动通信基站有城市基站、平原基站和山上基站,其通信天线都有铁塔支撑,天线所处位置较高,因此,一般保护天线的接闪器选用ZGU-皿-5A2。
其通流量为200kA,衰减倍率K > 33,幅值衰减》80%高度为2. 3m重量42kg, 抗风强度40m/s。
如基站处于平原地区,而且是租用民房建成的基站,基站铁塔在20m以下时,可选用ZGU-n -3A2 (X)。
其通流量为200kA,衰减倍率K>25,幅值衰减》60%高度为2m重量20kg,抗风强度40m/s。
(2)天馈线避雷器移动通信基站的天线多,其天馈系统安装在咼楼顶部或咼架铁塔上,电子设备遭雷击的机率很大,采用中光天馈避雷器可以防止系统收、发设备被雷击造成损坏。
中光天馈避雷器采用“波道分流技术”,用集中或分布参数元件构成的高低通滤波器组合网络,能将雷电冲击波和有用的通信信号截然分开。
改变了传统的空气隙、气放管、氧化锌压敏电阻及它们的组合避雷器的响应时间长,通流量低,噪声干扰大的局限性。
天馈系列产品的特点;工作频率范围宽;防雷响应时间短;产品品种规格多;承受信号功率强;雷电通流容量大;应用范围广;驻波损耗小;输出保护电压低;性能稳定寿命长;安装方便。
若基站是用爱立信、诺基亚产品,其天馈线避雷器可用中光ZGB040E1或ZGB040E2该避雷器的工作频率范围850-960MHZ接头L29、阻抗50Q、平均功率300W驻波系数1.12、插入损耗0.2,与设备串接。
若是摩托罗拉产品,其天馈线避雷器可用中光ZGB040B5该避雷器的工作频率范围850-960MHZ接头N型、阻抗50 Q、平均功率150W驻波系数1.12、插入损耗0.2,与设备天馈线串接。
(3)电源避雷器中光220/380V系列电源避雷器选用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压敏电阻。
当线路正常时,压敏电阻处于高阻状态,不影响供电线路正常工作。
当线路中由于雷击或操作过电压而引起最大峰值电流或高能量脉冲时,压敏电阻以纳秒级的响应速度呈现低阻状态,迅速将过电压限制在很低的防护水平。
当高能量脉冲过后,压敏电阻恢复高阻态,系统的续流值为零。
中光电源避雷器的特点;标称放电电流(8/20卩s)100kA;限制电压低;响应速度快(<25ns); 品种规格多,满足多级保护的要求。
根据IEC1312和YD5078-98规范规定,移动通信基站的220/380V供电线路应进行多级过电压防护,一般2-3级,直流电源+24V一级。
若是三相供电,第一级可选用ZGSD120-JY,标称放电电流(8/20卩s)60kA,响应时间W 25ns, 限制电压为1kV、并联安装,带有雷击次数计数器;作为第一级防护,价廉效果好;第二级选用ZGSD80,标称放电电流(8/20卩s)40kA、限制电压W 1kV 并联安装;第三级选用ZGSD40,标称放电电流(8/20卩s)20kA、限制电压W 1kV并联安装。
若是单相220V供电,第一级可选用ZGDD120-JY,标称放电电流(8/20卩s)60kA、响应时间W 25ns、限制电压为1kV,带有雷击次数计数器;第二级可用ZGDD80,标称放电电流(8/20卩s)40kA,限制电压为1kV;第三级可用ZGDD40单相电源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8/20卩s)20kA,限制电压小于1kV。
直流电源+24V可选用ZGZD20-24限制电压小于250V;直流电源+48V 可选用ZGZD20-48限制电压小于350V。
移动通信基站的220/380V供电线路要求具有金属护套电缆由地下敷设进入基站,护套层两端可靠接地,并首先进入一楼进行第一级过电压保护,尽量不要直接进入机房。
若基站设置有变压器时,应采用TN-S体制供电方式;若未设置变压器时,进站电缆的中性线N应在进站前与联合地网重复接地一次,成为TN-C-S体制供电,严禁在机房内N线接地。
电源避雷器的地线直接与强PE地线连接。
对于高压电力线路应在其上方架设避雷线防止直接雷击,避雷线(除终端杆)应每杆作一次接地。
电力变压器高压侧的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阀片式避雷器。
(4)非金属低电阻接地模块中光ZGD型低电阻接地模块,是一种以非金属材料为主体的接地体,它由导电性、稳定性较好的非金属矿物和电解物质组成,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应用效果较好。
传统的接地体多为金属材料,有角钢、圆钢、钢管、铜材料、扁钢等,当建造接地装置时,用料多、耗资大、寿命短、稳定性差。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使用效果不好,难以满足现代接地技术要求。
而采用ZGD型低电阻接地模块则用料少、寿命长、稳定性好。
特别适合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用来解决一些接地工程中的困难问题,以满足现代接地技术的要求。
ZGD低电阻接地模块之所以能够降低接地电阻,是因为低电阻接地模块体中包含的低电阻率,吸湿能力强的非金属材料和电解物质与土壤中的天然含水量共同作用,使其常处于湿润状态,改善了散流环境,从而获得小的接地电阻;低电阻接地模块的非金属材料的结构组成与土壤很相近,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导电性,而且吸附性好,颗粒细腻,利用这种亲合关系,减小了接地模块与土壤间的接触电阻;低电阻接地模块在结构设计上,通过增大几何尺寸使散流面积增大,从而减小了接地电阻。
低电阻接地模块具有吸湿性好、保湿性好,与土壤接触好,导电性好、抗腐蚀性好、稳定性好、经大电流冲击后,工频接地电阻基本不变,保持相对稳定。
(5)接地模块的埋设接地模块的埋设方式,根据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可垂直埋设或水平埋设。
埋入大地,应力求减小大气对接地电阻的影响,并避免模块遭受机械力的损伤,需要一定的埋设深度,自模块顶面至地表的深度不宜小于0.6--0.8 m。
当地表下分布有人工填土层时,模块埋设宜穿过此层深达天然地层。
在气候干燥地区,近地表层湿度偏小,模块宜埋深些,尽量深达具有一定湿度的地带。
为了减小接地模块间的屏蔽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其埋设间距不宜小于2.5-3.0m。
坑槽回填,应采用低电阻率的细粒土回填,不得用碎砖、砂石等为填料,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土约30cm厚,适量洒水夯实,直夯至与地表齐平,夯实时应注意使模块与埋设地层间接触紧密亲合良好,又要使模块不受损伤,回填完毕后,浇水湿润使模块充分吸湿。
接地模块间的连接,采用并联方式,以镀锌扁钢(403 4mm作为连接线与模块的极芯焊接,采用搭接焊,其焊接应符合规范规定,并对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6)用接地模块做地网用低电阻接地模块做地网时,应勘测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以及环境条件,收集或测试大地土壤电阻率p,接地装置的形式,通常有直线形、弧形、放射形、环形、网络形等,在接地工程应用中,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装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