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小郎门外连声请-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69 MB
- 文档页数:20
“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等几个门类。
提及京剧,人们都知道“生、旦、净、末、丑”,其实这是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独特的造型语言,即所谓京剧行当。
它是根据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进行的详细归类划分。
后来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从今天起,记者将邀请专家为读者一一讲述京剧的四大行当。
本期京剧小讲堂,将由山东省艺术研究所导演周波首先为我们介绍全部是男性角色的生行。
“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等几个门类。
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内行术语叫做“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特点。
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
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轻人形象,根据不同的表演特点,可分为扇子生、纱帽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等类别。
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又有长靠武生(表现大将)和短打武生(表现绿林英雄)之分。
前者扎大靠,重工架;后者穿紧身衣服,重翻打。
红生:有时将其归入武生行,指勾红脸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最典型的是关羽和赵匡胤。
中国四大须生,走近江南活武松——盖叫天《水浒传》里有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舞台上有位把武松形象演活了的演员,名叫盖叫天。
盖叫天(1888-1970)原名张英杰,幼年进科班习艺,扮武生。
他8岁学戏,10岁登台,11岁从天津随班来南方,在沪、杭、苏一带唱戏。
取艺名“盖叫天”,立志要超过“小叫天”(谭鑫培)。
他继承了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又广泛汲取京剧、昆曲和地方戏中武生各流派的表演艺术之长,并借鉴武术,观察和摹拟自然界的物象姿态,以丰富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
盖叫天擅长演全本《武松》,而且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英雄武松的形象,表现了武松胆大、心细、粗犷、沉稳、同情善良、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川剧进校园教学课件感受川剧---热爱家乡(第一堂课)一、世界戏剧概述在人类历史上,存在过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它们是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古希腊悲剧和印度梵剧由于无法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目前中国戏曲是人类历史硕果仅存的古老戏曲之花。
“川剧”是我国十大剧种之一,是我们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剧名列其中,至此,川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被永久确立。
目前,正在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川剧的来历“这般歹症天难治,醒也川腔,醉也川腔,唱到凄凉众口帮。
”这首《采桑子》写出川剧的特色和川人酷爱川剧的情状,可谓传神。
川剧与川酒、川菜并列为“三大川粹”,但若比较特色的鲜明,还应首推川剧。
只要川剧一开唱,不要说一出、一折,只须一句那川人的坚忍与乐观,川人的辛辣与圆转,川人的嘲讽与自嘲,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川耗子精神”,立即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没有其它任何一种艺术能在“一句”之中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感情与极其个性化的特色。
在国际舞上,川剧的声誉绝不亚于京剧。
如此美妙成熟的川剧,它的历史应该上千年了吧?其实并不。
现在有丰富的史料证明,川剧的历史仅仅才三百年。
它的形成,得益于移民文化的剧烈碰撞,犹如氢氧在剧烈燃烧后生成水一样,从表面上,它的形态与母体判若两人。
现在就让我们从清初大移民谈起。
五音杂处的年代?明末清初,四川经历了亘古未有的惨祸,410万川人被杀得来只剩下8万人!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统治者不得不组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运动。
从顺治年间到嘉庆年间,上百万的两湖、两广人,还有福建人、江西人和陕西人,在“免赋”的诱惑下,扶老携幼,一拨又一拨地涌向四川,抢占地盘,撒播五谷,生儿育女,再造天府,这就是尽人皆知的“湖广填四川”的故事。
?最初来到四川的移民,看见的是遍地的白骨,疯长的蒿莱,出没的虎豹;打开地窖,满满的全是蛇!他们惊恐万状,不得不以姓氏或里望为单位组织起来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