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易患的三大类疾病
- 格式:docx
- 大小:13.71 KB
- 文档页数:1
60岁以后易患3类疾病中医教你保健养生法虽然现在的人寿命比较高,但是到了60岁以后,也是到了花甲之年了,不管是个人的心态,还是身体都会出现一些变化。
60岁以后在身体的护理方面,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确的保健方法,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骨折、老年痴呆症等疾病出现。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60岁以后保健养生法。
60岁以后容易出现哪些疾病?1、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群体高发的一种疾病,很多60岁以后的老年人之所以会患上这类疾病,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缺少运动会增加患上心梗以及猝死的几率。
情绪过于激动或者长时间熬夜后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冒冷汗和胸口闷痛,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骨折随着个人年纪的增加,骨质流失也比较的快速,所以就容易出现骨折。
另外不均衡的饮食、户外活动太少会增加骨骼的脆性,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升高了骨折的几率。
一般60岁以上的人群稍微运动后就会出现膝关节酸软肌腰背部疼痛,此时需警惕骨质疏松。
3、老年痴呆症很多老年人年纪大了,身边缺少家人的陪伴,很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可以说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一般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
若是发现老年人经常性的忘事、嗜睡而且总是迷路、意识不清晰需要警惕老年痴呆症。
60岁以后如何做好保健养生?1、规律作息年纪大了,有些人睡眠质量也许不是很好,但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作息时间有规律,应该做到早睡早起。
中医认为阳气盛的时候醒来,阴气盛的时候要入睡,所以凌晨11点之前要入睡。
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做到淡泊名利。
2、腹式呼吸在平时呼吸的时候,建议尽量采取腹式呼吸的方法,以避免身体出现不适。
科学规范的呼吸方式就是吸-停-吸,细的时候需要摒弃20秒钟左右,通过腹式呼吸的方式能增强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同时增加了肠鸣的次数,促进了食物消化和吸收,达到了延年益寿的效果。
另外腹式呼吸也能够防止高血压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帮助减轻血压,缓解了失眠多梦的问题,提高人们的肺活量。
老年人常见眼科疾病老年人常见眼科疾病一白内障: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
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浸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白内障早期病症是什么呢?一般会出现如下病症:1、飞蚊症,眼前出现固定不动的黑点,这些黑点在注视一个强光背景时特别明显;2、原有的老视减轻。
3、镜片处方度数经常变化4、刺眼或有光晕5、渐进性视力下降;6、视力模糊,但并无疼痛7、颜色看起来不鲜明或呈棕黄色8、夜间视力不佳9、单眼多视、物象变形或出现重影;白内障早期有什么治疗方法:早期白内障外治方法:本症外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局部给苭,所选苭物,按照苭理,分促进吸收与营养代谢两类。
前者是利用苭物的性能,以改变晶状体的无机成分,或者作为晶状体的脱水疗法,借以促进混浊的吸收,这些苭物主要为含有丰富碘或某些微量元素的中苭制成;后者那么用以改善晶状体的营养代谢,主要为含有丰富维生素与中苭制成。
二,老花眼所谓“老花眼〞是指上了年纪的人,逐渐产生近间隔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
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
老花眼医学上又称老视,多见于50岁以上,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才能降低而致调节减退,近点远移,故发生近间隔视物困难,这种现象称为老视。
老花眼常被当成年老的标志,不少四十刚出头的人老花之后,因为不服老而硬撑着不肯戴老花镜来矫正视力,这样反而加重眼睛负担。
老花眼假设不戴眼镜,即使勉强看清近方目的,也会由于强行调节、睫状肌过度收缩,产生种种眼睛疲劳现象,如头痛、眉紧、眼痛、视物模糊等视力疲劳病症。
临床病症老花眼又称“视敏度功能衰退症〞,最直接表现为近间隔阅读模糊、疲劳、酸胀、多泪、畏光、干涩及伴生头痛等病症。
中老年人常说的“四十七八,两眼花花〞,“眼力差多了〞、“眼神不济了〞都属老花眼典型病症。
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是这个病的最大祸害。
”老病”是什么意思?一、"老病"的定义及特点"老病"是指老年人因身体器官老化和功能减退而引发的各种慢性疾病。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造成身体对各类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老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发性:老年人容易同时患有多个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多发性疾病之间相互影响,增加了老年人的健康负担。
2. 慢性:老病具有长期发病和长期治疗的特点,疗程相对较长,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 隐匿性:老年人体内的疾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
一些疾病在老年人中常表现为不典型症状,造成诊断的困难。
二、老病的常见类型1. 高血压病: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性疾病之一。
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心悸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中风、心肌梗塞等并发症。
2.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
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如果不及时控制,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病变等并发症。
3. 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
病人容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
三、预防和治疗老病的方法1. 积极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预防老病非常重要。
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度的运动方式,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 合理饮食:老年人的饮食应以谷类、蔬菜和水果为主,控制动物脂肪和盐的摄入量。
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3.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疾病,并进行治疗。
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有助于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4. 注意心理健康:老年人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交流,防止出现抑郁和孤独感。
结语:老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老病非常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均衡的运动、定期体检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老年人可以延缓老病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常见病得防治知识讲座老年人易患得血液循环系统疾病:1、高血压2、冠心病3、脑中风4、痴呆症5、糖尿病一、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占95%以上,后者不足5%。
我国就是高血压大国,推算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达一亿五千万以上。
1、诊断标准: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收缩压〈130 mmHg,舒张压<85mmHg;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 mmHg .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舒张压≥110 mmHg;2、临床特征: (1)血压波动较大。
(2)容易有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体位改变如突然起床或站立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昏迷。
(3)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4)常见症状有:头痛项强、目花心悸、失眠、脚步轻飘、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等。
晚期可并发心绞痛、肾功能减退、中风等病变。
3预防:(1)限盐:建议每人每日摄入6克以下食盐标准,相当于每天摄入一啤酒瓶盖得量。
(2)增加钾、钙得摄入:在限盐得同时增加钾得摄入就是预防高血压得重要措施,钾在新鲜蔬菜与水果中含量较高。
全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月吃蔬菜与水果13千克(相当于每天吃8-9两)。
(3)钙可降低血压,饮牛奶就是增加钙得有效措施。
也可增加富含钙得其它食物如豆制品及海产品等.(4)戒烟、酒提倡减少饮酒或戒酒。
酒精已被公认就是高血压得发病因素。
每天最好控制在白酒50~100毫升、啤酒300毫升以内。
已有高血压危象倾向得人,如有家族史者与超体重者均应坚决戒酒。
提倡戒烟吸烟对冠心病,某些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得关系已得到证明。
因此对吸烟加以反对。
(5)遵医嘱按时、坚持服药,勤测血压,按时进行健康体检。
高血压患者要坚持“三个三”得健康处方,就就是“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与“三杯水”。
“三个半分钟"指: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半分钟,最后才下地活动,以适应体位得变化. “三个半小时”就是:早上走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
老年综合征名词解释老年综合征(GeriatricSyndromes)是一种指涉及老年人的多种病症的总称,包括老年痴呆症(Alzheimer disease)、精神衰退(Dementia)、失语症(Aphasia)、免疫衰弱(Immune System failure)、骨质疏松(Osteoporosis)、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癌症(Cancers)、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高血压(Hypertension)、糖尿病(Diabetes)、肝病(Hepatic Diseases)、肥胖症(Obesity)及其他综合病症等。
老年综合征是一种多学科的病症,发生范围很广,涉及到老年医学、神经内科、心血管病学、肿瘤学、儿科、内分泌学、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
老年综合征是一种多串联、多联动的疾病,它们往往发生在老年期,是器官功能衰退引起的多部分病症。
老年人体内某些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会引发各种功能性病变,这些衰退性病变可能是相关的,也可能是不相关的、甚至是相反的,这就是老年综合征的特点。
老年综合征有不同的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式,其病因通常可以归结为三大类:生理性的衰老、心理学的压力及社会意识的改变。
老年痴呆症(Alzheimer Disease)最为普遍,它是一种认知能力改变引起的神经性病变。
它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改变、记忆力减退、精神状态改变等,大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引起的原因可能是多层次的,包括分子水平的缺陷、神经系统的改变以及生物心理学的变化等等。
精神衰退(Dementia)是老年综合征的一种,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脑室性症候群。
它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改变,包括言语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改变等,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可能伴有心理焦虑、抑郁等症状,病因包括器官功能及心理上的原因。
失语症(Aphasia)是一种语言障碍,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词语表达及理解、文字书写及说话的障碍,病因可能是由头部外伤、中风、脑炎、脑肿瘤等引起。
骨关节:膝关节几乎都有问题
骨关节是迈入50岁大关后,人们最易出现健康问题的“环节”。
膝关节,脊柱,尤其是腰、颈,髋关节,以及骨质疏松,最伤老人骨头,是导致其骨质退行性病变的四大元凶。
其中,几乎每个老人都有膝关节问题。
近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联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表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7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每年近68.7万人因此发生髋部骨折。
张兴平说,要延缓骨关节衰老、预防骨质疏松,首先提倡适量的户外运动。
其次,维生素D和钙是防止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的“金盾”。
50岁后要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
五官:视力下降最快
在五官中,眼睛是老得最快的器官之一。
到了50岁左右,就会出现老花、视物不清。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眼科学教授安德鲁·罗特里表示,由于现代人大多用眼过度,以至于不少人刚过30岁,就不幸中招。
而随着眼睛衰老,白内障等可能致盲的疾病也会“找上门”。
专家介绍,老年人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注意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用点人工泪液,或看看远处,以缓解视疲劳。
西兰花、甘蓝、胡萝卜等蔬菜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在预防黄斑病变和白内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资料显示,30—40岁时,会出现高音频听力障碍,但易被忽略;50—60岁时听力障碍可被感知;到65岁,近50%的人会出现听力减退。
老年男性比女性出现听力障碍更早,损失更多。
因此,与老人说话,宜用低沉一些的声音;提高音调,他们反而会听不清。
唾液的分泌量减少,牙齿更易腐烂,牙龈也会萎缩。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仅在北京,中、老年人龋齿患病率分别为58.6%和65.9%,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90%,成为中老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病因,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应成为老年人口腔保健的必须措施。
刷牙时,可以将牙刷毛向上或向下倾斜45度,压在牙龈上反复按摩;或将牙刷放在牙根部,反复上下短距离颤动,这对牙龈边缘和龈乳头都有按摩和清洁的作用。
器官:大脑、心脏最危险
步入老年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健忘。
美国联邦早老性痴呆研究中心发现,许多老年性记忆力减退者不久便会发展为老年痴呆。
吸烟、喝酒、压力大、长期饱食或睡眠不足,都会加速大脑衰老。
而规律锻炼、参加社交活动等,则可以加速大脑血流,养神健脑。
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心脏病发病率将呈几何数字增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主任李虹伟教授提示,心脏衰老有很多症状,如上三层楼便心慌、气短;血压、血脂异常;平躺时呼吸困难等。
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长期运动、注意规律生活、健康饮食。
经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广大中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对这些部位多加关注了吧,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