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影像诊断第十六讲-颈部淋巴结病变
- 格式:ppt
- 大小:4.23 MB
- 文档页数:21
颈部淋巴结病变CT诊断及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ct扫描技术:采用ge-lightspeed8层 ct机所有患者均作颈部平扫加双期增强。
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自颅底至胸廓入口增强时从肘静脉打针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8~1ml压力1注射速率ml/秒。
扫描参数:1v5mas,层厚层距各5mm标准算法动脉期5~秒,静脉期55~6秒。
颈部淋巴结的划分按照国际通用七分区法对检出的淋巴结进行分区记录[1]。
ⅰ:颌下和颏下淋巴结;ⅱ:颈内静脉链上组淋巴结;ⅲ:颈内静脉链中组淋巴结;ⅳ:颈内静脉链下组淋巴结;ⅴ:颈后三角区淋巴结;ⅵ:中央区淋巴结;ⅶ:上纵隔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ct常根据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部位、边缘轮廓、强化特征、内部结构及周围关系来诊断和鉴别诊断淋巴结的性质。
大小:大小是评价颈部淋巴结的最基本的标准扫描一旦发现气管食管沟内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变性淋巴结但颈部ⅰ~ⅵ区以淋巴结最大横经15mm纵隔ⅶ区以淋巴结最大横经>1cm为诊断标准。
多数学者[]以淋巴结的长径1~15mm为标准或为淋巴结的短径8~1mm 为标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淋巴结的不同经线标准而异。
有研究认为咽后间隙淋巴结的长径不得>8mm。
形态:正常淋巴结是椭圆形沿颈内静脉呈链状分布单个独立存在直径通常时为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而/t<时则提示淋巴结转移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和淋巴结结核多为椭圆形而转移性淋巴结则呈圆形或球形。
淋巴结的不同形状也与其所在颈部的部位有关一个临界大小的球形淋巴结很可能是转移性病变有时转移淋巴结可表现为原发肿瘤引流区域内数个淋巴结的聚集或融合即淋巴结链转移转移淋巴结的轮廓清晰周围可出现不完全环状脂肪增生带。
边缘轮廓:转移性淋巴结的轮廓一般较清晰据统计鼻咽癌、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边缘多较清楚喉癌、下咽癌则转移淋巴结多不清楚。
而慢性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因长期炎症刺激使其被膜与周围软组织粘连而界限不清。
[颈部病变]“巨大淋巴结增生”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巨大淋巴结增生【病例】男,65岁,发现右上颈肿物3年,逐渐增大。
图1【影像所见】图1A横断位CT增强扫描显示右侧颈动脉间隙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明显强化。
图1B 1A下方层面横断位CT增强扫描显示另一强化淋巴结。
图1C矢状位重建显示多发肿大淋巴结均匀强化,与肌肉分界清楚。
图1D冠状位重建显示右侧颈动脉间隙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楚,呈显著均匀性强化。
【病理诊断】巨大淋巴结增生。
【临床与病理特点】该病又称Castelman病(Castelman disease),60%发生于纵隔淋巴结,也可见于颈部、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临床分为局限型及弥漫型。
局限型占90%,无全身症状,病程呈良性经过,手术切除后无复发。
弥漫型常累及多处淋巴结,常有发热、贫血、体重下降、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等症状,预后差。
病理镜检可分为以小血管玻璃样变为主的透明血管型及以淋巴滤泡之间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浆细胞型,前者占80%~90%。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CT及MRI增强扫描能显示病变特征性的强化方式,为首选检查方法。
【诊断要点】1.多数为单发肿大淋巴结。
2.边缘光整或呈浅分叶状。
3.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特征性均匀显著强化。
4.部分可显示淋巴结周围的引流血管。
5.MRI表现为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中高信号。
【鉴别诊断】本病需要与颈动脉间隙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颈动脉体瘤鉴别。
1.颈动脉间隙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①强化不明显,可有囊变,神经鞘瘤内部有典型的斑驳状高低混杂密度存在;②位于血管内侧,常使颈动静脉向外、向前移位。
2.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①颈深组、气管食管沟、纵隔内淋巴结肿大;②可有钙化;③淋巴结内可出现囊性变伴囊壁明显强化乳头状结节;④甲状腺内常有具恶性特征的结节及肿物或有甲状腺癌病史。
3.颈动脉体瘤①发病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造成颈内、外动脉呈分离移位,常包绕颈动脉;②边界清楚;③肿瘤血供丰富,CT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周围可见较多滋养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