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时间简史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6.19 KB
- 文档页数:3
《时间简史》的作文《时间简史》是由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著的科普读物,该书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向读者讲解了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终结等内容。
霍金以他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知识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科学与哲学的融合之作。
本文将围绕《时间简史》这本书展开讨论,并对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进行阐述。
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时间简史》首先介绍了大爆炸理论,这是宇宙学的基石。
根据这一理论,宇宙是从一个高度密集、高能量的点开始膨胀演化而来的。
然后,霍金详细解释了宇宙的演化历程,包括对暗物质、黑洞等奇特现象的揭示。
二、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在书中,霍金提出了相对论的概念。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无法被分隔开来。
他通过启发性的例子和简单的数学推导,将复杂的相对论原理讲解得浅显易懂,让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三、黑洞与时间旅行《时间简史》中最令人着迷的部分之一就是关于黑洞的探讨。
霍金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有趣的插图,向读者展示了黑洞的恐怖和神秘。
他还对黑洞中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信息悖论”等概念,引发了人们对于时间旅行的深入思考。
四、宇宙的未来命运书中,霍金对宇宙的最终命运进行了预测。
他提及了热寂理论,即宇宙在膨胀的过程中渐渐变冷,最终所有能量消耗殆尽,宇宙将进入一种静态死亡的状态。
这一观点引发了很多关于宇宙终结的讨论,也让人们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和意义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总结起来,《时间简史》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终结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有关时间、空间、黑洞、时间旅行等问题的有趣而深刻的观点。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拓展视野,了解宇宙的奥秘,还可以开启对于人类存在和未来的思考。
无论是对于科学爱好者还是对于一般读者,这本书都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
在我们生活的瞬间,时间的流逝如同白驹过隙。
而《时间简史》则为我们展示了时间背后的奥秘和宇宙的不可思议。
通过阅读该书,我们能够从理论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深入思考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的命运。
《时间简史》让我思考宇宙哎,说实话,第一次看《时间简史》,我感觉自己脑子里跟进了只猴子似的,上蹿下跳的,完全抓不住霍金老爷子讲啥。
那书,看着看着就头晕,全是宇宙啊、黑洞啊、虫洞啊这些玩意儿,我一个学文科的,感觉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哈哈!不过呢,有一个细节我倒是记住了,而且至今印象深刻,跟我当时的心情也很呼应——那会儿我正坐在我家阳台上,手里捧着那本书,窗外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特别漂亮的那种。
我正纳闷着“奇点”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的时候,一只特别肥的松鼠,就从我头顶的梧桐树上嗖地一下窜下来了。
这松鼠啊,个头真不小,毛茸茸的,一身橘红色,看起来油光水滑的,像个小绒球。
它目标明确地奔着我阳台上的那盆吊兰去了。
我当时就乐了,觉得这小家伙可能觉得吊兰的花盆是个不错的攀爬架吧。
结果它先用它那小爪子扒拉了一下吊兰的叶子,然后,然后它就……开始挠痒痒了!没错,就是挠痒痒!它把自己的小脸蛋儿挤进吊兰的叶丛里,用小小的爪子抓啊抓的,那样子,要多舒服有多舒服,看得我直想笑。
那画面,跟霍金书里那些宏大的宇宙图景比起来,反差巨大,简直让我哭笑不得。
一边是浩瀚无垠,时间膨胀,黑洞吞噬一切;一边是一只小小松鼠,在小小的吊兰里,惬意地挠着痒痒。
这差别,是不是有点太逗了?我当时就觉得,霍金写的那些东西,虽然很牛,很深奥,但是,跟这只松鼠挠痒痒一样,都只是这个宇宙里发生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人类啊,总是喜欢思考宇宙的起源和终结,琢磨黑洞的奥秘,但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放下那些宏大的命题,看看身边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呢?比如一只松鼠在挠痒痒,比如夏日黄昏的余晖,比如……你正在读的这篇文章?所以说啊,《时间简史》虽然让我对宇宙有了些懵懵懂懂的理解,更多的是让我意识到,宇宙很大,但生活也很精彩,就像那只在吊兰里挠痒痒的松鼠一样,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小惊喜。
嗯,至少,它让我在读那本让人头大的书的过程中,有了那么一刻轻松的喘息。
而这,可能也是一种理解宇宙的方式吧!。
读科普巨著《时间简史》有感推荐例文5篇读科普巨著《时间简史》有感推荐例文1由于暑假里韩老师让我们再看一本数学故事书,所以上个星期天,我就硬拉着爸爸到上海书城给我买书。
我想:一直都十分热爱数学,而且又很喜欢看书的爸爸,一定能为我挑出一本适宜我看的书。
果然,爸爸马上为我挑出了一本他中意的书——《时间简史》。
这本《时间简史》是由著名的史蒂芬·霍金所写的。
当爸爸告诉我,他被尊崇为继爱因斯坦以来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时,我着实被吓了一大跳。
我掂了掂手里的书,虽然很轻(只有100多页),但我想,里面包含的知识肯定远远超过了这个分量。
既然书名叫做《时间简史》,那么书中所写的一切自然是和时间有关的了。
为了讲明时间,作者从宇宙开始写起,而后说到空间,而后又说到黑洞,而后再说到虫洞,最后才得到了结论。
书中的语言都充满了知识性与专业性,让我感到懵懵懂懂的。
虽然如此,但我似乎也了解到了时间。
如果让我结合书中的话来谈谈时间,那我会说:时间确实可以是一种物质,因为万物皆是物质,如果时间不是物质,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很明显,它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我们也无法离开时间。
用书中的一句深奥经典的话来概括时间:时间也许是不朽的,至少在我们这些生命短暂的物质看来,那确实是不朽的,它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产生一个点,就这样无数个点连接在一起,变成线,变成面,就无限制地编织下去,直到宇宙的结束,如果那宇宙没有结束,也就继续不朽地编织下去,做那宇宙创造者的寿衣。
我觉得这本书不太适合我看,毕竟我还没有学过物理,对书中所说的一切都还不理解,但我知道,这是一本对我们人类来讲相当重要的书。
我想:等我长大一点了之后,再读一遍这本书,到时候一定能掌握书中所说的知识。
读科普巨著《时间简史》有感推荐例文2如一般的科普读物一样,《时间简史》这本书中提到了宇宙的过去,宇宙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
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从此开始。
《时间简史》让我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哎,说起霍金的《时间简史》,那真是让我脑瓜子嗡嗡的,但也着实涨了见识!之前我对宇宙的认知,也就是晚上抬头看看星星,觉得哇,好多星星啊,完事儿。
现在嘛,嘿嘿,可不一样了!说起来,我还记得第一次读那本书,是在我大学宿舍,那会儿冬天特冷,宿舍里就一个暖气片,还是那种老式铁皮的,嗡嗡响个不停,就跟宇宙的起源一样神秘莫测。
我抱着书,缩在被窝里,啃着从食堂买回来的酸辣粉,那粉条儿啊,又细又长,跟宇宙膨胀似的,一股脑地往嘴里塞,一边还琢磨着霍金写的那堆玩意儿。
书里讲黑洞啊,白洞啊,虫洞啊,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特别是那个黑洞,它就像个宇宙级的“吸尘器”,啥都往里吸,连光都跑不掉!我当时就脑补了一下,要是我的宿舍也能变成个黑洞,那该多好,那些乱七八糟的零食包装袋、臭袜子,还有我那堆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全都能被吸走,想想都爽!哈哈,当然,我知道这只是白日梦。
不过,书里的一些概念确实让我很震撼。
比如说,宇宙的起源,那个大爆炸!砰的一下,然后所有的一切都出现了,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就跟那天我煮方便面一样,水烧开了,把面饼扔进去,等个几分钟,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就煮好了。
这速度,跟宇宙大爆炸比起来,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煮方便面肯定没有宇宙大爆炸那么壮观,没有那么多的能量,也没有那么多的物质,只是这过程,还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记得那天煮方便面还差点儿糊锅了,我赶紧用铲子把锅底的面条翻起来,差点儿烫着我的手,那感觉,就好像在宇宙的边缘徘徊,随时可能被超强的能量吞噬一样,惊险刺激!还有那个时间旅行的概念,也让我脑洞大开。
霍金在书里提到,时间旅行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难题。
我当时就幻想,要是我能坐上时光机,回到过去,阻止我高考数学考砸,那该多好!然后我再穿越到未来,看看几十年后的自己,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过,一想到霍金书里提到的各种悖论,我又觉得这可能不太现实。
《时间简史》带给我的思考说实话,第一次拿起《时间简史》,我心里就一个想法:这书名听着就挺玄乎,肯定比我高中那本让人头秃的物理课本还难啃。
结果呢?还真挺难啃的,我啃了三个月,中间还因为看不懂跑去追了几集《老友记》放松心情。
最后虽然没完全搞懂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的那些弯弯绕绕,但它确实给了我一些…怎么说呢,挺奇特的思考。
这三个月里,我经历了一件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事。
我奶奶家的那只老猫,咪咪,它在我小时候就住在那儿了,都快十八岁了,相当于人类的七老八十了。
它老了,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毛也掉得厉害,好多地方都秃了,像个毛绒绒的破拖把。
以前它特别活跃,上蹿下跳的,现在就喜欢窝在阳光下晒太阳,动都不想动一下。
喂它的时候,它吃几口就抬头看看我,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沧桑。
它现在睡觉的时间特别长,可能睡一天醒一会儿,然后继续睡,我时常觉得它下一秒就会睡着。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时间简史》里讲的宇宙的演化,从大爆炸到现在的膨胀。
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它也有一个“生命周期”,而咪咪也一样,它的一生,就像宇宙的缩影,从诞生到衰老,最终走向终结。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就像时间之箭一样,一直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不会回头。
咪咪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暮年,时间对它来说越来越宝贵,它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宇宙的未来,也充满了未知数,会不会像咪咪一样,最终走向终结?这让我开始思考起时间的意义,我们每天都在经历时间的流逝,但很少有人真正去体会时间的珍贵。
我们总是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刷手机,追剧,甚至只是单纯的焦虑和迷茫。
而其实,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就像咪咪一样,我们也终将面临时间的终结。
说白了,看完《时间简史》后,我更珍惜当下,也更关注身边的每一天了。
我会更多去陪陪奶奶,多和咪咪玩一会儿,或者拍拍它那已经花白的毛。
我会更努力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谓的后悔上。
虽然我依然搞不懂那些复杂的物理理论,甚至连书里的很多概念都理解得不太透彻,但是《时间简史》让我对时间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或许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所在吧。
《时间简史》带给我的思考我承认,读《时间简史》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读了个假科普。
那密密麻麻的公式啊,简直像遭遇了宇宙终极密码本,看得我头昏脑涨,感觉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
但硬着头皮看完之后,除了深深的敬佩霍金大神之外,还真有些东西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话说,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正赶上我家的那只二哈“二狗子”进入叛逆期。
这狗以前多乖啊,叫一声来就来,叫一声走就走,吃饭准时,睡觉安分。
可最近,它突然就“进化”了,进化成了一个傲娇的小霸王。
它以前挺喜欢在我家后院的草坪上撒欢儿,那草坪啊,面积大约有个二十平米,我辛辛苦苦修剪得平整碧绿,像个小小的绿地毯。
可现在,它一进后院就开始“创作”,不是刨个坑就是刨个洞,搞得我那精心修剪的草坪千疮百孔,颇有几分战场遗迹的悲壮感。
更夸张的是,它竟然学会了“战略性撤退”,只要我拿着扫帚过去,它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院墙角,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那表情,简直是奥斯卡影帝级别的演技。
这事儿吧,和《时间简史》有什么关系呢?说实话,还真有那么点联系。
书里讲到宇宙的膨胀,黑洞吞噬万物,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这些概念都挺玄乎的。
我开始琢磨,宇宙这么大,时间这么漫长,二狗子这小破坏行为,是不是也在宇宙演化的宏大进程中微不足道的一环呢?它刨的那些坑,刨的那些洞,是不是也像宇宙中那些星云的诞生和消亡一样?我一边拿着扫帚清理它“创作”出来的杰作,一边脑补着宇宙大爆炸的场景,感觉自己既悲壮又有点好笑。
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清理“战场”,汗流浃背,感觉时间都无限拉长了,就像在宇宙中无限漂流。
后来我又想,就算二狗子刨坑的行为在宇宙尺度上微不足道,可对我来说,就真切的发生在我身边。
这也让我理解了书里说的相对性。
相对论,对吧?时间对不同观察者是不一样的。
对我来说,清理二狗子的“杰作”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而在宇宙的尺度下,可能只是一眨眼的工夫。
这就像我费尽心思才理解了书里的一小段话,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对整个科学史来说,可能连个小水花都溅不起来。
写好自己那一份“时间简史”_初二作文精选
我出生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从那时起我的“时间简史”就开始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
我就曾经被黑暗中的温暖光芒所震撼,那个光芒来自手机屏幕上的“开机画面”。
随着科
技的进步,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极大地改变了
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在2010年上学,那时候我的天空上没有无人机,声音是很远的概念,而现在无人机、智能音响等科技产品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手表是一
只机械表,我会反复地拧它的发条,而现在的手表是智能的,它们可以与手机连接,还有
很多其它的功能,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然而,科技的进步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我很难离开我手机,它已经成为
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它也可能会成为我的负担。
同样地,科技的进步也会对自
然环境造成影响,它会消耗环境资源,使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普遍。
不过总的来说,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相信,我们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继续
创新科技,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方便。
总之,我的“时间简史”充满了变化和希望。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在寒假这么多空闲的日子里,出于强烈的好奇心,我拜读了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这本书让我领略了外层空间的起义领域,对黑洞、虫洞、“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探索,它让我对时间与空间、遥远的星系、宇宙的膨胀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这本书的很多理论只是一种假说,不是严格的观测结果,而可能是霍老的突发奇想,但是这些经过不断完善的猜测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个宇宙以及周围许许多多奇妙的事情,让我学会了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不是盲目推崇所谓的常识。
读了霍老的这本书之后,算是让我大开眼界了。
一直以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毫无相关的事物,时间的改变应该不会影响到空间,然而相对论迫使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时空的客体。
它们是一个整体,有空间的地方就有时间,有时间的地方就有空间,那么宇宙在膨胀,时间就在延续,一旦停止膨胀,时间也就停止了,所以空间膨胀的速度等于时间的速度。
有时候我常常会想,既然时间和空间是连续的,那么电影里那些穿越时空的例子几乎是不可能存在吧,我无法想象我们过去的某一时刻的时间和空间仍然在某个地方以某种形式存在,是不是宇宙也会像电脑一样存在未清空的回收站,能在宇宙里面的某处还有会有一个过去的地球以实质的形式存在?我想无论是超光速还是空间弯曲都不可能旅行到未来吧,因为现存的宇宙便是时空的末端,无论空间怎么弯曲也只可能向过去弯曲而不能向未来弯曲。
除了对时空的认知外,书里也谈到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它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步一步的探讨,补充了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不足,霍老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密度、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通过大爆炸而开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质的温度非常高。
在随后过去的一秒钟中,宇宙的温度急剧下降到大约100亿摄氏度,于此同时也在不断膨胀,就使得正电子和反电子互相碰撞以此湮灭,并释放出大量的光粒子,来维护宇宙的平衡。
《时间简史》让我探索宇宙奥秘哎,说起来我还真得谢谢霍金老爷子那本《时间简史》!要不是它,我估计这辈子也就跟宇宙擦肩而过了,顶多看看星星月亮,感叹下“好大一颗星星啊”这种程度。
现在?现在我跟你说,我都能跟人掰扯黑洞的事件视界了,虽然我其实也还是不太懂… 哈哈哈!说起来这事儿,还得从我上次去天文馆说起。
那天文馆啊,人巨多,就跟赶集似的。
我挤进去好不容易找到个位置,正听讲解员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讲宇宙大爆炸,我脑子里就嗡嗡的,感觉比宇宙大爆炸还热闹!这时,我旁边的一个小姑娘,大概也就小学四年级吧,突然问我:“叔叔,黑洞是什么呀?”我当时啊,愣住了。
我虽然看过《时间简史》,但那本书我啃了好久,很多地方还是云里雾里的,哪敢跟个孩子解释黑洞?我支支吾吾地说:“嗯……黑洞啊,就是……很厉害的东西,很黑很黑,什么都吸进去……” 小姑娘一脸懵懂地点了点头。
我心里那个汗啊!这解释,比没解释还不如!这一下,我可真觉得没面子了,回去之后赶紧把《时间简史》又翻出来,这次我可没囫囵吞枣,而是认认真真地研究起关于黑洞的那几章。
我记得书里说,黑洞的引力巨大,连光都逃不出去之类的,虽然具体原理我理解起来还是挺吃力,但是我费了好大劲儿,终于算是搞明白了点意思。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还专门在网上找了个视频,画面里有个模拟的黑洞,那些星系的光线都被它扭曲了,像漩涡一样被吸进去,还挺酷的。
说到这里,我还想起一件事,就是那天在天文馆,我为了看讲解员演示的宇宙膨胀模型,我还特意踮着脚尖往前面挤,差点把一个阿姨给撞倒了,还好阿姨脾气好,只是笑着说了句“没事没事”,我当时真的不好意思死了。
现在想起来,为了弄懂宇宙膨胀这个概念,我挤破脑袋,跟那小姑娘解释黑洞一样,感觉自己也是个“小蝌蚪找妈妈”,到处找答案那种感觉。
总之啊,《时间简史》这书,虽然看起来有点费劲,但是它真的让我对宇宙有了全新的认识。
虽然我现在还不能跟科学家一样解释复杂的宇宙学理论,但至少,我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对黑洞只有“很黑很厉害”这种小学生水平的理解了,我可以比之前更有自信地跟小姑娘解释宇宙奥秘了,就算解释得还是不那么完美,起码我尝试着了解它了。
时间简史的作文篇一《与时间简史的有趣邂逅》我第一次接触《时间简史》这本书,纯粹是个意外。
那是在一个老书店的角落里,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一堆落满灰尘的旧书里,好像在等着我去发现。
我把它拿起来的时候,甚至还以为是一本什么深奥的历史书,瞧这名字起的,“时间简史”,模模糊糊让人觉得是讲关于时间的古老故事。
我翻开书一看,好家伙,这都啥玩意儿。
什么黑洞啊,相对论啊,宇宙起源啥的,感觉像是天书。
可是既然都捡起来了,那就看看呗。
没想到这一看啊,可就像掉进了一个奇妙的漩涡。
虽然好多地方还是看不懂,但霍金那轻松幽默的语调却意外地很吸引人。
我犹记得书里讲到关于空间弯曲的例子,就拿地球的引力来说吧。
它说物体在地球上顺着地球的曲面运动,就像是在一个弯曲的空间里走直线。
为了搞明白这事儿,我拿着个小球在我家的地板上滚。
我把地板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平面,而小球就好比是宇宙中的一个小星球。
开始的时候,小球笔直地滚过去,就像在一个没有任何干扰的平地上。
然后我在地板上放了一个稍微有点凹陷的盘子,再把小球滚过去。
小球就顺着盘子的凹陷边缘转了起来,这时候我突然就有点明白了,这不就好似物体在弯曲的空间里运动嘛。
虽然这只是一个超级简单的模拟,没法跟真正的宇宙现象相比,但那一刻真的特别有成就感。
这种把复杂的科学概念通过身边简单的事情去联系理解的感觉,就像在跟霍金一起做一场有趣的游戏。
《时间简史》这本书啊,从开始的看不懂,到后来让我有了这种奇妙的探索体验,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宇宙好奇的大门。
篇二《在时间简史里迷失与找到》要说这《时间简史》啊,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我在里面一边迷失一边寻找出口。
当知道自己要深入了解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信心满满,心里想着不就一本书嘛,能有多难。
结果刚看了几页,我就知道自己太天真了。
那些密密麻麻的科学名词和奇怪的理论,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怪兽在我脑袋里横冲直撞。
比如说量子力学部分提到的叠加态,我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一个粒子怎么能同时处于多个状态呢。
推荐《时间简史》(普及版)
——宇宙时空的奇妙旅行
西南财经大学陈书玲611130
一、简介:
《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这本书和另一部于1988年首版的书《时间简史》在书名上只有两个字母的差别,在1988年的《时间简史》出版以来的岁月里,来自全球的读者反馈蜂拥而至,他们要求出一种新版本,既保留1988年首版《时间简史》的精髓,又能以一种更清晰更从容的方式解释最重要的概念。
于是,现在的《时间简史》(普及版)诞生了。
《时间简史》曾荣登《伦敦星期日时报》畅销书榜达237周之久,在地球是大约每750人(包括儿童)就有一册。
二、摘要:
宇宙是瑰丽无比还是暗流涌动?穿越虫洞我们来一场时空的旅行。
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视角,让我们来体验一场俯视古往今来宇宙大千的大手笔电影。
这也是我推荐《时间简史》的理由之一。
读《时间简史》与创造奇迹的伟大物理学家的霍金先生促膝长谈,尽情的去想象,去遨游。
三:以一首本书中提到的打油诗做引:
有位年轻的姑娘叫怀特,
她行走得比光还快的多,
她以相对性的方式,
在当天刚刚出发,
却已于前晚到达。
四、推荐理由与个人感悟收获:
1.没有过多高深的公式方程,通俗却不平凡
这本书不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读下去需要一定的几何基础数学知识。
霍金先生在前言中开玩笑说:“有人告诉我,我放在书中的每一个方程都会使本书的销售量减半,为此我决定一个方程也不用。
然而,在最后我确实用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 ,我希望这个方程不会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
”他最后也成功的做到了。
他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其实真正的专家就是用通俗有趣的语言来传授高深的知识,读这本书时,我的感觉的充满吸引力的,新奇的,具有诱惑的,甚至想一睹为快,一口读完的。
所以我推荐《时间简史》,相信不管是深爱物理的同学还是对物理学一直怀有阴影和敬畏情绪的同学(特别是女生),都能爱上这本书,并因此而爱上物理。
2.拓宽你的想象力,开展你的视野
《时间简史》这本书里很多内容是霍金先生对宇宙的假想理论,未经证实。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边读它时可以边发挥自己的想象,
既想象书中所描绘的物质,宇宙的模样,也可以自己发挥想象,结合霍金先生的理论,想象自己认为的时空是个什么样的概念,时间旅行是否真的存在,虫洞是否真的存在,与霍金先生的想法对比,找出差异,批判性的思维。
霍金先生在《时间简史》里起到的是一个领导思维者,他没有刻板的教条来规定高深的知识理论,他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前沿思维展示给我们,而我们在他的启发下去探索自己心中的宇宙和科学世界。
3.体会《时间简史》背后的故事
说到霍金,大家也许并不陌生,但是肯定也不算真正了解。
百度百科霍金——霍金是继爱因斯坦和牛顿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
可是这只是成功光鲜的一面吧。
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古代中国有忍辱负重者如司马迁,现代西方有身残志坚者即霍金。
我不知道用身残志坚来形容这位极具前瞻性具有超人时空感知能力的天才是否恰当。
不过他所遭遇的和他所成就的两者之中没有一样是常人所能相比的。
读《时间简史》,亦有一份感动与震撼久留心中。
这本读过的《时间简史》和这背后的故事或许会成为日后大学生活中一个迷途中的北斗星,失意时迈向前的勇气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