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之美
- 格式:pdf
- 大小:103.87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必须讲求园林的意境美,在这点上,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是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标签:古典园林;意境;天人合一1 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特点1.1 突出自然山水在我国古代,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基本原则,追求自然与建筑和和谐,追求“天人合一”,这种意境的追求但并不是简单模仿,以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原则,把人工和自然巧妙结合。
体现了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的思想理念,善于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
”(《花镜》)康熙和乾隆对承德避暑山庄72景的命名中,以树木花卉为风景主题的,就有万壑松风、松鹤清趣、梨花伴月、曲水荷香、清渚临境、莆田丛樾、松鹤斋、冷函亭、采菱渡、观莲所、万树园、嘉树轩和临芳墅等18处之多。
这些题景,使有色、有香、有形的景色画面增添了有声、有名、有时的意义,能催人联想起更丰富的“情”和“意”。
1.2 突出山石、池水之美在古代山石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通常还将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利用山石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
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
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
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
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
2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构景方式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中国园林奇妙就在于其自然恬淡的环境以及丰富含蓄的一首表达效果上面,求得的是一种渐入佳境的境界效果,因此和亲协调需要建立在园林构景的各个表达手法上面,小中有大,空间转换则景物不同是求得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1 引言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天道与人道合一。
这是中国人基本的宇宙观念。
中国人的心灵向往融入宇宙大生命体中,故而有追求静、远的倾向。
拿中国画来说,它给人的心灵感觉是宁静的――宁静之中有无形的生气浑然流动,无论山水或是花鸟,都有那么一种至静而动的气韵;这种宁静的生命又是玄远的,每一个具体的山水形象或花木竹石的存在,都仿佛不只是它们本身,还显示着一种旷邈、幽深的存在。
所以对于园林意境的深入把握,意味着必须去捕捉那闪烁不定的精神根源。
2 禅文化与审美意识儒、道、释三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三个坚实的支柱,三者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
儒家学说是倾向于群体的关怀,是封建时代意识形态的正统,其学说经常被统治阶级奉为治国安邦的理论基础。
道家学说更倾向于个体的关怀,强调追求自我,寻找内心真正的自由。
释即佛家和佛学,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渗入了中国本土的道家思想,使之成为包含道家思想的佛教。
经此中国化的佛教在中国弘扬光大,千余年来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宗教信仰。
与纯粹的宗教哲学和宗教体验不同,禅宗的观念和禅悟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向人生境界、包含着类似审美的体验的。
禅宗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非常重视人的“悟性,倡导“顿悟之说。
这种“顿悟之说普遍得到文人士大夫的认可,并通过文人们的参与设计融入到艺术创作实践中,从而使其艺术创作更强调意境之美,更加追求创作构思的主观性和自由无羁,使得文人们的作品达到情景交融、哲理相通的境界。
3禅文化与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使某个时期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融合的体现,园林是物化了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
园林艺术将中国古典诗画艺术,审美艺术融于其中,以景寓情、感悟咏怀,成为传统文化表达的有力形式语言,也是古典园林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并最终确立的创造宗旨。
从园林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禅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文人士大夫立足于心性自由、旷达适意的生活态度,以及自然清净、含蓄淡远的审美情趣,这些原因促成了文人士大夫私家园林的兴盛,并且带来了园林艺术特征发生质的变化,引导人们从宏观的方式转为从有限空间中体会心宁神怡之感,重在从有限景观中获得心灵的自由释放和精神的解脱。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意境美摘要:中国园林在崇尚自然的同时,还阐释在文化中的深远意境,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内涵深厚的园林构造艺术。
本篇主要从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的角度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略加描述和阐释。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化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一山、一水、亭台楼榭,无不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园林高超的造园手法、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今天的园林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值得园林爱好者学习借鉴。
在园林设计、园林绿化施工中借鉴,发扬光大。
一、中国园林的意境美“情景者,境界也”,情是主观的,景是客观的。
当情景交融之后,便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两者很难分开。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言外之意,景外之情,所谓"意境"。
意境,实质上是客观的,存在人们思维中的一种抽象造型观念,用以指导人们对好的形象联想,“象存境中、境生象外”是园林艺术中审美意境的主旨。
我们所接受的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苏州小型园林总是与隐士画上等号,带有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闲趣情调,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带有一种远离世俗的静谧,中国园林的意境是同中国文化和艺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
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这也是使我国古典园林走向艺术的关键之处。
园无水则不灵,石因水活。
无论走到哪个园林都能看到假山,流水,承德避暑山庄更是如此,只有看到山石,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园林之美。
有水,有石。
园林就更显意境;有水,有石,园林更能寄托古圣先贤的的思想;有水,有石园林才能更好的陶冶后来者的心智。
二、意境美创作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建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中文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部分,集艺术、文学、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特色。
而园林中意境的营造,更使得这种艺术发挥至极致,它区别于绘画、诗词等需要借助于线条、语言等无形意境的创造,而是在有限定范围内通过特殊手法来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意蕴,使景传递出情,情与景交融,由此形成情绝风雅,神韵独高,蕴含哲理,耐人寻味的园林境界,进而体现出博大的中华文化及其精髓。
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人类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主张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密切结合的观点与中国古典园林不谋而合,因此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对现代景观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文化内涵,提出要点,并结合现代景观设计实例分析其营造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明确现代景观实际事例应当以传统文化的蕴含为重,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去剖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丰富的内涵,使之能够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思想和实践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景观设计传承与创新ABSTRACTAs a p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s a subject in integration of art,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nd has a high cultural value.. "To write a quality suggestive of poetry or painting gardening art garden" i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garden, but also makes the art of play to the extreme, it is different in painting, poetry and other need with the aid of in lines, language, and other intangible artistic creation, but in limited range through a special way to express the creator of ideas, meaning to make the scene conveys emotion, feeling and scene blending, thus forming the vast artistic, verve alone high, contain philosophy, intriguing Garden State, which reflects the breadth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ssence.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s to realiz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harmony, advocate artificial landscape and natural landscape is closely combined with point of view and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coincide.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o modern landscape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points, and combines with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ase to analyze its creation technique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Clear practical examples of modern landscape should be in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with modern people'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rich connotation,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role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dea and practice, find a feasible way for the Chines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1.意境之说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哲学——文学——绘画——园林的过程。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
园林美学中的造园原理、规划布局、建筑艺术、植物景观以及水景设计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气质。
古典园林的美学追求以自然为基调,以清雅、谦逊的姿态展示出东方文化的精髓。
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布局方式对现代园林设计具有启示作用,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思考。
古典园林美学的永恒魅力体现在其深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韵味、文化传承、地位与价值、造园原理、规划布局、建筑艺术、植物景观、水景设计、永恒魅力、现代园林设计、文化价值。
1. 引言1.1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明。
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古代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等,不仅是皇帝们休憩游玩的场所,更是展示皇家气派和文化品位的象征。
而私家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等,则更多地表现了文人雅士对自然的独特诠释和审美追求。
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其建筑风格和景观布局中,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园林中的假山、亭台、池塘等元素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符号和象征意义,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追求。
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后人能够深刻领略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和精髓所在。
1.2 古典园林的地位与价值古典园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价值。
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古典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体现。
通过古典园林的建筑、景观和设计,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浅议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追求自然之美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景致为基础,追求自然之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园林中常见的山水、水池、湖泊等都是仿制自然景观,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建构展示山川河流的美丽形态。
古人对自然景观有着极高的敬畏之情,他们认为山是仙山,水是玉液,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添置配套的建筑物和植被,使人能够在园林中尽情领略到自然之美。
二、假山和太湖石的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要数假山了。
假山是人为创造的山形景观,以天然的山石和人工构筑的石块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的布局和雕饰,使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假山的雕饰上,常常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如龙、凤、麒麟等,以及花鸟虫鱼等自然元素,充分表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祥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同时,太湖石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其形态奇特,纹理精美,常常被用来装点园林的水池、湖泊、林荫等场所。
三、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转换中国古典园林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景观转换的巧妙性。
空间布局主要包括传统的四合院式或三进院式的庭院结构,以及以山水为主题的各个区域。
整个园林通过错落有致的建筑和景观布局,形成多个空间单元,每个单元间通过门洞或廊桥相连,使得整个园林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流动感。
景观转换则通过设置错落有致的中心轴线,使人在园林中游览时时常能够有新的景观突现,产生一种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转换和流动感,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四、讲究情景营造和意境塑造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情景营造和意境塑造,力求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愉悦。
情景营造主要包括通过合适的建筑和园林构筑物的安排和装饰,营造特定的情境和氛围;意境塑造则通过布局和装饰运用,追求园林的整体和谐与美感。
比如通过设置湖畔、山岗或者小桥流水等景观元素,给人以宁静悠远、隐逸闲适的感受。
同时,还通过运用园林中的植被、鱼池、鸟鸣等来传达出富有诗意的意境,引发人们对诗词艺术的联想和赏析。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1. 引言1.1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
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宫苑和贵族府邸的园林,如洛阳周王府的园林和楚汉时代的陵园。
古代园林在汉代达到了鼎盛,如洛阳东汉时期的乐游园和长沙西汉时期的湘园都是当时的典范。
隋唐时期园林建筑在技术和规模上更加成熟,如唐代的颐和园和扬州瘦西湖。
宋代园林更加注重意境和内涵,如苏州的园林和杭州的西湖。
明清时期的园林更是达到了巅峰,如北京的颐和园和扬州的瘦西湖,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和独特魅力。
1.2 美学韵味的内涵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源远流长,其内涵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美学韵味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和追求上。
园林设计师在营造园林空间时,通常以模拟自然景观为主要手法,力求将自然的美好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种尊重自然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园林的布局和植物选择上,还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再造上。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还体现在对艺术的追求和表现上。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园林景观等元素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展现出一种高雅、精致的艺术风格。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融入了设计师的艺术情怀和审美理念,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还体现在对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上。
园林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情感愿景的追求。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水景等元素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慰藉。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内涵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追求,是中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深入探索和体味古典园林的美学韵味,不仅可以让人们领略到历史悠久的园林艺术之美,还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向往。
2. 正文2.1 园林的构造与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与布局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和风水观念。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古典园林涵盖了古典建筑艺术、花木种植、叠山理水及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之美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开始探究,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山之美、水之美。
在未来的园林设计中,原本简单地模仿已被抛弃,而更加趋向于“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自然之美,将人工与自然之美巧妙结合,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与效果。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山水之美;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世人所称赞,自古就“有山皆是景,无水不成园”之说,无论是我国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山和水一直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所谓“山水文化”,顾名思义是与自然山水有关的文化。
山水文化是人长期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特立独行的重要部分,参与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在自然山水园林景观中,人们为了补偿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的状态,人为创作了“古典园林”这一山水艺术的典型代表作。
中国古典园林在“道法自然”思想指引下,个人的情感在造园过程中得以寄托,最终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建造房屋并非其创作目的,更多的是将大自然的风景素材,通过能工巧匠之手,使之辉煌再现,供人观赏。
叠山要如泰山之雄风气势,流水要达河湖之韵味,园林艺术的设计者们追求更多的是模仿自然,甚至超越自然的境界,建造过程中力求重现真山真水之妙,以期身居闹市而享别致山水之情。
中国园林寄托着设计者们对山川河流自然生态之景的眷顾之情,是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表达,兼而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美学思想。
正是由于在古典园林中所融入的中国山水文化底蕴,从而使得中国园林独树一帜,屹立于世界自然山水园林中。
2 山之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自然之态,但是“假山”却常见于古典园林中。
气势恢弘的传统皇室园林,常把自然山体纳入其中,假山假景常现于空间有限的南方私家园林之内。
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摘要】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所具有的特征及其表达方式,中国古代造园的意境之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它由诗画创造而来,模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展现自然的景色,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天人合一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1-0131-21.园林意境的定义意境,是人在审美过程中由于对象所产生的一种情调或者境界,中国美学中这种“意境”之说是西方美学未涉及的,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是从诗与画的创作而来的。
园林意境,就是园林设计者寓情于景,把自己的情感色彩充实在园林之中,使欣赏者触景生情,产生联想,两者产生共鸣。
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到之处,就是结合中国文化,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创造出“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
2.园林意境的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建筑为基础,将建筑,山石,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和人统一起来,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
造园不仅要有优美秀丽的自然山水风景构图,更要像吟诗作画一样,讲求有隽永的深刻立意,使诗、画、园三位一体融于一炉。
文化是园林的灵魂,特色为风景的生命,园林作为其造型艺术出现,应有其“道”作为灵魂。
这个道指文化层次而言。
对于园林来说,它的功能是以观赏和游憩为主的,从游赏者的审美观赏运动出发造景,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艺术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的功能。
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
大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诗情画意。
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保护环境、善于利用自然环境的典范。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