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政治主观题类型分析

最新政治主观题类型分析

政治主观题类型分析

一特殊题型之逻辑推理题

(1)A对B思维题型:

例:(2015课标全国卷1)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答案: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②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

③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分析:本题要说明“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首先分析“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其次要建立“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必须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概念。(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

再次建立起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后再回归论题,阐明“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总结:A对B题型思维:可先进行逆推理,即先分析如果要得到B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设为B1,B2,B3),再分析A能提供哪些条件(设为A1,A2,A3);最后找出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答题时可用“A可以A1,有利于B1,从而得出B”的逻辑来组织要点。

(2)A对B对C思维题型

例:(2014课标全国1卷)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

答案:①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

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5分)

②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5分)

③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4分)

分析:设问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放宽市场准入规则(A )是如何影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

挥的;第二层次,市场机制发挥作用(B )是如何使消费者受益的(C )。

B )

总结:A 对B 对C 思维题型:答题时有两个逻辑层次,即A →B ,再B →C 。A →B :A 可以A1

+理论阐述+有利于B1,A 可以A2+理论阐述+有利于B2等。B →C : B1+理论阐述+有

利于C1, B2+理论阐述+有利于C2等.最后得出C 。

二常规题型之为什么

(1) 依据(理由)类

例:( 2015课标全国卷1)

材料二2013年我国GDP 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 增长目标调低为7%。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

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

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 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材料二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

答案:①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

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

②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

总结:①可以针对材料中的做法写依据,针对设问中的主体写依据,针对材料问题写依据,针对教材原理写依据。解题时一般考虑理论依据、现实依据、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②如果设问未限定知识范围,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意义)”的模式作答。

③如果设问限定了知识范围,则依据这一知识范围包含的知识点之间的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的模式作答。(例:2016课标全国卷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2)意义类

例:(2014课表全国卷1)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2013年3月,十二后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强调,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

2013年,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12分) 答案:①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3分)

②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3分)

③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3分)

④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3分)

分析:本题材料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因此先找做法,再根据材料中的做法写意义。

①针对材料中的做法(问题)写意义。材料中一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先将其做法或问题进行分层,再找出其对应的课本原理,回答意义。

②针对教材原理写意义。如果材料中只是单纯给了一个背景,可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很少,那么一般是回归课本,按课本的原理写意义。

③针对主体和客体写意义。回答某主体做某事的意义时,不仅要考虑主体本身,更要考虑客

体(对象)本身。一般用“有利于”“促进了”等进行表述。

注意:如果设问要求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某事情的意义,那么要注意先回答出原理内容,再结合材料分析。例:二轮复习《导与练》74页,(2015山东卷)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

(3)影响类

例:(2016课标全国卷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顾虑。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14分)

答案:对消费者的影响: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动力;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促进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

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拉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分析与总结:第一步:“定”判断要用的知识、原理,判定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分清是对谁的影响。(本题知识限定为“经济知识”,设问的关键信息“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由此确定运用的知识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第二步:“分”对知识、原理进行分解,弄清原理下包含的具体知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具体展开,略)

第三步:“筛”将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划分层次,对应具体知识,提炼关键信息。(对应具体知识提炼有效信息:新能源汽车受到人们的青睐;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第四步:“联”将保留的知识与相应材料有机结合,组织答案。(由新能源汽车受到人们的青睐联想到“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动力;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促进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由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联想到“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分析时既要对所属产业的影响,又要有对其关联产业的影响。)

(4)“为什么要”类

例:(2015全国课标2卷)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材料二: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12分)

答案: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规范政府的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保护纳税人权益。

分析与总结:第一步,分析主体的必要性,往往是指此主体的性质、地位或职责所在。如何有多个主体,则应分析不同主体的必要性。(党和人大的地位职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

第二步,分析对象的必要性,往往是指现状、性质、地位、作用、时代要求、客观规律等因素。(征税人、纳税人→规范政府的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保护纳税人权益。)

第三步,将主体与对象结合起来,分析做好这件事或解决某问题的意义。可以从主体的意义、对对象的意义、对对象的意义引申出对社会、对国家等的意义,作答时要遵循从小到大、由近及远、有国内到国际的原则。有时还应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不这样做的弊端。

(5)“为什么能”类

例:(2016课标全国1卷)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

的正能量。(12分)

答案:①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

②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③能够促进沿线各国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

④能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

分析与总结:第一步,从主观因素(内因)角度,即从主体的性质、职能、地位上入手,说明该主体(人或物)由此能力。如果材料中给出了该主体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则应该分析这些具体做法所起的作用。(本题分析“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具有的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能力,即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能够促进沿线各国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能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

第二步,从客观因素(外因)角度,即从能让此主体(人或物)发挥作用的条件上入手,说明为什么能将可能性变成现实,包括客观环境(如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发展机遇等)、客观规律(如符合价值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主题等)、制度保障(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从客观因素(外因)角度,要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具备的条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即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

第三步,将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联系起来,找出其中的对应与关联。

三、常规题型之怎么样

(1)评价类

不同呈现类型的具体分析如下:

对错误的观点或错误的行为进行批驳:

例:

答案:

分析与总结:第一步,指出其错误及实质;第二步,分析原因;第三步,提示危害。要针对“破”来“立”,即如何坚持正确的观点或行为,以消除错误观点或行为的影响。

(2)说法绝对型(把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归结为单一因素)

例:(2014全国1卷)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

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答案示例一:

此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答案示例二:

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之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分析:

总结:解题关键:弄清楚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步骤:

第一步,调动指定的知识点(或原理)的内容。(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有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步,对设问中的观点进行分析。(“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明显是

在强调和夸大意识的反作用,知识范围进步缩小。接下来,将知识点具体细化,

第三步,将要评析的观点与原理对接,分别从其合理性与不足的地方进行分析,一定要指出

观点错误的地方就在于“把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归结为单一因素”。

注意:解答此类题,考生要先申明自己的观点(立场)然后加以论证。与传统辨析题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