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益药
- 格式:ppt
- 大小:4.77 MB
- 文档页数:103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二至丸(《医方集解》)一、组成冬青子(即女贞子)冬至月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
或先熬莲草膏,旋配用。
早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
一方加桑干为丸或桑椹熬膏和入。
二、用法临卧酒服(现代用法:女贞子不定量,蒸熟阴干,碾细筛净,将早莲草不拘量水煮三次,取汁煎熬,浓缩成流浸膏,适量加蜂蜜搅匀;或加干桑椹与早莲草混合煎熬,如上法浓缩成膏,仍适量加蜂蜜搅匀,女贞子粉末拌入和为丸,每丸约重15克,置玻璃缸中听用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下)。
三、歌括1.二至丸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2.桑麻丸桑叶芝麻蜜和丸,疏风祛湿益肾肝;头晕眼花皆可治,湿痹肢麻亦能蠲。
四、功用补肾养肝。
五、主治肝肾阴虚。
口苦咽干,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腰膝痠软,下肢痿软,遗精,早年发白等。
六、方解本方用治肝肾阴虚证。
肾主骨生髓,肾阴虚,阴精不能濡润于下,故下肢痿软;阴精不荣于上,则头昏。
足少阴之脉贯舌循喉,阴精不升,故舌燥咽干。
肝开窍于目,肝血不滋于上故眼花。
肝藏魂,肝阴虚,魂不守舍,故多梦。
肝肾阴虚,相火不藏,精关不固,故梦遗或滑。
本方取女贞子甘苦凉,滋肾养肝,配早莲草甘酸寒,养阴益精,凉血止血。
全方药味少而性平和,补肝肾养阴血而不滋腻,为平补肝肾之剂。
至于又方加甘寒之桑椹滋阴补血,与原方女贞、早莲协作,更加强了滋肾益肝之效。
尤以配作丸剂常服,缓缓收功,对本方证更宜。
七、附方及方论桑麻丸(又名扶桑丸,《医方集解》):桑叶去蒂,洗净暴干,一斤(300克),为末,巨胜子(即黑脂麻)淘洗,四两(120克)、白蜜一斤(300克),将脂麻碎,熬浓汁和蜜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
每次服10克,早盐汤、晚酒下。
功用:滋肝肾,清头目,除风湿。
主治:阴虚血燥,头晕眼花,久咳不愈,津枯便秘,风湿麻痹,肌肤干燥等。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一、组成黄柏炒褐色,四两(120克)、知母酒浸炒,四两(120克)、熟地黄酒蒸,六两(180克)、龟板酥炙,六两(180克)。
二、用法上为末,猪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现代用法:上四味,碾为细末,猪脊髓适量蒸熟,捣如泥状;炼蜜,混合拌匀和药粉为丸,每丸约重15克。
每日早晚各服一丸,淡盐开水送服,或水煎服)。
三、歌括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四、功用滋阴降火。
五、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痿软,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六、方解本方治证是由肝肾皆虚,真阴不足所致。
肾中水火,本为既济以生存,肾水一亏,则相火失制,乃生虚火、虚热诸证。
遗精、盗汗,皆由相火内扰或阴虚内热所致;骨蒸潮热,咳嗽咯血,舌红少苔,俱为相火内动,耗伤真阴,乃至肺肾两伤而起。
本方以滋阴降火立法,是为朱丹溪组方原意,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
故方中以熟地、龟板滋补真阴,潜阳制火;猪脊髓、蜂蜜俱为血肉甘润之品,用以填精补阴以生津液,此为培本一面。
黄柏苦寒泻相火以坚真阴;知母苦寒,上以清润肺热,下以滋润肾阴,用为清源的一面。
两面配伍,以收培本清源之效。
本证仅培本而其虚火难清,只清热,则病去犹恐复生,故须培本清源,以使阴盛阳潜,虚火降而虚热自清。
正如(《删补名医方论》)所说:“是方能骤补真阴,以制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
本证若兼食少便溏,以及火热属于实者,皆非本方所宜。
七、文献摘录(方论)吴谦等:“朱震亨云: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
今时之人,过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真阴愈竭,孤阳妄行,而劳瘵、潮热、盗汗、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悉作。
所以世人火旺致此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此疾者,百无二三。
震亨发明先圣千载未发之旨,其功伟哉!是方能骤补真阴,承制相火,较之六味功效尤捷。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一、组成熟地黄八钱(24克)、山茱萸四钱(12克)、干山药四钱(12克)、泽泻三钱(9克)、茯苓去皮,三钱(9克)、丹皮三钱(9克)。
二、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圆(现代用法:炼蜜和丸,每丸约重15克,成年人每服一丸,日三次,空腹时服,开水送下,或水煎服)。
三、歌括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2.知柏地黄丸再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3.都气丸六味再加五味子,丸名都气虚喘安。
4.麦味地黄丸地黄丸中加麦味,咳喘盗汗皆能挽。
5.杞菊地黄丸六味再加杞与菊,目视昏花治可痊。
四、功用滋补肝肾。
五、主治肝肾阴虚。
腰膝痠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囱开不合之症。
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六、方解本方系将《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所组成。
原著用治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又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故腰膝痠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等,皆为肾阴虚,髓海不足所致。
小儿囱开不合,是亦肾虚则生骨迟缓而成。
肾为阴阳(水火)并存之脏,肾阴虚则阳易亢,亦即所谓“水亏火旺”之类。
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消渴,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俱属阴虚阳亢,或水亏火旺所导致。
故本方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
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
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亦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
本方配伍的另一特点是“补中有泻”,即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英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
此即所谓“三泻”,或称“三开”。
如此配伍,虽是补泻并用,但是配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实际还是以补为主。
中成药的理气药和补益药通俗理解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成药的理气药和补益药通俗理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许多人都感到身体疲惫不堪,精神不振。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用药物:补益药党参〔性味、归经)甘、平。
入脾、肺经。
〔功效与应用)本品甘平,善补脾益肺,为脾肺气虚常用之品。
用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清窍失养所致耳胀耳闭、耳鸣耳聋、眩晕、鼻窒、鼻揭九、鼻渊、鼻槁、慢喉痹、慢乳蛾、慢喉瘩诸病,伴食少便澹,倦怠乏力者,常与黄黄、白术、茯苓、升麻等同用,如益气聪明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
用治肺气不足,卫表不固之鼻鼻九、鼻窒,及肺虚推动声门无力,发音嘶哑,言语声低,可与黄黄,紫苑、五味子等相伍,如补肺汤。
清代前党参、人参不分,故凡古方之用人参者,可用本品代之。
〔用法用量)内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
黄黄〔性味、归经)甘、微温。
入肺、脾经。
〔功效与应用)1、补中益气:本品甘温而健脾升阳,补肺益气,可用于肺脾气虚,阳陷不升所致各种耳鼻咽喉病证。
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白术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
用治气不摄血之鼻蚓,可与党参、白术、当归、酸枣仁等相伍,如归脾汤。
本品实卫固表,表虚易感风寒,孰嚏常发,可配伍白术、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
2、托脓生肌:本品能温养脾胃而生肌,补益元气而托脓,为疮痈要药。
用治气血虚弱,无力托毒外出,耳鼻疮拜及咽喉痈肿日久不溃,或脓耳、鼻渊脓久不收,或喉痈溃后,脓液清稀,久不敛口。
可与党参、当归、白芷、皂角刺、桔梗等配伍,如托里消毒散;或合肉桂、党参、白芍、当归等,如十全大补汤。
3、利水消肿:本品能补气运阳以利水,用治虚证水肿。
故凡水湿上泛之耳眩晕,及鼻病而见鼻窍肌膜苍白肿胀,或声瘩而有声带肿胀色淡者,可随证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内服:10~15g,大量可用30~60g0补中益气宜炙用,托脓敛疮,利水消肿宜生用。
白术〔性味、归经)甘、苦、温。
入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1、健脾益气:本品甘温,培补脾胃,为健脾补气之要药。
用治脾虚气弱,清窍失于温养之耳鼻咽喉病证,可与黄黄、党参、茯苓、炙甘草、升麻等相伍,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补益药分类
补益药分类补益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类别,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
补益药可以帮助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功效和药性的不同,补益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补气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调理人体的气血不足症状。
常见的补气药有黄芪、党参等。
补气药可以帮助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加体力和抵抗力。
2. 补血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调理人体的贫血症状。
常见的补血药有当归、熟地黄等。
补血药可以帮助提高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加血红蛋白含量。
3. 补肾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调理人体的肾虚症状。
常见的补肾药有枸杞子、淫羊藿等。
补肾药可以帮助提高人体的肾功能,增加精力和性欲。
4. 补阳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调理人体的阳虚症状。
常见的补阳药有肉苁蓉、杜仲等。
补阳药可以帮助提高人体的阳气,增加体力和活力。
补益药是一种重要的中药类别,可以帮助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在选择和使用补益药时,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症状来进行合理的搭配和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补益药的概念,分类与适应症。
列举10味药
补益药是指能够补充人体各种物质、调节生理机能,促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药物。
根据其所调节的机能、主治疾病等不同特点,补益药可分为营养类、气血类、精神类、消化类等不同的种类。
它们可在保健医学、中医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以下是10种常见的补益药:
1. 人参:益气升阳,滋阴补肾,通经活络。
2. 黄芪:益气固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3. 鹿茸:补肾壮阳,滋阴补血,健脑益智。
4. 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安神,强健身体。
5. 五味子:温肺止咳,益肾固精,抗抑郁。
6. 茯苓:利水消肿,清热祛湿,益气养阴。
7. 当归: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祛寒散瘀。
8. 何首乌:黑发明目,益肾补精,滋阴补血。
9. 牛膝:活血通经,强筋壮骨,消肿止痛。
10.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养颜,增强免疫力。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补肺阿胶汤(原名阿胶散,又名补肺散,《小儿药证直诀》)一、组成阿胶一两五钱,炒,微捣碎,用糯米粉拌炒为胶珠(45克)、黍粘子(即牛剪子)炒香,二钱五分(7.5克)、甘草,二钱五分(7.5克)、马兜铃五钱,焙(15克)、杏仁七个,去皮尖,炒(6克)、糯米一两,炒(30克)。
二、用法上为末,每服一、二钱(3~6克),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阿胶加开水炖化,分次调入药汁)。
三、歌括1.补肺阿胶汤补肺阿胶马兜铃,牛蒡甘草杏糯匀;肺虚火盛最宜服,降气生津咳嗽宁。
2.月华丸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四、功用养阴补肺,镇咳止血。
五、主治肺虚热盛。
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咯痰不多或痰中带血,脉浮细数,舌红少苔。
六、方解本方证由肺阴虚而感受外邪,邪从热化,侵及于肺,则咳嗽气喘咽干。
咳久不愈,肺络受损,故中带血。
脉浮细数,舌质红少苔,均属邪从热化之征。
证以肺阴虚为本,故重用阿胶,滋阴补肺,养血止血。
牛蒡子以疏风热,利咽膈;马兜铃清肺热,化痰止嗽。
更加苦温润降之杏仁为佐,从而肺气顺降,热邪疏散,喘咳、咽干自平。
全方重点,固然在于补肺,但本方用治本证,不仅在于滋阴,还须与培土生金并用,因而又加糯米、甘草以滋益脾阴,与阿胶协作,则补肺之功力更大。
脾肺得䃼,母子兼顾,共奏养阴补肺,宁嗽止血之效。
本方不仅对小儿肺阴虚燥热之咳喘证适宜,即成年人而现此证者亦可使用七、附方及方论月华丸(《医学心悟》):天冬去心,蒸、麦冬去心,蒸、生地酒洗、熟地九蒸晒、山药乳蒸、百部蒸、沙参蒸、川贝母去心,蒸、真阿胶以上各一两(30克)、茯苓乳蒸、獭肝、广三七各五钱(15克)、用白菊花二两(60克),去蒂、桑叶二两(60克),经霜者,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药粉,稍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可重15克),每服一丸,噙化,日三服。
功用:滋阴润肺,镇咳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