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4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7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的通知建标[1994]673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的要求,由水利部主编,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水利部长江科学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五日1 总则1.0.1 为建立统一的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分级方法;为岩石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岩石工程的岩体分级。
1.0.3 工程岩体分级,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分两步进行,先确定岩体基本质量,再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确定岩体级别。
1.0.4 工程岩体分级所必需的地质调查和岩石试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岩石工程rock engineeting以岩体为工程建筑物地基或环境,并对岩体进行开挖或加固的工程,包括地下工程和地面工程。
2.1.2 工程岩体engineering rock mass岩石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岩体,包括地下工程岩体、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大坝基岩、边坡岩体等。
2.1.3 岩体基本质量rock mass basic quality岩体所固有的、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最基本属性,岩体基本质量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所决定。
2.1.4 结构面sructural plane(discontinuity)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面。
2.1.5 岩体完整性指数(Kv)(岩体速度指数)intactess index of rock mass(velocity index of rock mass)岩体弹性纵波速度与岩石弹性纵波速度之比的平方。
岩石风化程度及岩体分级
一、《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附录A
2、风化系数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岩石风化程度,除按表列野外特征和定量指标划分外,也可根据当地经验划分;
4、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5、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1、Ⅰ类岩体为软岩、较软岩时,应降为Ⅱ类岩体;
2、当地下水发育时,Ⅱ、Ⅲ类岩体可视情况降低一档;
3、强风化岩和极软岩可划为Ⅳ类岩体;
4、表中外倾结构面系指倾向与坡向的夹角<30°的结构面;
5、岩体完整程度按附表A-2确定。
五、《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24-98)
)
六、《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H 岩体风化带划分
八、《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
附录F 岩体风化带划分
风化程度划分。
岩土力学——岩体基本质量级别确定例题:已知某地下工程岩体的勘探资料如下:岩样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R c 5.42=;岩石较坚硬,但岩体较破碎,岩石的弹性纵波速度s m V pr /4500=,岩体的弹性纵波速度s m V pm /3500=;工作面潮湿,有的地方呈点滴出水状态;有一组结构面,其走向与巷道轴线夹角大约为25度,倾角为33度;现场没有发现极高应力现象。
按照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计算确定该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和考虑工程基本情况后的级别。
答:(1)岩体基本质量级别的确定应依照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相结合考虑。
根据题中描述,基本质量定性特征为:岩石较坚硬而岩体较为破碎;605.0)4500/3500()/(22≈==pr pm v V V KMpa R c 5.42=岩体基本质量指标:75.368250390=++=v c K R BQ虽然现场观察岩体较为破碎,但计算的岩体完整性指数K v 表明岩体较为完整,因而依据工程岩体分类标准综合考虑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III 级。
(参见表1, 2)(2)对工程岩体进行详细定级时,还应考虑地下水状态地下水状态、初始应力状态、工程轴线或走向线的方位与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的组合关系等必要的修正因素。
岩体基本质量修正指标:[])321(100K K K BQ BQ ++-=K 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潮湿且出现点滴出水,取0.1;(表3)K 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根据结构面走向与倾角值,取K 2为0.4-0.6; K 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根据现场情况,无极高应力现象,取K 3=0.5。
[]258(100321≈++-=)K K K BQ BQ考虑工程情况后,级别为IV 级。
参考资料:表1:表2 K 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表3 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1表4 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2表5 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K3。
附录A Kv、Jv测试的规定A.0.1 岩体完整性指数(Kv),应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或岩性段,选择有代表性的点、段,测定岩体弹性纵波速度,并应在同一岩体取样测定岩石弹性纵波速度。
Kv应按下式计算:式中V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A.0.2 岩体体积节理数(Jv),应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或岩性段,选择有代表性的露头或开挖壁面进行节理(结构面)统计。
除成组节理外,对延伸长度大于1m的分散节理亦应予以统计。
已为硅质、铁质、钙质充填再胶结的节理不予统计。
每一测点的统计面积,不应小于2×5㎡。
岩体Jv值,应根据节理统计结果,按下式计算:Jv=S1+S2+……+Sn+S k(A.0.2)式中Jv——岩体体积节理数(条/);Sn——第n组节理每米长测线上的条数;S K——每立方米岩体非成组节理条数。
附录B岩体初始应力场评估B.0.1 在无实测成果时,可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按下列方法对初始应力场作出评估:(1)H·ν/(1-ν)。
(2)通过对历次构造形迹的调查和对近期构造运动的分析,以第一序次为准,根据复合关系,确定最新构造体系,据此确定初始应力的最大主应力方向。
当垂直向应力为自重应力,且是主应力之一时,水平向主应力较大的一个,可取(0.8~1.2)νH或更大。
(3)埋深大于1000m,随着深度的增加,初始应力场逐渐趋向于静水压力分布,大于1500m以后,一般可按静水压力分布考虑。
(4)在峡谷地段,从谷坡至山体以内,可区分为应力释放区、应力集中区和应力稳定区。
峡谷的影响范围,在水平方向一般为谷宽的1~3倍。
对两岸山体,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般平行于河谷,在谷底较深部位,最大主应力趋于水平且转向垂直于河谷。
(5)地表岩体剥蚀显著地区,水平向应力仍按原覆盖厚度计算。
(6)发生岩爆或岩芯饼化现象,应考虑存在高初始应力的可能,此时,可根据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按表B.0.1评估。
《岩石力学》习题一、岩体分级(1)取直径为50mm、长度为70mm的标准岩石试件,进行径向点荷载强度试验,测得破坏时的极限荷载为4000N,破坏瞬间加荷点未发生贯入现象。
试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R c(2)测得某中等风化花岗岩体的压缩波速V pm =2777m/s,剪切波速v^1410m/s ;已知相应岩石的压缩波速V pr = 5067m/ s,剪切波速v^ 2251m/s,重度r =22.3kN/m‘。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 c =40MPa,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该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为几级?岩体基本质量分级(3)某工程岩体,已测得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标Is(50)= 2.5,岩石的压缩波速6.6km/ s,岩体的压缩波速4.1km/s,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该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为几级?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二、岩石强度(4)自地表向下的岩层依次为:表土层,厚匕=60 m,容重^20KN /m3,内摩擦角^30,泊松比=0.3 ;砂岩层,厚H2 = 60m,容重2 =25KN /m3,内摩擦角^45,泊松比J2 =0.25。
求距地表50m及100m处的原岩中由自重引起的水平应力。
(5)将岩石试件进行一系列单轴试验,求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为0.23MPa,将同样岩石在0.59 MPa的围压下进行一系列三轴试验,求得主应力的平均值为 2.24 MPa.请你在Mohr图上绘出代表这两种试验结果的应力圆,确定其内摩擦角及粘结力(6)某均质岩石的强度曲线为:-八tan c,其中c = 40MPa , = 30 .试求在侧向围岩应力= 20MPa的条件下,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并求出破坏面的方位(7)将一个岩石试件进行单轴试验,当其压应力达到27.6MPa时即发生破坏,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60Q假设抗剪强度随正应力呈线性变化,试计算:①内摩擦角;②破坏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③在正应力等于零的那个平面上的抗剪强度;④在上述试验中与最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30o的那个平面上的抗剪强度。
第五节岩体的工程分类二、岩体的工程分类1、岩体质量分级(《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分级指标: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BQ=90+3σcw +250 Kv当σcw>90Kv+30时,令σcw=90Kv+30当Kv>0.04σcw+0.4时,令Kv=0.04σcw+0.4 Jv与Kv对照表Jv(条/m3)<33~1010~2020~35>35Kv>0.750.75~0.550.55~0.350.35~0.15<0.15分级方法:(1)按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初步分级;(2)根据天然应力、地下水和结构面方位等对BQ进行修正;(3)按修正后的[BQ]进行详细分级。
岩体质量分级基本质量级别岩体质量的定性特征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Ⅰ坚硬岩,岩体完整>550Ⅱ坚硬岩,岩体较完整;较坚硬岩,岩体完整550~451Ⅲ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坚硬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较软岩,岩体完整450~351Ⅳ坚硬岩,岩体破碎;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碎;较软岩或软硬岩互层,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较破碎;软岩,岩体完整较完整350~251Ⅴ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250岩石坚硬程度按下表划分。
岩石坚硬程度划分表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σcw(MPa)>6060~3030~1515~5<5坚硬程度坚硬岩较坚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岩体破碎程度按下表划分。
岩石完整程度划分表岩体完整性系数Kv>0.750.75~0.550.55~0.350.35~0.15<0.15完整程度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当地下洞室围岩处于高天然应力区或围岩中有不利于岩体稳定的软弱结构面和地下水时,岩体BQ值应进行修正,修正值[BQ]按下式计算:[BQ]=BQ-100(K1+K2+K3)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K2-主要软弱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K3-天然应力影响修正系数。
关于隧道围岩的分级最近一段时间学习了关于隧道围岩分级的问题,逐渐的了解了隧道的施工工艺及工序,也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围岩问题的文章,学习了,很深奥,有很多东西还是不能够理解,希望能交到良师益友向您学习,本文章来自于百度文库,我整理了下,其中有些内容是我通过查找规范所得。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50086-200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名词解释:围岩:围岩是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的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指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这里所指的岩体是土体与岩体的总称)在不同的岩体中开挖隧道后岩体所表现出的性态是不同的,可归纳为充分稳定、基本稳定、暂时稳定和不稳定四种。
岩爆: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能在地下工程开挖中突然猛烈释放,使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轻微的岩爆仅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
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一般持续几天或几个月。
发生岩爆的原因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
这时一旦地下工程破坏了岩体的平衡,强大的能量把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
预防岩爆的方法是应力解除法、注水软化法和使用锚栓-钢丝网-混凝土支护。
在JTJ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关于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为六级,级别越大围岩越差,六级为土,但目前实施中不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规定地下铁道围岩分类应按GB50307-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307-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围岩分类方法引自原《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1999)围岩分级是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结合工程经验得来的,勘察是为设计服务的,所以在地铁工程勘察中,如果还利用地铁勘察规范进行围岩分类,易给设计带来不便。
岩石按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是如何进行工程分类的?岩石级别坚固程度代表性岩石0Ⅰ最坚固最坚固、致密、有韧性的石英岩、玄武岩和其他0各种特别坚固的岩石。
(f=20) 0Ⅱ很坚固很坚固的花岗岩、石英斑岩、硅质片岩,较坚固0的石英岩,最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f=15) 0Ⅲ坚固致密的花岗岩,很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石英矿0脉,坚固的砾岩,很坚固的铁矿石.(f=10)0Ⅲa 坚固坚固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黄铁0矿,不坚固的花岗岩。
(f=8)0Ⅳ比较坚固一般的砂岩、铁矿石(f=6) 0Ⅳa 比较坚固砂质页岩,页岩质砂岩。
(f=5) 0Ⅴ中等坚固坚固的泥质页岩,不坚固的砂岩和石灰岩,软砾0石。
(f=4) 0Ⅴa 中等坚固各种不坚固的页岩,致密的泥灰岩.(f=3) 0Ⅵ比较软软弱页岩,很软的石灰岩,白垩,盐岩,石膏,0无烟煤,破碎的砂岩和石质土壤.(f=2) 0Ⅵa 比较软碎石质土壤,破碎的页岩,粘结成块的砾石、碎0石,坚固的煤,硬化的粘土。
(f=1.5)0Ⅶ软软致密粘土,较软的烟煤,坚固的冲击土层,粘土质土壤。
(f=1) 0Ⅶa 软软砂质粘土、砾石,黄土。
(f=0.8) 0Ⅷ土状腐殖土,泥煤,软砂质土壤,湿砂。
(f=0.6) 0Ⅸ松散状砂,山砾堆积,细砾石,松土,开采下来的煤.0(f=0.5) 0Ⅹ流沙状流沙,沼泽土壤,含水黄土及其他含水土壤.0(f=0.3) A0表示矿岩的坚固性的量化指标. 0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有些岩石不容易破坏,有一些则难于破碎。
难于破碎的岩石一般也难于凿岩,难于爆破,则它们的硬度也比较大,概括的说就是比较坚固。
因此,人们就用岩石的坚固性这个概念来表示岩石在破碎时的难易程度。
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来表示又叫硬度系数,也叫普氏硬度系数f值)。
坚固性系数f=R/100 (R单位kg/cm2) 0式中R——为岩石标准试样的单向极限抗压强度值。
0通常用的普氏岩石分及法就是根据坚固性系数来进行岩石分级的。
4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4.1 基本质量级别的确定
4.1.1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按表4.1.1确定。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表4.1.1
4.1.2 当根据基本质量定性特征和基本质量指标(EQ)确定的级别不一致时,应通过对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级别。
必要时,应重新进行测试。
4.2 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基本质量指标
4.2.1 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应由表3.2.1和表3.3.1所确定的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组合确定。
4.2.2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Rc的兆帕数值和Kv,按下式计算:
BQ=90+3Rc+250Kv(4.2.2)
注:使用(4.2.2)式时,应遵守下列限制条件:
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z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Standard for engineering classification of rock massesGB 50218-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 9 9 5 年7 月 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北京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的通知建标[1994]673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 450号文的要求,由水利部主编,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国家标准《工种岩体分级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水利部长江科学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五日1总则1.0.1为建立统一的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分级方法;为岩石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岩石工程的岩体分级。
1.0.3工程岩体分级,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分两步进行,先确定岩体基本质量,再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确定岩体级别。
1.0.4工程岩体分级所必需的地质调查和岩石试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l术语2.1.1岩石工程 rock engineering以岩体为工程建筑物地甚或环境,并对岩体进行开挖或加固的工程,包括地下工程和地面工程。
2.1.2工程岩体 engineering rock mass岩石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岩体,包括地下工程岩体、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大坝基岩、边坡岩体等。
2.1.3岩体基本质量 rock mass basic quality岩体所固有的、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最基本属性,岩体基本质量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所决定。
2.1.4结构面 structural Plane(discontilnuity)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面。
结构设计—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3.1 分级因素及其确定方法3岩体基本质量的分级因素3.1 分级因素及其确定方法3.1.1 岩体基本质量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确定。
3.1.2 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应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两种方法确定。
3.2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3.2.1 岩石坚硬程度,应按表3.2.1 进行定性划分。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表3.2.13.2.2 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时,其风化程度应按表3.2.2确定。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表3.2.23.3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3.3.1 岩体完整程度,应按表3.3.1进行定性划分。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表3.3.1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3.3.2 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应根据结构面特征,按表3.3.2确定。
结构面结合程度的划分表3.3.23.4 定量指标的确定和划分3.4.1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
Rc应采用实测值。
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采用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的换算值,并按下式换算:3.4.2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可按表3.4.2确定。
R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表3.4.23.4.3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体完整性指数(Kv)。
Kv应采用实测值。
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按表3.4.3确定对应的Kv值。
Jv与Kv对照表表3.4.3)3.4.4 岩体完整性指数(K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可按表3.4.4确定。
K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表3.4.43.4.5 定量指标Kv、Jv的测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201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2014(GBT50218-2014)是为了统一工程岩体分级方法,并为岩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行提供基本依据而制定的标准。
下面我将从标准适用范围、分级方法、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其他规定等方面对该标准进行详细、全面的介绍。
一、标准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各类型岩石工程的岩体分级,如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矿山等领域的岩石工程。
该标准适用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分两步进行,先确定岩体基本质量,再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确定工程岩体级别。
二、分级方法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主要依据岩体的完整程度、岩石强度、地下水等因素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岩体的完整性指数、岩石强度指标、软弱结构面发育程度、地下水条件等。
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将岩体分为I、II、III、IV四个基本质量等级,其中I级岩体质量最好,IV级最差。
工程岩体级别确定在确定了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后,需要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确定工程岩体级别。
工程岩体级别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来确定的。
根据工程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和工程特点,可以进一步将工程岩体分为A、B、C三个级别,其中A级最高,C级最低。
三、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在确定工程岩体级别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工程的重要性:工程的规模、重要性以及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安全性要求:工程的安全性要求和对岩体的稳定性要求。
地质条件:包括岩体的基本质量等级、软弱结构面发育程度、地下水条件等。
施工条件:施工难易程度、施工方法等因素。
环境条件: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环境保护要求。
根据以上因素,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可以初步确定工程岩体的级别。
然后,通过现场勘察和试验等手段,进一步验证和调整工程岩体的级别。
最终确定的工程岩体级别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四、其他规定工程岩体分级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分两步进行。
先确定岩体基本质量,再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确定工程岩体级别。
附录AKv、Jv测试的规定A.0.1岩体完整性指数(Kv),应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或岩性段,选择有代表性的点、段,测定岩体弹性纵波速度,并应在同一岩体取样测定岩石弹性纵波速度。
Kv应按下式计算:用=(「即式中V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A.0.2岩体体积节理数(Jv),应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或岩性段,选择有代表性的露头或开挖壁面进行节理(结构面)统计。
除成组节理外,对延伸长度大于1m的分散节理亦应予以统计。
已为硅质、铁质、钙质充填再胶结的节理不予统计。
每一测点的统计面积,不应小于2X54。
岩体Jv值,应根据节理统计结果,按下式计算:Jv=S1+S2+……+Sn+S k(A.0.2)式中Jv——岩体体积节理数(条尸);Sn——第n组节理每米长测线上的条数;S K—-每立方米岩体非成组节理条数。
附录B岩体初始应力场评估B.0.1在无实测成果时,可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按下列方法对初始应力场作出评估:(1)-「「」・・;...'.H•v/(1-v)。
(2)通过对历次构造形迹的调查和对近期构造运动的分析,以第一序次为准,根据复合关系,确定最新构造体系,据此确定初始应力的最大主应力方向。
当垂直向应力为自重应力,且是主应力之一时,水平向主应力较大的一个,可取(0.8〜1.2)v H或更大。
(3)埋深大于1000m,随着深度的增加,初始应力场逐渐趋向于静水压力分布,大于1500m以后,一般可按静水压力分布考虑。
(4)在峡谷地段,从谷坡至山体以内,可区分为应力释放区、应力集中区和应力稳定区。
峡谷的影响范围,在水平方向一般为谷宽的1〜3倍。
对两岸山体,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般平行于河谷,在谷底较深部位,最大主应力趋于水平且转向垂直于河谷。
(5)地表岩体剥蚀显著地区,水平向应力仍按原覆盖厚度计算。
(6)发生岩爆或岩芯饼化现象,应考虑存在高初始应力的可能,此时,可根据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按表B.0.1评估。
4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4.1 基本质量级别的确定
4.1.1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按表4.1.1确定。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表4.1.1
4.1.2 当根据基本质量定性特征和基本质量指标(EQ)确定的级别不一致时,应通过对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级别。
必要时,应重新进行测试。
4.2 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基本质量指标
4.2.1 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应由表3.2.1和表3.3.1所确定的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组合确定。
4.2.2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Rc的兆帕数值和Kv,按下式计算:
BQ=90+3Rc+250Kv(4.2.2)
注:使用(4.2.2)式时,应遵守下列限制条件:
①当Rc>90Kv+30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z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