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井施工组织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65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1 工程概况xx斜井(1#)全长2544.57m,与xx隧道右线相交于YDK496+500,与大里程方向成155039/23.57//交角,起始里程XDK0+000=YDK496+500,斜井洞口里程XDK2+544.57,设计XDK0+000~XDK2+373.997段2373.997m纵坡为-0.1%,XDK2+373.997~XDK2+499.30段125.3m纵坡为7%,变坡点XDK2+373.997高程99.078m。
根据施工资料设计洞口段XDK2+544.55—XDK2+481.55,共63m为Ⅴ级围岩,工程地质为松散砂状土表层为种植土,下层为强风化凝灰熔岩,洞顶围岩薄,洞口处覆盖层厚度约2m。
2主要工程数量xx1号斜井全长2544.57m,隧道围岩级别及长度见表1:隧道围岩级别及长度表1隧道名称围岩级别长度(M)总长度(M)ⅡⅢⅣⅤ1#斜井2391.57 70 20 63 2544.573施工组织与安排3.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组建成立中铁二十三局四公司向莆铁路FJ-10标项目部(项目经理部设在永泰县谭后村),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书记1人,项目副经理2人,项目副经理兼总工程师1人。
项目经理部设五部一室以及专家顾问,即工程技术部、安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
工程技术部下设精测队及地质预报中心和调度组,总人数36人。
配置的现场施工管理机构见图1。
图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3.2 斜井施工队伍安排xx隧道1号斜井由我部隧道二队负责全部施工任务,安排1个开挖班组,负责斜井开挖及出碴运输;1个支护班组,负责斜井初期支护,1个钢筋班组,负责斜井钢筋加工,1个衬砌施工班组,负责斜井的二次衬砌,1个辅助施工班组,负责设备维修、供风、供水、供电、通风、碴场维护。
高峰期183人。
具体见表2施工作业人员计划表。
施工作业人员计划表表2 序号工种数量(人)备注1 管理人员 62 技术人员 23 测量人员 34 安全员 25 爆破工 46 风枪工607 钢筋工208 立架工209 混凝土工2410 电焊工 611 电工 212 压力容器工 213 挖掘机司机 214 装载机司机 415 自卸车司机816 砼运输车司机 617 砼输送泵操作人员 218 保障人员10合计1834施工场地布置及临建工程4.1 施工场地施工场地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少占地、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布置,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做到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达标。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矿区的斜井施工项目,设计井深500米,倾角为28°,井筒直径为4.5米。
斜井主要承担矿井的通风、排水和运输任务。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1. 施工队伍- 成立专门的斜井施工项目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
- 指定项目经理和各专业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和现场管理。
- 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2. 施工设备- 选用适合斜井施工的钻机、掘进机、通风机、排水泵等设备。
- 确保设备性能稳定,满足施工要求。
三、施工工艺1. 钻探工程- 采用螺旋钻机进行钻孔作业,孔径不小于设计直径。
- 钻孔前,对钻孔区域进行地质勘探,确保钻孔安全。
- 钻孔过程中,加强对钻机的维护和保养,确保钻孔质量。
2. 掘进工程- 采用掘进机进行掘进作业,确保掘进速度和质量。
- 掘进过程中,注意控制好倾角,确保井筒直线度。
- 掘进后,及时进行支护,防止坍塌。
3. 支护工程- 采用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手段,确保支护效果。
- 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支护参数,确保支护结构稳定。
4. 通风排水- 采用通风机进行通风,确保井下空气质量。
- 设置排水泵,及时排除井下水。
四、施工进度计划1. 钻探工程:预计用时3个月。
2. 掘进工程:预计用时6个月。
3. 支护工程:预计用时2个月。
4. 通风排水:预计用时1个月。
五、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 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六、质量控制1.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2. 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3. 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4. 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的实施,确保斜井工程顺利进行,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斜井施工方案一、斜井布置为增强通风效果,我部经多个方案对比,决定采用30度角,半径为2.5m的斜井为竖井匝道。
竖井长由原来106.114m改为84.5246m。
尾1斜井长24.943m,尾2斜井长25.21m。
在120.913标高处设一5.82×2.8m平台,便于斜井出碴。
二、斜井施工方案1、开挖斜井开挖自上而下采用直眼掏槽,周边光爆,电雷管起爆(爆破设计附后)。
每循环进尺设计为1.0m。
先开挖尾1斜井,并保留1m,以后从尾1隧洞向上开挖贯通。
再开挖尾2斜井至设计位置。
2、支护由于斜井长度较短,且地质资料显示为Ⅱ围岩,拟待斜井与尾水洞贯通后,一次性喷砼支护,厚度15cm。
如遇破碎围岩应及时用砼护壁或锚喷支护,遇破碎围岩应灌浆固结稳定围岩。
3、通风、出碴小型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在竖井与斜井拐角处采用铁风桶替代风带以减少风损。
爆破后即进行通风,直到井内空气质量达到要求方可进入施工,工作人员下井时加强与地面的通讯联络,如有异常,立即回到地面加强通风。
人工装碴,在斜井内铺设轻型轨道,平台处设一台5t卷扬竖井开挖炮眼布置图9中空孔注:1、图中尺寸单位以厘米计;2、1-9为毫秒雷管段别;3、爆破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施工工序流程斜井开挖爆破参数表5、斜井施工要点a.开挖采用直眼掏槽,当岩层倾斜较大且层理裂隙明显时,可采用楔形掏槽,有地下水时,可采用立式梯台超前掏槽法。
b钻眼前应将工作面的石碴清理干净并排除积水。
每一孔眼钻完,应将眼口临时堵塞,防止碎石掉落眼内。
c.每次爆破后应检查断面,不得有欠挖。
每掘进5~10m,核对一次中线,及时纠正偏斜。
d.Ⅳ、Ⅴ类围岩地段应及时支护,井壁有不利的节理裂隙组合时,及时进行锚固,在涌水和淋水地段采用预灌浆方法加固封闭围岩,进行止水。
e 提升设施要有专门设计,严格控制提升速度应不大于0.5m/s。
提升设备的连接装置和钢丝绳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钢丝绳直径不宜小于16mm。
矿山斜井施工组织方案1. 引言矿山斜井是一种重要的矿井开采方式,它是在自然地面開始准备第一个开采面后,沿地表先向水平方向掘进到井口位置,再沿着坡度掘进到开拓的煤层工作面。
本文档旨在描述矿山斜井施工的组织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施工进度计划等内容。
2. 施工前准备2.1 工作人员组成矿山斜井施工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的施工队伍,队伍成员应包括:施工队长、技术工人、安全员、机械操作员等。
2.2 设备准备施工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掘进机:用于掘进斜井的主要设备,需要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刀具锋利。
•隧道灯具:用于照明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工人的安全。
•各类工具:如电钻、铁锹、撬棍等,用于清理施工现场和辅助作业。
2.3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煤层地质情况和斜井的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掘进工艺、掘进进度计划、支护方案等。
2.4 安全措施制定制定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包括防止坍塌、防止煤尘爆炸、防止火灾等。
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
3. 施工过程3.1 施工区域布置在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进行充分的清理和布置。
清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现场的平整。
3.2 掘进斜井按照施工方案,使用掘进机进行斜井的掘进工作。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掘进机的稳定性和刀具的使用状况,及时更换和修复。
3.3 提升松动岩石斜井掘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松散岩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吊车或其他设备进行提升和清理,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4 支护斜井斜井掘进完成后,需要对斜井进行支护,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支护方案应提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并按照方案进行支护施工。
3.5 安全检查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4.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方案和实际情况,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明确施工的时间节点和目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工作,及时调整和协调,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1 概述1.1 编制依据1.1.1 《其岭隧道辅助坑道草图》1.1.2 《招标文件》及补遗书1.1.3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B10204—2002)1.2 工程概况斜井全长1422m,与隧道方向成9707’8”交角,起始里程HDK0+000=DK364+000,斜井洞口里程HDK1+422,设计HDK0+000~HDK1+422段1422m纵坡为0.5%。
根据施工资料设计洞口段HDK1+422—HDK1+250,共172m为Ⅴ级围岩,工程地质为松散粉质土表层为种植土,下层为强风化泥质砂岩,洞顶围岩薄,洞口处覆盖层厚度约2m。
斜井建筑限界:宽4.7m,高6.0m;行车方向:单车道行驶,设置错车道。
1.3 隧址工程地质条件1.3.1 自然地理隧道横洞段属剥蚀中低山地貌,绝对高程900~1200m,相对高差最大达300m,部分地形形成陡崖,植被发育,无路可寻,交通条件极困难;上覆0~3米粉质粘土,局部稍厚,洞身穿越震旦系南沱组区属低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大斜坡地带、90%以上面积属于山岳地形,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峦叠障、沟谷纵横。
山岭及河谷延伸方向基本与构造线一致。
地形受流水强烈侵蚀与切割,水系呈树枝状密布,横向形态多呈“V”型,基岩多裸露,阶地不发育。
属于华夏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联合影响带,构造线与线路大角度相交;为碎屑岩区;地下水普遍具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特征,埋藏较浅,属浅层潜水;不良地质主要为滑坡,另有少量危岩落石、顺层、断层、岩溶、煤层瓦斯、有害气体、高地热、及可能存在的溶洞等;特殊岩土表现为局部沟槽软土。
由于该段主要通过震旦系至寒武系砂页岩地层,部分岩层经历浅变质过程,是全线侵蚀性水样比例仅次于全变质岩的地段。
取水样95组,其中41组对混凝土具侵蚀性,涵盖了大部分工程,侵蚀等级主要为H1,仅2组为H2,侵蚀类型主要为酸性侵蚀,局部为硫酸盐侵蚀。
1.3.2 工程地质评价1.3.2.1 斜井进口段斜井进口段属剥蚀中低山地貌,地面自然坡度约45°~60°,地形坡度较陡,坡面土层较薄,约为2米,岩层为页岩夹灰岩,软硬不均,岩体整体稳定性较差,故隧道进口段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施工开挖过程中易坍方冒顶,应加强支护。
ⅩⅩ煤矿主斜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概况1.2项目地点:煤矿主斜井区域1.3建设单位:煤矿公司1.4设计单位:工程设计公司二、工程概况2.1工程内容主斜井井筒施工包括井筒开挖、井筒加固、井筒支护、井筒衬砌等工序。
2.2工程量井筒开挖总长度为XXXXX米,井筒直径为XXXXX米。
2.3施工工艺根据煤矿主斜井的地质条件和井筒设计要求,采用下沉式掘进机进行井筒开挖,同时进行加固、支护和衬砌作业。
三、安全措施3.1作业区域划分根据施工进度和安全要求,将井筒工作区域划分为作业区、支护区和出料区。
保持作业区的整洁和无障碍状态,定期清理垃圾和杂物,确保施工安全。
3.2通风管理设置两个通风井,确保施工作业空间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3.3临时设施搭建搭建施工临时工棚,为施工人员提供生活和办公场所,同时设置临时安全标识和警示牌,引导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3.4安全培训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四、施工组织4.1人员组织设立施工组,由一名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协调施工工作,人员结构包括技术员、操作员、检梁员、安全员等。
各人员职责明确,协同工作。
4.2施工进度控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根据施工进度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4.3资源管理对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等资源进行管理和调配,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资源供应充足,避免资源浪费和延误施工进度。
4.4质量监控设立质量检验组,定期对井筒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环境保护5.1排水处理井筒开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泥浆和岩浆,需要建立排水系统,进行处理和清理,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5.2垃圾处理定期清理施工现场的垃圾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合理处置,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环境的卫生。
5.3生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严禁破坏周边植被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1.1 前言 (3)1.2编制根据 (3)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 (5)2.1工程概况……………………………………………………52.2地层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5)2.3巷道工程概况 (16)第三章巷道施工方案及支护 (57)3.1施工方案的选择 (57)3.2支护设计 (57)3.3支护工艺 (58)3.4 巷道工程施工按次 (62)第四章巷道施工工艺 (63)4.1作业方式 (63)4.2工艺流程 (63)第五章巷道施工消费辅助零碎 (69)5.1排砰运输提升零碎 (69)5.2压风零碎 (69).5.3排水零碎 (69)5.4透风零碎 (69)5.5供电零碎 (71)5.6供水零碎 (72)第六章巷道正轨循环作业与劳动组织 (74)6.1劳动组织 (74)6.2正轨循环作业 (74)第七章巷道综合进度计划 (76)第八章工程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 (78)8.1 质量目标 (78)8.2 质量保证体系 (78)8.3 质量保证管理职责 (78)8.4 质量保证措施 (83)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85)9.1 通用部分 (85)9.2 掘进部分 (85)9.3 一通三防部分 (90)9.4 机运部分 (91)第十五章文明施工 (94).主、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根据1.1前言(前面省略矿井阐明)为了加快矿井开拓,保证矿井消费部署,加快矿井早日投入消费的工夫,决定进行主斜井、副斜井的施工工程。
为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兼顾安排该项目的施工,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1.2 编制根据1.2.1由oooooooooooooooo提供的本项目设计图纸和文件。
1.2.2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和施工技术规范:1、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2、国家关于工程建设现行的规范、标准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3、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及标准(1)《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300-200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3-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0-84(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0)《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4、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规程规定(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2)《建筑机械运用安全技术规程》JHJ33-86(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7)《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GB/TI10054-88(8)《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13329-995、其他需求履行的法规标准和规范规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煤矿安全规程(2007年版);(3)煤矿安全建设规定;(4)混凝土外加剂运用技术规范;(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6)矿山井巷工程测量规范;(7)有关采矿、建井、建筑工程手册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2.1工程概况整合后的xxxxxxxxxxxxxxxxxxxx煤矿是由.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整合而成,xxxxxxxxxxxxx位于xxxxxxxxxxxxxx北部,行政隶属xxxxxxxxxx管辖。
第一章编制依据1.1业主提供的《xx金矿改扩建主副井及相关工程》招标文件、招标书附件、工程招标图纸。
1.2业主提供的释疑。
1.3招标书中提供的施工技术规范。
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3.2 冶金地下矿山安全规程1.3.3 GB6722-86爆破安全规程1.3.4 GBJ213-90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3.5 BJ86-85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1.3.6 钢筋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204-92)1.3.7 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3.8 钢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05-92)1.3.9 岩金矿山地质与测量工作条理(试行)国金生文字[1989]第02号1.3.10 YSJ416-93有色金属地下开采矿山基建地质规程1.3.1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内容2.1工程概况xx金矿位于xx市xx镇境内。
地理坐标东经117042'~117043',北纬28058'~28059'。
矿区距xx市350km,距xx市25km。
从矿区经xx市至xx铁路的xx火车站32km,西距xx火车站76km,南至xx 铁路xx火车站112km。
矿区到xx镇有5km的专用公路,交通极为方便。
矿区年平均气温17.20C,一月平均气温 4.70C,七月平均气温28.60C。
年降水量1860mm,无霜期为252天。
矿区内第四系冲击层,主要以粘土为主,混有板岩、千枚岩等角砾,砾径多小于2厘米,呈半胶结或无胶结松散状态,具塑性和压缩性,在外力和动水压力作用下及易软化或潜蚀流动。
主斜井:井口坐标:X=7419.21m Y=8857.17m Z=+130.00m倾角25度,斜长945m,终点标高-270.00m工程地质特征:地表风化带:井口至进深50m,因风化作用裂隙发育,硬度低,稳固性差,易产生坍塌等。
施工时要加强支护。
基岩层:厚260m,为含碳千糜岩,层状结构,片理发育,岩石坚硬—半坚硬,一般f=8~10,整体性、稳定性好。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1 工程概况xx斜井(1#)全长2544.57m,与xx隧道右线相交于YDK496+500,与大里程方向成155039/23.57//交角,起始里程XDK0+000=YDK496+500,斜井洞口里程XDK2+544.57,设计XDK0+000~XDK2+373.997段2373.997m 纵坡为-0.1%,XDK2+373.997~XDK2+499.30段125.3m纵坡为7%,变坡点XDK2+373.997高程99.078m。
根据施工资料设计洞口段XDK2+544.55—XDK2+481.55,共63m为Ⅴ级围岩,工程地质为松散砂状土表层为种植土,下层为强风化凝灰熔岩,洞顶围岩薄,洞口处覆盖层厚度约2m。
2主要工程数量xx1号斜井全长2544.57m,隧道围岩级别及长度见表1:隧道围岩级别及长度表13施工组织与安排3.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组建成立中铁二十三局四公司向莆铁路FJ-10标项目部(项目经理部设在永泰县谭后村),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书记1人,项目副经理2人,项目副经理兼总工程师1人。
项目经理部设五部一室以及专家顾问,即工程技术部、安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
工程技术部下设精测队及地质预报中心和调度组,总人数36人。
配置的现场施工管理机构见图1。
图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3.2 斜井施工队伍安排xx隧道1号斜井由我部隧道二队负责全部施工任务,安排1个开挖班组,负责斜井开挖及出碴运输;1个支护班组,负责斜井初期支护,1个钢筋班组,负责斜井钢筋加工,1个衬砌施工班组,负责斜井的二次衬砌,1个辅助施工班组,负责设备维修、供风、供水、供电、通风、碴场维护。
高峰期183人。
具体见表2施工作业人员计划表。
施工作业人员计划表表24施工场地布置及临建工程4.1 施工场地施工场地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少占地、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布置,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做到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达标。
经我项目部进驻工地后,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多次现场勘察,考虑xx(1#)斜井洞口临时生产及生活设施用地规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部规划征用洞口下面农田20000m2( 30 亩),利用弃碴填平场地后布置生产及生活设施用地场所。
图2xx斜井洞口施工场地征地及平面布置图4.2 施工便道、便桥新修施工便道标准:单车道,一般地段宽4m、困难地段宽3.5m,每200~300m设会车道,会车道长30m、宽7.5m;采用片石垫层,混凝土路面,道路两侧设排水沟;施工便道尽量避开软土地段,必须经过时采取路基加固措施。
施工便桥采用扩大基础桥台和工字钢梁的结构形式,施工便道上的涵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组织专门的便道养护队伍对施工便道进行养护,保证路况完好,排水通畅,保持全天候不间断运输需要。
4.3 施工用电根据招标文件,永临结合电力干线在开工后六个月内完成,在此期间,我部管段工程施工用电需自行解决,根据现场考察情况,经勘察项目部驻地就近搭火,规划临时用电项目部安装一台100KVA变压器。
xx斜井可供施工用电搭火的1万伏农网电力线路电杆距离洞口直线距离约500米,根据我部初步规划的洞口生产和生活设施用地情况,考虑搭火线路从洞口右侧引入,大约需要1km。
我部规划斜井施工用电安装2台500KVA变压器,进入主洞施工后,将洞口500KVA变压器移入主洞,并在斜井口换装二台1000KVA的变压器。
场内施工用电由架设的电力干线接入。
洞口按用电量分设变压器和配电盘,再用电缆通向拌合场、空压机站、抽排水机站等用电设备供电。
供电采用高压进洞,洞内敷设2条10KV高压电缆和一条动力电缆、一条照明电缆,高压电缆一主一备,当主电缆发生故障,使用备用电缆,当洞内电压降过大时,计划500KVA移动变压器进洞。
隧道洞内动力线路设置120mm2的三相五线制,沿隧道边墙起拱线处明敷,洞内照明采用16mm2线路36V,间隔50m设一处100W灯泡。
4.4生产、生活排污及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设施生产污水和生活区四周设通畅的排水系统,污水集中进行处理排放,生产、生活区各修建1个污水处理池,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放。
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存放,定点、定期运至垃圾场。
弃土场、弃碴场四周设桨砌片石挡墙,施工结束后进行复耕、绿化。
隧道内排出污水,主要是含油含泥砂的污水,计划在隧道洞口处设污水处理池,污水通过除油沉淀后达标排放。
拟定在洞口前方开挖两个集水坑,集水坑上部设隔油装置,下部设积砂处理口,被滤油回收集中处理,沉砂清理后运到弃碴场。
在硫酸根离子超标期利用在沉淀池中加石灰的方法进行中和。
排水期间定期检验所排放污水的水质情况,保证不污染环境。
具体详见图3《污水处理池断面图》图3 污水处理断面图4.5 混凝土搅拌站根据本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砼的供应特点,考虑设备生产能力储备,在斜井洞口设置砼拌和站1座,配备自动计量装置。
另外洞口配备2台JS500型拌和机,用于拌制喷射砼用。
根据隧道同时施工工作面混凝土需要量,主要考虑采用HZS50型规格混凝土拌和站,位于斜井口下民房位置。
4.6 空压机站在隧道洞口设置空压机站,为洞内施工提供高压风。
配备5台20m3/min 电动空压机。
高压风管采用Φ200的无缝钢管,法兰盘连接。
4.7 临建房屋占地总面积临建房屋占地面积见表3。
5 施工总平面布置总体平面布置图见图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6 施工进度安排计划2008年6月10日正式开工,2008年8月8日完成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期间主要完成人员、机械设备进场,修建临时驻地、临时便道、弃碴场便道、供风、供电、供水、小型拌合站等临时工程。
计划开工日期:2008年8月8日竣工日期:2009年9月19日具体见图5施工进度横道图、图6施工进度网络图7主要施工机械设备1号斜井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见表4。
1号斜井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表48主要试验测量设备1号斜井施工主要试验测量设备见表59 施工总体方案1号斜井采用无轨运输方式。
Ⅱ、Ⅲ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多功能作业台架钻孔,光面爆破,装载机/挖装机装碴;Ⅳ、Ⅴ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上部采用人工钻孔,下部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钻孔,光面爆破,上断面利用挖掘机扒碴至下断面,挖装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至指定弃碴场。
在斜井洞身开挖期间完成泵站洞室及集水井、集水仓泵站安装。
斜井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喷砼采用湿喷工艺,人工钻锚杆孔,安装锚杆、钢筋网和拱架。
落底铺底适时紧跟。
铺底时采用栈桥跨越施工段,钢木组合模板立模。
斜井拱墙衬砌采用自制衬砌台架,泵送混凝土入模。
自动计量拌和站生产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至衬砌工作面。
斜井施工排水综合考虑斜井坡度及水泵选型,在变坡点XDK2+373.997处设一个集中泵站,并在沿洞室前进方向的右侧设排水沟,将水汇聚于掌子面附近的集水坑,抽到泵站,经泵站后抽排至洞外污水处理系统内。
斜井通风均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方式。
10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10.1 斜井洞口段施工洞口段施工顺序为:测量放样→排水系统施工→洞口土石方开挖→坡面防护→超前小导管施工→暗洞进洞施工。
(1)测量放样施工前进行导线网复测,施工中及贯通后实行三级复核制,保证开挖结构尺寸正确。
测量组根据经复核无误的桩点放出边、仰坡的开挖边线,自上而下开挖,在开挖过程中根据施工需要随时进行复核。
(2)排水系统施工洞口开挖前,先做洞顶截水天沟,地表进行加固处理,确保边、仰坡稳定,土质天沟随挖随砌,防止水冲刷坡面;仰坡坡底做临时排水沟,防止洞口积水。
(3)洞口土石方开挖土方用挖掘机挖装,人工修整;石方用风钻钻孔松动爆破,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
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高度2~3m。
(4)边仰坡防护边仰坡开挖严格按设计控制坡度。
松软地层开挖时从上至下,随挖随支护,加强防护,随时监测、检查坡体稳定情况。
边坡、仰坡上浮石、危石及时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处予以修整平顺。
边仰坡开挖后及时做好坡顶喷混凝土防护层与原坡面衔接,防止坡面风化,引起水土流失、导致边坡防护受到损坏,必要时采用喷、锚、网、喷防护。
(5)进洞施工方案xx(1#)斜井进口位于堆积体上,洞口覆盖层只有2米,地表主要为农作物,植被覆盖较为茂密。
经过边仰坡施工时对洞口土质分析,工程地质为松散堆积体,开挖后不能自稳,达不到设计的Ⅳ级围岩。
招标图设计无任何进洞支护措施,鉴于洞口的实际地质情况,如不能实施行之有效的支护方案,会对整个进洞施工带来一定困难,无法保证进洞的成功及进洞安全。
如支护强度不足,并可能破坏仰坡山体的稳定,导致仰坡更大面积的山体松动,将会给进洞施工带来更大的难度。
经过多次勘察现场进行论证,对进洞采取如下支护方案:①在拱部1200范围内施工Φ42,L=4.5m的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环向间距30cm,两排超前注浆小导管之间间距为20cm,上下层交错布置,并在小导管内安装Φ22锚杆后注浆,以解决小导管刚度不足的问题。
②进洞前,在洞口施工长3m、高5.5m、厚40cm的C20混凝土护拱。
护拱采用I18钢拱架,间距50cm/一榀,钢拱架纵向采用Ф22钢筋联结,环向间距一米一根,钢架上安装钢筋网片,砼采用喷射砼或挂板浇注③进洞后除按设计进行挂网锚喷支护外,在进洞后的10m范围内,将格栅钢架改为I18钢拱架,间距由80cm调整为50cm一榀,10m后根据实际情况按设计进行调整。
④洞口段施工采取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开挖高度2m,上半断面掘进20~30米后,在开挖下半断面,下断面的支护采用钢拱架接腿至洞底,左右侧交错跳槽进行,以确保上半断面支护体的稳定性。
⑥在洞顶上方埋设地表量测桩,监控斜井洞口下沉。
10.2洞门施工工艺及方法在进洞施工正常后,为保证洞口段的施工安全,适时安排洞门施工。
洞门的施工尽量避开雨季。
进洞前做好洞门及洞口附近的排水、截水设施,以免地表水冲刷坡面。
洞门构造、洞门墙尺寸以及基础埋深和圬工砌筑的允许偏差要符合设计要求。
10.2.1基础开挖测量放样,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底以上30cm人工开挖。
10.2.2钢筋砼圬工施工前,将洞门端墙基础部位的虚碴、杂物、积水和泥化的软层清除干净,使洞门基础置于稳定的地层上。
10.2.3绑扎钢筋按设计绑扎好洞门部位的钢筋。
钢筋的种类、型号和直径需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进入现场的钢筋要进行验收检查。
钢筋的直径及型号不得随意更换,钢筋在调直的同时除锈、除油,接头尽量错开布置。
10.2.4模板浇筑采用衬要求砌台车,采用大块组合式钢模板,并结合设计洞门形式定制加工足够数量的异形模板,根据端墙设计坡度架立好方木支柱,支柱间距为1.5m,将钢模板安在支柱内侧,其模板和支撑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10.2.5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均匀性,不产生离析,均匀填充模板不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和孔洞现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