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8
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应用随着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绿色建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绿色建筑中,给排水节水和节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绿色建筑中应用了许多新技术。
1.灰水回收技术:灰水是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再利用的洗浴、洗衣等生活用水,利用它可以达到节约用水资源的目的。
通过灰水回收系统,灰水可以再次被用于公共卫生间的冲水、浇灌植物等用途。
2.污水处理技术:在绿色建筑中,污水处理技术非常重要。
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将污水处理成可再利用的水,用于灌溉、冲厕所等用途。
这不仅节约了用水资源,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智能水表:绿色建筑中采用智能水表可以实现对用水量的实时监测和管控。
智能水表可以帮助业主和管理员进行用水计量和数据分析,从而优化用水管理,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4.雨水收集:绿色建筑中通常会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灌植物、冲厕所、清洗道路等用途。
这不仅节约了城市自来水的使用,还能够防止城市天然水源的污染。
5.节水器具:在绿色建筑中采用节水器具也是节约用水的一种方式。
例如采用节水淋浴器、节水洗手盆、节水冲水器和装有节水节电功能的洗碗机等应用,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用水量。
二、节能新技术1.太阳能采集系统:太阳能采集系统可以利用光照将太阳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
在绿色建筑中,太阳能采集系统通常被用于照明和供电,使建筑实现自给自足的能源。
2.高效节能灯光:高效节能灯光在绿色建筑中十分常见,常用的有LED灯、荧光灯、等离子灯和氙气灯等,这些灯具不仅能够提高光亮效果,而且对于节能减排也十分有效。
3.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在绿色建筑中,采用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可以控制室内温度,从而节约能源和降低电费。
同时,采用太阳能集热和太阳能制冷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4.节能建筑保温材料:采用节能建筑保温材料可以减少冷热负荷,达到节能效果。
在绿色建筑中,通常采用矿棉、岩棉、玻璃棉、聚氨酯等保温材料,可以节约能源消耗,同时也能够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保温效果。
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水节能技术措施提纲:一、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水技术措施二、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技术措施三、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新型技术四、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与管理五、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实践案例分析一、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水技术措施随着全球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日益严峻,建筑业必须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采用节水措施。
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措施包含采集、处理、供应和使用等方面。
在采集方面,建筑物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回收灰水等方式将雨水、洗浴、清洗水、洗涤衣物等回收再利用;在处理方面,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将水回收利用,例如采用人工湿地、微生物反应器等处理手段;在供应方面,优化供水系统,包含安装智能水表、减少给排水管道长度及安装节流装置;在使用方面,实行水節约使用意识,例如延迟节流等。
二、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主要是通过降低采暖和冷却系统的能耗来实现。
建筑物内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泵等设备,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水供应,节能指标非常出色;在热水供应方面,可采用现代化供水系统,通过先进的回收利用技术,改变传统的直接供水方式,实现循环利用。
同时,选用高效节能水泵、紫外线消毒器等新型设备,将给排水系统中能量的消耗降至最低。
三、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新型技术新型技术主要包括:污泥浓缩技术、湿氧化技术、电流电解等。
这些技术都通过改善传统技术的缺陷,从而最大化地将水资源回收利用。
同时,建筑物还能通过科技手段、从监控与管理等方面实现节能减排。
例如,采用水性涂料,提高居住舒适区域的环境质量等。
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泵的效率,减小其耗能;污泥浓缩技术可以将回收的污泥进行浓缩,最大化回收水资源量。
四、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的关键在于持续监管与维护,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优运行。
整个系统运营过程包含预算、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阶段。
在预算和设计阶段,应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维护性和可持续发展;在施工阶段,应加强质量检验、漏水修补,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顺畅设备的安装;在使用阶段,应实行一系列节能措施,例如安装智能化控制装置,提高管理技术的水平和安全意识等。
节水节能技术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高层建筑通常在给排水方面面临着较大的用水量和能源消耗,而采用节水、节能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水量和能源消耗,并大大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
采用节水技术可以减少污水的排放,从而降低城市水体的污染程度。
同时,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可以避免因用水浪费而导致的系统堵塞,降低了排水系统的故障率,提升了水质安全保障。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技术,希望为相关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节能技术引言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行业也逐渐向可持续性转型,而节水、节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之一。
高层建筑使用节水、节能技术不仅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还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努力。
通过采用智能化的给排水装备和系统,可以优化高层建筑内的水资源利用,并且使水温等参数得以控制,从而提高住户的生活品质和舒适感。
一、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技术的特点(一)给排水系统合理化在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中,项目地点、建筑类型和市政条件等因素都是决定性的,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地制宜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制定出合理适宜的给排水系统方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从源头上保障节约用水、提高节能效率的目的得到实现。
(二)智能化技术科技水平高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使得用水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特别是物联网技术通过引入智能化仪表和传感器设备,可以对用水量、水质状况等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早发现早处理的高效节水节能效果。
(三)非传统水源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已成为现代城市供水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供水和用水需求,可以采用中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进行供给。
例如,中水就是通过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进行深度处理达标后再次利用,广泛应用于大便器冲洗、喷淋冷却和一些工业生产中的用水等领域。
采用中水回用技术,既可以有效的减少污水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节约淡水资源,可谓一举两。
探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注重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建筑。
节水是绿色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特别是在给排水系统设计方面。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加强节水意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节水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一、减少用水量在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少用水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节水设备和技术,比如低流量淋浴头、节水马桶、高效节水龙头等。
在室内用水设备方面,可以通过更新设备来替换老化的设备,以提高设备的效率。
在室外用水方面,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和植物选择等措施来减少室外用水量。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室内和室外用水量,降低建筑的水资源消耗。
二、提高用水效率除了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也是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管道的布置、水泵的选择以及排水设备的设计等方面。
通过合理设计和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建筑内部,还可以通过设置水表和监控系统来监测和控制用水量,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用水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回收再利用水资源除了减少用水量和提高用水效率,回收再利用水资源也是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并利用雨水,用于冲厕、灌溉和清洁等用途。
还可以设计灰水处理系统,将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于冲洗厕所、洗衣、清洁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四、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可以通过优化管道布置、改进排水系统和提高处理效率等措施,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管道布置方面,应该尽量缩短管道长度,降低管道的摩擦阻力,减少管道漏水。
在排水系统方面,可以采用分级排水设计、提高排水速度和改进排水设备等措施,以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
绿色建筑的节水措施有哪些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建筑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中节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那么,绿色建筑中到底有哪些节水措施呢?首先,雨水收集与利用是一项关键的节水手段。
通过在建筑屋顶和地面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起来储存备用。
这些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多种非饮用用途,比如灌溉绿地、冲洗厕所等。
为了实现高效的雨水收集,建筑设计时会考虑优化雨水的流向和收集点的设置。
比如,设计合理的坡度,让雨水能够自然地流向收集区域。
在储存雨水方面,通常会使用地下蓄水池或者水箱,并且要做好防渗漏处理,以保证雨水的储存质量和安全性。
在建筑内部,采用节水器具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选用低流量的水龙头和淋浴喷头。
普通的水龙头每分钟的出水量可能较大,而低流量水龙头通过特殊的设计,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减少了水的流出量。
同样,低流量的淋浴喷头能够在提供舒适淋浴体验的同时,降低水的消耗。
此外,还有双冲水马桶,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冲水量,大小便分开冲水,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高效的灌溉系统对于绿色建筑周边的绿地养护也至关重要。
传统的灌溉方式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水浪费,而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能够精确地将水输送到植物根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滴灌系统通过细小的管道将水一滴一滴地直接送到植物根部,非常适合花卉、蔬菜等植物的灌溉。
喷灌则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上,适用于大面积的草坪灌溉。
同时,根据植物的需水特性和土壤的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灌溉。
在绿色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中,采用节能型的热水器和热水管道保温措施能够减少热水的浪费。
节能型热水器能够快速加热所需的热水,减少预热时间和能源消耗。
而对热水管道进行良好的保温处理,可以防止热水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散失,从而减少为了维持水温而额外消耗的水。
此外,建筑中水回用系统也是一种有效的节水途径。
建筑给排水的节能环保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在市场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建筑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能源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当今世界各国积极推广和采用各种建筑给排水的节能环保措施,以达到减少能源浪费、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目的。
一、建筑给水节能环保措施1、采用高效节水设备在建筑给水系统中,节水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自来水的消耗,同时也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在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节水设备已经越来越多。
例如浴室淋浴喷头、马桶节水器、洗衣机节水设备等等,这些设备既可以降低水费成本,也能够减少排污量,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合理设计给水管线给水管线设计要根据建筑的不同要求,合理布置、合理选材,使得给水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首先根据给水需求和水压情况综合考虑连接点、管径、管材等进行网络建设。
其次管道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法规规定进行,管道连接处必须加强,确保安全可靠。
最后在管路中设值控制器对水流量进行调节,可有效降低管道输配水能量损失,从而降低供水成本。
3、加强水质监测水质是直接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建筑给水系统中,合格的水质既可以减少给水管道的损耗和堵塞,又可以减少水处理用的能量等成本。
对此,应该加强水质监测,预防水质变差以及管网寿命问题。
二、建筑排水节能环保措施1、采用高效水表建筑排水是指水从设备、器具、管道等中流入排水管网,最终到达处理系统或直接排放到河流中等。
作为一种耗能的设施,合理利用高效水表能够减少水流量的误差,从而减少水处理费用,降低能源浪费。
2、加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日常生活污水、生产工业废水等,而污水的处理一定要通过合法的净化工序进行。
由于生活和工业废水中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比较大。
因此,在污水处理上采用一些建构严密、长效稳定的净化设备,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40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节水的相关设计内容。
针对给排水专业而言,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主要是切实搞好节水,摆正节水设计的重要位置。
科学有效的节水技术就是“开源”和“节流”两手都要抓,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通过节水系统的“减少水资源浪费”以节流;第二步通过节水器具与设备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节流;第三步通过非传统水源利用的“寻求新水源替代”以开源。
1 采用节水系统,减少水资源使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绿色建筑中,节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及结构特征,科学规划各系统设备,落实节水设计目标,能够在保证设备高效运转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污水排放率,满足绿色建筑的建设要求,提升建筑的总体价值。
1.1 深入调研,科学制定用水定额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建筑面积、卫生间和洗衣间的数量不断增加,住宅形式越来越高级,但使用人数不一定增加,则使用率未成正比增加,导致原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用水定额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地偏高。
而且,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通常为了满足最不利情况而选取较大的用水定额,故在实际用水时造成相应的水量浪费。
对此,需要深入调研实际用水量,科学制定用水定额标准,争取在设计依据及设计源头做到精确用水。
1.2 合理分区与配置减压装置,控制水压,避免超压出流“剩余水压”过高造成用水点超压出流,而超出的额定流量并未将其计算到日常流量中,导致部分水资源的浪费,需要安装减压装置,以减少超压情况的出现,避免多余水流的产生,控制浪费问题。
首先,合理进行给排水系统分区,优先采用节能的给水系统,低压充分利用市政给水压力,高压减压分区供水,每个分区的供水压力控制在0.45 MPa 以下。
其次,安装合适的减压装置,如减压阀、节流塞等,并保证各装置质量性能与实际要求相符,将水压控制在设计标准范围内。
浅谈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摘要】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节水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以及节能、节水技术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
接着详细探讨了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灰水回收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节水器具选用以及智能水表推广。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和水资源消耗,还能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结论强调了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重要性,并呼吁推广和完善相关技术,提高人们的节能节水意识,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更深入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技术、节水技术、灰水回收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节水器具、智能水表、可持续发展、推广、完善、节能节水意识。
1. 引言1.1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卫生水平。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
建筑给排水工程包括城市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排放系统等,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卫生环境等方面。
建筑给排水工程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计和科学施工,建筑给排水工程可以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建筑给排水工程对于城市灾害防治和安全防范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建设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城市内涝、污染溢出等灾害事件的发生,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卫生水平,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其水平,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的措施1.设计合理的给排水系统: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布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例如,将卫生间、洗脸台和厨房等用户集中在一起设计,以减少管道长度和用水量。
2.采用高效节水器具:在选择给水器具时,应考虑使用节水型的龙头、洗手盆、淋浴头和抽水马桶等。
这些器具都采用了节水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降低给排水系统的能耗。
3.安装智能化供水系统:通过安装智能化供水系统,可以实现按需供水和动态水压调节等功能。
比如,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用水需求来调整供水量,避免过多的供应导致浪费。
4.减少用水量:建筑物中的用水主要用于生活和清洁,因此可以通过减少用水量来实现节水节能。
例如,建立定期清洗和维护给排水设备的规程,防止漏水和水质浪费。
5.回收和利用废水:将使用过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可以将部分废水用于冲厕、浇花和冷却设备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废水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
6.使用节能设备:给排水系统中的泵、排水器具和加热设备等应选择节能型的产品。
例如,采用高效的水泵,降低能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来供应热水,减少对电力的依赖。
7.建立监测系统:对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善。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用水量和能源消耗,实现节水节能的目标。
8.培养节水意识:通过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用户的节水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建筑物的使用者应了解和掌握正确的用水方法和技巧,有效减少用水量。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节能措施可以从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方面入手,通过合理布局、智能供水、节水器具、废水回收利用等方法,实现节水节能的目标。
这不仅有益于减少对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还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运行成本。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建筑给排水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节水节能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减排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建筑给排水节能减排的措施。
建筑给水系统节能减排措施建筑给水系统是指从水源到建筑物内各用水设备的一整套管道系统。
在建筑给水系统中,使用以下措施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1. 安装节水器具安装节水器具可以降低建筑物内用水量,达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污水排放的效果。
例如:•公共厕所安装双按钮式冲水设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水位的冲水量。
•安装节水龙头,可以控制出水量,减少浪费。
•使用低流量淋浴头,降低用水量。
2. 加强检测维护管理检测建筑物内给水管道的泄漏情况,及时进行维修,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需要对给水管道进行定期检测,避免出现长时间泄漏情况,造成更严重的浪费和污染。
3. 使用水质更佳、更清洁的水源当建筑物位于水质较差的地区时,为了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可以考虑使用净水器等设备进行水处理,达到更佳的水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排水系统节能减排措施建筑排水系统是指建筑物内从各用水设备产生的污水排放到下水道系统的一套管道系统。
减少建筑排水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采用桶式储水式马桶桶式储水式马桶是根据排便所需水量分桶储存,防止浪费的一种新型马桶。
相对于传统马桶,可节约40%左右的水量。
如今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节水和节能治理推广工程的重点之一。
2. 大力发展低浊度、低化学需氧量废水处理技术在建筑物内部,一些非常规的废水处理设备可以使废水达到达标排放的水平,其中就包括了微生物法、气浮法等多种技术和理念。
大力发展废水处理技术,可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3. 采用中水回用、雨水利用等措施采用中水回用、雨水利用等措施,是一种有效的减少污水排放的方式。
其中,中水回用是将洗浴、洗涤等产生的中水处理后回用于浇灌、冲洗等场合,利用中水回用可以省掉50-70%的普通自来水用于这些场合。
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技术本文出自: 能源世界网作者: 被判无妻点击率: 5001 个月里可集到2.6 吨水。
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予一个人的生活所需。
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 公斤,每月可集水12 吨;哗哗响的“大流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 吨[1]。
所以,节水的潜力是很大的。
特别是城市生活用水其损耗是相当惊人的,城市生活用水的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要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挖掘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应制订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节水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
1 防止给水系统超压出流造成的"隐形"水量浪费我们知道由于给水管网范围的扩大,输送水管的延长以及因为楼房的兴建而产生的高度差异,都会采用提高给水始端压力的方法,保障最不利供水点能够得到充足的给水,这样就会有大量的供水区域是高压给水的。
因此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就大于额定流量。
超出额定流量的那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是浪费的水量。
由于这种水量浪费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因此可称之为"隐形"水量浪费。
有人曾在一幢楼不同类型建筑的67 个配水点做了超压出流实测分析,结果统计有 55%的螺旋升降式铸铁水龙头(以下简称"普通水龙头")和61%的陶瓷阀芯节水龙头的流量大于各自的额定流量,处于超压出流状态。
两种龙头的最大出流量约为额定流量的3倍[1]。
由此可见,在我国现有建筑中,给水系统的超压出流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是比较严重的。
为改变这一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1.1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由于超压出流造成的"隐形"水量浪费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在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2000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征求意见稿")中虽对给水配件和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2],但这只是从防止给水配件承压过高会导致损坏的角度考虑的,并未从防止超压出流的角度考虑,因此压力要求过于宽松,对限制超压出流基本没有作用。
所以,应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限定。
1.2采取减压措施在给水系统中合理配置减压装置是将水压控制在限值要求内、减少超压出流的技术保障。
1.2.1 减压阀减压阀便是一种很好的减压装置,可分为比例式(左下图)和直接动作型(右下图),前者是根据面积的比值来确定减压的比例,后者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压力减压,当用水端停止用水时,也可以控制住被减压的管内水压不升高,既能实现动减压也能实现静减压[3]。
1.2.2 减压孔板和节流塞减压孔板相对于减压阀来说,系统比较简单,投资较少,管理方便。
一些单位的实践表明,节水效果相当明显,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校浴室热水管道中加装孔径为5 mm 的孔板后,节水约43%。
但减压孔板只能减动压,不能减静压,且下游的压力随上游压力和流而变,不够稳定。
另外,减压孔板容易堵塞。
可以在水质较好和供水压力较稳定的情况下采用[3]。
节流塞的作用及优缺点与减压孔板基本相同。
适于在小管径及其配件中安装使用[3]。
1.3采用节水龙头有试验表明,陶瓷阀芯节水龙头和普通水龙头在全开状态下,前者的出流量小于后者的出流量。
即在同一压力下,节水龙头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在20%~30%之间。
且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
因此,应在建筑中(尤其在水压超标的配水点)安装使用节水龙头,减少水量浪费。
1999年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建材局联合发文《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要求在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中禁止使用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积极采用符合《陶瓷片密封水嘴》和《水嘴通用技术条件标准的陶瓷片密封水嘴[4]。
我们学校主楼由于建设较早厕所内的水嘴仍是普通的螺旋升降式铸铁水龙头。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龙头松动和龙头难于拧紧而造成的漏水现象。
其实这种水嘴还存在超压造成的"隐形"水量的大量浪费。
应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关注,从长远利益出发换用新式的节水龙头,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 减少热水系统的无效冷水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功能的完善,建筑热水供应已逐渐成为建筑供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据调查,各种热水供应系统,大多存在着严重的水量浪费现象,比如我们家在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才能正常使用。
这部分流失的冷水,未产生使用效益,可称为无效冷水,也就是浪费的水量。
无效冷水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应想办法从建筑热水系统的各个环节抓起,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
也可以有意识的将这部分收集起来用于厕所冲洗等发面。
2.1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热水系统的循环方式直接决定了无效冷水是否存在及冷水量的相对大小。
目前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提出了三种热水循环方式:干管循环、立管循环、支管循环;同时,允许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求不高的定时供应系统,如公共浴室等可不设循环管。
有调查表明:支管循环方式最节水,立管循环方式的节水量虽比支管循环少但投资回收期较短,具有较明显的经济优势。
而干管循环方式无论从节水的角度还是从工程成本回收的角度看均无优势。
无循环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无效冷水量,不符合节水要求,同时也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新建建筑热水系统不应再采用干管循环和无循环方式,而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或立管循环方式。
2.2对现有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进行限期改造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公共浴室采用的是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每天洗澡前要排出大量无效冷水。
由于无循环系统管线较简单,故改造工程投资少,收效快,较易施行。
如北方交通大学在学生浴室的热水干管上增设回水管,工程总投资约4 000 元,年节水量约960 m3,若水价以3.9 元/ m3计,每年可节约水费3 774 元,13个月即可收回投资,既可收到很好的节水效果,又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5]。
2.3减少调温造成的水量浪费为减少调温造成的水量浪费,公共浴室应采用单管热水系统,温控装置是控制其水温的关键部件。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现有温控装置是不够灵敏的,洗浴水忽冷忽热。
因此应积极开发性能稳定、灵敏的单管水温控制设备。
目前我国建筑双管热水系统冷热水的混合方式大多采用混合龙头式和双阀门调节式,每次开启配水装置时,为获得适宜温度的水,都需反复调节。
因此应逐步采用带恒温装置的冷热水混合龙头快速得到符合温度要求的热水,减少由于调温时间过长造成的水量浪费。
3 防止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使得建筑给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用户用水困难。
同时,受到污染的水将会被排放;对供水系统的清洗处理,也需耗费大量的自来水,这些都造成了水的严重浪费。
因而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对节约用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6]。
3.1在高层建筑给水中采用变频调速泵供水水池、水泵、高位水箱加压供水方式是目前高层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供水方式。
有研究表明,这种供水系统的水质指标合格率有所下降,其原因约有一半是水在加压输送和贮存过程中造成的[5]。
变频调速泵供水直接用泵将贮水池内的水送至用户,取消了水箱,减少了发生二次污染的几率。
我国有的地区已明令在特定情况下使用这种供水方式。
如上海住宅设计标准中规定,住宅设计规模在400户以上时,采用变频调速水泵集中供水[4]。
在其它市,变频调速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3.2新建建筑的生活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目前绝大部分高层建筑的生活与消防贮水池合建,水池容积过大,生活用水储量一般不足总储量的20%,生活用水贮存时间过长,有时长达2~3 天。
有研究表明,夏季水温较高时,水箱中的水在贮存12 小时后,余氯即为零,细菌快速繁殖[5]。
合建水池在每月的消防试水时还会造成消防试水的排放浪费。
对生活饮用水与消防用水水池分开设置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生活用水的细菌性污染。
消防试水可排放到消防贮水池中,不必外排。
此外,分建水池的总容积基本没有增加,不会过多增加造价,并且还可优化地下室设计、有效利用地下室面积。
因此从现在起应鼓励新建建筑的生活与消防水池应分开设置。
3.3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防止水质污染的规定采用水池、水泵、水箱二次供水方式,虽然存在着二次污染问题,但也具有供水水量和水压较稳定可靠等优点。
因而,完全淘汰这种供水方式是不可能的,应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水池(箱)材质选用、配管和构造设计及防止管道系统回流污染等规定,杜绝由于选材或设计、施工不当引起的水质污染。
3.4水池、水箱应定期清洗强化二次消毒措施为保证水箱良好的卫生条件,卫生防疫部门应加强对水箱水质和水箱清洗的监管力度,并应适当增加水箱的清洗次数。
生活饮用水池(箱)内的贮水,在最高日用水情况下,12 h内不能得到更新时,宜设置消毒处理装置。
实践证明这对防止高层建筑的水质污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5推广使用优质给水管材在建筑给水中传统的给水管材是镀锌钢管但由于镀锌钢管易受腐蚀,造成水质污染,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明确规定普通镀锌钢管不再用于生活给水管网。
我国建设部等四部委也联合发布文件,要求自2000 年6月1日起,在全国城镇新建住宅给水管道中,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限时禁止使用热镀锌钢管,推广应用新型管材[4]。
目前有铜管、不锈钢管、聚氯乙烯管、聚丁烯管、铝塑复合管、高密度聚乙烯管等新型管材可以用来取代镀锌钢管。
塑料管与镀锌钢管相比,在经济上具有一定优势。
铜管和不锈钢管虽然造价较高,但使用年限长,还可用于热水系统。
所以应根据建筑和给水性质,选择合适的优质给水管材。
4 大力发展建筑中水设施“中水道”。
顾名思义输送的既不是上水道清洁的自来水,也不是下水道污秽的脏水。
把一个地区居民洗脸、洗澡、洗衣服等洗涤水和冲洗用水集中起来,经过去污、除油、过滤、消毒、灭菌处理,输入中水道管网,以供冲厕所、洗汽车、浇草坪、洒马路等非饮用水之用。
所以中水道又称为杂用水道。
用一立方米中水道的水,等于少用一立方米清洁水,少排出近一立方米污水,一举两得,达到节水近50%[3]。
所以,中水道已在世界许多缺水城市广泛采用。
4.1充分利用盥洗废水等优质杂排水现有的中水设施大多建于宾馆、高校,水源基本为浴室洗浴废水。
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单位来说,洗浴废水量比较小,且排放时间过于集中,中水设施得不到稳定充足的水源。
而盥洗废水具有水量大、使用时间较均匀、水质和处理效果相对较好等优点,应作为中水水源,加以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