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胺 物料安全说明书MSDS
- 格式:docx
- 大小:17.09 KB
- 文档页数:3
一甲胺[无水](1)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一甲胺[无水];氨基甲烷;甲胺化学品英文名:monomethylamine(anhydrous);aminomethane分子式:CHN5相对分子量:31.07(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纯品CAS No:100-41-4(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吸入后,可引起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重者可致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极高浓度吸入引起声门痉挛、喉水肿而很快窒息死亡。
可致呼吸道灼伤。
对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可致严重灼伤。
口服溶液可致口、咽、食道灼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4)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分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防腐蚀、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作业时所有使用的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喷雾状水抑制或改变蒸汽云流向。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一甲胺[无水]化学品英文名:mono-methylamine;aminomethane;methylamine化学品别名:氨基甲烷;甲胺CAS No.:74-89-5EC No.:200-820-0分子式:CH5N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极端易燃,有爆炸危险。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对皮肤有刺激性。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气体,类别1;高压气体,压缩气体;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呼吸道刺激,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极端易燃气体,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损伤,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一旦发生泄漏,除去所有点火源。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极端易燃气体,有爆炸危险。
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吸入蒸气(尤其是长期接触)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偶尔出现呼吸窘迫。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一甲胺安全技术说明书别名:甲胺;氨基甲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可致严重灼伤甚至死特亡别★极易燃警★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示火焰化分子式CH 5N学式危险性类别2.1 类易燃气体危燃烧爆炸危险性·极易燃,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险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燃烧时产生含氮氧化物的有毒烟雾性·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健康危害33·职业接触限值 PC-TWA 5mg/m; PC-STEL10mg/m ·IHLD: 100ppm3·急性毒性:小鼠吸入LC502400mg/ m(2h)·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吸入急性中毒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 , 可引起喉头水肿、支气管黏膜脱落,甚至窒息·可致眼、呼吸道和皮肤灼伤环境影晌·在土壤中具有中等强度的迁移性·易被生物降解理化特性·无色气体,有氨的气味。
易溶于水。
与酸发生理放化热中和反应特·沸点: -6.8 ℃性·气体相对密度: 1.08·爆炸极限: 5%~ 21%及用途用·用作医药、农药、炸药、橡胶加工助剂、照相途化学品等的原料。
也用作溶剂个体·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穿内置式重型防化服护隔离与公共安全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 500m,下风向疏散至少 1500m。
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 , 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 1600m。
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应·在上风处停留·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急泄漏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 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行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使用防爆的通讯工具动·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用关阀、堵漏等措施,以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扩散或进入限制性空间·喷雾状水溶解、稀释沉积漂浮的气体,禁止使用直流水,以免强水流冲击产生静电·用雾状水、蒸汽、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以及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气溶液泄漏·筑堤或挖沟槽收容泄漏物,防止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用抗溶性泡沫覆盖,抑制蒸气产生·可用硫酸氢钠 (NaHSO4) 中和液体泄漏物水体泄漏·沿河两岸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捕捞等一切活动·在下游筑坝拦截污染水,同时在上游开渠引流,让清洁水改走新河道·加入硫酸氢钠 (NaHSO4) 中和污染物火灾扑救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抗溶性泡沫·若不能切断泄漏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毁损容器由专业人员处置储罐火灾·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灾扑灭·容器突然发生异常变化或发出异常现象,须立即撤离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一甲胺(无水)安全标签(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一甲胺〔无水〕
Monomethyl amine
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吞咽会中毒;引起严重的皮
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引起严重眼睛损伤;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
昏昏欲睡或眩晕;吸入有害;
【预防措施】
远远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防日晒,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事故响应】
泄露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切断泄漏源。
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
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
用水冲洗皮肤/淋浴。
眼睛接触:用水细心潸洗数分钟。
如戴隐形眼睛井可方便取出,则取岀隐形眼睛。
继续冲洗,就医。
吸入: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低如感觉不适,就医。
一
食入:漱口。
【安全储存】避免日照。
在通风良好处储存,保持容器密闭,上锁保管。
【废弃处置】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焚烧炉排放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岀去。
INSERT YOUR LOGO一甲胺中毒的危害及预防通用模板Daily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planning, organization, etc.,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protect the production system, and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撰写人/风行设计审核: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一甲胺中毒的危害及预防通用模板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文档可用在日常管理中对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实现保护人员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护生产系统的良性运行,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运作的顺利开展。
为便于学习和使用,请在下载后查阅和修改详细内容。
1.概述一甲胺,沸点-6.3℃,易溶于水,闪点1.1℃(30%)。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一甲胺和二甲胺用于制药(非那根、磺胺、咖啡因等)、橡胶硫化促进剂、染料、炸药、制革和有机合成等。
三甲胺用于制造表面活性剂、离子交换树脂、胆碱盐、促进动物生长的激素。
一甲胺和三甲胺还用作脱漆剂、涂料和添加剂。
3.临床表现甲胺类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
眼内溅入40%甲胺溶液能引起畏光、流泪、眼睑红肿、结膜充血、视物不清、眼异物感、眼睑沉重感,重者视物不见,眼睑不能睁开,有摩擦疼痛感等。
症状可持续一周左右。
并有口腔、鼻、咽喉部及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灼伤、水肿。
大量一甲胺进入体内尚可作用于大脑、视中枢等,引起皮质性损害、球后视神经炎、脉络膜炎、中枢性弱视、视神经萎缩。
眼肌麻痹、瞳孔散大或缩小、白内障。
一甲胺可溶于泪液,其水溶液的氢氧离子与组织中的脂肪、蛋白质结合形成可溶性皂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化合物,而使一甲胺向深部扩散,可能产生角膜穿孔、虹膜萎缩、青光眼等并发症。
一甲胺CH3NH2CAS登记号:74-89-5 中文名称:甲胺(40%水溶液);甲胺;氨基甲烷;一甲胺RTECS号:PF6300000UN编号:1235EC编号:612-001-01-6 英文名称:Methylamine(40% aqueous solution); Methanamine; Aminomethane; Monomethylamine原中国危险货物编号:21043分子量:31.1 化学式:CH3NH2危害/接触类型急性危害/症状预防急救/消防火灾高度易燃。
在火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
禁止明火,禁止火花和禁止吸烟。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爆炸蒸气/空气混合物有爆炸性。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型电气设备与照明。
使用无火花手工工具。
着火时,喷雾状水保持料桶等冷却。
接触避免一切接触!# 吸入灼烧感。
咳嗽。
头痛。
咽喉痛。
呼吸困难。
气促。
通风,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新鲜空气,休息。
半直立体位。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给予医疗护理。
# 皮肤发红。
疼痛。
严重皮肤烧伤。
防护手套。
防护服。
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给予医疗护理。
脱去污染的衣服。
# 眼睛发红,疼痛。
势力模糊。
严重深度烧伤。
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器。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 食入灼烧感。
腹部疼痛。
休克或虚脱。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漱口,不要催吐。
大量饮水。
给予医疗护理。
泄漏处置撤离危险区域!转移全部引燃源。
通风。
将泄漏液收集在有盖的容器中。
用稀酸小心中和残余物。
再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
小心收集残余物,然后转移到安全场所。
个人防护用具:适用于有机气体和蒸气的过滤式呼吸器。
包装与标志不得与食品和饲料一起运输。
欧盟危险性类别:F+符号C符号标记:B R:12-20/22-34 S:2-3-16-26-29-36/37-45 联合国危险性类别:2 联合国次要危险性:8联合国包装类别:Ⅱ中国危险性类别:第2类易燃气体中国次要危险性:8 中国包装类别:Ⅱ易燃性3活性毒性4应急响应运输应急卡:TEC(R)-30GFC-11美国消防协会法规:H3(健康危险性);F4(火灾危险性);R0(反应危险性)储存耐火设备(条件)。
一甲胺安全数据表(MSDS)文件编码:SHY 1313·004一、物质的理化常数二、危险性概述侵入途经: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痉挛毒害作用,对人体的眼角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引起灼伤及咽喉炎、支气管炎,对人体组织有透溶能力,对人体的皮肤有较强的灼伤作用。
危险特性:本品为易燃气体,其蒸汽与空气或氧均能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遇明火能引起燃烧,遇高热,容器的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水溶液呈强碱性。
腐蚀铜、铜合金、锌合金、铝和镀锌表面。
当在冰和盐水混合和物中冷却时,会冒烟。
加热分解或燃烧,生成氮氧化物。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20—30分钟,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就医。
食入:给饮大量清水、催吐,就医。
四、消防措施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灭火注意事项: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切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佩带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站在上风头灭火。
五、泄露应急处理泄漏处理要点: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切断泄漏处的火焰。
隔离污染区,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胶手套,用大量水喷淋进行吸收,加强通风吹散。
六、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与注意事项:密闭作业,加强通风,操作人员遵守操作规程,穿好劳动保护用品,严禁吸烟火。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防止产生静电。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储运注意事项: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副标志:毒害品。
储存于阴凉、通风、无可燃物存在的不燃材料结构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射。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七、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已做防护眼。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
吸入后,可引起咽喉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因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极高浓度吸入引起声门痉挛、喉水肿而很快窒息死亡。
或致呼吸道灼伤。
对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可致严重灼伤。
口服溶液可致口咽、食道灼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24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急性毒性:LC
50
刺激性:4%溶液可致兔角膜损伤。
40%溶液1.0mL可致兔皮肤刺激坏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豚鼠先吸入0.25mg/L,93天,后吸入0.5mg/L,30天,开始时出现一过性刺激现象,最终出现衰竭、肝凝血酶原形成功能障碍。
致突变性:大鼠吸入10µg/m3显性致死试验阳性。
3mmol/L可致小鼠淋巴细胞突变。
5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试验均为阳性。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置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