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在《金融学市场学》课程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46.43 KB
- 文档页数:5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3期《金融市场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冯丽娜,韩凤永(内蒙古财经学院金融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金融市场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是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
一直以来,金融学院领导和任课老师都非常重视该课程的建设工作。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作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就<金融市场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一探讨。
【关键词]金融市场;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3—0037—04一、《金融市场学》课程建设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发展迅速,现代金融学不断创新,一些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进人金融分析与决策中。
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不断丰富,金融创新使得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世界金融市场动荡,金融危机加剧,金融市场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金融市场学发展迅速,学科体系、内容和研究方法不断完善。
为适应形势发展,1994年内蒙古财经学院首次开设《金融市场学》。
在开设初期,《金融市场学》主要在金融学院开设,随着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社会地位和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金融市场学作为学生了解金融市场工具和市场运行机制的窗口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格外重视,不仅金融专业的学生,其他院系专业的学生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选课的需求不断看涨。
为满足金融专业人才需求,学院在具备充足的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于1999年将《金融市场学》确定为金融学院专业主干课和经济类其他专业选修课。
金融学院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方面,既注重理论层面上的学习和提升,也注重实战经验方面的培养,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
“课程思政”背景下《金融市场与机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1. 引言1.1 课程思政背景下《金融市场与机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在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教师们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
《金融市场与机构》作为一门重要的金融专业课程,既需要传授专业知识,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理念和职业道德。
因此,本文将围绕该课程展开教学方法的探讨,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金融市场与机构》课程背景,本文将首先介绍该课程的重要性和特点,分析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接着,将探讨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应该重视的因素,包括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案例教学的引入以及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引入实际金融市场的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念和职业道德。
最后,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探讨课程思政对教学方法的影响,为提升金融专业教育质量做出积极探讨。
2. 正文2.1 课程背景介绍《金融市场与机构》是一门重要的金融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金融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金融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以及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金融行业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金融市场的实际运作规律,并培养他们的金融分析和决策能力。
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开始意识到在传授金融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仅要注重理论的传授和实践的操作,还应该借助思政教育的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金融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