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钟》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8.76 KB
- 文档页数:2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2太阳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阳钟》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时钟的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知道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太阳时钟是利用太阳的运行来计时的一种古老的时间计量工具。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太阳能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但太阳时钟的原理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时钟的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可再生能源,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时钟的原理。
2.太阳时钟的制作和调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时钟的原理。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太阳时钟,并进行调试。
3.讨论法:分组讨论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时钟的制作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太阳能电池板、太阳时钟模型、说明书。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太阳时钟制作套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时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时钟的原理。
2.呈现(10分钟)讲解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时钟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太阳时钟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说明书和老师的指导,动手制作太阳时钟。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展示制作的太阳时钟,并讲解太阳时钟的原理和制作过程中的心得。
5.拓展(5分钟)讨论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时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可再生能源,提高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时钟的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太阳的运行,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并思考如何利用太阳能为生活提供便利。
2.太阳钟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东山学校李媚清【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一、引入: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
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2.揭题:太阳钟。
(板书课题)二、用太阳来计时: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
他们是怎样做的呢?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3.组织观察活动。
(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视频,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提供太阳钟,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板书设计:太阳钟资料:日晷“天”“时辰”【素材积累】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2课《太阳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2.“日晷”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工具。
过程与方法(课后继续探究):讨论如何利用日影变化的规律来帮助我们计时,并利用这个规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观察、记录太阳下铅笔影子在一定时间内长短与方向的有规律变化。
2.尝试用自制的太阳钟计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人研究时间的历程,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测量过程。
2.体验研究的乐趣。
3.认识到人类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的发展能够推动工具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人研究时间的历程,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测量过程。
难点:尝试利用日影变化的规律来计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太阳计时的资料。
学生分组制作太阳钟材料:白纸、硬纸板、橡皮泥、铅笔、指南针。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我们在五年级上册探究过太阳下的影子,曾经简单了解了一种工具,叫做日晷。
今天,我们先来观看一个视频:一分钟了解日晷。
(师播放视频)生观看视频,并简单交流:日晷的原理(预设:用光影来计时)、日晷的种类、日晷的缺点。
师出示课题:太阳钟。
(板书课题)二、用太阳钟来计时师:在日晷出现之前,你觉得最早出现的时间单位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生(预测):我觉得最早出现的时间单位是“天”,根据太阳的升落来计时。
师: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来阅读相关资料。
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资料:十二时辰。
2.师提出问题: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么划分的?生交流。
(预设: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24小时,其中夜晚12小时,白昼12小时。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察星座在一年时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他们观察到在这段时间里有12个星座横过天空,于是他们把夜晚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确定为12个小时。
(封面)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太阳钟》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在没有发明时钟之前计量时间的方法。
2、思考和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3、制作一个“太阳钟”,并发现太阳钟的弊端。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教学准备:1、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以及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谈话:我们有哪些方法来计时?(钟表、电视等)(2)提问:古人没有现代人用的钟表,他们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二、探究过程1、用太阳来计时(难点)(1)提问:知道最早使用时间单位“天”是怎样来的吗?(古代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阅读教材P52上的资料,知道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思考:用“天”作单位,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不足的地方?(4)谈话:在生活中,人们认识到用“天”做单位太大,给生活带来了不便。
就把一天划分了十二时辰,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些“午时三刻”、“半夜三更”等等。
(5)提问:我们经常在书本里看到这样的词语“午时三刻”、“半夜三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6)出示日晷图,解说晷面上十二时辰的划分方法。
(7)讲解: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是怎样划分的?(8)介绍:各个时辰的名称由来。
(依据古代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动物活动时间的规律来命名)2、自己来利用光阴计时(重点)(1)提问:古人如果想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怎样来观察日晷呢?(2)出示日晷模型,学生观察日晷。
(3),指名学生回答。
(4)提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个时辰的?说说日晷是怎样计时的?怎样来观察日晷的计时?(在晷面中间插上一根针——这就是古人计时的日晷。
我们只要看晷针的影子在哪,就是什么时辰。
)(5)思考:听了同学的介绍,日晷计时的原理?(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来计时)(6)提问:我们现在知道了日晷的计时原理,我们自己能做一个太阳钟了吗?。
《太阳钟》教案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1)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度与方向的变化。
(2)制作简易的圭表或者日晷进行计时。
(3)讨论太阳光影是怎样被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
(1)对古人研究时间的成果产生敬佩之情。
(2)感受人类对时间测量的探索过程。
(3)体验研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利用光影计时。
【教学难点】影子的变化规律及日晷的计时原理。
合作探究法小竹棒、橡皮泥、纸板、手表、立竿一、导入新课播放儿歌种太阳,太阳是美丽的,它为我们带来了热量和能量。
地球不能没有它,那么它除了为我们带来热量和能量外,它还能做些什么呢?用太阳能够计时吗?今天就学习新课太阳钟。
二、新课学习现在几点了?我们可以看钟表。
可是古代人没有钟表怎么办呢?古人会用“香柱、流沙、流水、太阳等来计量时间。
(一)用太阳来计时观察图片猜一猜现在可能是几点?早晨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开始了;太阳落山了,天变黑了,就进入了夜晚。
这就是一天的开始与结束。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时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埃及人观察到在这段时间里有12个星座横过天空,于是他们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
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了解古人一天的时间后,那古人是怎么记录一天中各个小时呢?(二)用光影来计时在了解了古人一天的时间后,那么古人是怎样记录一天中各个小时呢?怎样用光影来计时呢?古人在观察和度量立竿的影子长度,就是光影计时法。
在太阳下,将一根细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就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出示影子变化规律图片。
影子变化的规律: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所以影子在西侧,下午从西方落下,影子在东侧,所以影子的变化规律为从西到东。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精品教案太阳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时间与地球》第1课时中,深入学习太阳钟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解太阳钟原理,探究太阳光线变化规律,以及太阳钟制作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太阳钟原理,掌握太阳光线变化规律,能够制作简单太阳钟。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热爱,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太阳钟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太阳光线变化规律,制作简单太阳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钟模型,多媒体设备,计时器。
2. 学具:硬纸板,剪刀,胶水,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间太阳光线在地面上影子,引导学生观察影子变化,提出问题:影子是如何帮助我们判断时间?2. 新课导入介绍太阳钟原理,引导学生解太阳光线与时间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太阳钟模型,讲解如何根据太阳光线角度判断时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太阳钟。
5. 制作太阳钟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利用学具动手制作太阳钟。
6. 展示与评价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一天中太阳光线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个家庭用太阳钟。
六、板书设计1. 太阳钟原理2. 太阳光线变化规律3. 制作太阳钟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家庭用太阳钟。
答案:根据观察和所学知识,绘制一个能准确判断时间太阳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太阳钟原理和制作方法,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探索其他自然现象与时间关系,如月亮变化、季节更替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特别关注太阳钟原理讲解和太阳光线变化规律探究。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教案太阳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主要讲述太阳钟的制作与原理。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时间的测量”中的第4节“太阳钟”,详细内容为:了解太阳钟的原理,学习如何制作太阳钟,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太阳钟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原理,学会制作简单的太阳钟,并运用太阳钟测量时间。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太阳钟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太阳钟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钟模型、计时器、直尺、彩纸、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组一套太阳钟制作材料(包括纸板、针、线、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太阳钟模型,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如何工作的?”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与时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制作方法。
3. 制作太阳钟:a. 分组讨论,设计太阳钟的制作方案。
b.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太阳钟。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4. 太阳钟的使用:b.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太阳钟测量时间,了解太阳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 太阳钟的原理是什么?b. 如何制作太阳钟?c. 太阳钟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六、板书设计1. 太阳钟原理2. 太阳钟制作方法3. 太阳钟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太阳钟,并记录一天内太阳钟的影子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制作太阳钟,了解了太阳钟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古代时间测量工具,如水钟、沙漏等,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太阳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太阳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首先,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呢?”(指名学生回答)生: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闹钟、机械表、石英表、电子表………师:根据学生回答综述。
1、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幅图片。
(课件出示锄禾日当午的图片)师问:由这幅图片,你能联想到哪句古诗?生:锄禾日当午师:从这句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什么时间呢?你是从怎么判断的呢?(同桌讨论指名回答)生:中午,由诗句中“日当午”判断的。
2、师总述揭题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也就是说当太阳到我们正头顶的时候是中午时刻。
那么当太阳到其他位置时,能不能用太阳判断时间呢?古人又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计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人用太阳计时的工具及原理。
出示课题:太阳钟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用太阳来计时1、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它是利用太阳的不同位置来判断时间的。
(出示课件)2、刚才同学们观察的这一组图片,它记录了“一天”的时间,这“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汇报)(板书用太阳计时)3、课件出示解释时间单位“天”。
(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板书,昼夜交替—天。
)4、古人又是怎么划分一天的呢?一天分为几小时呢?(出示课本P52资料)生回答,师做简单的解释。
过渡:在了解了“一天”的时间后,你是否知道怎么利用太阳记录“一天”中的各个小时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用光影来记录时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