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学会尊重 第二课时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1021.44 KB
- 文档页数:9
学会尊重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了解尊重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尊重的概念;
•理解尊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会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尊重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尊重的含义;
•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尊重习惯。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优点和表扬别人。
2. 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几个案例,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
3. 集体讨论
教师号召全班同学共同发表对“尊重”的看法。
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例如: - 你认为什么是尊重? - 在生活中尊重他人有哪些表现方式? - 如果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应该怎么做?
4. 观看视频
教师放映关于尊重他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从中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
5. 小组活动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在15分钟内,贴出尊重他人的表现方式,并呈报给全班同学。
每组呈报过后由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评价。
课堂作业
结合今天所学内容,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 你最近有哪些尊重他人的表现?- 如果你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应该怎么办? - 你认为尊重他人有哪些重要意义?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尊重的含义,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以及尊重他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尊重习惯,让我们身处在一个和谐、文明的社区中。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以“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主题,帮助学生树立完善自我的理念。
本课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尊重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
学生通过对尊重这种道德规则的践行并引导学生不断塑造完善人格和品德,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进一步使学生融入社会公共生活之中。
本课先从学生的已有生活感受入手,调动学生已有感受讨论分享自己尊重的人物,进而帮助学生知道值得尊重的人既有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在此基础之上引出了两个平行话题——“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
第二个话题“尊重自己”,先通过刘菲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是尊重向己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具体情境说明何谓“受伤的自尊”,让学生认识到尊重自己应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
借助“好脾气”先生的故事和情境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被冒犯和侮辱时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同时尊重自己并不意味着拒绝批评。
第三个话题“尊重他人”,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被尊重的心理体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从而推己及人学会尊重他人。
由此,教材进一步通过小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尊重他人的。
“不尊重他人快照”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为下面如何尊重他人做铺垫。
最后,教师通过情境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用语言和行动等表达尊重,懂得尊重他人还要维护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人感觉舒服。
二、学生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方法筛选和整理资料。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对于“尊重”有一定了解,能初步感受尊重对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学会尊重》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2.学会从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从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尊重他人。
三、教学过程2.展示课件:3.提问:请弯下手指最多的同学说说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
4.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5.讲解: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
6.提问:弯下手指最多的同学说说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7.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8.追问:你还想再经历一次吗?9.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10.讲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得到我们的尊重。
活动二:故事探究1.展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医生。
有一天,他被召到皇宫给国王看病。
2.提出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位医生的说法?3.预设:医者仁心,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病人……4.讲解: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5.播放视频:女子遛狗不牵绳辱骂他人被拘留。
6.提出问题:你知道辱骂老人违反了宪法的哪条规定吗?7.给出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总结过渡: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
那怎么用实际行动来尊重他人呢?(二)尊重他人的言行(10分钟)1.提出问题:比一比:跟同桌演练一下,比较哪组话语更尊重他人?2.预设:学生进行演练对比。
3.讲解:语言可以体现尊重。
4.过渡:接下来用一个小测试,看大家会不会说尊重的语言。
活动三:语句填空1.展示课件:根据下列情境和提示,在横线上写出尊重的语言2.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3.过渡:我们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尊重的语言,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案例。
4.播放视频:小学生写暖心纸条安慰公交车司机。
5.提出问题:你怎么看待小女孩的行为?6.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7.讲解: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五·四学制)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1课学会尊重教学目标:1.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学会如何尊重自己,如何尊重他人。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
2.难点: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的道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不同的人,有父母、爷爷奶奶、老师、同学……这些不同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呢?生:自由回答。
师: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们应正确地对待他人。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何尊重他人的问题。
2.板书课题:学会尊重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一)讨论交流。
1.小组内讨论:你最尊重的人是谁?为什么?我尊重的人可以是我自己吗?2.全班交流。
(二)读一读、讨论、讲故事。
1.阅读p2一3案例:在街口开了十几年杂货店的朱阿姨。
2.讨论:你认为周阿姨值得尊重吗?为什么?3.交流: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类似朱阿姨这样的人,你觉得他们值得尊重吗?为什么?4.讲故事:说说你身边有哪些值得尊重的普通人,讲讲他们的故事吧。
【设计理念】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三)读法律,想一想。
1.读宪法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想一想,说说: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得有哪些变化?活动二:尊重自己(一)想一想,帮一帮。
1.读p4“活动园”案例。
2.分析:刘峰是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你觉得刘峰是一个尊重自己的人吗?为什么?3.帮一帮,说一说:几个同学不愿意看到刘峰这样消极下去,准备开导他,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准备对刘峰说些什么?4.开班会,写一写:在“发现自己的价值”的班会课上,同学们把许多具体做法写成小纸条贴在黑板上,下课后刘峰认真阅读……你的纸条上写着什么?请把你关于尊重自己的建议,送给刘峰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学会尊重》教学设计(2课时全)一. 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不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隐私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如何处理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学习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关键。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尊重他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主动尊重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相关案例材料。
2.准备教室环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尊重他人的思考,如:“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别人不尊重你的情况?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会尊重》。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或纸质材料,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案例可以包括尊重他人的不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隐私等方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1课学会尊重(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识到每个人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当得到尊重。
2.道德修养:了解自尊的意义和主要表现,学会尊重自己。
3.责任意识: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学会将对他人的尊重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上。
课时安排3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激发对自我尊重的渴望,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尊重自己,知道尊重自己的表现形式。
(重点)2.掌握自我尊重的正确做法。
不自卑,不过度维护自己,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
在被冒犯和侮辱时,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难点)3.认识属于不尊重自己的行为,了解不尊重自己所带来的伤害。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打开心扉,激发自我尊重的渴望1.寻找信心的源泉——接纳自己(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是否希望一想到自己,心里涌现的都是信心、满意和欣赏呢?预设:希望。
(2)追问:那这份信心、满意和欣赏,最可能是从哪里得到的?预设1:自己表现得好,是从别人的眼神和话语中得到的。
预设2:我有一技之长,我自己就非常欣赏自己。
好明预设3:可能有时候我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但我没放弃,一直在努力,于是我慢慢就获得了信心,同时也欣赏自己的勤奋。
预设4:我从别人身上学会了认可自己。
在课文里,我知道了张海迪、史铁生和海伦·凯勒,他们都是身体不完美的人,但他们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想,我是一个健全的人,我怎么能对自己没有信心?怎么能不欣赏我自己呢?点拨:为你们点赞!是的,不管我们是谁,不管我们是否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我们都应该勇敢地接纳自己,尊重自己。
(板书:尊重自己)(3)小结:接纳自己、尊重自己是我们信心的来源。
2.寻找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1)引导:给大家播放一段录音,你们听一听,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播放人物录音)曾经有人问我,如果你的一生已经注定,你还会努力生活吗?那么我的回答是我会更加努力地生活下去。
预设1:虽然我不知道说这话的人是谁,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从她的话语中,感受到她是一个勇敢的人,是一个勇于自我接纳的人,令人尊敬。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会尊重
第二课时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就,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
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你认识这个地方吗?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古罗马斗兽场的由来作为古罗马标志的克洛希奥大斗兽场,是罗马最宏伟的古
建筑之一,也是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它始建于公
元75年,动用了8万名战俘修建达10年之久。
建筑高52米,
为一座露天的圆形大理石建筑。
斗兽场看台共4层,高48
米,可容纳观众4500人左右,看台下有80个囚禁奴隶和猛
兽的囚室,这个斗兽场于第三世纪和第五世纪重修过,现
仅存残迹。
据史料记载,斗兽场开幕时,各种表演持续了
200天,活活斗死的奴隶、俘虏达3000余人,斗死的狮子、
老虎等猛兽达50000余头。
几百年前,斗兽场因地震而部
分倒塌,但至今仍可看到囚禁奴隶和猛兽的地窖。
小组讨论
1、请你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经验和独到的思考,说一说你是如何看到这样一个“古罗马斗兽场”的,你是怎么看待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的?
2、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现象吗?
3、对比古代社会,当今社会有了哪些发展和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但是,
不受尊重的情况仍然存在……
畅想畅言
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哪些变化?
课堂小结
每个人生而平等,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
人人得到尊重,这是一个社会具有更高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