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案三:音变
- 格式:pdf
- 大小:286.58 KB
- 文档页数:10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儿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涉及普通话中的音变现象,特别是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应用场景及其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普通话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及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2. 能够正确、自然地运用儿化音进行口语表达,提高普通话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于普通话音变的敏感性,增强语音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音的发音技巧及其在口语中的自然运用。
教学重点: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应用场景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普通话水平测试录音带、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包含儿化音的日常对话,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尝试朗读,引导他们关注儿化音在口语交流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应用场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录音机播放标准普通话发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指导学生掌握儿化音的发音技巧。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儿化音练习,让学生相互监督、纠正,提高发音准确性。
5. 口语表达训练(10分钟)设计一些包含儿化音的口语表达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际运用儿化音,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音变儿化2. 内容:儿化音的定义与作用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儿化音的应用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段日常对话,标注出儿化音,并尝试朗读。
2. 答案:句子1答案:这事儿你得好好考虑考虑。
句子2答案:咱们一起去逛街儿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了儿化音的发音规则和应用。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淮阴区职教中心基础文化课教案课堂教学安排普通话训练教案(教师)一、教学目的:通过培训,使应试者明确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意义,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应试者所从事职业的普通话要求;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标准和要求,能运用一定的测试技巧和方法;针对自身语音面貌进行自练。
二、教学重点:关于单双音节字词、朗读和说话的测试训练。
三、教学难点:1.u、o的儿化2.“说话”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1.学习、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和要求2.读单音节字100个(1)测试要求、评分标准 <</SPAN>《训练资料—评分表》p23>(2)平翘舌音板书:zh、ch、sh—z、c、sA、zh、ch、sh—z、c、s的发音区别[示范]强调:翘舌音位置(硬腭前)B、平翘舌发音训练a、辨正练习[《训练资料—平翘舌音训练p25》]b、作品训练:《珍视自己的存在价值》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b记少不记多(3)鼻边音板书:n-lA、n-l的发音区别[示范]方法:a.鼻音:舌尖形状及力度:圆、平、重、贴b.边音:舌尖形状及力度:尖、立、轻、点B、鼻边音训练a.辨正练习[《训练资料—鼻边音训练p27》]b.作品训练:《我不再羡慕》、《第一次》、《捐诚》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或板书)b.记少不记多,主要记鼻音代表字及常用字(4)复韵母动程A、关于动程[自制灯片-动程动画图](或简笔画)强调:自然滑动B、例字:幼小黑白铁屑国家肥沃火锅C、强化训练:a.词语(5)前后鼻韵母板书:an、en、in—ang、eng、ing(例)(其它亦然)A、an、en、in—ang、eng、ing的发音区别[示范]强调:前鼻韵母舌尖前伸至上齿龈,后鼻韵母舌根后缩至软腭教具:自制灯片-前后鼻韵母发音位置及动程图(或简笔画)B、鼻韵母训练a.辨正练习:《训练资料—平翘舌音训练p27》b.作品练习:《海滨仲夏夜》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或板书)b记少不记多(6)普通话的声调A、板书、示意图:声调:阴平(第一声)调号例字:妈高江山多娇阳平(第二声)调号例字:麻扬人民团结上声(第三声)调号例字:马转理想美好去声(第四声)调号例字:骂降创造世界B、示范、教读强调:读准阳平和上声(7)单音节字词训练A、示范[《训练资料—单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p30》目的:读准字音,把握时间B、学员齐读、自读《训练资料—单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2》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时间[教师巡视]C、关于生难字、易错字训练强调:占该项总分的30%(8)关于应试技巧3.读双音节词语50个[60分钟](1)测试要求、评分标准 <</SPAN>《训练资料—评分表》p43>A、关于重音格式(与成都方音比较)例字:电话火车告诉庄稼B、强调:中重格、重轻格(2)上声变调A、“上”+“非上”变“前半上”[例字:自制灯片《上声变调1》](或板书)a.讲述、示范b.学员自练《训练资料—上声变调训练1》B、“上”+“上”变“阳平”[例字:自制灯片《上声变调2》](或板书)a.讲述、示范b.学员自练《训练资料—上声变调训练2》(3)轻声音节A、板书:轻声a.讲解:轻声的演变及朗读要求例:妈妈孩子晚上里边进来下了雨b.比较音高:妈妈(阴平后2)爷爷(阳平后3)奶奶(上声后4)爸爸(去声后1)珠子(阴平后2)竹子(阳平后3)主子(上声后4)柱子(去声后1)c.强调音长:轻声音节的音长不可等于或超过前一音节音长B、关于轻声词的训练a.词语训练:《训练资料—轻声词语训练》(齐读、抽读)b.作品训练:《春》、《匆匆》有关段落c.需要记住的常用轻声词语(结合双音节词语朗读进行)(4)“一”和“不”的变调A、板书:“一”和“不”的变调a.讲解:“一”和“不”变调规律b.练习:[例词:自制灯片《“一”和“不”的变调》](或板书)B、关于“一”和“不”的变调训练a.词语训练:《训练资料—“一”和“不”的变调训练》(齐读、抽读)b.作品训练:《可爱的小鸟》有关段落(5)儿化(难点:u、o的儿化)A、板书、讲解:a.板书:儿化(例词)红花儿b.讲解:儿化的语音现象及其演变,儿化韵的读法强调:不可将“花儿”读成两个音节B、普通话“儿化”与成都“儿化”在读法上的异同a.讲解并练习:a的儿化—相似例:刀把儿小孩儿一点儿模样儿e、i的儿化—相同例:调门儿锅贴儿金鱼儿背影儿u、o的儿化—相异例:碎步儿爆肚儿被窝儿抓阄儿的儿化训练:要领:口形,不添加央中不圆唇元音”e“直接卷舌反复练习C、关于儿化的训练a.词语训练:《训练资料—儿化训练》(齐读、抽读)b.作品训练:《第一场雪》有关段落(6)双音节词语训练A、示范[《训练资料—双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p45》目的:读准字音,把握时间B、学员齐读、自读《训练资料—双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2》要求:读准字音(上声在第二音节时读满调),把握格式,把握时间[教师巡视]其余练习资料作为课后练习(7)关于应试技巧4.作品朗读<40分钟>(1)测试要求、评分标准<</SPAN>《训练资料—评分表》p56>(2)朗读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SPAN>自制灯片—朗读要求>(或板书)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回头复读、无停顿断句不当注意词语轻重格式,克服方言语调把握作品情感基调,体会重音、语调、语气掌握朗读节奏,正确处理语速(3)朗读示范《上将与下士》(重点:对话部分)(4)学员练习《父亲的爱》(5)提示:A、未提及到的作品在朗读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我不再羡慕》中的人名译音,《高楼远眺》中的生难字等B、抽签决定朗读篇目。
一、普通话的音变电子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普通话音变概述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音变的定义和特点;2.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音变的基本规则;3.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普通话音变的定义和特点;2. 普通话音变的基本规则;3. 普通话音变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普通话音变的现象,引发学生对音变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普通话音变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音变的概念;3. 规则讲解:讲解普通话音变的基本规则,让学生掌握音变的规律;4. 练习:让学生进行音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应用:让学生将音变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普通话音变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音和语调,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普通话音变的定义、特点和规则;2. 练习材料:提供相关的音变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八、教学时间:45分钟九、教学难点:1. 普通话音变的规则较多,学生需要认真理解和记忆;2. 学生需要正确发音和掌握语调,实际应用中容易出错。
十、教学建议:1. 教师应以身作则,正确发音,为学生树立榜样;2. 学生应多进行音变练习,加强语音训练;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章节名称:第二章普通话音变的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普通话音变的分类及各自特点;2.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音变的发音技巧;3. 培养学生正确分辨和应用不同类型音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普通话音变的分类;2. 各类型音变的发音技巧;3. 各类型音变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普通话音变的分类;2. 讲解:详细讲解各类型音变的发音技巧,让学生掌握音变的规律;3. 练习:让学生进行音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应用:让学生将音变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普通话语音教程第五章第二节,主要讲述普通话中儿化的现象及其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儿化的定义、儿化的作用、儿化的分类和儿化的发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化的概念及其在普通话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儿化的分类和发音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儿化,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儿化的发音方法。
2. 儿化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儿化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儿化的定义、作用、分类和发音方法。
3. 讲解与示范:讲解儿化的发音方法,并进行示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跟读并模仿儿化发音。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儿化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分享心得。
6.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例句,讲解儿化在句子中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1. 儿化的定义、作用、分类和发音方法。
2. 儿化发音的口型和舌位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儿化现象,并正确标注。
例句:(1)小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歌。
(2)昨天我去了一趟菜市场,买了点儿水果。
答案:(1)小鸟儿(儿化音)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歌。
(2)昨天我去了一趟菜市场,买了几点儿(儿化音)水果。
2. 作业题目:请模仿教材中的例句,运用儿化造句。
答案:(1)小猫儿在沙发上懒洋洋地晒太阳。
(2)她给我寄了一包裹,里面装着一些儿时的玩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化的概念和发音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可布置一些关于儿化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加强巩固;同时,鼓励学生多听、多说普通话,提高口语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儿化的定义和作用是学生理解普通话音变的基础,儿化的分类和发音方法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儿化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普通话课程优质教案《音变儿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音变部分,主要针对儿化音的发音及其规律进行讲解。
涉及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儿化音的定义、发音方法、出现的语境、与不儿化音的对比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化音的发音要领,能够正确、自然地发出儿化音。
2. 使学生了解儿化音的规律,能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儿化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及其规律。
难点:儿化音与不儿化音的区分和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带有儿化音的词语,让学生模仿发音,感受儿化音的特点。
2. 理论讲解(15分钟)(1)儿化音的定义及发音方法。
(2)儿化音的规律及出现的语境。
(3)儿化音与不儿化音的对比。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儿化音的正确发音和运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监督、纠正,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儿化音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儿化音的定义2. 儿化音的发音方法3. 儿化音的规律4. 儿化音与不儿化音的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5个带有儿化音的词语,并解释其含义。
(2)结合实际语境,造3个带有儿化音的句子。
2. 答案:(1)例如:小孩儿、花儿、鸟儿、裤子、一会儿。
(2)例如:他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玩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化音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观看相关的普通话教学视频,加深对儿化音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儿化音的发音方法2. 儿化音的规律及出现的语境3. 儿化音与不儿化音的对比4. 课堂实践与反馈5. 作业设计一、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儿化音的发音方法是其学习的核心,应重点关注。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涉及普通话音变中的儿化现象。
儿化是普通话中一种常见的音变现象,即在词尾加上“儿”的音,使得原有词汇的发音发生改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普通话音变中儿化的概念和规律;2. 能够正确发出儿化音,提高普通话发音水平;3. 培养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儿化音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音的发音规律和区别;教学重点: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和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普通话水平测试教材、录音机、儿化音例句音频;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录音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包含儿化音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儿化音在实际交流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详细讲解儿化音的概念、规律和发音方法,结合教材中的例句进行分析;3. 示范: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纠正发音错误;4. 练习:进行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儿化音对话,互相纠正;5. 检测:选取教材中的儿化音测试题,进行发音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六、板书设计1. 儿化音的概念与规律;2. 儿化音的发音方法;3. 常见儿化音词汇及例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选取教材中的儿化音词汇,编写一段对话,并标注儿化音;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化音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模仿,将儿化音运用到日常生活交流中,提高普通话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教学难点:儿化音的发音规律和区别。
儿化音的发音规律涉及多个方面,如韵母变化、声调改变等,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
教学重点: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和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普通话音变中的儿化现象。
教学内容取自《现代汉语》教材第七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儿化的定义、发音特点、规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化的定义、发音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正确运用儿化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的发音规律和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儿化的定义、发音特点以及正确运用儿化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录音机、磁带。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音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儿化音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儿化的定义和发音特点;(2)讲解儿化的规律,如:词缀“儿”与词根的音节结合,发音时舌面抬起,舌尖卷起等;(3)分析儿化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儿化音进行对话;(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感受儿化音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讲解儿化音的发音方法;(2)学生跟读、模仿,掌握儿化音的正确发音。
5.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展示,并对发音进行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儿化的定义2. 儿化的发音特点3. 儿化的规律4. 儿化音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节课所学的儿化词汇;(2)用儿化音进行一段对话编写;2. 答案:(1)见教材课后练习;(2)见教材课后练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运用儿化音;(2)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语音比赛,提高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儿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普通话中的音变现象,特别是儿化音。
教学内容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儿化音的定义、作用、发音方法及其在词语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儿化音的概念,掌握儿化音的发音方法。
2. 学会在不同词语中运用儿化音,提高普通话水平。
3. 培养学生辨别和运用儿化音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音的发音方法,特别是在不同音节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儿化音的发音规律,能够正确运用儿化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箱、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包含儿化音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儿化音的特点,引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儿化音的定义、作用,讲解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并通过例词进行展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儿化音的发音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10分钟):开展“找儿化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儿化音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音变儿化2. 内容:儿化音的定义与作用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儿化音的发音规律例词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5个含有儿化音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
仿写一段包含儿化音的短文。
答案:1. 词语示例:妈妈、花儿、月儿、小猫儿、小孩儿。
作用:儿化音使词语更具表现力,增加亲切感。
2. 短文示例:太阳下山了,月亮悄悄地升起来。
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玩耍,唱着儿歌,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互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儿化音的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运用儿化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第四章“语音”部分,具体涉及第三节的“儿化音”。
儿化音是普通话中的一种特殊语音现象,主要指词尾的“儿”字与前一音节融合,形成新的音节并带有卷舌色彩。
详细内容包括儿化音的发音要领、儿化词的识别与应用,以及儿化音在句中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儿化音的基本概念、发音方法及其在普通话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准确发音、识别和运用儿化词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的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音的发音要领,尤其是卷舌音的掌握;儿化词在句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儿化音的基本概念,儿化词的识别与发音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录音机、儿化音示范录音带。
2. 学具:普通话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音的相声,引起学生对儿化音现象的关注。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儿化音的基本概念、发音要领,并以PPT展示儿化音的舌位图。
3. 实践练习(10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儿化音的发音练习,通过录音机播放示范录音,让学生模仿跟读。
4. 例题讲解(10分钟):挑选典型例题,讲解儿化词在句中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儿化词填空题,让学生现场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
6. 互动环节(15分钟):分组进行儿化音对话练习,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儿化音的定义、发音要领2. 儿化词的变化规律3. 儿化音舌位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选取5个含有儿化音的词语,分别用它们造句。
答案示例:(1)小猫儿跑了。
(2)这件事儿挺有意思。
(3)你看看那花儿多美。
(4)他是个小孩儿。
(5)这条路儿挺难走。
2. 课后拓展:观看一档普通话节目,注意节目中出现的儿化音,并模仿练习。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儿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教材第三章第三节《音变儿化》。
详细内容包括儿化韵的发音特点、儿化词的识别与运用,以及儿化在句中的音变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儿化韵的发音方法,能正确识别和运用儿化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学会儿化音变规律,提高普通话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敏感性和规范意识,增强母语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化韵发音的准确性,儿化词的识别与运用。
2. 教学重点:儿化音变规律,普通话标准发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响设备、PPT课件。
2. 学具:普通话水平测试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词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儿化韵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儿化韵的发音特点。
b. 通过例词讲解,让学生掌握儿化词的识别与运用。
c. 分析儿化在句中的音变规律。
3. 随堂练习:a.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b. 学生互相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c.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儿化韵的运用。
4. 小组讨论:讨论儿化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儿化韵发音特点2. 儿化词识别与运用3. 儿化音变规律4. 普通话标准发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并朗读课后儿化词练习。
b. 每人编写一个含有儿化词的句子,并说明儿化在句中的作用。
2. 答案:a. 略。
b. 示例:这个小姑娘说话儿真可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化韵的发音掌握情况,以及儿化词的识别与运用是否熟练。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运用儿化词,提高普通话水平。
b. 探讨儿化韵在不同地域的发音差异,了解普通话的多样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儿化韵发音特点2. 儿化词识别与运用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儿化词运用和作用说明一、儿化韵发音特点1. 儿化韵的发音方法:舌尖卷起,靠近上齿龈,气流从舌两侧摩擦而出。
教 案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课 程 名 称: 教师口语课 程 代 码: 02302721课 程 类 型 及 学 分: 专业必修课(2学分)专业、 年级、 班级:任 课 教 师 及 职 称: 裴锦花(讲师)教 师 所 在 教 研 室: 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制有的声调,念成又短又轻的调子,这种声调就是轻声。
轻声主要由音长决定,又短又轻是轻声的本质特征。
例如:巴掌熟悉麻烦动静太阳老实喜欢2、轻声的作用①一部分双音节轻声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例如:东西dōnɡxī(指东和西两个方向):这条路是东西向的。
dōnɡxi(物件):这是什么东西?眉目méimù(眉毛和眼睛):眉目清秀。
méimu(事情的头绪):住房扩建的事还没有眉目。
②有的双音节轻声词能区别词性和词义。
例如:大意:主要的意思。
名词大意(yī轻声):疏忽;不注意。
形容词3、轻声的读法:(1)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阴平、阳平、去声的时候,后面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低降调,调值为31。
例如:他的活泼困难(2)当前面一个音节声调是上声的时候,后面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为44。
例如:姐姐耳朵使唤4、轻声的规律轻声比较灵活,有一些是有规律可循的。
有较强规律性的轻声词,从词形上比较容易识别和掌握。
老实老爷冷战篱笆里脊利害痢疾粮食趔趄铃铛溜达琉璃罗嗦萝卜骆驼麻烦马虎买卖玫瑰棉花明白名堂名字蘑菇模糊脑袋念叨奴才暖和佩服朋友琵琶枇杷屁股宜葡萄千斤亲戚清楚情形人家认识软和丧气扫帚商量烧饼少爷牲口生意石榴实在使唤事情收成收拾舒服算盘踏实抬举太阳体面笤帚头发妥当外甥晚上温和窝囊希罕吓唬下水先生相声消息笑话心思新鲜行李兄弟休息秀才学生牙碜衙门烟筒砚台秧歌养活吆喝钥匙衣服衣裳意识意思应酬冤枉鸳鸯月饼云彩在乎早上造化张罗丈夫帐篷招呼折腾芝麻知识指甲妯娌嘱咐主意状元琢磨二、上声和一、不词语训练一天一般一生一家一斑一瞥一心一些一张一经一年一条一直一群一时一鸣一齐一团一同一行一亩一起一手一宿一统一早一举一板一眼一股一定一切一致一律一共跑一跑跳一跳试一试不用不幸不会不论不怕说不清学不会读不准跑不动不安、不能、不久上声+阳平:海洋满足火柴准则能果园上声+去声:保证反映酒店美丽用讨论上声+轻声:我们椅子老婆耳朵姐姥姥上声+上声:指导理解本领水果子老板三、必读儿化词语训练①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吗、吧、呢、啊、啦、嘛”一般读轻声。
例如:我的高兴地说洗得干净听着熟了看过去吗走吧他呢你真行啊得啦别客气嘛②名词、代词的后缀“子、头、巴、们、么”一般读轻声。
例如:扇子木头嘴巴咱们人们什么那么③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上、下、里、边”等一般读轻声。
例如:桌上地下屋里那边④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去、来、开、起来、出去、过来”等一般读轻声。
例如:拿去回来过来让开站起来跑出去搬过来⑤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及重叠动词中的“一”和“不”一般读轻声。
例如:说说看看读读谈一谈想一想来不来肯不肯收拾不收拾⑥某些量词“个”一般读轻声。
例如:这个那个⑦作宾语的人称代词“我、你、他”一般读轻声。
例如:他借我钢笔请你来叫他吃饭⑧动词后的介词“在、到”一般读轻声。
例如:放在里边拿到车上表(1)瓣儿老伴儿板擦儿碴儿没错儿蛋儿点儿一点儿兜儿份儿饭干儿包干儿盖儿笔杆儿光杆儿羊羔儿饱嗝儿打嗝儿个儿易拉罐儿打滚儿冰棍儿光棍儿男孩儿女孩儿小孩儿外号儿猴儿核儿会儿一会儿活儿大伙儿皮筋儿劲儿烟卷儿角儿儿块儿一块儿时髦儿门儿纳闷儿面儿哪儿那儿娘儿俩牌儿照片儿球儿圈儿雪人儿桑葚儿口哨儿特儿大婶儿聊天儿头头儿奔头儿劲头儿老头儿玩儿味儿被窝儿窝儿馅儿眼儿心眼儿字眼儿好样儿的爷儿俩玩意儿这儿子儿庄儿表(2)(本表儿化词是表(1)单音词的主要衍生词)花瓣儿蒜瓣儿豆瓣儿酱橘子瓣儿瓣儿蒜老伴儿板擦儿碗碴儿玻璃碴儿冰碴儿没错儿脸蛋儿差点儿点儿晚点儿有点儿雨点儿半点儿一点儿裤兜儿衣兜儿网兜儿份儿饭鱼干儿豆腐干儿葡萄干儿包干儿盖儿瓶盖儿宝盖儿指甲盖儿笔杆儿光杆儿羊羔儿饱嗝儿打嗝儿矮个儿大个儿高个儿挨个儿易拉罐儿打滚儿冰棍儿光棍儿男孩儿女孩儿孩儿外号儿大猴儿孙猴儿猴儿王耍猴儿梨核儿杏核儿煤核儿等会儿坐会儿多会儿这会儿一会儿干活儿零活儿重活儿力气活儿庄稼活儿伙儿皮筋儿闯劲儿干劲儿使劲儿有劲儿起劲儿心劲儿天真劲儿一个劲儿烟卷儿丑角儿名角儿配角儿捧角儿主角儿蚌壳儿贝壳儿蛋壳儿乌龟壳儿子弹壳儿硬壳儿外壳儿壳儿土块儿石块儿冰块儿碎块儿成块儿块儿煤一块儿时髦儿柜门儿⑨动词的某些结果补语一般读轻声。
例如:站住打开关上⑩部分四音节词语的衬字一般读轻声。
例如:糊里糊涂叮零当啷黑不溜秋⑾音节重叠的亲属称谓第二个音节一般读轻声。
例如:奶奶妹妹爸爸哥哥第二课时:三、变调1、上声的变调上声调只在单念、词句末尾念全上调值214度。
大多数情况下念变调。
(1)在非上声即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念半上调,即只降不升,调值是211。
例如:上声+阴平:北京首都老师上声+阳平:海洋满足火柴上声+去声:保证反映酒店上声+轻声:我们椅子老婆(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
例如:指导理解本领(3)三个上声音节相连,一般是前两个上声变阳平。
例如:展览馆洗脸水手写体也可以按照语音间歇来变。
如果间歇在第一个音节,第一个音节念半上,第二个音节念阳平,第三个音节不变。
例如:纸老虎柳组长厂党委2、“一”“不”的变调炉门儿月亮儿走后门儿纳闷儿椒面儿栗子面儿药面儿哪儿那儿娘儿俩老牌儿名牌儿冒牌儿杂牌儿黄牌儿照片儿煤球儿糖球儿玻璃球儿卫生球儿火圈儿里圈儿外圈儿线圈儿圆圈儿转圈儿眼圈儿面包圈儿雪人儿桑葚儿口哨儿模特儿婶儿聊天儿头头儿奔头儿劲头儿老头儿好玩儿闹着玩儿玩儿命臭味儿风味儿京味儿鲜味儿香味儿味儿被窝儿心窝儿馅儿饼肉馅儿什锦馅儿漏馅儿扣眼儿窟窿眼儿眼儿病心眼儿字眼儿好样儿的爷儿俩玩意儿这儿瓜子儿花子儿结子儿石头子儿枪子儿张庄儿赵庄儿四、“啊”的音变训练68页<<新编教师口语>>(1)“一”的变调“一”单念、在词句末、在年月日中和表序数时,念本调阴平,如“一切、国家的统一、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一日、一年级的成绩全校第一”。
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变调:①“一”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变去声。
例如:在阴平前:一天一般一生在阳平前:一年一条一直在上声前:一亩一起一手②“一”在去声前变为阳平。
例如:一定一切一致③“一”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
例如:瞧一瞧走一走跑一跑(2)“不”的变调“不”在单念、在句末念本调去声,如“不、我偏不”;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去声,如“不安、不能、不久”。
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变调:①“不”在去声前变阳平。
例如:不用不幸不会坏②夹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补结构之间,念轻声。
例如:要不要做不做行不行第三课时四、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除自成音节之外,还可以和前一个音节结合,使这个音节的韵母发生变化,成为卷舌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叫“儿化”。
因儿化发生音变的韵母叫“儿化韵”。
2、儿化的发音(1)便于卷舌的直接加-r。
“便于卷舌”是指韵母的发音开口度大,末尾音素是舌位较低或较后的元音(α、o、e、ê、u),卷舌时舌尖不受阻碍。
例如:鲜花儿xiānhuār 大伙儿dàhuǒr唱歌儿chànɡɡēr 白兔儿báitùr(2)不便于卷舌的就加er。
“不便于卷舌”是指原韵母发音的舌位与卷舌发生冲突,末尾音素是前、高元音(i、ü),舌尖元音(-i),或鼻韵尾(n、nɡ),卷舌时舌尖受到阻碍,有的抵住了上齿龈,有的抵住了硬颚前端。
具体说来就是:①加er或丢掉主要元音(-i 前,-i后)之后再加er。
例如:小鸡儿xiǎo jīer 金鱼儿jīnyúer词儿 c(í)er 事儿sh(ì)er②带韵尾的韵母不便于卷舌的,韵尾脱落后加–r。
例如:椅背儿 yǐbè(i)r 墨水儿mòshǔ(i)r一点儿yìdiǎ(n)r 树根儿shùɡē(n)r③有后鼻韵尾-nɡ的韵母,除-nɡ脱落,按上述规则变化外,主要元音还要读成鼻化音(用“~”表示)。
例如:电影儿yǐ(nɡ)er 小庄儿xiǎozhuā(nɡ)r2.儿化的作用(1)区别词义和词性。
例如:头(脑袋)≠头儿(首领,领导)盖(动词)≠盖儿(名词)(2)儿化词含有“小”、“少”、“轻微”的意思。
例如:小孩儿(儿童)一丁点儿(指量极少)小事儿(不是重要的事)(3)儿化常带有某种特殊的感情色彩。
例如:红红的小脸蛋儿(喜爱的感情)他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儿(亲切的语气)一股难闻的臭味儿(厌恶)他是个小偷儿(鄙视)您可慢慢儿走(关心)五、“啊”的音变“啊”作为语气词单念,随语气和感情的变化,有多种不同调值的念法。
在句末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往往与前一音节连读时产生连读音变。
“啊”的连读音变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元音后的音变(1)在α、o(不含αo、iαo)、e、ê、i、ü后念ia,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呀”。
例如:你说的是他啊/呀!你得仔细琢磨琢磨啊/呀!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呀!明天是教师节啊/呀!我的笔丢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奇怪啊/呀!好大的雨啊/呀!(2)在u(含αo、iαo,因为αo、iαo中的o实际发音是较松的u)后念wa,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哇”。
例如:听人说大厅里在展销新书啊/哇!你看这葡萄长得多好啊/哇!我都十八岁了,还小啊/哇!(3)在-i(后)(zhi、chi、shi、ri)和er后念rα,在-i(前)(zi、ci、si)的后面念zα。
例如:唐诗啊,宋词啊,他能背两百多首。
这么精密的仪器可不能闹着玩儿啊!2.在两个辅音韵尾后的音变(1)在-n后念nα,其汉字形体也可以写作“哪”。
例如:今年真是风调雨顺啊/哪!小心触电啊/哪。
(2)在-nɡ后念nɡα例如:这么快就做完了,你可真行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复习思考题、作业题:读准并识记普通话水平测试必读轻声词语及儿化词语练习下次课预习要点:一般口语训练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分析:教研室审核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