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7.85 KB
- 文档页数:2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长效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
方法: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10mg/次,1次/日,疗程6周。
结果:56例患者经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6周以后,显效30例(53.6%),有效25例(44.7%),无效1例(1.7%),总有效率为98.3%(55/56)。
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好,且对其他心血管疾病防治有利,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钙拮抗剂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居老年慢性病之首,其主要并发症脑卒中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此,老年人应积极防治高血压。
钙拮抗剂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对老年高血压已被用作一线降压药物。
苯磺酸氨氯地平第三代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为长效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可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慢通道)进入细胞,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而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国外已用于原发性高血压(EH)病的一线治疗,笔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以探讨该药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治高血压患者56例,年龄63~78岁,平均69.5岁,其中男32例,女24例。
病例均符合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并发冠心病12例,其中心绞痛8例,心肌缺血4例;并发糖尿病3例及高血脂症6例。
治疗前后患者均检查眼底、心电图、血生化及肝肾功能。
排除对二氢吡啶类药物过敏、有严重肝脏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停服所有药物>1周。
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5mg/次,1次/日。
如1~2周后血压未下降至正常,则将剂量递增至10mg/日,直到疗程(6周)结束。
治疗后第6周不同日测量血压2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值。
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降压药或影响血压的药物。
疗效评定标准:以治疗前后的自身血压对比,按国家卫生部统一规定的标准评定。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关键词]高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老年人为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 我们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2.5mg/片,吉林天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1]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60~86岁,平均(74±6.5)岁;病程6个月~28年,平均(16.6±8.0)年。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心、脑、肾并发症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
1.2 给药方法:所有老年高血压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停用其它降压药2周。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初始剂量2.5mg/d,每日晨起口服。
治疗2周后坐位舒张压仍不能降到小于90mmHg或下降幅度小于10mmHg者,剂量增加到每日5mg,若仍未下降到目标值,不再增加剂量,共观察6周。
1.3 观察指标:①血压及心率: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1次上午8:00~10:00复诊,复诊当天测血压后再服药,由专人使用固定台式血压计,测坐位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同时记录心率。
②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③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分别于给药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检查。
1.4 疗效判定:临床疗效判定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
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
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组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以(x-±s)表示,检验水准α=0.05。
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高血压疗效判定[2]。
显效:DBP 下降≥10 mm 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DBP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有效:DBP 下降<10 mm 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DBP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SBP较前下降≥30 mm Hg;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5观察指标实验期间每周随诊1次,测血压、心率,调查不良反应事件。
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观察结果时,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并做心电图。
1.6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间降压幅度和心率变化幅度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组血压从[(168±12)/(102±8)] mm Hg降至[(126±7)/(76±5)] mm Hg,硝苯地平缓释片组血压从[(167±12)/(102±7)] mm Hg降至[(132±7)/(85±5)] mm Hg,两组服药前后第2,4,6,8周与服药前降压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第6,8周与服药前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2.2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显效70 例,显效率70%;有效25 例,有效率25%;无效5 例,总有效率95%。
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显效56 例,显效率56%;有效30 例,有效率30%;无效14 例,总有效率86%。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4 例,轻度头痛1 例,面红2 例,头晕1 例,不良反应率为4%;硝苯地平缓释片组:不良反应15 例,头痛5 例,头晕2 例,头痛伴面部潮红3 例,心悸1 例,踝部水肿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5%。
社区全科门诊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9-02T09:58:52.1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樊震宙[导读] 本文以入住全科门诊的10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例樊震宙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52摘要:本文以入住全科门诊的10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例,对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具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社区全科门诊;苯磺酸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观察效果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常见病症,但是其本身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而且伴随着高血压衍生出来的病症多种多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就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而言,一般性的可用药物为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
但是这两种药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选择了一些来社区全科门诊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研,旨在为社区全科门诊改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1.1资料此次调研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入住社区全科门诊的10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调研。
在展开调研之前,我们也将此次调研的内容、过程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且征得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
当然,我们也对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筛选,比如肝肾功能不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存在过敏的患者等,这些患者皆不允许参与此次调研。
我们对于参与此次调研的10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且各组分别50人。
在对照组的50名患者当中,男性患者26人,女性患者24人;年龄主要分布在4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98±8.65)岁;患病时间在2-11年之间,平均患病时间为(5.11±2.85)年;心率在(74.11±7.99)次/分。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陈来成【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和硝苯地平(对照组)各55例,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83.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23.3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1(005)001【总页数】2页(P139-140)【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高血压;疗效【作者】陈来成【作者单位】466600,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0%左右,为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重要的危险因素,常伴有较高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因此积极有效控制血压可明显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我科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于我科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组)和硝苯地平组(对照组)各55例,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61.2~75.4岁。
病例均符合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和分级[1],且排除并发严重心脑肾疾病、糖尿病及继发性高血压,治疗前15d未应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
两组间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10 mg/次,3次/d,疗程8周;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1次/d,疗程8周。
两组治疗2周后未起效者将药物剂量加倍,观察用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药理作用解析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药理作用。
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观察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前后的效果情况。
结果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后经过3个月治疗,治疗后血压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并恢复至正常血压水平。
药物不良反应轻,不需要停药,总治疗有效率为87.5%,效果明显。
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好,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药理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的,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改变。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抑制钙离子跨膜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服用方便[1]。
本文为了进一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作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0例。
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5±2.3)岁。
病程时间1-16年,平均病程时间(8.9±3.4)年。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高血压的分级标准,1级高血压45例,2级高血压35例。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无严重脏器器官受损。
1.2治疗方法 80例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压药2周以上或未使用降压药而进行初诊的患者。
在用药前一周每天检测血压及心率值,取血压和心率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前的指标。
每天早晨嘱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生产企业:辉瑞制药。
批号:H10950224),一天一次,治疗期间每天检查患者的血压情况。
在治疗四周后血压未降到正常范围内,可加大药物剂量,每日10mg。
治疗3个月后,最后一周每天检测血压及心率,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值。
1.3观察指标1.3.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值的变化。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摘要】该研究旨在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1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发现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明显控制,平均降压幅度达到20mmHg。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的安全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由于样本容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局限性,仍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一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可能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有力选择,但仍需更多研究来完善和确证其疗效。
【关键词】关键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原发性高血压, 疗效观察,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临床意义, 安全性分析, 结论, 展望, 研究局限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虽然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患者对现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
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观察,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并为进一步完善高血压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我们希望能够全面评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为通过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观察,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降低效果;2.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长期效果;3. 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及可能的不良反应;4.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临床应用指导,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