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张觉人教授辨证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经验探讨张觉人教授辨证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经验探讨老年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慢性疾病,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张觉人教授是一位在中医内科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
他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通过辨证施治,通过对病人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找到了一套有效的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经验。
本文将对张觉人教授的治疗经验进行探讨。
首先,张觉人教授强调了正确的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老年性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辨证施治。
张觉人教授强调望、闻、问、切的辨证方法,并注重细致入微的观察病人的舌苔、脉搏等细节。
通过这些综合辨证,张觉人教授能够判断出病人的病情特点以及体质差异,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其次,张觉人教授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时,注重中西医结合。
他既使用了传统的中药治疗,也综合了西药疗法。
张觉人教授认为,中药能够在调补人体阴阳平衡的同时,减少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同时,他对西药的应用也进行了精确的调配,慎重选用与病情相适应的药物,并注意调整剂量,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张觉人教授还注重了养生保健的指导。
他认为,老年性高血压病的治疗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为了巩固疗效,他建议病人有规律地进行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保持心情愉悦等,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延缓疾病的进展。
需要强调的是,张觉人教授的辨证施治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他非常注重病人的体验和反馈,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使得病人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并取得有效的疗效。
总之,张觉人教授的辨证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经验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内科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如果能够结合传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通过更加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探索,我们相信能够为更多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带来好消息张觉人教授通过综合运用传统中医和西医疗法,成功地治疗了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
老年性高血压一、疾病定义及概述老年性高血压是指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的高血压疾病。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被诊断为高血压。
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变化和生理功能的下降,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二、病因分析老年性高血压的发生可以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逐渐下降,血管内膜发生变化,导致血压升高的几率增加。
2.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的病史,那么患上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增加。
3.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和高糖饮食都会增加老年人患上高血压的风险。
4.缺乏运动:年龄大了后,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下降,长期缺乏运动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5.心理因素:老年人常常面临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头晕、头痛:由于血压升高,老年人常常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2.心悸、胸闷:心脏负担增加,容易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感。
3.眩晕、失眠:血管病变会导致老年人出现眩晕、失眠等症状。
4.尿频、尿急:高血压患者常常会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相关的症状。
5.视力模糊:高血压会影响视网膜供血,导致视力模糊。
四、诊断与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定期测量血压: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血压测量,一般以早晨、晚上测量两次为宜。
2.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损害。
3.尿常规检查:通过尿常规检查,了解肾功能是否受损。
4.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测定血液中的各项生化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治疗:针对老年性高血压,可以选用ACEI类、ARB类、钙离子拮抗剂等抗高血压药物。
2.饮食调理: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
3.运动治疗: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加心肺功能。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12个经验妙方当前,我国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威胁大众健康,随着对高血压的研究逐步深入,对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出现较多新进展,西医降血压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氢氯噻嗪等利尿剂,美托洛尔等β阻剂及硝苯地平等钙拮抗剂是首选药物,但西药毒性和副作用较大,长期大量应用氢氯噻嗪会影响电解质、尿酸、血脂,美托洛尔对哮喘、心率过慢(<55次/min)等高血压患者有不良影响,硝苯地平可能引起下肢水肿、头晕等,西药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
中医药治疗可有效保护靶器官,与西药合还可减少副作用,中药对于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及并发症的防治效果较好,降血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粘稠程度,改善肾功能。
中药治疗高血压是从具体病证出发,用辩证论证方法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心、脑、肾。
以下简要科普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其12个治疗的经验妙方。
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临床上所说的高血压并不仅是达到高血压值,血压明显高于自己年轻时的血压,有明显症状者,也需就医进行诊断。
当前,高血压已是一种中老年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视力障碍、心绞痛等并发症,使患者部分功能受到影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
高血压病发因素有家族遗传,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患者常有恶心、头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引发心脏、肾脏、大脑等靶器官受损,患者需积极接受治疗并遵医嘱调节生活习惯,需遵循医嘱保持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各个方面进行调理。
二、高血压分类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高血压并非由其它疾病所导致,肥胖、有家族史人群发病率也较高,原发性高血压只能通过服用药物、改善生活习惯控制。
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高血压,与高血压病有本质区别,比如患嗜铬细胞瘤后,表现出高血压,治疗继发性高血压要明确原发疾病病因,最常见的如嗜铬细胞瘤,治好继发疾病,高血压就能痊愈。
老年高血压的分型及治疗原则作者:张隆庆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23期【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分型;治疗原则老年人年龄60岁以上,收缩压或舒张压引起全身细小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使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全身细小动脉的硬化,使许多脏器血液供应减少,发生病变,尤以心、脑、肾受损最为严重。
老年性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是老年人死亡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高血压的水平密切相关。
老年性的高血压又常常合并有高血脂,糖代谢异常,左心室肥厚以及肾功能改变等,所以在高度重视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同时,在药物选用方面也需加以重视。
1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特点(1)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兼有舒张压轻度升高或正常。
如舒张压明显升高,特别是伴有Ⅱ~Ⅳ级视网膜病变时,要考虑症状性高血压的可能,如肾脏血管病变,需作进一步检查;(2)老年人对各种刺激的适应能力或调节能力有所降低,特别是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对压力变化反应迟钝,症状不明显,有的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有高血压,有的甚至可以发生直立性低血压;(3)长期患高血压的老年人往往有心脑血管并发症。
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脑病。
也可有和高血压无关的慢性疾病;(4)左心室肥厚是心脏病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逆转左心室肥厚可以改变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自然病程,这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2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分型收缩压增高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类型患者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正常或接近正常。
主要由于动脉感化和大动脉扩张使血管弹性和“回收”能力下降,顺应性减低所致。
多因劳累、睡眠不实、精神刺激、气候变冷等原因引起收缩压增高。
有时可达,且有波动的特点。
患者主诉头痛、头晕、耳鸣、目眩、手足发凉、肢体麻木。
此型不及时治疗可诱发高压危象,一过性脑缺血、脑梗死、脑出血。
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用药特点目的:高血压病是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递增。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
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及老年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将是未来医学界工作的重点所在。
安全、有效而持久的降低血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靶器官损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医学界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量研究证实,中西药联合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既可平稳持久降低血压,减少脉压差,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预防和减轻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其近期疗效与远期获益均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
本研究通过对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病历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归纳出国医大师李辅仁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中的用药特点。
方法:采集符合入组条件门诊病历,利用统计学软件与人工分析相结合。
1.门诊病历收集:从北京医院门诊病例库中,对国医大师李辅仁诊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病历进行拍摄,采集真实有效的病例信息。
2.数据标准化项目录入:通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了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病历,实现了对病历的临床信息多元化、准确、基本完整的结构化收集。
将门诊诊疗过程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摘要、中医诊断、西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等统一转换成可供分析的数据,便于分析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经验。
通过人工分析和统计学软件互补,共同进行数据分析,参照后得出结论。
3.结合分析:将病历整理体会和后台分析的结果比较,相互验证,补充,得出最终结论,寻求李老认可。
结果:数据分析与手工统计结合分析结果:106份门诊高血压病病历对应的中医证候主要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脾肾两虚、阴虚、血虚、风阳上扰证。
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处方中最常用的方剂,除外自拟方外应用频次最高的依次为:天麻钩藤饮、生脉散、杞菊地黄丸、酸枣仁汤、独活寄生汤、三仁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而在处方中最常见的药物为:枸杞(58次)、天麻(57次)、菊花(48次)、丹参(41次)、甘草(41次)、葛根(36次)、茯神(35次)、川芎(33次)、茯苓(29次)、石菖蒲(29次)、知母(29次)、白蒺藜(26次)、钩藤(24次)、石斛(23次),并分析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中所有药物之间两两对应的关系及频次。
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进展摘要: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且高血压常伴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快速增长,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2002年≥60岁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1%,到2012年为58.9%,10年间上升幅度接近20%【1】。
据调查统计,心血管疾病是我国首位死因,其中高血压为第一危险因素。
对于高血压病不管是临床医生还是病人必须极度注视。
本文对老年人高血压及一些治疗方案的进展进行一下综述,从而帮助老年人更快的了解高血压病,进而提高对高血压病的重视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治疗,药物,非药物,进展。
1.老年人高血压的概述老年性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者。
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定义为单纯性收缩压高血压。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血管顺应性下降动脉管壁硬度增加等原因,使老年患者发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中最为常见的而老年高血压有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存在直立性低血压现象等自身的特点,同时常伴有并发症。
患有高血压病时,若不及时治疗,则随着血压持续升高,最终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害,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绞痛等严重后果。
2.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2.1药物治疗(1)理想的抗老年人高血压降压药的标准因符合以下条件:持久、平稳、降压;对电解质、糖、脂肪代谢无不利影响(甚至产生有利的影响);安全、无不良反应(不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不引起水钠潴流;不降低心、脑、肾重要器官的血供;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能防止或逆转心肌和血管的重构;长期使用,无耐受性及停药反跳现象;服用简单,方便依从性高。
(2)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根据各种药物的作用和作用部位不同,可将抗高血压的药物分为利尿药、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T1受体阻断剂等。
老年性高血压病防治心得于环宇1 刘颖2(1吉林省东丰县县医院 136300;2吉林省双辽市辽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6400)【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090-02老年高血压与年轻高血压患者相比有自身特点,常伴有肾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前列腺肥大、老年抑郁症等。
因而其治疗也有别于年轻高血压患者。
笔者就老年性高血压谈谈自己的看法:1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老年人血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升高,故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几经修正。
鉴于血压的升高与其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呈线性关系,故将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140/90mmHg。
老年高血压有以下特点。
1.1 收缩压和舒张压分离现象即舒张压正常或轻度升高,而收缩压明显升高,约5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这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使收缩压增高,但血管壁回缩力变小,致使舒张压下降。
脉压差(越大,动脉硬化程度可能越重。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1.2 合并症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较多,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从而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程,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
1.3 并发症多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病史长、血压控制不理想,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明显增多,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肌肥厚、肾功能异常、间歇性跛行等。
其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
收缩压随着年龄的升高,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的比例增加,且较舒张压升高的危险性更大。
1.4 假性高血压表现为用普通袖带式血压计所测血压值明显高于动脉内血压直接测量数值。
其原因可能与肱动脉硬化有关。
临床上若发现肱动脉、桡动脉触诊有条索感,X光胸片显示主动脉强直、僵硬、钙化者,诊断高血压要慎重,部分假性高血压常表现为单纯性收缩压升高。
假性高血压的鉴别:先触知患者肱动脉或桡动脉,然后用袖式血压计测肱动脉血压,再将气袖加压至超过收缩压10~20mmHg,此时若能触知患者肱动脉或桡动脉者为Osler氏征阳性,提示患者有显著动脉硬化,其血压计所测值可高于动脉内实测值10~15mmH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9), 2724-272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9408运用天麻钩藤饮合并血府逐瘀汤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兼血瘀型)经验陈 媛1,2,陈朝金1,2*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北 武汉 2黄陂区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8月4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2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2日摘 要陈教授运用天麻钩藤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疗效,陈师认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根本病机在于各种因素致脏腑阴阳平衡失调,肝阳上亢,气血逆乱,痰淤内生所致。
本文将总结陈教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经验,结合临床案例,论平肝熄风、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优势,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天麻钩藤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平肝息风,活血化瘀Application of Tianma Gouteng Yin Combined with Xuefu Zhuy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Liver-Yang Hyperactivity Combined with Blood Stasis Type)Yuan Chen 1,2, Chaojin Chen 1,2*1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Huangpi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Aug. 4th , 2023; accepted: Sep. 12th , 2023; published: Sep. 22nd , 2023*通讯作者。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摘要】: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综合性疾病,亦属常见慢性病,其主要特征为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是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老年性高血压以血压波动大为主要表现,若治疗不及时,任由疾病发展,可严重损伤机体靶器官,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严重危及居民身心健康。
目前,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如:利尿剂、CCB、ACEI/AR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
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进展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导致老年性高血压问题逐渐加重。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
老年人易合并多种临床疾病,并发症较多,其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血压波动性大,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白大衣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相对常见。
老年性高血压不仅会引起患者血压水平升高,还会诱发相关并发症,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当前临床尚未阐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致病机制,所以其治疗尚无根治性措施。
因此,积极开展降血压治疗不容小觑。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
对于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的目标值为﹤150/90mmHg。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应避免过度降低血压;在能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应避免过快降压[1]。
因此,老年性高血压治疗方案的制定已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就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进展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1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断要点1.1老年性高血压的定义WHO(2006年)建议,世界各国应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学背景,规定老年人的年龄切点,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以≥65岁人群为老年人的年龄界限,而发展中国家则为≥60岁[2]。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经验
目的探讨老年性高血压采取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78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缬沙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27例,占69.2%,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18例,占46.1%,总有效率为71.8%,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取缬沙坦对老年性高血压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见效快,能直接作用于病灶。
标签:老年性高血压;缬沙坦;依那普利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不断了解,以及对肾、脑、心等靶器官保护,致使临床在对高血压疾病的针对诊断、治疗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方法[1]。
临床认为,在高血压水平相同的状态下,其心血管发生危险性也各有不同,从而产生了血压分层的概念,血压水平随着患者心血管病在危险程度上的变化而不同,将心脏疾病、脑卒中等危险疾病的发病率降至最低。
本次研究中,采取缬沙坦与依那普利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判断,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78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1例,女性37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
2.5±4.9)岁。
所有患者经WHO/ISH标准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满足高血压诊断标准。
经对患者病史询问与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后,排除有严重心、肾、脑严重并发症患者,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过度肥胖,严重糖尿病患者、哺乳期妇女等。
所有患者于研究前1个月内停止服用降压药物,并使用安慰剂3w。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85mg/d,qd。
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6mg/d,qd,经治疗5w后,患者SeDBP≥95mmHg,则需要将用药剂量加倍,若SeDBP≤95mmHg,可维持原本剂量。
1.3疗效判断根据《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2]的高血压治疗后疗效判断标准判断:显效:经治疗后,收缩压下降≥15mmHg,或者已经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下降≥25mmHg;有效:收缩压下降≤15mmHg,症状明显减轻,舒张压下降≤25mmHg,虽未恢复正常,但是症状有明显好转;无效:经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未明显下降。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次研究所得结果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27例,占69.2%,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18例,占46.1%,总有效率为71.8%,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人群在急剧上升,在此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血压控制,是临床对高血压进行治疗的关键[3]。
饮食控制与药物控制,是临床进行高血压治疗的关键,在控制血压的情况下,使心脑血管发病率、患者死亡率能够显著下降。
经相关研究显示[4],高血压患者将血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至最低。
合理使用降压药,从而进行血压有效控制,长期坚持服用。
因此,所摄入的血压控制药物必须具有安全性,且不会对肝肾造成损坏,保持平稳的血压状态。
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能够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相结合,对醛固酮进行阻滞释放,以此起到显著的降压作用;血管紧张素对转换酶进行抑制,是经过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进行抑制,促进血管紧张素II减少生成,能抑制激肽酶,促使减少降解,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易因缓激肽过度蓄积,引发咳嗽,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下降[5]。
经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采取缬沙坦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和采取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可见,两种药物均有降压作用,但是从结果证实,采取缬沙坦对老年性高血压进行治疗,降压效果更为显著,其差异显著(P<0.05)。
在用药安全性上,因缬沙坦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用药安全性则相对较高,这是由于缬沙坦能够将血管紧张素II受体作直接阻断,从而在AT1水平上,起到将要作用,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降低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可见,采取缬沙坦对老年性高血压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见效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林榕,潘红翼,李创鹏,等.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状态4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85-87.
[2]徐璐璐,辛雅萍,张东铭,等.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2):83-84,90.
[3]漆军华.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2012,18(6):835-837.
[4]崔秀玲,奚悦,马跃,等.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39-2441.
[5]侯艳明,赵颖馨,路方红,等.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心动脉压与动脉弹性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8):2063-2065.
編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