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11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全解全析(本试卷共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9分)1.(10分)人生原有百味,生活自当多彩,与诗意同行,为人生着色。
课堂上,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相约经典·体悟多彩”进行了诗文朗诵活动,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答案】长河落日圆雾凇沆砀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回路转不见君匹夫不可夺志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解析】考查默写古诗文。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雾凇沆砀、沉鳞竞跃”等字词的书写。
2.(2分)默写古诗时,“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鳞”常被误写成“粼”。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鳞”。
【答案】答案示例:“金鳞”指金色的鱼鳞。
诗人把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将士们的铠甲比作金色的鱼鳞。
所以写作“鳞”,而非“粼”。
【解析】考查学生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结合句子翻译来思考。
“甲光向日金鳞开”意为: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创生态文明生活;学校举行“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小题。
(24分)得分【任务一】探究自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条件。
请在横线上填写对应的诗文名句。
手法赏古诗文中的大自然直抒胸臆①最爱湖东行不足,1.。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意象传情②2.,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乐写哀③感时花溅泪,3.。
(杜甫《春望》)动静结合④4.,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⑤5.。
(曹操《观沧海》)借景抒情⑥山气日夕佳,6.。
(陶渊明《饮酒(其五)》)化用诗句⑦7.,秋容如拭。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白描手法⑧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探究发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往往就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正如徜.徉在荒漠中,壮丽的景色让王维感慨:⑨“9.,⑩10.”所以,当我们用心感受大自然时,我们也能够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zōng jì,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
⑴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ōng jì11.⑵为“徜”标注正确的读音。
12.【任务二】制作宣传材料——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料,请完成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①我们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这个春天,各地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种下更多绿色希望。
这个春天,神州大地,绿意涌动。
从黄河岸边到林海草甸,从长城脚下到高原湖泊,人们踏青赏花,感受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②这个春天,中国的绿色发展不断提高,绿色版图接续扩展,绿色贡献持续增加,一幅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徐徐铺展、气势恢宏。
13.以上两句划线句子中有一句是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各地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种下更多绿色希望。
广东省江门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积累运用(29分)得分1.默写古诗文。
(1),在河之洲。
(《诗经》)(2)浩浩汤汤,;,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5),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请将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上。
上联:把酒问青天,失意犹存千古气。
下联:挥樽酹江月,。
(7)阅读经典,让人精神充盈。
《鱼我所欲也》中“,万钟于我何加焉”表达了君子在优厚俸禄与坚守本心矛盾时的取舍;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在诗词大会上,一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线索,请从赏析诗句的角度再编写一条B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A:这两句诗出自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出自《周易》的zhēn yán,理至易明....,让我们受益匪浅。
它告诉我们君子处世应该遵循天道,刚毅jiān rèn,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如何做到自强不息?首当其冲....的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便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有自强不息,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应有之义。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革新创造,都是自强不息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决不能墨守成规....,要以非凡的胆识,自强不息,不断创新。
最后,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与至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广东省汕头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积累运用(29分)得分1.默写古诗文。
(1)树木丛生,。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3)飞来山上千寻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4)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请将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火烧赤壁兵难进下联:(7)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提及“战争”的有不少,其中有一些诗篇采用“借代”的手法来写战争,如杜甫《春望》中的,这一句中有一词借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事物来代指战争,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这一句中有一词借用两种兵器来代指战争。
2.请你根据下面的知识卡片分析崔颢《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如何体现“合”句的特点。
知识卡片律诗的结构章法讲究起承转合。
“起”(首联)即起始,是一首诗的开头;“承”(颔联)即承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颈联)即转折,是变换诗意;“合”(尾联)即收合,点明题旨,收束全诗,是全篇境界的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阅卷人一、(5小题,16分)得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重.负/重.叠取缔./根深蒂.固B.格调./调.停濡.养/妇孺.皆知C.棱.镜/棱.角雷霆./大相径庭.D.应.变/应.酬蜷.伏/诲人不倦.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诘问深恶痛绝愧作一泄千里B.锱铢和蔼可亲惶恐黄粱一梦C.懊悔提纲契领锁屑海枯石烂D.妥帖无遐及此相得益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潜心研究《红楼梦》及前人研究成果,目不窥园....,最后终于成为当世著名的红学家。
B.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引导,耐心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感叹。
D.双方的神态,没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甲李下....的味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众多网络平台发起“向祖国表白,中国有我”网络征集。
B.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养成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能力。
C.随着博物馆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当务之急。
D.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它、感知它。
5.702班举行“小人物大感动”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
(1)【活动一:激情开场】下面是班长写的开场白,请结合学过的课文,仿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排比。
作家路遥说:“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凡人微光,温暖人心。
你是否曾遇到过像长妈妈一样的长者,记下你的喜好给予你惊喜;;你是否也曾遇到过像卖油翁一样的手艺人,沉稳谦虚地阐述人生的哲理。
他们用微光穿透阴霾,使人们感到了温暖,让你我一想起就心潮澎湃。
(2)【活动二:主题沙龙】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化对“小人物大感动”主题的理解。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市级名校2025届初三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
B.在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街道办事处人大代表共走访贫困户近500多户。
C.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D.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作祟帷幕云宵沧海一栗B.隧道赃款外甥自顾不暇C.姊妹酝酿奢靡崭露头脚D.誉写绚烂眷念绿草如阴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阳光中学在2012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B.菲律宾外长说黄岩岛是菲律宾的固有领土,他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黄岩岛历来是中同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C.那烟雨迷蒙的恩施大峡谷,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八则》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
B.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人才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走向衰弱。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近期,人脸识别技术不断进入大众视野。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技术进入视野”。
D.精准扶贫中国速度移民火星移动支付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广东省揭阳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9分)1.默写古诗文。
(1)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家书抵万金。
,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3)一位男子为抒发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他心中理想的配偶,他可以借助诗经《关雎》中,这两句来表达。
(4)青树翠蔓,,。
(柳宗元《小石潭记》)(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表现边塞奇异风光的句子是:,。
(6)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请将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身在最高峰,下联:我来绝险处,要扶初日上微栏2.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学习中,小颜对“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的“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很疑惑:花和鸟有很多,为什么李白只选这两个意象创作此诗?请你结合全诗帮小颜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我们心无旁骛....,用知识(1)xūntáo精神,(2)rúyǎng心灵。
回顾来时,轻舟已过万重山,青春路上,(3)míwǎng和落寞可望而不可即......;仰望星空,耿耿星河欲曙天,追梦路上,拼搏和探索相得益彰....。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展望未来,前路漫漫亦灿灿,奋斗路上,收获和进步与日俱增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殷.勤/殷.红拾.掇/拾.级而上B.辍.学/点缀.襁.褓/强.词夺理C.诘.责/拮.据憔悴./鞠躬尽瘁.D.广.博/粗犷.埋.怨/埋.头苦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遒劲鸠占鹊巢嬉闹大相径庭B.流淌无可耐何谰语雕粱画栋C.僵绳见异思迁浮燥毛骨悚然D.分岐千均之力诬蔑不求甚解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大代表们不期而至....,齐聚一堂,在大会上共商发展大计,共绘美好蓝图。
B.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成功地把一出枯燥的戏演得绘声绘色....,吸引了全部观众。
C.企业首当其冲....的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
D.面对洪涝灾害,广大公安民警临危不惧,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殚精竭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24中国诗词大会》首场围绕“春天”作为主题,旨在以诗词的名义向春天致敬。
B.阔别十二载,广州春节烟花汇演回归白鹅潭,为市民塑造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C.今年的巴黎奥运会将增设滑板、街舞、攀岩和马拉松竞走混合接力,大家都非常期待。
D.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孩子从“看屏”转向“读纸”,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二、综合性学习5.班级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研学活动,小越同学计划去参观文德楼,感受红色文化。
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近日,经过为期1年的改造更新,位于越秀区的文德楼重新对外开放。
该楼成为广州市首个在居民楼内部运行的红色场所,为老城区新添一座“红色地标”。
文德楼位于文德东路文德里,建于20世纪初,是一座“n”字形洋楼,由五幢三层高的楼房连成一体。
楼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体设有“文德楼”横匾,地面铺设花阶砖,外墙为明快的黄色。
1925年秋,中共广东区委租赁文德楼部分房子给周恩来夫妇等共产党人居住,其中周恩来、邓颖超住文德楼3号二楼。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广东广州卷)语文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8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5小题,16分)1.(2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呈.报/逞.能妥当./锐不可当.B.干.系/干.预幌.子/恍.然大悟C.笼.统/合拢.屏.障/屏.息敛声D.拘泥./泥.潭狭隘./精益.求精2.(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倾刻嶙峋贪赃枉法略输文采B.和蔼决别刚毅不屈一筹莫展C.愧怍毁誉察颜观色逢场做戏D.躁动隐秘举世闻名睹物思人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翻开古代典籍,为人处世应该恪守正道、弘扬正气的箴言..比比皆是。
B.自从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各界政客纷纷粉墨登场....,不断地上演着一出又一出朝令夕改的闹剧。
C.“故宫萌物”系列文创产品,戳中年轻人的笑点泪点兴趣点,告别了正襟危坐....的形象。
D.纳国庆说:“谢谢老师夸奖,还希望老师给予点拨,学生洗耳恭听....。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这次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
B.能否研制出功效最好的抗新冠病毒药,是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C.快递垃圾泛滥成灾是一个非常严重且亟待解决和发现的环境问题。
D.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5.2024年1月18日,广东省互联网业联合会第一届会员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广州召开。
班级将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语文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重点中学初三联合中考模拟考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蒹葭》、《关雎》、《式微》、《子衿》均选自《诗经》。
C.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大寒、霜降。
D.“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2.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从年初起,一场以“健康长江”为主题的攻坚行动在我市全面打响。
B.泰州运盐河是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C.由《新青年》引入中国的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再度上演。
D.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逮.住(dăi)笨拙.(zhuō)褴褛.(lŏu)鲜血.淋漓(xiĕ)B.红晕.(yūn)风靡.(mǐ)媲.美(bì)以身殉.职(xùn)C.履.行(lǚ)堕.落(duò)戏谑.(xuè)宠辱偕.忘(xié)D.连亘.(gèng)翘.首(qiáo)鞭笞.(chī)潜.滋暗长(qián)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宣泄全愈断章取义断壁残垣B.慰藉剽悍心有灵犀味同嚼腊C.贮存鞭挞漠不关心彬彬有礼D.镌永狡黠纷至沓来川流不息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苏州河为花圃和树林镶上了彩色的花边。
广东省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C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2分)(李白《荆门送别》)(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2分)(陶渊明《归园田居》)(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2分)(刘禹锡《陋室铭》)(2分)(4)王维《终南别业》的名句“,。
”蕴含绝处逢生、困时再待良机之理,常常被用来鼓励受挫折的人们要豁达洒脱。
(5)默写韦应物《滁州西涧》。
(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4分)(1)我是在白云的qiǎng bǎo()中笑着长大的。
(2)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yǔn lùo()了。
(3)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生活感到非常的痛苦。
(4)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xuán xū()起来了。
3.下殃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B.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C.市文明办、城管局、绿化委联合开展、策划的“我给城市添抹绿”大型爱心志愿活动,得到了市民很多的响应。
D.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4.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神态或性格特征的话。
(50字至80字)(4分)A组:媚上欺下恼羞成怒自知之明深恶痛绝袖手旁观无可置疑B组:既……又,不但……而且……5.综合探究。
班级开展“共建绿色家园”专题活动,A组同学搜集到下面一组图,请你根据下面问题写一段解说词,作为小组汇报发言之用。
(4分)问题:(1)从组图可见,我国国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有什么变化?(2)1979年一2009年的变化体现了什么?专家对2019年的预测表明了什么?二、阅读(45分)(一)(12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对文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以致.书以观致:得到B.录毕,走.送之走:跑C.益.慕圣贤之道益:更加D.色愈恭,礼愈至.至:到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8.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3分)9.从选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刻苦好学 B.博览群书c.艰苦朴素 D.虚心请教(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
(10分)拉尼娜现象①2008年初,一场50年不遇的暴风雪覆盖了中国南方大片土地。
这场大雪和冻雨让“拉尼娜”闻名全国。
这个被称为“圣女”的魔法小姑娘将半个中国搅得一团糟。
②拉尼娜现象总是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它与赤道偏东信风的加强有关,赤道洋流受信风推动,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得西太平洋海水流速显著增强,将海水表面的温热水体推向亚洲大陆方向,从而导致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低温。
如果说厄尔尼诺通常会导致气候变暖的话,那么拉尼娜则更多地引起强降雨并导致气候变冷。
如去年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非洲发生的特大暴雨,当然它同时也导致了南美洲的干旱,大西洋热带地区的飓风和北美洲的罕见寒流。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
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③由于海洋覆盖了全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大得多,所以海洋温度的微小变化能使得大气温度发生强烈的响应,而大气风应力又驱动了海洋的表层洋流运动,所以海洋和大气在气候异常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
④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
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
⑤科学家所没有料到的是,这个拉尼娜强烈的冬天,产生暴风雪的条件简直“完美”:一方面从东路贝加尔湖和北路中亚一带东南下的冷空气滞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造成低温,而此处水汽条件好,容易引起降水;另一方面,从低纬度西路而来的暖湿气流抵达我国长江流域后刚好遇见了冷空气。
于是这两对势均力敌的天兵天将在中国南方上空战得天昏地暗,大战三天,休战三天,再战三天。
除非哪边来了救兵,战争才能结束。
救兵还是不来,全指望“大气环流发生变化”。
2月4日的立春曾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立春意味着北半球吸收的太阳热量逐渐增多,大地回暖,南下的冷空气可能会减弱,对天气产生好的影响。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你可以把冷空气团想象成一个胖子,除非来一股更强的热气团,才能把这个胖子推走。
这个热气团要等大气环流发生变化才能到来,然而大气环流不会这么快就发生变化的,它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⑥拉尼娜现象的成因令气候专家头疼不已,它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现今的科学水平。
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预测它们何时会发生,只能监测发生的征兆。
专家提醒我们要尽可能了解大气状况,知道哪些地区容易发生灾害,相应调整国家重点建设中心。
我们只能去适应天气,因为天气不可能来适应我们。
10.整体感知,按要求概括上文的有关内容。
(4分)①:引出说明对象——拉尼娜现象。
②~③:④~⑤:⑥: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复杂,目前我们只能去适应天气。
11.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们是怎样“共同作用”的?请用文中的原话加以解说。
(3分)12.以下对本文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将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相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特点以及相互间的联系,是为了更好地解说拉尼娜现象。
B.第②段举印度尼西亚等地的特大暴风雨的例子是为了生动形象地说明拉尼娜现象是一种矫正过渡现象。
C.文章的主体部分由拉尼娜现象说到我国2008年南方拉尼娜现象,采用的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说明顺序。
D. 第⑤段中作者要把冷空气团想象成一个“胖子”,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势均力敌而滞留不走的情状。
(三)窗(15分)泰格特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
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
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藉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
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
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
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
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
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
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