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压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17.61 KB
- 文档页数:4
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医学的进步高血压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篇一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视饮食治疗或饮食治疗不合理,常常导致治疗失效[1]。
饮食护理指导可以有效地控制体质量,防止和纠正脂类、蛋白、血糖代谢紊乱,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5]。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调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心内科收治的存在吸烟饮酒史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36例,女4例,年龄41~79岁,平均(55.0±5.0)岁,病程1~25年,平均(6.5±1.0)年;对照组:男35例,女5例,年龄40~80岁,平均(57.3±5.4)岁,病程1~25年,平均(6.3±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药物指导、饮食控制等。
观察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2.1饮食总量的调控对于体重超标甚至肥胖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因为两者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通过饮食控制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护理上首先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调整膳食,严格控制能量的摄入,把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内,肥胖者应节制饮食,减轻体重[3]。
1.2.2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低盐饮食要求患者每日食盐的摄入总量控制在5~10g,有研究表明,正常人群每日摄入量超过10g,则会大大超过机体的需要量,所以笔者建议,遵照WHO推荐的高血压患者每天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1.5~3.0g较为适宜,护理上需要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估计每日摄入的食盐量[4-5]。
1.2.3低脂饮食动物内脏中胆固醇含量高,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食物中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容易促进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应减少对动物内脏和油脂的摄入[6]。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06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目前老年高血压已超过8000万人,数量占世界各国首位[1]。
本文对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及其特点定义: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会高血压防治指南》[2]:年龄≥60岁、在未服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为老年性高血压,sbp≥140mmhg,dbp<90mmhg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临床特点: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在老年高血压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多见,约占老年高血压的一半,sbp升高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比dbp升高更大,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和终末期肾病的危险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最大,其次为双期高血压,然后才是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
②脉压差较大:脉压差越大,可能动脉硬化程度越重。
欧洲高血压协会专家指出,脉压和动脉僵硬度增加可作为较高龄高血压人群心血管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危险的预测因子。
研究结果表明脉压每增加10mmhg,总死亡危险增加16%,脑卒中危险增加11%。
③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测量患者平卧10分钟后血压和站立3分钟后的血压,立位比卧位收缩压降低>20mmhg,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1/3的老年患者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初期应经常测量立位血压。
④假性高血压,间接测压可高估血压值:老年人肱动脉呈僵硬状态时,间接测压法气囊压不住肱动脉,使测得血压读数过高,产生假性高血压,需直接测压。
⑤并发症多且严重: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易并发脑卒中和心脏意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更多见。
老年高血压的综合治疗降压目标: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的总危险[3]。
【关键字】论文高血压的的特征及其预防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逐年增大,以往在我们的一贯印象中只属于老年人群体的一些疾病也出现了病患年轻化的趋势。
高血压便是其中的一种。
因此,如何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也逐渐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了解高血压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症状对于研究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的作用自然显得愈发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特征预防理论部分——高血压的定义及其特征一、高血压的医学定义和致病原因所谓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体内血压异常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
当一般人的舒张血压高于90mmHg,收缩血压高于140mmHg时即可判定出现高血压症状。
通常情况下,如果长期神经紧张或者情绪激动的人,其大脑内的高级神经皮层活动就会产生障碍,继而诱发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血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障碍,从而全身小动脉痉挛,产生动脉压增高而产生头晕、心悸、耳鸣、昏厥等临床患病特征。
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通过医学界对高血压多年的研究发现,诱发高血压症状的主要因素有下面几点:一、遗传因素:多组研究数据表明,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征。
若父母均出生于有高血压病史的家庭,则他们的子女未来患上高血压的几率可达75%以上。
2、环境因素:现代人因环境因素患高血压的案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通过对多个因环境因素产生的病例的调查,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几种可致病因素:1、饮食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带油腻的食物(如大鱼大肉,油脂调料等)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有很多时候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另外,过多的烟酒应酬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导火线之一。
2、精神因素:现代人长期为工作和家庭奔波。
长时间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大。
心脑血管的日常负荷早已超过健康水平,极易诱发。
c运动因素:生活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缺乏运动,光吃不练,体重超标。
d药物因素:现代人过分依赖药物,特别是部分年轻人为解决一些难言之隐,过分依赖计生类药物。
患高血压的几率既然也就越来越高。
国内外高血压病的研究概况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原因有多种,总体可以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此国内外医学专家对高血压病的分类、病因、治疗以及预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1、高血压病的概况学者项氏[1]定义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
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的概况,学者邓氏[2]说道,高血压病即原发性高血压或简称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如增龄就是一个明显的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逐渐增加.这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高血压,我们习惯性地称之为老年高血压.由于老年人的特点,促发的因素更加复杂。
一部分老年高血压是由老年前期(45~59岁)或更早发生的高血压延续至老年期。
一部分是由于老年人器官的老化,调节功能下降,血管硬化和粥样硬化,更易促使血管的弹性减退,心脏搏血时的外周阻力增加,产生压力负荷型的血压增高。
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进展摘要: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且高血压常伴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快速增长,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2002年≥60岁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1%,到2012年为58.9%,10年间上升幅度接近20%【1】。
据调查统计,心血管疾病是我国首位死因,其中高血压为第一危险因素。
对于高血压病不管是临床医生还是病人必须极度注视。
本文对老年人高血压及一些治疗方案的进展进行一下综述,从而帮助老年人更快的了解高血压病,进而提高对高血压病的重视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治疗,药物,非药物,进展。
1.老年人高血压的概述老年性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者。
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定义为单纯性收缩压高血压。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血管顺应性下降动脉管壁硬度增加等原因,使老年患者发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中最为常见的而老年高血压有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存在直立性低血压现象等自身的特点,同时常伴有并发症。
患有高血压病时,若不及时治疗,则随着血压持续升高,最终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害,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绞痛等严重后果。
2.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2.1药物治疗(1)理想的抗老年人高血压降压药的标准因符合以下条件:持久、平稳、降压;对电解质、糖、脂肪代谢无不利影响(甚至产生有利的影响);安全、无不良反应(不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不引起水钠潴流;不降低心、脑、肾重要器官的血供;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能防止或逆转心肌和血管的重构;长期使用,无耐受性及停药反跳现象;服用简单,方便依从性高。
(2)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根据各种药物的作用和作用部位不同,可将抗高血压的药物分为利尿药、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T1受体阻断剂等。
高血压医学论文综述在医学领域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血压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血压医学论文篇1浅谈高血压健康指导摘要: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的慢性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是造成心血管意外及脑卒中的最主要危害因素,与此同时,也会引发慢性的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及充血性的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动脉瘤等。
据全国进行的3次较大规模的高血压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年龄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高血压者约35%,其中67.5%的患者血压未得到控制,其原因包括随意增减药量、未规律服药、随意换药,为按时测量血压或规律服药一段时间血压正常后停药,表现症状时服药等原因,出现服药-停药-服药循环.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不仅需要考虑其病因及临床症状等,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且适宜高血压个体患者的健康指导计划,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指导1高血压的概念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
2高血压诊断标准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即在非药物情况下,连续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重复测量的血压值达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高血压分级3.1高血压如何分级高血压从病因上分为:①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95%的高血压都属于这种情况,一般中老年人的高血压都是这种高血压,降压治疗保护重要器官就行了;②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占到5% 最常见的是肾脏不好的患者。
3.2依据血压升高程度的不同,将高血压分为3级。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5mmHg;高血压1 级(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高血压2 级(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高血压3 级(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摘要】: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综合性疾病,亦属常见慢性病,其主要特征为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是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老年性高血压以血压波动大为主要表现,若治疗不及时,任由疾病发展,可严重损伤机体靶器官,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严重危及居民身心健康。
目前,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如:利尿剂、CCB、ACEI/AR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
鉴于此,本文就近年来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进展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导致老年性高血压问题逐渐加重。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
老年人易合并多种临床疾病,并发症较多,其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血压波动性大,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白大衣高血压和假性高血压相对常见。
老年性高血压不仅会引起患者血压水平升高,还会诱发相关并发症,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当前临床尚未阐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致病机制,所以其治疗尚无根治性措施。
因此,积极开展降血压治疗不容小觑。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
对于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的目标值为﹤150/90mmHg。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应强调收缩压达标,同时应避免过度降低血压;在能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应避免过快降压[1]。
因此,老年性高血压治疗方案的制定已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就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进展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1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断要点1.1老年性高血压的定义WHO(2006年)建议,世界各国应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学背景,规定老年人的年龄切点,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以≥65岁人群为老年人的年龄界限,而发展中国家则为≥60岁[2]。
摘要:高血压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对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流行病学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慢性病,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患病率逐年上升。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7亿,占总人口的18.8%。
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城市高于农村。
二、病因高血压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遗传因素:家族史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2. 不良生活方式: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导致血压升高。
3. 内分泌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高血压。
4. 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可导致血压升高。
三、临床表现高血压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以下临床表现:1. 头痛、头晕、耳鸣、眼花等。
2. 心悸、胸闷、气促等。
3. 面部潮红、手脚发麻、视力模糊等。
四、诊断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测量结果,一般采用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五、治疗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高血压患者,如高血压危象、恶性高血压等,可考虑手术治疗。
六、预防高血压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健康生活方式:提倡低盐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
2. 定期体检: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
3. 早期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高血压综述
院系: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11级小教文综班
姓名:王鑫
学号:11105020140
老年人高血压综述
【摘要】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并且患者多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因此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考虑其特点。
本文综述了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特点及其治疗进展,提出对于老年人高血压降压治疗应该多方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血压的降低,而且要考虑老年人生理特点和靶器官保护,合理选用降压药物。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特点;治疗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达到或超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2kPa)的高血压患者。
老年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超过45%,其发病率、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对老年健康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老年人高血压中一部分是成年时期高血压的延续,另一部分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顺应性变差,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一、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1、老年人在高血压发病方面有以下特点:
(1)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随着年龄增长,其主动脉可硬化至近乎无弹性,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充分扩张,致使收缩期血压骤增,而在心脏舒张期动脉无明显回缩,致使舒张压骤降,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但当伴有心肾功能不全,容量负荷增大时也会出现舒张期血压升高。
(2)血压波动大。
收缩压尤其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
性降低,反应迟钝,对血压波动的调节功能减弱。
另外,季节气候变化、疲劳、情绪等因素也会造成血压不稳定。
这种血压较大幅度的异常波动其结果对心脏危害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心脏意外和脑卒中,并影响对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估价。
(3)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
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出现伴随体位改变的头晕、昏厥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
(4)并发症多且严重。
老年患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互为因果,易出现心、脑、肾等终末器官损害和并发症,心、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等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
(5)易出现假阳性高血压。
因老年人硬化的动脉血管难以被水银柱血压计的气囊所阻断,易得出比实际值为高的血压读数,按此读数降压则易因过度治疗而造成低血压,甚或危及生命。
另外白大衣高血压在临床也不少见,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可更客观地反映血压波动情况。
(6)对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大。
老年患者胃肠吸收功能、肝肾功能、受体敏感度的差别很大,治疗效果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
所以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给药间隔也宜延长,以找出合适的个体给药方案。
二、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三、对老年患者的治疗需要避免以下认识误区:
1、“老年人血压升高是正常生理现象,无需治疗。
”
2 、“老年人对高血压已经耐受,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反会造成重要脏器灌注不足的危害”。
3、“老年人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利尿剂不宜作为首选降压药物使用
四、高血压饮食调理
1、改变饮食习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自己的饮食进行分析,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限制某些食物,这样才能符合营养要求,提高生活质量。
2、控制热量供应:合适的热量应该根据病情决定,一般以维持理想体重为标准。
由于这类患者往往有脂质代谢紊乱,所以减少脂肪摄入不但有助于控制热量,而且还能改善代谢紊乱。
3、低盐、高维生素饮食:高血压肾病患者应控制食盐的摄入,避免盐腌食品;加了防腐剂的食品也应少吃。
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对调节体内代谢有益,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补充剂。
4、适量饮茶: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振峰,王圣魏.高血压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理.陕西医学杂志,2003,
2 .王海燕,潘良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3 .王士雯,钱方毅.老年心脏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 于普林,袁鸿江,曾尔亢.老年高血压病·老年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 张维忠. 美国和欧洲高血压治疗新指南评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