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义务教育)第三单元第5课时5加几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0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5课时猜数游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猜数游戏》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猜测数字的游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本课时将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字敏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
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减法的理解程度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减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操作和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字卡片,用于游戏中的猜测。
2.准备游戏场地和道具,营造游戏氛围。
3.准备PPT,用于展示游戏规则和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猜谜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卡片,让学生猜测卡片上的数字。
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猜数游戏的规则,并通过PPT展示示例。
让学生观察示例,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猜数游戏。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手持数字卡片,其他成员猜卡片上的数字。
在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游戏,其他学生观察和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5课时《猜数游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一个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猜数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接触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比多少。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可以让学生拿出一些物品,如小棒、小球等,进行实际的加减操作,感受加减法的实质。
3. 小组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探究加减法的过程和心得。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 游戏环节引入猜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可以设置一些关卡,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提高难度,挑战自己的极限。
5.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运算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学反思教案第5课时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题的第一小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认识“+”“=”以及它们的书写方法,会读写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小花卡片4张。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准备1.填数。
2.5的组成游戏。
师:我说1。
生:我说4,1和4组成5。
师:我说3。
生:我说2,3和2组成5。
师:我说4。
生:我说1,4和1组成5。
师:我说2。
生:我说3,2和3组成5。
二、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现场表演。
(3个学生在拍球,又来了1个学生,合起来是4个学生)2.请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规范语言。
4.你能把刚才看到的过程借助磁扣到前面演一演吗?5.揭示课题。
三、引导探究,建构模型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的小丑图片1)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小丑在卖气球,左手拿了三个红色气球在卖,用数字“3”表示,右手上拿了一个蓝色的气球在卖,用数字“1”表示。
(分别板书“3”“1”)(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的小丑图片2)再看看这幅图,你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吗?(3)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4)说明:小丑左手拿了三个红气球,右手拿了一个蓝气球,两只手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2.在操作中理解合并。
(1)摆一摆。
①请你先拿出3朵红花,再拿出1朵黄花。
②把你摆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一下。
(2)画一画。
①师:刚才我们经历了同学的表演、气球图和摆小花。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合并)②你能画一幅图把它表示清楚吗?(学生画图,教师巡视)③展示交流学生作品,并重点展示说明:④对比这两幅图,哪幅图更能表示出合并的意思?3.学习加法算式。
【导语】《有⼏枝铅笔》是北⼤师版⼀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第⼀课时,是学⽣学习加法的第⼀节课。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加法的初步认识(北师⼤版),这是学⽣⾸次接触加法这种运算,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的认知情况,设定以下⽬标:1、通过解决“⼀共有⼏⽀铅笔”的问题,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能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加法来解决⽣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强化问题意识。
3、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数学学习的信⼼。
教学重点是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是加法意义的理解。
我在设计教案时侧重以下⼆个⽅⾯来进⾏展开: 1、动静结合,落实好双基 本节课是学习加法的开始,学⽣虽然在⽣活中已有了丰富的⽣活经历,但对于⼀年级的⼩朋友,刚⼊学三个星期,我在教学中根据学⽣实际情况,先给学⽣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以讲解为主,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法及加法算式,说⼀说,摆⼀摆,练⼀练等⼀系列活动,让学⽣进⼀步加深意义的理解,课堂上动、静结合,让学⽣掌握了基本知识,培养了基本技能。
2、培养学⽣提出问题的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愿意提出⼀个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机会,⿎励学⽣根据具体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将计算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紧密结合。
⼆、教学设计 教学⽬标: 1、通过解决“⼀共有⼏⽀铅笔”的问题,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能计算 5以内的加法,并⽤加法来解决⽣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5以内加法的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进⼀步提⾼问题意识。
3、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信⼼。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加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具:苹果图⽚4个,⼩熊图⽚5个。
教具:5枝铅笔实物及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1、谈话导⼊:你们看,⽼师⼿上有⼏枝铅笔? ⽼师这只⼿⼜有⼏枝铅笔呢? 2、师问:分别可⽤数字⼏表⽰(板书 2、3) (反思:这⾥情景⽐较单⼀,可以利⽤课件多创设⼏个情景,多演⽰⼏次,让学⽣更直观、更充分地体验“合起来”。
第5课时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1.知道加法的含义。
2.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3+2=5的过程。
3.会用数的合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课件,4个气球,小棒5根,投影仪。
【情景导入】1.数数(从1数到5)。
2.复习5以内数的分与合。
几和几合成4,几和几合成5有多种填法,可按顺序说全。
【进行新课】1.加法的认识(1)实物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a.老师实物操作:右手3个气球,左手1个气球,再把它们放到一起。
b.引导学生交流感受与体会。
c.教师说明:把3个气球和1个气球放到一块儿(或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再次用实物演示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a.按气球的个数写出数字3和1。
b.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里我们用符号“+”来表示。
同时教师在3和1中间板书“+”。
c.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认读“+”和“=”。
d.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并板书:加法。
e.读加法算式3+1=4 读作:3加1等于4教师先范读,同桌互读,自由读问:3+1表示什么意思?3+1=4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合起来的意思)f.发散思维①老师引导启发:生活中哪些问题还能用3+1=4来表示呢?②投影仪展示第24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多人说,相互说)。
2.探究3+2的算法(1)创设情境,引出算式电脑课件展示第25页例题情境(小松鼠)老师引发思考:“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很多,只要学生敢于提问,老师都要给予鼓励。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教学计划1.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2.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 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 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 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3.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 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 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 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4.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 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 比较大小, 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 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5. 单元课时安排:共9课时。
(1)1――5的认识…………………………4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4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 1课时课题( 1 课时)课题( 2 课时)课题( 3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4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5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6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7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8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课题( 9 课时)主备教师: 周晓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第5课时《加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的方法。
–认识加法符号“+”。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的方法,认识加法符号“+”。
•教学难点:理解概念“加法”及其操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解“加法”的概念,并简单介绍“+”符号的含义,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学习与练习1.让学生观察教师进行两个一位数相加的实际操作,并引导学生模仿操作。
2.让学生口头解答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答案。
3. 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做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加法题目,如:班里有5个男生,加上3个女生一共有几个人?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加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4. 总结与作业布置•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
五、板书设计•加法的基本概念:“+”符号•例题:2 + 3 = 5•实际生活中的加法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示范和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法的概念,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第4课时 5、4、3、2加几(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95页。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2. 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计算方法。
3.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教学难点掌握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师:我们来一组抢答题。
出示课件。
7+4 6+6 8+6 7+8 9+4(学生自由举手抢答。
)师:你们是怎么计算得这么快的?预设:运用“凑十法”见9想1,见8想2,见7想3,见6想4使我们很快计算出题目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 5、4、3、2加几自主探索学习出示课件。
5+7=师:想一想,怎样计算这道题,把你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探究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1:我是用“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计算的。
5和5凑成10,把7分成5和2。
5+5=10,10+2=12,所以5+7=12。
预设2:我是用“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计算的。
7和3凑成10,把5分成3和2。
7+3=10,10+2=12,所以5+7=12。
预设3:我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计算的。
因为我知道7+5=12,所以5+7=12。
师:在算5加几时,既可以把大数凑成十,也可以把小数凑成十,还可以想与它有关系的算式。
计算了5+7的结果,请你再来计算一下下面算式的结果吧。
出示课件。
5+8= 4+8= 3+9=预设:我可以根据前面算式的结果,写出这几道算式的结果。
想8+5=13,可以知道5+8=13;想8+4=12,可以知道4+8=12;想9+3=12,可以知道3+9=12。
5+8=13 4+8=12 3+9=12师:你用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背土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5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有趣的背土豆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认识,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游戏道具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背土豆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
3.课堂练习: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点。
可以设计成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三个方面进行。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主要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5的认识及书写”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所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及书写)一、说教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学生在前面的课程里已经学会了认数,会从一数到十,有了基本的数感,在学习本内容时就有了一定的铺垫,不会让课程的进行显得格外机械。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会写1-5各数教学难点:对数1-5的含义及1-5数字的书写四、说教法及学法(一)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电脑出示课本五只小羊的彩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让学生来说一说这个画面里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示范法: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卡片上依次写出数字1-5,让学生区分数字1-5的形状和写法;教师在黑板上贴算珠,学生跟着教师拨弄算珠,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与教师步调一致。
3.发现法:教师举例前面几个数字可以用几根小棒表示,后面的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并回答出来(二)说学法1.观察法: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例如,观察教学主题图时,目的明确。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