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 格式:docx
- 大小:18.54 KB
- 文档页数:6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材料城南旧事是一部饱含着浓厚乡情的小说,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等问题。
在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对于乡村的美好与苦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在小说中描绘出来的乡村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情。
作者通过刻画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精心安排的情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乡村世界。
故事中那些善良、纯朴的农民们,他们一直忍耐着艰辛的劳作,忍受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却并不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他们虽然生活贫苦,但却有着深深的乡情,对于家乡的土地、山水、风俗等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种乡情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切感,也让我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其次,城南旧事中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场景。
小说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比如翠绿的田野、青山绿水等,这些场景使我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在乡村的山间、田野中,人们和自然之间没有矛盾和冲突,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农民借助自然的力量耕种土地,安居乐业;而自然也给予了人类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食粮。
这种和谐共生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保护自然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然而,乡村生活并非一派祥和。
城南旧事中也揭示了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在小说中,人们被贪婪、狭隘的观念所束缚,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嫉妒、算计等,让我感到了乡村社会的封闭和狭隘。
这种冲突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苦涩,使人们身心疲惫,丧失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说中的这些描写使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协作、互助和相互理解才能解决这些矛盾,让乡村社会更加和谐。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我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情,还体验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
这种体验让我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乡村的美好与苦涩。
同时,我也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比如,要珍视自然环境,保护大自然;要排除封闭、狭隘的观念,通过协作、互助解决社会矛盾;要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保持乡情。
读书交流稿作文5篇作文部分的高分能显著拉高我们的语文总成绩,优秀的作文能够让我们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找到心灵的归宿,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书交流稿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读书交流稿作文篇1前不久,学校举行读书交流会。
老师说我喜欢读书,因此推荐我去参加。
在读书交流会上,我向大家介绍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城南旧事》。
为了这次交流会,我在老师的帮助下做了很多准备。
我把《城南旧事》这本书又读了一遍,查阅了作者的资料,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写出了读后感。
老师帮我修改了后还帮我做了幻灯片,最后还配上了一段音乐。
我又花了两天的时间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
那一天终于来了,我走上了讲台,开始介绍这本书时,我看着下面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看着我,心中很是紧张,我感觉手心微微出汗,说话也不够流利。
但一会儿我就融入了自己的读书体会中,心情也就变得放松了。
我声情并茂地给大家讲了我怎么喜欢这本书,喜欢里面的主人公,还有这本书给我的启发。
当我讲完了之后,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也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心中激动极了。
接下来,我听了三位同学的读书交流体会,我觉得他们也讲得很好,从他们的讲述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是啊,就像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的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读书能使狂妄的心变得平静,能使束缚的心变得自由。
读书可以充盈我们空白的大脑。
我今后还要多读书,也要向同学们多介绍好书。
点评:小作者写出了自己参加读书交流会的过程及感受,从中更深地体会到读书的好处。
文章语言朴实,富有真情实感。
读书交流稿作文篇2这个星期,不是普通的星期,它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既然是第一个星期,当然,许多的事情也免不了发生。
比如说:我们班又要执行盖章制度;比如说:我们又开始了10个学习小组的管理制度。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我紧张的却是这个星期的读书交流会。
当星期一的语文课上金老师向我们宣布:星期三我们班将进行读书交流会活动。
在老师告诉我们后,我就开始精心的准备了起来:晚上回到家,写完了所有作业。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经典作品是我们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名著,感受经典的魅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整本书,体会阅读的快乐和阅读的收获。
教学目标:1、交流《城南旧事》读后的认识。
2、懂得如何读懂一本书活动准备:1、发放《城南旧事》一书,人手一本,自由阅读。
2、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最近大家在读——《城南旧事》二、介绍书名、作者、作品影响力、写作缘由1、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英子住在北京城南所经历的童年往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2、谁来介绍作者(出示资料,林海音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3、在《冬阳·童年·骆驼队》里,作者是怎样描述对北京刻骨铭心的思念呢?(夏天过去……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正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4、《城南旧事》这部小说有着怎样的影响力?(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拍成电影后,一夜誉满天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个国际大奖,如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三、交流初读感受1、文中写了哪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她几岁的时候?(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7—13岁)2、你最喜欢哪个故事?用几句话来介绍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四、探讨品读方法1、品味作品的语言(1)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片断来品味。
①外貌描写(秀贞),抓住了秀贞的什么特点?②动作描写(爸爸),写了爸爸的哪些动作?你读出了什么?③语言描写(宋妈),宋妈的心情怎样,你脑海中浮现什么情景?(2)交流学生摘录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猜猜写谁?2、体会人物情感(1)分角色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断,体会父亲对英子的鼓励与期望。
(2)不仅是爸爸,小说中所有的人物最终都无可奈何地离开了英子,作品弥漫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正文第一篇:《城南旧事》阅读交流《城南旧事》阅读交流作品介绍《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中国人。
活动层次初读后对全书的交流活动目标:1、通过读书交流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适当渗透评价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方法;3、引导学生发言时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发表独特的见解。
活动准备:师生共读《城南旧事》,完成批注笔记。
教学过程:一、直入主题,营造氛围(5分钟)1、师:今天我们的读书交流课要交流的是(《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有人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才举家迁往台湾的林海音曾经这样说: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由此,我们有幸读到这本书。
2、整体回顾,概括内容。
师:现在,我们就掩了册子来考考大家,这本小说由几个篇章组成?有哪些主要人物?(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
)《城南旧事》主要人物:英子、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爸爸、妈妈、奶娘宋妈、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宋妈的男人黄板儿牙我们读书,不光是为了积累好词好句,不光是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有时更多的是感受别人的的生命,去思考别人的生活并由此给自己带来力量。
书能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学会辨别是非,认清真、善、美;用心触摸这个人物,你读懂了这本书。
师:在这些人物中,你对谁最感兴趣?——(随机询问学生想说谁?)师:大家先在四人小组聊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说完了就起立。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小组用各种活动方式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用心感受,倾心交流。
3.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4.通过交流,感受英子的单纯善良和书中那“淡淡的哀愁、沉沉的思念”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1.认识林海英,了解《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各种活动方法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感受英子的单纯善良和书中那“淡淡的哀愁、沉沉的思念”的感情基调。
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前两个周我们一起阅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我想你们一定对这本书和它的作者林海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和她的童年。
师:看,这就是林海音,一个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享有盛名的女作家。
林海音有两个故乡,却只有一个童年,那就是她的《城南旧事》。
二.了解作者师:谁来给我们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生:交流作者简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读书方法:一本书的扉页上通常会有作者简介,我们在读书之前应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对作者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查找资料全面认识作者。
三.交流读书收获,感受读书乐趣1.整体感知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生:交流主要内容。
师:在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七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总结读书方法:读书之前,可以通过书籍简介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在读完之后总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本书会有一个或很多个故事,自己感兴趣的片断和某个故事可以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2.品读精彩句段师: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
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她偷妈妈的金镯子去帮助妞儿找爸爸;她和“小偷”写下承诺;她舍不得自己的奶妈离去。
她也逐渐领会到了世间的复杂与苦楚。
如果要用一个事物来形容英子的话我想是海,海的纯净,海的宽广正是英子那纯真善良的心。
交流会场面的点面描写今天,我们班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召开了一次关于《城南旧事》的读书交流汇报。
早已准备好的我们兴致勃勃。
首先,是交流作者环节。
老师叫了我们组,我们便开始一一汇报,从林海音的生平、成就、作品、故事等进行详细汇报。
我说的是作者的故事,由于早有准备,所以没有不认识的字,表达特别流畅,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汇报完毕,得到了老师的指点,我们小组竟一次加了三分,我们四人笑逐颜开。
接下来是交流内容环节,汇报的小组说得很具体,而且声音洪亮,他们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
然后便是必答题环节,老师每组叫一名同学,个别同学因为回答错误逗得我们捧腹大笑。
很遗憾,也很惭愧没能认共读书而错过了答题的机会,未能为本组加分。
同组的同学也只能怒其不争了。
最后我们也进入了最激动的环节——抢答题环节。
同学们都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个个蓄势待发。
老师读完题目,只听“噌”的一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站了起来,都希望能抢答成功。
随着题目难度的加深,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觉得之前都没有认真地去读这本书,有些题目似曾相识,但又不知道准确答案,看到其他同学抢答题的兴奋劲儿,我真为自己没认真读书而愧疚。
接下来是看情节猜人物环节。
老师将书中描写英子、秀贞、妞儿、厚嘴唇年轻人、兰姨娘、宋妈等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服饰细节等句段摘录出来让我们猜人物。
我们望着那熟悉的字眼,却只能勉强猜出来。
我这才意识到,之前都是囫囵吞枣地读书,从没有仔细读过,免不了答题时张冠李戴。
最后,我们又评比交流了有关《城南旧事》的读书手抄报,老师对这次读书交流汇报会做了总结,也给各组贴上了小红花。
经过了这次《城南旧事》的读书交流会,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以后我会很认真地读每一本书,绝不会囫囵吞枣了!。
一个时代的人物,一段心灵的童年——《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本课时设计为一堂阅读交流课,学生自由阅读小说一周时间,再进行阅读交流。
旨在通过“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对书中的人物共性与个性进行形象研究,发现作者创作小说时,是有意识地选择这些人物记录下童年,并将这些人物永存心灵。
【教学目标】1.分享交流读书体会,感受阅读交流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升华对全书主旨的认识。
2.通过比较书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发现作者选材的奥秘,初步感受小说的创作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书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发现作者选材的奥秘,初步感受小说的创作艺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升华对全书主旨的认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学习单》、《人物特点表》2.学生准备: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板题导入新课(一)板题:《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二)同学们,《城南旧事》这本书大家已经读过了对吗?你读了几遍?用一句话说说你读完这本书的总体感受?(三)是啊,读完一本书,在我们的心中总是会留下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像是小小的种子一样,随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学习生根发芽,结出智慧的果实。
今天,我们就和同伴们一起分享我们的读书体会,请拿出《阅读学习单》。
【设计意图】开课交流读书情况,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读书后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梳理故事脉络(一)在读书时,老师请大家用一幅图来画出你对书中五个故事关系的理解,谁来展示一下?请生展示,每个人说说自己的画法与理解。
预设一:学生发现五个故事是按英子的成长过程有序排列,教师评价:你们读书可真仔细,是的,把这五个故事前后联系起来看,可以发现这五个故事通过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经历连接起来,单篇是一个故事,五篇连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读城南旧事”交流活动,旨在通过阅读、分享和讨论,共同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人文精神。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本次活动组织者,向各位参与交流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城南旧事》是我国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作品中的主人公林英子,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讲述了自己在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纯真与美好。
一、阅读《城南旧事》的感受1. 感受童真童趣在《城南旧事》中,林海音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
例如,在《冬阳·童年》中,作者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在冬日里堆雪人、打雪仗的欢乐时光,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这些童真童趣的描写,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2. 感受亲情友情《城南旧事》中,林海音通过描绘主人公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和友情的温暖。
例如,在《爸爸的花》中,作者回忆起父亲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在《小英子与丁丁》中,作者讲述了与丁丁之间的深厚友谊,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挚的友情。
3. 感受社会变迁《城南旧事》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南为背景,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作者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的无奈。
例如,在《小团圆》中,作者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二、交流与讨论1. 作品的主题思想《城南旧事》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童年、亲情、友情、社会变迁等主题的思考。
在交流讨论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这些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2. 人物形象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有善良、勇敢、坚韧的主人公林英子,有慈爱、宽容的父亲,有善良、忠诚的丁丁,还有自私、贪婪的胖太太等。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教学设计刘亚莉一、教材依据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亲近经典文学作品,推荐学生自行购买《城南旧事》阅读。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二、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提出:“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因此,我结合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拓宽视野。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
” 学生阅读时往往采取浏览,关注情节,阅读处于浅表层次,从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忽略了文字间渗透的核心内容。
这样的粗读,没有深度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讨,只能事倍功半。
指导我班学生共读《城南旧事》,旨在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旨在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指导学生深度阅读。
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难点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六、教学准备1、学生独立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记录卡。
2、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城南故事》,并制作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引入情景。
1、播放《冬阳童年骆驼队》情景视频。
2、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师深情朗读)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走近她难忘的童年时光。
走近作者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作者?2、学生对林海音简单介绍。
(师出示作者照片并补充介绍)(三)述说故事梗概。
1、《城南旧事》这本主要讲了什么?分别由哪几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说得准确又简洁的同学代表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表格)2、全班交流。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要讲述了林海音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各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过渡:当我们读着《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都得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我们进入“趣猜故事人物”环节。
课件出示人物特征,学生猜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生抢答,师出示人物图片)惠安馆的“疯子”——秀贞井边的小伴侣——妞儿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北大学生——德先叔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藏在草堆里的小伙子——厚嘴唇的青年骑着毛驴与丈夫回乡下的是——宋妈每天回家都要浇花的是——爸爸年年都装着一个大肚子的是——妈妈2、课件出示书中的文字,学生猜文字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片段一: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她”指的是( 秀贞),选自《惠安馆》。
片段二: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他”指的是( 爸爸),选自《爸爸的花落了》。
片段三: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
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
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
“我”指的是(英子),选自《惠安馆》。
书中的人物还有很多,你喜欢谁?把搜集的精彩片段和大家分享,并说说喜欢的原因?(由小组推选代表交流)师小结:故事中的这些人物,看似普通平凡,甚至各有缺点,但却折射出了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令人动容。
(五)故事情景演绎1、(视频播放)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片断2、课件出示: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体会)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预设)生:天真可爱、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英子。
3、请学生演一演天真可爱的小英子。
师:那时的小英子才六岁,那是一个最爱玩耍的年龄,肯定有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你知道是谁吗?4、课件出示: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
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
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着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
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恩。
”我说。
“第几个门?”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门。
到我们家来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
5、师:这段文字是小英子和妞儿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妞儿?(预设)生:内向腼腆、寡言少语、乖巧听话的妞儿。
6、请学生情景演绎7、当你静心地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还有令你难忘的画面,动人的情节,深深地扎根在你的脑海里。
谁来说说让你感动的情节,可以读一读,有兴趣的也可以演一演。
(六)故事话题评议1、话题一:秀贞疯不疯?师总结:当我们用自己的体贴之心走进人物内心的时候,我们就多了一份理解和爱心,我们就不会对这疯子指指戳戳了。
2、话题三:小偷是不是坏人?师总结:好人与坏人,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地,就像天和海混在一起的时候,你很难分得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
人总是复杂的,当我们不是用简单的好人坏人二分法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时候,就是我们成长的时候了。
3、话题二:宋妈爱不爱小栓子和小丫头子?4、师总结:爱不不爱的讨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劳动妇女的痛苦和无奈。
5、师:我们的小英子并不缺乏关爱,除了朝夕相伴的宋妈,还有他的爸爸在始终牵挂着他:然而,当英子长到13岁时——(课件出示)师:这就是《城南旧事》这部小说的大结局。
(七)、总结全课。
1林海音在提到这部作品时,曾经这样说过:“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的。
”是的,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中英子长大了,与朋友“疯女人”秀贞的离别,与和蔼又憨厚的小偷“厚嘴唇”的离别,爸爸的离去,与宋妈的告别,始终带着一切离她而去的淡淡的哀愁,却是深深的思念。
那一个个飘然而逝的人物,那一个个淡然若清风的故事,仿佛化作了一首余韵悠长的曲子萦绕在耳际,久久不绝……2 今天我们交流了阅读《城南旧事的》的感受,还记得我们的读书方法吗?课件出示:知作者、述概要、抓人物、品情节、谈感受。
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可以让我们看起书来更轻松,感悟得更透彻。
3、最后,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静静聆听,细细品味林海音的这首小诗。
(播放:《城南夜》音乐)课件出示: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回忆我的童年,忽见柳条儿摇曳,柳絮飞扬,柳絮吹向我的脸上,鼻孔里刺痒。
抚摸着鼻尖,泪珠儿沾湿我七岁的小手。
……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向我自己的心诉求:给我一盏七月的莲花灯,提着它,我去踏冬月的雪,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
……静静地想,静静地听,听城南的深夜,听到冬阳的早晨。
4、师总结:《城南旧事》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而英子那总是洋溢着笑意的可爱而稚嫩的脸庞也如一幅娟美清新的画,永远地印在了每一位读者心灵的深处……最后希望同学们,趁着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阅读更多的书籍,让更多精美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童年。
(八)、推荐阅读林海音《北平忆往》、萧红《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