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7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材料城南旧事是一部饱含着浓厚乡情的小说,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等问题。
在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对于乡村的美好与苦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首先,在小说中描绘出来的乡村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情。
作者通过刻画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精心安排的情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乡村世界。
故事中那些善良、纯朴的农民们,他们一直忍耐着艰辛的劳作,忍受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却并不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他们虽然生活贫苦,但却有着深深的乡情,对于家乡的土地、山水、风俗等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种乡情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切感,也让我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其次,城南旧事中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场景。
小说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比如翠绿的田野、青山绿水等,这些场景使我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在乡村的山间、田野中,人们和自然之间没有矛盾和冲突,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农民借助自然的力量耕种土地,安居乐业;而自然也给予了人类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食粮。
这种和谐共生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保护自然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然而,乡村生活并非一派祥和。
城南旧事中也揭示了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在小说中,人们被贪婪、狭隘的观念所束缚,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嫉妒、算计等,让我感到了乡村社会的封闭和狭隘。
这种冲突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苦涩,使人们身心疲惫,丧失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说中的这些描写使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协作、互助和相互理解才能解决这些矛盾,让乡村社会更加和谐。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我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情,还体验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
这种体验让我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乡村的美好与苦涩。
同时,我也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比如,要珍视自然环境,保护大自然;要排除封闭、狭隘的观念,通过协作、互助解决社会矛盾;要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保持乡情。
交流会场面的点面描写今天,我们班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召开了一次关于《城南旧事》的读书交流汇报。
早已准备好的我们兴致勃勃。
首先,是交流作者环节。
老师叫了我们组,我们便开始一一汇报,从林海音的生平、成就、作品、故事等进行详细汇报。
我说的是作者的故事,由于早有准备,所以没有不认识的字,表达特别流畅,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汇报完毕,得到了老师的指点,我们小组竟一次加了三分,我们四人笑逐颜开。
接下来是交流内容环节,汇报的小组说得很具体,而且声音洪亮,他们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
然后便是必答题环节,老师每组叫一名同学,个别同学因为回答错误逗得我们捧腹大笑。
很遗憾,也很惭愧没能认共读书而错过了答题的机会,未能为本组加分。
同组的同学也只能怒其不争了。
最后我们也进入了最激动的环节——抢答题环节。
同学们都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个个蓄势待发。
老师读完题目,只听“噌”的一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站了起来,都希望能抢答成功。
随着题目难度的加深,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觉得之前都没有认真地去读这本书,有些题目似曾相识,但又不知道准确答案,看到其他同学抢答题的兴奋劲儿,我真为自己没认真读书而愧疚。
接下来是看情节猜人物环节。
老师将书中描写英子、秀贞、妞儿、厚嘴唇年轻人、兰姨娘、宋妈等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服饰细节等句段摘录出来让我们猜人物。
我们望着那熟悉的字眼,却只能勉强猜出来。
我这才意识到,之前都是囫囵吞枣地读书,从没有仔细读过,免不了答题时张冠李戴。
最后,我们又评比交流了有关《城南旧事》的读书手抄报,老师对这次读书交流汇报会做了总结,也给各组贴上了小红花。
经过了这次《城南旧事》的读书交流会,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以后我会很认真地读每一本书,绝不会囫囵吞枣了!。
城南旧事读后感200字范文6篇知名作家林海音因思念童年,而写了这本城南旧事。
下面跟大家分享几篇城南旧事范文,以供参考!今天我读了由当代最享盛誉的作家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
林海音,生于日本,长于北京,就与台湾。
在她丰富多彩的文学事业中写下了不少的书籍,如:《冬青树》、《写在风中》等,《城南旧事》这本书里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们的一篇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这本书非常有意思这本书里有很多人如:宋妈、林英子、秀贞、兰姨娘等很多人。
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城南旧事。
读过后我深受感动,受益匪浅。
它总共有六个。
他们分别讲的是东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城南旧事这本书我看完后便被主人公小英子所感动。
从为秀珍,妞儿到最后他都一直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观看老北京。
作者因思念童年,而写了这本城南旧事。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上的那篇东阳。
骆驼队。
童年这篇课文就是城南旧事的前言。
城南旧事被拍成电影很受欢送。
由此可见城南旧事这本书写的很好。
上个星期,我们召开了《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提了3个问题:秀贞到底疯不疯?草丛里的青年是坏是好?宋妈爱不爱自己的孩子?对此,我有我自己的观念:1.秀贞不疯,她是因为失去孩子精神受挫才精神恍惚的。
2.那个青年即好即坏。
他偷东西了,他就是坏人;他偷东西是因为他的弟弟,他是好人。
3.宋妈爱自己的孩子。
虽然她在外打工,但她心里想的还是自己的孩子,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去世时,心里是多麽伤心,自责呀!我爱《城南旧事》!爱林海英奶奶的真实流感,自由自在的童年!我爱读书!看完《城南旧事》之后,我觉得片中英子非常胆大,喜欢与别人交往,最后成了好朋友,比方:那个“傻姐姐”、妞儿和那个为了供弟弟上学而去偷东西的人。
我一直想为英子答复那个小偷问她的问题: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觉得他是个好人,因为他没有钱,为了供弟弟上好学,只好去偷别人家的佛像,英子发现之后他也没有去绑架之类的活动,只是笑呵呵与英子谈话,等到被警察抓到之后也没有怨英子。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材料城南旧事是一本描写上海城南人民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讲述一系列真实的事件和人物,展现了上海城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
这本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在读书交流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城南旧事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上海城南地区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奋斗精神。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何添的小店老板,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办了一家小面馆,并逐渐发展壮大。
通过何添这个人物,我们看到了城南人民追求幸福和改善生活的决心和努力。
在读书交流中,我们可以探讨何添的奋斗历程和他所代表的城南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这种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其次,城南旧事揭示了上海城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和阶层固化问题。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作者通过描写多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展示了城南地区贫民与富人之间的巨大差距,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在读书交流中,我们可以探讨城南地区社会阶层固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城南旧事也反映了上海城南地区人民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和冲突。
比如,书中的女主人公晓红,在面临婚姻问题上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而不是盲目遵循传统观念。
在读书交流中,我们可以讨论晓红这个人物对传统观念的颠覆以及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总的来说,城南旧事是一本具有很高可读性和教育意义的小说,通过讲述上海城南地区人民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在读书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探讨主人公的奋斗精神、社会阶层固化问题以及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一个时代的人物,一段心灵的童年——《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本课时设计为一堂阅读交流课,学生自由阅读小说一周时间,再进行阅读交流。
旨在通过“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对书中的人物共性与个性进行形象研究,发现作者创作小说时,是有意识地选择这些人物记录下童年,并将这些人物永存心灵。
【教学目标】1.分享交流读书体会,感受阅读交流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升华对全书主旨的认识。
2.通过比较书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发现作者选材的奥秘,初步感受小说的创作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书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发现作者选材的奥秘,初步感受小说的创作艺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升华对全书主旨的认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学习单》、《人物特点表》2.学生准备: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板题导入新课(一)板题:《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二)同学们,《城南旧事》这本书大家已经读过了对吗?你读了几遍?用一句话说说你读完这本书的总体感受?(三)是啊,读完一本书,在我们的心中总是会留下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像是小小的种子一样,随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学习生根发芽,结出智慧的果实。
今天,我们就和同伴们一起分享我们的读书体会,请拿出《阅读学习单》。
【设计意图】开课交流读书情况,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读书后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梳理故事脉络(一)在读书时,老师请大家用一幅图来画出你对书中五个故事关系的理解,谁来展示一下?请生展示,每个人说说自己的画法与理解。
预设一:学生发现五个故事是按英子的成长过程有序排列,教师评价:你们读书可真仔细,是的,把这五个故事前后联系起来看,可以发现这五个故事通过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经历连接起来,单篇是一个故事,五篇连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城南旧事读后感城南旧事读后感(10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南旧事读后感1每一朵花在绽放之前,都得经过发芽、生根、冲破花苞这个封印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在我认为,这个过程非常艰苦,我们的童年也像花一样,要经风雨才能绽放……书中的小英子也是这样,她的童年一直在绽放……她认识了一个在惠安馆被别人称为“疯子”的秀贞,她们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她们好比知己一般,诉说着自己的真心话。
“秀贞怎么知道我昨晚没吃饭就睡觉了呢?……咱们染指甲吧!”“小桂子可是我们的命根子呀!……就说我不骂她。
”英子为秀贞找回了小桂子——妞儿。
虽然英子不知道妞儿和秀贞去哪了,但,她们还是朋友,永远,永远……“金红的太阳是从蓝天的大海升上来的吗?我们看海去!”英子和一个男人似乎很谈得来。
是啊,海,有谁不想看呢?宋妈的小栓子掉在河里死了,宋妈要回老家了,英子要照顾弟妹了,那就意味着——离长大,不远了……爸爸要英子独自寄钱给小叔子,这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因为她爸爸说过: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她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但这不仅仅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花也有一片花瓣落了……英子的童年像花一般绽放,有掉落的花瓣也有新长的花瓣,缤纷灿烂。
但花落了可以再长,童年过了就不复返了。
想必,英子一定会完好无损的保护好她这朵灿烂美好的花,因为,这是她人生开得第一朵花。
城南旧事读后感2童年的每一段缓缓流逝的时光,都如一杯浓浓的咖啡,值得久久回味。
———题记书是宝贵的财富。
读书,可以静心,养神,享受无尽熏陶。
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近我和我的父母共读了一本原汁原味的经典名著———城南旧事。
这本林海音的著作,回忆了她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
我们阅读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城南旧事》是200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
全书通过作者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本书包括《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和后记《冬阳bull;童年bull;骆驼队》。
《冬阳bull;童年bull;骆驼队》还被选编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
《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是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m..,却无半分名利心。
【学情分析】本学期第一篇课文就是林海音写的,所以学生对作者并不陌生,而且对她的童年生活还充满了好奇。
我就利用学生这一好奇心带他们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去感受童年趣事和父母之爱的同时,分析人物,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名著阅读课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1、回忆《窃读记》师:同学们。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教学设计刘亚莉一、教材依据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亲近经典文学作品,推荐学生自行购买《城南旧事》阅读。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二、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提出:“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因此,我结合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拓宽视野。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
” 学生阅读时往往采取浏览,关注情节,阅读处于浅表层次,从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忽略了文字间渗透的核心内容。
这样的粗读,没有深度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讨,只能事倍功半。
指导我班学生共读《城南旧事》,旨在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籍的方法,旨在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指导学生深度阅读。
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难点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六、教学准备1、学生独立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记录卡。
2、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城南故事》,并制作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视频欣赏,引入情景。
1、播放《冬阳童年骆驼队》情景视频。
2、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师深情朗读)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走近她难忘的童年时光。
走近作者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作者?2、学生对林海音简单介绍。
(师出示作者照片并补充介绍)(三)述说故事梗概。
1、《城南旧事》这本主要讲了什么?分别由哪几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说得准确又简洁的同学代表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表格)2、全班交流。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要讲述了林海音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各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过渡:当我们读着《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都得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我们进入“趣猜故事人物”环节。
课件出示人物特征,学生猜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生抢答,师出示人物图片)惠安馆的“疯子”——秀贞井边的小伴侣——妞儿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北大学生——德先叔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藏在草堆里的小伙子——厚嘴唇的青年骑着毛驴与丈夫回乡下的是——宋妈每天回家都要浇花的是——爸爸年年都装着一个大肚子的是——妈妈2、课件出示书中的文字,学生猜文字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片段一: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她”指的是( 秀贞),选自《惠安馆》。
片段二: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他”指的是( 爸爸),选自《爸爸的花落了》。
片段三: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
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
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
“我”指的是(英子),选自《惠安馆》。
书中的人物还有很多,你喜欢谁?把搜集的精彩片段和大家分享,并说说喜欢的原因?(由小组推选代表交流)师小结:故事中的这些人物,看似普通平凡,甚至各有缺点,但却折射出了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令人动容。
(五)故事情景演绎1、(视频播放)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片断2、课件出示: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师:请大家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体会)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预设)生:天真可爱、纯真无邪、热爱生活的英子。
3、请学生演一演天真可爱的小英子。
师:那时的小英子才六岁,那是一个最爱玩耍的年龄,肯定有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你知道是谁吗?4、课件出示: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狗的尾巴。
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
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着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
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恩。
”我说。
“第几个门?”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门。
到我们家来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
5、师:这段文字是小英子和妞儿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妞儿?(预设)生:内向腼腆、寡言少语、乖巧听话的妞儿。
6、请学生情景演绎7、当你静心地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还有令你难忘的画面,动人的情节,深深地扎根在你的脑海里。
谁来说说让你感动的情节,可以读一读,有兴趣的也可以演一演。
(六)故事话题评议1、话题一:秀贞疯不疯?师总结:当我们用自己的体贴之心走进人物内心的时候,我们就多了一份理解和爱心,我们就不会对这疯子指指戳戳了。
2、话题三:小偷是不是坏人?师总结:好人与坏人,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地,就像天和海混在一起的时候,你很难分得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
人总是复杂的,当我们不是用简单的好人坏人二分法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时候,就是我们成长的时候了。
3、话题二:宋妈爱不爱小栓子和小丫头子?4、师总结:爱不不爱的讨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劳动妇女的痛苦和无奈。
5、师:我们的小英子并不缺乏关爱,除了朝夕相伴的宋妈,还有他的爸爸在始终牵挂着他:然而,当英子长到13岁时——(课件出示)师:这就是《城南旧事》这部小说的大结局。
(七)、总结全课。
1林海音在提到这部作品时,曾经这样说过:“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的。
”是的,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中英子长大了,与朋友“疯女人”秀贞的离别,与和蔼又憨厚的小偷“厚嘴唇”的离别,爸爸的离去,与宋妈的告别,始终带着一切离她而去的淡淡的哀愁,却是深深的思念。
那一个个飘然而逝的人物,那一个个淡然若清风的故事,仿佛化作了一首余韵悠长的曲子萦绕在耳际,久久不绝……2 今天我们交流了阅读《城南旧事的》的感受,还记得我们的读书方法吗?课件出示:知作者、述概要、抓人物、品情节、谈感受。
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可以让我们看起书来更轻松,感悟得更透彻。
3、最后,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静静聆听,细细品味林海音的这首小诗。
(播放:《城南夜》音乐)课件出示: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回忆我的童年,忽见柳条儿摇曳,柳絮飞扬,柳絮吹向我的脸上,鼻孔里刺痒。
抚摸着鼻尖,泪珠儿沾湿我七岁的小手。
……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向我自己的心诉求:给我一盏七月的莲花灯,提着它,我去踏冬月的雪,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
……静静地想,静静地听,听城南的深夜,听到冬阳的早晨。
4、师总结:《城南旧事》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而英子那总是洋溢着笑意的可爱而稚嫩的脸庞也如一幅娟美清新的画,永远地印在了每一位读者心灵的深处……最后希望同学们,趁着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阅读更多的书籍,让更多精美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童年。
(八)、推荐阅读林海音《北平忆往》、萧红《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