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停车开关事故的案例分析共2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20
废气处理设施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概况本次事故发生在某废气处理设施,于某年某月某日凌晨时分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根据现场勘查和相关调查资料,火灾发生的原因尚未查明。
本报告旨在对此次火灾事故进行详细调查,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事故现场情况(一)现场环境事故现场是位于某化工园区内的废气处理设施,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周围有其他化工厂和仓库,距离居民区较远。
事故发生时,天气晴朗,风力较小,空气湿度适中。
现场环境整洁,设施完好,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二)事故情况据现场证人描述,事故发生在凌晨2点左右,当时值班工人发现废气处理设施发出黑烟,并且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工人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但因火势蔓延迅速,无法控制。
大火燃烧了数小时,直到消防队员赶到才得以控制。
事故共造成5名工人死亡,10名工人受伤,数台设备被毁,财产损失达数百万元。
(三)现场勘查经现场勘查发现,火灾发生的地点为废气处理设施的反应罐区,现场火势较大,设备已经严重受损。
初步判断火灾是由设施内的化学品泄露引发的,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调查。
三、原因分析(一)设备故障经过初步调查发现,废气处理设施内的一台反应罐出现了泄露情况,导致有害气体外泄,并在一定条件下引发了火灾。
这台反应罐的设计和制造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泄漏,进而引发了火灾。
(二)安全管理不力在现场调查中发现,废气处理设施对于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不够严格,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也未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
当发生泄露事故时,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置,导致事态失控。
(三)应急处置不当当火灾发生时,废气处理设施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应急处置能力,未能及时组织疏散和灭火,使火势得以蔓延,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四、应对措施(一)设备维护加强对废气处理设施内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废气处理设施事故案例咱就说有这么一个小工厂啊,它是做那种小零件加工的,每天生产的时候会产生不少废气呢。
这个厂子里有个废气处理设施,看着就像个大铁盒子似的,在角落里默默工作。
这一天啊,厂里的工人老张正哼着小曲儿在车间干活儿呢。
突然,闻到一股特别刺鼻的味道,那味道就像有人把一大瓶过期的醋和臭鸡蛋混在一起,然后在你鼻子跟前儿砸开了一样。
老张就寻思着,这咋回事儿呢?这废气处理设施不是应该把那些难闻的废气都处理干净吗?原来啊,这个废气处理设施里面有个很关键的过滤部件,就像咱们口罩里的滤芯一样重要。
可是呢,这个部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维护了。
它就像一个累得不行还在硬撑着干活儿的人,终于“罢工”了。
这个部件一坏啊,废气就直接从处理设施里溜出来了,没经过处理就跑到车间里,还跑到厂外面去了。
周围的居民可就遭了殃啊。
有个大妈正在家做饭呢,闻到这味儿,以为自己的煤气泄漏了,吓得赶紧关火,跑出去看。
还有个大爷在院子里晒太阳呢,这味儿一飘过来,大爷以为自己的老花眼突然出问题了,闻到了不存在的怪味儿,揉了半天眼睛才发现是真的有臭味儿。
这事儿可就闹大了,环保局很快就接到了投诉,派人来查。
这一查,发现是废气处理设施出了问题。
工厂老板呢,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
为了修这个废气处理设施,不但要花不少钱买新的部件,还因为违规排放被环保局罚了一大笔钱。
这就好比本来想省几个小钱儿,不做设备维护,结果倒好,赔了夫人又折兵,钱没省着,还惹了一堆麻烦事儿。
还有一个大一点的化工企业的事儿呢。
这个企业的废气处理设施那可是比较先进的,就像一个高科技的“废气大管家”。
但是啊,他们厂子里新来了个年轻的小技术员,刚毕业没什么经验。
有一天,这个小技术员在操作废气处理设施的时候,他看错了一个参数,就像你炒菜的时候把盐当成了糖一样离谱。
他以为这个参数调整一下没事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改了。
结果呢,整个废气处理设施就像一辆原本好好开着的汽车,突然被拔掉了一个关键的零件一样,开始“抽风”了。
电磁阀故障造成空分停车事故的分析和处理作者:刘智灵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针对电磁阀故障而导致制氧机组停机的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找到合适的开关容量匹配,彻底解决问题。
关健词: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试验;总结1 经过及分析1.1 事故概况2012年4月24日中午11:02分,2#23500制氧机电磁阀SV113故障,造成上一级开关Q900起跳,引起Q900下级33个仪表电源失电,造成空压机轻载事故发生,并造成后续设备停车。
在处理过程中,Q919,Q920在做故障排除时,送电过程中引起振动高连锁空压机事故停车。
V113电磁阀故障处理完后,空压机于中午11:59分开车。
下午2:25分V101阀的电磁阀SV101也出现故障,造成Q900再次起跳,空压机再次轻载停车。
处理完SV101电磁阀后,我们又对2#23500机组所有的现场裸露电磁阀检查,确认无隐患后,加载空压机。
1.2 事故分析这次场电磁阀故障引起空压机轻载在2#23500制氧机是第一次。
电磁阀供电原理图如下:图中Q400为容量100A断路开关,Q900容量为6A断路开关,Q908、Q919、Q920、Q933为容量1A断路开关。
Q900为预冷及分馏塔电磁阀供电分总开关,Q400为整个控制柜总供电开关,来自UPS220V不间断供电。
图1方框中模拟开关为DCS触点。
33各分开关对应的位号如表1。
SV113、SV101现场电磁阀故障时,Q908、Q933没有跳,分总开关Q900却跳闸,造成Q900下Q901到Q933,33个现场仪表失电,其中包括控制空压机放空阀电磁阀的两个供电开关Q917、Q918失电,放空阀两个电磁阀失电,导致放空阀全开,导致空压机轻载。
在Q919、Q920送电过程电机振动VIAS1009、VIAS1010高报联锁,导致空压机联锁停车,及空压机由轻载直接停车。
1.3 查找原因(1)排查事故。
在轻载事故发生后,仪表人员及时赶到现场,经排查发现 Q900,Q908跳闸。
Growing up is a game against yourself. Don’t worry that others will do better than you. You just need to do better every day than the day befor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气化分厂“12?6”气化炉停车事故一、事故经过:气化分厂提出B 单元氧气总管压力停车联锁值更改(有相关部门及公司领导审批通过的联锁投运申请表,无最终审批通过的设备异动单)需求,具体数值为:当氧气总管压力低于4.25Mpa 时停221/225#气化炉,氧气总管压力低于4.20Mpa 时停223/227# 气化炉,氧气总管压力低于4.15Mpa 时停222/224/226/228#气化炉。
仪控分厂气化仪表班于2014 年12 月06 日上午,办理完仪控第二种工作票后技术员全彬彬于10:20 左右通知气化分厂当班主操及班长(张少平),要修改ESD 系统中氧气总管逻辑和联锁值并下装,告知主操逻辑下装过程中容易造成氧气总管压力波动,注意观察和操作。
当得到主操和班长同意后,气化仪表班技术员全彬彬操作,开始准备下装修改好的程序;专责工贾宝龙进行监护,同时对223#和225#气化炉的DCS画面灰锁炉篦旁边紧急停车的显示状态进行监视,在下装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情况,当程序下装完成的瞬间10:23 时,222/223/224/226/227/228#气化炉紧急停车,225#没有停车。
仪控人员发现停车后第一时间通知工艺主操和分厂厂长张晓磊。
现场查看停车首出是氧气总管联锁触发停车,当看到灰锁画面出现气化炉紧急停车字样后,立刻查看修改的ESD 逻辑,并复位停车信号,通知当班工艺主操、班长停车信号已复位,已具备开车条件。
气化分厂立即对停车气化炉做保压处理,汇报调度室及相关领导,联系仪表确认停车原因。
具备开车条件后,10:43 各台炉相继点火开车。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六章:加气站常见的事故分析及解决一、事故案例案例一2010年11月10日下午4时,成都鲁能永丰加气站内发生爆炸事故:一辆车牌号为川ATH525的捷达出租车气瓶爆炸,司机当场死亡,另一位出租车司机被爆炸引起的气浪震伤。
初步分析这次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车上的气瓶材质为玻纤制成的复合材料。
这次事故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是在加气过程中发生爆炸,有可能引爆储气罐,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二2011年11月4日,成都昭觉加气站发生氮气泄漏事故,导致两人窒息死亡。
根据初步的调查结果,事故是工人违规操作造成的,事发时工人正在进行储气罐内的气体置换,即把罐体中的空气排出来,之后注入CNG。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违规操作。
正常的操作程序,应把储气罐顶部的阀门打开,通过顶部排放。
底部的排放阀是严禁打开的。
工人打开底部阀门后,氮气就在受限空间的底部排放了。
因氮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就把里面的空气往上赶,导致缺氧。
死者也是违规作业的工人。
案例三2011年10月30日下午5时,河南永城市一液化气有限公司加气站,在卸液化气过程中发生泄漏,引起爆炸。
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4人轻伤。
发生爆炸的是一家民营加气站,伤亡人员均系该加气站工作人员,其中加气站老板受伤。
据他初步了解到的情况,当时油罐车正在给加气站卸气,老板、老板的侄子,还有一名司机负责操作,管道突然爆裂起火,几人见势不妙慌忙逃走。
紧接着爆炸发生,加气站西边的一处平房被夷为平地,一栋楼房也受到爆炸冲击,成为危楼。
案例四2009年11月23日乌鲁木齐市一辆夏利轿车在天山区赛马场十七户宏大加油加气站2号加气位加气时发生爆炸事故。
该加油加气站工作人员在给一辆新Q号牌白色夏利车加气时,该车气罐突然发生爆炸,造成车辆报废,加气站顶部被炸2个洞,该工作人员脸部受轻伤,爆炸后驾驶员逃离现场,事故未造成火灾。
经初步核查,该新Q号牌白色夏利车在交通部门备案的登记人艾某已将车变卖,后经多次转手卖至斯某。
废气处理环保设施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废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许多工业企业都配备了废气处理环保设施。
然而,这些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废气处理环保设施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提高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安全性。
二、废气处理环保设施概述废气处理环保设施主要包括废气收集、预处理、净化处理和排放等系统。
这些设施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和净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废气处理设施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如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燃烧净化等,以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三、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化工厂废气处理设施中毒事故是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在预处理阶段未能有效去除,导致后续净化处理系统失效,操作人员吸入高浓度的有害气体。
1.事故原因分析:(1)预处理阶段操作不当,导致有害物质未能有效去除;(2)净化处理系统失效,未能对高浓度的有害气体进行净化;(3)操作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导致中毒事件发生。
2.预防措施:(1)加强预处理阶段的操作管理,确保有害物质有效去除;(2)定期检查净化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有效性;(3)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案例二:某钢铁厂废气处理设施火灾事故是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高温废气直接进入净化处理系统,引发火灾。
1.事故原因分析:(1)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高温废气直接进入净化处理系统;(2)净化处理系统未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无法自动切断高温废气的进入;(3)消防设施不完善,无法及时扑灭火源。
2.预防措施:(1)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操作规程;(2)在净化处理系统设置安全保护装置,当温度过高时自动切断废气进入;(3)完善消防设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灭火源。
案例三:某水泥厂废气处理设施坍塌事故某水泥厂废气处理设施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
关于“废气收集设施”生产安全事故的5个典型案例分析一、“废气吸收法处理”典型案例案例一:宁波余姚市某金属表面处理企业废气吸收塔发生中毒较大事故企业主要从事铝件表面处理,工艺中产生含氮氧化物、硫酸、硝酸的“酸雾”,设计初原定需经过五级“酸雾”喷淋吸收塔进行碱液(氢氧化钠溶液)喷淋吸收处置后排放。
企业认为使用氢氧化钠喷淋的原工艺在去除酸雾中氮氧化物的效果不够好,随后改变了投加的药剂种类,在五级吸收塔内添加硫化钠。
2022年4月17日上午8时10分许,企业操作工将本应在第五级吸收塔循环水槽使用的硫化钠,错误投进第一级吸收塔循环水槽,导致硫化钠与水槽中的酸性液体反应释放出硫化氢气体,令操作工中毒晕倒。
随后另外五名员工先后在施救中中毒,导致事故扩大。
后果: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操作人员错误投加物料,导致硫化钠与酸性液体反应释放间接原因:企业擅自改变废气处理工艺,增投硫化钠处理氮氧化物等。
出硫化氢气体,致人中毒;后续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不到位:企业未按照《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要求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未准确辨识尾气处理工艺使用硫化钠存在的安全风险,未落实有效风险管控措施。
企业无安全操作规程:企业未针对吸收塔的投料、处置过程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员工投料操作随意性大,误将硫化钠投入第一级加药槽(含强酸性液体),产生大量高浓硫化氢气体,引起中毒。
安全培训严重不足:事发生产线作业人员大部分入职时间在2个月以内,企业未组织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员工对岗位操作安全风险不清楚、对吸收塔可能存在的中毒风险不了解。
其他人员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扩大。
对应的防范措施1.企业应按照《浙江省工贸企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指南(试行)》等标准规范要求,加强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不得采用国家和当地明令淘汰的工艺、装备和禁用的物料。
使用硫化钠处理酸性尾气的,要立即停用,积极开展废气处理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降低安全风险;建立健全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007年至2008年底气化炉开停车事故原因及分析:1.水煤浆的问题煤浆不合格导致大煤浆泵打量不好。
煤浆泵一个或多个缸不打量频繁。
致使煤浆流量三选二引起气化炉跳车。
2.磨机钢球添加的问题磨机钢球的质量和添加的不合适,致使钢球碎渣与制成的水煤浆进入大槽后堵塞大煤浆泵单向阀。
引起气化炉跳车。
3.汽包液位:原始开车时,因汽包液位高连锁没摘除。
投料后产生的高温煤气与水冷壁换热后致使汽包液位突然升高。
连锁气化炉跳车。
在以后的投料前,汽包液位高联锁已经解除。
此问题已经解决。
4.气化炉压力气化炉正常运行期间,框架上检修动电焊。
气化炉压力表因受到电磁干扰,波动。
导致气化炉压力三选二高高跳车。
事故发生后,仪表对气化的仪表进行多次屏蔽试验。
现已解决。
5.废锅液位低低跳车。
因锁斗系统一直都是手动排渣。
加上锁斗阀门开关不好使。
在排渣期间,因锁斗泄压阀没有关到位。
锁斗隔离阀打开,使气化炉水浴液位突降,造成气化炉水浴液位低低跳车。
事故发生后。
车间与仪表协商对xx-xxx进行了试验。
气化炉水浴液位连锁值是30.故把水浴液位低于40时YV-214自动关闭。
此问题现已解决。
6.死区问题死区温度高高三选二气化炉跳车。
因结焦问题。
气化炉的渣呈融融态在喉部下流。
堵塞死区,故死区温度高高跳车。
去死区有一路吹扫管线。
因堵塞,所以没办法多死区温度进行吹扫。
造成死区温度高高气化炉连锁跳车。
7.氧气流量:在大煤浆泵一个缸不大量后,炉温快速升高。
操作人员就进行了减氧。
因炉温升的很高。
在减氧过快时,氧流量低低引起气化炉跳车。
此次事故属于操作人员疏忽了氧气流量的低低跳车。
在过程中减氧过快。
8.氧气切断阀故障。
在气化炉投料后,氧气切断阀故障信号使气化炉跳车。
此次事故发生后,仪表人员进行了检修,现已解决。
9.烧嘴冷却水事故原因是烧嘴冷却水槽液位处于手动状态。
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水槽液位降低,造成补水不及时,三选二跳车。
我们以后要重视烧嘴冷却水系统。
尤其中空人员对画面进行密切监视。
1、四喷嘴事故时间:××年××月××日事故经过:一对烧嘴停车,操作人员在对准备投料的煤浆泵调节转速时,错对运行的煤浆给料泵转速有830减至400,未仔细确认后便输入系统执行,造成煤浆给料泵转速降低,g/h烧嘴煤浆流量降低到联锁值下,g/h烧嘴跳车,并导致气化炉过氧。
事故损失:B#气化炉系统停车,气化炉下降管损坏。
事故类别:操作事故事故教训:精细操作、煤浆流量计指示精确。
2、下午8:30煤粉储料仓V1205B压力有些高,工艺操作工在主控手动将V1205B冲压阀关闭,卸压阀手动20开度。
在9:00交班时未与接班人员交代,V1205B长时间处于卸压状态,9:50 1#;2#烧嘴因为V1205与气化炉压差低连锁13pdzl0133/233跳车。
1#2#烧嘴氮气吹扫阀打开,同时12单元也在冲压。
造成二氧化碳压缩机喘振。
3、DCS机柜房有报警声,找仪表工处理时,由于是夜间2点过,仪表工朦朦胧胧看了一下说是UPS益变器报警,重启一下主机就没事了。
但在他操作时把主机一下就停了。
这一停,把主控的DCS全黑屏,连公用工程的也都没电了。
他一下被吓醒了。
我急忙一下就按下了紧急停车按钮。
现场到处都在防空。
因为我知道要启动备用主机要5分钟以上,为了生产安全我不得不这么做。
这是典型的操作事故。
正确的操作应该先把备用主机先启动后,观察在无故障的情况下,再停下报警那台主机。
4.锁斗手动排渣,在上锁渣阀没有关闭的情况下打开泄压(写呀)阀。
气化炉液位突降,气化炉联锁停车。
5、事故火炬管线塌落,由于将汽提塔不凝汽排放到事故火炬,不凝汽中含有氨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在火炬管线内形成碳铵结晶堵塞(赌赛)管线,当事故火炬大气量放空时火炬管线由于流通面积减小,火炬管线内有一些水排不出来造成火炬管线水击脱落6、在A\C系统运行对第B系统做空投时误将C系统的放空阀打开造成气化炉压力突降,操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手动停车7、在xxxx年xx月xx日晚上8:30左右:事故:(水煤浆气化,两开一备)A系统刚系统停车,气化炉进行降温;B系统升温,预计第二天投料;C系统正常运行。
关于“废气处置设施”生产安全事故的9个典型案例析案例一:江苏昆山市金属制品加工企业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企业主要从事五金件金属表面处理加工,事故车间为铝合金打磨车间,打磨抛光均为人工作业,产生的抛光铝粉由每个工位设置的吸尘罩统一进入除尘系统排出。
一、二层共建设安装8套除尘系统,8套除尘系统室外排放管全部连通,由一个主排放管排出。
事故车间除尘设备与收尘管道、手动工具插座及其配电箱均未按规定采取接地措施。
2014年8月2日7时10分,事故车间除尘风机开启,员工开始作业。
7时34分,1号除尘器发生爆炸。
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向车间传播,扬起除尘系统内和车间集聚的铝粉尘并发生系列爆炸。
事故当场造成47人死亡,当天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8人,185人受伤。
事故报告期(30天)内共计97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
直接原因: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
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
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间接原因:(1)厂房设计与生产工艺布局违法违规:事故车间厂房原设计建设为戊类,而实际使用应为乙类,导致一层原设计泄爆面积不足,疏散楼梯未采用封闭楼梯间,贯通上下两层。
事故车间生产工艺及布局未按规定规范设计,是由企业总经理根据自己经验非规范设计。
生产线布置过密,作业工位排列拥挤,车间内人员密集,且通道中放置了轮毂,造成疏散通道不畅通,加重了人员伤害。
(2)除尘系统设计、制造、安装、改造违规: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改造委托无设计安装资质单位完成。
除尘器本体及管道未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未按《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15605)要求设置泄爆装置,集尘器未设置防水防潮设施,集尘桶底部破损后未及时修复,外部潮湿空气渗入集尘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