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诱导期药物应用对颅脑外伤所致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80.07 KB
- 文档页数:3
探讨脑外伤患者的麻醉选择及处理【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80-01【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的麻醉选择及处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无手术当时死亡记录。
结论: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合理使用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可以提高患者手术的成活率及术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外伤;麻醉;处理脑外伤患者一般病情比较复杂,合并症比较多,急性脑外伤可以引起很多全身性并发症,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我院于2009~2012年间收治了292例此类患者,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92例,其中男228例,女64例,年龄5~72岁;因患者入院时间不等,受伤轻重不一,所以临床表现各异。
1.2临床表现昏迷172例,昏睡72例,嗜睡32例,清醒16例,一侧瞳孔散大90例,双侧瞳孔散大12例,巴氏征阳性72例,克氏征阳性104例,颈强直136例,合并休克12例,颅脑伤292例患者中,中重型172例,所有患者都做ct检查。
1.3麻醉与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
采用静吸复合麻醉258例,患者入手术室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吸氧去痰5~10min,以异丙酚2mg/kg、琥珀胆碱1~2mg/kg快速诱导插管。
深昏迷、饱胃者在表麻下行气管内插管、术中控制呼吸、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麻醉维持用哌替啶、卡肌宁静注,加异氟醚吸入。
1.4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00例(68.749%),轻残16例(5.48%),重残2例(0.68%),植物人生存4例(1.37%),死亡70例(23.97%)。
麻醉效果满意,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
2讨论2.1脑外伤的特点(1)意识障碍明显:患者常处于昏迷状态,瞳孔不等或散大,四肢强直,病理征阳性,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呈现垂死状态。
(2)颅脑损伤严重:颅骨多伴有粉碎性或凹陷性骨折,严重脑挫裂伤常合并原发性脑干伤。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9.049艾司氯胺酮复合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及对其药物不良反应与麻醉效果的影响邹志伟,王硕,王玉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常州213000[摘要]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复合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应用对药物不良反应与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接诊的11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
对照组麻醉诱导应用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观察组应用艾司氯胺酮复合瑞马唑仑,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13.30±2.35)min、拔管时间(17.54±1.46)min短于对照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3.37±0.4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38、5.742、15.403,P<0.05)。
观察组诱导期间低血压发生率(3.5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0,P<0.05)。
插管前,观察组舒张压(73.78±3.11)mmHg、收缩压(110.87±4.54)mmH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0、9.190,P<0.05);插管后3 min,观察组舒张压(80.97±3.52)mmHg、收缩压(127.78±5.46)mmH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1、10.399,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应用可有效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平稳血压,减少低血压事件发生。
[关键词]艾司氯胺酮;瑞马唑仑;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10(a)-0049-04Application of Esketamine Combined with Remimazolam in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Drug Adverse Reactions and Anesthetic EffectsZOU Zhiwei, WANG Shuo, WANG Yukai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Wujin People's Hospital,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esketamine combined with remimazolam on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anesthetic effects in the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12 elderly pa⁃tients admitted to Wujin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midazolam combined with propofo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esketamine combined with remima⁃zolam.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recovery time (13.30±2.35) min and extubation time (17.54±1.46) m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icker sedation-agitation score (3.37±0.45) poi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838, 5.742, 15.403, P<0.05). The incidence of hypotension during indu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3.57%)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940, P<0.05). Before intubatio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73.78±3.11) mmHg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110.87±4.54) mmHg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7.850, 9.190, P<0.05). After intubation 3 mi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80.97±3.52) mmHg[作者简介] 邹志伟(1978-),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麻醉超声。
全身麻醉诱导期的用药选择院校:内蒙古包头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年级:2011级作者:霍培源内容摘要利用静脉麻醉来实施麻醉诱导时必须应注意到静脉麻醉本身的一些特点。
目的:首先应强调个体化原则,证明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
方法:根据临床实践中的病例,举例说明并设立对照组与实验组以验证麻醉诱导与体重、年龄、循环状况、术前用药等的重要关系。
结论: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期应力求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关键词:麻醉诱导期个体化原则前言本篇论文主要阐述麻醉诱导期应当注意个体化原则。
首先麻醉药品选用芬太尼、丙泊酚、依托咪酯、维库溴铵、氟哌利多、咪达唑仑等常用药品,麻醉效果必须达到镇静、镇痛、肌肉松弛、不利神经反射消失,以满足手术需求。
列举麻醉药品的药理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适应症芬太尼:1、药理作用:本品为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
镇痛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80倍。
与吗啡和哌替啶相比,本品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2、药物代谢动力学:口服经胃肠道吸收,但临床一般采用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1分钟即起效,4分钟达高峰,维持30~60分钟。
肌内注射时约7~8分钟发生镇痛作用,可维持1~2小时。
肌内注射生物利用度67%,蛋白结合率80%,消除T1/2约3.7小时。
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与约10%的原形药由肾脏排出。
3、适应症:本品为强效镇痛药,适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
用于麻醉前给药及诱导麻醉,并作为辅助用药与全麻及局麻药合用于各种手术。
与氟哌利多(Droperidol)2.5mg和本品0.05mg的混合液,麻醉前给药,能使病人安静,对外界环境漠不关心,但仍能合作。
用于手术前、后及术中等各种剧烈疼痛。
丙泊酚:1、药理作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以 2.5mg/kg静脉注射时,起效时间为30-60秒,维持时间约10分钟左右,苏醒迅速。
麻醉学中级考试之专业知识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1题,每题1分,共101分)1.普通面罩提供的最高Fi02为_____A、90%B、60%C、50%D、25%E、40%正确答案:B2.各产程的疼痛机制中,正确的是A、第一产程的疼痛来源于助产过程中器械所致B、第三产程的疼痛痛觉依然剧烈C、第二产程的疼痛来源于子宫肌层收缩和宫颈扩长D、第二产程的疼痛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痊李性收缩E、第一产程的疼痛来源于胎头下降对盆腔和会阴部结构的拉伸和压迫进行性加重正确答案:D3.女,30岁,咳嗽1个月余,无脓痰及咯血,CT示左上肺包块。
有哮喘性支气管炎病史,在全麻下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中气道压较快增高至35cmH2O,SpO2下降至86%~88%,给肌松药未改善。
3.应立即采取的措施为_____A、吸出分泌物B、加深麻醉C、加强通气D、改换麻醉机E、用氨茶碱类药物正确答案:E4.心肌梗死病人,择期手术应推迟到梗死发生_____A、2个月后B、6个月后C、10个月后D、4个月后E、8个月后正确答案:B5.不影响SpO2测定的准确性的因素是_____A、荧光素B、胆红素C、亚甲蓝D、碳氧血红蛋白E、正铁血红蛋白正确答案:B6.正确的胸外按压能使收缩压达到_____A、30~40mmHgB、60~70mmHgC、50~60mmHgD、70~80mmHgE、10~20mmHg正确答案:B7.关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麻醉以下哪项不正确_____A、使用丙泊酚是安全的B、最好采用清醒插管C、患者容易出现气道水肿、出血D、可以使用七氟醚E、没有那种麻醉方法绝对禁忌正确答案:B8.下列哪一项不是局麻药中加用肾上腺素的目的_____A、延长作用时间B、减缓药物吸收C、局部血管收缩D、防止局麻后血压下降E、减少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正确答案:D9.目前,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溶解术最常用的药物是_____A、木瓜凝乳蛋白酶B、胶原酶C、玻璃酸酶D、菠萝蛋白酶E、糜蛋白酶正确答案:B10.患者,男,25岁。
第五章 静脉麻醉药(一)单项选择题1、和吸入麻醉药相比,静脉全麻药的突出优点是A 使用方便B 不刺激呼吸道C 无燃烧、爆炸危险D 不污染手术室空气E 以上都对2、硫喷妥钠最初再分布的组织是A 脂肪B 骨骼肌C 肝脏D 肾脏E 平滑肌3、硫喷妥钠对脑血流和颅内压的影响是A 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从而使颅内压下降B 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从而使颅内压升高C 对脑血流量无影响,对颅内压无影响D 颅内压升高,但脑血流量无增加E 颅内压下降,但脑血流量无减少4、硫喷妥钠在哪些情况下应用,可使血压严重下降A 心功能不全B 严重高血压C 低血容量D 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E 以上都对5、氯胺酮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主要机制是A 阻断NMDA受体B 激动GABA受体C 阻断脑内吗啡受体D 兴奋脊髓网状结构束对痛觉的传入信号E 阻断脊髓内吗啡受体6、氯胺酮禁用于A 高血压B 颅内高压C 甲状腺功能亢进D 精神病E 以上都对7、静脉注射羟丁酸钠后,可引起A 血压升高B 脉压增大C 心率减慢D 外周血管扩张E 以上都对8、羟丁酸钠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是A 不抑制呼吸中枢对CO2的反应性B 使潮气量稍增加C 呼吸频率减慢D 分钟通气量不变E 以上都对9、下列哪种静脉麻醉药对循环系统影响最小A 氯胺酮B 羟丁酸钠C 丙泊酚D 硫喷妥钠E 依托咪酯10、下列哪种静脉麻醉药对循环系统兴奋作用最强A 氯胺酮B 羟丁酸钠C 丙泊酚D 硫喷妥钠E 依托咪酯11、下列哪种静脉麻醉药具有确切的镇痛作用A 氯胺酮B 羟丁酸钠C 丙泊酚D 硫喷妥钠E 依托咪酯12、丙泊酚的特点是A 麻醉作用快、强、短,苏醒迅速完全B 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少C 可使动脉压显著下降,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和总外周阻力降低D 老年人应减量使用E 以上都对13、下列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药物是A 硫喷妥钠B 氯胺酮C 羟丁酸钠D 依托咪酯E 丙泊酚14、异丙酚最显著的特点是A 镇静催眠作用。
麻醉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有何影响麻醉药物在现代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减轻痛苦,还是在某些检查和治疗中帮助患者保持舒适和配合,都不可或缺。
然而,就像任何药物一样,麻醉药物在发挥其有益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人体的各个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麻醉药物对大脑的影响。
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麻醉药物的作用首先就是要使大脑进入一种抑制状态,从而让人失去意识和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大脑的神经传递和代谢功能。
一些研究表明,在麻醉后的短时间内,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不过,这种影响通常是暂时的,大多数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能够恢复正常。
但对于老年人和本身就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麻醉可能会带来更长期的影响,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管理。
接下来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导致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少。
此外,一些麻醉药物还可能引起呼吸道平滑肌松弛,增加气道阻力,导致呼吸困难。
在麻醉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并使用辅助呼吸设备来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也会受到麻醉药物的影响。
某些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脏的节律和收缩力,导致心率失常或血压下降。
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有心脏疾病的患者,麻醉医生需要在术前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详细评估,并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降低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麻醉药物也不例外。
大部分麻醉药物都需要在肝脏中进行代谢和转化。
如果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麻醉药物的代谢减慢,从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和毒性反应。
因此,对于肝脏功能不全的患者,麻醉医生需要调整麻醉方案,选择对肝脏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药物的代谢情况。
肾脏负责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肾脏的血流灌注和肾小球滤过功能,导致尿量减少。
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与护理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以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
虽然麻醉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之相关的风险和副作用也不可忽视。
其中之一就是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麻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 血液循环减慢:麻醉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血管扩张和静脉循环的减慢。
这会使得血液在体内的流动速度减慢,从而增加血液凝结的风险。
2. 凝血功能异常:一些麻醉药物会干扰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这可能会增加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风险,并延长恢复期。
3. 血糖水平变化:一些麻醉药物可引起血糖水平的变化,包括血糖降低或升高。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他们需要在手术前接受特殊的血糖管理。
4. 血液容量改变:麻醉过程中,液体和药物的管理会影响体内的血液容量。
这可能导致血液浓缩或稀释,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
二、麻醉对血液系统的护理1. 评估和监测:在手术前和手术中,护士需要对患者的血液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 准备血液制品:对于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护士应根据医嘱准备血液制品,以备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
3. 液体管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合理配置和管理液体。
确保血液容量的平衡,维持循环稳定。
4. 血糖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护士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在手术前和手术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5. 增强循环:在麻醉过程中,护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患者的循环,比如提供适当的体位,促进气管插管后的肺通气和排痰等。
6. 预防血栓形成:在手术期间,护士可以采用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包括提供抗凝药物、穿压力袜、协助患者进行床边活动等。
7. 监测血液指标:在手术后,护士应该及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