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333.29 KB
- 文档页数:4
几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曹伟伟1,朱晓娜1,李明静1,2*
【摘要】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用维生素C (Vc)作为阳性对照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丹皮酚及金银花叶子总黄酮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1 %丙三醇和1 %吐温-80 (体积比
1 : 1)混合液作溶剂可显著增加丹皮酚和金银花叶子总黄酮提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茶多酚、丹皮酚、金银花叶子总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活性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Vc、Vc :丹皮酚=1 :
2 (质量)、比Vc :丹皮酚=1 : 1 (质量)比、茶多酚、茶多酚:丹皮酚=2 : 1 ()、质丹量皮比酚、金
银花叶子总黄酮提取物•
【期刊名称】化学研究
【年(卷),期】2013 (000) 003
【总页数】5
【矢键词】茶多酚;丹皮酚;金银花叶子;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酪氨酸酶(TYR)又称多酚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1] •酪氨酸酶是生物合成黑色素细胞的主要限速酶,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可改善皮肤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代谢,阻止色素沉着,达到美白效果[2].已应用于美白化妆品中的化学合成美白剂如氢醍则因具有较大的细胞毒性目前已较少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无毒、安全等特点,因此,天然植物类化妆品的开发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茶多酚的主
要成分是儿茶素[3] 具有清除人体自由基、祛斑、防晒等作用[4].金银花叶子中主要有木犀草素、木犀草昔、忍冬昔等黄酮类化合物[5],这些黄酮类。
文冠果壳皂苷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张洪梅;周泉城
【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
【年(卷),期】2013(028)005
【摘要】分别采用70%的乙醇溶液、蒸馏水2种浸提液提取文冠果壳中的皂苷,并测定其含量以确定最佳提取溶剂.通过对酪氨酸酶催化L-多巴氧化速率的测定研究了文冠果壳粉的乙醇提取液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皂苷粗提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与浓度呈非线性变化,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当皂苷质量浓度为0.36 mg/mL,抑制率可达到64.6%.通过酶抑制作用的Lineweaver-Burk图,分析结果显示,文冠果壳皂苷粗提液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上述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文冠果壳中的美白成分提供了依据,同时又实现了废物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总页数】5页(P53-56,62)
【作者】张洪梅;周泉城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淄博 255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3
【相关文献】
1.无患子总皂苷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J], 陈雷;赵春琳;周生学
2.文冠果壳黄酮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J], 张洪梅;耿杰;周泉城
3.紫娟茶花青素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J], 陈荣达;史玉蕊;刘桂明;陶彦舟;范阳扬;李丽
4.紫娟茶花青素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J], 陈荣达;史玉蕊;刘桂明;陶彦舟;范阳扬;李丽
5.清香木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的研究 [J], 于丽娟;刘悦;李智敏;金鹏程;周继伟;杨芳;谢纯;肖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种中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研究摘要! 目的! 研究&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1 方法! 分别用50%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中药白芷、白附子、当归、云苓、白蒺藜、银杏叶- 然后浓缩提取液至膏状1用水将$ #45膏状稀释为$45 6 47 - 测定各自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1结果! &种中药白芷3 白附子3 当归3 云苓、白蒺藜、银杏叶都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5%、55%、60%、22%、55%、40%。
结论:白附子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强关键词! 黄褐斑;中药;祛斑;美白;酪氨酸酶据统计- 约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容的最大障碍之一是面部雀斑、黄褐斑、老年斑的形成,它们属于常见色素沉着的皮肤病,影响容貌,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有报道美白祛斑类化妆品的市场份额始终处于增长趋势。
1994年日本的美白类化妆品销售额约为1980年的二十倍。
中国与日本属同一肤色人种- 巨大的市场潜力不容忽视1近年来- 对从传统药物和天然资源中寻找新药物- 已越来越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医药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 中药3 天然药物资源丰富- 而且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给开发和利用祛斑的天然植物提供宽广的空间1 本文在研究黄褐斑的形成机理和中药治疗黄褐斑的基础上,对6种常用中药进行了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试验- 发现白附子、白蒺藜的提取液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
黄褐斑形成的机理及病因由于黄褐斑患者皮损部位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 黑素和黑素小体均增加- 进而表现出色斑- 影响美容病理状态下- 真皮内巨噬细胞可吞噬滴落入真皮的黑色素体- 或沉着于真皮上层- 或在细胞内降解- 一部分经淋巴转移< / = 1色素的产生与排泄失去平衡- 并过剩地聚集在表皮细胞内的部分- 就形成色素沉着< & = 1黑色素的排泄有两条途径! 一是从肾内排泄- 另一是经皮肤排出- 即黑色素被转移到角质蛋白中- 随表皮生长移行到角质层,最后随角质层周期换新而脱落,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妊娠或口服避孕药由于妊娠或口服避孕药导致激素的改变! 血中雌激素" 孕激素或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6水平增高使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加1.2某些疾病某些慢性疾病! 特别是女性生殖器疾病和月经失调" 痛经"附件炎" 不孕症等以及肝脏病" 慢性酒精中毒" 甲状腺疾病" 结核" 内脏肿瘤患者中也常发生本病! 可能与卵巢" 垂体" 甲状腺等内分泌有关(有研究表明! 妇女中黄褐斑患者的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比正常人高! 故认为黄褐斑不是单一疾病! 可能是自身免疫病的一部分.1.3 遗传因素不同的资料表明有30%-70%的患者有家族史! 且男性的比例比女性高。
12种中药的水及乙醇提取液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比较陈学艳;王艳;李晶;毕月玲【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年(卷),期】2010(27)5【摘要】[目的]比较12种常用美白中药70%乙醇提液与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
[方法]利用受试物抑制蘑菇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发生反应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的原理,以维生素C作标准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在475 nm 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比较各受试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
[结果]12种中药均对无细胞系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甘草等5种中药的70%乙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水提物的抑制作用;桑叶等7种中药的水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醇提物的抑制作用。
[结论]通过对比常用美白中药的醇、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筛选天然物作为纯天然美白化妆品原料,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页数】2页(P426-427)【关键词】美白中药;蘑菇酪氨酸酶;L-多巴【作者】陈学艳;王艳;李晶;毕月玲【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相关文献】1.四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J], 刘之力;李雅莉;郑义宏;刘俐;宫淑敏2.196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J], 傅国强;马鹏程;吴勤学;魏峻;闫玮;李玲珺3.54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 [J], 刘之力;涂彩霞;史月君;刘新国4.赤芍等5种上调酪氨酸酶活性中药乙醇提取液对棕黄色豚鼠背部皮肤的增色作用[J], 李洪武;朱文元;夏明玉5.中药对黑素生物合成影响研究Ⅰ.82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J], 雷铁池;朱文元;夏明玉;张美华;范卫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种枳壳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比较朱祥枝;潘东明【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044)003【摘要】研究了6种中药枳壳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中药枳壳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除了绿衣枳壳外,其它5种中药枳壳的提取物随着含量的增大,酶活力呈指数下降,测定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6种中药枳壳提取物含量(IC50)分别为:0.92 mg/ mL(绿衣枳壳)、0.96 mg/mL(陕西枳壳)、1.30 mg/mL(红河橙枳壳)、0.44 mg/mL(湖南枳壳)、0.41 mg/mL(四川枳壳)、和0.70 mg/mL(江西枳壳).上述6种中药枳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可逆过程,抑制类型均为混合型.分别测定各种枳壳提取物对游离酶抑制抑制常数(KI)和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 IS),并加以比较.【总页数】4页(P416-419)【作者】朱祥枝;潘东明【作者单位】福建省科技厅;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63.324【相关文献】1.孜然乙醇提取物的工艺优化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J], 王雅;杜国英;邹红梅;马敏倩2.四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J], 刘之力;李雅莉;郑义宏;刘俐;宫淑敏3.54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 [J], 刘之力;涂彩霞;史月君;刘新国4.银杏叶和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比较 [J], 韩鹏;邱凌;黄浩;陈祥仁;陈清西5.银杏叶和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比较 [J], 韩鹏;邱凌;黄浩;陈祥仁;陈清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番莲果皮中一个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新木脂素类化合物谢涠佳;周怡彤;徐洁卉;陈彩玲;欧阳健;周文娜【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24(36)5【摘要】本文研究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Sims)果皮化学成分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对西番莲果皮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和文献报道鉴定其化合物结构。
利用酪氨酸酶试剂盒检测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采用Autodock Vina及Gromacs软件实现化合物与酪氨酸酶蛋白的分子对接。
最终从西番莲果皮中分离鉴定3个化合物,分别为肌醇木脂素(1)、松柏苷(2)和紫丁香苷(3),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新木脂素类化合物。
3个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为(27.27±0.79)%、(1.35±0.44)%和(17.04±0.86)%,与酪氨酸酶蛋白的结合能分别为-8.3、-6.9、和-6.7 kcal/mol,表明肌醇木脂素具有良好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酪氨酸酶蛋白结合作用强,且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肌醇木脂素配体-酪氨酸酶复合物结合作用稳定,且具有潜在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总页数】8页(P779-786)【作者】谢涠佳;周怡彤;徐洁卉;陈彩玲;欧阳健;周文娜【作者单位】湖州学院生命健康学院制药工程系;湖州中科高原生物创新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相关文献】1.黄连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抑制活性Δ2.新型脱碳木脂素类化合物合成方法与肿瘤抑制活性研究3.狭基线纹香茶菜中一个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英文)4.圆二色谱在木脂素和新木脂素类化合物绝对构型确定中的应用5.牛蒡子中一个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种酸味中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研究
陈彬;张理平;梁娟;周露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23)002
【摘要】目的研究5种酸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5种酸味中药的酸性成分,多巴速率氧化法检测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 结果 5种酸味中药的碱提酸沉溶液中,枳椇子、金樱子、木瓜、地榆、绿萼梅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1.66%、68.53%、59.73%、54.28%和39.36%. 结论5种酸味中药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枳棋子作用最强,对治疗黑色素增多性疾病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陈彬;张理平;梁娟;周露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白藜芦醇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J], 罗利琼
2.白芷美白液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J], 欧喜燕;于秀华
3.5种酸味中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研究 [J], 陈彬;张理平;梁娟;周露;
4.6种中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J], 李艳莉;钟理;梁丽红
5.中药对黑素生物合成影响研究Ⅰ.82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J], 雷铁池;朱文元;夏明玉;张美华;范卫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茶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
王璐馨;沈建福
【期刊名称】《食品与营养科学》
【年(卷),期】2022(11)2
【摘要】目的:探究油茶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判断其抑制类型,初步探
究其抑制机理,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测定。
方法:分别以L-酪氨酸与L-多巴(L-DOPA)为底物,测定油茶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活性与二酚酶活性的抑制效果,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探究其抑制机理,并测定油茶壳提取物中的总多
酚和黄酮含量。
结果:油茶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的IC50分别为
0.0711 mg/mL、0.2199 mg/mL,对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IS为10.7487
mg/mL。
油茶壳提取物中总多酚含量为30.22% ±1.02%,黄酮含量为13.52% ±0.24%。
结论:油茶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单酚酶与二酚酶均具有较好抑制效果,总多酚、黄酮可能是油茶壳提取物发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作用的主要物质。
【总页数】10页(P147-156)
【作者】王璐馨;沈建福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杭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荔枝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2.天然产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及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
3.蓝莓提取物,刺玫果提取物和抗坏血酸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
4.蓝莓提取物,刺玫果提取物和抗坏血酸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
5.蓝莓提取物,刺玫果提取物和抗坏血酸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品种荔枝果皮酚类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1.红荔枝果皮的酚类物质组成红荔枝果皮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其中以花青素、类黄酮和酚酸类物质为主要成分。
花青素是一类强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
类黄酮是一类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
酚酸类物质则是一类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的天然化合物,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糯米皮荔枝果皮中也富含酚类物质,其中的花青素、类黄酮和酚酸类物质含量较高。
这些酚类物质的存在,使得糯米皮荔枝果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除了红荔枝和糯米皮荔枝之外,其他品种的荔枝果皮中也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具体成分和含量各有差异。
不同品种荔枝果皮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差异,可能与其生长环境、生长季节和品种特性等因素有关。
1.红荔枝果皮的抗氧化活性红荔枝果皮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类黄酮和酚酸类物质,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
研究表明,红荔枝果皮提取物具有较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能有效抑制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保健功能。
不同品种荔枝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但不同品种荔枝果皮均富含酚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荔枝果皮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和天然保健食品原料。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荔枝果皮具有较好的天然抗氧化能力,但其具体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科研力量投入到荔枝果皮的研究中,为其应用开发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不同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对比分析宝应县中医医院江苏省扬州市2258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对比。
方法:选取中药诃子、艾叶、紫草、白芷等药材应用70%乙醇提取方法,将维生素C、熊果苷作为阳性参照,运用体外酪氨酸酶抑制方法,对比不同药物的活性。
结果:中药诃子酪氨酸酶抑制率达到50.34%,艾叶酪氨酸酶抑制率为21.67%,而紫草酪氨酸酶抑制率达到-10.36%。
结论:中药诃子、艾叶醇提取物对于酪氨酸酶有抑制活性,能够为美白中药的研究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乙醇提取物;美白;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美容中药与化妆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在《五十二病方》中记录有关美容的方剂共8首[1]。
由于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对比较低,应用后有着明显的效果,所以深受爱美女士的追捧。
中医药美白、祛斑等产品在国外发展迅猛,市面上有许多美白产品都是利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形成,具有美白的作用,药物美白作用效果可利用监测手段,将酪氨酸酶抑制率作为重要的评估标准。
本次研究基于体外实验,借助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对诃子、艾叶、紫草、白芷等药材美白与抗菌消炎中药的美白活性进行观察,为研发中药美白制剂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熊果苷由台湾第一化工原料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酪氨酸酶与酪氨酸源自于美国Sigma企业;KH2PO4与K2HPO4由台湾联工化学制药厂提供。
1.2中药供试液制取中药饮片诃子、艾叶、紫草、白芷中药源于北京同仁堂药方,称量10克原药材,放在三角瓶中,加入用药乙醇150毫升浸泡12小时,在三角瓶口处,覆盖玻璃皿,文火加热45分钟,把中药提取液进行抽滤处理,旋转蒸发仪器浓缩,旋转真空干燥仪器,使其在温度为50℃的环境下干燥处理,制备供试中药提取物粉末,利用天平精准称量17毫克中药提取液干燥粉末,将其转移到容量瓶之中,通过纯净水超声溶解定容处理后,制取成浓度为每升1.7毫克的供试药液。
6种植物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任冰如;吴菊兰;郭荣麟;张涵庆;佟海英;李维林【期刊名称】《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03(012)001【摘要】@@近年来,中草药美容由于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而风靡全球.【总页数】2页(P58-59)【作者】任冰如;吴菊兰;郭荣麟;张涵庆;佟海英;李维林【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95【相关文献】1.测定24种植物的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J], 任冰如;吴菊兰;汪洪江;梁呈元;李维林;张涵庆2.石花菜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J], 唐丽娟;钱丽;刘玮炜;李盈蕾;史大华3.制何首乌提取物及主要单体成分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J], 石璐缘;李登科;崔宝弟;付莹;冯光远;赵晨;孙震晓4.余甘子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分析和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J], 于丽娟;吴丽华;王金香;李雪瑞;田浩;杨芳;李晚谊;肖丹;李智敏5.栀子叶乙醇提取物对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J], 黄硕;刘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