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世家李亚磊从中医角度解读肝腹水
- 格式:docx
- 大小:12.73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世家李亚磊:肝病,中医可以治肝病的病理变化不一,极其复杂,有充血、瘀血、凝瘀、硬化等不同;其症状来势汹汹,有的缠绵反复,有的困顿日甚,有的无明显体征,不检查不会发现,在病程方面,长短不一,有的甚至长达数十年。
每一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治疗措施亦异,难一概而论。
通俗地说就是西医所看到的一个人的‘病’,侧重点在于‘病’;而中医看到的是一个病着的‘人’,侧重点在于‘人’。
人是精神的不是机械的,病是整体的,不是局部的。
整体观念就是把人看做一个整体,在诊病时不应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寻其根源之所在,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辨证施治标本兼治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万事万物同出一理,定有其规律,中医施治讲究循‘道’而行。
以《伤寒论》为根本,《伤寒论》中不仅仅讲六经辩证,它是融病因、病机辩证、脏腑辩证、八纲辩证、经络辩证、气血津液辩证为一体,论中无不体现出其辩证论治的精神。
不仅在病因、病位、病机、病性、诊断等方面反应了中医辩证的内容,而且在对疾病的标本、立法、处方用药上都指明了方向。
乙肝病毒之所以难治,在于普通药物很难将其杀死,原因在于其存在于肝细胞核中,一般药物很难深入病灶。
中医则不同,它会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用药,如果辨证准确,中药对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中医治疗乙肝肝病是常见的传染病,中医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对肝病有了较系统的治疗方法。
东汉末年张仲景提出观点: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治肝虚的用药方法,提出了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
博大精深的中医治肝理论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与历练,目前已经在肝病治疗上卓有成效。
中医世家李亚磊院长表示:慢性乙肝患者,如果没有抗病毒指征,但病人自己感觉有不舒服的症状,医生们都会通过辨证后,给他用中药治疗。
中医会根据你的症状、舌象、脉象,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最后才能给患者辨证用药。
李亚磊院长讲解中医治腹水开启治肝新思维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15%,5年病死率约44%。
其中,10%~15%的患者腹腔穿刺反复放腹水,被认为是顽固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s),这些患者1年病死率高达60%以上。
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顽固性腹水的常见原因,也是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本文结合肝病专家及多学科专家临床诊治经验,阐述肝硬化腹水患者如何从源头上解决反复腹水,久治不愈难题。
肝硬化腹水患者如何安全有效将腹水排出体外肝硬化腹水之所以反反复复是因为肝脏硬化的源头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肝脏的损伤、病变及硬化实际表现在细胞因子不足,内环境紊乱,肝细胞再生功能下降,我们重点要做的工作是改善调动细胞因子功能,调节肝脏微生态环境,源头解决毒素淤积,五大通路(胆管、血管、微管、淋巴管以及神经纤维)拥堵等问题,源头阻断肝硬化发展进程,恢复肝脏功能,解决门脉高压症(腹水、出血、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致命并发症)。
李亚磊院长解析:反复抽腹水、长期补充蛋白利尿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响肝脏失去合成白蛋白能力、放腹水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降低,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或失去合成白蛋白能力,低蛋白血症及其导致的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为肝硬化腹水的主要因素,同时,低蛋白血症可由于循环血量降低导致微循环障碍,导致尿量减少,加重腹水。
腹腔穿刺大量放腹水(large volume paracentesis,LVP)是治疗腹水的常见方法,可暂且缓解病情进展,放腹水会导致肾功能损伤,也称为穿刺后循环功能障碍。
专家表示:放腹水的同时只有补充白蛋白,才能降低肝性脑病、肾功能障碍、电解质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那么在这种治疗的过程中,反复放水、反复补充白蛋白,昂贵的治疗费用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患者陷入治疗困境。
肝腹水怎么治?三子通消利水汤扶正固本,源头治疗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腹胀、轻微腹痛,并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辨证必不可少。
肝硬化腹水,其病机为正虚是病之本,腹水是病之标。
肝失疏泄,脾土不能制水,肾失开阖,三焦决渎无权,水液内聚成鼓,肝、脾、肾三脏俱病。
余从经方入手,从太少两感、厥阴虚寒、太阴少阴合病三方面来辨治,取效甚捷。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病,则脾首当其冲,脾为制水之脏,脾阳伤,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致使痰饮结聚,饮食精华无从上归于肺,下输膀胱,浊气在下则化而为湿,湿郁过久郁而化热,湿热相搏而致腹胀,况且大腹为三阴之地,脾不传输,水湿必弥漫于腹,而成腹水。
《金匮要略》又云:“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
”脾病则肾病,水湿下渗,则伤肾,肾失开阖,三焦决渎无权。
所以腹水的形成往往是脾肾同病,严重者心肺受累,诱发心衰、肝衰、肾衰。
从临床症状来看,本病以腹胀为主要表现,多伴有纳差、乏力、腰酸、怕冷、水肿等症状。
对于腹水的治疗,病位在肝、肝脾、脾肾,辨证主要从太少两感、厥阴虚寒、太阴少阴合病三方面来辨治。
1.太少两感本型可表现为气滞夹湿,以及湿阻热郁,以气滞为多见,症状特点为腹胁胀满疼痛,食后腹胀更甚,嗳气不舒,伴血瘀证者可见面色黝黑,头颈部可见蜘蛛痣,舌质紫暗。
传统中医从肝论治,以逍遥散为主方。
此时的治疗非常关键,如果能解决气滞的问题,就可以防止脾伤与腹水的发生。
2.厥阴虚寒本型以肝阳虚衰,脾土大伤,运化失职,清浊相混,隧道壅塞为主要病机。
3.太阴少阴合病太阴少阴合病表现为腹部胀大,面色㿠白,乏力倦怠,形寒肢冷,脐突,下肢水肿,舌苔白腻,脉细无力,若出现少阴肾精亏虚,虚阳上浮,则表现为腹部胀满,口燥咽干,鼻衄齿衄,手足心热,时有低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这种类型的水肿最为难调。
中医世家李亚磊讲解:为何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顽固性腹水在全世界肝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每年也有很多因为肝硬化而导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的家庭,在肝硬化多个并发症中,腹水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它是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衰退的直接结果,腹水的出现,通常意味着肝功能已经发展到了失代偿期。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肝硬化是肝脏出现问题了,为何会导致腹水的出现呢?有时候击垮一个人的并不是病情,而是此人对疾病的认识不够。
原因一、门静脉高压门脉系统是血液进入肝脏进行“过滤”的重要通道,如果平时肝脏功能正常的话,是完全有能力接纳进入肝脏的血液的。
但是如果肝硬化之后,肝脏就失去了接纳血液的能力,从而导致血液进入肝脏受阻,淤积在肝脏外面,从而导致门脉高压,门脉高压形成后,会使得血液中的水分往腹腔内转移,形成腹水。
原因二、低蛋白血症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降低,从而使得血液中的蛋白质降低,当低于31g/L的时候,就会导致血液的渗透压降低,血液的水分会跑到血管外面来,由于腹腔是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的空腔,可以容纳液体,因此腹水就这样形成了。
原因三:水钠潴留肝功能减退带来的不仅是蛋白质合成减少,导致血液中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漏出到腹腔中形成腹水,还有对体内激素的调节能力下降。
肝功能减退时,肝脏对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灭活减少,导致体内液体潴留增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也是腹水形成和加重的原因之一。
原因四、淋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回流收到阻力之后,血液会从肝窦往窦旁间隙渗透,这会导致淋巴液生成增多,大约为7~11L,已经超过了胸导管引流的能力,最后会透过肝脏薄膜和淋巴管渗透至腹腔,也是腹水形成的重要途径。
如何有效控制顽固性腹水肝腹水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原因就能导致出现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的结果,无论如何,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最要紧的是要应对腹水的情况。
肝硬化患者超过半数在10年后会出现腹水,所以要想预防腹水的出现,肝硬化患者必须要尽早行动起来,避免或者减缓肝硬化的发展速度。
中医世家李亚磊:中医眼中的肝脏功能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
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
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既排毒也藏血,中医有百病从肝治的说法,本文介绍肝脏和人体健康的各方面关系,以及保养方法。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
在中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
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肝与情绪也有很大的关系,肝主怒,怒伤肝,肝血太重,就容易造成面红耳赤,头晕,头疼,这种就是肝火旺的表现,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肝火越来越旺,表现为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所以说人的充足睡眠可以养肝,可以使情绪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境界。
反过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也利于养肝。
李亚磊院长表示:“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
“肝藏血,血舍魂”,“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因此肝参与精神神志活动。
中医以宏观性、整体性偏重于机体的反应,强调辨证论治,注重症候表象,以象推理。
目前的“龟源治肝七法”,根据病人的病情“七种方法”进行辨证施治,加减化裁,结合龟源贴的治疗针对肝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肝脏的重要性,肝胆卫士李亚磊从中医角度分析肝脏简介:李亚磊,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国医系),师承于国医大师李佃贵,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委员,北京大学公共营养师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颜色为红褐色,位于人体右上腹部,大部分被右肋骨覆盖,肝脏上部与胸膈相接,肝脏被镰韧带分为左叶右叶两个部分,右叶厚而大,左叶小而薄,人体中具有防护自卫功能的脏器。
肝主藏血而调节血运:六节藏象论说:肝者其华在爪,以生血气,素问·五脏生成论说:故人卧而血归于肝,李梃医学入门也提到人动则血运行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这些都是说明肝脏对于血量的调节作用的血液在人体保持一定衡量,以供机体之需要,当人体进行剧烈活动或白天从事其他活动时,机体需血量就多,而当夜间睡眠或休息时,则机体需血量相应减少需血量多时,肝脏就排出贮存的多余血液;需血量少时,则多余血量又归肝脏古人认为肝为藏血之脏,藏血这一生理过程对人体的正常代谢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唐容川说:治一切血症总不外乎理肝也,又说: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
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在正常情况下,肝就是依其条达疏泄之性来保证其本身和其他脏腑的正常活动的疏泄功能体现在:一是调精神而出谋虑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情志与肝有密切的关系,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宣明五气论也说:肝藏魂,谋虑和魂都是精神情志的反映,灵枢·本身篇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唐容川说:夜则魂归于肝而为寐这些论述都反映了人的精神情志与肝脏的关系,肝疏泄正常,气机调达,则精神畅悦,疏泄失其常度则引起神志方面的改变,反过来,任何情志的刺激则都可导致肝气的郁结和逆乱,二者互为因果同时,由于气机郁滞,常可引起血行受阻,气滞血瘀,或为气血逆乱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临床所见肝气郁结者多有两胁胀痛胸闷不畅,而妇女则有月经不调等现象,都说明肝的疏泄作用与气血运行的关系其二是促进消化,以助吸收,经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消化吸收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脾胃之气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而脾胃升降和胆汁的分泌又必须依赖肝的正常疏泄,如果疏泄失调就会出现相应的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脘闷腹胀或大便溏泄等。
中医世家李亚磊:肝硬化并发腹水,到底怎么一回事?简介:李亚磊,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国医系),师承于国医大师李佃贵,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委员,北京大学公共营养师。
肝硬化状态几乎是所有慢性肝炎的最终结局,不论是乙肝、酒精性肝病或者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如果治疗不佳,会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最后发展为肝硬化,所以我们把肝硬化称为肝病的终末期状态。
但是,并不是说发展到肝硬化的状态,甚至出现了肝腹水的并发症,患者就会很快失去生命。
尤其是现在,我们有了很多的治疗方法,肝硬化晚期的病人,即使出现了腹水等并发症,还是可以长时间生存的。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晚期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肝硬化腹水是怎么形成的呢?它有哪些表现?肝硬化导致腹水,称为肝硬化腹水,俗称为肝腹水。
如果肝脏疾病晚期出现门静脉高压症或低蛋白血症时,会表现为肝腹水,症状为腹胀,随着腹水增多腹胀会越来越重,甚至可以看到肚皮发亮,也有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
如果肝腹水继发感染时,患者可出现自发性腹膜炎表现,比如腹痛、发热等。
查体时看到病人肚子明显腹胀,甚至像蛙腹一样,叩诊腹部为实音,像没有熟的西瓜似的,甚至摁压肚皮可出现水肿。
如何及时发现肝硬化腹水?1、患者会出现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少数病人还可出现面部色素沉着。
2、患者会出现慢性的消化不良症状。
腹胀或者伴有便秘、腹泻或者肝区隐痛,劳累后更加明显,此症状为肝硬化早期症状最常见的表现。
3、少数患者可以出现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一般无压痛,脾脏正常或者轻度肿大。
治疗原则肝硬化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一是针对病因治疗;二是缓解门静脉高压;三是对症缓解症状;龟源治肝七法中,每个方法之间会有一个结合,并非全部独立使用;肝炎患者前期无症状,多发生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凭单味药不能照顾全面;比如肝硬化腹水,我会用三甲软肝缩脾汤,三子通消利水汤综合配伍,因为病人病情、症状的不同,还需配伍其它中草药,这样才能达到1+1>3的作用。
三子通消利水汤攻破肝硬化腹水难题
在日常生活中不难见到肝腹水患者,若这类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病情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介绍腹水怎么治疗之前,应该提前了解一些肝硬化腹水的相关知识。
肝腹水是一种慢性的肝病,因为正常人的腹腔内都会有少量的游离腹水,一般多为50毫升左右,这些腹水能够帮助我们维持器官的润滑作用,但是有些人的腹腔会出现过多的游离液体,会比正常人的液体多很多,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腹水。
中医认为:肝主升,抽全身气血上行,肾主降,排全身水湿下行,肝脏因多种因素损伤,肝损伤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头,生化不足致气虚,气能推血,气虚不足致血液淤积,痰凝,血不足肾则亏,肾亏水湿不通,故而形成腹水。
腹水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严重的患者是可以被这种疾病危害到生命安全,因此如果患有这类疾病应该及早发现对症治疗,一般情况下,如果早期发现肝腹水的话,可能患者仅会有轻微的腹胀现象发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消化不好,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患有慢性肝炎的患者,或者是肝硬化的患者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感觉腹胀明显,体重增长下肢浮肿,那么就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很有可能是肝腹水的现象发生了。
李亚磊院长表示: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医治疗肝病的过程中,发现万事万物都可遵循这个规律,龟源治肝七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有3味主药,“龟源治肝七法”并非独立配伍,而是根据病人的病情“七种方法”进行辨证施治,加减化裁,针对肝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于肝腹水患者,李亚磊院长采用“三子通消利水汤”有效解决腹水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等难题。
同时再通过脐部给药刺激自身元气的生成,推动气血的运行促进阴阳平衡的调节。
两者的结合对肝腹水的治疗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世家李亚磊谈肝脏与肝病简介:李亚磊,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国医系),师承于国医大师李佃贵,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委员,北京大学公共营养师。
中医认为肝正常时疏泻应该是适度的,疏泻不适度产生疏泻不及或者疏泻太过。
这些病变表现在疾病上就是两种疾病,一个是反应到功能上的疾病,再一个就是肝火上延。
眼睛红、眼睛目赤这种病这叫肝气上逆。
再就是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产生什么病呢?产生血压高等病。
什么叫肝主疏泻呢?就是说人在生活中要心平气和要高高兴兴,这个情绪就是由肝来管的,如果情绪好了、高高兴兴,那么就是肝疏泻功能正常。
如果这个人特别暴躁,这是疏泻太过了。
特别压抑就是疏泻不及。
这些都是由肝管的,这就是肝主疏泻。
肝藏血,肝藏血说的就是肝有储藏血的功能,如果肝储藏血的功能不好这个人就处于贫血、出血状态。
中医认为该如何保肝呢?第一:首先情绪要好,有正常的心理状态,要心平气和,不要大悲、也不要大怒,中医认为怒伤肝、大怒伤肝,所以情绪要平和。
第二:要有很好的睡眠,要睡好觉。
要是废寝忘食、夜生活太多,对肝也不好。
第三:要注意饮食,要饮食有节、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得太油腻;另外不要吸烟、不要喝酒,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还有要劳逸适度,过度劳累不行,过度安逸也不行。
最后还要注意,不要过度房劳,就是性生活还要少一些。
有好多得了肝病的人性生活太频繁,会影响肝病的康复。
中药治疗肝病的优势中药治疗肝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中医把肝病分为两类,就是阴阳两类:阳热型的就用阴寒的药治,阴寒这类病就用阳热的药类治所以叫热者寒治、寒者热治。
它体现一种辨证施治的方法。
中药副作用小,因为它辨证论治、针对主要病因;另外经过君臣佐使配方,把副作用都抵消了,所以讲中药治疗肝病副作用很小。
中医药食同源,讲究食疗、合理饮食。
因此,中药治疗肝病比西药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人们都愿意用中药治疗肝病。
目前,龟源治肝七法根据病人的病情“七种方法”进行辨证施治,加减化裁,结合龟源贴的辅助治疗针对肝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医世家李亚磊讲解:中医如何护肝肝脏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中医将其称之为“将军治官”,更是提现了我国传统医学对肝脏的重视,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在护肝时,适当采用一些重要,效果会更好。
中医护肝有以下五种方法:首先,中医讲究情志养生。
中医的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绪,分别是怒、喜、思、悲、恐。
其中,肝脏对应的是“怒”,正所谓“怒伤肝”,因此平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长期精神抑郁或突然怒火中烧都会导致肝脏气血失调,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因此情绪不舒畅时,应该能够找到一个途径宣泄我们的负面情绪,例如找一个知心的朋友倾诉心中的不快,切不可憋在心里,以致伤害肝脏。
其次,中医养生特别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
中医的子午流注中讲到:肝胆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最兴盛,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此刻肝脏的解毒作用也达到了最高峰。
因此,人在此时也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休息。
此外,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肝。
”因此,养肝的最佳方式就是好好休息。
平时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及时休息补充体能,也让肝脏能发挥其调节气血的作用,以消除疲劳的感觉。
第三,中医可以通过食补护肝。
我国的传统医学素来有“五色饮食”的说法,而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因此平时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例如菠菜、西洋菜、芥蓝、青瓜、冬瓜、绿豆等,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
此外,“肝性喜酸”,根据酸味入肝的原理,可以在日常多食用一些米醋,除了益肝还可以预防感冒。
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山萸肉、枸杞等具有保肝敛肝之效。
护肝者还要注意尽量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少喝酒。
第四,通过健脾护肝。
中医认为,五脏都是相互密切关联的,其中肝属木,脾属土,木旺则乘土。
而肝主藏血,贮藏和调节全身血量,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血量充足,则肝血充盈。
因此适当保养脾胃的消化功能,吃一些有益气健脾功效的中药如党参、山药、茯苓、白术、薏仁、扁豆等,对调养肝脏的也大有裨益的。
最后,不少中药都具有健肝疏肝的作用,如山楂、决明子、郁金、陈皮、茵陈、白芍、葛花、枳壳、绞股蓝等。
中医世家李亚磊院长讲解:肝病下肢水肿还要注意什么下肢水肿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症状体征,有的是慢慢出现的,有的是突发的,有的以单侧肢体为主,有的双下肢同时出现。
当出现下肢水肿时要注意哪些症状?1、消化道症状食欲明显减退,腹部闷胀,消化不良,有时出现恶心、呕吐。
2、黄疸、腹水、皮肤瘙痒约有1/3的病例在发病过程中有黄疸(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
出现黄疸的原因为癌肿侵犯肝内主要胆管,肝门淋巴结转移癌压迫肝外胆管。
腹水常常因为病人原来就患有肝硬化,癌组织侵入静脉而形成癌栓,癌结节压迫门静脉所致。
腹水往往积聚甚速,可呈草黄色或血色。
皮肤瘙痒是肝病、肝癌病人的常见症状。
3、肝痛肝区可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有时可因体位变动而加重。
可放射至后背或右肩。
晚期肝癌可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症,这可能是由于癌肿结节坏死或出血至腹腔所致。
此时病人常常以急腹症的表现到急诊室就诊。
4、出血现象常常表现为鼻出血、皮下出血,多因肝组织破坏,肝功能衰竭所致。
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癌组织侵入肝门的胆管时,可引起胆道出血。
5、肝肿大、脾大百分之九十的肝癌有肝肿大。
肿大的肝脏常常坚硬,表明不规则,边缘可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巨型肝癌有时可使肝脏变形,以致触诊时不易辨别。
脾肿大多发生在肝癌合并肝硬化的病人。
脾转移癌极少见。
6、不规则发热肿瘤患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合并感染,部分肝癌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一般在37.5℃~38℃左右,也有可能达到39℃以上,呈不规则热型,多不伴寒战,午后发热较常见,有时也可见弛张热。
发热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后释放致热原进血液循环所致。
7、全身衰竭症状严重乏力、消瘦、进行性贫血及出现水肿。
李亚磊院长提醒:对于患者来说,有效的进行调节是很重要的,若是出现了浮肿的情况,一定要加强质量,平时需要注意身体的变化,若是感觉到身体不适,要注意先进行检查。
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疾病会发生恶化。
注意:别再把肝腹水当消化不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腹胀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也被大多的人认为是消化不良所致,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并没有引起重视,但是肝胆卫士李亚磊指出,出现腹胀并非就是消化不良所致,很可能是肝腹水导致的。
肝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患者百分之七八十有腹水。
腹水形成的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潴留,与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①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300mmH2O时,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
②低白蛋白血症:白蛋低于31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渗。
③淋巴液生成过多:肝静脉回流受阻时,血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旁间隙,致胆淋巴液生成增多(每日约7-11L,正常为1-3L),超过胸导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
④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
⑤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
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前列腺素、心房以及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
肝腹水患者要限制盐的摄入大量肝腹水患者短期适当限盐是应该的,以每天摄入1~2克为宜,症状好转后,以每天2.5~3.5克维持一段时间,直至腹水消退。
条件允许的话,可定期监测血清钠水平,如发现血清钠低于130mmol/L,就不应该限盐了;如血清钠低于120mmol/L,不仅不能限盐,相反还要及时补充盐才对。
严重低钠血症患者,应同时控制入水量,以前一天尿量加500毫升为宜。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顽固性肝腹水患者要特别注意是否合并了腹腔的细菌感染(即腹膜炎),这时候限盐是无用的,必须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源头治疗。
肝腹水的治疗:龟源治肝技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肝硬化通常属于中医的肋痛、黄疸、积聚、肿胀等疾病。
肝腹水属于扩张型。
用龟源治肝技术治疗肝腹水不是解决表面问题,而是通过神阙穴源头给药,药物分子通过肝胆经直达细胞病灶部位,调动细胞因子功能,调节肝脏微生态环境,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疏通肝脏五大通路,重建正常通路结构,让毒素胆汁正常排泄出去,药物能够渗透进来,恢复肝脏功能,解决门脉高压、肝腹水等问题。
肝腹水怎么治李亚磊特配方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功能失代偿期最为显着的临床表现。
当有肝腹水的症状时,病人肚胀难耐,需要积极治疗肝腹水。
中医疏通化纤法是针对慢性肝病“炎症性淤积”的病机特点,以通为法,通过疏通肝脏瘀滞,清除肝内炎症性淤积,以达到恢复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阻断慢性肝病发展,恢复体质为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疏通化纤法,可以根据肝硬化腹水的根本原因,确立软肝柔肝,健脾合胃,滋阴利水等治疗方案。
并根据辨病、辨证的结果,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继承了中医治疗肝病治本求源,重在脏腑的治本传统,不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辨证对因治疗。
疏通化纤法系列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打破了传统慢性肝病治疗、肝硬化腹水治疗的方法,不仅可以消黄、利水、降酶还重在调补人体气血,可以从局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肝脏、肾脏、心脏的血容量循环,改善肝脏营养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调整蛋白比值,从而达到从源头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目的。
目前,李亚磊院长使用的特配方中含有强效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名贵中草药,可扶正祛邪,益气化瘀,软坚散结,祛湿化痰,补脾益肾,健脾利水。
把肝胆的湿热淤毒清除干净,防止复发。
中医世家李亚磊提醒:养肝就是养命肝脏是我们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承担着身体的代谢和解毒的工作,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等都必须经过肝脏的处理,才能变成人体所需。
若长期油腻饮食、过量饮酒等问题,正在一点点剥夺着肝脏原本的“排毒”能力,肝脏与身体健康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肝脏“罢工”潜伏时间长,病情隐蔽,尤其是中早期患者,往往症状不明显,在加上对其认识不足,治疗延误,病情很有可能发展到肝癌。
7个迹象预示肝出问题,若有以下症状应早去医院做检查,切莫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1、腹部疼痛腹部右上部位感觉疼痛、肿胀是肝脏处于危险状态的一个迹象。
肝脏跨越了大部分腹腔,形状就像个楔子,它的脂肪端位于腹部右侧。
如果它生病或发炎,患者就能感觉到。
2、眼睛或皮肤发黄(黄疸)正常肝脏有处理废弃血细胞的功能,并产生名为“胆红素”的黄色化合物。
如果肝功能下降,胆红素就会堆积在血液里,从而让皮肤和眼睛变成黄色;暗色尿液和浅色粪便也是黄疸迹象。
3、关节疼痛类似于关节炎的症状(如关节痛、恶心、呕吐、疲劳和食欲减退)都是与肝病相关的症状,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这种病是免疫系统错误地向细胞和肝脏组织发起了攻击,它更常见于女性。
4、皮肤淤斑肝脏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合成凝血因子。
肝脏疾病常并发凝血障碍,患者有出血危险,皮肤上常可见到淤斑和出血点。
5、蜘蛛痣肝脏损害会导致雌激素灭活能力下降,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蜘蛛状的色斑,常见于上半身。
6、意识混乱生病的肝脏会让过多的铜堆积在血液和大脑中,引起类似老年痴呆症的意识混乱。
这种意识混乱更多与晚期肝病有关。
7、肌肉消瘦肚子变大(腹水)、脚踝肿胀的同时伴有四肢消瘦无力,可能是肝脏病变造成的液体失衡。
这种肌肉消瘦也会出现在脸颊上方和太阳穴附近。
这些也多是晚期肝病的症状。
目前治疗肝病方法鱼龙混杂,但中医治疗一直被人们信赖,中医世家李亚磊表示:中医治疗既可针对每个病人的特点、个性进行辨证论治,又可针对该病的共性进行辨病治疗;既注意扶助人体的正气,重视人体内部机能的调节,注重发挥人体本身的潜能,又注意祛除消灭病邪。
中医世家李亚磊:中医药治肝硬化6大优势无可替代!肝硬化,中医叫积聚或者鼓胀。
当肝硬化单单是硬化,没有出现腹水的时候,诊断是积聚。
当肝硬化失代偿期伴随腹水的时候,中医诊断是鼓胀。
无论是积聚也好鼓胀也好,都是由于长期的脏腑功能的失调,比如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的阻滞、郁结所形成痰浊,甚至形成包块,这是积聚。
鼓胀就是气滞血瘀、痰浊水湿停聚在体内叫鼓胀。
中医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以服药为主,通过辨证论治的治疗肝硬化的痊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胁痛、腹泻、疲劳、皮肤瘙痒、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
比如,面色黧黑、白蛋白低的肝硬化患者可用健脾养血的中药治疗改善面色,又比如柴胡可行气止痛、穿山甲可活血通络止痛等。
第二、明确改善肝功一些顽固性黄疸、肝功能衰竭患者加用中药后,不但能缩短病程,且可减少治疗费用。
而且很多中药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比如垂盆草、五味子等,而中药茵陈、大黄等有明确退黄抗炎作用,甘草对迅速改善肝脏炎症也十分有效,更别说临床退黄疸中药方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均可明显改善肝功。
第三、抗纤维化、抗肝硬化除了中药,还有中成药,例如鳖甲煎丸、扶正化瘀胶囊等均有一定抗纤维化、肝硬化作用,甚至可以逆转或减轻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改善肝硬化分级积分,改善肝脏的组织病理。
第四、治疗肝硬化并发症有些患者并非肝硬化本身严重,而是肝硬化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例如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等,就可以用中药治疗。
如穿山甲,汉防己,抽葫芦,大腹皮,水红花子等可直接作用于受损细胞,温阳化水,健脾利水,活血消水,软坚散结,祛湿化痰,温补脾肾。
第五、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中药抗病毒效果不用多说,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金银花、垂盆草等,除此之外如叶下珠,白花蛇舌草,鳖甲虎杖,草河车,茵陈等可直接作用于受损肝细胞,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清肝利胆。
如何避免肝腹水发展到肝癌?肝胆卫士李亚磊提醒:这几点要注意肝腹水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对生活以及健康的影响是极其可怕的,因此面对肝腹水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而对于患者而言还有一个问题比较关注那就是得了肝腹水还能活多久以及肝腹水的治疗方法,如何阻断往肝癌发展。
得了肝腹水还能活多久?腹水的出现表示病情已经进入晚期,后期还可能发展到肝癌等。
因此对于肝腹水患者而言,都非常在乎这种疾病的发展方向,其中最为关注的就是这种疾病是否会影响到寿命。
其实,肝腹水并不是绝症,如果可以及时进行治疗是可以控制并且逆转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危及到生命安全,因此得了肝腹水还能活多久并没有统一的回复或者固定的说法,跟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措施等都有一定联系。
得了肝腹水还能活多久,跟以下两个方面有关系首先、发现的时间如果患者可以及早发现疾病,也就可以尽早接受治疗,这样就可以把握最佳的时间进行治疗,治愈概率也更高,因此对于肝腹水患者最重要的是及早治疗,而这一点需要尽早发现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其次、是否有及时治疗虽然发现疾病比较早,但是却没有意识到疾病的严重性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不管是没有第一时间采取专业的治疗还是盲目采用一些不可取的治疗途径都会导致病情恶化,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会直接缩短患者的寿命。
肝腹水的治疗方式受关注1、输蛋白:肝腹水晚期患者很容易出现白蛋白过低现象,因周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也会有不足等现象,腹水患者打输白蛋白对维持血容量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非常重要性的作用。
肝腹水患者输白蛋白可扩充血浆容量,还能抑制血细胞成分的聚集,对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流量等都有重要作用。
输白蛋白有重要作用,输入大量的能量与白蛋白来维持身体正常的体液平衡,但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等症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腹水会不断增多,最终因腹水排不清,输白蛋白无效而病危或死亡。
2、利尿: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利尿剂只能是辅助治疗的一种。
其它措施不可偏废,如注意安静卧床休息、限制食盐进入量、适当给予高蛋白饮食等。
中医世家李亚磊浅谈从中医角度识肝面对肝病,这样凶猛而隐形的杀手,传统中医有何可着力之处?东西肝大不同,首先必须认识,中西医所谈的“肝”是不一样的。
现代医学的肝,是指单纯的器官--两片重达一点五公斤,没有神经,默默工作的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
中医的肝,广义来说还包括脑及神经系统。
以功能来说,中医的肝就像一个中央银行,负责管理身体三大货币(气、血、水)的流通。
情绪、睡眠、饮食甚至药物等,都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而至于一般人常说的肝火旺盛、肝阳上亢,则是指疏泄功能过度亢奋的表现。
肝火一路顺着肝的经脉延烧,头晕、失眠、口干、耳鸣、眼睛干涩、头痛等现象一一出现,甚至引起肝发炎及病变。
中医保肝原则因此中医上,所谓保肝养肝,基本上就是改善身体环境,维持正常的疏通调节功能,以增强对抗疾病的能力。
1.情绪平稳中医提到“怒则伤肝”,情绪起伏过大,容易影响肝。
通常是自我要求高、急躁、完美主义的人,容易产生焦虑、不安,这在中医中,是属于比较容易产生肝火的体质。
2.睡眠足够黄帝内经提到:“人卧则血归于肝。
”足够的睡眠,肝脏才可以得到完全的修复。
以中医的观点而言,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三点,血液流经肝、胆,此时应让身体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则修复的功能受到影响。
睡眠质量不佳,也会造成肝火上升。
因此专家建议,晚上不适宜从事太过耗损脑力的工作,容易影响睡眠质量。
中医世家李亚磊院长建议,对肝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找时间休息。
3.饮食清淡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油炸、咖啡、茶等,也是引起肝火的原因,尽量避免过量食用。
天然原味的绿色青菜和水果,不会增加肝脏负担,又富含抗氧化物,对肝细胞的修补有很大帮助。
中医世家李亚磊表示:肝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遵医嘱扶正固本,源头治疗,才能实现康复。
中医世家李亚磊从中医角度解读肝腹水
肝硬化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控制不当或者治疗时机过晚,导致病情恶化发展,就会出现腹水的情况。
中医理论认为,肝硬化腹水是一种臌胀病,该病与血瘀气滞导致水停有关。
根据临床表现将臌胀病分为血瘀型血臌、气滞型气臌、水停型水臌三种,治则针对不同类型分而治之。
最终目的都是要化瘀散结,调肝补肾。
中医世家李亚磊院长介绍,中医按照病因病机将肝硬化腹水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1、气滞湿阻型: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于腹所致,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情志护理。
2、肝脾血瘀型:肝脾血瘀型肝腹水为瘀血内阻、脉络不通、水气内聚于腹中所致,此型患者随时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饮食上以软烂或流质为主,若出现腹痛剧烈、恶心、眩晕、心悸应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3、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肝腹水主要由湿热内盛气机受阻,浊水内停,聚于腹中所致。
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通风,做好生活用具、排泄物的消毒处理。
4、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主要由脾阳不振、肾失开阖、水积腹中所致,应注重患者的日常饮食调理,忌食生冷油腻之品,病情稳定、生活能够自理的患者可适当运动。
5、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腹水通常见于终末期患者,主要由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津液失布停聚于腹所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出血倾向,观察呕血、便血情况。
李亚磊院长表示: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医治疗肝病的过程中,发现万事万物都可遵循这个规律,龟源治肝七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有3味主药,“龟源治肝七法”并非独立配伍,而是根据病人的病情“七种方法”进行辨证施治,加减化裁,结合西药的辅助治疗针对肝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