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以小盘谷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4
苏州园林建筑赏析论文苏州园林建筑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也有很多人对此写了论文,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建筑赏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建筑赏析论文摘要: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
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又以苏州为最多。
为此,苏州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向来以园林美景载誉天下,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
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
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正文部分: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苏州和天堂联系起来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苏州那数目庞大的封建古典园林的存在。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那里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艺术之悠久,数量之庞大,造园艺术之高超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治园历史,至今保持完好的有69处之多。
现在,苏州园林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位于苏州的园林,更是作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代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些园林大致分为三类,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这些园林多为一些文人雅士,官宦富商所建,精致优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规模,多角度的集中展现。
苏州的著名园林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耦园,网师园,怡园,艺园以及环秀山庄。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是人类文化艺术水平的良好传承,它包含了人文艺术,建筑艺术,诗词画作,以及中国古典哲学思维。
从平面来看,苏州园林就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从立体来看,虽非迷幻莫测的空中楼阁,却倒也有一番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
在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自然博物馆。
在此,依据苏州园林的造园特点和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重点介绍苏州园林艺术中的两朵奇葩——拙政园和留园。
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的风格差异苏州属于江南水乡,气候也较温润,它的园林设计和建筑设计风格总的感觉显得婉约精致,尤其是江南水乡园林设计中的水的处理和水景,给人以柔和清丽的印象。
每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不同,一路遵循下来,也必然形成其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虽则造园之意相仿,功能要求也大同小异,运用的建筑材料也会相同,但由于因地制宜,心裁别出,因而会有所应变,使园林建筑呈现出不同的格局与景色,风貌各异而增添诸多趣味。
当然这种不同是大同中的存异,是私家园林的局部和细部的差异。
江南各处古典私家园林,当以苏州和扬州两地为代表。
这两个城市中古典私家园林最为兴盛,以一个城市来统计数量也最多。
至今,苏州城中尚有完好的有二十余处,扬州也有近二十处之多。
扬州在长江以北,但又不属北方,建筑风貌上既有北方之雄健又不缺南方的秀丽。
扬州园林中堆的假山比较高大,园林中建的房屋厅堂也较为高大敞宽。
苏州园林中主要厅堂一般也就面阔三间,而扬州的何园的蝴蝶厅和个园的抱山楼都有七间之多,由于扬州园林的主人以富商为多,有的还捐得个官衔,为和官府来往,也有炫富之意,因此在建造时要追求豪华。
这些厅堂也是为了招待宾客大开筵席时交际方便。
苏州园林的主人多为退休官僚、闲散文人,通常只有小的宴游和居家聚餐。
扬州园林在用的材料上也偏于华贵,好些厅堂选用楠木,楼层地面加铺方砖。
花园里选用名贵树种,搜集古董陈列,窗扉、墙面选刻名家字画等,以显富华之意,但表现得还是有修养,很平和,绝不会弄得五颜六色、俗气横溢。
苏州园林的大门一般不作任何装饰,门框上的刻画都是后来才有的。
原先和普通人家大门一样是石库门框,或是平板门扇,只是在平面布局上有所反映。
扬州园林的大门往往做成砖雕门面,有的做得很大,整个门墙都用磨砖对缝的装饰,在檐口门楣还有精细的雕饰,在巷子中很突出,以彰显自家的权势和富丽。
在园林中的造景上,扬州园林做得比较显露,如四季景色用四种不同的假山形式、质地和色彩来直接表达。
13.苏州园林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榭()谢() ()鉴()签()()沼()昭() ()嶂()障()()峋()殉() ()墙()蔷()1 2 3 4 5 6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寂寞 映衬 镂空 玲珑 自出新裁B 、标本 赞叹 池沼 蔷薇 因地治宜C 、轩榭 雷同 鉴赏 嶙峋 重峦叠嶂D 、藤萝 依傍 琢摩 芭蕉 任其自然3.按照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假如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2)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阅历:(3)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的照片。
斟酌:(4)那些门和窗尽量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也别具匠心。
别具匠心: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B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C 、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 、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
5.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是()()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则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A、尽管但是只要就B、尽管那么只有才C、如果那么只有才D、如果但是只要就6.选词填空:(1)谁如果要()我国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玩赏欣赏鉴赏观赏)(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仅是()。
(技术艺术)(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建筑是()画,而不是()画。
(美术图案)(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依赖依靠依傍)(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另外一点。
古典园林系列——扬州小盘谷小盘谷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丁家湾大树巷内。
小盘谷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的私人宅院。
因为园内假山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名小盘谷。
小盘谷在扬州园林中有独到之处,与个园、何园相比,小盘谷占地小,妙处在于运用了“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
造园者为了能小中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
同时,以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
设置亭台楼阁,组合巧妙,参差错落,相互借景,组成画面,树木花草点缀其间,增加山林之意。
小盘谷占地不大,但也用一道花墙将园子分隔成两个庭院。
墙内山池,墙外花木。
一边是人工精心构造的琼楼阆苑,一边是绿叶扶疏的自然景色,其间有月洞相通,似隔非隔,而一幽一旷,一密一疏,一文一朴,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这也是扬州造园艺术中高超的一手。
小盘谷总体分为三部分,西部为平房住宅区,中部为一大厅,大厅右为一火巷,巷东即花园。
花园分东西两部分,进园门,即为西园。
园中有湖山颓石,旧名为“九狮图山”,因其山石外形如群狮探鱼而得名。
山下有洞,洞出西口,有池水一泓,池上架石梁三折。
池西一水阁凉厅,三面临水,山洞北口,临水设“踏步”,石上嵌“水流云在”。
东西花园以走廊和花墙分隔,墙南一桃门,上题“丛翠”,进桃门为东园,园南有凉厅三间。
整个园林是以小见大之手法中最杰出者。
小盘谷宜静观,或待清风于水阁,或数游鱼于槛前;或逍遥于山顶,或徜徉于回廊,或闲敲棋子,或倚楼纳凉。
如此,方能领略到小盘谷的佳妙之处。
小盘谷中的湖石假山,临日兀立,高险磅礴,过去一直以“九狮图山”相称。
据说,“积雪时,九狮之状毕现”,实际上狮形并不明显。
所谓狮形,当从意境和气势上去体味,才能得其“神似”。
九狮图山玲珑瑰伟,山上峰峦重叠,狭路逶迤,山下悬崖幽壑,流水淙淙。
山洞害朗清幽,设有棋桌。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我国的园林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中国园林最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当然有着它独树一帜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总特征有: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南北园林,互为融合,和谐统一等。
主要造园手法有: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即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划分景区和空间、“借景”的处理手法;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等。
根据中国园林的总体概况,我以几个实例来分别说明中国园林的具体特征和造园手法。
一、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所以创造的风景亦与一般园林不同。
1、归总起来,可有三个特征:(1)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景的自然美。
气魄宏大,首先表现在占地多、规模大,常常包进了真山真水景观,能创造出宛自天开的景色。
有些是平地造园,境内没有真山真水,但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同样能创造出自天开的山水风景。
(2)园中套园。
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
(3)主题突出,重视多姿多彩的建筑点缀。
皇帝造园时,往往招聘全国的高级匠师,修造造型优美的建筑来作为景区的主题。
2、造园手法: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它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中国出名私家园林大观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
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
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沧浪亭”始为五代吴越王钱缪之子钱元亮的池馆。
南宋初年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
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
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迭湖石。
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苏州留园占地约50亩,分为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四个部分。
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
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远翠阁、闻木樨香处、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
东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揖峰轩、汲古得绠处,以及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等建筑。
北面是着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三峰,为明代旧物,冠云峰高约9米,玲珑剔透,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
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空间处理以布局严谨,结构精巧取长;其花窗设计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
冠云峰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占地62亩,是目前苏州最大的古园林。
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
现在,随我来看看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各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吧!:苏州拙...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
现在,随我来看看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各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吧!:苏州拙政园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
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
中部的建筑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
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
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江苏苏州园林的导游词范文各位朋友,大家好,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
然而,____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
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
”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
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
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
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____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____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
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
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
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园林惟一孤例。
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
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
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入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
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
中国园林的特点和造园手法我国的园林艺术至今已有三千连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先的国家之一,活着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为精湛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由于各民族、各地域人们对风光的不同明白得和偏爱,也就显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中国园林最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固然有着它独树一帜的特点和造园手法。
总特点有: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追求立意,归纳提炼,力求神似;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融合;南北园林,互为融合,和谐统一等。
要紧造园手法有:人工艺术仿照自然景色;封锁中寻求空间冲破,即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划分景区和空间、“借景”的处置手法;擅长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类建构筑物等。
依照中国园林的整体概况,我以几个实例来别离说明中国园林的具体特点和造园手法。
一、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因此制造的风光亦与一样园林不同。
一、归总起来,可有三个特点:(1)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光的自然美。
气魄宏大,第一表此刻占地多、规模大,常常包进了真山真水景观,能制造出宛自天开的景色。
有些是平地造园,境内没有真山真水,但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一样能制造出自天开的山水风光。
(2)园中套园。
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世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
(3)主题突出,重视多姿多彩的建筑点缀。
皇帝造园时,往往招聘全国的高级匠师,修造造型优美的建筑来作为景区的主题。
二、造园手法:人工艺术仿照自然景色。
它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光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留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光,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简述中国四大园林
中国的四大园林是指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北京颐和园和广州园林。
这些园林代表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顶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1. 苏州园林:苏州是中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精美的园林景观和精心的园林布局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退思园等。
2. 扬州瘦西湖:瘦西湖位于江苏扬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瘦西湖园林景观融合了湖泊、山水、园林和文化元素,被誉为“小型江南风光”。
园林内有许多精美的亭台楼阁、假山和花草树木,以及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3.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位于北京市西郊。
它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包括了精美的建筑、壮丽的湖泊和精心布置的园林景观。
最著名的景点是万寿山、长廊、佛香阁和大观园等。
4. 广州园林:广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南方园林的独特风格而著名。
广州园林包括了莲花山、瞻园、沙面和荔枝湾等。
这些园林以其精巧的建筑、湖泊和花草树木的布置以及独特的水景设计而闻名。
这四大园林都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融合了建筑、山水和园林元素,以及文化和历史的底蕴。
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巧于因借”栗靖【摘要】对借景、借意和借艺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传承与发展“巧于因借”的造园艺术,将现代元素有序地组织到现代园林景观中,以达到全新的视觉效果.【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3(039)030【总页数】3页(P185-187)【关键词】巧于因借;借景;借意;借艺【作者】栗靖【作者单位】太原市园林水系管理处,山西太原0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1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毓秀的山川与深厚的文化。
由她孕育出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更加的博大与精深,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与高超的艺术水平在世界园林艺术之林独树一帜,被业界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1]。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手法之一“巧于因借”在众多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这一艺术手法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
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园冶》中所概括的“巧于因借”着重于借景,并将借景手法细致的划分为“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2]。
其实,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巧于因借”又何止仅限于对景色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在一个又一个的园林经典个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借景,还会看到造园师们通过“借意”“借艺”的智慧与妙想,使园林景观弃俗从雅,耐人寻味。
1 “巧于因借”之借景借景这一艺术手法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可谓应用的最为之多。
悉心体会各个古典园林精品,不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大多运用借景使自身的空间及景观得到了延伸与扩展。
运用借景手法的实例有很多。
例如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时候赏景,景象曼妙。
承德避暑山庄,借磬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
最新中国名胜古迹苏州园林导游词5篇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媼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名胜古迹苏州园林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中国名胜古迹苏州园林导游词(1)各位朋友,大家好,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乂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棋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国、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朋友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黃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乂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宇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造园概况园林春景】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釆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园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嫌嫌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入口处, 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个园就在黃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笋乂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口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园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询有两个用湖石平叠的花台.西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近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近景远景既内外有别,乂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园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 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儿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訂不暇接.进入洞室, 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习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乂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 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朋友: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乂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黃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黃,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tl.在悬崖石隙中,乂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黃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乂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乂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讣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乂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乂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口,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 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儿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各位朋友: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 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 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乂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哭个园后,您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叹:扬州个园,确实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中国名胜古迹苏州园林导游词(2)各位贵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并山我陪同大家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在车到景点之前,我先为大家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大家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我们马上到了今日黃金游的第一站留园.好,留园到了.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 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大家好好观赏吧!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 值得一览.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见寒山寺,要不现在大家休息一会儿吧.说到寒山寺,大家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因唐初有个叫寒山的和尚未在这里住过而得名.现在寺内存碑一方,上刻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诗.告别寒山寺,大家还恋恋不舍•希望它能给你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谢谢各位!愿大家旅途平安愉快,再见!中国名胜古迹苏州园林导游词(3)尊敬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苏州古典园林游玩,我是大家的导游,我叫徐悦,也可以叫我悦导•今天我们将去苏州的古典园林转转,请大家跟好咯!苏州古典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有一句话说得好江南园林屮天下,苏州园林屮江南.,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沧浪亭,沧浪亭是建于宋朝公元948〜1264年,被文人成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占地面积1 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囹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还写下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造首诗.踱步沧浪亭,可以看见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人们称千古沧浪水一涯, 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各位游客,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请大家对我今天的导游提出宝贵的意见•祝大家玩得愉快.中国名胜古迹苏州园林导游词(4)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有鱼米之乡美称的苏州.古语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苏州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吴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一步一景的奇妙幽情,还可以尽情.苏州始建于公元询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U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 9万人,其中市区212.4万人.苏州是东方水城还是园林之城•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沅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现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苏州是一座传统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也是个古典与科技交相碰撞的城市.古典的苏州体现在苏州的方方面面,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苏州居民楼房的颜色,基本都是一口一黑,显得对比强烈乂十分淡雅•苏州园林也同样如此,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色彩,温婉脱俗,清淡素雅,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精华,所以被誉为园林之城. 中国四大名园中拙政园和留园就占了两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绳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中国名胜古迹苏州园林导游词(5)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口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儿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自抗日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苏州解放,留园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园内建筑儿成废墟. 一九五三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对留园进行了整修,使一代名园重现丰采.一就六一年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避昌山庄一起,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古典园林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留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自然有其原由.下面让我们从这门厅开始,到园中去细细品位一番吧.首先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刚刚进来的这扇黑漆大门,很不起眼•大家是否会想留园的主人为什么有钱造如此精美园林,却不把大门装修得豪华、气派一点呢?难道是买得起马,置不起马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刚才已经讲过,我们苏州的园林很多都是辞官引退后回乡的官僚所建的私家花园•他们本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们不爱人来客往的世俗应酬,而喜欢闭门谢客,独自在自己的园中玩石赏月,经营花草,以重归自然、寄情山水的隐士理念来追求一种隐居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理念,苏州的私家园林均无气派显眼的高大门楼,其正门都力求淡化、简单,以求接近普通民居.再请大家看这门厅正中屏门上嵌的一幅缀玉留园全景图.这是一九八六年时,为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相缀而成的. 在全景图的上方高悬着一方扁额,上面写着吴下名园四个大字,点出了留园在苏州园林中的地位.这是山当代著名版本口录学家,前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延龙先生所题写的.在全景图屏门背面刻有清代朴学大师俞樋先生所择,吴进贤所书的《留园记》.【门厅与桥厅间的东侧长廊】各位现在看到院子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上面刻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遗产标识.他是留园于1997年12月被批准作为苏州古典园林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后,于1998年立的.【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这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釆光而设计的.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长留天地间南院】来到这里,请大家看这个长方形的小院.由于庭院面积有限,不能大范围的造景, 所以造园者就充分利用南面这堵高高的粉墙,来为游人设讣了一幅立体的国画. 这里布置了湖石,种上了金桂和玉兰.除了寓意金玉满堂夕卜,正是一幅以粉墙为纸,花石为绘的立体国画的画境.[长留天地间东侧大空窗旁】各位请看这扇窗.这是一扇没有任何图案设计的单纯的长方形漏窗,这种特殊的漏窗也叫空窗.此处如果没有这扇空窗的话,那么这里的采光就不足,就会显得昏暗•所以说,这扇空窗设汁的主要LI的是为了采光•和前面讲过的蟹眼天井同样道理•园林建筑哪怕是一扇门一扇窗在建筑设计时,一定得考虑其造景功能•所以为了避免空窗的单调,就利用了植物盆栽来映衬它,使他在具有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此可谓一举两得.再请大家看这门楣上的砖刻门额长留天地间这儿个字.这是篆刻书法,是元代周伯琦(字伯温)所写的,寓意留园这一精美典雅的古典园林能永久地保留下去,但愿我们大家都能不辜负先人的期望,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条长廊虽有数十米长,然而造园者巧妙的使廊、屋相接,并且在比较封闭的暗处设计了蟹眼天井来采光,用富于变化的建筑技巧使廊在空间上产生出了明与暗大与小的对比,另游人在不断变化的空间中,欣赏着各种布置独到的园林小品,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这段长廊. 另外,从园林审美方面来看,这段长廊相对于秀美的中部远景来说,大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审美效果•因此,这段长廊不仅被园林专家评定定为留园三大名廊之首,而且在整个苏州古典园林的廊形建筑中也有一处佳例.【六扇花窗处】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我们看到前面的粉墙上有六扇窗图案,因此漏窗也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当然,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花窗本身的花格图案在园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丰富墙面审美内容的效果.另外,在不同的光影照射下,花窗的花格会呈现出各种多姿多彩的落影,为古朴的园林平添了儿份活泼的生气.我们现在请大家看南面的这堵口墙•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花坛上方白墙上嵌有古木交柯砖额一方•花坛上原有古柏、女贞两棵古树,枝接交错,苍劲虬曲,给人以高洁坚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贞交柯连理之意.【绿荫轩】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的绿荫轩.这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白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乂有樺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 轩南墙壁上嵌有华步小筑石额一方.华,即花步通埠.留园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吴中第一名胜虎丘.虎丘自明清以来就以出产茉莉花, 玳玳花等名贵花木而闻名.以前,留园附近有装卸花木的河埠,所以这一带旧名花步里.而留园主人将自己的园子称为华步小筑,无疑是一种自谦.它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人尚隐逸,求中庸的处世哲学•这里的花步小筑四个字是清代学者钱大昕所书•其下方倚墙根所筑的湖石花坛中置石笋、种天竺,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立体国画的构图,而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点晴题跛.【一梯云旁】出绿荫轩向北,各位的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体量高大的两层楼建筑,这就是取《水经注》中LI对鱼鸟,水LI明瑟之意来命名的明瑟楼.这里面临清澈明净的池水,楼边乂有青枫庇荫,环境清雅明净.明瑟楼底层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画舫询舱, 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邻》诗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命名为怡杭.这里的杭通航.在明瑟楼南有一湖石假山,登临二楼的石阶就隐在其中. 这里的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个字,取上楼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为梯•古人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因此称石为云根•游人若在这云根盘旋之间拾级登临,一定会有步云成仙之感吧.【寒碧山房北露台】绕过明瑟楼,我们来到了留园中部宽敞的露台上.这里濒临水池,每当盛夏时节, 池内荷花盛开,这里便是赏荷的绝佳之处.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荷花台.荷花台南面是紧靠明瑟楼而建的涵碧山房.这是中部花园的主厅,是取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来命名的.该厅儿无装修,南北两面都不设墙,显得朴素大方,通畅明洁.厅内涵碧山房扁额上的篆书是旧时园主盛康请香禅居士潘中瑞所书. 厅南院中有一湖石牡丹花坛,旁边还种有玉兰、石榴、绣球等花木,春秋时节, 繁华吐妍,美不胜收•我们站在荷花台上还可以欣赏到布置独到的留园中部山水. 湖石与黃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灵秀中透着一股阳刚. 尤其是儿棵荫可蔽日的古银杏、古樟树,与假山浑然一体,登临其间,会另人产生一种犹。
苏州的四大园林有何不同之处苏州园林,闻名遐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其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沧浪亭被誉为苏州的四大园林,它们各具特色,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拙政园,以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景观而著称。
走进拙政园,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开阔与大气。
它的布局疏朗自然,没有过多的局促之感。
中部的花园是整个园林的核心区域,这里有大片的水域,碧波荡漾,荷叶田田。
水榭亭台依水而建,错落有致。
远香堂是中部的主体建筑,端庄典雅,堂前视野开阔,可将园中美景尽收眼底。
拙政园的建筑风格较为多样,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又有北方园林的雄浑。
它巧妙地运用借景的手法,将园外的北寺塔借入园中,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拙政园的植物配置也十分丰富,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卉绽放,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使得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呈现出别样的风情。
留园,则以其精致的建筑和巧妙的空间布局而令人称奇。
留园的入口设计独具匠心,经过一条狭长的通道,让人在进入园林之前就感受到一种欲扬先抑的效果。
进入园内,眼前豁然开朗。
留园的建筑艺术堪称一绝,曲廊环绕,连接着各个庭院和楼阁。
涵碧山房是留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它临水而建,环境清幽。
留园的假山堆叠也颇具特色,假山与水池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自然而又奇妙的景观。
在留园游览,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之中,每一处转角都能带来新的惊喜。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假山景观而闻名于世。
狮子林的假山群规模宏大,形态各异。
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骏马,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工匠们的巧夺天工。
穿行在假山之间,犹如走进了一个石头的迷宫,趣味横生。
狮子林的建筑风格也具有独特之处,多采用了佛教元素,如飞檐翘角的亭阁、精美的佛像等,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此外,狮子林的水景也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灵动之美,水与假山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之一,它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古朴的韵味。
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差异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
以北京为例,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
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
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
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北太湖石的洞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
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
北方叠山技法深受江南的影响,既有完整大自然山形的模拟,也有截取大山一角的平岗小坂,或者作为屏障、驳岩、石矶,或作为峰石的特置处理。
但总的看来,其风格却又迥异于江南,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植物配植方面,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但松、柏、杨、柳、榆、槐和春夏秋三季更迭不断的花灌木如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等,却也构成北方私园植物造景的主题。
每届隆冬,树叶零落,水面结冰,又颇有萧索寒林的画意。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王府花园尤其如此。
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了。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等的原因。
但是归根到底气候资源显然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了。
在众多气候因素中我们着重分析水的不同形态在园林建设中的意义。
南北园林在风格上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大小之分。
整体看,南方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小巧,呈纤丽之态;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多雄巨,呈宏丽之势。
而北方园林呈宏丽之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集各地名园胜景于一园,如承德避暑山庄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玉泉山静明园有三十二景,北京圆明园也有四十景。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苏州园林与扬州四大名园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众多的传统建筑中,苏州园林和扬州四大名园被公认为其中最为精华的代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和建筑特点三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和扬州四大名园。
一、历史背景1. 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早期的苏州园林受到汉族文化和佛教思想的影响,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为主要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和明代成为苏州园林发展的高潮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景观,如拙政园、留园和退思园等。
2. 扬州四大名园的历史背景扬州四大名园,即个园、瘦西湖、文昌阁和邗江公园,建于明代和清代。
这些园林代表了扬州建筑艺术的巅峰,并受到文人墨客的崇拜。
这些园林以其精心规划的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二、设计理念1.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苏州园林以“小而精致”为设计理念。
它们通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的景观,通过布局和园林构造来实现空间的变化和局部的景观效果。
苏州园林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常常通过曲折的走廊和廊桥来连接各个景点,使游客在园林中游览时能够有一个渐进式的体验。
2. 扬州四大名园的设计理念扬州四大名园以“大而宏伟”为设计理念。
它们通常占地较大,具有复杂的布局和规划。
园中常有湖泊、山石、假山和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以及亭台楼阁和廊桥等建筑构件。
扬州四大名园强调园林的整体效果和宏伟气势,给人一种开阔宽敞的感觉。
三、建筑特点1.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之一是水景的重要性。
水被视为苏州园林的灵魂,常常以湖泊、小河和池塘的形式出现。
同时,苏州园林还注重石景的使用,石头被用来塑造山石和假山,增添园林的自然气息。
此外,苏州园林还采用了精巧的花园布局和精美的建筑构件,如亭台楼阁、廊桥和长廊等,使整个园林充满了艺术美感。
2. 扬州四大名园的建筑特点扬州四大名园的建筑特点之一是山水园林的运用。
走进个园一、个园的历史从个园的历史上来看,个园的成长离不开盐商的发展,说个园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盐商文化,盐业是中国封建社会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自古就有“扬州繁华以盐胜”之说。
公元995年北宋在扬州设局。
南宋高宗在扬州设行,负责发卖盐钞。
经过高宗、孝宗两朝的复兴,南宋中期江淮的盐产和盐利达到最高记录。
元代在扬州设江淮都转运盐使司,两淮盐产量最高,为全国总产量的37%,盐课收入也达到全国盐课收入的37%。
明清两代在扬州设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管理两淮盐务,扬州成为全国盐业管理中心。
扬州盐商与广东行商、山西票商构成中国封建社会三大商业资本集团。
独步中国的盐商园林,全国仅存的海盐盐宗庙、富丽堂皇的盐商深宅大院,依然再向人们诉说着盐商这一特殊群体千百年的风流,诉说着扬州这座城市盐商文化的辉煌历史。
扬州盐商园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湖上园林和城市山林。
湖上园林即瘦西湖,其最鼎盛时有二十四景,现存西园曲水、卷石洞天、长堤春柳、趣园、梅岭春深、白塔、五亭桥等。
城市山林现存包括个园、片石山房、小盘谷、汪氏小苑、卢绍绪住宅及意园、贾颂平住宅及二分明月楼、刘庄、平园、魏园、华氏园、壶园、街南书屋、平山堂西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私家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
个园乃由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两淮盐商黄至筠在东关街构筑个园,前身是小玲珑山馆,“主人性爱竹,盖以竹固本”取宋代文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的诗意,园中遍值翠竹,因竹叶形似“个”字,故名个园。
主人叫黄至筠,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商商总。
同治年间卖给镇江丹徒盐商李文安。
后李家负官债,军阀徐宝山逼李家用个园抵债。
徐宝山1913年被革命党炸死,1926年李家让出个园,后个园又几易其主。
李家入主个园达60年左右,时间最久,其间将个园逐步完善,乃个园最完整的时期,大多假山乃以李家船队的压舱石所建。
扬州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独特之处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园林建筑而闻名遐迩。
扬州园林建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艺,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扬州园林建筑在布局上独具匠心。
与苏州园林的小巧玲珑、曲折幽深不同,扬州园林往往更显大气开阔。
其布局注重整体的对称性和中轴线的运用,给人以规整、庄重之感。
例如,个园的布局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从入园开始,沿着中轴线依次展开,依次是住宅、园林等部分,层次分明,秩序井然。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美学,也彰显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在建筑风格上,扬州园林建筑融合了南北方的特色。
它既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的婉约细腻,又兼具北方园林建筑的雄浑大气。
比如,何园的建筑既有江南水乡的灵动韵味,又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格局。
其建筑的屋顶坡度较为平缓,出檐深远,展现出北方建筑的雄浑之势;而建筑的装饰细节,如门窗的雕刻、栏杆的纹样,则尽显江南的细腻与精致。
这种南北融合的风格,使得扬州园林建筑别具一格。
扬州园林建筑的造景手法丰富多样,令人赞叹不已。
其中,“借景”手法运用得尤为巧妙。
扬州园林常常借助周边的自然景观,如远处的山峦、河流等,将其纳入园林的景观之中,从而拓展了园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瘦西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巧妙地利用了周边的湖水和山丘,将自然风光与园林建筑融为一体,营造出如诗如画的美景。
此外,“障景”“漏景”等手法也被广泛运用。
通过设置假山、屏风等障碍物,增加了园林的神秘感和趣味性;而漏窗、漏门的设置,则让景色若隐若现,引人入胜。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扬州园林建筑也有其独特之处。
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木材和石材资源丰富。
因此,园林建筑中大量使用了本地的木材和石材。
木材常用于建筑的梁柱、门窗等部位,其纹理美观,质地坚硬;而石材则用于铺设道路、堆砌假山等,扬州的湖石以其造型奇特、姿态万千而备受青睐。
这些本地材料的运用,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使园林建筑更具地方特色。
扬州园林建筑的装饰艺术更是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