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离析泌水终极解决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混凝土、砂浆出现泌水、离析、泵损、抓底就用岩小
强保水增粘剂
膏状保水增粘剂简介
BRGY-100: 高粘度,高保水,比市场上任何一款保水产品效果都好BRGY-200:高粘度,高保水;另外对含有硫酸钙(熟石灰)的粉煤灰有更好的稳定性
BRGY-300:低粘度,高保水,但是有保坍和自流平、自密实的效果主要适用于混凝土行业和砂浆行业
混凝土保水增粘剂、砂浆保水增粘剂
膏状产品在减水剂中的两种使用方法:
第一种方法:在减水剂生产过程中加入,方法:要先用水配制成7%的浓度,水要分几次边搅拌边加入,一般掺加量在减水剂总量的0.2-0.5%之间;
第二种方法:在使用前与减水剂进行复配,然后加到混凝土中,掺加量是复配后减水剂总量的0.5-2%。
混凝土泌水、泌浆、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混凝土拌合物是由于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外加剂等组分经过计量、搅拌而成的混合物,各物质密度的差异,在重力作用下沉降速率也不相同,必然产生分层现象。
当浆体的黏度不足以阻止粗骨料下沉,将出现骨料下沉,浆体上浮现象,严重时出现上面大量泌水,中间是砂浆层,底层为骨料。
泌水、泌浆、离析都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不良现象,都是混凝土公司需要极力避免的,因为这一现象,在施工泵送过程中造成堵管,浇筑后拌合物分离,产生裂缝以及其他不良质量问题,如空洞。
(一)原材料方面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必须组分,其质量的变化必然引起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波动,原材料剧烈波动是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泌浆、离析的重要因素。
原材料的影响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1)水泥发生变化。
如水泥在水泥厂陈化时间不同,水泥陈化时间短,新鲜水泥吸附较多的外加剂,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水泥活性降低,吸附外加剂能力降低。
当突然变换成水泥厂陈化时间较长的水泥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分层。
如,春节放假,水泥在水泥厂或者在混凝土生产线罐中长时间陈化都会造成上述现象。
此外,水泥陈化时间长温度降低,水泥颗粒表面的电荷发生中和,以及水泥石膏发生变化,如无水石膏接触空气部分变成二水石膏,都造成外加剂吸附量降低。
(2)矿物掺合料变化。
主要表现为矿物掺合料的需水量比较原来生产使用的明显降低,造成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外加剂调整不及时造成,泌水、离析。
矿粉的细度与水泥熟料细度不同,熟料细度粗,比表面积小时,容易发生滞后泌水。
此外,陈放时间长的水渣磨制的矿粉容易泌水。
(3)骨料。
粗骨料级配单一,粒径偏大,针片状含量较多,容易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差,易泌水。
生产过程中砂含泥量突然变小,造成外加剂吸附降低,导致泌水、离析。
此外,使用含有絮凝剂的机制砂一般外加剂用量偏高,突然使用部分不含絮凝剂的机制砂造成离析、泌水,这种现象往往防不胜防,且难以预防。
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和工程领域,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和水渗漏等问题,这将对其产品或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离析和泌水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和水渗漏的两个主要因素。
离析是指混凝土中的骨料和胶凝材料分层现象,而泌水则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水珠或水滴等现象。
本文将重新拌混凝土的角度入手,深入探讨离析和泌水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 相关概念离析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结构问题,它会导致混凝土的均一性受到破坏。
通常,离析发生在拌合混凝土时,因为粗骨料会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造成混凝土的均一性受到影响。
此外,离析还可能发生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当或者混凝土的粒径不均匀的情况下。
因此,在拌合、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例,避免离析的发生。
当混凝土中的任何成分出现离析时,这将严重损害其产品和工程的质量。
为了获得均匀、紧凑的混凝土,我们必须采取所有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许多硬化混凝土的缺陷都源于离析,例如露出的石头、筋骨、麻面、砂线、裂缝、弯曲和多孔或脆性的混凝土层。
由于存在的缺陷会严重损害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而且由于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很难达到期望的工程效果。
因此,必须认真挑选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且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现的问题。
离析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结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一种是粗颗粒骨料从斜坡上滚落,或者在流态混凝土拌合物中沉淀;另一种是混凝土拌合物中稀浆的分离,即使在极其干燥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离析现象。
由于大流动度混凝土的特性,骨料容易堆积在中央,导致水泥浆流向外围,从而引发离析现象。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搬运和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正确的施工方法,包括装料、卸料和自由下落,以防止混凝土的分离。
即使是性能优异的混凝土,如果搬运操作不当,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克服障碍,尽可能将混凝土浇筑到位,并且要避免在模板内搬移太远的距离,同时要正确使用振动器,并且控制振动时间不宜过长。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混凝土泌水问题相信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所谓混凝土泌水是指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
泌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原材料、配合比、施工方法以及外加剂。
适量的泌水可以适当改善混凝土的塌损以及后期混凝土的表面开裂现象,并可间接降低混凝土的实际用水量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强度。
但是过量的泌水则对混凝土的施工、耐久性和外观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1 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1对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砂石较干净且级配差、外加剂保塌效果好滞后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泌水现象。
泌水严重容易使混凝土包裹性差、砂石分离,从而导致混凝土泵送堵管、工地表面不易施工抹面,并且硬化后的混凝土容易产生上下分层、表面裂缝等问题。
1.2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混凝土泌水会导致表面形成浮浆层,当浮浆层由于失水变稠失去流动性,强度发展不够不足以抵抗因沉缩或塑性收缩引起的拉应力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许多裂缝。
在混凝土内部,泌水上升过程中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许多胶凝材料含量较少的泌水通道,造成混凝土内部疏松软弱易于碳化,增加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危险。
泌水导致浮浆层形成高水灰比,蒸发后形成多空疏松、软弱的表面,楼板或路面形成浆层后容易起皮,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
1.3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泌水一般会降低混凝土底部的水灰比,破坏混凝土内部的均匀性,拌和水生成到混凝土表面会携带一部分胶凝材料和集料中的细微颗粒,使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含水量很大的浮浆层,造成表面混凝土疏松多空、蜂窝麻面、甚至露石。
对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以及碳化回弹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2 造成混凝土泌水的影响因素2.1 水泥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是水泥,混凝土的泌水与之密切相关。
水泥的物理特性,如凝结时间、比表面积、细度、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泌水性能。
另外,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品种也是影响混凝土泌水的关键因素。
第1篇一、引言混凝土滞后泌水是指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反应、骨料吸附、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凝土内部水分迁移速度减慢,导致水分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水膜,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混凝土滞后泌水问题在工程实践中较为常见,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针对混凝土滞后泌水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混凝土滞后泌水原因分析1. 水泥水化反应水泥水化反应是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和水分。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水泥水化反应速度较快,产生的水分较多,但由于混凝土内部孔隙率较高,水分迁移速度较慢,导致滞后泌水现象。
2. 骨料吸附骨料表面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会吸附部分水分。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骨料吸附水分,使得混凝土内部水分减少,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3.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对混凝土滞后泌水有较大影响。
在高温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水分迁移速度加快,但温度过高会导致水泥水化反应速度过快,产生大量热量,使得混凝土内部水分迁移速度减慢,从而引起滞后泌水。
4.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对滞后泌水有直接影响。
水泥用量过多、砂率过低、水胶比过高、粉煤灰掺量过大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滞后泌水。
5.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对混凝土滞后泌水也有一定影响。
如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充分、养护不当等都会加剧混凝土滞后泌水现象。
三、混凝土滞后泌水解决方案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1)合理选择水泥品种:选择水化热低、水化速度慢的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减少滞后泌水。
(2)调整水胶比:降低水胶比,提高混凝土强度,同时增加混凝土内部孔隙率,提高水分迁移速度。
(3)合理掺加粉煤灰:粉煤灰具有缓凝、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等作用,可有效缓解混凝土滞后泌水。
(4)优化骨料级配:选择粒径适中、级配合理的骨料,降低骨料吸附水分,提高混凝土内部水分迁移速度。
2. 改善施工工艺(1)控制浇筑速度:合理控制浇筑速度,避免浇筑过快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无法及时排出。
混凝土离析、沁水、沁浆和易性差而造成的砂石分离问题怎么
解决?
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合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过大,减水剂参量过大等原因,这种显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混凝土强度下降,均质性差,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能力。
那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混凝土抗离析剂能对混凝土出现离析、沁水、沁浆和易性差而造成的砂石分离问题很好解决,加入本品,快速搅拌3分钟以上,就可恢复混凝土施工状态
使用情况:
1.水多导致的混凝土离析;
2.外加剂比例失调导致的混凝土离析;
3.砂石材料本身原因导致的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本身无离析情况,但需显著降低其坍落度,以适应特殊情况的施工要求。
使用方法:
1. 针对工地混凝土离析程度加入本品后,快速搅拌3分钟以上,即可使混凝土恢复至可施工状态;
2.一般1方混凝土添加0.5-1kg,视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大小,可以微调添加量,坍落度小可以少加一点,坍落度大可以适当多加一点。
混凝土离析泌水终极解决方案1离析泌水正确的理解离析泌水配制流态混凝土时,流动性和粘聚性失去平衡,当粘聚性低时混凝土在自身重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产生相分离,破坏了材料组成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导致分离。
通常,泌水是离析的前奏,离析必然导致分层,增加堵泵的可能。
少量泌水在工程中是允许的,而且对防止产生混凝土表面裂缝有利。
2产生原因离析泌水产生的主要原因◆砂率偏低或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使混凝土保水性低,砂子含泥量大易产生浆体沉降,即“抓底”。
◆胶凝材料总量少,浆体体积小于300L/m3◆石子级配差,或单一粒径的石子;◆用水量大,使混凝土拌合物粘性低;◆外加剂掺量过大,或外加剂黏度低保水性不佳;◆使用矿渣或矿渣水泥,本身保水性不好,易泌水、离析;3设计思路浆体体积Ve、砂浆体积Ves与抗离析性的关系1.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2.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泌水的可能性不大,但混凝土粘聚性、和易性差;3.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保水性差,易泌水、离析、分层等。
除了原材料的因素,在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石子体积、浆体体积的比例。
用正确的思路指导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4解决方案从配和比、材料、外加剂综合考虑◆石子级配合理,单一粒径的石子应提高砂率;◆注意调整砂率,合理的砂率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掺加粉煤灰,特别是配制低强度等级的大流动性混凝土,粉煤灰掺量应适当提高,从而提高其保水性;◆减少用水量或降低外加剂的掺量,使得游离水的比例减少,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等。
◆添加引气剂或增稠剂,改善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
◆母液类型的选择也尤为重要,选择低敏感性聚羧酸母液(如雨虹CR-P100S),可有效降低离析泌水的风险。
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混凝土泌水的解决办法根据混凝土泌水的原理和各因素影响泌水的机理,解决混凝土泌水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不满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适量引气。
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
2、原材料方面选用较细的胶凝材料和高品质的引气剂。
3、减水剂方面选用混凝土泌水较小、流动度大的高效减水剂。
如果配合比固定,在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减水率合适的减水剂掺量,避免减水率过高造成泌水。
4、施工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
另外,对于现浇混凝土的性能控制,选取适当的控制点,使得控制有利于减小混凝土泌水。
假如要控制最大含气量,控制点可选在入仓口,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含气量损失对泌水的影响降到最低。
当仓面内已经出现了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真空吸水、人工在仓面掏水或用海绵等吸水性强的材料吸水,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便于混凝土收面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
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自流,造成胶凝材料流失,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以便于混凝土收面。
5、通过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泌水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一般是有机高分子物质。
有机高分子的分子量、或者分子链长度直接影响其性能。
如果减水剂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链较长,会使混凝土的泌水减少,但是同时减水剂的减水率较低;如果分子量较小、分子链较短,则使减水率增加,同时使混凝土的泌水率增大。
有些减水剂在主分子链上存在支链,无论主链支链,较长时会使混凝土泌水减水,但减水率也相应降低,如果主链短而支链长,则会使泌水减少的同时,对减水率影响不大。
一般情况下,减水剂不是由单一分子量的分子组成,而是各种分子量的分子混合组成。
在既要减少泌水又要保证减水率的情况下,需要优化减水剂的分子量级配,使得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达到最佳搭配关系。
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1 前言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同普通混凝土的施工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可节约人力、物力、缩短工期等),近年来我国的泵送混凝土发展非常迅猛,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技术已相当普及。
但泵送混凝土普遍具有坍落度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的难度,特别是混凝土的离析、抓底现象非常常见,严重影响了混凝土表现性能和结构功能。
因此,如何很好的抑制混凝土的离析问题及解决混凝土的离析问题是当前泵送混凝土发展所需研究的重要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从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着手分析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
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大拌工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
造成离析的原因可能是浇筑,振捣不当,集料最大粒径过大,粗集料比例过高,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的含量偏低,与细集料比粗集料的密度过大,或者拌合物过干或者过湿等。
使用矿物掺合料或引气剂可降低离析倾向。
2 离析及其危害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的一种现象。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骨料分离和分层、抓底,和易性差等。
混凝土离析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混凝土离析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影响工期等,降低经济效益。
(2)致使混凝土结构部位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破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影响混凝土的表现效果。
(3)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
特别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大,出现严重龟裂现象。
混凝土泌水与离析的预防与控制1泌水及离析机理、分类及原因分析1.1混凝土泌水和离析机理混凝土泌水是指混凝土浇筑之后到初凝期间,由于各种组分拌合物密度差异固体颗粒下沉,自由水上升,并在表面不断冒水的现象。
混凝土离析是指拌合物用水量严重超越极限或外加剂超掺,各种原材料分子大小、比重不同,甚至水泥与外加剂不适应等因素,导致浆体与砂石骨料完全分离,浆体流失、抓底,骨料外露等现象。
1.2混凝土泌水和离析状态分类(1)拌合物的和易性严重不足,水和胶凝材料不断泌出,导致拌合物匀质性变化,密度大于拌合物容重的颗粒沉积下来,拌合物严重离析,其下部近似干料,上部为浆体,出现严重"抓底",用铁铲拌不动,凸显很黏的假象。
如轻微时,混凝土在静停后,开始出现"抓底",但重新搅拌均匀,它的离析、泌水现象就会消失,其和易性变得很好。
(2)拌合物的和易性很好,匀质性也很好,但混凝土静停后却不停地泌出清水,泌水时间长达2h以上,泌水量严重时,在其表面出现流线似的泌水,但不会出现"抓底"。
1.3泌水和离析原因分析(1)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无法兼容。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差主要体现在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过快或严重的泌水或离析。
当外加剂掺量增加,未能有效改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可能与水泥的保水性差、品种成分变化、水泥放置时间不合理等有关,表面类似外加剂的减水率低,后续强度明显偏低,无法满足要求。
(2)水泥、掺合料、骨料等原材料品质下降、级配差、砂率不合理等因素。
目前市场水泥级配、保水性差,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品质差,环保综合治理砂石骨料缺乏,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外加剂掺量及混凝土和易性,经常出现流动性、保水性差,同时砂率小,造成混凝土的和易性差,导致泌水和离析。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规定,0.315mm以下不低于15%,如级配不合理0.315mm以下的量太少,2.5mm以上的量太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较大影响,往往砂中含5mm以上量过多时,导致混凝土的砂率偏低出现离析泌水。
混凝土泌水原因及解决措施混凝土泌水是指混凝土中的水分经内部或外部的孔隙或裂缝透出或排除到表面的现象。
泌水现象的出现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下降,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包括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性、施工条件和环境因素等。
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性是混凝土泌水的重要原因。
混凝土由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组成。
当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固化成胶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水分蒸发。
此外,水化产物的体积膨胀也会使混凝土中的水分排除到表面。
施工条件也是混凝土泌水的重要原因之一、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坍落度、浇灌方式、振捣方法等都会影响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和孔隙分布,进而影响泌水现象的产生。
如果混凝土的坍落度过高,会使水分与粉状材料产生分离,增加混凝土的泌水倾向。
而振捣不良或振捣不足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过高,增加泌水的可能性。
环境因素也对混凝土泌水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加速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增加泌水的发生。
此外,湿度的变化和雨水的渗透也会对混凝土泌水起到促进作用。
针对混凝土泌水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调整水灰比和骨料粒径分布等参数来减少泌水的可能性。
同时,可以使用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冷却剂降低混凝土温度,减少水分蒸发速度。
同时,也要避免在高温天气时施工,以免加剧泌水现象。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施工后需要进行湿养护,即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可以使用覆膜或湿布等方式来维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
4.修补混凝土中的裂缝和孔隙。
通过修补混凝土中的裂缝和孔隙,可以减少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的可能性,降低泌水现象。
5.使用防水涂料或添加剂。
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涂刷防水涂料,或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防水剂,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减少泌水问题的发生。
总之,混凝土泌水问题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混凝土泌水离析问题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
1、水泥细度大时易泌水;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矿渣比普硅易泌水;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易泌水;掺Ⅰ级粉煤灰易泌水;掺非亲水性混合材的水泥易泌水。
2、水泥用量小易泌水。
3、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砼易泌水。
4、配同等级砼,高标号水泥的砼比低标号水泥的砼更易泌水。
5、单位用水量偏大的砼易泌水、离析。
6、强度等级低的砼易出现泌水。
7、砂率小的砼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
8、连续粒径碎石比单粒径碎石的砼泌水小。
9、砼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砼易出现泌水。
10、超掺砼外加剂的砼易出现泌水、离析。
二、解决途径
1、根本途径是减少单位用水量。
2、增大砂率,选择合理的砂率。
3、增大水、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Ⅱ、Ⅲ级粉煤灰。
4、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
5、改善砼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量降低砼外加剂掺量,搅拌站若降低砼外加剂掺量,又可能出现砼塌落度损失快的新问题。
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1 前言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同普通混凝土的施工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可节约人力、物力、缩短工期等),近年来我国的泵送混凝土发展非常迅猛,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技术已相当普及。
但泵送混凝土普遍具有坍落度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的难度,特别是混凝土的离析、抓底现象非常常见,严重影响了混凝土表现性能和结构功能。
因此,如何很好的抑制混凝土的离析问题及解决混凝土的离析问题是当前泵送混凝土发展所需研究的重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从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着手分析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
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大拌工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
造成离析的原因可能是浇筑,振捣不当,集料最大粒径过大,粗集料比例过高,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的含量偏低,与细集料比粗集料的密度过大,或者拌合物过干或者过湿等。
使用矿物掺合料或引气剂可降低离析倾向。
2 离析及其危害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混凝土骨料分离和分层、抓底,和易性差等。
混凝土离析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混凝土离析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影响工期等,降低经济效益。
(2)致使混凝土结构部位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破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影响混凝土的表现效果。
(3)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
特别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大,出现严重龟裂现象。
(4)使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严重的将造成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0引言混凝土泌水即混凝土拌合物中悬浮的骨料在重力作用下下沉,拌合水受到排挤而上浮,最后从表面析出的现象,从流变学角度看,造成泌水的原因是由于液相的黏滞阻力不足以客服粒子相的重力。
少量的泌水对于混凝土而言危害不大,且能够防止新拌混凝土表面迅速干燥或开裂以及便于整修等,但是过量的泌水则会对混凝土造成极大的危害。
泌水问题造成的浆骨分离,集料沉降堆积很容易引起堵泵;泌水引起的表面浮浆由于强度发展不够往往会产生许多裂缝;另外,泌出的水把会把水泥浆带走而留下砂子,导致表面出现“砂纹”等外观问题。
泌水问题引起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现代混凝土发展的一大难题,根据泌水出现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出机泌水和滞后泌水,出机泌水即搅拌站出机时即开始泌水,滞后泌水是浇筑完成前没有泌水现象,而是浇筑完1~2h后表面开始析水。
为了解决泌水问题,分析不同时间产生泌水的原因,对症下药,至关重要。
1出机泌水与滞后泌水产生的原因1.1出机泌水混凝土出机泌水或静置5~10min即开始泌水是最常见的泌水现象,此类泌水产生的原因较多。
泌水量较小时,随着水泥水化的进行、水分的散失等原因,少量的泌水恰好可以抵消流动性损失,但是当混凝土泌水过量时,通常会造成堵泵,并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后期性能。
以下主要从原材料、外加剂及配合比等方面阐述各因素对初期泌水的影响。
1.1.1水泥的影响水泥原因产生的出机泌水现象主要与水泥矿物组成中的C3A含量以及水泥的粒度分布有关。
C3A含量越低,初始水化速率慢,水化生成的C-S-H凝胶产物少,对外加剂的吸附量低,聚羧酸分子在发生作用的过程中自由水不断溢出,因此产生泌水现象。
水泥的粒度分布不合理时也可能产生初始泌水现象,通常由40μm 以上颗粒的含量过高且中间级配(10μm~40μm)断档引起,水泥混合材中大量掺入矿粉等棱角明显的矿物掺合料时往往也会出现泌水现象。
1.1.2集料的影响粗集料一般对混凝土的初始泌水影响不大,但是当粗集料内部孔隙量大,吸水率高时,便会出现泌水现象,本人在非洲吉布提多哈雷港口进行混凝土实验时即遇到该类情况(见图1),混凝土在搅拌机内和易性良好,但是出机静停1~2min后即开始出现严重的泌水现象,产生此类情况的原因为混凝土在搅拌生产的过程中粗集料内部的孔隙会吸收一大部分的自由水,实际加入的外加水超出了混凝土的需水量,静置后骨料内部的自由水不断释放出来,于是导致明显的泌水现象。
工程遇到离析泌水怎么破?
混凝土施工一帆风顺当然最好,但遇到棘手问题您也要知道如何解决好。
作为混凝土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麻烦,离析和泌水的处理是必须掌握。
从概念上看,离析是指由于混凝土黏聚性和保水性差,在自身重力作用和其它外力作用下而产生的分离现象,这会增加堵泵的可能。
泌水则是指拌合水析出表面,通常,泌水是离析的前奏。
那么今天,力诺就为大家带来离析和泌水的原因及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砂率偏低或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
应提高砂率,降低砂中含泥量。
(2)石子级配差或为单一粒径的石子。
调整石子级配,单一粒径的石子应提高砂率。
(3)用水量大。
提高外加剂减水率或增加外加剂掺量,减少用水量。
(4)外加剂掺量过大,且外加剂含有泌水的成分。
减少外加剂或在外加剂中增加增稠组分和引气组分,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泌水和离析
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时也可能会出现滞后泌水的情况,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比如1h)才产生大量泌水的现象,而这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又会不一样,主要为以下几点:
(1)真实砂率低,砂含石过高。
提高砂率,增加真实砂含量。
(2)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
提高掺合料用量,做必要补充。
(3)石子级配不合理、单一粒径。
提高砂率2--5%。
(4)水泥、掺合料泌水率大。
更换水泥、掺合料;外加剂中增稠组分。
(5)粉煤灰颗粒粗、含碳量高。
更换粉煤灰。
混凝土泌水问题怎么解决水泥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虽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却经久不衰,仍以旺盛的生命力向前发展,应用面也越来越广。
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有和易性、含气量、泌水性等。
并且水泥混凝土泌水性经常出现,同时不易引起人们注意,严重危害着混凝土的质量,由于泌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没有哪个因素能起关键作用,不能通过该因素直接解决泌水问题。
因此,必须从混凝土泌水的原理着手,通过出现的病害,提出解决办法,下面就是我们在抚南高速公路施工中遇见的混凝土泌水现象,谈谈混凝土泌水性是如何被预防和减少的。
1混凝土拌和物产生泌水的原因一般认为,混凝土拌和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份上升,在已浇筑构件的表面析出水份的现象称为泌水。
泌水的通道产生在水泥浆与固相骨料之间,同时伴随着泌水现象的出现。
混凝土由水、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等拌和硬化而成,质量好混凝土应该是所有组分及气泡分布均匀稳定。
产生不均匀的情况有三种,一是骨料沉底、浆体上浮,二是浆体沉底、骨料上浮,这两种情况即经常遇到的混凝土离析,三是泌水即水分上浮逸出。
产生不均匀的直接原因是各组分密度不同导致沉降或上浮。
前两种情况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宏观不均匀性。
泌水后的混凝土在宏观上仍然是均匀的,但是会导致混凝土上表面不均匀和内部局部不均匀。
根据水分在混凝土中的存在状态,混凝土中的水分可以划分为结合水、润湿水与自由水。
水泥中反应速度快的部分在加水以后可能会发生水化反应,消耗部分水,这部分水定义为混凝土中的结合水,这部分水不能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也无法逸出拌和物;水遇到干燥状态的水泥、骨料等以后,水泥和骨料表面会吸附一定量的水,使干燥的材料湿润,这部分水受到固体材料表面的吸附,不能逸出拌和物,但是可以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定义这部分水为润湿水;混凝土中其余的水分为自由水,在混凝土中起润滑的作用,混凝土坍落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由水量的多少和其润滑效果,这部分水与固体材料的联系较少,可以逸出混凝土,所有原材料中水的密度最小,逸出以后上浮,形成泌水,这部分水也称为可泌水分。
混凝土离析泌水终极解决方案
(1)正确的理解离析泌水
配制流态混凝土时,流动性和粘聚性失去平衡,当粘聚性低时混凝土在自身重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产生相分离,破坏了材料组成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导致分离。
通常,泌水是离析的前奏,离析必然导致分层,增加堵泵的可能。
少量泌水在工程中是允许的,而且对防止产生混凝土表面裂缝有利。
(2)离析泌水产生的主要原因
◆砂率偏低或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使混凝土保水性低,砂子含泥量大易产生浆体沉降,即“抓底”。
◆胶凝材料总量少,浆体体积小于300L/m3;
◆石子级配差,或单一粒径的石子;
◆用水量大,使混凝土拌合物粘性低;
◆外加剂掺量过大,或外加剂黏度低保水性不佳;
◆使用矿渣或矿渣水泥,本身保水性不好,易泌水、离析;
(3)设计思路
浆体体积Ve、砂浆体积Ves与抗离析性的关系
1.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
2.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泌水的可能性不大,但混凝土粘聚性、和易性差;
3.Ve>330L,Ves<430L时,混凝土保水性差,易泌水、离析、分层等。
除了原材料的因素,在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石子体积、浆体体积的比例。
用正确的思路指导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4)解决方案
从配和比、材料、外加剂综合考虑
◆石子级配合理,单一粒径的石子应提高砂率;
◆注意调整砂率,合理的砂率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
◆掺加粉煤灰,特别是配制低强度等级的大流动性混凝土,粉煤灰掺量应适当提高,从而提高其保水性;
◆减少用水量或降低外加剂的掺量,使得游离水的比例减少,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等。
◆添加引气剂或增稠剂,改善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
◆母液类型的选择也尤为重要,选择低敏感性聚羧酸母液,可有效降低离析泌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