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泌水及离析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9.33 KB
- 文档页数:2
离析混凝土怎么处理[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离析混凝土怎么处理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混凝土施工的离析泌水怎么处理混凝土施工一帆风顺当然最好,但遇到棘手问题您也要知道如何解决好。
作为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麻烦,离析和泌水的处理是必须掌握。
从概念上看,离析是指由于混凝土黏聚性和保水性差,在自身重力作用和其它外力作用下而产生的分离现象,这会增加力诺搅拌泵堵管的可能。
泌水则是指拌合水析出表面,通常,泌水是离析的前奏。
那么今天,力诺就为大家带来离析和泌水的原因及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1)砂率偏低或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
应提高砂率,降低砂中含泥量。
(2)石子级配差或为单一粒径的石子。
调整石子级配,单一粒径的石子应提高砂率。
(3)用水量大。
提高外加剂减水率或增加外加剂掺量,减少用水量。
(4)外加剂掺量过大,且外加剂含有泌水的成分。
减少外加剂或在外加剂中增加增稠组分和引气组分,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泌水和离析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时也可能会出现滞后泌水的情况,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比如1h)才产生大量泌水的现象,而这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又会不一样,主要为以下几点:(1)真实砂率低,砂含石过高。
提高砂率,增加真实砂含量。
(2)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
提高掺合料用量,做必要补充。
(3)石子级配不合理、单一粒径。
提高砂率2--5%。
(4)水泥、掺合料泌水率大。
更换水泥、掺合料;外加剂中增稠组分。
(5)粉煤灰颗粒粗、含碳量高:更换粉煤灰。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第2篇混凝土裂缝怎么处理?首先需要查明是否为结构受力裂缝,若为非结构受力裂缝,要根据裂缝宽度分别可以采用水泥浆抹缝或环氧砂浆修补;若为结构裂缝,首先应采用环氧砂浆修补或化学灌浆处理,再进行结构加固。
混凝土裂缝分好几种情况,有通缝的、不通缝的,规则的、不规则,缝隙大的、缝隙小的等,另外还要看裂缝在什么位置,如果在受力较小部位一般为混凝土配比没配好含水率大(水泥不合格偶尔也会有)在混凝土没有足够的强度前在其上面施加大荷载造成的,此情况其实不处理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就是可能会给用户造成心理压力。
混凝土泌水、泌浆、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混凝土拌合物是由于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外加剂等组分经过计量、搅拌而成的混合物,各物质密度的差异,在重力作用下沉降速率也不相同,必然产生分层现象。
当浆体的黏度不足以阻止粗骨料下沉,将出现骨料下沉,浆体上浮现象,严重时出现上面大量泌水,中间是砂浆层,底层为骨料。
泌水、泌浆、离析都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不良现象,都是混凝土公司需要极力避免的,因为这一现象,在施工泵送过程中造成堵管,浇筑后拌合物分离,产生裂缝以及其他不良质量问题,如空洞。
(一)原材料方面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必须组分,其质量的变化必然引起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波动,原材料剧烈波动是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泌浆、离析的重要因素。
原材料的影响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1)水泥发生变化。
如水泥在水泥厂陈化时间不同,水泥陈化时间短,新鲜水泥吸附较多的外加剂,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水泥活性降低,吸附外加剂能力降低。
当突然变换成水泥厂陈化时间较长的水泥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分层。
如,春节放假,水泥在水泥厂或者在混凝土生产线罐中长时间陈化都会造成上述现象。
此外,水泥陈化时间长温度降低,水泥颗粒表面的电荷发生中和,以及水泥石膏发生变化,如无水石膏接触空气部分变成二水石膏,都造成外加剂吸附量降低。
(2)矿物掺合料变化。
主要表现为矿物掺合料的需水量比较原来生产使用的明显降低,造成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外加剂调整不及时造成,泌水、离析。
矿粉的细度与水泥熟料细度不同,熟料细度粗,比表面积小时,容易发生滞后泌水。
此外,陈放时间长的水渣磨制的矿粉容易泌水。
(3)骨料。
粗骨料级配单一,粒径偏大,针片状含量较多,容易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差,易泌水。
生产过程中砂含泥量突然变小,造成外加剂吸附降低,导致泌水、离析。
此外,使用含有絮凝剂的机制砂一般外加剂用量偏高,突然使用部分不含絮凝剂的机制砂造成离析、泌水,这种现象往往防不胜防,且难以预防。
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和工程领域,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和水渗漏等问题,这将对其产品或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离析和泌水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和水渗漏的两个主要因素。
离析是指混凝土中的骨料和胶凝材料分层现象,而泌水则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水珠或水滴等现象。
本文将重新拌混凝土的角度入手,深入探讨离析和泌水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 相关概念离析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结构问题,它会导致混凝土的均一性受到破坏。
通常,离析发生在拌合混凝土时,因为粗骨料会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造成混凝土的均一性受到影响。
此外,离析还可能发生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当或者混凝土的粒径不均匀的情况下。
因此,在拌合、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配合比例,避免离析的发生。
当混凝土中的任何成分出现离析时,这将严重损害其产品和工程的质量。
为了获得均匀、紧凑的混凝土,我们必须采取所有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许多硬化混凝土的缺陷都源于离析,例如露出的石头、筋骨、麻面、砂线、裂缝、弯曲和多孔或脆性的混凝土层。
由于存在的缺陷会严重损害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而且由于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很难达到期望的工程效果。
因此,必须认真挑选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且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现的问题。
离析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结构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一种是粗颗粒骨料从斜坡上滚落,或者在流态混凝土拌合物中沉淀;另一种是混凝土拌合物中稀浆的分离,即使在极其干燥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离析现象。
由于大流动度混凝土的特性,骨料容易堆积在中央,导致水泥浆流向外围,从而引发离析现象。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搬运和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正确的施工方法,包括装料、卸料和自由下落,以防止混凝土的分离。
即使是性能优异的混凝土,如果搬运操作不当,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克服障碍,尽可能将混凝土浇筑到位,并且要避免在模板内搬移太远的距离,同时要正确使用振动器,并且控制振动时间不宜过长。
混凝土泌水成因及措施一、什么是混凝土泌水通俗地讲,就是水泥混凝土中颗粒级配不合理,大直径的颗粒比例比较大,使得水分不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到颗粒间的空隙里,在混凝土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水泥和骨料沉降,在混凝土凝固前产生水分渗出到混凝土表面的现象称做泌水。
正常混凝土拌合物中适量的泌水可以降低实际的水灰比,从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 同时,在混凝土的表面,适量的泌水可以起到一定的修饰和抹面作用,还可以防止新浇注的混凝土表面迅速干燥及开裂等。
但是过量的泌水会对混凝土质量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混凝土泌水的危害1、对混凝土表面的危害有流砂水纹缺陷的混凝土,表面强度、抗风化和抗侵蚀的能力较差。
同时,水分的上浮在混凝土内留下泌水通道,即产生大量自底部向顶层发展的毛细管通道网,这些通道减弱了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致使盐溶液和水分以及有害物质容易进入混凝土中,极易使混凝土表面损坏。
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并出现浮浆,即上浮的水中带有大量的水泥颗粒,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返浆层,硬化后强度很低,同时混凝土的耐磨性下降。
这对路面等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是十分有害的。
2 、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及性能的危害在混凝土粗骨料、钢筋周围形成水囊,随着水分的逐渐挥发形成空隙,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致密性、骨料的界面强度以及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握裹力,导致混凝土整体强度的降低。
混凝土泌水造成塑性收缩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形。
泌水引起混凝土的沉降导致混凝土产生塑性裂纹,从而会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
特别是泌水混凝土产生整体沉降,浇注深度大时靠近顶部的拌合物运动距离更长,沉降受到阻碍,如遇到钢筋等障碍时,则产生塑性沉降裂纹,从表面向下直至钢筋的上方。
分层浇注的混凝土受下层混凝土表面泌水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层间结合强度降低并易形成裂缝。
3.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泌水也能破坏对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抗冻性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也是由泌水后出现的内部泌水通道相关,腐蚀性物质经过泌水通道则能到达混凝土内部,在其到钢筋表面则会形成钢筋锈蚀,和水化产物出现腐蚀反应而损害混凝土。
第12期(总第200期)综合论述_浅谈混凝土泌水原因及解决方法温宾煌(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度门361100)摘要商品混凝土大量推广应用的同时,也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的特殊疑难杂症,而混凝土的泌水问题正是其中 之一。
首先阐述了混凝土发生之后泌水的现象,然后从多角度分析了泌水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客户问题,从原材料、施工和外加剂各个方面对该问题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混凝土;泌水;外加剂混凝土泌水问题相信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所谓混凝土 泌水是指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 沉,水分上浮的现象。
泌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原材料、配合 比、施工方法以及外加剂。
适量的泌水可以适当改善混凝土 的塌损以及后期混凝土的表面开裂现象,并可间接降低混凝 土的实际用水量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强度。
但是过量的泌水 则对混凝土的施工、耐久性和外观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1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1对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砂石较干 净且级配差、外加剂保塌效果好滞后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很 容易发生泌水现象。
泌水严重容易使灘土包裹性差、砂石 分离,从而导致混凝土泵送堵管、工地表面不易施工抹面,并 且硬化后的混凝土容易产生上下分层、表面裂缝等问题。
1.2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混凝土泌水会导致表面形成浮浆层,当浮浆层由于失水 变稠失去流动性,强度发展不够不足以抵抗因沉缩或塑性收 缩引起的拉应力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许多裂缝。
在混凝 土内部,泌水上升过程中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许多胶凝材料含 量较少的泌水通道,造成混凝土内部疏松软弱易于碳化,增 加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危险[1。
泌水导致浮浆层形成高水 灰比,蒸发后形成多空疏松、软弱的表面,楼板或路面形成浆 层后容易起皮,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
1.3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泌水一般会降低混凝土底部的水灰比,破坏混凝土内部 的均匀性,拌和水生成到混凝土表面会携带一部分胶凝材料 和集料中的细微颗粒,使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含水量很大的 浮浆层,造成表面混凝土疏松多空、蜂窝麻面、甚至露石。
混凝土泌水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混凝土产生泌水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水泥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二,过振引起的离析,在砼表面蓄积大量的水;三,坍落度过大也容易在砼表面产生大量的水;四,减水剂的原因,减水剂和水泥不溶,也可以在砼表面产生大量的水;五,运距过长或用农用拖拉机运输砼,有时在砼表面蓄积大量的水;六,砼下料的垂直落差过大,产生离析,也很容易在砼表面蓄积大量的水。
控制防止措施,如何控制让其不产生泌水,针对以上各点实施不同的方法:一,就是从根本上解决水泥泌水的问题,这就要厂家生产水泥时解决;二,振捣砼时控制时间,一般以振捣后砼表面不翻泡为宜;三,坍落度按照设计控制;四,减水剂在掺加时要做相溶实验,避免出现减水剂的副作用;五,在运距稍长时一般采用砼搅拌车运输,避免用农用运输车运输;六,砼垂直下料落差超过2米时采用串筒下料,使砼和接触面发生的冲击作用得到缓冲,以免砼发生离析,出现泌水现象。
混凝土泌水解决的办法有:适当增大砂率,外掺适量粉煤灰,减小外加剂用量,更换外加剂或者在外加剂中适当的复合一些引气剂(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和易性问题还可以增加混凝土抗渗-抗冻等耐久性问题,当然,掺量一定要合适,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若混凝土含气量不超过5%,不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问题)。
海花岛围堰项目二标段混凝土扭王块施工混凝土泌水现象是多
发面的,根据有关规定,逐一控制,尽量避免泌水现象的发生。
对现场振捣技术人员也要多告诫振捣工艺,严控振捣引起的泌水的现象。
混凝土假凝和泌水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前言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在静止状态下,从浆体中泌出部分拌合水并在表面集聚,一直持续到胶凝材料浆体充分凝结为止,是保水性能差引起的,影响混凝土质量;假凝是水泥一种不正常的初期固化或过早变硬征象,陪伴放热,产生伸缩缝使混凝土耐久性、密实性下降。
而产生假凝和泌水现象原因总体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由水泥水化时对水的需求量影响,外因取决于环境气候及混凝土振捣过程。
1,产生原因分析假凝主要由于混凝土内部缺水引起,在某段过程中,混凝土内所含水量小于正常凝结所需要的总水量时,就有可能发生假凝现象。
影响含水量的多少与水泥水化反应对水需求量,环境因素使混凝土水分蒸发以及振捣后结构排水等因素有关,假凝出现往往伴随着裂缝。
水是混凝土拌合物经浇注、振捣后,在凝结、硬化的进程中,伴随着粒状材料的下沉所显现的局部拌合水上浮至混凝土表层的迹象,混凝土浇注与捣实后初凝前,在骨料的重力作用下,流动性较好的水泥浆上浮,局部水分向外蒸发上浮至混凝土上表层,产生泌水,同时显现浮浆层。
与假凝相反,混凝土内所含水量大于正常凝结所需要的总水量时,就可能发生泌水现象。
1.1内因1.1.1水泥比表面积的影响水泥水化速度与其颗粒细度有关,颗粒越细水化速度越快,在混凝土终凝前需水量就大,在其他稳定条件下发生假凝的可能性就会越大,产生泌水的可能性反而越小。
根据实验与经验,在气温低于25℃、水泥中铝酸三钙(C3A)含量低于5%、水灰比小于.45,而且比表面积小于350m2/kg时,混凝土不会产生假凝,却会产生泌水;当比表面积大于350m2/kg且小于380m2/kg时,在其他相同条件下,假凝和泌水时有发生;当比表面积大于380m2/kg时,混凝土会发生假凝,但不会发生泌水。
1.1.2水灰比的影响水灰比直接决定了水泥浆的稠度。
在水泥用量相同时,增大水灰比会使水泥浆的流动性加大。
如果水灰比不当使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而产生流浆、离析,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泌水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泌水。
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个重要方面。
通常,描述混凝土泌水特性的指标有泌水量(即混凝土拌和物单位面积的平均泌水量 )和泌水率 (即泌水量对混凝土拌和物之比含水量之比 )。
一、混凝土泌水的原因1、混凝土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离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导致严重泌水。
2、水泥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
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
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5μm)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
此外,也有些大磨(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 (小于 3~5μm)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3、骨料细骨料偏粗,或者级配不合理,引起细颗粒空隙增大,自由水上升引起混凝土泌水,是混凝土产生泌水的主要原因。
试验室对不同砂子细度下混凝土和易性做了试验,试验结果如下:FM 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描述(mm)( %)( %)2.40185 5.00粘聚性好、无析水、砂率偏大、可用于泵送施工。
2.60190 4.2 2.9粘聚性好、无析水、砂率适中、适于泵送施工。
2.801953.9 6.7粘聚性较好、稍有析水、砂率适中、短距离泵送施工尚可。
89混凝土泌水的原因(1)混凝土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刻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刻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量,或缓凝组分掺量过量,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致使严峻泌水。
(2)水泥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紧密相关。
水泥的凝结时刻、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散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
水泥的凝结时刻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刻越长,且凝结时刻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加,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刻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散布中细颗粒(<5μm)含量越少,初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峻。
另外,也有些大磨(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小于3~5μm)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3)骨料细骨料偏粗,或级配不合理,引发细颗粒间隙增大,自由水上升引发混凝土泌水,是混凝本地货生泌水的主要原因。
(4)减水剂此刻利用的减水剂为缓凝高效萘系减水剂,这一系列减水剂存在如下特点:分子链短,减水剂减水率高,泌水率大,同时塌落度损失小;分子链长,减水剂减水率低,泌水率小,可是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大。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混凝土减水剂泌水以泌水率比来评价。
(5)含气量对泌水的影响含气量对新拌混凝土泌水有显著影响。
新拌混凝土中的气泡由水分包裹形成,若是气泡能稳固存在,则包裹该气泡的水分被固定在气泡周围。
若是气泡很细小、数量足够多,则有相当多量的水分被固定,可泌的水分大大减少,使泌水率显著降低。
同时,若是泌水通道中有气泡存在,气泡犹如一个塞子,能够阻断通道,使自由水分不能泌出。
商品混凝土是有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水和外加剂等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的一种拌合物。
混凝土拌合物良好的工作性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混凝土既要就要良好的流动性又要具有优良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黏聚性、保水性和流动性三者相互联系而又矛盾,混凝土黏聚性好,往往保水性也好,但可能流动性差;当混凝土的流动性逐渐变大时,黏聚性和保水性有变差的趋势,泌水和离析的几率增加。
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减小泌水、离析是技术人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针对泌水和离析,笔者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讨论。
(一)离析和泌水(2)泌水混凝土拌合物经浇筑振捣后,在凝结过程中,伴随着粒状材料的下沉所出现的部分拌合水上浮至混凝土表面的现象,称为泌水。
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少量的泌水,属正常现象,对混凝土拌合物和硬化后的性能无影响。
但泌水量过大将会带来许多不利后果。
(2)离析由于混凝土拌合物中个组分的颗粒粒径和密度的不同,而导致出现组分分离,不均匀的现象,称为离析。
这种组分分布不均匀将导致各部分混凝土性能的差异,易使混凝土内部或表面产生一些缺陷,影响混凝土性能和正常使用。
因此,必须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离析,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黏聚性、匀质性,从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各部分性能的一致性。
混凝土拌合物中存在两种离析,一种是混凝土中的粗骨料易于分离脱落,另一种是在搅拌时水泥浆易于混合料分离。
黏度较高的水泥浆有利于防止离析,因此混凝土水胶比较小时,离析倾向小;而胶凝材料用量小的混凝土拌合物,在流动性偏大时,容易产生粗骨料的离析;大流动性混凝土,则容易产生水泥浆的分离。
(二)泌水、离析混凝土造成的后果离析混凝土泵送很容易造成堵管和爆管,尤其是泵送中断时,积存在泵管中的混凝土骨料与水泥浆分离,粗骨料很容易集中在弯管处,造成堵管和爆管,轻者影响施工速度,严重时爆管会造成人员伤害。
严重离析的混凝土若泵送入模,会造成梁板结构开裂,墙柱结构分层,严重时甚至会在结构上部1m左右无石子,混凝土强度较低。
试论泵送混凝土泌水和浮浆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及监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的进行,这样才更能保证其工程的整体质量。
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若出现沁水、浮浆等问题,会给施工部位带来的一定的质量危害,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泌水和浮浆是常见问题,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人身安全,该种情况需要进行一定的预防与解决的。
因此,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泵送混凝土沁水和浮浆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与见解,仅供参考。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沁水浮浆;问题解决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
混凝土是建筑的骨架,它的质量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但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泌水和浮浆现象,主要表现为粉料浆起泡上浮,骨料下沉,严重时产生离析。
各个标号等级的混凝土在实际浇筑时都会出现这一现象,尤其是低标号混凝土。
C25、C30是建筑工程使用最多的混凝土,若没按规范施工极易产生泌水和浮浆,为了有效遏制这些现象,相应深入的进行了一些的研究。
一、沁水与浮浆的产生与危害混凝土泌水是指塌落度较大和易性较差的混凝土拌合物从运输—浇筑—初凝这段时间,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下沉,拌合水受到排挤而上升最后从表面析出的现象。
泌水的情况与配合比、原材料以及施工方法等有关,适当的泌水是有利于抹面及防止表面收缩开裂,但过量泌水使得混凝土表面强度、抗风化和抗侵蚀能力变差,整个混凝土内部结构不均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振实作业时,水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高速运动,与骨料形成较大的相对运动,高速上浮的水携带悬浮浆体中密度较小的固体颗粒至混凝土表面,形成浮浆。
若浇筑部位有积水,在振捣时混凝土中的外加剂、粉煤灰以及水泥和水摩擦起泡,生成大量的气泡浮浆,硬化后强度极低。
泵送混凝土泌水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摘要:在桥梁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泌水问题。
本文以广珠城际桥梁墩柱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出现的泌水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并通过现场反复试验,添加泵送剂和粉煤灰,重新设计配合比,解决泵送泌水问题。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泌水原因分析解决方法1 工程概况广珠城际轨道工程全线90%以上为桥梁工程,其中唐家湾特大桥全长3074m。
该桥梁下部结构为矩形实体墩,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其中部分墩柱混凝土施工采用了汽车泵泵送工艺。
泵送混凝土输送工艺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应用很广泛,但在本项目墩柱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出现了大量泌水。
经过反复试验,合理配制混凝土配合比,添加掺合料,改善施工工艺,基本解决了混凝土泌水问题。
2 问题的提出该桥部分墩柱施工采用泵送工艺输送,一次浇筑量在120m3左右,用钢模板,缝隙用密封条密封。
墩身混凝土试验配合比为1∶1.92∶3.07∶0.42,掺入1%GBJ1型泵送剂,施工坍落度控制在13cm左右。
浇筑28号墩柱时,在高2m左右出现泌水,随后泌水越来越严重,当时采取了临时应急措施,投入适量同配合比的干料并用人工淘水,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多砂纹。
浇筑30号墩柱时,采用吊车吊装工艺,施工坍落度控制在11cm左右,其它条件不变,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砂纹很少。
砂纹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却影响墩身的外观质量。
经分析,产生砂纹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泌水。
3 泌水的原因混凝土泌水,从理论上讲就是混凝土的水离析。
产生混凝土水离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砂纹是从下往上成树状,结合混凝土大量泌水,说明泌水是产生砂纹的直接原因。
接着又作了27号墩身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缝不加密封条的试验,浇筑过程中泌水明显减少,离析水随灰浆从模板缝隙中漏出,在模板缝隙处混凝土表面留有砂纹。
砂纹仅是表面现象,对强度影响不大,但泌水要比砂纹严重得多,必须加以解决。
水离析与采用泵送工艺有直接关系。
泵送混凝土在压力下骨料吸附混凝土中的水分,压送到泵管出口回到大气压下将吸附的水分排出,于是出现了水离析。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作者:李进生刘鑫欣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就施工中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离析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在混凝土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问题:比如在进行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出现堵管,在进行灌注水下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导管上浮等现象,给施工造成很大的难度和困扰。
究其原因,是混凝土质量出现了问题,也就是混凝土本身出现了离析、集浆分离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发生。
然而,混凝土离析、集浆分离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应该如何去预防和处理这类问题呢?本文就施工中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2.混凝土离析及其危害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集料下沉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混凝土骨料分离和分层抓底和易性差等。
混凝土发生离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影响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导管上浮等现象,影响工期,降低经济效益。
2.2 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砂纹、蜂窝、骨料外露等现象,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表观形象。
2.3 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分收缩不一致,易使结构产生收缩裂缝。
2.4 使混凝土强度大幅下降,也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的性能,甚至因此造成返工,给项目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
3.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3.1 混凝土原材料的影响混凝土是由水泥、粉煤灰等胶结材料、砂石材料和水及某些外加剂经过搅拌而成的拌和混合物。
他们其中的每一种材料都可以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我现逐一进行分析。
3.1.1 水泥的影响。
大家知道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现在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常常是供不应求,工地也经常出现停工待货的情况,所以一些水泥生产厂家也是开足马力大量生产,这也就会造成水泥质量的不稳定因素的形成。
混凝土离析泌水主要原因混凝土泌水、离析经常出现在混凝土工程中,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泌水是指混凝土水分由内部向外部上浮的现象,离析是泌水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
泵送混凝土的泌水通常会伴随着抓底、板结。
离析是指当混凝土粘聚力抵抗不住,粗骨料因重力下沉的力量,导致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组分分层的现象。
通常混凝土离析都会伴随着泌水现象的出现。
离析泌水的主要原因混凝土泌水离析,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泥浆体的粘聚性不足,混凝土的抗离析性、稳定性差。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性能、生产施工工艺,与混凝土的泌水、抗离析性能都是息息相关的。
孔隙率通常混凝土孔隙率大的同时不但强度差,而且泌水也会随之增加,如当混凝土级配不合理时,混凝土的砂率低或胶凝材料用量低,浆体过少不能将骨料充分包裹。
再如胶凝材料的比表面积小。
这无疑是为混凝土中自由水上浮,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通道。
使得混凝土更容易出现泌水,离析。
同时孔隙率的增加也会导致混凝土的粘聚性降低。
含气量通常商品混凝土中,混凝土出现泌水时,加入一定量的引气剂就会解决问题,是因为良好的引气剂会向混凝土中引入优质的小气泡,而气泡可以将混凝土正在向上运动的自由水进行包裹,将其稳定在气泡周围。
并且,由于含气量的增加,会使混凝土更密实,气泡会填充到混凝土的空隙中,阻断部分自由水的上浮通道。
水胶比当混凝土中自由水的用量增加时,水胶比过大时,水泥浆的流动性增加,但粘聚性保水性会变差,抵抗不住混凝土中粗骨料下沉的力量,导致泌水离析。
混凝土凝结时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越长,则骨料沉降的时间越长,同时也就越容易出现泌水现象。
如水泥的凝结时间长,C3A含量过低。
泵送剂中缓凝剂超量,都会对混凝土的泌水有着很大的影响。
外加剂与原材料的相容性外加剂与原材料的相容性主要体现在,水泥颗粒与外加剂的吸附与分散效果。
吸附效果过强会造成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快,分散效果过大时会出现泌水板结的现象如减水剂超掺。
浅析水泥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和控制措施摘要:施在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问题,个人根据实践和参考相关资料总结出来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不妥之处希望大家及时指正。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离析;原因;控制;措施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混合料各组分之间的粘结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的现象。
主要是混凝土骨料的离析、分层、底抓、硬化、泌水、施工性差。
混凝土离析会造成混凝土性能各个方面的下降。
具体影响为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能,造成堵管、卡罐,影响工期,降低经济效益;影响混凝土外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砂线、露骨料、露筋等现象;降低混凝土强度,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甚至造成返工;水泥浆表面层较厚,导致混凝土表面收缩加大,造成开裂;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泌水、板结”问题与日常所见的一般泌水现象不同。
在多组分混凝土中,由于各组分的密度不同,水的密度最小。
在混凝土进入模具后的静态状态下,或多或少的水总是浮在一起。
这种上升的现象叫“出血”。
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是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澄清透明。
只要水蒸发速率大于或等于泄流速度,混凝土表面就不会出现泄流现象。
只有当水的蒸发速率小于流血率时,混凝土表面才会有出血。
但这种泌水出现时混凝土浇筑已完成,砂石仍处于悬浮在水泥砂浆中,不会板结、抓底,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正常凝结硬化,可以认为是正常现象。
“滞后泌水、板结”是指混凝土入模后或入模前,当混凝土处于静停状态时,水泥砂浆从粗骨料中分离析出,使粗骨料失去砂浆的包裹性而出现泌水、板结、抓底的现象。
因此,它不同于常见的混凝土少量泌水,它使混凝土分层,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匀质性,甚至蜂窝麻面,外观露砂、流痕;在施工中因供料跟不上或因拆管的需要,在暂停时会因“泌水、板结”问题而造成堵管施工事故;特别是钻孔灌注桩结构可能引起工程质量事故。
泌水、板结问题由于成因复杂,治理措施各异,因此有些泌水、板结的成因至今仍在争议之中。
混凝土泌水问题怎么解决水泥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虽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却经久不衰,仍以旺盛的生命力向前发展,应用面也越来越广。
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有和易性、含气量、泌水性等。
并且水泥混凝土泌水性经常出现,同时不易引起人们注意,严重危害着混凝土的质量,由于泌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没有哪个因素能起关键作用,不能通过该因素直接解决泌水问题。
因此,必须从混凝土泌水的原理着手,通过出现的病害,提出解决办法,下面就是我们在抚南高速公路施工中遇见的混凝土泌水现象,谈谈混凝土泌水性是如何被预防和减少的。
1混凝土拌和物产生泌水的原因一般认为,混凝土拌和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份上升,在已浇筑构件的表面析出水份的现象称为泌水。
泌水的通道产生在水泥浆与固相骨料之间,同时伴随着泌水现象的出现。
混凝土由水、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等拌和硬化而成,质量好混凝土应该是所有组分及气泡分布均匀稳定。
产生不均匀的情况有三种,一是骨料沉底、浆体上浮,二是浆体沉底、骨料上浮,这两种情况即经常遇到的混凝土离析,三是泌水即水分上浮逸出。
产生不均匀的直接原因是各组分密度不同导致沉降或上浮。
前两种情况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宏观不均匀性。
泌水后的混凝土在宏观上仍然是均匀的,但是会导致混凝土上表面不均匀和内部局部不均匀。
根据水分在混凝土中的存在状态,混凝土中的水分可以划分为结合水、润湿水与自由水。
水泥中反应速度快的部分在加水以后可能会发生水化反应,消耗部分水,这部分水定义为混凝土中的结合水,这部分水不能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也无法逸出拌和物;水遇到干燥状态的水泥、骨料等以后,水泥和骨料表面会吸附一定量的水,使干燥的材料湿润,这部分水受到固体材料表面的吸附,不能逸出拌和物,但是可以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定义这部分水为润湿水;混凝土中其余的水分为自由水,在混凝土中起润滑的作用,混凝土坍落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由水量的多少和其润滑效果,这部分水与固体材料的联系较少,可以逸出混凝土,所有原材料中水的密度最小,逸出以后上浮,形成泌水,这部分水也称为可泌水分。
混凝土泌水及离析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产生原因
(1)水泥细度大时易泌水,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
(2)水泥用量小易泌水。
(3)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易泌水(同掺量)。
(4)同等级混凝土,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比低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更易泌水。
(5)单位用水量偏大的混凝土易泌水、离析。
(6)混凝土混合物温度过高,尤其夏天,气温高,水化反应快, 坍落度损失大。
(7)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
(8)砂率小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
(9)连续粒径碎石比单粒径碎石的碎泌水小。
(10)混凝土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
(11)超量掺混凝土外加剂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
(12)部分型号的搅拌运输车搅拌性能不良,经一定路程的运送, 初始出料时混凝土混合物发生明显的粗骨料上浮现象。
(1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内留有积水,装料前未排净或在运送过程中,任意往拌筒内加水。
二、解决途径(1)根本途径是减少单位用水量。
(2)增大砂率,选择合理的砂率。
(3)炎热夏季,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混合物的温度。
(4)增大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I、口级粉煤灰。
(5)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
(6)改善混凝土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量降低硅外加剂掺量(仅限现场),搅拌站若降低混凝土外加剂掺量, 又可能出混凝土碎塌落度损失快的新问题。
(7)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卸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拌筒,使混凝土混合物均匀后卸料。
(8)加强管理,对清洗后的运输车拌筒,须排尽积水后方可装料。
装料后,严禁随意往拌筒内加水。
三、总结经验
针对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问题。
通过学习摸索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优化配合比、加强原材料的进场检测、加强现场管理。
杜绝因搅拌站现场管理不善而随意增加用水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