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泌水原因及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13.30 KB
- 文档页数:1
混凝土泌水、泌浆、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混凝土拌合物是由于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外加剂等组分经过计量、搅拌而成的混合物,各物质密度的差异,在重力作用下沉降速率也不相同,必然产生分层现象。
当浆体的黏度不足以阻止粗骨料下沉,将出现骨料下沉,浆体上浮现象,严重时出现上面大量泌水,中间是砂浆层,底层为骨料。
泌水、泌浆、离析都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不良现象,都是混凝土公司需要极力避免的,因为这一现象,在施工泵送过程中造成堵管,浇筑后拌合物分离,产生裂缝以及其他不良质量问题,如空洞。
(一)原材料方面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必须组分,其质量的变化必然引起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波动,原材料剧烈波动是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泌浆、离析的重要因素。
原材料的影响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1)水泥发生变化。
如水泥在水泥厂陈化时间不同,水泥陈化时间短,新鲜水泥吸附较多的外加剂,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水泥活性降低,吸附外加剂能力降低。
当突然变换成水泥厂陈化时间较长的水泥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分层。
如,春节放假,水泥在水泥厂或者在混凝土生产线罐中长时间陈化都会造成上述现象。
此外,水泥陈化时间长温度降低,水泥颗粒表面的电荷发生中和,以及水泥石膏发生变化,如无水石膏接触空气部分变成二水石膏,都造成外加剂吸附量降低。
(2)矿物掺合料变化。
主要表现为矿物掺合料的需水量比较原来生产使用的明显降低,造成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外加剂调整不及时造成,泌水、离析。
矿粉的细度与水泥熟料细度不同,熟料细度粗,比表面积小时,容易发生滞后泌水。
此外,陈放时间长的水渣磨制的矿粉容易泌水。
(3)骨料。
粗骨料级配单一,粒径偏大,针片状含量较多,容易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差,易泌水。
生产过程中砂含泥量突然变小,造成外加剂吸附降低,导致泌水、离析。
此外,使用含有絮凝剂的机制砂一般外加剂用量偏高,突然使用部分不含絮凝剂的机制砂造成离析、泌水,这种现象往往防不胜防,且难以预防。
混凝土泌水及离析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一、产生原因(1)水泥细度大时易泌水,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
(2)水泥用量小易泌水。
(3)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易泌水(同掺量)。
(4)同等级混凝土,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比低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更易泌水。
(5)单位用水量偏大的混凝土易泌水、离析。
(6)混凝土混合物温度过高,尤其夏天,气温高,水化反应快, 坍落度损失大。
(7)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
(8)砂率小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
(9)连续粒径碎石比单粒径碎石的碎泌水小。
(10)混凝土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
(11)超量掺混凝土外加剂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
(12)部分型号的搅拌运输车搅拌性能不良,经一定路程的运送, 初始出料时混凝土混合物发生明显的粗骨料上浮现象。
(1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内留有积水,装料前未排净或在运送过程中,任意往拌筒内加水。
二、解决途径(1)根本途径是减少单位用水量。
(2)增大砂率,选择合理的砂率。
(3)炎热夏季,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混合物的温度。
(4)增大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I、口级粉煤灰。
(5)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
(6)改善混凝土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量降低硅外加剂掺量(仅限现场),搅拌站若降低混凝土外加剂掺量, 又可能出混凝土碎塌落度损失快的新问题。
(7)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卸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拌筒,使混凝土混合物均匀后卸料。
(8)加强管理,对清洗后的运输车拌筒,须排尽积水后方可装料。
装料后,严禁随意往拌筒内加水。
三、总结经验针对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问题。
通过学习摸索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优化配合比、加强原材料的进场检测、加强现场管理。
杜绝因搅拌站现场管理不善而随意增加用水量的现象。
混凝土泌水的影响及应对混凝土泌水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渗水现象。
在建筑领域中,混凝土泌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可能对建筑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寿命,我们需要了解混凝土泌水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1.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泌水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含水量增加,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过多的水分会改变混凝土的水灰比,进而影响其固化过程和力学性能。
如果混凝土泌水严重,可能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和损坏。
2.加剧混凝土的龟裂和剥落:混凝土泌水会在表面形成水渍,并增大混凝土的温度梯度。
在干燥的条件下,水分的蒸发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龟裂和剥落。
这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的外观,还可能加速混凝土的老化和腐蚀。
3.促进钢筋锈蚀:混凝土泌水中的水分可能渗透到混凝土表面,进入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空隙。
如果这些空隙中存在氧气和盐离子,将会促进钢筋的锈蚀。
钢筋的锈蚀会降低其强度和粘结性能,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针对混凝土泌水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加强混凝土拌合物的设计:在混凝土的拌合物设计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水胶比和添加剂来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可以降低混凝土泌水的风险。
2.加强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以避免过量的振捣和混凝土表面的破坏。
在养护过程中,可以使用覆盖材料或喷雾灌溉等方法来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而减少泌水的风险。
3.使用防水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防水剂来涂覆混凝土表面以提高其抗渗性能。
防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表面的吸水性,防止水分的渗透和泌水现象的发生。
4.加强结构防水处理:除了混凝土本身的防水措施,还可以在结构上采用防水层,例如防水膜、防水涂料等。
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结构的防水能力,减少混凝土泌水的可能性。
总之,混凝土泌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对建筑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
混凝土泌水成因及措施一、什么是混凝土泌水通俗地讲,就是水泥混凝土中颗粒级配不合理,大直径的颗粒比例比较大,使得水分不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到颗粒间的空隙里,在混凝土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水泥和骨料沉降,在混凝土凝固前产生水分渗出到混凝土表面的现象称做泌水。
正常混凝土拌合物中适量的泌水可以降低实际的水灰比,从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 同时,在混凝土的表面,适量的泌水可以起到一定的修饰和抹面作用,还可以防止新浇注的混凝土表面迅速干燥及开裂等。
但是过量的泌水会对混凝土质量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混凝土泌水的危害1、对混凝土表面的危害有流砂水纹缺陷的混凝土,表面强度、抗风化和抗侵蚀的能力较差。
同时,水分的上浮在混凝土内留下泌水通道,即产生大量自底部向顶层发展的毛细管通道网,这些通道减弱了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致使盐溶液和水分以及有害物质容易进入混凝土中,极易使混凝土表面损坏。
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并出现浮浆,即上浮的水中带有大量的水泥颗粒,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返浆层,硬化后强度很低,同时混凝土的耐磨性下降。
这对路面等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是十分有害的。
2 、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及性能的危害在混凝土粗骨料、钢筋周围形成水囊,随着水分的逐渐挥发形成空隙,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致密性、骨料的界面强度以及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握裹力,导致混凝土整体强度的降低。
混凝土泌水造成塑性收缩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形。
泌水引起混凝土的沉降导致混凝土产生塑性裂纹,从而会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
特别是泌水混凝土产生整体沉降,浇注深度大时靠近顶部的拌合物运动距离更长,沉降受到阻碍,如遇到钢筋等障碍时,则产生塑性沉降裂纹,从表面向下直至钢筋的上方。
分层浇注的混凝土受下层混凝土表面泌水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层间结合强度降低并易形成裂缝。
3.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泌水也能破坏对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抗冻性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也是由泌水后出现的内部泌水通道相关,腐蚀性物质经过泌水通道则能到达混凝土内部,在其到钢筋表面则会形成钢筋锈蚀,和水化产物出现腐蚀反应而损害混凝土。
混凝土泌水的解决办法根据混凝土泌水的原理和各因素影响泌水的机理,解决混凝土泌水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不满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适量引气。
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
2、原材料方面选用较细的胶凝材料和高品质的引气剂。
3、减水剂方面选用混凝土泌水较小、流动度大的高效减水剂。
如果配合比固定,在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减水率合适的减水剂掺量,避免减水率过高造成泌水。
4、施工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
另外,对于现浇混凝土的性能控制,选取适当的控制点,使得控制有利于减小混凝土泌水。
假如要控制最大含气量,控制点可选在入仓口,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含气量损失对泌水的影响降到最低。
当仓面内已经出现了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真空吸水、人工在仓面掏水或用海绵等吸水性强的材料吸水,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便于混凝土收面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
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自流,造成胶凝材料流失,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以便于混凝土收面。
5、通过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泌水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一般是有机高分子物质。
有机高分子的分子量、或者分子链长度直接影响其性能。
如果减水剂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链较长,会使混凝土的泌水减少,但是同时减水剂的减水率较低;如果分子量较小、分子链较短,则使减水率增加,同时使混凝土的泌水率增大。
有些减水剂在主分子链上存在支链,无论主链支链,较长时会使混凝土泌水减水,但减水率也相应降低,如果主链短而支链长,则会使泌水减少的同时,对减水率影响不大。
一般情况下,减水剂不是由单一分子量的分子组成,而是各种分子量的分子混合组成。
在既要减少泌水又要保证减水率的情况下,需要优化减水剂的分子量级配,使得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达到最佳搭配关系。
混凝土假凝和泌水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前言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在静止状态下,从浆体中泌出部分拌合水并在表面集聚,一直持续到胶凝材料浆体充分凝结为止,是保水性能差引起的,影响混凝土质量;假凝是水泥一种不正常的初期固化或过早变硬征象,陪伴放热,产生伸缩缝使混凝土耐久性、密实性下降。
而产生假凝和泌水现象原因总体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由水泥水化时对水的需求量影响,外因取决于环境气候及混凝土振捣过程。
1,产生原因分析假凝主要由于混凝土内部缺水引起,在某段过程中,混凝土内所含水量小于正常凝结所需要的总水量时,就有可能发生假凝现象。
影响含水量的多少与水泥水化反应对水需求量,环境因素使混凝土水分蒸发以及振捣后结构排水等因素有关,假凝出现往往伴随着裂缝。
水是混凝土拌合物经浇注、振捣后,在凝结、硬化的进程中,伴随着粒状材料的下沉所显现的局部拌合水上浮至混凝土表层的迹象,混凝土浇注与捣实后初凝前,在骨料的重力作用下,流动性较好的水泥浆上浮,局部水分向外蒸发上浮至混凝土上表层,产生泌水,同时显现浮浆层。
与假凝相反,混凝土内所含水量大于正常凝结所需要的总水量时,就可能发生泌水现象。
1.1内因1.1.1水泥比表面积的影响水泥水化速度与其颗粒细度有关,颗粒越细水化速度越快,在混凝土终凝前需水量就大,在其他稳定条件下发生假凝的可能性就会越大,产生泌水的可能性反而越小。
根据实验与经验,在气温低于25℃、水泥中铝酸三钙(C3A)含量低于5%、水灰比小于.45,而且比表面积小于350m2/kg时,混凝土不会产生假凝,却会产生泌水;当比表面积大于350m2/kg且小于380m2/kg时,在其他相同条件下,假凝和泌水时有发生;当比表面积大于380m2/kg时,混凝土会发生假凝,但不会发生泌水。
1.1.2水灰比的影响水灰比直接决定了水泥浆的稠度。
在水泥用量相同时,增大水灰比会使水泥浆的流动性加大。
如果水灰比不当使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而产生流浆、离析,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砂线和泌水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浅析目前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包括很多,近期我部针对混凝土砂线和泌水质量通病进行探讨分析。
首先我们了解下混凝土泌水跟混凝土砂线的定义,其次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谈谈防治的措施。
混凝土砂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泌水造成的,混凝土泌水后,表面砂浆过多,泌水后,水带走水泥浆。
只剩下砂,形成泌水通道,产生砂线。
混凝土泌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等原因的过程中出现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
一、分析产生问题原因1、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1)、罐车司机向混凝土里加水因为现在山东淄博的天气比较炎热、风大、或者待灌时间长,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严重。
导致混凝土从罐车里倒不出来。
罐车司机是按照方量和运距算钱,为了能赚到钱,司机为了省事,司机经常私自往混凝土里加水是常有的事。
(2)、振捣工人往混凝土里加水混凝土振捣工人偷懒,不想振捣时间长。
混凝土坍落度大,振捣时间就必须要短些,否则混凝土离析。
工人只是一味偷懒,没有质量意识。
2、产生问题的次要原因(1)、混凝土离析因施工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下落高度超过2米。
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不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到拌合物底部或者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2)、天气温度过高,某些人偷加减水剂;(3)、混凝土振捣工人懒惰,不能及时按规范进行操作,造成混凝土过振;骨料下沉集中,靠近模板部分砂浆较厚,造成泌水离析;(4)、混凝土坍落度大;(5)、模板设计不合理,刚度不足,在混凝土振捣时候出现微弱变形,水分过大,造成泌水或者砂线;3、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①外加剂进场后保管不善,造成外加剂失效;②劣质外加剂;③错用外加剂;④因为拌和楼操作手的原因;⑤拌和楼系统错误;⑥脱模剂与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
⑦模板拼缝不紧密,造成砂浆流失,砂浆的流动,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砂线、泌水;⑧机制砂细度模数太大。
试论泵送混凝土泌水和浮浆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及监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的进行,这样才更能保证其工程的整体质量。
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若出现沁水、浮浆等问题,会给施工部位带来的一定的质量危害,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泌水和浮浆是常见问题,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人身安全,该种情况需要进行一定的预防与解决的。
因此,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泵送混凝土沁水和浮浆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与见解,仅供参考。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沁水浮浆;问题解决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
混凝土是建筑的骨架,它的质量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但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泌水和浮浆现象,主要表现为粉料浆起泡上浮,骨料下沉,严重时产生离析。
各个标号等级的混凝土在实际浇筑时都会出现这一现象,尤其是低标号混凝土。
C25、C30是建筑工程使用最多的混凝土,若没按规范施工极易产生泌水和浮浆,为了有效遏制这些现象,相应深入的进行了一些的研究。
一、沁水与浮浆的产生与危害混凝土泌水是指塌落度较大和易性较差的混凝土拌合物从运输—浇筑—初凝这段时间,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下沉,拌合水受到排挤而上升最后从表面析出的现象。
泌水的情况与配合比、原材料以及施工方法等有关,适当的泌水是有利于抹面及防止表面收缩开裂,但过量泌水使得混凝土表面强度、抗风化和抗侵蚀能力变差,整个混凝土内部结构不均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振实作业时,水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高速运动,与骨料形成较大的相对运动,高速上浮的水携带悬浮浆体中密度较小的固体颗粒至混凝土表面,形成浮浆。
若浇筑部位有积水,在振捣时混凝土中的外加剂、粉煤灰以及水泥和水摩擦起泡,生成大量的气泡浮浆,硬化后强度极低。
混凝土泌水原因及解决措施混凝土泌水是指混凝土中的水分经内部或外部的孔隙或裂缝透出或排除到表面的现象。
泌水现象的出现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下降,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包括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性、施工条件和环境因素等。
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特性是混凝土泌水的重要原因。
混凝土由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组成。
当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固化成胶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水分蒸发。
此外,水化产物的体积膨胀也会使混凝土中的水分排除到表面。
施工条件也是混凝土泌水的重要原因之一、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坍落度、浇灌方式、振捣方法等都会影响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和孔隙分布,进而影响泌水现象的产生。
如果混凝土的坍落度过高,会使水分与粉状材料产生分离,增加混凝土的泌水倾向。
而振捣不良或振捣不足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过高,增加泌水的可能性。
环境因素也对混凝土泌水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加速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增加泌水的发生。
此外,湿度的变化和雨水的渗透也会对混凝土泌水起到促进作用。
针对混凝土泌水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
通过调整水灰比和骨料粒径分布等参数来减少泌水的可能性。
同时,可以使用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冷却剂降低混凝土温度,减少水分蒸发速度。
同时,也要避免在高温天气时施工,以免加剧泌水现象。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施工后需要进行湿养护,即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可以使用覆膜或湿布等方式来维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
4.修补混凝土中的裂缝和孔隙。
通过修补混凝土中的裂缝和孔隙,可以减少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的可能性,降低泌水现象。
5.使用防水涂料或添加剂。
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涂刷防水涂料,或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防水剂,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减少泌水问题的发生。
总之,混凝土泌水问题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及危害一、什么是混凝土泌水通俗地讲,就是水泥混凝土中颗粒级配不合理,大直径的颗粒比例比较大,使得水分不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到颗粒间的空隙里,在混凝土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水泥和骨料沉降,在混凝土凝固前产生水分渗出到混凝土表面的现象称做泌水。
正常混凝土拌合物中适量的泌水可以降低实际的水灰比,从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 同时,在混凝土的表面,适量的泌水可以起到一定的修饰和抹面作用,还可以防止新浇注的混凝土表面迅速干燥及开裂等。
但是过量的泌水会对混凝土质量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混凝土泌水的危害1、对混凝土表面的危害有流砂水纹缺陷的混凝土,表面强度、抗风化和抗侵蚀的能力较差。
同时,水分的上浮在混凝土内留下泌水通道,即产生大量自底部向顶层发展的毛细管通道网,这些通道减弱了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致使盐溶液和水分以及有害物质容易进入混凝土中,极易使混凝土表面损坏。
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并出现浮浆,即上浮的水中带有大量的水泥颗粒,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返浆层,硬化后强度很低,同时混凝土的耐磨性下降。
这对路面等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是十分有害的。
2 、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及性能的危害在混凝土粗骨料、钢筋周围形成水囊,随着水分的逐渐挥发形成空隙,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致密性、骨料的界面强度以及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握裹力,导致混凝土整体强度的降低。
混凝土泌水造成塑性收缩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形。
泌水引起混凝土的沉降导致混凝土产生塑性裂纹,从而会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
特别是泌水混凝土产生整体沉降,浇注深度大时靠近顶部的拌合物运动距离更长,沉降受到阻碍,如遇到钢筋等障碍时,则产生塑性沉降裂纹,从表面向下直至钢筋的上方。
分层浇注的混凝土受下层混凝土表面泌水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层间结合强度降低并易形成裂缝。
3.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泌水也能破坏对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抗冻性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也是由泌水后出现的内部泌水通道相关,腐蚀性物质经过泌水通道则能到达混凝土内部,在其到钢筋表面则会形成钢筋锈蚀,和水化产物出现腐蚀反应而损害混凝土。
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拌合料掺入比不当:如水灰比、水渣比等,若水泥掺量太多,将
导致混凝土泌水。
2、用水太多:混凝土的坍落度降低,混凝土内部空隙加大,物料分离,易形成渗水管,从而导致混凝土泌水。
3、变性:混凝土拌合料变性,有机物分解,细小颗粒易扩散导致混
凝土泌水。
4、施工技术不当:搅拌不足、放置时间不当、王混凝土层厚度过大、搅拌混凝土温度不当、振捣时间超标等,均可引起混凝土拌合物泌水。
应对措施:
1、采用合理配比:根据施工工况和需要,确定合理配比,以减少混
凝土泌水。
2、适当减少用水量:对原来的混凝土水泥比,减少水泥的用量,达
到不减少抗压强度的要求,可以有效地减少拌合料的泌水。
3、采用膨胀剂:抗压强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膨胀剂,使
混凝土的细度减少,形成一个紧密的结构,从而能够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现象。
4、施工技术改进:在拌合料搅拌过程中,应根据要求准确控制施工
参数。
如准确控制搅拌时间、搅拌深度、温度等,有利于控制混凝土泌水
现象。
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和凝固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分渗漏的现象。
泌水潜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材料性质、施工工艺、环境温度和湿度等等。
在面对泌水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减少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泌水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内部和表面形成一些气泡和孔隙,并且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水分从混凝土内部流出。
泌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渗漏,长期存在泌水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耐久性下降等问题。
第一个原因是材料的问题。
如果混凝土材料中的骨料吸水性较强,或者水泥中的矿物掺合料含水量较高,都会导致拌合料本身含水量过高,从而增加了泌水的可能性。
第二个原因是施工工艺问题。
混凝土浇筑时,如果振捣不均匀、脱模时间过早、养护不当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和孔隙,增加泌水的发生。
第三个原因是环境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加快,从而增加泌水的可能性。
面对泌水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措施:第一,优化材料选择。
选择吸水性较低的骨料和掺合料,可以减少混凝土湿度,降低泌水的风险。
第二,合理控制施工工艺。
确保混凝土的振捣均匀,避免气泡和孔隙的产生。
同时,合理延长脱模时间和养护时间,保持混凝土内部的湿润状态,减少泌水的发生。
第三,合理控制施工环境。
在高温和湿度的环境下,增加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如喷水养护、遮阳等,减缓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从而减少泌水的可能。
第四,加强施工管理。
对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混凝土泌水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对于现场施工,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合理的施工操作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泌水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综合应对措施,从材料选取、施工工艺、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此外,及时发现泌水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以确保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混凝土泌水的六大原因混凝土的泌水几乎与混凝土生产的所有环节有关,如胶凝材料、集料级配、配合比、含气量、外加剂、振捣过程等。
总结以下影响混泥土泌水的六大因素:1. 胶凝材料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矿渣比普硅易泌水;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易泌水;掺非亲水性混合材的水泥易泌水。
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出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
此外,也有些大磨(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
2.集料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的砂石集料含泥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粘土中的粘粒会包裹水泥颗粒,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从而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砂的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尤其是0.315mm以下及2.5mm以上的颗粒含量对泌水影响较大:细颗粒越少、粗颗粒越多,混凝土越易泌水;若矿物掺合料的细颗粒含量少、粗颗粒含量多,则易造成混凝土的泌水。
用细磨矿渣作掺合料,因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减少,矿渣的水化速度较慢,且矿渣玻璃体保水性能较差,往往会加大混凝土的泌水量;骨料整体偏粗,或者级配不合理,引起细颗粒空隙增大,自由水上升引起混凝土泌水,是混凝土产生泌水的主要原因。
3. 配合比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导致严重泌水。
4. 含气量新拌混凝土中的气泡由水分包裹形成,如果气泡能稳定存在,则包裹该气泡的水分被固定在气泡周围。
混凝土泌水问题怎么解决水泥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虽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却经久不衰,仍以旺盛的生命力向前发展,应用面也越来越广。
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有和易性、含气量、泌水性等。
并且水泥混凝土泌水性经常出现,同时不易引起人们注意,严重危害着混凝土的质量,由于泌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没有哪个因素能起关键作用,不能通过该因素直接解决泌水问题。
因此,必须从混凝土泌水的原理着手,通过出现的病害,提出解决办法,下面就是我们在抚南高速公路施工中遇见的混凝土泌水现象,谈谈混凝土泌水性是如何被预防和减少的。
1混凝土拌和物产生泌水的原因一般认为,混凝土拌和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份上升,在已浇筑构件的表面析出水份的现象称为泌水。
泌水的通道产生在水泥浆与固相骨料之间,同时伴随着泌水现象的出现。
混凝土由水、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等拌和硬化而成,质量好混凝土应该是所有组分及气泡分布均匀稳定。
产生不均匀的情况有三种,一是骨料沉底、浆体上浮,二是浆体沉底、骨料上浮,这两种情况即经常遇到的混凝土离析,三是泌水即水分上浮逸出。
产生不均匀的直接原因是各组分密度不同导致沉降或上浮。
前两种情况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宏观不均匀性。
泌水后的混凝土在宏观上仍然是均匀的,但是会导致混凝土上表面不均匀和内部局部不均匀。
根据水分在混凝土中的存在状态,混凝土中的水分可以划分为结合水、润湿水与自由水。
水泥中反应速度快的部分在加水以后可能会发生水化反应,消耗部分水,这部分水定义为混凝土中的结合水,这部分水不能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也无法逸出拌和物;水遇到干燥状态的水泥、骨料等以后,水泥和骨料表面会吸附一定量的水,使干燥的材料湿润,这部分水受到固体材料表面的吸附,不能逸出拌和物,但是可以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定义这部分水为润湿水;混凝土中其余的水分为自由水,在混凝土中起润滑的作用,混凝土坍落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由水量的多少和其润滑效果,这部分水与固体材料的联系较少,可以逸出混凝土,所有原材料中水的密度最小,逸出以后上浮,形成泌水,这部分水也称为可泌水分。